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衣的形态与结构 PPT

合集下载

13.地衣

13.地衣

1. 主要特征
◆地衣的繁殖包括:
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
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 是最普通的繁殖形式,主要是地衣体 的断裂。粉芽、珊瑚芽和碎裂片等,都是用于繁 殖的构造。
地衣的繁殖 有性生殖 为地衣体中的子囊菌和担子菌进行的,
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前者称子囊菌地衣,占地 衣种类的绝大部分;后者为担子菌地衣,为数很少。
天然染料地衣:石蕊属在医药和化学试剂方面有
重要价值。
指示和监测环境的地衣:地衣生长缓慢,对空气
中某些成份的变化非常敏感,尤其对SO2中氟化 物、过氧化物和臭氧等的浓度变化敏感。适合作 为对环境状况进行长期变化分析的指示生物。
松萝
松萝,地衣体丛
枝状,直立、半 直立至悬垂。 药用:用于疗痰、 治疟、催吐和利 尿。
松萝(Usnea longissima)
松萝,除可作药用外,还是金丝猴的主食。金丝猴、松 萝与冷杉三者构成一个互利互约的稳固生态系统。
松萝(Usnea longissima)
石蕊属(Cladonia )
药用:石蕊可以生津、润咽、解热、化痰。 石蕊属在医药和化学试剂方面有重要价值。其中 有些种类可以提取石蕊试剂。
叶状地衣:地衣体扁平似叶片,
以假根固于基质上, 易于采下。 脐衣属(Umbilicaria )
枝状地衣
枝状地衣:地衣体直立或下垂,多分
枝, 仅基部附着在基质上
石蕊属(Cladonia)
松萝属(Usnea)
1. 主要特征
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种 真菌和1种藻组合的复合有机 体; 地衣的构造,可分为:上皮层、 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地衣的构造
上皮层和下皮层均由致密交织的菌丝构成。藻胞层是在上皮 层之下由藻类细胞聚集成1层。 髓层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一些疏松的菌丝和藻细胞

地衣植物概述课件

地衣植物概述课件

雪茶(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 (Sw.) Ach. ex Schaer.
地茶科。全草能清热解毒, 平肝降压, 养心明目。
雪地茶T. subuloformis (Ehrh.) W. Culb.功用同雪茶。
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 Minks 石耳
叶状地衣的横切面构造, 可分为上皮层、藻 孢层、髓层和下皮层。
根据藻细胞在地衣体中的分布。可分为:
(一)异层地衣:在上皮层之下, 集结多数 的藻细胞, 成藻胞层, 其下方为髓层, 最下面为 皮层。
(二)同层地衣: 藻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 地分布, 无单独的藻胞层。
❖ 叶状地衣一般为异层地衣;
❖ 壳状地衣多为同层地衣, 也有异层地衣。 壳状地衣多无下皮层, 髓层与基质直接相连。
(Peltigera)、脐衣 属 (Umbilicaria)
和生在岩石上或树 皮上的梅衣属
(Parmelia)。
3枝状地衣:地衣体树枝状, 直立或下垂, 仅基部
附着于基质上。如直立地上的石蕊属(Cladonia)、 石花属(Ramalina)、悬垂分枝生于云冷杉树枝上 的松萝属(Usnea)。
二、地衣的构造
科。全草可供食用;含有石耳酸、茶渍衣酸, 能清热解 毒, 止咳祛痰, 利尿。
第二节
一、地衣的形态 1、壳状地衣:地衣 体是彩色深浅多种多 样的壳状物, 菌丝与基 质紧密相连接, 有的还 生假根伸入基质中, 很 难剥离。壳状地衣约 占 全 部 地 衣 的 80% 。 如生于岩石上的茶渍
属 (Lecanora) 和 生 于
树皮上的文字衣属
(Graphis)。
地衣的形态和结构
2叶状地衣: 地 衣体呈叶片状, 四 周有瓣状裂片, 常 由叶片下部生出一 些假根或脐, 附着 于基质上, 易与基 质剥离。如生在草 地上的地卷属

石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7地衣

石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7地衣
第七章 地衣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地衣植物门植物是多年生植物,为1种真菌和1种 藻类组成的复合有机体。因为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 联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构造上、生理上和遗 传上都形成一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因此,把地衣 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看待。
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鲜空气,可 以在峭壁、岩石、树皮上或沙漠地上,在高山带、 冻土带和南、北极,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却 能生长和繁殖,常形成一望无际的广大地衣群落。
一、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最普通的繁殖形式,主要是地衣体
的断裂,1个地衣体分裂为数个裂片,每个裂片均可 发育为新个体。 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由地衣体中的子囊菌和担子菌进行, 产生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第四节 地衣植物的分类
(一)子囊衣纲 (二)担子衣纲 (三)半知衣纲
[药用植物] 松萝 生于深山老林树干上或岩壁上。全草能止
地衣含有抗菌的化学成分,即地衣酸。这些抗 菌物质对革兰阳性细菌多具抗菌活性,对抗结核杆 菌有高度活性。
地衣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一、地衣的形态 (一) 壳状地衣 (二) 叶状地衣 (三) 枝状地衣 二、地衣的构造 (一) 异层地衣(二) 同层地衣Βιβλιοθήκη 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一种地衣
第三节 地衣的繁殖
咳平喘、活血通络、清热解毒。西南地区常作 “海风藤”入药。
松萝表面放大
松 萝
石蕊
思考题
❖ 1地衣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地衣

地衣

(二)叶状地衣(foliose lichens)
植物体扁平叶片状,有背腹性,以假根或脐 固着在基物上,易采下。如石耳、梅衣等。
(三)枝状地衣(fruticoselichens)
植物体树枝状、丝状,直立或悬垂,仅基部 附着在基物上。如松萝、地茶、石蕊等。
地衣的构造
不同类型的地衣其内部构造也不完全相同。 从叶状地衣的横切面上。可分为四层,即 上皮层、藻层或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根据藻细胞在地衣体中的分 布情况,通常又将地衣体的 结构分成两个类型: A.异层地衣(heteromerous):
如梅衣属(Parmelia)、蜈蚣衣属 (Physcia)、地茶属(Thamnlia)、 菘萝属(Usnea)等。
B. 同层地衣(homoenmerous): 如胶衣属 。
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菌、藻共同进行;地衣体部分断离,产生
粉芽、珊瑚芽等
无性生殖:菌、藻分别进行;菌类多产生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仅真菌进行;产生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地衣的分布
分布很广,裸露的岩石表面、树皮、地表、 高山带、冻土带,南、北极等处 对SO2敏感,可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生物
地衣的经济价值和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
3 地衣门
地衣植物的特征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组成地衣 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组 成地衣的藻类是蓝藻和绿藻。 地衣中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包围藻类。 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供给整个植 物体,菌类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 提供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地衣的形态
(一)壳状地衣(Crustose lichens) 地衣体为具各种颜色的壳状物,菌 丝与树干或石壁紧贴,因此不易分离。 如文字衣、茶渍衣。
药用:松萝、石蕊、石耳等 饲料:石蕊、冰岛衣等为驯鹿的重要饲料 食用:柳花、鹿角菜等,石耳、地茶可作饮料 工业原料:提取香水、石蕊试剂、染料等 先锋植物(开拓者):加速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危害林业:生于云杉、柑橘、茶树上的地衣影 响树木生长

地衣植物Lichemes(共7张PPT)

地衣植物Lichemes(共7张PPT)
24、共地生衣体的中结,构藻:类同进层行 地光衣合、作异用层,地制衣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32、枝共状生地体衣中,植藻物类体进呈 行枝光状合,作直用立,或制下造垂养,料多供数给具真分菌枝,,真仅菌基吸部收附外着界于水基分质、上无,机也盐易和剥二落氧,化如碳松 供萝给属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12、构共成生地体衣中的,真藻菌类主进要 行为光子合囊作菌用,也制有造其养它料的供如给担真子菌菌,等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有根性据繁 形殖态是,真可菌分独为立壳进状行地的衣,、然叶后状再地与衣共和生枝的状藻地类衣相(遇原,植而体发类育型成)地。衣。 4地、衣地是衣藻的类结和构真:菌同共层同地生衣活、而异成层的地共衣生体。 43、地衣的是结多构年:生同植层物地 ,衣生、长异缓层慢地,衣其繁衍主要依靠营养繁殖,即依靠植物体断裂,产生新的个体。 13、构枝成状地衣的,真植菌物主体要 呈为枝子状囊,菌直,立也或有下其垂它,的多如数担具子分菌枝等,;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也易剥落,如松萝属。 现3、有枝地状衣地约衣2,万植种物,体通呈常枝分状为,子直囊立衣或纲下、垂担,子多衣数纲具和分半枝知,衣仅纲基。部附着于基质上,也易剥落,如松萝属。 现其有在地 形衣态约、2结万构种、,生通理常和分遗为传子各囊方衣面纲都、形担成子一衣个纲单和独半的知固衣定纲有。机体。 1现、有壳地状衣地约衣2,万与种基,质通紧常密分相为连子,囊有衣的纲甚、至担生子出衣假纲根和伸半入知基衣质纲中。难以剥离,如茶渍属。 2此、外共,生还体可中产,生藻粉类芽进、行珊光瑚合芽作及用小,裂制片造进养行料营供养给繁真殖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2现、有共地生衣体约中2,万藻种类,进通行常光分合为作子用囊,衣制纲造、养担料子供衣给纲真和菌半,知真衣菌纲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地其衣在是 形藻态类、和结真构菌、共生同理生和活遗而传成各的方共面生都体形。成一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

地衣介绍

地衣介绍
壳状地衣
常见地衣种类
松萝属
梅衣属
文字衣属
石蕊属
地衣介绍
第一节 地衣的通性:
地衣为真菌和藻类组合的复合有机体。在形态上、构造上、 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形态构造 由真菌决定;生理由藻类决定;遗传由两者决定。)
构成地衣的真菌,常为子囊菌亚门的盘菌纲和核菌纲。少 数为担子菌亚门的伞菌目和非菌褶目。
构成地衣的藻类为绿藻和蓝藻。
大多数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鲜空气。能忍受长期干 旱。耐寒性很强。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㈠形态:分为3种类型: ⒈壳状:绝大多数生长在岩石上。占全部地衣的80%。 ⒉叶状:叶片状,四周有瓣状裂片。常有假根和脐。 ⒊枝状:树枝状。仅基部附着在基质上。 ㈡构造:
叶状地衣的结构,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 皮层。根据藻胞层的有无。分为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
第三节 地衣的分类

地衣植物

地衣植物
地衣植物
第一节地衣植物概述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其在形态、结构、生理和 遗传各方面都形成一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
构成地衣的真菌主要为子囊菌,也有其它的如担子菌等;藻类有蓝藻 和绿藻。
共生体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 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第四节地衣植物的分类
• 1、子囊衣纲:松萝、梅衣、文字衣、

地卷衣、石蕊;
• 2、担子衣纲:扇衣;
• 3、半知衣纲(不完全衣纲):地茶。
药用植物举例
松萝:节松萝。是一种枝状地衣,分枝多而呈丝状,长15—30cm。灰黄绿
色。分枝丝状体有明显的环状裂沟。中央有韧性丝状轴。易与皮部剥离。含松 萝酸,地衣酸及地衣多糖。全草能祛风湿,通经络,抗菌消炎。
二、地衣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现有地衣约2万种,可分为壳状地衣、 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壳状地衣,与基质紧密相连,有的甚至
生出假根伸入基质中难以剥离,如茶渍属。
• 在大城市虽然很少见到地衣,但它其实并不陌 生,我们最熟悉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或石 蕊试纸)就是从地衣中提取的。地衣还应用于 许多方面:
• ①药用,如松萝能疗痰、催吐。石蕊能生津润 咽、解热化痰,还可作茶饮;
紫外线较强的高山上,地衣生长繁茂,以及地衣对核爆炸后散落物所具有的惊人抗
性,为我们提供了在地衣中寻找抗辐射药物的线索。总之,地衣作为药物资源的开 发前景是很广阔的。
第二节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 一、形态: • 壳状:地衣体以散生的菌丝牢固密贴在基物
上,很难采下。(80%) • 叶状:地衣体扁平,有背腹性,以假根或脐
• 地衣含有抗菌作用较强的化学成分,即地衣次 生代谢产物之一的地衣酸(lichenic acids),地衣酸 有多种类型。

浙中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7地衣门

浙中大药用植物学课件07地衣门
第七章 地衣门
第一节 概述
定义:地衣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有机 体,它不是单一的植物体,是由一种真 菌——子囊菌(多数)担子菌(少数) 藻状菌(个别)和一种藻(蓝藻绿藻) 高 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地衣能生长在裸露的岩石、土壤或树上。 寒带积雪的地方也有生长。对于岩石风化、土 壤形成起到促进作用,被称为植物的开路先锋。
地衣可作药用;地衣酸具有抗菌作用; 有 的地衣可作饲料;地衣对森林亦有危害作 用。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地衣的形态
壳状地衣:植物体紧贴基物,难以分开
叶状地衣:植物体有腹背性,以假根或 脐固着于基物上,易于采下
枝状地衣:植物体直立或下垂如丝,多 分枝
1 f
壳状地衣
叶状地衣
枝状地衣
(二)地衣的结构:
1.同层地衣:藻菌分布在同一层。 2.异层地衣:藻菌分布在不同层。



-----上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监细



----下皮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型三:灌木状
鹿蕊属(Cladina sp.) [武夷山]
亚型四:带状体
树花属(Ramalina sp.)[泰山]
亚型五:线状体
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
[九寨沟]
亚型六、丝状体
小笠原绒衣(Coenogonium boninense)
担孢子
担子
担子地衣
Omphalina encetorum (left) Cora montana
粉芽聚生在一起形成粉芽堆 (soralium)。
Soredia in Nephroma parile
裂芽(Isidium)
裂芽是地衣体表面上的小突起
小裂片(Lobule)
呈小叶状,有明 显的背腹之分, 常发生在叶状地 衣的边缘上。
杯点(Cyphella)
假杯点(Pseudocyphella)
衣瘿(Cephalodia)
三、地衣的附属结构
具无性繁殖潜能的结构:
粉芽、裂芽、小裂片
其它结构:
缘毛、假根、茸毛、杯点、假杯点、衣瘿
假根(Rhizine)
1、单一型 2、瓶刷型 3、分叉型
缘毛(Cilium) 绒毛(Tomentum)
粉芽(Soredium)
粉芽是少数菌丝缠绕1个或 几个藻细胞由地衣体内突破 上表皮后在表面形成的粉末 状微粒。
二、地衣的内部结构:
(一)层次
同层地衣:蓝细菌均匀地分布在地衣体; 异层地衣:有皮层、藻层、髓层之分。
上 皮 层
髓 层
茸毛
下 皮 层
假根
异层地衣(左)与同层地衣(右)
皮层 藻层
髓层
中轴
Radial cross-section of a portion of the thallus of Usnea densirostra
external cephalodia
衣瘿是地衣体表面上含有蓝藻的瘤状 突起,与地衣体是不相连通的。分外 生衣瘿和内生衣瘿。
internal cephalodia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假薄壁组织、假根、茸 毛、缘毛、杯点、假杯点、粉芽、裂芽、小裂片、衣瘿
2.地衣的生长型有哪些?并说明其各自的形态特征。 3.什么是异层型地衣和同层型地衣? 4.典型的叶状地衣体的组织结构有哪些? 5.地衣的附属结构有哪些?哪些为地衣所特有?有何意义? 6.常见的地衣体光合共生物有哪些?
根据枝状地衣体的特点可分为下列6个亚型: (1)亚型一:直立的管状体 (2)亚型二:直立的柱状体 (3)亚型三:灌木状 (4)亚型四:带状体 (4)亚型五:线状体 (6)亚型六:丝状体
亚型一:直立的管状体
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
亚型二、直立的柱状体
珊瑚枝属(Stereocaulon sp.)
第一章 地衣的形态与结构
一、地衣的外部形态
(一)壳状地衣
亚型一:菌丝缠绕的藻细胞群排列成而成。 亚型二:地衣体完全生长在它的基物内部。 亚型三:地衣呈痂状。
亚型一:菌丝缠绕的藻细胞群排列成而成。 癞屑衣属(Lepraria)[武夷山大王宫]
亚型二,地衣体完全生长在它的基物内部,仅以其微型子实体 外露于基物表面或因含有色素的地衣体使基物变色而标志着地 衣的存在。
文字衣属(Graphis)的几个种[武夷山]
亚型三,地衣体呈痂状,即类似于伤口表面上凝结而成 的块状物。
黑瘤衣属(Buellia) 和饼干衣属(Rinodina) [采自泰山]
(二)叶状地衣 叶状地衣体又可分为3个亚型: 亚型一:脐叶型地衣体 亚型二:多型性叶状体 亚型三:胶质状地衣体
亚型一:脐叶型地衣体
疱脐衣属的一种(Lasallia sp.)[武夷山]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交
亚型二:多型性叶状体
假杯点衣属的一种(Pseudocyphellaria sp.) [武夷山]
亚型三、胶质状地衣体
猫耳属(Leptogium sp.)
小 的 地 衣 生 态 群 落
(三)枝状地衣
(二)共生藻
藻类和蓝细菌
Coccobotrys
Trebouxia Chlorella
Nostoc
Coccomyxa Stigonema
(三)共生菌
构成地衣体的真菌称为共生菌。 1、子囊菌门(Ascomyceta) 98% 核菌类(Pyrenomycetes)和盘菌类(Discomycetes) 2、担子菌门(Basidiomyceta) 0.4% 伞菌目(Agaricales)和革菌科(Thelephoraceae) 3. 不完全地衣(Fungi Imperfecti)1.6% 如地茶属(Tamnolia)、赖屑衣属(Lepraria)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