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绘画艺术要不要“美”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绘画艺术要不要“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理性精神指导下的艺术观不再居于绝对权威的地位,生命哲学、非理性精神、精神分析学说等向它提出了挑战,,许多当代艺术家抛弃了传统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以纷繁多姿的崭新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追求心灵的真实成为当代绘画的主流。但是“真”了以后还要不要美,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当代绘画艺术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就诣在表达纯粹的主观情感和表现心灵的真实。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艺术不仅仅表现优美了,还可以表现怪诞、丑陋、痛苦和不安,它可以表现一切内在需要了。其实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比如鲁迅的作品多是揭露社会丑恶的,可揭露丑陋的文笔不等于文笔本身丑陋,它同样由精辟的词句,完美的结构,准确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它完美的表现了丑。又如音乐剧中或恐惧或憎恶的乐章,它同样通过或嚣张或阴森的韵律节奏来表现,然而却始终是和谐的,不会因为音乐表现一个讨人厌恶的事物,而让你的耳朵也讨厌音乐。所以美术作品也不能因为你诣在表达一种内在需要而可以理所当然不和谐,不美。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能以揭露战争的丑恶和残酷而永垂千古。激情,不论它暴烈与否,若发展到了令人不快的境地,就绝不该去表现它。绘画主要诉诣于人的眼睛,过了眼睛这关才能谈别的。比如你画一个乞丐,一个小偷,他们当然不美,这是从内容上讲,但你用色彩、线条、块面和构成等视觉因

素来表现这个作品时,它的形式应该是要符合美的规律的,否则无所谓艺术。追求心灵的真实可凭感性一挥而就,如果没有理性的形式美法则来规范,也许归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会更合适一些。另一主流则诣在追求纯粹的视觉审美功能。他们抛弃了绘画艺术的文学性和故事性,探索色彩、线条、块面、构成等形式因素,比如马蒂斯的许多作品就追求纯粹的色彩效果。康定斯基的不少作品追求的是色彩、线条的表现性和音乐感。既然作品只诉诸于视觉,一般来讲应当是懂美术的人要觉得它美,不懂美术的人至少也要不觉得它丑才对。只是内行知道它为什么美,而外行不知道而已。当然,每一个时代对于美的界定千差万别,环肥燕瘦各有特色,但大家公认的美人没有人看了喊丑。又如没有人会讨厌鲜花,无论是牡丹还是野花。我们欢迎各种风格的美,只是我们希望有一些美能历经时间的洗涤后,仍能光彩照人,如《蒙娜丽莎》,以其优美崇高流芳百世。美没有固定唯一的标准,但不是没有标准,眼晴天生偏爱美的事物,谁也欺骗不了眼睛。

还有一类作品流离于以上两种表现形式之间。当人们用传统的艺术标准无法欣赏它时,它声称自己追求纯视觉,你若追求纯视觉,又为其作品冠以一个高深莫测的标题,又要启迪下观者的思想,故弄玄虚,生怕被人看透。真理其实都是简单的,伟大的艺术都不是晦涩难懂的。

再从当代艺术的主要趋势来看,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艺术走向过程和艺术走向生活。

艺术走向过程。比如吃饭和婚姻,在物质困乏的年代,饭一心只想吃饱,婚姻往往只为传宗接代。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开始注重吃饭的过程中对饭菜色香味的品尝,婚姻则必须以爱情为基础了。艺术也有同样的趋势。当代艺术家更看重艺术创作过程及过程中自己得到的感受和体验,而把结果视为较为其次的东西。二战以后流行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是第一个体现艺术走向过程的流派,继之而来的是行动派、概念艺术,最低限艺术都是看重过程的艺术。

还是以吃饭和婚姻举例。吃饭注重口感的享受当然是进步了。如果吃起来美味,吞到肚子里面对身体有害无益又好不好呢?比如现在风靡全球的种类快餐,它也是时代的产物,也颇受人们喜爱,喜爱了很多年后才发现它不仅没营养而且很多都对身体有害;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了,除非你自愿放弃,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说不知什么时候被主流认同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饭既注重色香味又注重营养健康呢?如果我们既注重婚前的浪漫爱情,又注重婚后的质量保鲜呢?享受艺术的过程是好事,关键你不能自顾自享受,完全不顾他人感受。如果你只在家里关着门玩,那就随你的高兴,可一旦你要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别人,结果显然就很重要了。你要观众欣赏什么?感受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不是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倘若你喜欢以甩盘子砸碗为乐,其结果只是一地废渣,,这算不算得艺术?艺术终归是要愉悦身心,富有智慧,给人启示才能最终有益于社会。说到底还是艺术必须兼顾真、善、美。

艺术走向生活。艺术乃是生活的观点在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享受生活的过程就是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现在“艺术既生活”显然降了艺术的身份。一旦降了身份就格外容易办些。于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了。这是一种发展还是一种摧残?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候正是艺术消失于无形的时候。正如人人都是建筑师的时候就是人人都住洞穴、窝棚的时候。我们说“燕子真是个建筑师呀!”“蜜蜂真是个建筑师呀!”难道它们就真的是建筑师了吗?又如我国在几十年前会写字的都用毛笔,那时毛笔书法普及,写得好的一村一庄就少不了一个,但并不是这些人都是书法家。艺术不能脱离于技巧,技巧是艺术的肉身,肉身不在灵魂靠什么依存?而且技巧越高超,肉身越美好。

“每一位艺术家,作为艺术的仆人,不得不促进艺术的发展。”发展是必然的,只是一种新的形式总是要在母体中孕育并带着父母的遗传基因,在瓜熟蒂落时自然产生。前辈几千年来沉淀的技巧与形式美,如果被抛弃得太彻底,新生儿就容易让人产生质疑:它或许不应该叫艺术,而该改叫别的什么名称了。

当然,人们在物质世界里沿且不能直线前行,在精神层面就更不用说了。让观众能够跟着艺术家,而不用担忧被领入迷途,以深刻代替冷酷,以激情代替浮躁,还绘画艺术美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