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分析退行性腰椎侧凸伴椎体侧方滑脱的解剖学变化

合集下载

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的影像诊断

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的影像诊断

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的影像诊断作者:闫福明,雷建波,周孝桥,谭天林【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原因,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对24例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进行CT扫描,观察影像表现。

结果 24例均有腰椎不稳及程度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关节突关节的增生、硬化、椎小关节面粗糙、囊变、韧带损伤而导致椎管变形的影像表现。

结论通过对腰椎的CT检查,对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发病机理与影像关系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给中老年人的保健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腰椎;退变;滑脱;体层摄影术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虽然较常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重视不够,放射学论述不多,为提高认识,笔者从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腰椎CT片进行观察,发现多数中老年人腰椎有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的影像改变。

本人结合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本组分析126例中老年人腰椎CT片中,男58例,女6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4岁。

其中24例有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男5例,女19例,病史1天至6年,腰痛24例,占100%,单侧及双侧下肢麻木12例,占50%,间隙性跛行3例,占12.5%,放射性痛8例,占33.3%,直腿抬高实验阳性6例,占25%,患侧下肢肌肉萎缩1例,占4%,腰扭伤2例,占8.3%。

对24例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症的病例均行再次CT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

2 结果前滑24例,32个CT扫描层面的表现:(1)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水平椎小关节CT征象:关节突肥大32个,占100%;椎小关节硬化32个,占100%;关节面边缘部骨质增生28个,占8.7%;椎小关节半脱位17个,占53%;椎小关节间隙变窄26个,占81%;小关节面粗糙,其下方囊变14个,占43.7%。

(2)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滑脱水平椎体、椎间盘及椎管改变:在24例前滑32各层面中,椎间盘突出21个,占65.6%;膨出11个,占34.3%;双侧侧隐窝同时狭窄的15个,占46.8%,一侧侧隐窝狭窄12个,占37.5%,椎管变形或狭窄18个,占56%;椎体肥大或骨赘28个,占87.5%;黄韧带肥厚9个,占28%。

腰椎解剖与病变CT影像表现PPT课件

腰椎解剖与病变CT影像表现PPT课件

腰椎间盘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及常见的腰部疾患,他基本的病理变化时椎间盘的 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是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较局限,形态规整, 大部被纤维环包绕。突出部位多见于L4~5椎间隙,其次为L5~S1椎间 隙
分三种类型: 1.中央型椎间盘突出 2.侧后型椎间盘突出 3.外侧型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CT分型及诊断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腰椎解剖与病变CT影像表现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 腰椎的横断面的解剖
- 椎体腰椎 - 关节突关节 - 椎间盘 - 脊椎韧带 - 椎管
• 基本病变的CT表现 -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椎体、椎小关节及韧带)
腰椎的横断面解剖——椎体腰椎(续)
L3 椎体长径开始短于横径, 椎管呈三角形, 椎体后壁逐渐变平
L4 椎体横径与大于椎体长径, 椎管呈三角形, 椎体后壁扁平
腰椎的横断面解剖——椎体腰椎(续)
L5 椎体横径明显大于椎体长径, 椎体平面呈椭圆形 椎管呈三叶形, 椎体后壁呈弧形后突。
腰椎的横断面解剖——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由相邻两个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 一层软骨。上部腰椎的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下部腰椎的关节 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正常关节突关节面光滑, 关节间隙均匀, 无骨质异常
腰椎的横断面解剖——椎间盘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s纤 维组成。髓核呈半透明的凝胶状外观,主要由由软骨 基质和胶原纤维成的纤维软骨组成。髓核含水80%--90%,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纤维化。髓核位于椎间 盘中心稍后方,与内层纤维环无明显界限。纤维环是 一系列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板结构,形成并不完整的 环而围绕髓核,起着包膜的作用。纤维环非常坚固, 能抵御放射状张力及扭转和弯曲时的压力,是椎间盘 负重的重要组织。透明软骨终板由透明软骨组成,是 椎体的上下软骨面,构成髓核的上下界,在椎体和髓 核之间起到生物力学和代谢界面的作用。 Sharpey‘s纤 维围绕于椎间盘的最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起 到椎间盘与椎体及前后韧带相连接的作用。腰椎间盘 最后,从上到下逐渐增厚,一般以L4-5间盘最后。

全腰椎椎体及椎间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全腰椎椎体及椎间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St u d y o n t he mo r p ho l o g i c a l c ha ng e s an d t h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s of t o t a l l u m ba r v e r t e b r a l b o dy a n d i ne r v e r t e b r al di s c i n t he l u m ba r de g e ne r a t i v e s po n dy l ol i s t h e s i s
9 . 6 ) 岁 。在 C T 图像 正 中 矢 状 位 上 , 分别测量腰 1 — 5椎 体 ( 前柱、 中柱 、 后柱) 的高度 ( V B H) 、 椎 间盘 ( 前、 中、 后) 的 高 度
( I V DH) 、 腰椎 前 凸 角 (L L A) 、 椎 间盘 的 角度 ( I VDA) ; 在C T 图像 横 轴 位 上 , 分别测量 腰 1 - 5椎 体 上 、 下 终 板 的长 度 ( B VL ) 和
D A 变 小 。L o g i s t i c回 归分 析 结 果 显 示 L D S与 L L L A、 L , 。 I V D A、 L 。 / I VD A、 I / S I VD A 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回 归 系数 分 别 为0 . 7 1 8 、 1 . 3 3 0 、 0 . 9 0 0 、 1 . 0 9 3 。结 论 L I L A、 L 2 / 3 I VD A、 L 3 / I VD A 、 L / S 1 I VD A 的变化与 L D S 的发 病 有 一 定 的相 关 性 。 【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 椎体高度 ; 椎间盘高度 ; 椎体长度 ; 椎 体 宽 度 【 中 图 分 类 号 】 R6 8 7 . 3 【 文献 标 志 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1 — 9 5 1 0 ( 2 0 1 7 ) 0 1 — 0 0 2 4 — 0 6

腰椎滑脱的平片及CT诊断

腰椎滑脱的平片及CT诊断

内 动 脉起 始部 最 多 见 ,且 狭 窄程 度越 重 引 起脑 梗 死 的 几 率 越 前 来 就诊 。所 有 患 者 均无 明显 的外 伤 史 。 23例 行腰 椎 常 规 x
高 ,其 中重 度 狭 窄 占 50% , 中度 狭 窄 占 30% 、轻 度 狭 窄 占 线 正侧 位 摄 片 ,68例 均 行 cT扫 描 ,所 用 机 型 为 GEsytec- SRl
3.5ml/s的 流量 注 射 造 影 剂 欧 乃 派 克 80—95ml,延 时 20—25 秒进 行扫 描 。将 CT原始 图像 传输 至 工作 站进 行二 维 重建 (MPR及 CPR)、三维重建 (VR、MIP)。对狭窄部位进行垂直于 长轴的断面 MPR重建 ,用 于评价狭窄部位的狭窄程度及斑块 情 况 。将 颈 动 脉 颅 外段 狭 窄 分 为 :轻 度 狭 窄 (管 腔 狭 窄 小 于
GE w4.2工 作 站 ,扫 描 范 围 从 主 动 脉 弓至 颅 底 ,经 肘 静 脉 以
小 关 节半 脱 位 等 。 滑 脱 主 要 表现 为椎 管 矢 状 径 增 大 ,叠 椎 征 , 葫芦状 改变,以及椎 间盘假性膨 出等。结论 :x线正位 片对诊 断腰椎滑脱价值不大,侧位 片能较为清楚地 显示滑脱及程度,
29% );中 度狭 窄 (管 腔 狭 窄 30% 一69% ),重 度 狭 窄 (管 腔 狭 窄 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 ,本文收集近 7
超 过 70% )及 完 全 闭塞 。并 分 别 测 量斑 块 的 CT值 以 区分 斑 块 年 来 68例 腰 椎 滑 脱 的 资料 ,就 其影 像 学 特 点 作 一 分 析 。
度狭窄时 ,机体 可通过侧Hale Waihona Puke 循环或扩张远端血管 ,降低周围血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价ppt课件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价ppt课件

精选课件
21
B、 中央旁型,也称侧后型,突出部
位位于椎管中央旁通常压迫小关节下, 隐窝内神经根横行部分。(图2)
精选课件
22
C、侧向型,也称椎间孔型、外侧型,40%位于腰2、3和腰3、4平面。椎间孔型间盘突出 也部容易在椎间孔区域对神经根形成压迫。图为同序数的神经根,走行更靠近上位椎弓根的 内下缘,偏离位于椎间孔中下份的椎间盘,而下一序数的神经根,相对于椎间孔又偏向内侧 和下方。只有在突出物体呈较大,足以充满全部椎间孔时方可形成对其在周围走行的神经根 压迫。如L4、5椎间盘突出可同时压迫L4和L5神经根。术中应予注意。另应指出椎间孔内不 仅通过神经根,而且通过小A、V丛、淋巴管等。椎间孔内有纤维隔将其分为上、下两层,上 管道过L神经根,腰A内支、椎间V上支,下管道通过V下支,椎间孔阻塞可V回流障碍进一步 加重病损,同样上关节突椎体后下缘骨赘均可加重疾病的程度。椎间孔型突出应与扩大的神 经鞘、神经纤维瘤鉴别。(图3、4、5)
裂隙周围的基质变性和细胞消失
精选课件
6
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和生物化学改变
纤维环 胶原纤维变性,周边出现裂隙
水90% 70%
髓核 蛋白多糖30% 5%
胶原30% 60%
蛋白多糖,胶 原,水
90-95%
退变、变薄、钙化、不完整
软骨终板 软骨囊性变,软骨细胞死亡
纤维环附着点松弛
精选课件
7
纤维环,髓核的自然退化,长期负 重性损伤以及急慢性外力损伤所致的髓 核成份,结构改变,纤维环松弛,纤维 环内裂隙被认为是引起椎间盘退行性变、 突出的主要原因。另外,椎间盘是三关 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一关节或临近骨 质的病变或结构异常均影响椎间盘的正 常结构、形态和功能。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

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影像诊断价值崔媛媛【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的X线平片、CT扫描以及MRI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5~2009年8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病例患者的X线、CT、MRI图片资料.结果:3种方法均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作出定性诊断.X线对诊断滑脱的程度价值较大,CT能直观地反映出滑脱后椎管的形态,还可显示硬膜囊在椎体后弓之间受压及侧隐窝狭窄、关节突增生、硬化、椎间关节积气及黄韧带肥厚、间盘突出,MRI能准确显示腰椎滑脱症的发生部位和滑脱程度;能显示椎弓峡部裂,能有效显示滑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还能显示滑椎的椎间盘变性、膨出、脱出及椎管的形态变化.结论:影像诊断,CT可以作为必要检查方法,MRI可以作为诊断补充检查手段,而普通X线平片则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0(024)005【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腰椎滑脱;CT;X光片;MRI【作者】崔媛媛【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脊椎滑脱症是指上下椎体之间移位滑脱,多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椎体连同椎弓的向前或向后移位,向前者称为前滑脱,反之为后滑脱,向侧方移位者甚为少见。

此症在椎弓完整的情况下也可发生,Newman认为多伴有椎间盘及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遂命名为“退变性脊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简称Ds),是指在椎弓完整的情况下发生的脊柱滑脱,又称为“假性椎体滑脱”及“椎弓完整性脊柱滑脱症”,其发病与后天因素有关。

区别于因脊椎椎弓缺损引起的“真性脊椎滑脱”。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好发的一种疾病,常导致椎管狭窄。

笔者收集我院2005~2009年8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比较X线、CT、MRI等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定性、定位作用。

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分级的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分级的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分级的进展周理;陈美雄;李义凯;袁仕国【摘要】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分级可对评估临床病情、指导手术方案、方便沟通交流等提供极大的便利。

本文对目前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分级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5【总页数】3页(P2500-2501,2502)【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分级;评分【作者】周理;陈美雄;李义凯;袁仕国【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医院骨伤科,海南海口 570203;海南省中医院骨伤科,海南海口 570203;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西医结合外科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海南省中医院骨伤科,海南海口 570203;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西医结合外科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极常见的腰椎疾病[1-2],狭窄的程度由X线、CT、MRI等影像检查确定,而MRI最常用也最重要[3]。

临床确定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必须实施影像学检查,实施手术则更加依赖影像学上表现的狭窄部位、程度等,但临床上评价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却基本上没有使用狭窄程度分级评分系统[4-5],而腰椎管狭窄症分级评分系统对准确的交流和评估疗效是必须的[6]。

虽然目前报道了一些腰椎管狭窄症的分级评分系统,但仍没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分级评分系统[3,7-10]。

这可能是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分级系统研究不透彻、临床医生对分级系统不了解、一致性差、使用不方便等原因所致。

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分级评分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等。

1.1 腰椎管狭窄症的解剖或/和病因分型目前腰椎管狭窄症的分型主要为按解剖或/和病因的分型。

Dorwart根据解剖部位分为中央管狭窄、关节下管狭窄及椎间管狭窄[11]。

Lee等[12]将其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两大类,神经根管狭窄又根据部位分为神经入口狭窄、中间区狭窄、神经出口狭窄。

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与骨密度检测的结果分析

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与骨密度检测的结果分析

椎体之间的相对侧方位移进行观察 ,记录发生位移椎体和4 mm
以上 的 病例 。顶 椎椎 体 旋 转 度 采用 Na s h — Mo e 标 准进 行 测 量 。沿 L , 上 终 板 和 k下终 板 在标 准侧 位 X 线 片 上 画线 ,腰椎 前 凸 角度 是
两线的垂线交角。矢状面椎体滑脱观察中,应用标准侧位x 线摄 片,沿椎体后缘连线 ,对椎体滑脱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中,大多数患者侧 凸C o b b 角
在1 0 。 以下 ,且 左 右侧 凸 比例基 本相 等 嗍。椎 体旋 转 方 面 , I 度 椎 体 旋 转 多 于 Ⅱ度 椎 体旋 转 ,且 C o b b 角在1 0 。 以上 的所 有 患 者 均有 I 度 或 Ⅱ度旋 转 。本 组研 究 中 ,大 部分 患者 有 骨质 减少 ,接 近 一 半 患者 有 骨 质 疏松 ,且 L ~L 椎体 平 均 B MD 和B MD 随 侧 凸
性跛行 ,1 6 例 患者 只有 轻微 症 状或无 症 状 。
1 . 2 方法
2 . 3 侧方 稳 定 性 :多 数患 者 有 相 邻椎 体 问 的相 对位 移 ,其 中大
于4 I T l m的有 1 9 例 ,且其侧凸C o b b 角多在 1 O 。 以上 。
2 . 4 B MD检 测 结 果 :侧 凸角 1 0 。 以下 、 1 0 o 2 0 。 、2 0 。 以 上三 组 中 ,骨 密度 测 量 结 果分 别 为 ( 一1 . 4 9±1 . 1 4)、
1 . 2 . 2 B MD 测 定 及分 析 :仪 器选 用 美 国H O L O G I C 公 司D i s c o v e r y A 双能x 线 吸收 骨 密度 仪 ,腰 椎 L ~L 椎 体 前后 位 为 测 定 部 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