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最新:SGLT2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最新:SGLT2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最新:SGLT2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

近期发表的研究[1-2]结果显示,在我国≥35岁居民中,加权后心衰患病率为1.3%,患病总人数高达1370万左右,相较2000 年增加了44%。

心衰的死亡率与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当[3]。

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金三角”的出现降低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数年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RI)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心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4],但心衰死亡率仍很高,预后较差。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主要通过抑制SGLT2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具有明显心血管获益,为心衰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上市的SGLT2抑制剂主要有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

它们在上市前进行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中均显示出心血管获益。

DAPA-HF研究进一步证实达格列净对不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也具有保护作用。

本文将对SGLT2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SGLT2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心血管获益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但传统降糖药物中,仅二甲双胍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

新型口服降糖药物中,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虽证实了心血管安全性,却未证实心血管获益。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也仅有部分研究显示了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但是,目前上市的所有SGLT2抑制剂相关研究却一致显示SGLT2抑制剂可带来明确心血管获益。

1.1 SGLT2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CVOT研究SGLT2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CVOT研究主要包括EMPA-REG OUTCOME[5]、CANVAS Program[6]、DECLARE-TIMI58[7]和CREDENCE[8]研究。

血管新生抑制剂的 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 应用前景

血管新生抑制剂的 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 应用前景

血管新生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血管新生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升级。

在众多肿瘤治疗方法中,血管新生抑制剂备受关注。

它是一种重要的抗血管生成的药物,能够切断肿瘤源性血管的生长,并防止肿瘤细胞的血供,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血管新生抑制剂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能够用于肿瘤治疗,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将从血管新生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管新生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血管新生抑制剂最早被发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从肿瘤中提取出的一种卵磷脂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20世纪80年代,一群研究人员在尝试寻找其他更具体的血管新生抑制剂时,发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该因子是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

在此基础上,血管新生抑制剂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沿的血管新生抑制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常见的血管新生抑制剂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抗血管生成素,包括血管收缩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第二类是VEGF抑制剂,包括急性中粒细胞白血病的原料阿比特龙和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等;第三类是其他抑制剂,如光动力治疗中使用的铁卟啉、喉神经肽、蛋白酶以及一些中药等。

这些药物不同的机理导致了药物的疗效不同。

在肿瘤治疗中,VEGF抑制剂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因为VEGF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生长与分裂,而在肿瘤中大量分泌,因此VEGF抑制剂可切断肿瘤源性血管的生长,并防止肿瘤细胞的血供。

二、血管新生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化学治疗相比,血管新生抑制剂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一方面,血管新生抑制剂具有增加患者生存期的作用,尤其对晚期癌症患者而言,可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血管新生抑制剂可以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血管新生抑制剂还可降低癌症复发或转移的风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2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2)的研究进展(ok)

2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2)的研究进展(ok)
15 Company Logo
2、AT2 受体的分布
实际上,很多实验结果表明, 实际上,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在病变的 心肌中, 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心肌中,AT2/AT1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 免疫自显影发现: 免疫自显影发现: 在肥厚的心肌中AT ①在肥厚的心肌中 2受体主要存在于 变性的成纤维细胞上; 变性的成纤维细胞上; 在没有病变的心肌中, ②在没有病变的心肌中,AT2受体主要 存在于心肌细胞上。 存在于心肌细胞上。
14 Company Logo
2、AT2 受体的分布
尽管在成年动物心脏中AT 受体占少数, 尽管在成年动物心脏中 2受体占少数, 但是AT 但是 2受体在人类心脏中却起着重要的作 用。 在非梗死和肥厚的心肌上存在着相当数 量的AT 受体,非心衰的人类心脏中AT 量的 2受体,非心衰的人类心脏中 1/AT2 都相差不多。 都相差不多。 心功能下降时AT 受体也呈下降趋势。 心功能下降时 1受体也呈下降趋势。而 AT2受体数目可能上升或者下降,也可能不 受体数目可能上升或者下降, 变。
7 Company Logo
2、AT2 受体的分布 在心血管系统的分布: AT2 在心血管系统的分布:
2.1 肾脏 AT2受体分布的程度和位置与检测手段 有关,但是AT 有关,但是 2受体在成年动物肾脏中分布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Cao等人研究发现 2受 等人研究发现AT 体mRNA和蛋白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和肾血管 和蛋白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和肾血管 部分。 部分。Ozono等人发现在胚胎的肾脏中,有 等人发现在胚胎的肾脏中, 相当多的AT 受体表达。 相当多的 2受体表达。
11 Company Logo
2、AT2 受体的分布
AT1受体的数目是相对恒定的,而AT2受体 受体的数目是相对恒定的, 的数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的数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病理变化都会 影响AT 受体的数目。 影响 2受体的数目。在受伤皮肤的治疗过程 受体的数目会上调。 中,AT2受体的数目会上调。大鼠颈动脉球囊 损伤会导致管壁内的AT 受体mRNA增多。 增多。 损伤会导致管壁内的 2受体 增多

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A(精)

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A(精)

血管紧张素I I(A n g I I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治疗比较基础医学院05级临床5班刘梦媛张寅赵登李晓曦吴琼张堃摘要: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自主神经活性和心血管功能的中枢调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生物学效应的发生与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AT1R密切相关。

目前认为,AngII主要通过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治疗心力衰竭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I 拮抗剂(ARB疗效基本相同,但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AngII 心力衰竭 AT1R引言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转归。

大量资料显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调节血压、体液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系统[1],通过影响血管紧张性、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及交感神经活性,在血压及心血管稳态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

RAS的作用主要通过AngII来实现。

AngII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还可促进心肌细胞增生,胶原合成,血管平滑肌增生,醛固酮和内皮素分泌及过氧化物的产生,最终造成心血管损害,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引发心力衰竭[1]。

Ang II受体有4种亚型,其中I型受体(AT1R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血管、心脏、肾脏、脑等部位,主要功能有缩血管、潴钠、抑制肾素分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肌肥大、纤维化、心律失常等有关,即有心血管、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

针对心衰的治疗,在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方面,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拮抗剂(ARB(如洛沙坦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临床应用潜力似乎更大。

以下将进行简要阐述。

AngII与心衰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AngII如何介导心衰转导途径作了大量实验。

目前发现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包括 c - jun NH2 末端激酶(JNK 、细胞外信号调节酶( ERK 和P38MAPK,是细胞增殖与分化、凋亡与坏死等信号转导的共同通路, JNK、P38MAPK还是机体应激的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特征及应用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特征及应用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特征及应用进展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现在已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

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特征做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其在治疗高血压、改善逆传左心室肥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抗动脉硬化、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调节自主神经活性方面的作用。

标签: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S;应用进展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成为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之后新一类临床医师关注的药物。

它在治疗高血压、改善逆传左心室肥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抗动脉硬化、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调节自主神经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特征研究表明:ATⅡ受体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血管、心脏、肾脏、脑、肺及上腺皮质的一种膜受体,目前认识的亚型有AT1、AT2、AT3、AT4 四种。

其中AT1 亚型广泛分布于心脏、肾等血管系统。

ATⅡ的主要生理及药理作用主要通过AT1亚型起作用。

ARBS与AT1受体跨膜区内的氨基酸相互作用,并占据其螺旋状空间而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从而在受体水平上阻断其效应,竞争抑制AT1介导的升压效应、促平滑肌细胞收缩效应、抑制醛固酮释放、体液调节及左心室和动脉壁细胞的生长与繁殖,恢复肌浆网功能,并能改善肝肾微循环,逆转肝纤维化及保护肾功能等。

因此说ARBS即为AT1受体拮抗剂,其共分三类:①二苯四咪唑类如氯沙坦;②非二苯四咪唑类,如eprsartan;③非杂环类,如缬沙坦。

它们均属高效能AT1受体拮抗剂,可口服、半衰期长、对AngⅡ无部分激动作用,不出现代偿性高肾素血症,不抑制缓激肽的降解,避免了ACEI 的干咳及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进展2.1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ARBS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美国已批准其作为第五种一线降压药。

多项试验已验证其降压作用,并与多种标准降压药物比较。

如V ALUE试验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比较,正常剂量均能达到相同的降压效果,而由于缬沙坦通过选择性阻滞AT1受体,对抗了血管紧张素Ⅱ的心血管损害作用,因不阻断AT2受体而保留其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保护和增加抗增生作用,即在降压的同时,降低了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 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王伟新1综述, 凌树森2审校(1.解放军第一○一医院药剂科,江苏无锡214044;2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药理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 从AⅡ1受体和AⅡ2受体的功能、基因等方面阐述两种受体在高血压中的重要作用,并简要介绍AⅡ1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优越性。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拮抗剂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2)022*******Ξ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ngiotensinⅡreceptors and hypertensionWAN G Wei2xin1review ing,L IN G Shu2sen2checking(1.Pharm acy of No.101Hospital,PL A,W uxi214004,Jiangsu,China; 2.Depart ment of Clinical Pharm acology,N 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 anjing Com m and,N anjing210002,Jiangsu,China)Abstract: The important roles that AⅡ1receptor and AⅡ2receptor act in hypertension are reviewed from their functionsand genes.The advantages of AⅡ1receptor antagonis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s also introduced.K ey w ords: Hypertension;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0 引 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2aldos2 terone system,RAAS),尤其是血管和心肌组织的RAAS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心肌细胞肥大,引起血管壁增厚、血管阻力增大、左心室肥厚等改变。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流行病学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疾病,常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是最常见的类型,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因素引起。

右心衰竭通常与左心衰竭同时存在,也可由慢性肺部疾病、心包疾病等引起。

全心衰竭则是左右心衰竭同时存在的情况。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据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心力衰竭,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力衰竭。

在老年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更高,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心力衰竭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研究人员认为,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及早预防、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CEI)是一类常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可以导致血管痉挛、高血压和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

ACEI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尿钠排泄和改善肾脏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容量和血压,减少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ACEI还可以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肽的水平,这些肽能够抑制缩血管素的合成,从而有利于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脏供血情况。

ACEI还可以促进脑啡肽的释放,这是一种具有抗肥胖、抗炎症和抗氧化作用的多肽,对心力衰竭的发病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ACEI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但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1. 血管紧张素受体与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 AR)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通过激活相关的受体,导致心肌细胞的收缩和心血管紧张素的释放,从而引起血管收缩、血容量增加、心肌重构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过度激活会导致心力衰竭的进展,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方法成为了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2.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是一类新型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它不仅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活性,还能够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

脑啡肽是一种对血管紧张素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其抑制作用可以弥补单纯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所带来的不足。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发挥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

3. 临床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PARADIGM-HF试验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关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该试验证实了该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显著效果。

通过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比较,PARADIGM-HF试验显示,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患者较ACEI组患者在心力衰竭恶化风险降低20%,心衰住院率减少21%,和全因死亡率也减少了20%。

而最新的PARAGON-HF试验则证实了在收缩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中,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较ACEI组患者减少了心衰住院率,并趋向减少全因死亡率。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4. 未来研究方向在临床实践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广泛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gⅡ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Inhibitors
汇报人:刘万冬
PPT模板下载:/m oban/ 节日PPT模板:/jie ri/ PPT背景图片:/be ijing/ 优秀PPT下载:w w w /xi 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 n/ 教案下载:/jiaoan /
减少心肌有效不应期的持续缩短 降低细胞内Ca2 + 浓度
保持正常的不应期频率 抑制超负荷,改善电重构。
13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用机制3、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
AngⅡ
可抑制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 VE) 、咬合蛋白、闭合蛋
白及β-连环蛋白的表达
激活细胞膜表面的 NAD/NADPH的氧化酶
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 接减少,通透性增加
行业PPT模板:/ha ngye/ PPT素材下载:/s ucai/ PPT图表下载:/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 xcel/ PPT课件下载:/ kejian / 试卷下载:/shit i/
AT1 受体
AT1 受体有两个亚型: AT1A受体和AT1B受体
肾上腺 心 肝脏 脑 肾
刺激血管加压素及醛固酮分泌释放 刺激心肌组织的细胞生长及正性变时变力效应
刺激交感神经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 控制摄水及尿钠排泄
7
信号 转导
信号转导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 (胞外钙内流)
激动剂
与AT1受 体结合
G蛋白与受体 胞内第3环和 C一末端结合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11
作用机制
作为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ARB类药物对心脏及血管的保护机制,可能有以下三种路径。
1、ARB逆转LVH 机制:
心肌细胞肥大
RAAS 的生理活动
AngⅡ产生
纤维细胞增殖加速
胶原纤维 促进心肌间纤维化 左室重构
细胞外的醛固酮
纤维细胞
12
作用机制
2、预防心房颤动的机制:
ARB抑制AngⅡ与受体结合
26
THANKS
磷脂酶D(PLD)激活(磷脂酞胆碱分解)
磷脂酶AZ(PLAZ)激活(花生四烯酸释放 和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磷脂酶C(PLC)激活 (三磷酸肌醇和DAG形成使胞内钙释放 和蛋白激酶C 激活)
9
作用 机制
临床作用
临床作用
心脏及心血管的保护 脑血管的保护 肾脏的保护
逆转左心室肥厚 预防心房颤动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活性氧簇生成, 诱导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引起内皮 细胞凋亡
促使线粒体损伤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
14
作用机制
脑血管的保护机制:
过度活跃的RAS AngⅡ生成增多
激活NADPH,产生 大量的超氧阴离子
内皮源性一氧化氮氧 化成过氧化亚硝基
血管内皮细胞氧化 应激损伤和凋亡
PPT模板下载:/m oban/ 节日PPT模板:/jie ri/ PPT背景图片:/be ijing/ 优秀PPT下载:w w w /xi 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 n/ 教案下载:/jiaoan /
改善肾血流动力学
扩张出球小动脉
少细胞因子和炎性 介质的产生
肾小球内压下降或改 善滤过膜选择通透性
改善肾小球血管重构
减少尿蛋白排出
16
作用机制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高水平的血管紧张素Ⅱ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典型的特征之一
Ang Ⅱ
有效激活Notch1 的过度表达
刺激积聚的巨噬 细胞呈M1型转变
释放大量促炎 症反应介质
激活细胞膜表面的 NAD/NADPH的氧化酶
促进活性氧簇生成, 诱导氧化应激
促使线粒 体损伤
诱导并加强机体炎症 反应
下调抑制炎症反应的 Th2型炎性细胞因子
引起内皮 细胞凋亡
17
已上市 的药物
已上市的药物
19
某些ARB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剂量
20
NCE 的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利用药物设计软件:discovery studio模建AT1受体,设计新型的化学实体 受体中的水分子
PPT论坛:
目录
CONTENTS
01 简介 Introduction
03 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05 已上市的药物 Listed drugs
02 分布与功能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04 作用机制 Mechanism
06 NCE的设计 Design of new chemical entities
结构名称
R1
R2
R3
R4
AT1IC50
HPPARγEC50
2g
Me
H
Me
c-propyl
8.2
762
2a
Me
H
Me
Et
7.6
591
2j
Et
H
Me
Et
6.8
494
2o
benzyl
H
Me
Et
5.2
90
2m
ibutyl
H
Me
ipropyl
3.5
89
2i
ibutyl
H
Me
Et
1.6
212
对19种新型化学实体的药理活性进行分析可得以下种结论: 1、化合物对AT1受体活性的抑制与对h-PPARγ受体活性的促进是同向的。2、当R1位连 有空间位阻较大的基团时,化合物的活性较好。3、当R4位连有位阻较小的基团时,化合 物的活性较好。
行业PPT模板:/ha ngye/ PPT素材下载:/s ucai/ PPT图表下载:/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 xcel/ PPT课件下载:/ kejian / 试卷下载:/shit i/
2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再考虑化学实体与受体对接的方式。蓝色部分的药效基 团是以离子键与受体结合;绿色的HAB是以氢键结合。 另外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对其与受体的结合也有影响。
上图表示阳性药在受体的对接方式。利用分子动 力学模拟化合物中个基团在受体中的对接位点
24
新型化学实体的药理活性
25
构效关系讨论
PPT论坛:
简介
简介
4
简介
第一类是熟知的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EI)
第二类是竞争性 AngⅡ 受体的拮抗

第三类是正在研究中 的选择性肾素抑制剂
5
分布与 功能
分布与功能
目前已证实有两种特异性AngⅡ 受体亚型: AT1受体和AT2 受体。
血管
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收缩血管平滑肌
模拟构建的AT1受体
新型化学实体
跨膜脂质
2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用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基因序列对人类AT1受 体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标记出有效的基因序列
用阳性对照以及新型化学实体,在新 建的AT1受体进行拟合,实验和估计 pKi值之间的拟合分数进行比较。
对新型化学实体的结构特征 、有效 基团的方向性以及距离进行描述。
ARB类药物
持续地抑制AngⅡ
在降低动脉压的情况 下仍可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结构破坏
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保护认知功能
15
作用机制
肾脏的保护机制:
高血压早期即可引起肾损害,比如肾小球受损,滤过膜 完整性破坏,通透性增高,白蛋白增加等。
ARB类药物拮抗Ang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