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音乐地图

合集下载

谭盾地图音乐鉴赏

谭盾地图音乐鉴赏

• 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 创音乐奖 • 第44届格莱美中 《卧 虎藏龙》主题曲: • “月光爱人” 获得“最 佳电影原创音乐”、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提名; • “永恒的誓言”获得 “最佳古典音乐”提 名.
《英雄》电影配乐 《夜宴》电影配乐
北京奥运候选主题曲 ——《拥抱爱的梦想》 奥运颁奖音乐是在 谭盾指挥下,由中 国爱乐乐团与石头 音色乐团共同演奏 录制完成的《茉莉
谭盾《地图》
英国著名大提琴家安希· 卡图纳 凤凰古城沱江河畔城楼现场演奏
花》
谭盾倾注四年心血创作《地图》
体裁 特色 内容 意义
体裁: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的启发, 他用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些乡间音乐。
• 特色
1、西洋乐器都变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 2、交响音乐会的舞台上放着一台投影机; 3、小提琴、大提琴发出吹叶子的声音; 4、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
《地图》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声音的多种 可能性。
01 序幕 02 引言 《地图》 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03 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唱 04 第二乐章:吹木叶 05 第三乐章:打溜子 06 第四乐章:苗唢呐 07 第五乐章:飞歌 08 第六乐章:间奏曲—听音寻路 09 第七乐章:石鼓 10 第八乐章:舌歌 11 第九乐章:芦笙
• 内 容
意义
1.史上最值得华人骄傲的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2.体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 3.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 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从湘西走向全世界,《地图》已经 不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项寻 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 “让人们 听到我们正在失去多么美好的东西” 。 事实上,这也是谭盾让《地图》走出音 乐厅、走进大学的原因。因为未来在学 生手中,“如果不能把传统带往未来, 未来便不是未来。”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一世界民族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一世界民族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生:高亢嘹亮
师:很棒,是比较高亢嘹亮的,有人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生:风笛
师:乐曲用到的乐器是苏格兰风笛
师:风笛是一种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乐器。风笛主要分为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左边这个是苏格兰风笛,也就是我们刚刚听到的《优雅》这首乐曲中所用到的风笛。右边这个是爱尔兰风笛,爱尔兰风笛是不需要用嘴吹的,发音柔和,适于抒情。(画知识点P96)
(二)非洲音乐
师:第二站我们来到非洲的布隆迪,我们同样也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欣赏一下布隆迪的《鼓舞》。
师:第一个问题很简单,舞曲中用到了什么乐器?
生:鼓
师:没错,是鼓,并且是叫做圣鼓。第二个问题,采用了什么样的歌唱形式?
生:一领众和
师:没错,是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
师:我们需要记住,布隆迪的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利,象征着皇族的正统和种族的延续,并且它是在特定的场合进行表演的,比如说国王加冕和播种季节的时候(画知识点P93)
《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教案
课题
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
讲课类型
鉴赏课
教学目标
1.欣赏具有代表性的4首亚洲与非洲、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学生初步感受、体验各大洲的音乐风格特征,识记4首乐曲的旋律、乐器及歌曲背景。
2.了解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以及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记乐曲对应的国家和乐器,初步体验和了解各大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特点
师: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萨朗吉,伴奏乐器有西尔、笛子,还有鼓和铃(画知识点P92)
师: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分别是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画知识点P94)。有同学知道刚刚我们听的印度的《欢迎》是属于哪个区的吗?
生:南亚
师:没错,是南亚,南亚主要是在印度和孟加拉国,有着多样的音阶调式和独特的装饰音体系。东亚包括了中国,以及受中国音乐文化影响的日本和朝鲜,东亚有着多种多样的民歌、戏曲和说唱。东南亚有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中亚和西亚阿拉伯地区,属于伊斯兰文化,主要采用七声音阶。

德国音乐地图:从莱比锡到汉堡,大师汇聚于此

德国音乐地图:从莱比锡到汉堡,大师汇聚于此

德国音乐地图:从莱比锡到汉堡,大师汇聚于此虽说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今天的德国人提起此事却不以为忤。

所有在今天德国一块土地上出现过的人事物,都可以被算作是德国文化的一部分。

那些享誉世界的文豪、思想家、音乐家、科学家在历史上可能从来都没有听到过“德意志”这个完整的概念,却都被德国人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

即使在排他情绪最严重的巴伐利亚,提起来自西边的歌德和来自北方的勃拉姆斯,也会引发他们掩抑不住的自豪。

对文明的赞叹,看来是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情绪。

(图:孙绿)德国的艺术文化特别丰富,但如果要说起一个所有人多少都能够欣赏一下的门类,我想就应该是德国音乐了。

毕竟对普通人来说,哲学家的原著如同天书、大文豪的文字也多有晦涩之处、德国的北方画派又不算同比之下的优势门派。

唯有那钻入耳朵的音符,才是能够慰藉每个人心灵的良药。

今天我就要带你从音乐的角度重新发现德国这个国度。

如果你时间很紧无法全程参加音乐之旅的话,那唯有一个城市绝对不能错过,那就是莱比锡。

在莱比锡有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这几个名字镇场,我不知道有没有吓到你。

莱比锡这座城市是德国东部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实它的文化内涵和我们熟悉的德国日耳曼民族有一定的区别。

在这里,曾经是斯拉夫人的天下,连莱比锡(Leipzig)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于斯拉夫语的“酸树枝”(Lipzk)。

莱比锡在德国的位置(图:孙绿)也许正是因为这里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莱比锡的空气都是自由的。

早在1268年,这座城市就获得了王家特许状,人们被允许在此开设自由市集。

南来北往的商人云集于此,构成了中世纪并不多见的繁荣的商业景象。

此后的各代统治者都对这座城市宽容有加,将这里发展成了一座以交易、博览为经济重心的商业都市。

正是在这样一座充满俗世风情的城市里,属于俗世的音乐家巴赫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巴赫的发型倒是不太世俗巴赫的世俗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其实都是孩子们惹的祸。

大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另一个身份是超级奶爸,他和自己的两任妻子一共生了20个孩子,其中有一半活到了成年。

《百种中小学教材延伸阅读书目》

《百种中小学教材延伸阅读书目》

周建中 张健 张云凯 彭跃清 陈利和 关欣 [英]迈克尔·科尔曼 樊伟 马凌 王守中 [美]奥森·斯科特·卡德 笑江南 吴晗 [英]菲奥纳·麦克唐纳 朱启新
中小学教材延伸阅读书目(初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序号 图书名称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 钱学森传 屠呦呦传 中小学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丛书·法制教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做更自信的自己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漫画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苏菲的世界 新月集·飞鸟集 平凡的世界 四世同堂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 故事 孔子的故事 笔记大自然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中、下)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图书名称 作者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 》编写组 奚启新 《屠呦呦传》编写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综合文科课 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英]保罗·詹那 河南西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海伦·凯勒 乔斯坦·贾德 [印]泰戈尔 路遥 老舍 [德]米切尔·恩德 李长之 [美]克莱尔·沃克·莱斯利 斯 [英]阿瑟·柯南道尔 [加]E·T·西顿 余光中 刘义庆 沈海波 [美]海伦·凯勒 作者 查 尔斯·E·罗
百种中小学教材延伸阅读书目
中小学教材延伸阅读书目(小学)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序号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图书名称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共12册) 科学家故事100个 爱的教育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 中小学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丛书·法制教育 爱的教育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图说中国节 小豆子与肥嘟嘟(共4册)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 故事 孔子的故事 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共12册) 大卫上学去(共3册) 森林报(四册) 小水的除夕 儿童哲学智慧书(共9册)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 5)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中、下) 夏洛的网 笨狼的学校生活 海底两万里 图书名称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名家文学读本(套装共10册)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共4册) 可怕的科学 经典数学系列(共12册) 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 数学在哪里(共6册) 数学世界历险记(共6册) 马小跳玩数学(共6册) 数学美拾趣 数学真好玩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数学 作者 王早早 叶永烈 [意]亚米契斯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 》编写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综 合文科课 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意]亚米契斯 林汉达 雪岗 大乔 肖定丽 [德]米切尔·恩德 李长之 王尚文 曹文轩 方卫平 [美]大卫·香农 [苏]维·比安基 祁智 [法]柏尼菲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 [英]阿瑟·柯南道尔 [美]E.B.怀特 汤素兰 [法]儒尔·凡尔纳 作者 [加]E.T.西顿 钱理群 主编 林汉达 [英]卡佳坦·波斯基特 吴正宪 唐彩斌 彭翕成 [韩]柳己韵 杨红樱 易南轩 [意]安娜·伽拉佐利 [日]樱井进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

图书目录Βιβλιοθήκη 绪论 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概况 第二节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界定 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四节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 第五节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体系划分 一、中国音乐体系 二、歇洲音乐体系 三、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第六节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和形式 一、民间歌曲
作者简介
杜亚雄(1945—),民族音乐学家,哲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特聘教授、艺术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986年,获国务院人事部颁发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989年获匈牙利共和国文化勋章,曾两次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基金奖励。有《民族音乐学概论》、《中 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世界音乐地图》、《聆听中国——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等二十多本 专著问世,并用中、英、匈文在国内外发表过300多篇论文。
文摘
版权页:
3.名词和代词有数、格等语法范畴,动词有态、时、式等语法范畴。
4.动词在宾语之后,定语在被修饰词之前。
另外,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大都有单词固定重音,如突厥语族诸语言和东乡语、保安语、鄂伦春语等语言的单 词重音总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而蒙古语、达斡尔语等语言的单词重音则总是落在第一个音节上。重音虽以音 强为主要特征,往往也带有音高和音长方面的特点,如西部裕固语中的单词重读音节总是发得比非重读音节长些、 高些。在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词重音一般不能通过位置的变换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它是词的正确发音所必须 具备的条件。在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词重音是构成诗歌节奏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些民族的民歌不但讲究每句音 节的数目和押韵,重音的出现也有一定的位置。
谢谢观看
众所周知,语言的节奏和诗词的格律是民歌节奏的自然基础,民歌又构成民间音乐的基础。因此,阿尔泰语 系语言在语音方面的特点,对诸民族民歌以至于整个民间音乐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听谭盾交响乐《地图》有感

听谭盾交响乐《地图》有感

听谭盾交响乐《地图》有感本文是听谭盾交响乐《地图》后而写的一则听后感,主要从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原创音乐与交响乐队“连接”技术、谭盾的想象创造才华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述。

第一次听谭盾的音乐是2003年10月份,记得是把演出观摩票发到各个县市,让各县市的音乐骨干教师聆听他的交响乐《永恒的水》,还记得当时舞台上有透明面盆和水缸水管之类的东西(在交响乐中还是第一次发现用这些东西来演奏音乐),觉得挺新鲜,听过后,确实有种原汁原味的“天赖”音乐的感觉。

这次,我们倾听了谭盾的大提琴协奏曲《地图》,他又给了我一次“新鲜”感。

出于对这位蜚声于世界乐坛,同时争议较大的作曲家的好奇,我到网上收集了一下他的资料。

确实,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音乐专业人士,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总体上,好的评论多于批评评论)。

下面,我来谈谈对《地图》的听后感。

一、《地图》音乐是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谭盾先生说:“我现在纽约做的事件就是把两个世界的东西融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我自己想不断去做的事。

”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一直在用本民族的或者是来源于生活的民族民间艺术与西方音乐构建和“连接”,形成自己的音乐。

确实,谭盾是一位非常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能用非常独到的角度去观察理解生活的细节,任何事情只要到谭盾手里,总会加倍地变得不同寻常。

《地图》音乐分九部分——《傩戏与哭嫁》、《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鼓》、《舌歌》、《芦笙》。

一看这些标题编排就很清楚,除了《间奏曲》外,其余的全是以湖南湘西一带的民族民间音乐为源头。

本来这些音乐风格各异,同时体现不同的情感,但经过谭盾手笔雕啄,各种音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用乐队连接起来,各个乐章错落有致,甚至还不能用雅俗共赏来评价——我认为应该用“超越”、“新”、“奇”的字眼来形容较为合适。

整个作品九个部分用民间音乐,通过多媒体现场录影与乐队衔接、大提琴协奏,形成一部浑然一体、性格鲜明的中西音乐合璧。

最新 现代视角下的谭盾《地图》-精品

最新 现代视角下的谭盾《地图》-精品

现代视角下的谭盾《地图》一、音乐创作素材之新根据笔者的了解,谭盾创作《地图》的初衷并不是想描写湘西,而是要描写澳洲的土著。

后来波士顿提议谭盾写自己的家乡,写与自己经历有关的地方。

最终谭盾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家乡湘西进行音乐创作,本着的传承,以这种新形式将民族的音乐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地图》前三个乐章描绘土家族的风貌。

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唱”是土家族的音乐传统。

哭戏源于土家族的《哭嫁歌》,表现出女性既想追求幸福又要考虑传统束缚的无奈。

第二乐章“吹木叶”是土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男女之间进行情感表达。

作者将这些土家族风俗作为音乐素材融人《地图》的音乐创作中,呈现给观众的是原汁原味的土家族风土人情,让人们感受其特有的民族风情和魅力。

第四乐章“苗唢呐”,给人们展示了苗族男人最爱的乐器——唢呐。

唢呐常用循环运气、花指、花舌等绝技。

”第五乐章“飞歌”讲述的是苗族女孩看到心上人表达爱意的方式。

这两个乐章让观众了解苗族青年男女表达情感的音乐方式,苗族姑娘的飞歌更是给人以回归自然的美感,足以见得此音乐素材之新。

第六乐章“听音寻路”给人们讲述了石头老人的故事。

石头老人用石头敲击出乐声,还能用抛出的石头摆出各种卦相,让作者找到了原本要寻找的“根籁”。

只可惜当作者再次回到湘西凤凰古城,石头老人已经带着他古老的音乐离开了我们。

第七乐章“石鼓”则是用敲击石头产生乐声,仿佛是对石头老人古老音乐的再现。

这两个乐章展现给人们的是石头老人敲击石头的音乐,让人们看到、听到、了解到湘西古老的音乐,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对石头老人和那些古老音乐的深深怀念。

第八乐章“舌歌”是侗族姑娘用舌头打出“嘟噜嘟噜”的歌声,这种古老的多声部歌唱可从三声部到六声部.第九乐章“芦笙”给人们介绍了侗族最古老的竹簧乐器,这两个乐章中音乐素材的加入,让人们了解到侗族的多声部音乐和侗族最古老的乐器,听着侗族姑娘们用舌头发出的歌声,观众仿佛来到了侗族,亲身感受侗族的风土人情。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一世界民族音乐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一世界民族音乐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授课对象:XX中学 XX班执教者:XXX一、教学内容: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二、教学课时:40分钟三、教学过程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一、世界地图动画导入通过世界地图动画,以音乐旅行的方式导入本节课所学的世界民族音乐●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所学4首乐曲的地理位置和先后顺序二、赏析乐曲,了解世界民族音乐特点(一)亚洲1.聆听印度民间乐曲《欢迎》,提问乐曲的情绪与速度是什么样的,用了什么乐器。

●设计意图:识记乐曲《欢迎》的主题旋律,体会乐曲情绪和速度,识记萨朗吉的样子和音色2.通过地图讲解亚洲5个音乐文化区的音乐特点●设计意图:形象了解亚洲5大音乐文化区各自所包含的国家和音乐风格(二)非洲1.聆听布隆迪民间舞曲《鼓舞》,提问舞曲用到了什么乐器,采用了什么歌唱形式;观看圣鼓表演视频,介绍圣鼓的特点●设计意图:感受舞曲《鼓舞》的节奏感,认识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和圣鼓的演奏特点以及表演形式2.介绍非洲音乐特点(举例黑人说唱)●设计意图:通过举例现代的黑人说唱,更好地理解和识记非洲音乐特点(三)欧洲1.聆听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提问乐器的名称和音色●设计意图:识记乐曲《优雅》的主题旋律,认识苏格兰风笛,体会苏格兰风笛的音色特点2.介绍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的不同点,播放爱尔兰风笛的演奏视频●设计意图:认识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的样子、音色和演奏形式3.介绍欧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设计意图:了解欧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音阶及体裁(四)拉丁美洲1.聆听秘鲁乐曲《告别》,简单介绍乐曲的乐器(秘鲁排箫)及表达的情境●设计意图:识记乐曲《告别》的主题旋律,认识秘鲁排箫的样子和音色●,了解乐曲表达的情境,2.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音乐特点(歌舞音乐举例巴西狂欢节)●设计意图:了解拉丁美洲地理位置,通过举例的方式,识记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三、做练习●设计意图:回忆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拇指钢琴及其形制,演奏特点?
拇指钢琴(拉梅拉丰)
拇指钢琴是非洲的传统乐器,在非洲各国,拇指钢琴有不同名称。

肯尼亚:Kalimba是对这乐器的称谓津巴布韦:Mbira
刚果:称它为Likembe,它还有Sanza和Thumbpiano等名字
结构与形制:拇指钢琴的发声体是长短不一的弹性金属条,金属条下面则用木或葫芦瓜作为共鸣箱。

已往,这些金属条的原料只是在矿石中融化出来的金属现在则采用素质较高的钢制造。

拇指钢琴有很多不同的形状,钢条的数目也不一定,如津巴布韦的拇指钢琴是在木制的圆形音箱里,有22至28根钢条,排成2排。

演奏方式:拇指钢琴主要用来伴唱,演奏的时候要两手拿着琴体,然后用两只大拇指弹奏,当拇指按下在放开时,钢片便振动而发出声音。

2.马巴林及其形制,演奏特点?
马林巴是一种非洲木琴,它的结构音响与一般的欧洲木琴有很大不同。

它采用的琴板比红木的质地软,发音宽厚,音区低,余音较长。

每块琴板下面都有用各种果壳,葫芦或罐头盒,长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鸣体。

在每个共鸣体上还开有1—2个小孔,孔上蒙以竹膜,鸡蛋膜,薄纸或动物的膀胱。

演奏时声音有琴板传到共鸣体和孔上薄膜上,听起来吱吱做响,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

马林巴的形制是多种多样的,在非洲有三种主要形式,一种把琴板放置在地坑或泥罐上,另一种把琴板排列在两根圆木上,还有一种把琴板固定在框架上,下面悬挂共鸣葫芦,演奏方式有坐在地上或挂在身上之分,一般多采用由头上包有橡胶的棍子敲击。

3,什么是葡萄牙法多?
葡萄牙是非洲的一个小国,它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频临大西洋,曾经是一个海上强国。

发多又称为悲歌实际上它是由歌曲和乐器两部分组成的,歌声充满悲切,哀怨之情。

高音的葡萄牙吉他和中音的西班牙吉他在一起合奏,创造出独特的激情气氛,使人感受到一种甜蜜的忧伤,这可能就是法多的魅力所在。

据说最早的法多是在葡萄牙水手背井离乡,出海远航时,与家人唱的离别歌曲,由于大海茫茫,不知归期,歌中充满了生离死别,十分忧伤,现代的法多则以爱情的内容居多。

4.拉丁美洲的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
拉丁美洲的美洲—非洲民间音乐指的是黑人奴隶带来的非洲音乐,在拉美地区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音乐。

在这种音乐里,非洲因素起很大作用,但也吸收融合了其他音乐文化的因素。

当然,非洲音乐在拉美也收到各种不同音乐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桑巴是巴西国舞,其音乐特点是大调、二拍子和轻快的速度,与非洲音乐的特点相似。

卡利普索是一种源于非洲和西印度群岛民间音乐的加勒比海音乐、舞蹈、歌舞体裁,它最早是特立尼达岛上的喝哦人奴隶劳动是的歌曲,他们常以种种方言入歌来迷惑主人,密谋造反等。

总之,拉丁美洲的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采用七声音阶较多,节奏在音乐中起主要作用,节奏既强烈又复杂多样。

歌曲的音域宽,一人领唱众人和的呼应式歌曲多,多声部因素多,乐段结构不够方整,偏爱浑厚的人声音色,对敲击乐器特别是鼓极为重视,有即兴表演的习惯,音乐的情绪、气氛比较活跃和乐观。

1.请论述佛拉门戈音乐,舞蹈,乐器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佛拉门戈是西班牙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容舞蹈,歌唱,乐器于一体,过去流行在西班牙南部,现在已经扩展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并正在成为整个西班牙的代表性艺术之一。

音乐特点:演出开始于歌手的喊叫声,感叹声,这是为了在观众的心中点燃热情之火。

歌手在开始演唱前也要调节自己的声音,暗哑并带有鼻音色彩的音色至今仍是佛拉门戈歌声的特点
器乐特点:吉他手则演出引子或前奏,为歌舞营造一钟特殊的气氛。

吉他既用来独奏也用于伴奏,但主要当作节奏乐器来用,它有三种基本音乐手法,一是用手指扫玄,二是旋律经过句,三是在歌唱中间做即兴式的间奏。

吉他演奏的力度较大,音色比较明亮。

舞蹈特点:佛拉门戈的古典歌曲和舞蹈节目约有60多种,有单人表演的,也有集体表演的,有些是有伴奏的,有些是无伴奏的。

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深沉的歌,又称大歌,这是最早的佛拉门戈音乐,也是最难唱的一种。

歌唱时节奏自由,音色暗哑,有时近于喊叫,微分音,装饰音很多,东方色彩最浓。

另一类是轻快的歌,它的情绪欢乐愉快,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比较轻快,吸收了一些拉丁美洲的因素。

还有一类是中庸的歌,它介于这两种歌曲之间。

代表人物:吉仆赛男歌手马诺洛加拉科尔和女歌手帕斯*帕冯。

男歌手加马隆*伊斯拉,加尔曼*里纳雷斯,拉蒙*蒙多亚,还有当代著名的演奏家帕科*卢西亚。

2.请论述非洲鼓,对话鼓,非洲的低音鼓
非洲鼓:起源于西非部落,属于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

它在非洲音乐和舞蹈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各种节日庆典人们都会载歌载舞,采用的乐器是最流行的非洲鼓。

非洲鼓的形制:它是皮膜类敲击乐器,形状模仿非洲人用来磨玉米或谷物石磨,用整快树干剜空在蒙上羊皮制成。

鼓身约50至60厘米,直径约30到38厘米。

对话鼓:形制:此鼓呈典型的沙漏状,鼓皮有双面(通常为羊皮)鼓绳均匀而细密的连接两端的鼓面。

通过调节鼓绳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音高。

演奏方式:演奏者通常将鼓夹置于腋下,通常手臂的夹力控制鼓绳的松紧,进而影响鼓面的松紧程度,调节鼓的音高。

由于音的可调节范围很广,如人类的语言一样,能传达多种信息,因此被成为对话鼓。

非洲的低音鼓:它是非洲鼓乐中十分重要的乐器,因为它的音色低沉雄浑,为合奏音乐提供了稳定的节奏,可以说是鼓乐合奏的“脉搏”。

形制与演奏:非洲低音鼓的两面都是蒙上牛皮,用棒敲击,传统上有三种大小,称为Kenken,Sangba及Djunmba,现在也在其他不同大小的制品。

3.请论述探戈音乐及舞蹈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探戈音乐悠扬、徐缓、深沉,节奏强烈,速度中等,结束时常从属和弦到主和弦。

在探戈音乐中,上岸与欢乐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一曲曲探戈唱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幸福的向往。

它的舞蹈风格含蓄、潇洒、优美,特色鲜明。

在一套连续而复杂的动作中,还穿插了一些“停顿”,此时男女舞伴就会充分展示变化多样、造型优雅的各种体态。

此外,所有的舞蹈动作都建立在男女舞伴的密切配合、默契的基础上,充满情感色彩、赏心悦目的舞步,好像是男女舞伴在共同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将人们带入美妙的意境。

舞蹈一般由男子为主,但当一月进入抒情段落时,女子转为主体带舞。

探戈有两种不同的流派:西班牙探戈比较欢快,最重视节奏,舞者的节奏是否准确是最重要的,其节奏顿挫鲜明,舞步矫健有力,舞姿挺拔。

阿根廷探戈节奏变化多样,舞者并不刻意追求节奏,而是用两位舞伴的默契感觉去表现舞曲中丰富的曲调、多变的节奏和如泣如诉的情绪。

探戈又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探戈—米隆加、探戈—罗曼斯、探戈—歌曲。

4.印度音乐的特点
旋律:印度音乐是种线性、旋律性的音乐,没有和声的概念,旋律非常精致,大量使用微分音(小于半音的音),印度音乐有着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个八度音程分为22个微分音)音阶,调式,记谱法。

实际上,印度音乐中音高只是个相对概念,它没有固定的“DO(哆)”音,而且也没有严格的记谱方式,所有的音符的高低都以曲子的中心音(主音)来确定。

旋律的音型被称为“Raga”,通常由五到十个音符组成一段旋律,学习印度音乐的学生必须记住大量的"Raga”,用来作为旋律组织和灵感启发的素材,实际表演时选择一段作为旋律即兴的基础。

每一“Tala”都是由一定数量的节拍构成的举个例子,一个十拍子的“T ala”,演出时会以“2+3+2+3”或“3+2+3+2”形式出现,每组节拍都以重音开始,但整个“Tala”的第一拍是最为强调的。

速度:像音高一样,速度在印度音乐中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只有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区分,中速比慢速要快上一倍,快速比中速要快上一倍。

乐曲形式:印度音乐的形式也只是简单的分为“Open”部分和“Closed”部分。

Open部分没有明显的起始标志,没有预先编排的结构,演奏速度比较松散。

Closed部分严格按照“Tala”的规则,有明显的开始结束。

常规的演出惯例一般是先以一段节奏自由的缓慢的引子开始,接着独奏者以中等的速度开始演奏Raga并不断进行变奏,最后逐渐加快速度进入快速的Tala的演奏与即兴变奏。

总的来讲,印度音乐的作曲实质上很简单,只是为音乐家对raga 和tala的演奏、发展、变化提供一个简单的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