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解析

高三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解析

高三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D.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2.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D. “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时规定的自《史记》至《明史》的历代24部纪传体史书。

3.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A. 陶渊明B. 王维C. 文天祥D. 蒲松龄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C. 《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D. 《陈情表》中提到“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

鲍照有拟作18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

C. 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高三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高考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高考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离骚》选自他的作品集《楚辞》,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

全书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没有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

C.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其中《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D. 美国作家欧·亨利与俄国作家契诃夫和法国作家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小说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

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B.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C.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其中,方苞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3.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一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一

高三语文小题练习一姓名(一)。

(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

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人大附中2023届高三暑假自主复习检测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大附中2023届高三暑假自主复习检测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大附中2023届高三暑假自主复习检测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

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

历史上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成了经典。

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

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

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就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

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

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

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

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

后人时时的想起、品味、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

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

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

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

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

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

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秦山,或轻于鸿毛。

”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

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病句辨析之多项定语排序不当】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病句辨析之多项定语排序不当】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病句辨析之多项定语排序不当】及试题练一、两种常见句型1.(定)主+ [状]谓<补> +(定)宾2.[状(修饰全句的)] + (定) 主+ [状] 谓<动补> + (定) 宾<宾补>二、病句修改之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1.定义定语是名词性成分前边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义,通常带结构助词“的”。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谁的”);(2)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3)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怎么样”);(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5)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什么”)。

2.口诀:3.课堂练习①两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我们学校的语文优秀教师①新的一件他的羊毛大衣①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型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①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4.类型辨析下列各句中,病句类型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的句子是()A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科学工作者正发扬着他们每个人身上蕴藏着的无穷的科学精神。

B 、从7 月16 日开始,都昌县城管局在万里大道、迎宾大道开展违规占道行为的为期40 天的专项整治活动。

C 、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 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D 、脸色铁青的西班牙国家队主教练博斯克默默地在与荷兰队13 日的比赛结束前起身,走到自己的替补队员身前,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每个人的脑袋,平复他们此时天塌地陷的心情。

①下列各句中,病句类型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的句子是()A.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B.国际刑事警察组织推出一款可以鉴别商品真伪和属地、名为“国际刑警组织全球登记册”的应用程序,由美国谷歌公司开发,可以通过扫描商品代码鉴定真伪。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鬼(节选)莫泊桑这个农民面对大夫,站在临终女人的床前。

床上的老太婆很平静,她认命了,但神志还清醒,望着两个男人,听他们交谈。

她快要死了,但并不抗争,她已经活到九十二岁了,她的寿数已尽。

七月的阳光,从敞开的门窗投射进来。

田野的气味,也随着灼热的熏风涌进屋里。

大夫提高嗓门说道:“奥诺雷,您不能丢下您母亲一个人,她这种状态,随时都可能过去!”这农民愁眉苦脸,反复说道:“可我还得把麦子收回来,撂在地里的时间太长了。

现在正逢好天气。

你说呢,妈妈?”可是,大夫却火了,跺着脚说道:“你真是个畜生,你给我听着,我不准你这么干,明白吧!如果今天,你非得收回小麦不可,那就请拉佩太太来……”这个农民又高又瘦,动作迟缓,心里正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他既害怕大夫,又酷爱节俭,因而犹豫再三,反复盘算……拉佩太太是个老太婆,专给人熨衣服,还为本村和周围一带人家看守死者或临终的人。

她像头年的苹果,满脸皱纹,而生性狠毒。

奥诺雷•本唐走进她家,见她正在调靛蓝水,好为村里的妇女染细布皱领。

他招呼一声:“嘿!您好,拉佩大妈,一切都如意吧?”大妈朝他转过头去,答道:“还可以吧。

您家呢,都好吧?”“唔!我嘛,倒挺顺心的,可是我母亲,快要不行了。

”“您母亲不行了?”“对,我母亲不行了。

”“您母亲怎么啦?”“她快翻白眼儿了!”她突然以同情的语气问道:“怎么到了这一步了?”“大夫说她挺不过下午。

”“那她肯定就不行了!”奥诺雷还犹豫不决,他想不出要说什么,就干脆开门见山:“您去守护我母亲,一直到咽气,您向我要多少钱?您也清楚,我根本不是有钱的主儿,连一个女佣的工钱都付不起。

正因为这样,我那可怜的母亲太操劳,太累了,才卧床不起。

别看她九十二岁了,干起活儿来还像个十岁的孩子。

她那身子骨,谁也比不了!……”拉佩太太一本正经地解释:“有两种价钱:若是有钱人家,那就白天四十苏,夜晚三法郎(一法郎等于二十苏);其他人家,白天二十苏,夜晚四十苏。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

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

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

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

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

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

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B.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C.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D.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

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

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羞赧(nǎn)瘐(yǔ)毙诲(huǐ)人不倦B.亵(xiè)渎溽(rǔ)暑恬(tián)退隐忍C.创(chuāng)伤赎(shú)出面面相觑(qǜ)D.矜(jīn)夸寒伧(chen)广袤(mào)无垠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用词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

B.目的是在介绍东欧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板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C.据说清初墓前尚有石虎两列、石狮一个,还有绿琉璃瓦残片,好像在墓前原来有一个享殿。

D.他专制的程度,也随着与日具增。

3、对下列短语中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并行不悖悖:相违反B.鞠躬尽瘁瘁:过度劳累C.遐迩闻名迩:远D.急于事功功:功绩、成绩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印书的合同,是的,但我不愿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

③如果是说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以辞害意,这当然是对的。

④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批评、建议,雪片飞来。

A.①明明白白②道路以目③矫揉造作④门庭若市B.①清清楚楚②道路以目③弄虚作假④门庭若市C.①明明白白②敢怒不敢言③弄虚作假④门可罗雀D.①清清楚楚②敢怒不敢言③矫揉造作④门可罗雀5、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

B.三年之后,土壅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C.“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D.“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地回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达这种情绪的形式。

B.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使用的东西。

C.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同来到我班参加主题班会。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新党。

(排比)B.这种注意的眼光好像针一样刺着他。

(夸张)C.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的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

(引用)D.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对偶)8、下列句子中,有一个是复句请选出来A.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哪里没有刻下他的足迹呢?B.在这个通道的外面,已经发现了一些汉代的古城,有一个古城可能就是汉代的光禄城。

C.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他的主张的。

D.在战胜了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失败的王明“左”倾路线以后,在1936年和1937 年毛泽东为了总结这次斗争的教训,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的不朽著作。

9、用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企图软化中国共产党和欺骗中国人民②是被中国和全世界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③欺骗不行了④在助蒋作战的开头⑤战争揭幕了⑥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⑦并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当权派——杜鲁门、马歇尔系统不想直接侵略中国⑧不战而控制中国⑨和谈失败了又曾演出过一出美国出面调处国共两党争端的文明戏A.⑨②⑦④①⑧⑥③⑤B.④①⑧⑥②⑦⑨③⑤C.⑨②⑦⑥③⑤④①⑧D.⑥②⑦④①⑧⑨③⑤10、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所强调的意思与括号内的表述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我渴望着尽快看到山海关!(太想看到了)B.我渴望尽快看到山海关!(想看到的人是我呀)C.我渴望尽快看到山海关!(到山海关上去眺望)D.我渴望尽快看到山海关!(山海关真是雄关呀)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后者写作时间也在后边。

B.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小说总称《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高老头》等作品。

C.北宋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训诫儿子崇尚节俭,力戒奢靡,《资治通鉴》是他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纪传体通史。

D.《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是北宋时政治家、科学家,该书是一部著名文学作品,《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由吕不韦请门客编写的。

1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农历初一为朔,初三为,十五为望,望日后一天为既望,每月最后一天为晦。

B.中国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在位年次记年、年号记年、干支记年、年号干支合用记年这几种方法。

C.古人的称谓方法很多,有称字、称号、称官爵、称居官所在地、称籍贯、称谥号、称官职加字加姓,等等。

D.春节的别称有元旦、元辰、元朔、新正、三元、年初一、团圆节等等。

13、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B.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赎中,是谁之过与?C.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D.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

阅读《察今》(节选),完成14—18题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

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尝一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14、下列两句中,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有要于时也②尝一肉A.①yào ②zhǒu B.①yāo ②luánC.①yāo ②lěi D.①yào ②luán1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审堂下之阴审:察看B.贵以近知远贵:可贵C.一鼎之调调:调和,味道调和的好不好D.古今一也一:全部,所有的16、下列句子中“法”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时不与法俱在B.法其所以为法C.先王之所以为法者D.释先王之成法17、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②犹若不可法A.①推知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季节的变化②仍然不能照搬照用B.①推知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季节的变化②还好像不能效法C.①知道日、月的运行和阴、阳的变化②仍然不能照搬照用D.①知道日、月的运行和阴、阳的变化②还好像不能效法18、对这段文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B.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C.时不与法俱在D.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阅读《药》(节选),完成19—21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面下纸罩,了馒头,与老栓;一手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19、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嚷抓包送接B.说撕裹递拿C.说抓包交取D.嚷扯裹塞抓20、这段文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康大叔和刽子手老栓买人血馒头B.刽子手和革命者老栓买人血馒头C.康大叔和老栓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给老栓D.群众和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给老栓21、对人物刻画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栓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他胆小、不觉悟、愚昧。

B.老栓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他不敢买人血馒头。

C.康大叔的语言、动作、肖象描写,表现他是个贪婪凶狠的刽子手。

D.康大叔的语言、动作、肖象描写,表现他是个凶狠、生财有道会赚钱的刽子手。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22—24题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许多曾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面前站起来了。

③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目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④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⑤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

⑥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2、上文共6个句子,分为三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3、对③④⑤句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B.C.D.24、对上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递进式结构,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B.对照式结构,论证应多为表现出民族英雄气概的人写颂。

C.并列式结构,论证历史上有缺乏民族气概的逃跑者。

D.总分式结构,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阅读下文,完成26—30题高洋的表姨从美国回来探亲、旅游,可把高洋这小子乐坏了,表姨临走时,高洋尽管难于开口,但还是鼓起勇气、红着脸要下了表姨颈子上的项链。

他要这项链干什么?送给女朋友呗。

“扇圆形的珠子,红褐色,明光锃亮。

表姨夫是美国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生活富裕,穿用考究,因此,表姨的项链不高级么?”女朋友戴上了项链,高兴得眼眉都在笑。

不要白不要,这是西方最时髦的项链呀,至少值五百元吧?一个月后,高洋去一个旅游胜地出差顺便旅游,无意之中在一个小姑娘的地摊上见到了同样的项链。

一问,才知道是黑瓜子做的,外面涂了一层透明漆。

多少钱一条?“不贵——两毛五!”25、对上文的体裁分析和标题命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项链》B.散文《“亲情”》C.记叙文《项链》D.杂文《价值》26、对上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的项链为线索,通过赞项链、要项链、评项链的细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B.作品以项链的价值为线索,通过要项链、赞项链、评项链的细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C.作品以项链的价钱为线索,通过识破项链的过程表现主题刻画人物。

D.作品以项链为线索,通过要项链、赞项链、评项链的细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27、作品所批评的是哪一个人A.表姨B.表姨夫C.高洋D.女朋友28、对作品的结尾有如下的评论,选出其中不恰当的一种评论A.朴实无华B.意在言外C.言简意赅D.耐人寻味29、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作文。

S中学的一个班,有许多学生常常为成绩不如意之类已经过去的事而懊丧,以致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天,B老师给他们上实验课,他把一瓶牛奶放在水槽边。

同学们不明白这牛奶和所学的课程有什么关系,好奇地等待着。

忽然B老师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之中,同时大声说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接着他叫同学们围拢到水槽前观察那破碎的瓶子和淌着的牛奶,然后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