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跨梁等静力计算公式及图表

单跨梁等静力计算公式及图表
单跨梁等静力计算公式及图表

单跨梁等静力计算公式及图表

单跨等截面梁(见表1)

表1 单跨等截面梁的支座反力、剪力、弯矩、挠度和转角公式

(X由0→α)

(X由0→ι)

常用的计算公式

常用的计算公式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热电机组反平衡计算公式

热电机组反平衡计算公式 一、各项损失计算 1、排烟损失q2: q2=(k1+k2αy)×T y-t k 100×100-q4 100(%)(1-1) 式中:q2-----排烟损失百分数(%); k1、k2-----系数,查表1-1求得; T y----- 排烟温度(℃); t k----- 冷空气温度(℃); αy----- 锅炉排烟处的过剩空气系数; αy=α+Δα(1-2)式中:α----- 炉膛出口处的过剩空气系数; Δα----- 漏风系数; α= 21 21-氧量 (1-3) 热电流化床锅炉有两级过热器、两级省煤器、三级空预器,因此根据表1-2可算出: Δα=0.02×2+0.02×2+0.05×3=0.23 (1-4) 根据热电公司常用煤种,查表1-1,k1取0.4,k2取3.55 所以,排烟损失q2公式如下: q2=[0.4+3.55×(21 21-氧量+0.23)]× 排烟温度-环境温度 100× 100-q4 100(%)(1-5) 2、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暂不考虑) 由于缺乏炉膛出口处烟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体积百分数,无法计算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该项损失一般在0.5%以下,暂不计入。 3、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

q 4= q 4hz + q 4lm + q 4fh (%) (1-5) 式中:q 4hz -----灰渣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q 4lm -----漏煤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流化床锅炉不存在该 项损失); q 4fh -----飞灰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q 4hz =32826×A y .αhz .C hz Q D y .(100-C hz ) (%) (1-6) q 4fh =32826×A y .αfh .C fh Q D y .(100-C fh ) (%) (1-7) 式中:32826-----每公斤标煤所含热值及携带的物理热量,根据 7850kcal/kg 换算所得,kj/kg ; A y -- ---燃煤应用基灰份,%; Q D y -----燃煤应用基低位热值,kj/kg ; αhz 、αfh -----灰渣、飞灰的灰比,由于热电煤种变化较大, 取0.55/0.45,即αhz =0.55,αfh =0.45; C hz 、C fh -----灰渣、飞灰的可燃物质量百分数,%; 灰渣:每月化验一次,根据以往的化验结果, 平均取2%,即C hz =2%; 飞灰:每天取样,由煤分析化验,%; q 4hz =32826×灰份×0.55×2煤低位热值×98 =368.46×灰份煤低位热值 (%) (1-8) q 4fh =32826×灰份×0.45×飞灰可燃物煤低位热值×(100-飞灰可燃物) (%) (1-9) 所以,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 4的公式是: q 4=q 4hz + q 4fh (1-10) 4、锅炉散热损失q 5 q 5= q 5e ×D e D G (%) (1-11) 式中:q 5e -----额定蒸发量的散热损失百分数,%; 查表:75t/h 锅炉q 5e =0.75% D e -----锅炉额定蒸发量(t/h ); D G -----锅炉实际蒸发量(t/h )。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工程量计算公式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 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 A—槽底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基槽深度; 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 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 A—基坑上口长度; B—基坑上口宽度; a—基坑底面长度; 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 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

(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二章常用结构计算2-1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2常用结构计算 2-1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2-1-1荷载 1.结构上的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2-1)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2)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 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活荷载应取1.3。 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偶然荷载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3.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见表2-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表2-1 类别 标 准值 ( 组 合值系数 频 遇值系数 准永 久值系数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2、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关于冷水机组的一般计算原则

关于工业冷水机组设计选型的一般计算原则 近期遇到几单冷水机组的项目,以前没有对该机组作过系统研究,现就该问题归纳出一般性计算原则,供经验之用。 第一步,首先确定耗冷量,耗冷量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通过冷却水(油)进、出口温差来计算发热量 Q = SH * De * F * DT / 60 Q:发热量kW SH:比热水的比热为4.2kJ/kg·℃(4.2千焦耳/千克·摄氏度);油的比热为 1.97kJ/kg·℃(1.97千焦耳/千克·摄氏度) De:比重水的比重1 kg /L(1千克/升)油的比重0.88 kg /L(0.88千克/升)F:流量LPM(L/min 升/分钟) DT:冷却水(油)进出口温差(出口温度-进口温度) 注:“/60”是用于将流量 升/分 变为 升/秒,1kW = 1kJ/s。 例1:冷却水进水为20℃,出水25℃,流量10 L/min 发热量Q = 4.2 * 1 * 10 * (25-20) / 60 = 3.5kW 选择冷水机冷量时可适当加大20%-50%。 例2:冷却油进口为25℃,出水32℃,流量8 L/min 发热量Q = 1.97 * 0.88 * 8 * (32-25) / 60 = 1.62kW 选择冷水机冷量时可适当加大20%-50%。 2、通过设备的功率、发热量估算 a、如用于主轴冷却,可根据主轴电机功率的30%估算所需制冷机组的冷量。 例:7.5 kW电机,可选配2.2 kW或 2.8 kW冷量的制冷机组; b、注塑机可按每安士0.6 kW冷量估算

c、注塑机耗冷量的详细计算过程析解 事实上,一副模具就是一个换热器,热量由融熔的塑料传入模具,再由模具传入不断循环的冷却介质——冰水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进入空气和注塑机的压模板。众所周知,塑料成型的周期,相当大的部分用于冷却,有时可占到塑料成型周期的80%以上,因此将冷却时间控制到最小是绝对必要的。例如,一副模具成型周期一般要20秒,如将原来冷却水塔的水改用冷水机产生的冰水进行冷却,它可缩短到16秒。尽管最初选择配备的冷水机造价要高些,但它可使产量提高20%,在长期的生产中,能取得很大的收益。那么,如何来选择冰水能量呢?从上面我们即可知道,它与成型材料的比热、熔胶时的温度,重量以及制品脱模时的温度有关。 一副模具所需的冰水能量之计算公式为:Q=W×C×△T×S 该公式中: Q为所需冰水能量kcal/h;、 W为塑料原料重量kg/h; C为塑料原料比热kcal/kg℃; △T为熔胶温度与制品脱模时的温度差℃(见附表); S 为安全系数(一般取 1.35-2.0),当单机匹配时,一般选择小值,而当一台冷水机与多台模具相配时取大值,如选择风冷式冷水机时,S也应适当选择大一点。 例如:一副模具生产PP制品,每小时生产量约50kg,问冷却需要量为多少?应配备多大的冷水机为合适? Q=50×0.48×200×1.35=6480(kcal/h); 每小时需6480kcal/h冷却量,可选用3HP 左右输入标准功率的冷水机。当然这是一个例子,生产过程中,很难取得比较完整的数据。根据我们以往多年规划,配套销售的经验,△T=200℃,它是众多常用制品经过多年统计后的一个平均值。 如果模具上附有热胶道,还应将热胶道的能量加入冷量的计算,一般热胶道是以KW为单位,计算时应将单位转换成kcal/h,1KW=860kcal/h。如果供给工厂的水量充足,温度较低,成本也较低,此时就不需要使用冷水机,这一般是不太

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

齐全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为此特向大家提供各种换算公式,以供参考。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立方米(m3 )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长度换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1英寻(fm)=1.829(m) 1码(yd)=3英尺(ft)1杆(rad)=16.5英尺(ft) 1英里(mile)=1.609千米(km)1英尺(ft)=12英寸(in) 1英里(mile)=5280英尺(ft)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个人总结) 一、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以上三种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 (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 ae,0.5Hc +5d}。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 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 ae,0.5Hc+5d}。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1)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2)拉筋根数: (1)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 (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1)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2)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计算机等级考试 =公式名称(参数1,参数2,。。。。。) =sum(计算范围) =average(计算范围) =sumifs(求和范围,条件范围1,符合条件1,条件范围2,符合条件2,。。。。。。) =vlookup(翻译对象,到哪里翻译,显示哪一种,精确匹配) =rank(对谁排名,在哪个范围里排名) =max(范围) =min(范围) =index(列范围,数字) =match(查询对象,范围,0) =mid(要截取的对象,从第几个开始,截取几个) =int(数字) =weekday(日期,2)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A1^3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 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 “/”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 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 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 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 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 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分析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而上部主要是支座筋,而地梁相反正确,地梁(基础梁)受力与普通梁正好相反,所以受力筋与支座筋位置也正好相反。地梁受力与框架梁梁受力相反,支座负筋位置也相反是的。有梁式筏板基础中的梁(JZL、JCL)与楼层框架梁(KL)及屋面框架梁(WKL)的受力方向是相反的。好像是倒盖楼。但有区别: 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时,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是的。有梁式筏板基础中的梁(JZL、JCL)与楼层框架梁(KL)及屋面框架梁(WKL)的受力方向是相反的。好像是倒盖楼。但有区别: 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时,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受力是相反的地梁承受基础的反作用力,荷载是向上的,而板顶梁承受的是向下的荷载,两者受力是相反的地梁承受地基反力方向向上,顶梁承受荷载向下,所以受力相反,至于钢筋上部大或下部大那就不一定,要作受力分析.基础梁是基础的一种型式,是结构的一部份,用于承受上部负荷及调整各基础内力,使各基础处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改善基础受力的连续基础,它一般与桩基、条基、筏基共同受力,单一的基础梁受力已很少见。条基、筏基中的梁应该叫肋梁,肋梁和条基翼板或筏基板共同组成条基或筏基。基础拉梁是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防止形变的拉压杆传力构件,它把水平荷载均匀地传给各个基础,有时充当上部墙体的基础。 拉梁顾名思义是连接和协调了两端的独基、承台或基础梁,许多拉梁共同起作用,把整个建筑物基础联合成刚度协调、变形一致的基础。基础梁的作用:1.提高结构整体性;2.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3.调节沉降;4.承受底层填充墙荷载等。基础梁分为:

荷载静力计算

常用结构计算 荷载结构静力计算 荷载 1.结构上的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2-1)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2) 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 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1、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钢筋理论重量表 2、毎米钢筋的重量,可通过下列计算公式,适用于任何不同直径钢筋。 一、重量等于直径乘直径乘0.00617即0.00617 d2=XXX㎏/m 二、1、W=πr2×L×ɡ÷1/1000 2、W=π×d2/4×L×ɡ×1/1000=πd2/4×L×ɡ×1/1000。 式中:W——重量;(单位:公斤) d——钢筋直径;(单位:毫米) π——圆周率:3.1416; r——钢筋半径;(单位:毫米) L——长度;(单位、米) ɡ——比重7.85(克/厘米3) 【例】钢筋直径10mm,求其毎米理论重量? 解:①W=0.00617 d2=0.00617×10×10=0.617(㎏/m)。 ②W=πr2×L×ɡ÷1/1000=3.1416×52×1×7.85×0.001=0.617(㎏/m) ③W=π×D2/4×L×ɡ×1/1000=3.1416÷4×102×1×7.85×0.001 =0.7854×100×1×0.00785=0.616539(㎏/m)=0.617(㎏/m) 钢筋Φ6 ;kg/m 0.222 钢筋Φ8 ;kg/m 0.3950 钢筋Φ10 ;kg/m 0.6169 钢筋Φ12 ;kg/m 0.8880 钢筋Φ14 ;kg/m 1.21 钢筋Φ16 ;kg/m 1.5800 钢筋Φ18 ;kg/m 2 钢筋Φ20 ;kg/m 2.4700 钢筋Φ22 ;kg/m 2.98

钢筋Φ25 ;kg/m 3.8500 钢筋Φ28 ;kg/m 4.8300 钢筋Φ32 ;kg/m 6.3100 钢筋Φ36 ;kg/m 7.9900 钢筋Φ40 ;kg/m 9.8700 钢筋Φ50 ;kg/m 15.42 钢筋重量(kg)=0.00617*钢筋直径*钢筋直径*钢筋长度,钢筋直径用mm单位,长度用m单位,算出来重量就是Kg。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3、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26,带b的为2.44,带c的为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结构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的对比分析

结构静力计算与动力计算的对比分析 结构精力计算和结构动力计算是一个比较理论化和深度比较广的论述题目,在此,我仅凭本人有限的学识来展开对两者内容及关系的介绍和论述。也藉此契机,对结构力学上下册作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有关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让读者可以带着一个整体、宏观的概念去深入理解具体的内部结构内容。 那么,我想从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的含义入题。静力荷载是指其大小、方向和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缓慢的荷载,它不致使结构产生显著的加速度,因而可以略去惯性力的影响。结构的自重及其他恒荷载即属于静力荷载。动力荷载是指随时间迅速变化的荷载,它将引起结构振动,使结构产生不容忽视的及速度,因而必须考虑惯性力的影响。除荷载外,还有其他一些非荷载因素作用也可使结构产生内力和位移,例如温度变化、制造误差、材料收缩以及松弛、徐变等。 在结构静力计算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计算结构的位移,而一切都要从虚功原理说起。虚功原理的两种表述:1、对于刚体体系,刚体体系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对于任何虚位移,所有外力所作虚功总和为零;2、对于变形体系,其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对于任何虚位移,外力所作虚功总和等于各微段上的内力在其变形上所作的虚功总和,简单说,外力虚功等于内力虚功。 虚功方程: 由于力状态与位移状态是彼此独立无关的,因此运用单位荷载法: 由: 得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同过几何关系可得弯矩图乘法便捷计算公式(为计算带来极大的方便): 力法: 力法典型方程: (系数δ?、的求解方法如同上述虚功原理的原理。) 该方程的物理意义为:基本结构在全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在去掉各多余联系处沿各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应与原结构相应的位移相等。可见,力法可以求解出超静N u s s W F d Md F d ?γ=++∑∑∑???1k R N u s s F c F d Md F d ?γ?+=++∑∑∑∑??? N S S s k N s R F ds Md F d F M F F c EA EI GA γ?=++-∑∑∑∑???S w c Md A y M EI EI =∑?1111221211222200P P X X X X δδδδ++?=??++?=?基本体系 1 X 结 构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说明: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梁受力计算

第5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何谓无腹筋梁?简述无腹筋梁斜裂缝形成的过程。 答:不配置腹筋或不按计算配置腹筋的梁称为无腹筋梁。 无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区段。只配置受拉主筋的混凝土简支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当荷载较小,裂缝出现以前,可以把钢筋混凝土梁看作匀质弹性体,按材料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随着荷载增加,当主拉应力值超过复合受力下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时,首先在梁的剪拉区底部出现垂直裂缝,而后在垂直裂缝的顶部沿着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方向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发展并形成几条斜裂缝,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几条斜裂缝中形成一条主斜裂缝。此后,随荷载继续增加,剪压区高度不断减小,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应力和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复合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强度,导致梁失去承载能力而破坏。 2.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主要形态有哪几种?破坏发生的条件及特点如何? 答: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主要形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类型。如图题2所示。 (1)斜压破坏 这种破坏多发生在集中荷载距支座较近,且剪力大而弯矩小的区段,即剪跨比比较小(1<λ)时,或者剪跨比适中,但腹筋配置量过多,以及腹板宽度较窄的T 形或I 形梁。由于剪应力起主要作用,破坏过程中,先是在梁腹部出现多条密集而大体平行的斜裂缝(称为腹剪裂缝)。随着荷载增加,梁腹部被这些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当混凝土中的压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发生类似受压短柱的破坏,此时箍筋应力一般达不到屈服强度。 (2)剪压破坏 这种破坏常发生在剪跨比适中(31<<λ),且腹筋配置量适当时,是最典型的斜截面受剪破坏。这种破坏过程是,首先在剪弯区出现弯曲垂直裂缝,然后斜向延伸,形成较宽的主裂缝—临界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斜裂缝向荷载作用点缓慢发展,剪压区高度不断减小,斜裂缝的宽度逐渐加宽,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应力也随之增大,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在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压碎,且受压区混凝土有明显的压坏现象,此时箍筋的应力到达屈服强度。 (3)斜拉破坏 题图2(a) 破坏形态(b) 荷载-挠度曲线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讲解

2 常用结构计算 2-1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2-1-1 荷载 1.结构上的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 (2-1)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2) 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 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活荷载应取1.3。 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偶然荷载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3.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见表2-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表2-1

造价工程师常用的计算公式总结

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增值,实质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一、资金成本 1、资金成本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 K= 其中:K 资金成本率(一般统称为资金成本) P 筹集资金总额 D 使用费 F 筹资费 f 筹资费费率(即筹资费占筹集资金总额的比率) 2、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计算 1)普通股成:如果普通股各年份的股利固定不变,则 Kc= = = 其中:Kc 普通股成 本率 普通股股票面值或时常总额 D 每年固定股利总额(i 为股利率) f 筹资费率 2)优先股成本: Kp= = = 其中:Kp 优先股成本率 Dp 优先股每年股息 Po 优先股票面值 i 股息率 f 筹资费率 例:某企业发行优先股股票,票面额按正常市场价计算为300万元,筹资率为4%,股息年利率为15%,则其成本率为多少? 解:Kp= = = = =% 3)债券成本:企业发行债券 后,所支付的债券利息是列入企 业的成本开支的,因而使企业少 缴一部分所得税,两者抵消后, 实际上企业支付的债券利息仅 为:债券利息:债券利息×(1- 所的税税率) 其中:KB 债券成本率 Bo 债券发行总额 I 债券年利息总额 f 筹资费率 T 所得税税率 i 债券年利息率 例:某企业发行长期债券500 万元,筹资费率为3%,债券利息率为13%,所得税税率为33%,则起成本率为多少? =% 4)银行借款:企业所支付的利息和费用一般可作为企业的费用开开支,相应减少部分利润,会使企业少缴纳一部分所得税,因而使企业的实际支出相应减少。 对每年年末支付利息,贷款期末一次全部还本的的借款,其借款成本率: 其中:Kg 借款成本率 G 贷款总额 I 贷款年利息(i 为贷款年利息) F 贷款费用 5)租赁成本:将租赁成本列入企业成本,可以减少应付所得税: 其中: 租赁成本率 租赁资产价值 E 年租金额 T 所得税税率 例:某企业租入施工机械一台,价值50万元,年租金10万元没,所得税税率33%,计算租赁成本率? =% 利率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单位时间内利息量和本金的比率 其中:i 利率 L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 P 本金 单位时间也称为计息周期,通常为一年,但也有以半年、季度、月甚至周为单位。 资金利息计算 1、单利计算:仅用本金计算利息,不计算利息所产生的利息(私人多年定期存款中,银行不将第一年所获得利息转入到后一年本金去)。 利息发生在计息周期末。如果有n 个计息周期,则 L=P×i×n 到投资期末,本金与利息之和(本利和),则 F=P(1+ 其中:n 计息周期数 F 本利和 例:某人存入银行1000元,定期为3年,年利率为13%,3年后本利和为? F=P(1+=1000(1+×3)=1390元 2、复利计算:除了本金利息外,还要计算利息产生的利息。 例:某人存入银行1000元,定期为3年,年利率为13%,3年 后本利和为? 若采用复利计算则:F=P(1+3=1000(1+×1)3=(元) 资金的时间价值 1、一次支付终值公式 已知:在第一年投入资金P ,以年利率i 进行复利计算,问第n 年末的本利和F? F=P(1+i)n 式中:(1+i)n 称为复利终值系数,(,i ,n)表示 则F=P(,i ,n) 例: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年利率为7%,5年后偿还? F=P(1+i)n =100(1+5=(万元) 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 已知:欲在n 年后取出款金额F ,银行利率i 进行复利计算,现在应付P? P = F(1+i)-n 式中:(1+i)-n 称为复利终值系数,(,i ,n)表示 则P =F(,i ,n) 例:某企业两年后拟从银行取出50万元,假定年利率为8%,现应存多少? P = F(1+i)-n =50(1+-2=(万元) 3、等额年终值公式: 在经济活动期内,每单位时间间隔里具有相同的收入与支出 (年等值)。设在n 个时间周期内,每个时间周期末支出(或收入)相同的金额A ,并在投资期末将资金全部收入(或支出)。 年终值公式:F=A 系数称为等额年终值公式系数,记为(,i ,n) 故:F=A(,i ,n) 例:连续每年年末投资1000元,年利率为6%,到第五年末可得本利和? F=A=1000=5637(元) 若发生在年初,则=(1+×F=(元) 4、等额存储偿债基金公式: 已知:一笔n 年末的借款F ,拟在1至n 年末等额存储一笔资金A ,以便到n 年期末偿还债务F ,问A? A = F 系数称为偿债资金系数,记 为(,i ,n) 故:A=F(,i ,n) 例:为了在五年末获得5637元的资金,当资金利率为6%,每 年末应存款多少? A = F =5637=1000(元) 5、等额支付资金回收公式: 现投入一笔资金P ,希望今后n 年内将本利和在每年末以等额A 的方式回收,问A? A = P 系数称为偿债资金系数,记为(,i ,n) 故:A=P(,i ,n) 例:现投资100万元,预期利率为10%,坟年回收,每年可回收多少? A = P =100=(万元) 6、等额年现金值公式: 已知:n 年内每年年末有一笔等额的收入(支出)A ,求现值P? P=A 系数称为偿债资金系数,记 为(,i ,n) 故:P = A(,i ,n) 例:某公司拟投资一个项目,预计建成后每年获利10万元,3年后回收全部投资的利和,设贷款利率为10%,问该项目总投资为多少? P=A=10=(万元)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1、名义利率计算:在一年内,不考虑多次计息中利息产生的利息,此时资金的年利率成为名义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