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的疲劳强度概述

构件的疲劳强度概述
构件的疲劳强度概述

构件的疲劳强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交变应力:构件中一点应力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时,这种应力称为“交变应力”;

2、疲劳: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失效”或“疲劳破坏”,简称“疲劳”。

疲劳失效与静载作用下的强度失效,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强度性能则不仅与材料有关,而且与应力变化情况、构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表面加工质量等因素有着很大关系。

二、疲劳破坏特点

1、破坏应力值远低于材料在静载下的强度指标。

2、构件在确定的应力水平下发生疲劳破坏需要一个过程,即需要一定量的应力交变次数。

3、构件在破坏前和破坏时都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即使在静载下塑性很的材料,也特呈现脆性断裂。

4、同一疲劳破坏断口,一般都明显的两个区域:光滑区域和颗粒区域。

三、疲劳破坏原因

以多晶体金属为例,它由很多强弱不等的晶粒所组成,在晶粒边界上或夹杂物处,强度更弱。在外力作用下,受力较大或强度较弱的晶粒以及晶粒边界上将出现错动的滑移带。随着应力变化次数的增加,滑移加剧,滑移带变宽,最后沿滑移带裂开,形成裂纹。这些最初形成的微裂大都是疲劳破坏的发源区,称为“疲劳源”。

再经过若干次应力交变之后,宏观裂纹继续扩展,致使构件截面削弱,类似在构件上作成尖锐的“切口”。结果,在很低的名义应力(不考虑应力集中时算得的应力),水平下,构件便发生破坏。

裂纹的生成和扩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构件的外形、尺寸、应力交变的类型,以及构件所处的介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1、应力集中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在构件上截面突变处,如阶梯轴的过渡段、开孔、切槽等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即在这些局部区域内,应力有可能达到很高数值。

2、构件尺寸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构件尺寸对疲劳极限有着明显的影响,这是疲劳强度问题与静载强度问题的重要差别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当构件横截面上的应力非均匀颁布时,构件尺寸越大,疲劳极限越低。

3、构件表面加工质量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粗糙的机械加工,会在构件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刻痕,这些刻痕本身就是初始裂纹。当应力比较大时,裂纹的扩展首先从这里开始。因此,随着表面加工质量的提高,疲劳极限将增加。表面加工质量对疲劳极限的影响,用“表面质量系数”β度量。我国以抛光表面质量系数β=1.0为基准,其余表面加工(磨削、精车、精车等)质量系数均小于1.0。

4、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极限

利用光滑小试样的弯曲和扭转对称循环下的疲劳极限?-1和T-1,计及应力集中、构件尺寸以及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可以得到构件在弯曲和扭转对称循环五的疲劳极限分别为其中影响疲劳极限的系数K?、K T、ε?、εT、β等均可以从有关的手册中查得。

适当加大截面突变处过渡圆角以及其它措施,有利于缓和应力集中。

四、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1、缓和应力集中

适当加大截面突变处的过渡圆角以及其它措施,有利于缓和应力集中。

2、提高构件表面质量在应力非均匀分布在情形(例如弯曲和扭转)下,疲劳裂纹大都从构件表面开始形成和扩展。因此,通过机构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构件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改善表面层质量,将使构件的疲劳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表面热处理和化学处理(例如表面高频淬火、渗碳、渗氮和氰化等),冷压机械加工(例如表面滚压和喷丸处理等),都有助于提高构件表面层的质量。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Via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材料的疲劳强度对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极为敏感。外在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表面光洁度及使用条件等,内在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状态、纯净度和残余应力等。这些因素的细微变化,均会造成材料疲劳性能的波动甚至大幅度变化。 各种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是疲劳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研究将为零件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制订各种冷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保证零件具有高的疲劳性能。 应力集中的影响 常规所讲的疲劳强度,都是用精心加工的光滑试样测得的,然而,实际机械零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缺口,如台阶、键槽、螺纹和油孔等。这些缺口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使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远大于零件所承受的名义应力,零件的疲劳破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 :在理想的弹性条件下,由弹性理论求得的,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或疲劳应力集中系数)Kf: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σ-1与缺口试样疲劳极限σ-1n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不仅受构件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质、加工、热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缺口尖锐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q: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表示材料对疲劳缺口的敏感程度,由下式计算。 q的数据范围是0-1,q值越小,表征材料对缺口越不敏感。试验表明,q并非纯粹是材料常数,它仍然和缺口尺寸有关,只有当缺口半径大于一定值后,q值才基本与缺口无关,而且对于不同材料或处理状态,此半径值也不同。 尺寸因素的影响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综述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综述 摘要:人会疲劳,金属也会疲劳吗?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也是会疲劳的,并且发现了金属疲劳带给人们各个方面的危害,所以研究金属材料的疲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讲述了国内外关于金属疲劳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金属产生疲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金属材料疲劳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金属材料疲劳裂纹疲劳寿命 一.引言 金属疲劳的概念,最早是由J.V.Poncelet 于1830 年在巴黎大学讲演时采用的。当时,“疲劳”一词被用来描述在周期拉压加载下材料强度的衰退。引述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 ASTM) 在“疲劳试验及数据统计分析之有关术语的标准定义”( EZ06-72) 中所作的定义: 在某点或某些点承受挠动应力,且在足够多的循环挠动作用之后形成裂纹或完全断裂时,材料中所发生的局部永久结构变化的发展过程,称为“疲劳”。金属疲劳是指材料、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在材料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和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金属的疲劳破坏。据统计金属材料失效80%是由于疲劳引起的,且表现为突然断裂,无论材料为韧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都表现为突然断裂,危害极大,所以研究金属的疲劳是

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金属材料的疲劳一般难以发现,因此常常造成突然的事故。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给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害。由于但是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5000艘货船共发生1000多次破坏事故,有238艘完全报废,其中大部分要归咎于金属的疲劳。2002 年 5 月,华航一架波音747-200 型客机在由台湾中正机场飞往香港机场途中空中解体,19 名机组人员及206名乘客全部遇难。调查发现,飞机后部的金属疲劳裂纹造成机体在空中解体,是导致此次空难的根本原因。直到出现了电子显微镜之后,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才开发出一些发现和消除金属疲劳的手段。 二.金属疲劳的有关进展 1839年巴黎大学教授在讲课中首先使用了“金属疲劳”的概念。1850一1860年德国工程师提出了应力-寿命图和疲劳极限的概念。1870一1890年间,Gerber研究了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Goodman提出了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简单理论。1920年Griffith发表了关于脆性材料断裂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发现玻璃的强度取决于所包含的微裂纹长度,Griffith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断裂力学的开端。1945年Miner用公式表达出线性积累损伤理论。五十年代,力学理论上对提出应力强度因子K的概念。六十年代,Manson—Coffin公式概括了塑性应变幅值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Paris在1963年提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和应力强度因子幅值?k之间的关系。1974年,美

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自从20世纪初涂药焊条发明至今100年来,焊接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工艺方法,很难找出另一种发展如此之快,并在应用规模和多样化方面能与焊接相比的工艺,以至于当代许多最重要的技术问题必须采用焊接才能解决,例如造船、铁路、汽车、航空、航天、桥梁、锅炉、大型厂房和高层建筑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的支持。目前在工程生产上,焊接是最主要的连接方法,焊接结构的重量已占钢铁总产量的50%以上,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已经接近70%。然而焊接结构经常发生断裂事故,其中80%为疲劳失效。在我国,焊接结构因疲劳问题而失效的工程事例也不断出现。例如,90年代末,高速客车转向架中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以及水轮机叶片根部的疲劳断裂等,都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谓疲劳是指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和几处产生局部永久性积累损伤,经一定的循环次数后产生的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的过程。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断裂的主要形式之一。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工程结构失效约80%以上是由疲劳引起的。钢结构的疲劳破损是裂纹在重复或交变荷载作用下的不断开展以及最后达到临界尺寸而出现的断裂。疲劳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应力幅、循环次数和应力集中。一般地说,疲劳破坏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对于钢结构.实际上只有后两个阶段,因为结构总会有内在的微小缺陷,这些缺陷本身就起着裂纹的作用疲劳破坏的起始点多数在构件的表面。对非焊接构件,表面上的刻痕、轧钢皮

的凹凸、轧钢缺陷和分层以及焰割边不平整,冲孔壁上的裂纹,都是裂源可能出现的地方。对焊接构件,最经常的裂源出现在焊缝趾处,那里常有焊渣侵入。有些焊接构件疲劳破坏起源于焊缝内部缺陷,如气孔、欠焊、夹渣等。 一、影响焊接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1.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影响焊接结构几何不连续性的因素,都将影响应力集中和疲劳强度。 (1)焊接结构的几何形状结构上几何不连续的部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结构的截而变化幅度越大,产生的应力集中越大,结构的疲芳强度越低。 (2)焊接接头形式在接头部位由于传力线受到干扰,因而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对接接头的力线干扰较小,因而应力集中系数较小,其疲劳强度也将高于其他接头形式。十字接头或T形接头在焊接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承力接头中由于在焊缝向基本金属过渡处具有明显的截而变化,其应力集中系数要比对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高,因此十字或丁形接头的疲劳强度要低于对接接头。提高丁形或十字接头疲劳强度的根本措施是开坡口焊接,并加工焊缝使之圆滑过渡,通过这种改进措施.疲劳强度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焊缝局部几何形状的影响焊缝局部几何形状的变化,对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将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余高越大,应力集中系数越大,缺口效应越大,疲劳强度降低。很多人错误的认

钢结构事故中的疲劳破坏及腐蚀破坏

钢结构事故中的疲劳破坏及腐蚀破坏 摘要:本文分析了铜结构疲劳破坏及腐蚀破坏的原因,近而提出了提高和改善铜结构构件疲劳及腐蚀的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疲劳;腐蚀;破坏 引言 钢结构相较于混凝土结构具有质量轻、塑性韧性好、易于采用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近年来在工民建,铁路,桥梁等结构中被大量采用。然而钢结构在受到交变荷载的作用下极易产生脆性破坏,特别在承受行车动荷载的桥梁结构中此问题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钢结构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疲劳破坏及腐蚀破坏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工程设计预防疲劳破坏及腐蚀破坏的措施,以此来避免此问题的产生。 一,钢结构疲劳破坏 钢结构的疲劳破坏是裂纹在重复或交变荷载作用下的不断开裂以及最后达到临界尺寸而出现的断裂。此类破坏属脆性破坏。由于在破坏发生前几乎观察不到构件的塑性发展过程。没有破坏的征兆,然而一旦破坏后果严重,所以工程设计的任何一个领域无一例外的都要避免。疲劳破坏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对于钢结构,实际上只有后两个阶段,因为在钢材生产和结构制造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存在着局部微小缺陷,如钢材化学成分的偏析、非金属杂质;非焊接构件表面上的刻痕、轧钢皮的凹凸、轧钢缺陷和分层以及制造时的冲孔、剪边、火焰切割带来的毛边和裂纹在静荷载下,具有初始裂纹的构件当应力水平达到临界应力时才会出现失稳扩展,导致破坏。而承受交变荷载的构件经历裂纹的缓慢扩展过程最终达到破坏时,破坏应力还远小于静荷载作用时的临界应力。 钢结构疲劳分析时,习惯上当循环次数N<105时称为低周疲劳:N>105时称为高周疲劳。如果钢结构构件的实际循环应力特征和实际循环次数超过设计时所采取的参数,就可能发生疲劳破坏。此外影响钢结构疲劳破坏的原因还有:结构构件中有较大应力集中区域:所用钢材的抗疲劳性能差: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时有缺陷其中裂纹缺陷对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比较大:钢材的冷热加工、焊接工艺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对钢材疲劳强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二,抗疲劳的措施 出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来看,应力幅及循环次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提高和改善疲劳性能的途径只有从减小应力集中人手。具体措施如下: 1选材 对用于动载作用的钢结构或构件,应严格控制钢材的缺陷,并选择优质钢材。 2设计措施 (I)力求减少截面突变,避免焊缝集中,使钢结构构造做法合理化。 (2)要避免多条焊缝相互交汇而导致高额残余拉应力的情形。尤其是三条在空间相互垂直的焊缝交于一点,造成三轴拉应力的不利状况。对于加劲肋应与受拉翼缘不焊接,且保持一段距离。对于连接横向支撑处的横向加劲肋,可以把横向加劲肋和受拉翼缘顶紧不焊,且将加劲肋切角,保持腹板与加劲肋50~lOOr砌不焊。 三,钢结构腐蚀破坏 普通钢材的抗腐蚀能力比较差,这一直是工程上关注的重要问题。腐蚀使钢结构杆件净截面面积减损,降低结构承载力和可靠度,腐蚀形成的“锈坑”使钢结构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增大,尤其是抗冷脆性能下降。一般来说钢结构下列部位容易发生锈蚀:经常干湿交替又未包混凝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综述资料讲解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综 述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综述 摘要:人会疲劳,金属也会疲劳吗?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也是会疲劳的,并且发现了金属疲劳带给人们各个方面的危害,所以研究金属材料的疲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讲述了国内外关于金属疲劳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金属产生疲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金属材料疲劳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金属材料疲劳裂纹疲劳寿命 一.引言 金属疲劳的概念,最早是由 J. V. Poncelet 于 1830 年在巴黎大学讲演时采用的。当时,“疲劳”一词被用来描述在周期拉压加载下材料强度的衰退。引述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 ASTM) 在“疲劳试验及数据统计分析之有关术语的标准定义”( EZ06-72) 中所作的定义: 在某点或某些点承受挠动应力,且在足够多的循环挠动作用之后形成裂纹或完全断裂时,材料中所发生的局部永久结构变化的发展过程,称为“疲劳”。金属疲劳是指材料、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在材料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和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金属的疲劳破坏。据统计金属材料失效80%是由于疲劳引起的,且表现为突然断裂,无论材

料为韧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都表现为突然断裂,危害极大,所以研究金属的疲劳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金属材料的疲劳一般难以发现,因此常常造成突然的事故。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给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害。由于但是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5000艘货船共发生1000多次破坏事故,有238艘完全报废,其中大部分要归咎于金属的疲劳。2002 年 5 月,华航一架波音747-200 型客机在由台湾中正机场飞往香港机场途中空中解体,19 名机组人员及 206名乘客全部遇难。调查发现,飞机后部的金属疲劳裂纹造成机体在空中解体,是导致此次空难的根本原因。直到出现了电子显微镜之后,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才开发出一些发现和消除金属疲劳的手段。 二.金属疲劳的有关进展 1839年巴黎大学教授在讲课中首先使用了“金属疲劳”的概念。1850一1860年德国工程师提出了应力-寿命图和疲劳极限的概念。1870一1890年间,Gerber研究了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Goodman提出了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简单理论。1920年Griffith发表了关于脆性材料断裂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发现玻璃的强度取决于所包含的微裂纹长度,Griffith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断裂力学的开端。1945年Miner用公式表达出线性积累损伤理论。五十年代,力学理论上对提出应力强度因子K的概念。六十年代,Manson—Coffin公

汽车驾驶疲劳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628309(2003)0120039204 作者简介:张灵聪(19572 ),男,福建漳州人,副教授,博士,现在第三军医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交通心理学的研究。 汽车驾驶疲劳研究综述 张灵聪,王正国,朱佩芳,尹志勇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四研究室,重庆 400042) 摘要:论述了驾驶疲劳研究的一些概况;主要介绍驾驶疲劳的表现、原因、测量、实验、机制和对策等;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表明:这个领域还有许多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例如驾驶疲劳的报警、驾驶疲劳机制等。 关键词:驾驶疲劳;公路催眠;剥夺睡眠;驾驶疲劳报警;驾驶疲劳机制中国分类号:U492.8;R1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驾驶疲劳是指在一段时间的驾车之后所产生的反应水平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注意分散、打瞌睡,使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能力。按照驾驶疲劳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主观疲劳(主观上的感受)和客观的疲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反应机能的下降);按照产生的内容,可分成:生理的疲劳(身体的变化,主要指肌肉和神经的疲劳)和心理的疲劳(心理反应机能的下降)。一般的说,这些疲劳是相互关联的,客观的疲劳、生理的疲劳必然导致主观疲劳和心理的疲劳;反过来,主观疲劳和心理的疲劳容易引起客观的疲劳和生理的疲劳。但是它们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的动机会抑制个体对客观的和生理的疲劳的觉察。驾驶疲劳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表现在:①驾驶疲劳所产生交通事故,往往与占道行驶、车速过快等因素混杂在一起。因此,驾驶疲劳因素在交通事故中产生多大的影响难于准确的估计。有调查认为在美国每年的千万个事故中只有10%是由驾驶疲劳所引起[1]。而Ha 2w orth 等(1990)发现几乎有一半的驾驶员说他们在驾驶过程中曾经几乎入睡了[2]。②驾驶疲劳并不一定会产生交通事故,因为,驾驶员发现自己疲劳,可以通过减慢速度或者不超车等方法来弥补生理、心理反应水平的下降。2 汽车驾驶疲劳的表现和原因分析2.1 驾驶疲劳的表现 人在疲劳时往往有一些身体的征兆,如眼睑拉紧、过多地打哈欠、手脚变软、头脑发胀、想打盹、肩部僵硬、眼睛干痛、腰部颈部酸痛、动作不稳 定等。而且,当出现驾驶疲劳时,会产生注意视野 变窄、往意力与判断力下降,有时还产生幻觉。驾驶员对此都有自我觉察的能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产生由于驾驶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呢?这除了存在侥幸心理和动机的影响之外,可能与过度疲劳产生了心理反应迟钝和在极度疲劳时驾驶员无法控制自己等因素有关。 Hattori (1987)认为:驾驶员在较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其疲劳程度可以分成三种水平:①清醒阶段,这时驾驶员基本没有疲劳。②有一点疲劳阶段,这时驾驶员感到非常困,从而减少了对安全的注意,眼光是随意的飘动而不是注意特别的点;汽车不是随着路况的不同而改变速度,而是保持恒定不变。③高度疲劳阶段,这时驾驶员意识水平非常低,眨眼也急剧减少,驾驶操作也比第二阶段显得更加不慌不忙;但是驾驶员对汽车的控制极其困难,他们会之字型驾车,并且他们所驾驶的汽车往往会横过道路的中线,甚至会冲出路面[3]。疲劳驾驶所产生的交通事故往往比较严重,典型的表现是:正面相撞、汽车冲出路面,碰撞前没有紧急刹车的痕迹。说明在疲劳的时候,驾驶员不能及时回避瞬间出现的意外情况。2.2 驾驶疲劳的原因分析 有人研究认为:驾驶疲劳与心理负荷的大小有关,而与打瞌睡无关。也就是说,行车道路上的转弯、上下坡越多,则汽车驾驶员就越容易疲劳,却不容易打瞌睡。相反,行车道路上的转弯、上下坡越少,就像高速公路那样笔直而单调,则汽车驾驶员就越不容易疲劳,然而却容易打瞌睡[4]。这个论断并不全面,公路催眠所引起的与疲劳导致

不同钢结构疲劳强度分析

不同钢结构疲劳强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31T10:20:36.9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作者:孙晓丽赵娜马连凤李晓莉刘谆 [导读] 摘要:随着生产和加工工艺的不断提高,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已经开始在各种电器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由于在材料力学性能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生产和加工工艺的不断提高,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已经开始在各种电器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由于在材料力学性能、加工工艺、初始缺陷影响等方面的差别,高强度结构钢材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能与普通强度钢材有明显不同。 关键词:疲劳强度;屈服极限;疲劳寿命 1 、概述 钢材的生产工艺与构件的加工工艺是推动钢结构发展的重要因素,钢材力学性能的提高,能够提升钢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安全性能以及钢结构整体的使用功能;同时,实际应用的不断创新也会促进钢结构的发展,这就对钢材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结构材料应具有更高的强度。在这一背景之下,采用新的生产冶金工艺开发出了新型高强度结构钢材,先进的加工工艺特别是焊接技术以及与高强度钢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也陆续出现,高强度结构钢材具备了应用于实际电器柜的基本条件。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强度等级在420MPa 及以上的新型高强度结构钢材中厚板材(即板厚<40mm)构件。 2、疲劳的定义及特征 疲劳破坏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循环交变应力或者循环交变应变的作用下,由于某点或某些点所在的部位发生局部永久性结构变化,在经历一定的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并最后发生断裂的现象,即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或者结构的结构破坏现象。经过人们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对疲劳破坏事故的认真考察,疲劳破坏的显著特征己初步为人们所掌握,这些特征使疲劳破坏与传统的静力破坏、腐蚀破坏以及其他破坏形式相区别,给人们对事故的分析带来方便。具体的特征包括:长期性、非屈服性、难以预测性、局部性、影响因素多样性、端口形貌特殊性。 疲劳破坏的过程大致就可以描述为以下的“恶性循环阶段”: 应力集中一一争疲劳裂纹出现一一争裂纹尖端新的应力集中一一卜裂纹扩展一一卜构件发生 断裂。 3、影响结构疲劳强度的因素 构件在某一循环载荷下工作时,构件应力值的大小为一般用S来表示。当构件的应力水平S低于某一个应力限度值的时候,如果构件可以在该应力水平作用下承受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则该应力限度值为材料或者构件的“疲劳极限”。疲劳失效之前机械零部件所经历的应力或者应变循环次数称为“疲劳寿命”,一般用N表示,前面所提到的“韦勒曲线”或者“疲劳曲线”是表示应力幅Sa或者最大应力Sma、与疲劳寿命N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我们从标准或者书上所查到的一些材料的疲劳极限和S一N曲线,只能代表标准光滑试样的疲劳性能,称之为“中值S一曲线”。但实际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情况等是多样的,与标准试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所以实际构件的疲劳强度、疲劳寿命与标准试样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影响结构疲劳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形状,尺寸,表面状况,平均应力,腐蚀介质和温度等等,本节主要介绍与本论文相关的因素即形状、尺寸、表面加工方法对材料疲劳强度的影响。 4、理论计算 在钢结构梁的设计中要让力有很好的传导闭合性,就要充分的发挥每个梁的支撑作用。对4mm和6mm钢板的截面模量计算如下: 对安装梁截面模量计算如下: 4mm钢板 6mm钢板 4mm内部加6mm钢板 通过计算4mm钢板对于x-x抗弯截面模量Wx=4.0612cm3 6mm钢板对于x-x的抗弯截面模量Wx=5.8505cm3 4mm内部增加两块6mm钢板后对于x-x的抗弯截面模量Wx=4.0612+1.681*2=7.4232cm3 根据最大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σmax=M/WX 可见,最大弯曲正应力与弯矩成M正比,与抗弯截面模量Wx成反比,当M不变时,Wx越大,所受的最大弯曲正应力越小,根据以上3种情况可以看出,第3种的抗弯截面模量Wx为7.4232cm3,较第1种增加了将近1倍。 5、实验分析 运用计算机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4mm钢板折弯,6mm钢板折弯,4mm钢板折弯内侧加焊6mm钢板, 5mmQ235A槽钢进行了最大

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

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 【摘要】机械零件的抗疲劳破坏是造成机械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是机械结构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并结合实际,对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的方法及措施做简要的叙述和相关分析,且对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和解决措施。【关键词】疲劳强度;应力集中 1概述 在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车的发明和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机车车辆的疲劳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使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到交变应力对金属强度的不良影响。很多结构物都承受交变应力的作用,例如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大气紊流,波浪及道路不平引起的颠簸都承受交变应力,即使是房屋,桥梁等看来似乎完全不动的结构物也同样承受变应力作用,因为桥梁上驶过车辆时,房屋中的机器设备运转和振动时,甚至刮风等均会引起交变应力。所以交变应力对于结构物来说是经常遇到的。 绝大多数的机械零件是在循环变应力作用下工作的,如弹簧,齿轮,轴等都是在循环载荷下工作的,承受交变应力或重复应力,如在工作过程中工作应力低于屈服强度时就会发生疲劳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它的使用环境和受力状态,材料性能,加工工艺等因素。我将基于材料的疲劳特性,对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及措施进行简要的叙述。 2零件的疲劳特性 材料的疲劳特性可用最大应力,应力循环次数,应力比(循环特性)来表述。 10时,属静应力强度,当循环次数在在一定的应力比下,当循环次数低于3 4 310 10时属于低周疲劳,然而一般零件承受变应力时,其应力循环次数通常大~ 10,属高周疲劳,此阶段,如果作用的变应力小于持久疲劳极限,无论应力于4 变化多少次,材料都不会破坏。由于零件受加工质量及强化因素等影响,使得零件的疲劳极限小于材料的疲劳极限,通常等于材料疲劳极限与其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的比值。故可通过改善零件受力状况,将作用在零件上的变应力降低到持久疲劳极限以下,对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 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的因素很多,比如材料的最大应力,工作环境,应力状态,加工质量与加工工艺等。为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经查阅资料得出以下方法。(1)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原则是:在满足静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抗疲劳性能。过去静强度选材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求强度高,但在疲劳设计中,需从疲劳强度的观点选材: a在达到使用期限的应力值时,材料的疲劳极限必须满足要求。 b材料的切口敏感性和擦伤疲劳敏感性小,在交变载荷作用处要特别注意。 c裂纹扩展速率慢,许用临界裂纹大些,及要求零件的断裂韧性值大,使零件或结构在使用中出现裂纹后,不会很快导致灾难性的破坏。

生死疲劳内容简介

《生死疲劳》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西门屯里几代农民对生命、对土地的无限执着和歌颂。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世界。小说也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 小说一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驴折腾》。 讲的是曾经是山东高密东北乡地主的西门闹1948年被枪毙,到了阴曹地府大闹两年仍不罢休。他心里积压着怨恨和委屈,虽地主身份不假,但是西门闹生前却是“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的好人,他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死的那么惨,不知到底犯了什么罪。他要继续转世为人,没想到,当他再次来到人间的时候,他“堂堂乡绅西门闹,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驴子”,从此开始这一世为驴的生活,也给我们掀开了一头驴眼中的世界。 西门闹生前有一妻两妾,妻为西门白氏,不能生育,所以她把自己的陪嫁丫头迎春送给西门闹做了二姨太,很快有一对龙凤胎降生,男孩取名金龙、女孩取名宝凤。西门闹第一次转世投胎,来到的这户人家不是旁人,正是他的二姨太迎春家。西门闹死后迎春嫁给了西门闹的长工蓝脸,并分得西门大院的东厢房住,此时迎春是他的女主人,昔日长工成了男主人,西门闹一时悲愤交加。就在在同一天,迎春和蓝脸的孩子蓝解放出生,也就是故事的另外一个讲述者。吴秋香为西门闹的三姨太,没有为西门闹生过孩子,现在的她是黄瞳的妻子,二人在西门闹家的东厢房居住,婚后生有一对双胞胎女婴,长名互助,幼名合作。而西门闹家堂皇的五间正房,现在是西门屯的村公所,村长兼村部书记洪泰岳是个正派的基层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几十年来一直怀有崇高的革命热情,而与他相对的蓝脸则是偏执的“单干户”,几十年来一直固守着自己的土地,执拗而勇敢。他们“是个性相似的两个人走了不同的方向,互为正负,合起来是一个人,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西门驴一世命运多舛,他虽未驴身,可是西门闹的思想即一个人的思想还留在他体内,他起初接受不了为驴的事实,眼看着家宅被人占据,妻子孩子跟了自己的长工,他可谓悲痛愈加,然而慢慢的,他开始接受并适应了作为西门驴的生活,“四蹄踏雪”的较好外形给他带来了骄傲和满足,主人蓝脸的细心照顾让他心存感激,然而当他看到妻子白氏受审经历的种种磨难,他大闹公堂跳高墙,想亲近妻子,没想到人驴殊途,无意中他竟然伤害了白氏。知道自己闯了祸,西门驴离家出走,并与“韩花花”偷偷约会,结果突遇饿狼,西门驴带着爱人韩花花与两匹穷凶极恶的狼展开了殊死搏斗,西门驴伤痕累累,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最终战胜了恶狼,保护了韩花花。危险过后,以为爱情会绵长恒久,没想到韩花花背叛了西门驴,他也就跟着主人回到了家。蓝脸是西门屯唯一的“单干户”,村长洪泰岳几次来游说都不成功,忽然有一天一群人冲进院子带走了主人,西门驴慌乱中逃跑,过了几天食不果腹的日子却因祸得福遇到了陈县长,这也是西门

第二章 钢桥设计计算理论 苏庆田2013

第二章钢桥设计计算理论

一般规定 ①钢桥按照极限状态方法进行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包括构件和连接的强度破坏,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及结构倾覆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变形、振动及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局部损坏 ?疲劳极限状态:疲劳破坏 ②公路钢结构桥梁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 1 持久状况:桥梁建成后承受结构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 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疲劳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 短暂状况:桥梁在制作、运送和架设过程中承受临时荷载的状况。该状况应进行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 偶然状况: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状况。该状况只需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设计。

一般规定 1桥梁杆件的强度和稳定应按有效截面计算(???)。 2 受拉翼缘的强度计算有效截面应考虑剪力滞和孔洞的影响。 3 受压翼缘和腹板的强度计算有效截面应考虑剪力滞、孔洞和板件局部稳定的 影响。 4 杆件稳定计算应考虑板件局部稳定的影响。

有效截面 有效截面规定 1)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截面按下式计算: 图5.1.7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受压板件宽度示意图(刚性加劲肋)

有效截面 有效截面规定 1)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截面按下式计算: 图5.1.7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受压板件宽度示意图(柔性加劲肋)

有效截面规定 有效截面 2) 考虑剪力滞影响的有效截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5.1.6-1) 式中: 图5.1.8 考虑剪力滞影响的第i块板件的翼缘有效宽度示意图

钢结构样卷全部答案(精品文档)

三、填空 1.钢材 2.脆性破坏 3.塑性破坏 4.脆性破坏 5.力学性能 6.抗拉强度 7.屈服点 8.韧性 9.冷弯性能 10.疲劳强度 11.概率极限状态 12.铆钉 13.高强度螺栓连接 14.粗制螺栓 15.角焊缝 16.斜缝 17.部分焊透 18.斜角角焊缝 19.残余变形 20.施工要求 21.受剪螺栓 22.受拉螺栓 23.钢梁 24.组合梁 25.热轧型钢梁 26.临界荷载 27.局部稳定 28.经济条件 29.建筑高度 30.拼接 31.工厂拼接 32.工地拼接 33.刚接 34.滚轴支座 35.桁架 36.高度 37.弯矩 38.轴心力 39.节点板 40.构件详图 41.结构布置图 42.结构布置图 43.构件详图

44.施工导流闸门 45.弧形闸门 46.液压式 47.螺杆式 48.卷扬式 49.水头的大小 50.闸门的尺寸 四、简答题 1. 钢材在复杂应力作用下是否仅产生脆性破坏?为什么? 答:钢材在复杂应力作用下不仅仅发生脆性破坏。因为当材料处于三向同号应力场时,它们的绝对值又相差不大时,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即使σ1、σ2、σ3的绝对值很大,甚至远远超过屈服点,材料也不易进入塑性状态。因而,材料处于同号应力场中容易产生脆性破坏。反之,当其中有异号应力,且同号的两个应力相差又较大时,即使最大的一个应力尚未达到屈服点f y时,材料就已进入塑性工作状态,这说明材料处于异号应力状态时,容易发生塑性破坏。 2.残余应力对压杆的稳定性有何影响? 答:由于残余应力的存在,在轴心压力N的作用下,残余应力与截面上的平均应力N/A叠加,将使截面的某些部位提前屈服并发展塑性变形。因此,轴心受压杆达临界状态时,截面由屈服区和弹性区两部分组成,只有弹性区才能承担继续增加的压力。这时截面的抗弯刚度降低,由理论分析知,残余应力对构件稳定的不利影响对弱轴要比对强轴严重的多。 3. 钢桁架与梁相比,桁架具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它适合于大跨度? 答:钢桁架与梁相比是用稀疏的腹杆代替整体的腹板,并且杆件主要承受轴心力,应力沿截面分布均匀,能充分利用材料,从而能节省钢材减少自重,所以钢桁架特别适用于跨度或高度较大的结构。同时钢还可以按使用要求制成不同的

疲劳强度设计方法研究

疲劳强度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疲劳强度是当前机械产品的主要失效形式,在机械强度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确地应用疲劳理论于强度设计上,可以得到合理的设计,包括选材、结构尺寸及加工工艺等,或根据工况及给定的零部件估算其寿命。本文从疲劳断裂的过程出发,通过对疲劳强度三种思路的分析,介绍了相应疲劳强度设计及寿命估算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疲劳强度,寿命估算,疲劳设计,S-N曲线

1. 引言 所谓疲劳,是指材料或构件在长期的循环变应力作用下的失效现象,也称疲劳破坏。当循环变应力远小于强度极限时,经过一定的循环周次,也能使构件发生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失效形式。近数十年来,疲劳破坏危及各个领域,飞机由于疲劳破坏而造成机毁人亡的灾难性事故;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上万艘焊接船舶、几十座焊接桥梁毁于疲劳破坏;对于车轴、车轨以及机架,曲轴,齿轮、螺栓联接等的疲劳破坏事故更是屡见不鲜。据统计,现代工业中零部件的失效80%是由于疲劳引起的。因此,疲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对在循环变应力作用下的构件,以往的机械设计常常采用静强度设计,靠选取较大的安全系数来保证其使用的可靠性。而实际上是在变载荷作用下的构件由于强度储备大,在按静强度设计有时会将疲劳问题暂时掩盖起来。随着近代机械向高速、高温、大功率和轻重量的方向发展,对机械产品的零构件采用合理的疲劳设计,是提高设计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疲劳断裂的形成 现行的疲劳设计思想与疲劳断裂的过程有关。从疲劳断裂的破坏过程来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裂纹萌生阶段,或称裂纹成核或形成阶段 由于观察仪器的精密度和分辨率不同,所能观察到的裂纹长度也

钢结构焊缝疲劳强度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_周张义

第30卷,第4期 中国铁道科学Vo l 30No 4 2009年7月 CH INA RAILWAY SCIEN CE July,2009 文章编号:1001-4632(2009)04-0069-07 钢结构焊缝疲劳强度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 周张义,李 芾,安 琪,黄运华,卜继玲 (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系,四川成都 610031) 摘 要:在平板焊接钢结构焊缝疲劳强度分析中,近年来国外主要发展起了等效结构应力法和表面外推热点应力法2种新方法。等效结构应力法考虑焊趾部位的结构应力集中效应,应用改进线性化法或节点力法分析结构应力,确保计算结果对有限单元类型、网格形状及尺寸的不敏感,从而有效区分不同焊接接头类型的焊趾结构应力集中情形;以结构应力为控制参数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在主要考虑焊趾缺口、结构板厚、载荷模式等因素影响基础上,基于断裂力学分析确定与焊缝疲劳寿命直接相关的应力参数,导出等效结构应力转化方程;基于上述应力计算和转化方法对焊缝疲劳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焊缝疲劳强度设计单一主S N 曲线,实现对钢结构焊缝的疲劳强度评定和寿命预测。通过比较分析可知,表面外推热点应力法适用于钢结构焊缝设计阶段的方案比较及方案优化;等效结构应力法较适合对钢结构焊缝最终设计方案进行更为精确的焊缝疲劳强度评定和寿命预测以及不能用表面外推热点应力法进行钢结构焊缝疲劳强度分析时。 关键词:等效结构应力;网格不敏感;有限元法;焊趾;疲劳分析;表面外推 中图分类号:T G457 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10-27;修订日期:2009-0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21063) 作者简介:周张义(1982 ),男,山西霍州人,博士研究生。 对于平板焊接钢结构的疲劳设计,按照传统的焊接细节分类法需要严格确定特定接头几何形状和载荷模式下的名义应力及相应疲劳抗力数据[1-4],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焊接细节分类法在工程中的应用。为了完善或替代焊接细节分类法,针对广泛存在的结构焊趾疲劳,新发展的2种适合于有限元技术的表面外推热点应力法和等效结构应力法,通过将焊趾结构应力集中考虑在应力分析之中,一方面可适应有限元强大的应力分析技术,另一方面避免了对疲劳设计S N 曲线的选择。表面外推热点应力法在国内相关行业的应用研究已得到普遍关注 [5-7] 。而等效结构应力法虽然在2007版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8] 、以及API/ASME 合于使用性评定标准[9]中均推荐将其应用于焊缝疲劳分析,但至今国内尚未有技术文献详细介绍。有鉴于此,本文在阐述、分析等效结构应力法的基础上将它与表面外推热点应力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2种方法各自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在实际工程的结构疲劳设计中的合理应用方式。 1 等效结构应力法剖析 等效结构应力法是1种新型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 [10-13] ,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的各类 形式焊接承载部件的焊趾疲劳分析,如压力容器、 管道、海上平台、船舶、地面车辆等结构的管件及平板焊接接头[14-18]。该方法主要基于以下2项关键技术: 考虑焊趾部位的结构应力集中效应,应用改进线性化法或节点力法分析其结构应力(即热点应力),确保计算结果对有限单元类型、网格形状及尺寸均不敏感,从而有效区分不同接头类型的焊趾结构应力集中情形; 以结构应力为控制参数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在主要考虑焊趾缺口、结构板厚、载荷模式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断裂力学分析确定与疲劳寿命直接相关的应力参数,导出等效结构应力转化方程。进而将其应用于处理疲劳试验结果数据,构建出单一通用的疲劳设计主S N 曲线,从而基于等效结构应力并结合该主S N 曲线进行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评定及寿命预测。

螺栓疲劳强度计算分析

螺栓疲劳强度计算分析 摘要:在应力理论、疲劳强度、螺栓设计计算的理论基础之上,以疲劳强度计算所采取的三种方法为依据,以汽缸盖紧螺栓连接为研究对象,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假设汽缸的工作压力为0~1N/mm2=之间变化,气缸直径D2=400mm,螺栓材料为5.6级的35钢,螺栓个数为14,在F〞=1.5F,工作温度低于15℃这一具体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利用ProE建立螺栓连接的三维模型及螺杆、螺帽、汽缸上端盖、下端盖的模型。先以理论知识进行计算、分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借助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此螺栓连接进行受力分析,以此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有限元方法的理论更加完善,应用也更广泛,已经成为设计,分析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然后在其分析计算基础上,对于螺栓连接这一类型的连接的疲劳强度设计所采取的一般公式进行分类,进一步在此之上总结。 关键词:螺栓疲劳强度,计算分析,强度理论,ANSYS 有限元分析。

Bolt fatigue strength analysis Abstract:In stress fatigue strength theory, bolt, design calculation theory foundation to fatigue strength calculation for the three methods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cylinder lid, fasten bolt connection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this topic research. Assuming the cylinder pressure of work is 0 ~ 1N/mm2 changes, cylinder diameters between = = 400mm, bolting materials D2 for ms5.6 35 steel, bolt number for 14, in F "= 1.5 F below 15 ℃, the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crete examples. Using ProE establish bolt connection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and screw, nut, cylinder under cover, cover model. Starts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calculate,analysis, and then during analysis, 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by this paper analyzes forces bolt connection,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of and reliability. After nearly decades of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more perfect,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design, analysis the emollient tool. Then in it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or bolt connec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connection to the fatigue strength design of the general formula classification, further on top of this summary. Keywords: bolt fatigue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strength theory,ANSYS finite elements analysis.

高等钢结构--疲劳与断裂

《高等钢结构原理》断裂与疲劳部分 学生作业 系(所):建筑工程系 学号:1432055 姓名:焦联洪 培养层次:专业硕士 2014年11月6日

1、防止焊接钢结构脆性断裂的基本措施 影响钢材脆断的直接因素有裂纹尺寸、作用应力和材料韧性。提高钢材脆性断裂的基本措施有: ①保证施工质量、加强质量检验和施焊工艺管理,避免施焊过程中产生的咬边、裂纹、夹杂和气泡等。 ②焊缝不宜过分集中,施焊时不宜过强约束,避免产生过大残余应力,同时应注意焊缝过于集中和避免截面突然变化。特别是低温下作用的静力荷载发生的脆断,常与残余应力有关。 ③进行合理细部构件设计,避免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处会产生同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尽量避免采用厚钢板,厚钢板比薄钢板较易脆断,对钢材的韧性也有降低。 ④选择合理的钢材,钢材化学成分与钢材抗脆断能力有关,含碳量高的钢材,抗脆断能力有所下降,同时控制钢材中硫和磷的含量,硫使钢材热断,磷使钢材冷断,对于在低温下作用的钢结构,应选择抗低温冲击韧性好的材料。 ⑤加载速率越高,钢材的脆断转变温度提高,对于同一韧性的材料,设计动力荷载时允许最低的使用温度比静力荷载高的多,所以根据钢材不同的工作加载速率应选择不同韧性的钢材。 ⑥设计结构时选择优良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减少断裂的不良后果。 2、解释应力幅是评价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一个指标 对于非焊接结构,通常用应力循环特征(应力比)min max /σσρ=来评价钢结构的疲劳强度。但是对于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起控制作用的是应力幅σ?,而几乎与最大应力max σ、最小应力min σ及应力比这些参量无关。这是因为:焊接及 其随后的冷却,构成不均匀热循环过程,使焊接结构内部产生自相平衡的残余应力,在焊接附近出现局部的残余拉应力高峰,横截面其余部分则形成残余压应力与之平衡。焊接残余拉应力最高峰值往往可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名义上的应力循环特征(应力比)min max /σσρ=并不代表疲劳裂缝出现的应力状态。并且焊接连接部位因为截面的改变原状,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两个因素的同时存在,使疲劳裂纹发生于焊接熔合线的表面缺陷处或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