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

2019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

2019年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

.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1

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

A.全体居民B.成年女性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

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4

.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其核心地区是

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

1

2017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制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 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 革命。这场“革命”是 A 采集渔猎 B 打制石器 C 人工取火 D 农业耕作 2.“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 西方人对古罗马无法释怀的 感念。罗马为世人留下的“光 荣”遗产是 A 民主政治 B 法治精神 C 军事征服 D 哲学思想 3.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 A 采邑改革 B 城市复兴 C 庄园解体 D 商品经济发展 4.“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特征? A 6~8世纪 B 11~12世纪 C 15~16世纪 D 17~18世纪 5.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是 6.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 A 神化传说 B 甲骨卜辞 C 史籍记载 D 口述史料 7.“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A 天命史观 B 循环史观 C 英雄史观

D 进步史观 8.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9.自唐以来长盛不衰、历代开放的港口是 A 广州 B 泉州 C 福州 D 厦门 10.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不断加强,其中设置驻藏大臣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1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制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条文出自 A 《权力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法国民法典》 12.“公民”、“平等”、“博爱”、“左翼”、“右翼”等这一系列新的词汇最早出现于法国 A 等级君主制时期 B 波旁王朝时期 C 大革命时期 D 巴黎公社时期 13.下表所示城市、人口的发展变化,最可能发生在近 B 美国 C 德国 D 俄国 14.19世纪60年代,有人形容俄国农民“腰杆挺乐,面貌表情,步履姿势,一切都变了。”这是因为 A 沙皇统治结束 B 农奴制被废除 C 十月革命发生 D 俄国退出一战 15.下列科技发明中,哪一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 火车 B 汽船 C 飞机 D 宇宙飞船 16.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 A 绥靖政策 B 均势政策 C 铁血政策 D 集体安全政策 17.列强势力最早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化学试题 解析版

浦东新区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 化学模拟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请考生将班级、姓名、学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生产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煤干馏 B. 海带提碘 C. 氯碱工业 D. 海水晒盐【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海水提碘是利用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 错误; C.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故C错误; D.海水晒盐是利用太阳能使水份蒸发,获得NaCl晶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放射性同位素131 53 I的中子数为 A. 184 B. 131 C. 78 D. 53 【答案】C 【解析】 【详解】放射性同位素131 53 I的质量数为131,质子数为53,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31-53=78,故答案为C。 3.下列属于同分异构体是 A. 氧气和臭氧 B. 甲烷和乙烷 C. 235 92U和239 92 U D. 正丁烷和异丁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和臭氧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甲烷和乙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基团,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235 92U和239 92 U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等,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方法是:若化学式为核素符号,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可能为同系物。 4.下列变化属于固氮的是 A. NH3→NO B. N2→ NH3 C. NO →NO2 D. NO2→H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3→NO氮元素从化合态转化化合态,不属于固氮,故A错误; B.N2→NH3氮元素从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固氮,故B正确。 C.NO→NO2氮元素从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固氮,故C错误; D.NO2→HNO3氮元素从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固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2 B. NaOH C. HNO3 D. K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能够导电,但是不是二氧化碳电离的离子导电,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NaOH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2019上海等级考历史教材知识点梳理(高考历史归纳整理)

《高中历史》Beta 1 第一章: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古代东方 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 一.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 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 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 至无无上的权威。(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宗教 上) ●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 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点:象形文字(A) 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 考点:种姓制度(B) 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 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3.实质是等级制度 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014年上海市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婆罗门是人世的住在,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这一说法出现在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美洲 D 古代两河流域 2.“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统一适应了古罗马 A 贵族的需求 B 疆域的扩大 C 文化的繁荣 D 基督教的兴起 3.三大世界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A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D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某一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这一教育机构是A雅典学院 B西汉大学 C中世纪巴黎大学 D京师同文馆 5.下列图片反映中世纪城市经济活动的是 A B

C D 6.下列材料中能印证商朝历史是信史的是 A 《封神演义》 B 殷墟甲骨卜辞 C 剧本《妇好》 D 《吕著中国通史》 7.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是 A 黄帝 B 禹 C 商纣王 D 周公 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发生在 A 春秋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松赞干布 C 忽必烈 D 努尔哈赤 1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 A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 B 《绚烂的世界帝国》 C 《分裂动荡的年代》 D 《疾驰的草原帝国》 11.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 西周封邦建国制 B 汉初郡国并行制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宋朝文官体制12.欧洲人对中国文献大规模的翻译和介绍始于 A 12~13世纪 B 14~15世纪 C 16~17世纪 D18~19世纪 13.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士人却埋首于考据之学,其背景是 A 中西交流中断 B 商品经济繁荣 C 清廷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D 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14.由于立场的差异,对哥伦布到达美洲一事,下列哪一方面最有可能引起争议? A 前提条件 B 航海过程 C 具体路线 D 后果影响 15.“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兼并了量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 A 现代工厂的诞生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殖民体系的建立 16.试图通过重新诠释儒学,来宣传变法维新的是 A孟子 B 朱熹 C 康有为 D 郑观应 17.19世纪末,以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为由,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2019年上海市学业水平合格考性考试-2019高二合格考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实验题,第三部分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第三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共80分,1至25题每小题2分,26至35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二、实验题(共12分,每小题4分) 36.(4分)在“用DIS研究通电螺线 管的磁感应强度”实验中,应调节磁传 感器的高度使传感器的探管正好在螺 线管的___________上。实验结果表明,在通电螺线管_________区域的磁场可近似看作匀强磁场。 38.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得到如下表所 实验次数压强p / kPa 体积V / mL pV / Pa ·m 3 1102.217.0 1.74 2116.215.0 1.74 3134.113.0 1.74 4158.811.0 1.75 5192.79.0 1.73 (1)数据表明,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气体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在p-V图上用描点法画出p与V的关系图。 p / kPa 200 175 150 125 100 75

三、简答题(共8分) 39.(4分)如图所示为由三个定值电阻构成的电路,a 、 b 间电压恒定,电键S 处于断开状态。分析并说明在S 闭 合后,R 1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通过R 2电流如何变化。 【解答】闭合电键S 后,总电阻减小,导致干路电流I 增 大,由U 1=I 1R 1可知,R 1两端的电压增大;由于总电压不变,因此R 2两端的电压U 2减小,由I 2=U 2R 2 可知,通过R 2的电流减小。 40.(4分)如图,光滑直杆AB 的一端固定在水平细杆MN 下方,AB 与MN 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与MN 间夹 角为α。一带孔小球C 套在AB 上,小球始终受到沿MN 方向的恒定风力作用,自A 端静止释放小球。 (1)通过分析比较θ=0°和θ=90°这两种情况下,小球离开 直杆时的机械能的大小; (2)当夹角θ不同时,该小球滑到直杆末端B 点的速度 大小v B 一般也不同。通过分析说明,θ=90°时的v B 并不是最大的。 【解答】当θ=0°时,风力与小球的位移方向相同,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机械能增加;当θ=90°时,风力与小球的位移方向垂直,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不变。 则当θ=0°时小球离开直杆时机械能较大。 小球沿直杆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 B 2=2aL ,小球加速度最大时,其滑到直杆末端B 时的速度v B 最大。只有当杆的方向沿小球重力与风力的合力方向时,合力沿直杆方向的分量最大。由F =ma ,小球的加速度最大,所以此时v B 才最大。 θ=90°时的v B 并不是最大的。 p / kPa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 10 15 20 V / mL R 1 R 2 R 3 · · a b S M C B A 风 θ

最新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调味品食醋中含有3% ̄5%的 A .甲醇 B .乙醇 C .乙醛 D .乙酸 2.聚氯乙烯制品随处可见,但聚氯乙烯塑料不用于生产 A .食品保鲜袋 B .衣物包装袋 C .垃圾桶 D .雨披 3.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的是 A .乙烷 B .乙炔 C .乙酸 D .苯 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的是 A .属于不饱和烃 B .难溶于水且比水轻 C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5.的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丁烷 B .3-甲基戊烷 C .2-乙基己烷 D .3-甲基己烷 6.合金是常用的材料。下列产品不属于合金制品的是 A .铁锅 B .金属门窗 C .不锈钢餐具 D .水银温度计 7.铀-235(U 235 92)是常用的核材料,U 23592核外电子数为 A .327 B .235 C .143 D .92 8.易形成简单阴离子的元素是 A .O B .Mg C .Na D .He 9.原子核外L 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 A .4 B .6 C .8 D .10 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l 2 B .KNO 3 C .SO 2 D .Al 11.二氧化碳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电子式: B .分子式:CO 2 C .结构式:C =O =O D .比例模型: 12.氯化钠晶体熔化的过程中,破坏了 A .离子键和金属键 B .离子键 C .共价键和离子键 D .共价键 13.常温下,将铁片投入浓H 2SO 4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发生反应 B .铁被钝化 C .产生大量SO 2 D .产生大量H 2

2020年上海市历史合格考试卷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 A.古代两河流域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美洲 2.西欧古代历史终结于476年,这一时间处于下列时间轴中的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6世纪 A B C D 3.8世纪中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军事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中世纪西欧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 A.庄园 B.城市 C.工场 D.工厂 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其核心区域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 C.中原地区 D.辽东地区 6.20世纪初,王国维利用地下新材料证明了《史记》有关商王世袭的记载基本正确。这些“新材料”指的是

A.甲骨卜辞 B.青铜铭文 C.玉器 D.铁器 7.周朝建立后,创设了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是 A.禅让制 B.封邦建国体制 C.世卿世禄制 D.郡县制 8.春秋战国时期,主张“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9.“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叙述的是 A.武王克商 B.周公制礼 C.平王东迁 D.秦统一 10.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泉州 11.下面哪个示意图体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式 蜀吴魏魏 魏吴魏蜀蜀吴吴蜀 A B C D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北方民族融合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改革实现汉化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3.7世纪前期,某位皇帝知人善任、勇于纳谏、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其统治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4.与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相关的史实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朝贡贸易 C.资本主义萌芽 D.五口通商 15.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权,却无相权。”描述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17.明清之际,由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四库全书》 D.《海国图志》 18.16世纪初,英国约翰·温契康伯开办了一家拥有数百家毛纺织企业,该企业属于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联邦制

上海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包含答案)

上海市2019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 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40 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雨前椿牙雨后笋” ,谷雨之前,香椿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香椿芽富含的 A. 甲状腺肿大 B. 肌肉抽搐 C. 红绿色盲 D. 贫血 2. 右图是某动物细胞局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细胞器是( A. 细胞核 B. 大液泡 C. 内质网 D. 线粒体 3. 果蝇某体细胞有8 条染色体,在其细胞周期中,仅有8 个DNA 分子的时期是() A. G1 期 B.S 期结束 C.G2 期 D.M 期开始 A. 增加酶数量 B. 增加底物浓度 C. 增加反应时间 5. 牛胰核糖核酸是由124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尿素和β- 巯基乙 醇的作用下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失去生物活性,则尿素和β- 硫基乙酸的作用为() A. 增大氨基酸数量 B. 改变氨基酸顺序 C. 减少氨基酸数量 D. 破坏多肽空间结构 Ca2+常用来治疗() D. 增加温度 4. 如图所 示,

①一定流动性 ②全透性 ③信息流动性 A. 仅① B. 仅② C. 仅③ D. 仅①③ 7. 人体角膜是一层无血管、无色素并具有丰富神经末梢的结构,若有异物与角膜接触, 眼睑就不由自主 地 合上,在此过程中,感受器是( ) A. 角膜中的上皮细胞 B. 眼睑部位的肌肉 C. 角膜上的神经末梢 D. 眼睑部位的血管 8. 当土壤中含氮量较低时,植物的细胞中 TAB2 基因表达增强,生长素含量增加,对侧根生 长的促进作 用 逐渐增强,从而“主动寻找”氮元素。此过程中,生长素浓度变化范围符合图 中的( ) A. a---b 段 B.b---c 段 C.c---d 9. 对甲、乙、丙、丁四个地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各地区物种类型及其所占百分比如图所示 表不 同物种)时,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是( ) a-e 代 段 D.d---e 段

2019年上海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2019年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1.图中“①”处诞生的是古代 A.两河流域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2.罗马法体系中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公民法”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D.《汉穆拉比法典》 3.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西红柿等农作物的是在 A.① B.② C.③ D.④ 4.把雅典民主政治推进到全盛时期的历史人物是 A.梭伦B.伯里克利C.苏格拉底D.克里斯提尼 5.西欧中世纪开始的标志是 A.耶稣的诞生 B.基督教创立 C.罗马帝国的建立 D.西罗马帝国灭亡 6.盛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现象的社会是在 A.罗马帝国 B.中世纪欧洲

C.拜占庭帝国 D.中世纪西欧 7.庄园成为“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在 A.古代罗马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中世纪西欧 8.拥有“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的文明,应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9.右图是“姜寨遗址”复原图,图中反映的中华早期文明的典型特征是 A.南稻北粟 B.满天星斗 C.农耕聚落 D.等级分化 10.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这里“鼎”的意指是 A.武器 B.食器 C.政权 D.祭祀 11.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1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建“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此年可以表述为公元前 A.2世纪初 B.2世纪末 C.3世纪初 D.3世纪末 13.下列人物在世时,积极兴修水利,开展屯田,推广织锦,并开发南中八郡。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诸葛亮 D.孝文帝 14.“唐朝丝绸之路示意图”中,从长安输出的主要物品是 A.音乐、绘画 B.天文、医药 C.丝绸、纸张 D.艺术、宗教 15.河南新乡市有座“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石碑,与碑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2019年上海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9分) ①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 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相比于后代文人们喜爱的空灵的美,它更使人感到饱满 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 它无细部而洗练。 ②汉代艺术由于不以自足为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 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但它又根本不同于后世文人浪漫 艺术的“写意”。它是因为气势与古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的运动、力量感而具有浪漫风貌的,并不同于后世艺术中个人情感的浪漫抒发。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2分) (1)笨拙.() A.zhuō B.zhuó C.zuō D.zuó (2)粗犷.() A.kuàng B.guǎng C.kuáng D.guàng 2.填入第①段“□□”处恰当的词语是()。(2分) A.精致 B.精深 C.精准 D.精密 3.分析第①段中“几乎”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4.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2分) ①人类除现实生活的世界外还能通过自己的创造物认识世界。人所创造的通信中介不仅 有语言和书本,还有艺术和数学等,各自构成不同的世界。语言和书本的形态也不止一种, 所以可以说一个人可能生活在几个世界中,确切些说是在他所认识到的几个世界中,当然这 几个世界都出于一个世界,但又和那原始的世界不同。一个小孩子和一个天文学家同时看的 天是一个,但两人所认识的天彼此大不相同。小孩子只见到一个天,天文学家见到了两个天: 一个天和小孩子所见的一样,另一个天 ....不一样。讲共同的天的语言彼此才能通信息。天文学家讲天文的语言,小孩子不懂,他还没有进入那另一个世界。艺术和数学等等也是这样。 ②由此可以说读书是读一个世界,读一个世界也好像读一本书。后一句怎么讲?是不是 可以这样说:看一本书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就是书中的世界;读世界也要知道它的意义,也 就是这个感觉所得的世界中的世界。这同听人说话一样,不止是听到一串声音,还要知道其 中的意义。若是听到自己所不懂的语言,那就不懂意义,收不到信息,或则说是没有进入其 中的世界。因此听话、读书、认识世界都不能不经过解说。看一幅画和听一支歌曲也是同样。 这都要经过解说而进入一个世界,也可以说是由自己的解说而创造一个世界。解说不能无中 生有,所以有来源,有积累,有变化,也可以不止一种。 ③我幼年时到手的书都看,老来才明白这是对五花八门的世界发生好奇心,想通过书本 进入一个又一个世界。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觉得不得其门而入,却还是想由读书去读各种世界。 ④可惜我把话语世界、书本世界、艺术语言世界、数学语言世界、感觉所得的现实生活 等弄混淆了,没有分别不同层次,只知其同,不知其异,更没有知道解说的重要,不知道所 知的世界是个经过解说的世界,好比经过水母制作,而且解说也还需要经过解说。由此我一 世也未能解开世界的连环,不知道这个连环的整体。我只明白了所处的是一个不能不经过解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科目试卷点评(最新)

聚焦历史关键能力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2020年6月7日上午9:00,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科目顺利开考。市教育考试院在考试结束后邀请了专家从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学科特点及对教学的导向、育人功能等多个维度对历史试卷进行了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立足学科基础、聚焦关键能力、涵育学科素养、回应社会现实,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内容结构稳定情境活泼多样 试卷共29题,由选择题和综合题组成,与往年比较,题量与题型结构相对稳定。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有涉及,中国史约占60%,世界史约占40%,较多地关注了社会生活和现实热点。考查能力目标较全面,涉及历史阅读、理解、评价和运用等多个方面,特别彰显了融贯历史、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选择题题干短小精悍,选项聚焦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观点;综合题文字通俗易懂,贴近考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情境丰富,运用了文献、图表、漫画、时间轴、地图、表格等多种材料,涵盖了学习、生活、社会和学术等多种情境。总体看,试卷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符合命题要求。 涵育学科素养贯彻立德树人 试卷命制以唯物史观统领全卷,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时空观念这一素养在综合题“走向整体的世界”中得到突出体现。试题以时序板块结构形式,在纵向的时间与全球的空间视野中,引导考生体悟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由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脉动,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综合题中还加强了史料实证的考查,例如综合题二以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探究“汉武盛世”的面相,从证据的角度解释历史、探究历史,培养史料互证的意识。综合题“上海的两次‘开放’”将现实的热点和知识的重点有机结合,培养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同时也认识上海在近现代历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聚焦关键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试卷聚焦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选择题部分,“儒家思想”“《共产党宣言》”等题都提供了史料,考查考生从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综合题部分,既有考查筛选材料的能力,也有考查运用材料,并通过证据链的建构,史论结合、完整再现史事的能力,还有考查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诠释评价史事的能力。 回应社会现实引领课堂教学 试卷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现实关怀。聚焦当今整体世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命题,回应了当前疫情影响下世界和中国发展方向的思考。围绕社会主义道路

上海高中化学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上海高中化学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基本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注意:金属单质只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如红磷与白磷,金刚石与石墨等。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 4.基: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如Na. (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荷数及电性符号,如:Ca2+、SO42ˉ、C1ˉ、Na+ … (3)价标符号:在元素正上方标正负化合价、正负写在价数前,如:1+ H、1-Cl、1+Na、6+S、2-O…(4)核素符号:如2713Al、3216S、168O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 × ‖表示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 (1)用电子式表示阴离子时要用[ ]括起,电荷数写在括号外面的右上角。NH4+等复杂阳离子也应如此写。 (2)书写简单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可以遵循下面几点: ①简单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是离子符号。 ②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即是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小圆点外加[ ]及电荷数。 ③阴、阳离子交替排列。如: 3.结构式:用短线将分子中的共价键画出的式子。书写规律:一对共用电子对画一短线,没有成键的电子不画出。如: 氢气(H 2)H—H 氮气(N2)N≡N 氨气(NH3) 用结构式表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更具有实用性,并能明确表达同分异构体,例如: 乙酸(C2H4O2) 甲酸甲酯(C2H4O2) 4.结构简式:它是结构式的简写,即将C-H或C-C单键省略的一种表示方法。例如: 乙烷(C2H4O2)CH3CH3 新戊烷(C5H12) C(CH3)4

2016年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0分) 1.出现于大河流域或濒临海洋(2分) 2.F(1分)E(1分)3.A(1分)D(1分) 4.Ⅵ(1分)Ⅱ(1分)5.A(2分) 二(共8分) 1.A(2分)2.D(2分)3.C(2分) 4.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仰慕”“敬佩”“赞赏”等也可)(2分) 三(共12分) 1.B(2分)2.C(2分) 3.认为抗战是头等大事;赞赏中国军队的抗战努力及成果;鼓舞民众奋起抗敌的决心(任答一条即可)(2分) 4.不能(1分);两份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内容也不完全相符(1分) 5.三段材料都属于事件亲历者的证据(2分)(如答日记、回忆得1分); 三段材料能相互印证(2分)(如答材料二是中方证据、材料三是日方证据、材料四是德方证据,得1分) 四(共10分) 1.秦国壮士(2分)2.2.2(2分) 3.没道理(1分);因为楚、韩两国货币不同,米价也不一定相同(1分) 4.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便利各地联系交往;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两条即可,每条2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DACB(顺序不能颠倒)(1分) 2.错误:墙上的佛像(或答“凳子”“桌子”及“坐姿”)(2分) 理由:佛教直至汉代才传入中原(或答凳子、桌子是东汉后才进入中原的)(2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1页(共2页)

3.(1)残忍;自私;奸诈(任答一条即可)(1分) (2)此小题评分可从以下五个层次考虑。 ●层次1:答“可信”或“不可信”,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答“可信”或“不可信”,能据此作出合理说明,得1分。如答“艺术家 或在参考史籍的基础上塑造曹操形象”或“艺术家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 塑造曹操形象”。 ●层次3:答“难以判断”,或综合层次2的两种回答,得2分。如答“单凭两幅图 像无法判断,须结合其他材料比对”。 ●层次4:答“可信”,从作者的视角作说明,得3分。如答“能反映艺术家对曹操 的认识”。 ●层次5:综合层次3、4的回答,得4分。 二(共16分) 1.B(2分)2.C(2分)3.C(2分) 4.A(2分)5.B(2分)6.D(2分) 7.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2分) 举例:可从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近代自然科学与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十月革命等任举一例说明。(2分) 三(共10分) 1.D(2分)2.B(2分) 3.不能(1分),仅凭这张照片,既无法证明“两德人民”,也无法证明“普遍支持”。(1分)4.引发了作者对盼望国家统一的情感共鸣。(2分) 5.柏林墙虽然倒了,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依然对立,冷战思维依然存在。(2分) 四(共24分) 1.(1)①②(2分)③④⑤(2分) (2)②③⑤(2分)①(2分)④(2分) 2.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评判。 ●主题、视角与史实:主题明确,视角清晰,史实确切,共10分。 ●逻辑与表达: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共4分。 ●特色:能运用“相同中有区别”或“不同中见联系”的辩证视角阐述,可加2分。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再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4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2页共2页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高考)化学试卷((最新整理)

1182019 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3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 分,共计40 分) 1.元素295Og 中文名为(气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元素,下列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是118 B. 中子数是295 C. 质量数是117 D. 第六周期0 族元素 2.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次氯酸漂白 B. 盐酸除锈 C. 石油分馏 D. 煤干馏 3.下列反应只需破坏共价键的是() A.晶体硅熔化 B. 碘升华 C. 熔融Al2O3 D. NaCl 溶于水 4.下列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Cu 加入氯化铁 B. Zn 加入硫酸 C. H2通入灼热氧化铜 D. 高温下水蒸气通入Fe 5. 25℃时,0.005mol/L Ba(OH)2中H+浓度是() A. 1×10-12mol/L B. 1×10-13m ol/L C. 5×10-12mol/L D. 5×10-13m ol/L 6.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l Cl C Cl Cl CH3 B.C H CH CH3 CH3 CH3 C.CH3 D. CH2CH C CH 7.已知有一种烃的结构类似自行车,简称“自行车烃”,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 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 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 与环己烷为同系物 8.聚异戊二烯CH 2CH3 C CH CH 2 的单体是() n A. CH3 B. (CH ) C CH CH CH2 C CH CH2 2 2 2 C. (CH3)2C CH CH2 D. CH2CH3 C CH CH2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10.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使水 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正确的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11.关于离子化合物NH5(H 有正价和负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为+5 价 B. 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 C. 阴离子为8 电子稳定结构 D. 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1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 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 C.实物资料 D.文字实录 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 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 A.秉笔直书 B.知往鉴来 C.经世致用 D.祥今略古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 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A.汉口 B.上海 C.天津 D.重庆 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

(完整word版)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2013 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S-3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硫B.氯C.铝D.镁2.下列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 A. N 2B. Cl C. Br 2 D. I 2 2 3.钼可用于制导导弹,钼的同位素94Mo 所含的中子数是 42 A.42B. 47C. 52D.94 4.下列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NaOH B. CH3COOH C. H2 O D. CO2 5.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物质是 A. KI B. I 2C. KIO D.HI 3 6.不属于石油分馏产品的是 A.石蜡B.天然气C.汽油D.沥青 7.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 NH3B. SO2C. Cl2D. HCl 8.与二氧化硫反应时,下列物质作还原剂的是 A.溴B.硫化氢C.品红D.氢氧化钙 9.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B.冰融化C.氯化铵溶于水D.氢氧化钠溶于水10.分离苯和水,应选用的装置是 11. 25℃时, 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pH 是

A. 2B.5C. 9D. 12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g)+I(g)2HI( g),0~5min 内 H 的浓度减少了0.1mol/L , 222 则在这段时间内用HI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 ﹒ min)] 为 A. 0.01B. 0.04C. 0.2D.0.5 13.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是 A.锌电极是正电极 B.锌电极得到电子 C.铜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D.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14.存在大量H+、 Br—和 Ca2+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 32—3— —+ A. OH B. Ag C. CO D. NO 15.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 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铝溶液反应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16.右图是H2和 Cl2反应生成 HCl 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A.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B.生成 1molHCl(g)需吸收 92.3KJ 的能量 C. H2(g) + Cl2(g) →2HCl(g) + 184.6KJ D. H2 (g) + Cl2(g) → 2HCl(g) + Q ( Q> 184.6KJ) 17.将新制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碘化钾B.甲基橙C.硝酸银 D.硫酸钠 18.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C(s) + H O(g)CO(g) + H (g),一定能说明该 22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v (H O)=v(CO)B.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逆2正 C. n(H2O): n(H2 )=1 : 1D.生成 1molCO 的同时生成 1molH 2 19.用镁和稀硫酸反应测定常温下1mol 氢气的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开始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过量稀硫酸,以确保镁带完全反应 C.反应停止后,立即调压并记录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