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立国之本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00题及答案(填空)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00题(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是的先锋队,同时是和的先锋队,是的领导核心,代表的发展要求,代表的前进方向,代表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年在召开。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3.中国共产党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
5.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6.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8.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9.在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分配制度是。
10.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各项工作都要把,,,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12.、、、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1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实行相结合。
14.按照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15.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1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提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基础和扩大党的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17.党必须按照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18.党必须在的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的制度。
19.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承认,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 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
21.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的普通一员。
22.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坚持的原则。
23.始终做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小编整理了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真实、广泛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5)我国的民主特点: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A.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B.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6)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才能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民主: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不存在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原因):(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诚信乃立身立国之本

诚信乃立身立国之本时间:2016-12-03 20:34:15 | 作者:刘家毅诚信是中华名族的美德,是全世界所认同的道德规范。
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名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同时也对整体道德的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启到了重大的意义。
《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信,诚也”,这虽然可以分解,但是他们是一个概念。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它不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更是立身立国之根本的要求。
诚信就是要告诉我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一种境界,那才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诚信。
秦朝末期有个叫季布的人,他就是一个诚信的人,许多人都和他有着深厚的友谊,甚至还有这样一句言语来形容他的诚信:“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刘邦,被悬赏千金捉拿。
他的朋友不仅没有被重金迷惑,还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去保护他,让他免遭祸难。
季布的诚信让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同样也让他免除了灾祸。
大家应该还听说过商鞅变法吧,当时正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阶段,为了树立诚信,推荐改革,商鞅徙木为信这一举动,让百姓都确信了变法是可信的,这样,就在百姓的支持下,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中国。
同样,对于周幽王戏诸侯这样一个教训,也让我们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是在百姓中失去了诚信,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江山社稷。
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取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结果季布赢得了朋友,免除了灾祸;商鞅赢得了民心,变法取得了成功,国强势壮;则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而在如今,诚信的基础更是不可缺少的。
一家著名企业招聘工作人员,考卷中有这样的问题:“你所在的企业或曾经就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窃是什么;所生产技术秘诀是什么?”在许多卷中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答案唯独一张赫然写着“无可奉告”四个大字。
终这位应聘者被聘用了。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聘用这位应聘者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讲诚信,不泄露公司的秘密。
礼仪之邦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以“礼仪之邦”为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被誉为“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礼仪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礼仪文化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礼仪之邦”的称号,源于我国丰富的礼仪传统。
从古至今,我国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礼仪体系。
诸如尊老爱幼、孝道、谦逊、礼让、诚信等美德,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尊敬长辈,关爱晚辈,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弘扬着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
谦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我们谦虚谨慎,宽以待人,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谦逊美德。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我们礼尚往来,尊重他人,弘扬着中华民族的礼让美德。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我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诚信美德。
在现代社会,礼仪之邦的精神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传统,还要将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使之与时俱进。
首先,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
一个有修养的人,必然是一个懂得礼仪的人。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举止得体、谈吐文雅、待人诚恳。
其次,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
再次,我们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都要注重文明礼仪的教育,让礼仪之邦的精神深入人心。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作为礼仪之邦,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世界,传播中华礼仪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谢谢大家!。
党的基本问答知识

1、十七大党章对党的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答: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以什么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5、“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三个代表”指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答: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7、十七大党章对毛泽东思想是如何表述的?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8、十七大党章对邓小平理论是如何表述的?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9、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的认识?答: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2024年山东省党史知识竞赛考试通用题库

2024年山东省党史知识竞赛考试通用题库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
A.阶级成分B.理论和纲领C.路线和方针2.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有()。
A.6项B.8项C.10项3.1961年,党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
“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导弹、氢弹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A.1977年B.1978年C.1979年6.1957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反对官僚主义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7.党内()是党的生命。
A.监督B.纪律C.民主D.原则8.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制度建设B.生态文明建设C.作风建设9.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从而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A.闽浙赣B.中央C.闽西10.党的根本宗旨是()A.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1.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和考核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B),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A.少数民族干部B.年轻干部C.妇女干部D.有特长干部12.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A.国家的法律B.国家的法律法规C.法律法规D.宪法13.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
国策

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五、目的、目标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任务、职责、作用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群众共同富裕.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八、特点、特征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

(二)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的深化和发展。这个科学结论的重大好处在于,它把中国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从而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个结论无疑也具有普遍性的好处。因为,社会主义建设到这天这个时候,各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普遍地认识到,照搬照抄别国模式,别国经验,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实际,开辟自己独具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这个结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有普遍好处的新论断。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本身就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多样性的理论。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这个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主义,而是活生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的。但在他们的时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毕竟还是没有变成现实。列宁领导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曾提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状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但是,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以后长时期内,却出现了认为社会主义只有一种模式,苏联模式是唯一标准模式的僵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包括中国在内,基本上都是照搬苏联模式,照抄苏联经验;有的国家开始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建设道路,则被视为异端,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否定。但是,各国历史条件不同,只要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或迟或早地必然会出现社会主义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