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五种基础类型
房屋建筑结构与识图_图文_图文

•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凝土作 承重结构的建筑。
• 4、钢结构建筑:指以型钢等钢材作为房屋 承重骨架的建筑。
• 5、混合结构建筑: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材料作承重结构的建筑。
建筑物的分类
(五)按建筑规模大小分类 1、大量性建筑 2、大型性建筑
编号,宜标注在图样的下方与左侧。横向编号应
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写,竖向编号应
用大写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图1-20)。
1柱(2轴交B轴)
3柱(4轴交B轴 )
2柱(3轴交B轴) 图1-20 定位轴线的编号顺序
2 .组合较复杂的平面图中定位轴线也可采用分区编 号(图1-21),编号的注写形式应为“分区号——该 分区编号”。分区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或大写拉丁字 母表示。
建筑物的分类
(三)、按建筑物结构承重方式 1、墙承重结构建筑 2、框架承重结构建筑 3、空间结构建筑
建筑物的分类
(四)、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1、木结构建筑 2、砖(或石)结构建筑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4、钢结构建筑 5、混合结构建筑
其中:
• 1、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作房屋承重骨架 的建筑。
2. 断面的剖切符号
(1)断面的剖切符号只用剖切位置线表示, 剖切线用两粗短线表示。
(2)断面剖切符号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按顺 序连续编排,并注写在剖切位置线的一侧;编号所 在的一侧应为该断面的剖视方向(图1-9)。
该断面的投 影方向为向 左投影
图1-9 断面的剖切符号
(3)剖面图或断面 图,如与被剖切图样 不在同一张图内,在 剖切位置线的另一侧 注明其所在图纸的编 号。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1、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即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2、建筑构成三要素中,建筑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
3、从广义上讲,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3.1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构造尺寸、实标志尺寸、际尺寸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构件的燃烧性能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5、建筑设计的要求是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合理的技术措施、良好的经济效果、建筑物美观要求、总体规划要。
6、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可分为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
7、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确定耐久年限。
8、确定建筑耐火极限的三个条件是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失去隔火作用。
8、模数数列指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为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9、我国现行基本模数的数值100mm ,表示符号为M,房屋的开间、进深采用3M 。
10、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 层为低层; 4~6 层为多层;7~9层为高层.7~9 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包括底层设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11、中小学普通教室设计房间面积指标为 1.12 /人,一般教室办公室,窗地面积比为1/7 左右。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m ,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m。
中学教学楼,采用内走道(过道两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__2400mm___左右;采用外走道时(走道一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1800mm_____左右。
12、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空间的平面组合方式有走廊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和混合式等五种方式。
13、建筑设计按三个阶段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14、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装饰设计。
15、确定建筑物间的日照间距L=H1/tgh,其中h是指太阳高度角。
第五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 的组成
箱形基础的 布置
26
箱形基础的特点 (1)有很大的刚度和整体性,能有效的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常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软弱且分布不均的 情况,当地基特别软弱且复杂时,可再用箱基下桩基的方 案。
4
肋梁可设在板下使地坪自然 形成,且较经济,但施工不方便 。肋梁也可设在板的上方,施工 方便,但要架空地坪。
布置纵横向肋梁时,应使其 交点位于柱下。
肋梁向下突出,断面可做成 梯形,施工时利用土模浇注混凝 土。
通常采用肋梁向上突出的形 式。
肋梁
填土或低标号混 凝土或盖板
5
第二节 筏形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构造
筏板悬臂长度,横向不宜大于1000mm,纵向不宜大 于600mm。如采用不埋式筏板,四周必须设置联连梁。
13
第三节 筏形基础内力的简化计算
❖筏形基础的受力特点 合理确定基底反力分布是问题的关键。 在工程实际中,筏形基础的计算常采用简化方法,
即假设基础为绝对刚性、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并按静 力学的方法确定。
第五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第一节 筏形基础的类型与特点
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采用一般基础 不能满足要求,可将基础扩大成支承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大 钢筋混凝土板,即成为筏形基础或称为筏板基础。
筏形基础的优点: (1)能减少地基土的单位面积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 (2)增强基础的整体刚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多跨连续双向板计算。纵 向肋及横向肋可按多跨 连续梁计算。
18
右图所示的筏形基础, 在柱网单元中布置了次肋, 次肋的间距也较小。筏基梁 板的内力可采用平面肋形楼 盖的算法。筏基底板按单向 多跨连续板计算。
建筑学结构知识

建筑学结构知识
建筑学中的结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理论:包括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进行建筑结构研究的基础。
专业知识:包括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施工和维护等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制造的基础。
结构类型:建筑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砖木结构: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
砖混结构:这类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
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剪力墙)、屋架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构成。
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均是用钢材制成。
施工方法:包括现浇、现砌式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以及部分现浇现砌、部分装配式建筑。
二基础与地基

32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
33
浇注箱型基础底板
34
壳体基础
其它类型的基础形式
35
第三节 地下室
• 建造于建筑物地下的空间——地下室。 • 一、分类 • 按使用性质分 • 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 • 按埋入地下深度分 • 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36
• 全地下室——地下室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面 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者。
6
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
• 核心内容: ✓
• 一. 地基、基础概述 • 地基——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
土层。 • 基础和地基的区别: • 基础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是
地球的一部分。
8
• 地基承受荷载是有一定限度的。 • 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
膨胀土。
11
12
• (三)人工地基 •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
打桩。 • 三、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 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承载力; 1. 地基应满足变形的要求——在建筑物荷载
作用下,地基发生下沉,其总沉降量和不 均匀沉降量要限定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 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3
15
• 二. 基础的分类及构造 • (一)按所用材料分类 • 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
础及钢筋混凝土基础。 • (二)按基础埋深分 浅基础、深基础
(桩基础)和不埋基础。
16
• 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 础地面的垂直距离。一般不小于500mm。
• 浅基础:埋深小于5米的基础。 • 深基础:埋深大于5米的基础。 1. 不埋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基础。
• 建筑工程的基本组成 • 一般由基础、墙(柱) 、楼板、楼梯、门
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

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概述建筑:是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总称。
建筑物:是指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P1构造物:是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建筑。
P1建筑物的分类方式:1、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2、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木结构建筑、混合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类型建筑);3、按建筑物层数或总高度分类;4、按施工方法分类(全装配式建筑、全现浇式建筑、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建筑);5、按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P1~P2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空间、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等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和增值单位。
P5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 =100mm。
P5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如3M、6M……);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倍(如1/2M、1/5M、1/10M……)。
P5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P7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
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
(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允许的误差数值)。
常用专业名词:P9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2、横向轴线——平行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纵向轴线——平行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3、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4、层高——指层间的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高度(顶层为顶层楼面到屋顶板上皮的高度);净高——楼面或地面与上部楼板底面成吊底底面之间的距离(其中那段空间也称为净空);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单元5浅基础工程

当有偏心荷载作用时
pk fa
p k max 1 . 2 f a
式中 p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 k 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f a —修正后的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待征值。
39
基础设计的要求与步骤
2)地基变形设计要求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
22
扩展基础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平行基础短边方向应设置受力钢筋,纵 向平行长边方向应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 距不应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 1/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 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 倍,并宜交错布置,如图所示。
24
扩展基础
(6)钢筋混凝士条形基础 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 ,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 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 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 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 向底板宽度1/4处,见, 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 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25
扩展基础
(7)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la应 根据钢筋在基础内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的有关规定确定:
z d z o zs zw
ze
Ψ 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见表5-4;
Ψ 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见表5-5。
35
基础构造及相邻建筑影响
气候变化或树木生长导致的地基土胀缩以及其他生物活动有可能 危害基础的安全,因而基础底面应到达一定的深度,除岩石地基外, 不宜小于0.5m。为了保护基础,一般要求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地面至少 0.1m。
建筑功能及分类

建筑功能及分类建筑是人类为了生存、工作和休息所建造的物理空间。
它们不仅提供了遮风挡雨、安全居所的功能,还承载着各种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建筑的功能及分类。
一、居住功能居住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人们建造房屋来提供居住空间和安全的环境。
根据居住功能的不同需求,建筑可以分为单户住宅、多户住宅和公寓等。
单户住宅通常是由一个家庭或个人独立居住的独立房屋。
多户住宅则是由多个家庭或个人共享一栋建筑物。
公寓是一种多层住宅建筑,每层都有多个独立的住宅单元。
二、商业功能商业建筑提供了各种商业活动所需的空间。
商场、超市、酒店、办公大楼等都属于商业建筑的范畴。
商场是一个集中销售各类商品的建筑群,提供购物、休闲和娱乐的服务。
酒店则是提供临时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建筑物。
办公大楼通常是为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办公空间的建筑。
三、教育功能教育建筑是为学习和教育活动而设计的建筑。
学校、大学、图书馆等都属于教育建筑的范畴。
学校是提供基础教育的建筑,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
大学是提供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建筑。
图书馆则是收藏、保存和提供读者借阅图书和信息资源的建筑。
四、文化功能文化建筑是为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而建造的建筑。
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都属于文化建筑的范畴。
博物馆是展示和保护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的建筑物。
剧院是为戏剧和舞台表演提供场地的建筑。
音乐厅则是为音乐演奏和音乐会提供场地的建筑。
五、运动功能运动建筑是为体育和运动活动而设计的建筑。
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场等都属于运动建筑的范畴。
体育馆是为室内体育比赛和运动活动提供场地的建筑。
游泳池是提供游泳和水上运动的场所,而运动场则是为各种田径和球类运动提供场地的建筑。
六、宗教功能宗教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的建筑。
教堂、寺庙、清真寺等都属于宗教建筑的范畴。
教堂是供基督教徒进行礼拜的建筑,寺庙是供佛教徒进行礼拜和修行的建筑,清真寺则是供穆斯林进行礼拜和宗教仪式的建筑。
七、医疗功能医疗建筑是为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照顾而设计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