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制备

氨气的制备
氨气的制备

合成氨之一

【原理】

NH4Cl+NaNO2NaCl+N2↑+2H2O,Zn+H2SO4=ZnSO4+H2↑

【用品】铁架台、酒精灯、球形瓶、Y形试管、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固体、还原铁粉、石棉、锌粒、稀硫酸

【操作】

1.在Y形试管的一边加入固体亚硝酸钠,再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另一边加入锌粒和稀硫酸(1∶3),如图连接好仪器。

2.在盛有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溶液的一边加热,产生氮气。到氮气产生较快时,把酒精灯移到催化剂下面加热。这时即能产生氨气,使锥形瓶里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备注】本实验的转化器是一段玻璃导管,里面装入少量还原铁粉和石棉拌和物作催化剂。

合成氨之二

【原理】根据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互相化合生成氨气的性质来合成氨气。

生成的氨可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

【用品】启普发生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锥形瓶、硬质反应管、玻璃导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亚硝酸钠固体或饱和溶液、锌粒、盐酸、酚酞试液、浓硫酸、蒸馏水、氯化铵饱和溶液

【操作】

图中(1)为启普发生器,用粗锌粒和稀盐酸制取氢气。操作时先用亚硝酸钠和氯化铵饱和溶液制取氮气,如图(2),应注意微热,当氮气把锥形瓶和反应管内空气赶尽时,再通氢气。混合气在锥形瓶(3)内经浓硫酸干燥后进入反应管,这时应通过观察瓶内两导管逸出气泡的速率,来调整氢气、氮气的流量。反应管是用硬质玻璃管做成(4),在管中央处应放进用玻璃棉或石棉作载体的活性铁催化剂,这样撒得均匀,能使混合气与催化剂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如在催化剂下均匀受热,不到2min,便可以在盛有酚酞蒸馏水溶液的锥形瓶5中看到有粉红色出现。

【备注】

用亚硝酸铵热解制氮气时,温度应控制到80~85℃,应注意防止暴沸,若看到这种现象出现,须立刻用温布将烧瓶包起来,以便降温。

发挥活性铁的催化作用,是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所以氢气、氮气都必须经过浓硫酸干燥和净化。不然水蒸气、硫化氢等气体会使催化剂的活化中心中毒,失去催化作用。

合成氨之三

【原理】

NH4Cl+NaNO2NaCl+N2↑+2H2O

Zn+H2SO4=ZnSO4+H2↑

【用品】具支试管、5mm玻璃弯管(角度约120°)、玻璃纤维、铁架台、酒精灯、锌、稀硫酸、饱和氯化铵溶液、饱和亚销酸钠溶液、还原铁粉、酚酞试液【操作】

1.按图所示,(l)为具支试管,可用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反应制取氮气。小试管(2)作为制取氢气用。曲管是用内径约为5mm粗玻璃管弯制成的,角度约为120”,太大液体易于飞溅,过小不易洗涤。(5)处为加热催化剂,(6)盛有酚酞蒸馏水溶液。

此法简单、效果好、安全。

2.先将玻璃纤维撕松,撒上还原铁粉后再用细玻璃棒将其捅入曲管中,以保证气体通畅、不要压得过紧,固定在(5)处即可。催化剂总长度约为3cm左右。

取一药匙的氯化铵、2/3药匙的亚硝酸钠,并加入水约3mL,待溶解后可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滴管在曲管末端加适量的酚酞蒸馏水溶液,连接曲管与具支试管。当具支试管大量产生氮气,开始加热催化剂。在2min的时间内无色酚酞就能变红,同时能闻出氨气味。

【备注】

1.在具支试管中的水量不能太多,加热不能过猛,以防止具支试管中混合液溢入小试管中,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氮的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致使实验失败。为此还要准备一杯冷水,用来冷却具支试管。

2.在放入催化剂前必须将曲管一端烘干,以防加热时炸裂。

3.在具支试管产生大量气体时,再加热催化剂。

合成氨之四

【原理】

【用品】T形玻璃管、集气瓶、硬质管、调压变压器、电阻丝、铁架台、见实验装置图1和图2

酚酞试液

如图1和图2所示,氮气和氢气分别在集气瓶(1)和T型三通管内进行混合。反应管和烧瓶中分别是图1、图2中的(4)、(6),是用来使混合气进行反应的,(4)中是用炉丝(铁镍丝)卷成螺旋状并固定在反应管内、而(6)则是将电炉丝弄成螺旋状后接在两根铜线上的。铜丝的两端插在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橡皮塞上,然后通过连接调压器接到日用电源上。

2.实验操作。

按图1首先将仪器安装好,再先通入氮气,在合成管导管口或盛酚酞蒸馏水的集气瓶导管口以燃着火柴试验,如立即熄灭,表明空气已排尽。接着拨动自偶调压器,由小到大,当看到电炉丝达到红热状时,再通入纯净的氢气。(6)中如出现粉红色,可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挨近(6)导管口上端,会有白烟生成。

按图2装置,先通氮气。再插上调压器的电源。(6)处铁镍丝即会红热,待保持稳定后,通入纯氢气。时间不长便可看到贴在烧瓶玻璃壁上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或在烧瓶口处能闻到有刺激性气体。

【备注】

按图实验,要做好电热合成管,合成管用硬质玻璃管,电炉丝选铁镍的,其长度为lm左右、直径为0.7mm,先绕成螺旋状,最好穿入六眼瓷片上作为支架。合成管两端的胶塞离电热丝端点的距离为3cm左右。

使用氢气要检纯,先通氮气后通氢气。

合成氨之五

【原理】根据N

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互相化合生成氨的性质来合成氨气

【用品】铁架台及附件、酒精灯、胶塞、玻璃导管、试管、启普发生器、大烧瓶(1000mL)、硬质反应管、玻璃纤维或石棉、乳胶管、玻璃棒、乳胶管夹【操作】

检查启普发生器制出氢气的纯度,如图中的(1),然后点燃(2)中的玻璃弯管的纯氢气,再旋动启普发生器的旋塞,将氢气火焰调至(最小的)稳定。注意将点燃的氢气玻璃管插入大烧瓶内,并塞紧瓶塞,使氢气在烧瓶中完全、安静地燃烧起来,直到把瓶内氧气耗尽。等看到火焰熄灭后,关闭启普发生器的旋塞,加热反应管内催化剂。

再将启普发生器旋塞打开,使氢气进入烧瓶与氮气混合,接着打开夹(4),混合气即流经受热的催化剂合成了氨并使试管中的酚酞蒸馏水溶液(7)呈现粉红色。

【备注】

点燃氢气前必须检查氢气的纯度,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做完一次实验后,用过的大烧瓶不能马上再用,以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2.要注意控制负压,防止把启普发生器的酸液吸入大烧瓶内,或者把反应管内的催化剂吸到靠近烧瓶的一边来。这是做好实验的关键。因此在氢气的火焰刚熄灭时,就要关闭启普发生器的旋塞;微热反应管时,应先打开启普发生器旋塞,然后再打开乳胶管的夹子。

3.如需反复多次实验时,要注意更换催化剂,因燃氢生成的水会与还原铁粉起反应,水蒸气又会破坏催化剂的活动中心。用1.5g的铁粉做四次实验时,会发现使酚酞变成粉红色的时间一次要比一次慢,分别为2min12s、3min40s、6min20s、12min。如果用干烧瓶完成使用1g铁粉的合成氨实验,使酚酞变红需要的时间为2min、15s,而用湿烧瓶,其它条件不变就要用5min15s。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CO变换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 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 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2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固定床碎煤气化

高中化学 氨气的性质用途有哪些注意事项

氨气的性质用途 定义: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氨气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 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2)跟酸反应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Cl===NH4Cl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 (3)在纯氧中燃烧 4NH3+3O2==点燃==2N2+6H2O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

(4)与碳的反应 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5)与水、二氧化碳 NH3+H2O+CO2==NH4HCO3 该反应是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生成的碳酸氢铵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 此反应可逆,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 NH4HCO3=(加热)=NH3+CO2+H2O (6)与氧化物反应 3CuO+2NH3==加热==3Cu+3H2O+N2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临时制取氮气的方法,采用氨气与氧化铜供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的物理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17.031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 熔点-77.7℃;沸点-33.5℃ 固氮: (1)人工固氮 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 最近,两位希腊化学家,位于Thessaloniki的阿里斯多德大学的GeorgeMarnellos和Michael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吐逊阿衣·艾买提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一 1、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止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火柴。 药品:氯化铵、消石灰、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如图1) 图1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②,③,④均为止水夹 3、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好仪器,打开①、②、③、④,在D中装入水或稀硫酸,E中装入水。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稍微加热试管A,若D中有气泡产生,则已密封好。 (3)用橡皮筋装好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b。

(4)取下A装入氯化铵和消石灰盖上试管塞将药品混匀,按图连接好A。 (5)关闭①。 (6)预热试管A,加热试管底部。 (7)检满:若试纸b变蓝,则B中已充满了氨气。 (8)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 (9)熄灭酒精灯。 (10)倒置试管B,取出双孔试管塞换上无孔试管塞。即试管B中装满氨气。 4、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检查气密性。 (2)一定要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才能保证不外泄氨气和试管B中充满氨气。 (3)试管B一定要干燥,且收集满后取下时,一定要先将试管B倒置,才能确保收集的氨气不外泄。 (4)氯化铵与消石灰的质量比稍小于5∶8较好,过量的消石灰,可起到除杂和干燥的作用,这样能得到较纯的氨气。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 1、实验原理 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加热条件下可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同时又是良好的干燥剂,可及时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有关反应如下: 2NH 4Cl+CaO △ CaCl 2 +2NH 3 ↑+H 2 O (1) CaO+H 2O = Ca(OH) 2 (2) 2NH 4Cl+Ca(OH) 2 △ CaCl 2 +2NH 3 ↑+2H 2 O (3) 2、实验用品及装置图(图2) 大试管(30 mm×200 mm)、酒精灯、铁架台、铝制烧瓶夹、双顶丝、圆底烧瓶(1000 mL)、烧杯(500 mL)、调节夹、三通管、玻璃管、玻璃导管、尖嘴玻璃管、乳胶管、橡胶塞。 氧化钙、氯化铵、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其中氧化钙在使用前烘干。

氨气的制法和性质

氨气的制法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 2、掌握氨气制备的装置安装、拆卸,气密性检查方法。 3、掌握氨气的收集、检验方法。 4、探究氨气的性质、干燥、尾气吸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验室用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氨气: 2NH 4Cl + Ca(OH) 2 CaCl 2 + 2NH 3↑+ 2H 2O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用品: 仪器:铁架台、铁夹、药匙、酒精灯、水槽、火柴、镊子、试管、导气管、硬质试管 药品:Ca(OH)2粉末、NH 4Cl 粉末、浓盐酸、水、红色石蕊试纸 五、实验内容及现象观擦: 实验步骤 现象记录 现象解释 1、安装NH 3制备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酒精灯稍稍给大试管加热;移去酒精灯观察到导气管口是否形成水柱。 3、取适量Ca(OH)2粉末、NH 4Cl 粉末,混合,将混合好的固体用纸槽送入试管底部,连接好装置。 4、加热,并收集气体,观察气体颜色、气味。 5、氨气的检验:a.用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入试管口,进行验满;b.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 6、氨气溶于水,并检验溶液的性质: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移出用大拇指堵住,移入水槽中将大拇指移开,观察现象;再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将其从水槽中取出,向试管中的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观擦现象。 7、拆卸实验装置并清洗干净,摆放整齐。 加热观察到水槽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去酒精灯观察到导气管口回流形成水柱。 大试管中有大量水珠生成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或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有白烟产生。 可以看到试管内水柱上升, 加入酚酞时溶液变红 2NH 4Cl + Ca(OH)2 CaCl 2 + 2NH 3↑+ 2H 2O 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且氨气已经收集满。 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之后,溶液呈碱性:NH 3+H 2O NH 3·H 2O 六、问题思考 1、如何制得纯净的氨气? 2、尾气如何处理?

中学化学实验_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

合成氨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 1.如图所示搭好装置,观察Y型管可以发现,Y型管的一端的内部是有一个露出来的小角,这一端放置锌片和稀硫酸来制备氢气,另外一段放置氯化铵饱和溶液和固体亚硝酸钠来制备实验所需的氮气,反应管中放置铁粉作为合成氨的催化剂,我们是将铁粉紧凑的夹在石棉中间。 2.在盛有要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溶液的一边加热,到氮气产生较快时候,将酒精灯移到催化剂下面加热。 3.过了将近四分钟左右,锥形瓶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这时候Y型管中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很剧烈,液体有可能会贱到另外一端,这时候用盛有冷水的烧杯在这一端将温度降下来,会让反应不那么剧烈。 问题讨论: 1.这个实验的Y型管有角的一端为何放的是锌粒和稀硫酸? 答:因为锌粒是颗粒状,而亚硝酸钠是粉末状的,在有角的一边加入颗粒状的锌粒,可以在加入粉末状亚硝酸钠的时候,这个突出来的角可以防止锌粒滑落出来。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的一端如此剧烈? 答:若要制取较纯的氮气,可以用加热氯化铵饱和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或饱和溶液)的混合物来制备氮气。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当加热到开始反应时就应停止加热,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如果反应太剧烈,应用盛有凉水的烧杯将试管冷却。

3.制取氮气为何要用饱和氯化铵溶液,用稀溶液可以么? 4.还有没有其它简单制氨气的方法? 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固加热型,装置较简单,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腐蚀比Ca(OH)2强,在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氯化铵与氢氧化钙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硫酸铵代替氯化铵,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 1.取半勺重铬酸铵置于石棉网上,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桔黄色重铬酸铵剧烈反 应,分解为墨绿丝状的三氧化二铬,并且固体呈蓬松状。因为反应过程中,三氧化二铬与重铬酸铵相比较,三氧化二铬相当蓬松,加热分解过程中会有三氧化铬丝状固体四处飞溅,并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求,只用半勺就可以了。 2.按图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在反应管中间部位填入适量石棉, 再填入适量三氧化二铬并略填实,最后再填入一层石棉。这个实验图和我们的有所不同,我们是将三氧化二铬紧凑的夹在石棉中间,不是将石棉放在途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准备: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目的: 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掌握氨气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2、进一步练习使用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操作。 实验原理: 1、实验室用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氨气:Ca(OH)2+2NH4Cl=CaCl2+H2O+2NH3↑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氨气。 2、由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变成碱性,所以可以用无色酚酞指示剂验证其碱性。 3、氨气呈碱性,所以可以利用或者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收集是否已满。 4 、氨气遇到浓盐酸产生大量白色的烟,也可以利用其性质来检验是否气体已满。NH3+HCl→NH4Cl 5、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利用其性质来进行倒扣实验。NH3+H2O→NH3·H2O 实验药品: 镊子、试管、导气管、硬质试管、铁架台、药匙、天平、酒精灯、水槽、火柴 固体粉末消石灰、氯化铵粉末、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 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并检查气密性。 2、称取适量消石灰和氯化 铵粉末,混合,将混合 好的固体有纸槽送入试 管底部,连接好装置, 加热。 3、用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 纸放入试管口,进行验 满。 4、将收集满的试管的气体 移出用大拇指堵住,移 入事先加入无色酚酞的 的水槽中将大拇指移 开,观察现象。1、用酒精灯稍稍给大试管 加热,可以观察到水槽中 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 去酒精灯观察到导气管 口有倒吸。 观察到大试管中有大量水珠 生成。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 色,表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已经收集满了。 可以看到水嗤一下很快的充 满试管,水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色,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且溶于水之后,溶液呈碱性。 Ca(OH02+2NH4Cl=CaCl2+H2O+2NH3 ↑ NH3+H2O NH3·H2O 讨论: (1)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应制氨气 硝酸铵受撞击、加热易爆炸,且产物与温度有关,可能产生NH3、N2、N2O、NO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

氨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氨气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氨气的工业制法和主要用途。 2、使学生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一般原理并直观地感受并掌握氨气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验探索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精神和创新、归纳自学能力。【实验教学重点】 氨气的制备原理和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设计意图】 氨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氨气,通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但收集到的氨气不纯,氨气浓度不大,会影响氨气的喷泉实验效果;氨气具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在实验过程中氨气很容易逸出,污染空气,同时也浪费药品。对氨气的性质实验上,教材只是在传统意义上设计了氨气的喷泉实验,使指示剂变色及与HCl反应。但对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在一定条件下有失去电子的倾向而显还原性只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的实验要求比较高,实验的难度比较大,且实验的次数较多的需要搭建仪器需要消耗宝贵的课堂时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特设计了一套氨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装置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一、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作用产生氨气:NH3·H2O=== NH3↑+ H2O 再在加热条件下用氨气还原氧化铜:2NH3 + 3CuO === N2 + 3Cu + 3 H2O 二、仪器药品 微型气体实验仪、塑料滴管、微型具支烧瓶、酒精灯、带弯头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胶皮管等。 浓氨水,生石灰(新制),氧化铜,浓盐酸,酚酞溶液,FeCl3溶液。 三、实验装置(见下图1、2)

图1剪去塑料滴管的下部图2 氨气的组合实验装置图 四、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图1所示,取一支塑料滴管,用剪刀剪去滴管胶头底部。然后按照图2所示组装连接仪器,把剪去底部的塑料滴管向下插入水面以下,过一会儿,如果滴管内的水面明显低于烧杯内的水面,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如果二者水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也可以用手挤压滴管的胶头,如果塑料滴管的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制取收集检验氨气 在微型气体实验仪的凹坑加入适量生石灰,直管放进一段螺旋状铜丝,用带有弯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在导管上连接一个微型集气瓶(瓶口用橡皮塞塞紧),再用一段胶皮管将去底的塑料滴管连接到微型集气瓶的导管上,塑料滴管下端内塞一团棉花,然后将这个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给直管内的细铜丝加热,看到光亮的铜逐渐变成黑色。将吸有少量浓氨水的塑料滴管插入微型气体实验仪的支管中,慢慢挤压胶头,逐滴滴入几滴浓氨水,制取少量氨气。产生的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微型气体实验仪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弯头向下的弯头导管排出,这里实际上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过会儿在塑料滴管下口处挤压吸有少量浓盐酸的塑料滴管,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也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

氨气的性质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气与铵盐) 【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 3. 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氨的性质(一)演示实验1:氨气的喷泉实验 【思考】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说明氨气具有什么性质? 【讨论】下面三个都是喷泉实验装置图,如何引发喷泉?原理有何不同?一般什么样气体可做喷泉实验? 2.氨水的化学性质:氨气溶于水发生的反应: 氨水的成分:三分子三离子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多识一点】 ①氨水密度<1g/ml.浓度越大,密度越 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 ③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具有碱的通性),写出AlCl3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从能否电离的角度分析:氨气是NH3·H2O是氨水是 (二)演示实验2:氨气与酸的反应 观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实验现象:

2、浓氨水与浓盐酸各具有什么性质? 3、反应的方程式 4、推测浓氨水与浓硝酸的反应现象及原理 总结:氨与酸在空气中形成白烟而与难挥发的酸(如硫酸)则无此现象。(三)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完成化学方程式标出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探究二】氨盐的性质(一)铵盐的性质 完成小组实验,总结铵盐的性质。 1、受热易分解,写出碳酸氢铵、氯化铵分解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 2、铵盐(NH4+)的检验 方法:反应原理 【思考】不加热可以吗?为什么? 【思考】1、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2、如何检验铵盐? 化学氮肥: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有机态氮肥(主要成分为尿素) (二)氨气的制备:1.反应原理:方程式: 2.装置:与制相同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排空气法 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看试纸是否变 ②用玻璃棒一端蘸取浓盐酸靠近瓶口,看是否产生 5.尾气处理: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浸湿的棉花 【思考】若制取干燥的氨,可选择哪种干燥剂?能否用浓H2SO4干燥?为什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讲课稿

高中化学达标课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教 案 2013年12月24日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观察思维能力; 2、学生在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中,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培养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计思路: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实验探究—师生互动—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提问、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构建,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本节较复杂的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结论,疑难解答通过多媒体展示,快速形象地展示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先进的信息科技也不能完全代替实际操作,所以本节课的实验最后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样通过多媒体实验展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视具体教学情境而定) 五、教学用品 实验药品: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 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药匙,两个大试管,棉花等;

氨气的制备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氨气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氨气为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 气味,极易溶于水。 2.氨气的化学性质: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所以实验检验氨气生成的方法: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检验逸出的氨气。 二.氨气的制备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如图所示: 思考:收集氨的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答:防止气体对流提高氨气的纯度,同时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由反应原理可知,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固体和固体反应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应采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铁架台,铁夹,酒精灯,两个大试管,棉花;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 实验原理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注意: a. 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腐蚀比Ca(OH)2强。 b. 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 c. NH4CL与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NH4)2SO4代替NH4CL,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a. 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b. 固体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 c.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d.为使氨气收集更多,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防一块,但不能堵死 e.酒精灯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对固体加热。 收集方法:用向下排气法取气法收集。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干燥氨气: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和氯化钙干燥氨气。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室制取氨气也可采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的方法来制氨,只要将浓氨水滴入盛有固体烧碱的烧瓶中,待冒气泡较多时,即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上课讲义

第二节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硝酸与金属反应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习重点】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 反应原理: (固体+固体――→△ 气体) 反应方程式: 装置: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 收集: 验满:用湿润的 或蘸有 的玻璃棒。 防止多余氨气污染空气的方法:收集NH 3后的导管口处塞一团湿棉花或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 干燥:NH 3通过盛有 的干燥管。 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加热浓氨水、氧化钙与浓氨水反应等。 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HNO 3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钛以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a.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浓硝酸生成NO 2,稀硝酸生成NO 。 b.常温下浓硝酸使Fe 、Al________。 特别提示: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概念辨析 酸的氧化性:实质上指氢离子的氧化性,任何酸都有不同程度电离出H +的能力,H +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生成H 2。因此在某些反应中酸作氧化剂其实质上是H +作氧化剂,如:锌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都可以用Zn +2H +===Zn 2++H 2↑离子

方程式表示此类反应的实质。 氧化性酸:是酸根离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酸根离子获得电子后,化合价降低,形 成相应的低价含氧化合物甚至是单质。如浓硫酸与Cu反应:Cu+2H 2SO 4 (浓)===== △ CuSO 4+SO 2 ↑+2H 2 O,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 2 SO 4 (浓)===== △ CO 2 ↑+2SO 2 ↑+ 2H 2O,硝酸与锌反应:4Zn+10HNO 3 (稀)===4Zn(NO 3 ) 2 +N 2 O↑+5H 2 O,5Zn+ 12HNO 3(很稀)===5Zn(NO 3 ) 2 +N 2 ↑+6H 2 O,浓硝酸与木炭、单质硫、磷的反应等等。 作为氧化性酸,不仅能氧化金属而且还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而酸的氧化性即H+的氧化能力较弱,只能氧化较活泼的金属(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金属)。 【课堂探究】 一、氨气的制法和氨水 1.氨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2NH 4Cl+Ca(OH) 2 ===== △ CaCl 2 +2NH 3 ↑+2H 2 O ②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如下图: ③收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 ⑤棉花团的作用:在收集NH 3 的试管口放置一团松软的干棉花,是为了防止试管 内的NH 3 与试管外的空气形成对流,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氨气。 特别提示:(1)制取NH 3宜用NH 4 Cl,不宜用(NH 4 ) 2 SO 4 、NH 4 HCO 3 、NH 4 NO 3 等。 (2)消石灰不能用KOH或NaOH代替,因后两者易吸湿、结块,不利于产生NH 3 ,且在高温下易腐蚀试管。

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报告经典版

合成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演示合成氨实验的成败关键和操作技能。 2、探讨、研究提高该实验成功率和演示效果的具体方法。(2) 实验用品 铁架台(附铁夹),Y形试管,附导管橡皮塞,反应管,直角导管,橡皮管,烧杯,酒精灯,锥形瓶,研钵,镊子,角匙。锌粒,亚硝酸钠,饱和氯化铵,1:4稀硫酸,石棉,还原铁粉,酚酞。 石棉和铁粉夯实在一起,要使得双通管中间是被全部充满的。因为这样N2和NH3才可以在Fe的催化下充分接触反应,使反应有效面积增大。

NaNO2和NH4Cl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十分剧烈。这里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让反应达到启动点。相当于给反应一个活化能。 此处酒精灯要先于下方的酒精灯加热,作用让催化剂活性激发,让反应温度达到,然后才制取反应物进行反应。 酚酞溶液用于检测是否产生NH3。 ②纯锌和稀硫酸反应快还是含有少量杂质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更快呢?解答:根据标准电极电位,锌很容易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因为氧化剂(H+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大于还原剂(单质锌)的标准电极电位,即0.00伏)>-0.76伏,所以锌是可以置换稀硫酸中的氢放出氢气的。但实验证明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是很慢的,几乎不起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氢在锌上的超电压较大,超电压越大,氢气则越难以析出,附着在金属锌的表面上,这样就阻止了H+离子进一步从锌的表面上获得电子,因而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减慢。 ③为什么盛有铁粉和石棉的双通管内会有水汽?会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解答:因为NaNO2+NH4Cl反应是放热的,这是一个固液反应,所以说,水会受热变为水蒸气跑到上方双通管中。而双通管下方使用酒精灯

在加热,右方石棉堵住,一旦温度过高,整个装置接近密闭,容易发生爆炸。可以考虑在双通管和Y形管之间装置一个除水装置。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④合成氨除了可以用铁做催化剂,还可以使用哪些催化剂? 解答:有文献中提到①Al2O3—K2O—CaO,反应压力1.51MPa,反应温度425℃,空速30000h-1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合成氨铁基催化剂活性与其母体相组成的关系,发现催化剂的活性随母体相呈双峰形曲线变化。 ②1979年,英国 ICI 公司率先添加氧化钴助进剂,成功研制出 Fe2Co催化剂,使活性有一定提高。 ③1992 年第一个无铁的氨合成催化剂由凯洛格公司(现KBR 公司)应用于其 KAAP(Kellogg 氨合成生产工艺)工艺中。这种钌催化剂以一种石墨化的碳作为载体,据称其活性是传统熔铁催化剂的10~20 倍。 (三)有关反应 NaNO2+NH4Cl=NaCl+2H2O+N2↑ N2 + 3H2 =2NH3

《氨气的性质》练习 与答案

4.2.2《氨气的性质》 1.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 .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 C .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 D .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解析】 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NH 3·H 2O ,NH 3·H 2O 中一小部分电离为NH +4和 OH -。 【答案】 D 2.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数目最多的粒子是( ) A .NH 3 B .NH 3·H 2O C .NH +4 D .OH - 【答案】 B 3.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 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 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 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计算 【解析】 由题意可知,氨水的密度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如果等质量混合,则质量分数为15%,现等体积混合,则5%的氨水还要增加一些,故小于15%。 【答案】 C 4.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KClO 3制取O 2的装置相同 B .可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C .氨气的验满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检验 D .所用的铵盐不能是NH 4NO 3,因为NH 4NO 3受热易爆炸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型,故其与用KClO 3制取O 2的装置相同,A 对;由于NH 3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氯化铵不能抑制其溶解,B 错;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遇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C 对;由于NH 4NO 3受热易爆炸,制取氨气时一般选用NH 4Cl ,D 对。 【答案】 B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氨 B .氨水 C .漂白粉 D .氯水 【答案】 A 6.下列反应中,NH 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 A .3H 2+N 2 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 B .2NH 3+H 2SO 4===(NH 4)2SO 4 C .5O 2+4NH 3=====催化剂△4NO +6H 2O D .8NH 3+3Cl 2=====△6NH 4Cl +N 2 【答案】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质是NH 3分子与H +作用生成NH +4 B .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那么NH 3是电解质 C .实验室可用浓氨水与NaOH 固体来制取氨气 D .某晶体与NaOH 共热放出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晶体中含有NH +4 【解析】 氨溶于水形成NH 3·H 2O ,NH 3·H 2O 是电解质。 【答案】 B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一 1、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止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火柴。 药品:氯化铵、消石灰、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如图1) 图1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②,③,④均为止水夹 3、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好仪器,打开①、②、③、④,在D中装入水或稀硫酸,E中装入水。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稍微加热试管A,若D中有气泡产生,则已密封好。 (3)用橡皮筋装好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b。 (4)取下A装入氯化铵和消石灰盖上试管塞将药品混匀,按图连接好A。 (5)关闭①。 (6)预热试管A,加热试管底部。 (7)检满:若试纸b变蓝,则B中已充满了氨气。 (8)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 (9)熄灭酒精灯。 (10)倒置试管B,取出双孔试管塞换上无孔试管塞。即试管B中装满氨气。 4、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检查气密性。 (2)一定要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才能保证不外泄氨气和试管B中充满氨气。

(3)试管B一定要干燥,且收集满后取下时,一定要先将试管B倒置,才能确保收集的氨气不外泄。 (4)氯化铵与消石灰的质量比稍小于5∶8较好,过量的消石灰,可起到除杂和干燥的作用,这样能得到较纯的氨气。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 1、实验原理 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加热条件下可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同时又是良好的干燥剂,可及时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有关反应如下: 2NH4Cl+CaO CaCl2+2NH3↑+H2O (1) CaO+H2O = Ca(OH)2 (2)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 2、实验用品及装置图(图2) 大试管(30 mm×200 mm)、酒精灯、铁架台、铝制烧瓶夹、双顶丝、圆底烧瓶(1000 mL)、烧杯(500 mL)、调节夹、三通管、玻璃管、玻璃导管、尖嘴玻璃管、乳胶管、橡胶塞。 氧化钙、氯化铵、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其中氧化钙在使用前烘干。 图2 3、实验操作及现象 (1)按图2所示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打开调节夹B,用小橡胶塞塞住T型三通管的A管口,使长颈圆底烧瓶密闭。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加热大试管,若盛适量水的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取下大试管,按一定质量比装入经研细、混合均匀的氧化钙和氯化铵,在试管底部铺开,塞紧橡胶塞,固定好装置。 (4)从T型三通管的A管口取下橡胶塞,关闭调节夹B,使圆底烧瓶经T型三通管的A管口与大气相通。 (5)点燃酒精灯,给大试管加热,立即有大量的氨气产生,并通过导管进入圆底烧瓶,圆底烧瓶中的空气经A管排出。

【原创】2020届氨气的性质及其制取导学案

精准导学 案 氨气的性质及其制取 课程名称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日期 时段 教学目标 ☆掌握氨气的重要性质;☆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 教学时长 建议80分钟 知识导图 导学一 氨气的性质及其制取 知识点讲解 氨气的基本性质梳理 精准诊查 互动导学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 味 极易溶于 水 (1∶700)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 3+H 2O NH 3·H 2ONH 4++OH -,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 3·H 2O 、NH 3、H 2O 、 NH 4+、OH -、H +。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 不稳定, 易分解:NH 3·H 2O NH 3↑+H 2O 。 (2)氨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氨气的基本性质梳理 氨气的性质及其制取 考法:喷泉实验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 化学方程式:HCl +NH 3===NH 4Cl 、NH 3+HNO 3===NH 4NO 3。 (3)与盐溶液的反应 如过量氨水与AlCl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3++3NH 3·H 2O===Al(OH)3↓+3NH 4 。 (4)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4NH 3+5O 2 例题 4NO +6H 2O 。 1. [单选题] [难度:★★☆☆☆]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 3与HCl 反应产生了NH 4Cl 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 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 3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 3是一种可溶性碱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知 识 点】 氨气的性质及其制取 【学科能力】 分析运用 【题目解析】 B 项,NH 3与浓硫酸反应;C 项,AlCl 3、MgCl 2等氯化物溶液均可与NH 3反应使溶 液变浑浊;D 项,NH 3+H 2O NH 3·H 2O N +OH -,氨水呈碱性, NH 3·H 2O 是碱, NH 3不属于碱。 2. [单选题] [难度:★★★☆☆]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装置)模拟利用氨气和次氯酸钠合成肼(N 2H 4)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将装置①中浓盐酸换成H 2O 2,也可用于制备氧气 B .②中盛装NaOH 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 2 C .③分液漏斗中盛装饱和食盐水 D .当反应结束时,④中可收集一瓶纯净的

高三化学复习氨气以及制备方法

第四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2课时氮的氢化物-----氨气 【复习目标】 1. 掌握氨气的主要性质。 2. 理解氨气的工业制法、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原理等。 【基础知识复习】 知识点一:氨气主要性质和应用 1.氨分子的结构 2.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 2、 3、 4、 5、 6、 7、 (3)用途 【练习】 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A.很易液化B.比空气轻C.极易溶于水D.能跟水起反应 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情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O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 3、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NH3具有还原性,所以氨可以被氧化成NO等物质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氨水呈碱性,所以可以作制冷剂 4、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B、液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氨泄漏 C、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g·L-1 D、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 4NO+6H2O 知识点二:氨气的实验室制备: (1)实验室制法方程式 (2)装置:同制的装置(在导管口处塞一团棉花,棉花的作 用) (3)干燥:用干燥,既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H2SO4,、P2O5,也不能 用无水CaCl2,因为CaCl2与NH3反应。 (4)收集:向排空气法 (5)验满:用试纸;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 (6)尾气处理:氨气有毒,吸收氨气,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