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手术及预后的问题
阑尾炎诊疗常规

阑尾炎概述、定义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以青年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上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及妊娠期妇女均可发病。
慢性阑尾炎较为少见。
病因1.急性阑尾炎〔1〕梗阻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
在此根底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
〔2〕感染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
假设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3〕其他被认为与发病有关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2.慢性阑尾炎临床上大致可分为反复发作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大类。
前者多由于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病灶未能彻底除去残留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而致。
后者没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病症隐晦,体征也多不确切。
临床表现1.急性阑尾炎〔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当炎症涉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
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持续剧痛涉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2〕胃肠道病症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病症并不突出。
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
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
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
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
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基层医院在诊断及治疗阑尾炎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层医院在诊断及治疗阑尾炎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在基层医院,阑尾炎是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随着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阑尾炎的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手术,然而由于一些医生对阑尾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麻痹大意,手术风险评估不足,治疗方案选择不当,手术指征不明确,造成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关键词】阑尾炎诊断及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35-01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多发疾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疾病之一。
阑尾切除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诊断及治疗方案不当,诊治中会给医生造成麻烦,给患者造成痛苦。
1、正确认识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每个医生几乎都知道,急性阑尾炎是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特点,首先出现上腹部疼痛,后转移到右下腹部疼痛,但医生也必须同时清醒认识到有20%~30%的患者[1],不具备转移性右下腹部痛的特点。
纵观阑尾炎的发病过程,由上腹部疼痛后逐步转移到右下腹部疼痛,具体时间不好确定,传统教材书、医学杂志认为6-8小时,但在医疗实践中有的患者需要24-48小时后才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所以医生应该心中有数,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2、掌握右下腹部局部体征在诊治急性阑尾炎过程中,既要重视症状又要重视体征,体格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急性阑尾炎典型的体征,即是局限性腹膜炎表现,也是明确的手术指证。
具体医疗工作中会发现,有的患者反跳痛明显,有的患者反跳痛不明显,与患者肥胖及消瘦,及疼痛敏感性有明显关系,肥胖的病人反跳痛部不明显,而腹部消瘦的患者腹部反跳痛常可明显。
查体时,医生要用心去体会“肌紧张”这一体征,“肌紧张”完全是体格检查时的一种手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要上腹、下腹、左侧腹、右侧腹,耐心鉴别和体会,有肌紧张表明腹腔有脓性渗出,累及到壁层腹膜及腹壁肌肉,可以作为手术的指征。
浅谈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同者每2 , h阴道放米索前列醇 20 g共 60 g 0 1 , 0  ̄ 。第三组 2 z 3例, 人院当日行依 缩 , 杀死胎儿 , 组织 变性 坏死 等机 制达 到引 产效 果。中期 妊娠 宫颈 不成 胎盘
沙吖啶 10 g 0r 羊膜腔注射 , 空腹 口服米非司酮 7r , a 并 5 g第二天晨再 空腹 口服米 熟, a 致宫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 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
2 结果 .
20 1 ~ 00年 4月 自愿 到本 院要求 终止 妊娠 的瘢痕 子宫患 者 6 04年 月 2 1 5
第三组用药后官缩发动时间与一、 二组比较明显缩短, 第一组排胎时间明
例, 均为第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 术后至本 次妊娠 , 时问最短 为 1年, 长为 显I- 三组延长且胎盘胎膜残留率高。第一组宫颈裂伤 5例, 最 :-、 L 二组和三组无 6 , 年 孕周 1 2 , 年龄 1 3 6~ 7周 患者 8~ 7岁 , 平均 2 。所 有孕 妇均 无依沙 吖 宫颈裂 伤 , 9岁 二组和 三组均有 4例服米非 司酮 后出现轻 度恶心、 呕吐 , 特殊处 无需 啶、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 醇禁 忌证。 引产前详 细询 问病 史 , 均无不 良手术史 , 理。第二组有2 例应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发热, 体温 3. ̄左右; 85C 3例出现轻 全面体检 , 、 、 查血 尿 便常规 , 肾功能 , 肝 凝血六项 , 心电图 , 超 了解 胎儿和胎盘 度上消化道症状 , B 对症 处理 后好转 。均无 宫缩 过强 、 子宫破 裂和排 胎 大 出血 等情况。6 例患者 中第 一组 2 , 院当 日行依沙吖啶 10 g 膜腔注射 引 发生 。 5 O例 人 0r 羊 a
老年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体会

总之 , 重视并掌握绞 窄性肠梗 阻的临床 特点 , 早期诊断 , 及 时正确 的外科治疗是极其重要 的。
参考文献
【 郭科. 1 】 绞窄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新进展叨. 医学研究杂志 , 1 ,9 8 : 2 03( ) 0
2 2. 7- 9
休克加重。小肠 切除可做 I 期吻合 , 结肠切除则视患者全身情
性阑尾炎 : ①反复发作 的麦 氏点疼痛。②麦 氏点 固定压痛 。③ B超检查有 阑尾 周围低 回声区 。④腹部平片或 C T证实 阑尾有 粪 石嵌 顿。⑤能排除其他导致右下腹疼痛 的疾病 。
转移性右下 腹疼痛 、 氏点 固定 压痛 、 麦 全身感染 征象 以及 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 , 诊断并不 困难/ 3 1 。但老年慢性 阑尾炎 , 由于患者 免疫力下降 , 耐受力增加 , 就诊 时间延误 , 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 现。 大多数慢性 阑尾炎患者有 : 反复发作 的麦 氏点疼痛 、 固定压 痛; B超检查有阑尾周 围低 回声 区或阑尾增粗 ; 腹部平 片或 C T
以上 2例 , 平均年龄 6 . 。 8 5岁 1 诊断依据 . 2 通常情况下有下 列症状者可 以诊 断为慢
组织脂肪组织增 生【 有时周 围粘连t 是慢 性 阑尾 炎主要病 理 ” , 2 1 ,
变化。
对 于基层 医院来说 , 慢性 阑尾炎手术指征可分 为以下 三个
慢性阑尾炎诊断与治疗PPT

饮食调理
避免辛辣、油 腻、刺激性食
物
多吃蔬菜、水 果,保持营养
均衡
适量摄入蛋白 质,如瘦肉、 鸡蛋、牛奶等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定时 定量,避免暴
饮暴食
康复指导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 和熬夜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病情评估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腹痛、 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 粪常规等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 染、炎症等状况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腹部是否有压 痛、反跳痛等体征
影像学检查:进行腹部B超、CT等 检查,观察阑尾是否有肿大、炎症 等病变
03 慢性阑尾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用于控制感染 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用于缓解疼痛 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疼痛 抗炎药:如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急性阑尾炎、阑尾周 围脓肿、阑尾穿孔等
手术风险:术后感染、肠粘连、肠 梗阻等
手术方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等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 烈运动、合理饮食等
其他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使用抗生素控 制炎症,如阿 莫西林、头孢
菌素等
非甾体抗炎药:阑尾炎诊断与治 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护理 人员
02
慢性阑尾炎的 诊断
03
慢性阑尾炎的 治疗
04
慢性阑尾炎的 预防与护理
01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牛人总结的阑尾炎诊断技巧

牛人总结的阑尾炎诊断技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通过几年的摸索,个人对此也攒了点心得,今天写下来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对各位有用,并能得到各位的指导。
前言:阑尾的生理、病理及解剖结构我就不多言了,这里主要说些超声方面的东西。
我要强调的是,阑尾炎的准确诊断,离不开基础医学知识的支持,所以要想提高阑尾炎的诊断,就必须先认真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一、如何找到阑尾?记住这句话:要找到阑尾,先找到回盲部;要找到回盲部,先找到升结肠。
1、让我们先来找升结肠,升结肠的超声特点:位于右肾前方,超声图像外形呈波浪状(结肠袋的原因),正常只能显示结肠表面图像,因为内多含有粪石及气体,一般没有液体。
由于有上述特点,所以升结肠是很好找的。
2、沿着升结肠向下探查,在右下腹可以找到回盲部。
回盲部超声特点: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一致时,可见到回肠末端插入结肠的图像,插入段逐渐变细。
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垂直时,可见到类似肠套叠的“同心圆”声像图。
回肠常有蠕动,结肠不动。
3、在回盲部后下方两厘米内,就应是阑尾的连接处。
所以一般找到回盲部后,探头不要移动,就地旋转,应该可以找到阑尾的出口及近端。
阑尾壁回声呈:强—弱—强。
阑尾腔内一般为线样强回声。
注意点:1、阑尾的位置通常在右下腹,但是也会异位。
要仔细找升结肠及回盲部。
2、儿童特别是幼儿因为身体本身就比较小的原因,所以阑尾的位置相对成人来说,一个切面上多会带到肾或肝等器官,不要认为异位了。
(要结合实际情况看)3、探头要选择高频的,有时胖的病人,需要结合低频探头轮流看。
4、找不到时,问病人哪里最痛,然后在那里仔细看。
5、阑尾多在髂血管周围,所以髂血管也是一个重要的寻找标志。
6、看不清时,要逐渐加压的方法,驱赶肠气。
7、随着彩超设备的分辨率提高,正常阑尾是可以显示的。
只要具备了仔细、认真、耐心和一台好的超声设备,那么正常阑尾的显示率不低于70%。
二、阑尾炎的诊断:1、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肿胀的管样结构,直径常位于6~10mm之间,阑尾壁增厚,壁层次尚清晰,阑尾腔内呈无回声。
阑尾炎症状,你要了解

阑尾炎症状,你要了解阑尾炎日常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常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阑尾炎通常是因为多个原因引起的阑尾出现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按照疾病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该病的预后效果与是否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关系。
其临床症状主要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部存在固定的压痛点、恶心呕吐、发热等,发病后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可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患者若是出现腹痛症状则应及时就医,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若是延误病情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情况。
那么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具体症状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判断呢,以下就是我们详细内容。
1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很多症状与急腹症存在一定的相似点,但是经过检查和诊断发现,急性阑尾炎和急腹症在症状和体征方面存在差异。
急性阑尾炎的发生是细菌入侵阑尾炎壁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化脓性感染,常见的疾病类型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以及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等。
急性阑尾炎全身性症状:发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体温一般是37.5-38.0摄氏度,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体温可达39或者40摄氏度。
发热一般是在腹痛发生之后,少数患者还会伴有寒颤、轻度黄疸以及高热的情况。
急性阑尾炎腹痛:急性阑尾炎患者最早是因为腹痛去医院进行治疗的,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可延伸至脐部,最后是右下腹,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最少两个小时,最慢24小时左右,此时疼痛局限在右下腹,患者上腹部以及脐部的疼痛全部消失,这表明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属于转移性的一种疼痛症状。
临床上称之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这属于急性阑尾炎典型的一种疼痛症状,也是区别于其他急腹症的主要参考依据,若是急性阑尾炎,则80%以上的患者具有这一典型症状。
转移性腹痛基本认为是:阑尾出现炎症后最初疼痛是将异物或者是粪便排出体外,对管腔梗阻情况进行消除,此时管壁蠕动速度加快,可造成内脏神经功能的紊乱,但是此时对疼痛部位尚不清楚,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逐渐发展至浆膜及其系膜,可刺激到右下腹的壁层腹膜,这种情况下疼痛的具体部位就非常明确了。
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阑尾炎之鉴别诊断
右侧输尿管结石
突发性的右下腹剧烈放射性绞痛 右下腹无明显压痛 尿检见多量红细胞 B超或X线摄片见输尿管结石阴影
急性阑尾炎之鉴别诊断
妇产科疾病
异位妊娠破裂
卵巢滤泡破裂
黄体囊肿破裂
急性输卵管炎
急性盆腔炎
卵巢囊肿蒂扭转
急性阑尾炎之鉴别诊断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常见儿童,先有上 呼吸道感染史,腹部压痛偏内且不固定
致病菌 肠道内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分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伴穿孔 急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形成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病变早期,限于粘膜和粘膜下 外观 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失去正常光泽,表面少量
纤维素性渗出 镜下 阑尾各层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表面小溃
后果 — 细菌性肝脓肿、感染性休克 处理 — 大剂量抗生素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
出血 — 失血性休克,再次手术止血 切口感染 — 术中加强切口保护,切开引流 粘连性肠梗阻 — 早期起床活动可预防 阑尾残株炎 — 阑尾残端保留过长(>1cm),
仍表现为阑尾炎症状,再次手术切除 粪瘘 — 结扎线脱落、盲肠结核、盲肠肿瘤
急性胃肠炎 — 无右下腹固定压痛 胆道系统感染 — 常有反复右上腹痛、高热、
黄疸 右侧肺炎、胸膜炎 — 常有呼吸系统症状和
体征
急性阑尾炎之治疗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 阑尾切除,切口一 期缝合
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 — 阑尾切除,切 口一期缝合,切口可置乳胶片引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手术及预后的问题摘要目的:基层医院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手术及预后进行探讨。
方法:收治慢性阑尾炎患者180例,手术切除162例,保守治疗18例,其中男124例,女56例,年龄21~68岁,切口感染2例,性别与年龄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手术患者均已出院。
结论:手术术前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灵活操作、术后早期锻炼是患者愈后的关键。
关键词术前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采取灵活的治疗方式早期锻炼愈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29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阑尾炎患者180例,男124例,女56例;手术162例,保守18例。
慢性阑尾炎是指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官腔狭窄闭塞等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病变。
慢性阑尾炎主要分为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和继发性慢性阑尾炎两种,其中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发病时症状不明显并且病情发展缓慢,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且发病过程中无反复性发作;继发性慢性阑尾炎多为首次发病时经非手术治疗而愈,但是遗留有临床症状,之后多次发作无法治愈。
检查方法:①患者经x线检查可以看到阑尾显影有中断、扭曲、排空迟缓并因粘连不易被推动。
一旦患者的阑尾腔被玩去那堵塞,
则x线检查看不到显影,尤其针对无典型发作史的患者,可作为重要参考指针。
②超声检查:患者经超声检查可以看到阑尾形态不自然、卷曲、折跌、粗细不均,有部分管腔狭窄,条索状的远端管腔已完全闭塞,有时粪石也会阻塞阑尾腔,由于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在一起,超声下阑尾经推移无法移动。
当阑尾直径>0.7cm且阑尾壁厚>0.4cm时,患者为急性发作,此时阑尾组织层次相对清晰可见。
长轴切面阑尾呈条形盲管状或蚯蚓状或腊肠状回声,短轴切面似同心圆或靶回状回声,阑尾管壁浆膜层呈强回声光带,阑尾管内呈低弱回声或无回声,有不明显的蠕动,阑尾在加压下形态改变不明显,阑尾在彩色多普勒检查下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超声检查可以排除慢性胆囊炎、女性的慢性附件炎及慢性泌尿系感染等,避免同慢性阑尾炎产生混淆。
诊断标准:有急性阑尾炎发病史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多有不规则隐痛或其他不适,少数患者有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经医生检查多为轻压右下腹出现疼痛且固定,左侧卧位,右下腹偶可触到条索状质硬的阑尾,触之即痛,x 线钡餐检查及b超可协助诊断。
治疗:手术切除阑尾为有效的措施。
手术治疗:经术前检查患者同意手术治疗,可以行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的右下腹做麦氏切口或右下腹腹直肌切口,尤其针对年龄50岁以上的或者诊断不太明确的患者,适用于右下腹直肌切口。
进腹后沿盲肠3条结肠带的汇合点找到阑尾病变位置,根据阑尾的粘连程度及发生病变的具体
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分离切除阑尾手术,如果阑尾粘连不重,分离后采取阑尾顺行切除术,如果回盲部游离,粘连不明显而阑尾头部粘连严重包裹,则先行处理阑尾根部,逆行切除阑尾,如果整个阑尾全部粘连固定,包裹严重,阑尾本身则水肿明显,脆性很大,则需要采用阑尾抽心法耐心分离阑尾周围组粘连至后腹壁,逆行切除阑尾,并用7号线结扎阑尾根部,切开阑尾浆膜层距结扎前0~5mm,无出血后切除阑尾,如果阑尾与回肠、盲肠粘连,用手指探查阑尾根部有无粪石及肿块,需在结扎前先行切开将内容物排尽,清洗后引流24小时再缝合,所有患者均应探查回盲部100cm,切口用双氧水、盐水、稀释碘伏液、盐水冲洗,缝合肌膜不留死腔。
结果
162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精心手术与治疗后于5~10天后拆线,ⅰ期愈合160例,切口感染2例,均未发生内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随访半年,仅有5例诉切口略有疼痛,2例有丝线排异反应,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
讨论
阑尾起于盲肠根部,其形态呈条形管状或蚯蚓状,一般强狂下阑尾长5.0~10cm,直径0.5~0.7cm,管壁光滑柔软,阑尾位置包括回肠前位、盲肠后位、盆位、盲肠外侧位、盲肠下位、回肠后位等。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慢性阑尾炎,也是最易误诊的疾病,在诊断过程中要排除其他一切可能引起患者右下腹疼痛的疾病。
如右半结肠肿瘤、阑尾黏液腺癌、炎症性肠病、肠结核、
女性附件炎、输尿管结石等疾病。
慢性阑尾炎多数是急性阑尾炎炎症消退后残留下的组织病变。
阑尾是一个远端为盲管的管状结构,管腔内容易发生感染,管壁增生肥厚,呈纤维化和短粗坚韧,黏膜或浆膜下有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嗜伊红细胞浸溶。
阑尾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多是由于纤维化所致,慢性阑尾炎患者的管腔多发生自行卷曲,大量纤维将其包裹,阑尾病变部位内可有粪石或其他异物。
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之前应明确诊断,尤其是对于有急性发病史的患者应把握手术的最佳时间,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术中要仔细观察患者阑尾粘连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切除,手术过程中忌盲目操作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对肠管、系膜等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且腹腔不可过多的搅动,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
对于有原发病的患者要仔细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暂行分手术治疗,术中观察阑尾外观,若一切基本正常不可只切除阑尾后关腹,对于附近的组织和器官如回盲部、回肠末端等要仔细检查,针对女性患者为避免漏诊或误诊还应仔细检查盆腔及其附件,要充分冲洗切口,肌膜缝合绝对不留死腔,术后要对每个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定期入院检查复诊切实了解阑尾切除后的实际效果,直至手术后患者症状完全解除。
对于术后少数患者有症状的,应密切观察做好全面检查,不能轻易的考虑术后肠粘连,应找出真正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