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精准扶贫帮扶日记三篇

合集下载

2018年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日记-三月

2018年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日记-三月

3月份工作日记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多云根据自治区要求,这一周,我和下一届第一书记一同组织本单位有帮扶任务的领导同事来到X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在周一之前,我利用休息时间,将此次入户可能用到的低保补贴、养老补贴、生态补偿等基本资料打印成纸质版的材料并分发,供同事们作入户参考。

这些材料来自长期以来我从民政、社保、国土等部门的收集整理,准确度高,提前印发这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提高与农户的沟通效率,从细枝末节的琐碎问题上解脱出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农户沟通交流生产生活情况,制定帮扶计划。

天公也作美,风和日丽,没有阳关的曝晒,我们的山路之行也少了几分酷暑。

到达X村村部后,我们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对各位同事进行手册填写的培训,主要讲解新版2018手册与去年的变化改动,收入数据的来源等方面,之后大家分头行动,去寻找自己的“亲戚”了。

与贫困户的交流是一项技术活,需要灵活的头脑加持。

在我们多次的入户过程中发现,在询问到诸如务工、土地补偿等方面的收入时,贫困户的回答是比较谨慎的,上报给我们的收入数据都普遍偏低。

因此,这次入户的过程中,我们都先和贫困户沟通说明收入数据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其享受国家政策补贴,打破了他们心中的警戒线。

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倾心倾听贫困户在近期遇到的疑虑与困难,根据自己掌握的国家相关政策予以耐性解答,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我们也承诺一个时间期限,了解清楚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回馈贫困户,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对于今年手册的改版变化,减少了填写的工作量,农户也非常地赞同,签了字便不再需要按手印,删减了冗余的步骤,也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本次帮扶入户非常顺利,成果也非常显著。

除了几户贫困户因事不在家以外,其他的贫困户我们已都一一走访慰问。

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干部与贫困户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六篇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六篇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六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以下是WTT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1】天气越来越寒冷,但这不是我们偷懒的理由。

一大早,我和村党总支书记、副书记骑上各自的小摩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今天的工作是入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向建档立卡户宣讲一些政策并相应开展一个“诚信、自强、感恩”为主题的宣传教育。

首先我们走到了小河村委会旗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利家,才进门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积极向上的景象,杨利正在喂政府为其购买的能繁母牛,妻子正在打扫卫生,我们走到圈舍门前看,他们家养牛很功夫、很负责,前不久产出的一头小牛犊长大了很多。

一个生活的缩影就反映出了杨利户家的生活步入了正轨。

接着我们坐下来做了一个交流,问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遇到的困难。

杨利的妻子李和香说:“在各级政府的重点关心和帮扶下,我们的新居建起来了,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心情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了,现在儿子在巍山打点零工,老官么也就是盘盘田,种种地。

我呢常年多病基本上做不了什么,但我真的觉得政府对我们太好了,该享受的政策一样都不有少,边说着,边笑声”。

接着杨利又说:“项书记,说了我也不害羞,要是不有国家各项政策的帮扶,我家这个儿子估计连媳妇都讨不到了,现在我们住上了新居,一定会感党恩,我们也会教育儿子,要多出克苦苦,做做活,争取年底给儿子说一个媳妇”,讲到这,夫妻二人发出了阵阵爽朗的笑声。

他们的话简单又朴实,真正让我们听到了贫困户的心声,看到了他们人穷志不穷的精神,他们脸上的笑容,似乎是我见过最幸福、最甜美的笑容。

新居建好了,生活改善了,贫困户笑了,这一幕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扶贫工作应该达到的效果,不仅扶了贫还扶了志,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走在乡村的道路上,在杨利户家走访的情景一直在我脑海中出现。

扶贫日记三篇

扶贫日记三篇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瓢泼雨中情,帮扶一家亲屈云兰今年3月,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我与花坪镇落水坪村5组的一户人家结成了"亲戚",记得我第一次去到村里时,村书记就说:那是全村贫困户中最远的一户啊,公路都没通到屋,怎么让你一个年轻小姑娘去那么远。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到帮扶的艰难、责任的重大,真是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我第一次去帮扶户家中时,总感觉路很难走,还记得当天下着毛毛雨,因为路程太远,所以我们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陪我一起,我们顺着一条并不宽敞的土公路走了很久,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感觉怎么都走不到尽头。

而当我们终于到达他们家后,映入我眼帘的是很有年代感的土木建造的房子和旁边低矮的茅草房,据后来的了解,家中的房子还是74年以前修建的。

当时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超过70岁且听力有障碍的老奶奶,我瞬间就蒙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因为听不到,第一次的交流显得特别费劲,我凑到她的耳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聊过之后我很迷茫,因为总是我问东她说西,我知道不是老人家故意如此,确实是听不到,所以只得草草的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

后来,我前后5次去到了他们家中,通过与她的儿子交谈,知道奶奶的老伴儿已于一个月前过世,家中还有奶奶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孙女儿。

我向他们详细的解释了很多扶贫相关的政策,了解了他们家的一些需求和具体的扶贫发展计划。

可能是去的多了,我和奶奶之前有了一些小小的默契,开始懂得彼此要说的一些话。

在我第四次去到他们家时,奶奶请我给她拍一张寿像,因为腿脚不便,且距离乡镇较远,奶奶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想要置办一个寿像。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在我国长期的扶贫过程中,规模性扶贫开发工作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已经与我国现阶段的贫困形势不相符,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完善扶贫政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个人,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个人篇1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

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

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

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2000多口人。

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

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儿再说;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最大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赌博、玩“六合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

今天村里安排的十户贫困户,基本都是有病患的家庭。

徐某某,男,本人患有哮喘、心脏病;柳某某,女,三个女儿先后患病去世,一个人生活;周某某,男,年老体弱,患有心脏病、脑血栓,前列腺肥大,独自一个人生活;杨某某,男,本人患有脑血栓;艾某某,患有脑血栓;梁某某,夫妻二人都是智障;周某某,男,本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赵某某,男,年老体弱,多年患有心脏病,一人生活;吴某,母亲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张某某,一人生活,是肢体残疾人。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精准扶贫,解决实际问题,走向共同富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的民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一】在确定帮扶贫困户对象时,按照统一安排,我在界岭村帮扶贫困户3户。

2015年8月的-天上午,我来到界岭村5组帮扶对象程家友家,他的贫困状况让我大吃一惊,老程一家住在两间低矮的小土屋里,室内潮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的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老程75岁,老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活困难。

下午,我又来到在界岭村一组联系户王敦明家,我见到了他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妻子,他们全家三辈人住在破旧的危房中,儿子也大了,通过与王敦明聊天拉家常,我鼓励他振奋精神,把旧房拆掉,建一栋新房,并答应帮他联系城建、国土、农商行等部门,帮助他办理各种报批相关手续。

后来我又去了帮扶对象程家友家他家几次,帮助他家发展起了三箱蜜蜂,养了一头猪,联系医院帮助他患病的妻子到医院治疗,帮助解决1000元钱用于治病。

到去年下半年他的妻子因病重去世,我又安排好老程的后期生活。

今天下午,我来到在界岭村一组联系户王敦明家,他于去年年底建起了2间楼房,实现了当年脱贫的目标。

他的儿子王勇也考上了乡村教师,愿他家的好日子越来越好。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二】经过全乡干部的调查研究,加之我在双台乡工作的实践,我乡初步确立了精准扶贫具体目标。

1.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来抓,在罗家村、茅塔寺村、普渡村、水坪村等村,发展5000亩药材,7000亩核桃,2000亩烤烟。

2.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强身固体”的基本之策,抢抓交通建设,打通向山至水坪断头路,修通青山、花园等村入户入院路29公里。

3.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让贫困户“居者有其屋”,按照“三个一批”,即拎包入住一批、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根据搬迁户需求分批次有计划给予安置,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目前,全乡已确定集中安置点31个,全乡评定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436户,4211人。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篇一立冬过后,天气更冷了。

今天一早,我跟随驻村工作队长和村干部到一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村社干部那里我了解到,意外的疾病让他的半边身子几乎瘫痪,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儿子和年迈的父亲。

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他做点零工和妻子种田维持。

一进家门,看到的便是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房子。

他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原来住在老房子是打雷下雨都害怕,现在搬上来了,住着都不怕了,舒服极了,住着很安心,和城市差不多了”。

他家原先居住的地点属于C级危房,住房因山体整体滑动,出现了房屋倾斜及墙体拉裂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上半年,他家享受到了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在好政策的帮助下,搬离了原先居住的地点,住进了漂亮的“乡村小别墅”。

从我进到家里一直到我离开,他一共说了6个谢谢,即使在我没有给他带去半点帮助的时候他依然心怀感激,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帮我建了新居、建了猪舍,申请了项目入户,让我养了猪,我这个身子喂个猪还可以,猪卖掉就有钱了。

感谢你们对我的帮扶,寻找养殖大户帮带传授,还帮助我儿子申请贫困助学金。

没有党、没有政府、没有你们,我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

”那一刻,看到他行动吃力的身体却还满心斗志,我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

看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干劲,我突然觉得天气再冷,但我的心却是温暖的。

今天的走访让我收获很大,也使我深深地意识到,精准扶贫真的很重要,村民生活的改善确实离不开我们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举措、一次宣传甚至一个建议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要做的还很多,不能一味的只看、只听,而要把行动落在实处、落在村民看得见的实惠处。

(作者为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开南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二抬头望天空,繁星点点,苍山的轮廓模糊可见,耳边传来滋滋滋建筑机械作业的声音,不由自主,想起了村东头张大姐家危房拆除重建的情景。

优秀扶贫帮困日记三篇

优秀扶贫帮困日记三篇

精选扶贫帮困日记三篇篇一经了解,一家三口人,母亲刘明英84岁,体弱多病,佝偻着腰;大儿子李香全46岁,小儿子李香定44岁,两兄弟均未婚,弟弟李香定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在与我们交谈中,我们问大儿子李香全,怎么不出去打工挣钱娶媳妇,他说道,本来是可以出去打工挣钱的,但是家庭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一般出去走个亲戚都得半天之内回家,不敢走远,母亲和弟弟在家都得我照顾,更别说出远门挣钱了,我们三个人都是苦命人,只能在一起相依为命,他淳篇二;当我们抱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还有人连工作都找不到;……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完全取决于心然年过65口人,除了老伴,还有女儿女婿2.7亩自留地和自己开荒的7(400元/月)、计划生育金(80元/月)、养老保险金(80元/月)通过对联系户的走访调查,我得出的结论和村里给出的信息是一致的——因病致贫,这种情况在农村相当普遍,我们单位联系的12个农户,有11户是因病致贫,还有一户是因残致贫,说到底,也是因病致贫。

在现今的农村,村民种田不仅不需要缴费纳税,而且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惠农政策,只要有脑力劳力,只要踏实肯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可以说,村民致贫的根源几乎都是因为病痛。

因此,完善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于我而言,帮扶联系户任重而道远。

初来咋到,情况不明,我还不能拟出系统而有效的帮扶措施,当前,我除了帮助联系户不折不扣地落实扶贫政策外,还打算就近帮助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以便户主在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照看家人,如果经济形势向好,还可以帮助户主把7亩林果地以流转、租赁或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

我深信,只要政策到位,只要协力并进,我的联系户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困境!到那时,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百姓脸上的笑容会更灿烂!篇三近日,地区人社局住金山路八道巷社区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为辖区内平房区贫困户赵伟送去了天颐堂中医院捐助的3000元房屋维修费,为这个困难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一:按照单位的安排,今天到城固县北山区双溪镇扶贫。

我们扶贫的这个村子,是地处秦岭主脉的南麓。

沿着大山的峡沟,朔河而上,大约间隔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我们要扶贫的村子。

看着两边的山脉,常青树夹杂着枯草,在大石山的身上,坚强地站在,我就想着这里的村民,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中和这些没有多少直接经济价值的杂灌共生?这里的消费条件太差了,大石山土壤贫瘠,不能生长可以换钱的经济作物,偏远和困难的交通条件,贫困就是自然的事情。

走了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间羊场小道,进了一个大山沟,总算看到了几台狭小的畦田,带路的村民组长告诉我们,这个组如今就十一户人家,有几户已经搬走了。

沿着山路继续,看到了在山坡上住着的人家,零散在各个稍有点平台的坡中,没有一户砖瓦房,全是土墙房,很旧,而且年代长远。

贫困,单从一眼望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连续走访了多户人家,看到的是土墙屋黑暗的光线,床铺上很旧的衣被,没有几样像样家具。

各户人家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但是贫困却是一样的。

好几户都是光棍户,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到这里。

各家都没有多少经济作物,没有几颗果树,只有生长不大的山林树木,也都不是换钱的东西。

土地面积人均也就几分地,而且产量不高,能填饱肚子也很不易了。

原来的小学也不存在了,这里没有学校、医疗、商店等等,社会化效劳在这里没有任何踪迹。

就是买一袋盐,到山下的河道路边商店去,来回几个小时。

更别说有个什么急病,无从及时的救治了。

看着这样的贫困状态,怎么扶?这真是一个问题。

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二: 201X年5月6日星期日晴天沙坪村1-4组的农户大多沿着大黄公路两旁居住。

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对象。

梁的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只能养活自己。

梁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

在他家门口刚好遇到他用卫生纸捂着眼睛焦虑的站在门口,一问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时铁丝刺伤了眼睛,我扒开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红肿的很大,无法睁开,忙建议他赶紧去镇上医院消炎治疗,眼睛不敢马虎,眼睛有问题,以后连干小活都成问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精准扶贫帮扶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2018精准扶贫帮扶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

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篇二扎实走访精准扶贫对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从20xx年6月以来,我乡先后经过“三访四看五评”“精准扶贫回头看”等行动,20xx年认定贫困户1906户5326人,其中政策兜底435户486人。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围绕规范建档,全面实现“专人、专事、专柜、专盒、专袋”,信息录入全面真实,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实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

篇三清晨,我和同事来到城关镇杨家桥村,走访贫困户户王亚芳家,初冬的清晨,刮着阵阵冷风,街上的行人都
紧紧地裹着防寒服,白杨树上的枯叶摇来摇去,实在招架不住的便随风飘下来。

一路走来,来到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前,老远就传来狗叫声。

院落侧面是搭建的简易猪圈,墙体很破旧,旁边拴着一条大狗。

一位中年妇女听见狗叫,从猪圈里探出头来,穿着很简朴,她一边拍打着身上的柴草,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院,院落虽然不大,但看起来房子是新建的,墙面虽然没有粉刷,但院子打扫的非常干净。

进屋后,她殷勤地把我们让到炕沿上坐下,虽然屋里生了火,但感觉没有单位上那么暖和,我打量着房间,屋里简朴而整洁,炉面擦的乌黑发亮,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她忙着泡茶,还端来了黄亮黄亮的炕馍馍,她的热情让我们有点不安,我们喝着热茶聊了起来。

从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她家有4.5亩地,小二层上下十间房屋是去年通过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的,大约有130平方米,但由于资金问题,房子至今没有装潢,家里只摆了几件过时的家私,但搽的很亮。

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女儿在上高三,儿子上五年级,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读书,学习也都很好,她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要不然我这么的个眼睛,真的就不知道怎么过了”,从她的话语中我才知道,她得的是眼疾,视力很差,常年靠一些眼药水和药物来维持视力。

看着墙上的全家福,我就询问了家里的主要资金来源情况,她说“那是孩子的爸爸,是个焊工,但是常年身体也不好,家里的资金来源就全靠他了”,她语气很平和,但也充满了无奈,像在诉说柴米油盐琐事,我听了心里一震,在农村,供养两个学生上学,尤其是家里
的主要劳动力都有这样那样的疾病,这其中有多少常人无法忍受的辛酸、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

提到她有什么困难要我们解决时,她摇了摇头,一句话也没说。

但我心里清楚,她与我们素不相识,她不想拖累任何人。

我们讲清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目的后,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修2栋养殖暖棚,养些羊,供孩子们读书,但是没有本钱修建和养殖,我告诉她修建养殖暖棚的一些惠农政策,支持她通过精准扶贫额贷款养羊,供孩子上学,等孩子有工作了,很快就会脱贫。

这回入户,使我真正理解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在农村,有很多农户想发展,能发展,但是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而依然生活贫困,真的需要我们帮扶。

精准扶贫工作为干部提供了平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感受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

此时此刻,我真切体会到王亚芳了渴望致富的心情,我也能感受到她不甘向生活屈服的力量,我相信在致富前行的道路上,只需我们扶助一把,她会借力用力,使家庭很快富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