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前列腺长瘤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前列腺肿瘤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
前列腺肿瘤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类型、分期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长瘤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等。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前列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适用于早期前列腺肿瘤患者。
以下是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案:1.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适用于肿瘤较小、侵犯范围较局限的患者。
通过尿道将切除器伸入前列腺,切除肿瘤组织。
2. 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侵犯范围较广的患者。
手术切除前列腺、精囊腺以及部分膀胱组织。
3. 前列腺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前列腺一侧的患者。
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保留部分前列腺组织。
4.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已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或淋巴结的患者。
手术切除前列腺、精囊腺、膀胱壁、部分尿道以及盆腔淋巴结。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前列腺肿瘤治疗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如针对EGFR、PD-L1等靶点的药物。
2.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3. 抗雄激素治疗:通过抑制睾酮合成或作用,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如非那雄胺、氟他胺等。
四、放疗放疗是前列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适用于手术治疗后有残留肿瘤的患者,或无法手术的患者。
放疗方法如下:1. 外照射放疗:通过外部放射源对肿瘤进行照射,适用于早期前列腺肿瘤患者。
2. 近距离放疗:通过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附近进行治疗,适用于局部晚期前列腺肿瘤患者。
3. 刀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通过精确控制放射剂量,对肿瘤进行局部治疗,适用于肿瘤侵犯范围较小的患者。
五、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是前列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适用于激素依赖性前列腺肿瘤患者。
以下激素治疗方案:1. 雄激素剥夺治疗:通过抑制睾酮合成或作用,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临床肿瘤学-病理学诊断

第一章病理学诊断第一节肿瘤的病理学基础一、肿瘤的一般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长期相互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因基因表达调控异常而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变异细胞过度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组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肿瘤是机体变异细胞的过度增生,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与生理状态下的增生以及炎症和修复时的增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②肿瘤组织的生长与机体不协调,往往不受机体的正常调控,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③肿瘤组织生长旺盛,即使在致瘤因素去除以后,仍具有无限制性生长的能力。
由于肿瘤由不同的瘤细胞克隆所组成,使得恶性肿瘤在核型、DNA含量、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标志物、组织结构、细胞功能、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生物学行为上等很多方面均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不同肿瘤或不同个体的同一类型肿瘤内,而且还可以表现在同一患者的同一种肿瘤内,例如肺小细胞癌内可以含有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腺癌成分,双相型滑膜肉瘤中可见到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成分,癌肉瘤中同时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等。
二、肿瘤的发展阶段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当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扩增时,将导致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转化为瘤细胞。
在恶性肿瘤形成之前,局部组织出现的形态改变,称为先兆或前躯,通常包括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前者是组织学概念,后者是临床概念。
随着疾病的发展,有些癌前病变会进展为上皮内瘤变,最终发展成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癌。
肿瘤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癌前病变指凡有可能发展为癌的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粘膜白斑、慢性萎缩性胃炎、乳腺纤维囊性病、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结节性肝硬化和未降睾丸等。
②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以往称为异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性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或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颅内外沟通巨大恶性神经鞘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1 病 例 资 料
0 . 7 6 , 红 细胞 2 . 7 0×1 0 / L , 血 红蛋 白 6 1 g / L ; 总蛋 白5 3 . 8 g / L , 白蛋 白 3 3 . 4 g / L 。入 院诊断 : 头皮 恶性
肿瘤( 颅骨 、 颅 内侵 袭 ) ; 双 肺 占位 性 病 变 ; 贫血 ; 低 蛋 白血 症 。人 院后 经 过术 前 讨 论 认 为 , 目前 患 者 头
8 6 mm H g 。意识 清楚 , 语 言流利 , 认 知 功能 正 常 。双
消毒 、 铺 无 菌 巾单 , 在 显微 镜下 仔 细 剥 离 肿 瘤 周 围 , 尽 量保 留肿 瘤 表面 可 用 的皮 肤 , 最 后 完 全 切 除 颅 外
肿瘤 , 切 除的肿 瘤组 织称 重 1 . 3 k g , 术 中病 理冰冻 切
皮 肿瘤 巨大 , 表 面破 溃 、 失血伴感染 , 长 期 消 耗 已经
导 致贫 血和低 蛋 白血 症 , 肿 瘤 表 面 已经 破 溃 、 感染 ,
女, 4 8岁 。 主 因 头 皮 肿 物 1 7年 伴 破 溃 、 出 血 1 1 d 入 院 。于 1 7年 前 因头 皮 肿 物先 后 在 县 级 医 院
处 头皮 肿物 , 以左侧 为 主 , 呈 纵行 上 下 分 布 , 大 小 分 另 0 为2 0 e m× 2 0 e m×1 0 e m、 1 5 e m x 1 5 c m ×1 0 o m,
呈 不 规则椭 圆形 , 肿 物皮 肤呈 水泡 样改 变 , 表面 凹 凸
感 染严 重可 侵袭 至颅 内 , 也可 导致败 血症 危及 生命 , 所 以不 论肿 瘤性 质 如何 及 肺 部 是 否 为 肿 瘤转 移 , 均 应 首先 切 除肿瘤 , 以减轻 机 体 载 瘤 负 荷 。在 加 强局 部 创 面换药 、 全 身应 用抗 生素 、 白细胞计 数正 常后 进
WHO分类

常见肿瘤及疾病WHO分类标准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8月一、消化系统WHO食道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上皮内肿瘤鳞状上皮腺性(腺瘤)癌鳞状细胞癌疣状(鳞)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鳞)癌腺癌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其他类癌非上性肿瘤平滑肌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胃肠间质瘤良性不确定性恶性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Kaposi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其他继发性肿瘤WHO胃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腺瘤癌腺癌肠型弥漫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其他类癌(高分化内分泌肿瘤)非上皮性肿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血管球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间质瘤良性不确定恶性潜能恶性Kaposi肉瘤其他恶性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MALT型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他继发性肿瘤WHO小肠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腺瘤管状绒毛状管状绒毛状上皮内肿瘤(异型增生)伴慢性炎性病变低级别腺上皮内肿瘤高级别腺上皮内肿瘤癌腺癌黏液腺癌印戒腺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类癌(高分化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细胞瘤,功能性(胃泌素瘤)或无功能性生长抑素细胞瘤EC细胞,5-羟色胺生成性肿瘤L细胞,胰高血糖素样肽和PP/PYY生成性肿瘤混合性类-腺癌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其他非上皮性肿瘤脂肪瘤平滑肌瘤胃肠间质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Kaposi肉瘤其他恶性淋巴瘤免疫增生性小肠病(包括 重链病)西方型B细胞性MALT淋巴瘤套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urkitt样/不典型Burkit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性非特异性其他继发性肿瘤息肉增生性(化生性)Peutz-Jeghers幼年性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分级Ⅰ级:癌细胞呈多边形,梁索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圆形而规则,与正常肝细胞较为相似。
Ⅱ级:癌细胞出现轻度异型,胞质略呈嗜碱性,核体积及核浆比有所增大,核分裂增多。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李霞;徐文漭【摘要】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对肿瘤病理诊断结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仅限于病理诊断名称,而应包含肿瘤组织学分型,细胞核分级,免疫表型特征,血管、淋巴管受累情况等,对临床病理分期、选择治疗手段以及判断预后均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共识,强调临床与病理的联系,尽可能找到更科学的肿瘤病理诊断报告方式,更好地服务于肿瘤的临床诊治.【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4)005【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病理学,临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诊断;治疗【作者】李霞;徐文漭【作者单位】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5;R737.1;R737.2众所周知,病理诊断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医疗水平。
临床常将病理学诊断作为确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测疾病结局的主要依据。
病理学诊断被称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1]。
现将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报告如下。
1 肾癌病理分期是肾癌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2]。
依据2002年TNM临床分期标准[3],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 pT1a、pT1b、pT2、pT3a~c、pT4 期肾癌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90% ~100%、80% ~90%、70% ~80%、40% ~60%、0~20%,有淋巴结转移者为0~20%,有远处转移者则为0~10%。
影响肾癌预后的其他病理因素包括:瘤细胞核分级、组织学亚型、瘤组织有无坏死、瘤组织中肉瘤样成分所占比例。
有无微小血管和集合系统受侵是影响局限性肾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1.1 肿瘤体积及部位肿瘤局限于肾脏,直径≤7 cm,TNM临床分期为T1,其中直径≤4 cm 为T1a,直径4~7 cm为T1b,直径>7 cm为T2。
前列腺癌脑膜转移1例

腔 出 血 。2 0 1 3年 6月 1 9 日头颅 MR I 平 扫示 : 右 侧 慢 性 硬
膜 下血 肿 、 积液 , 同侧 脑室 明显 受 压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给 予 甘露 醇脱 水 未 见 好 转 ,意 识 障 碍 加 重 、 昏迷 , 2 0 1 3年 6
部 位 是 大 脑 和 马尾 ; 有 颅 神 经 和 神 经根 病变 症 状 的患 者 常 需 要 对 累 计 区 域 放疗 : 对 影 像 检 查 提示 有较 大病 灶 的 区域 给予 放 疗 或 对 同 时伴 发 的脑 实 质 内转 移 灶 进 行 放 疗 , 以达
到减 瘤 的 目的 。 放射 治疗 的方 式 多 为 累 及 野 照 射 , 有 时采 用全脑照射 , 全 脑 全 脊髓 照射 方 式 极少 采 用 [ 6 1 。 鞘 内 化疗 是 治疗 脑 脊 液 中漂 浮 的 瘤 细胞 及 软 脑 膜 上 沉 积 的肿 块 . 化疗
月2 0日行 右额 颞 顶 开 颅 去 骨瓣 减 压 + 颅 内血 肿 清 除 术 。 术
通气 , 抗 感染 , 营养支持, 术后 3 d病 情恶 化 死 亡 。
讨 论 脑 膜 转 移 瘤 又 称 “ 癌性脑膜炎” ( n e o p l a s t i c
me n i n g i t i s . N M) ,是指 癌 肿 通 过 血 液 及 神 经 周 围 淋 巴 管 等 向 脑膜 、 脊髓 蛛 网膜 下 腔弥 漫 性 转 移 , 而脑、 脊 髓 内 并 无 病 灶发现 , 是 恶 性肿 瘤 神 经 系 统 转移 的一 种 特 殊类 型Ⅲ 。 癌 症
3 72
中 日友好 医 院学 报 2 o 1 3年第 2 7卷 第 6期 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a - J a p a n F r i e n d s h i p Ho s p i t l, a 2 0 1 3 De c , V o 1 . 2 7 , N o . 6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bt c】P roeT nl esngahcf t e f e pe l ev et tm r A s at r up s o a z oorp i e u so pr hr r s a o .Me osWer r pcvl rv w dte a y ar i an eh hu s t d t set e i e h eo i yee hs n g a h c f au e f8 a e a h l gc l r v n p rp e a e e s e t u r .Re u t lsx y o e b n g e ui mo s w r o i o o t p i e t r s o 5 c s s p t o o ia l p o e e h r ln r h ah t mo y i v s s l Al it― n e in n r l s e ma e e s l―tr . S l rc mpe c o e ii t oi n y t o o e t wi la a s l ro n n s fte s o d pe tflbo d ay oi o o lxe h g n ct wi s l a d c si c mp n ns t ce rc p uewee fu d a d mo to m h we lniu lo d v h d c h hn w,T e e we e s v n b n g e r fb o s o r o h m r l p e o h r r e e e i n n u o r ma .F u ft e we e mu t l .Al we e s l i i l r oi d, wel d f e M utp e n u o b o s We e lk l― e n d i l l e r f r ma r i e i ip a lsrn t e lo o e r t gwi fw bo d f w Th r r 7 main n ev h ah tmo . Al wee sl ay T e r oi rc mpe c o e ii ― i h l e ewee 1 l e tn res e t u r g s l r oi r . h ywe es l o o lx e h g nct t d y wi oi n y t n o g n u o o e t Co lso s Pe p ea e e s e t u r a o h r tr t s o l a o o rp y t s l a d c si ih mo e o s c mp n ns h d c ncu i n r h rln r h ah t mo sh ss me c a ae i i n u t s n g a h i v sc rwh c a e t e frt l e c o c fi g n ig o i o e p e a e e s e t u r i h c n b h s― i h ie o i―n ma i g d a n ssf r p r h r ln r h a h t mo s i v【e od】ere o a er b m P r hr e eset t o U r oorpy K yw rs N u l m N u f r a ep e l r a m r ha ngah im o o i i a nv h h u s s外周神经鞘类肿瘤包括良性神经鞘瘤、良性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纤维鞘膜瘤。
腹膜后巨大神经鞘膜瘤手术切除1例

血 4 0 ,术后 恢复 好 。切 除标本 病理诊 断为 腹膜 后低度 0 ml
恶性神 经鞘膜瘤 ,免疫组化 :瘤细胞 V m(+ 、S 1 0+ ) i + ) -0 (- 、
S A( 、C 7 -) M -) D1 ( 、HC 一) K( 。住 院 1 d 后 出 1 G( 、C 一) 8
滑 ,无压 痛 ,边 界 清 ,不 活 动 ,未 触 及 血 管 搏 动 ,包 块 叩诊
实音 ,听诊无 血管杂 音 。B超检查 : 腹盆腔 内巨大肿物 ,双 肾弥漫性改 变 。血糖 1 . 4 7 mmo/ 1 1 L,血 红蛋 白 8 g L。诊 4/ 断:①腹部 巨大肿 物 ; 2型糖 尿病 ; 中度 贫血 。给予控 ② ③ 制血 糖及纠正 贫血后 , 2 0 于 0 9年 7月 2 2日在连 续硬 膜外 +静 脉麻 醉 下行剖 腹探查 术 。经正 中切 口进腹 ,查腹腔 内
技 出 版 社 ,1 9 :4 9 4 0 94 7- 8 .
生殖嵴 和胚胎 残余组 织 ,手 术切 除率低 ,死亡率 高 。早 有 文献 报道 …,腹 膜后 恶性肿 瘤切 除率 为2 0 9. %,手 术死 亡 率 1 %~2 %,平均 失血约 1 0 ml 2 1 0 。恶性 神经鞘 膜瘤可 以 5
目粗 暴 操 作 导 致 周 围 脏 器 损 伤 出 血 。
参 考 文 献
2 1 对疾 病 的认识 原 发性 腹膜 后肿 瘤是指 发生 在腹 膜 .
后 间 隙 组 织 的 新 生 物 ,主 要 来 源 于 中 胚 层 、 神 经 组 织 泌 尿
【】 胡继康 ,陈维鹏,韩乃 刚. 1 现代肿瘤 外科学 [ . M]北京 : 中国科
患者 女 ,7 2岁 ,腹部肿物 2 0年 ,多饮 、多食 、多尿 l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发表时间:2018-02-01T16:40:41.8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喻定刚罗金辉张斌黄建林
[导读] 临床诊断方面缺乏影像学特异性,应注意及时行病理检查确诊及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强化复诊及随访,密切监测谨防复发。
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外二科
【摘要】:目的总结1例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因“进展性排尿、排便困难1年,加重7天”入院,彩超显示前列腺右侧份约8.9*6.0的低回声团,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提示前列腺癌。
予全身麻醉下行经耻骨上经前列腺包块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观察本例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术中完整剥离包块,术后恢复良好,3周拔除尿管,术后病理会诊结论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随访6月,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容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诊断方面缺乏影像学特异性,应注意及时行病理检查确诊及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强化复诊及随访,密切监测谨防复发。
【关键词】: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临床特征;病理
恶性神经鞘瘤又称神经纤维肉瘤,是十分罕见的,由畸变显性基因引起的神经外胚叶异常,导致周围神经的多发性肿瘤样增生和神经鞘、神经纤维中的结缔组织增生,约25-30%有家族史[1]。
1993年WHO正式将该肿瘤命名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而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更十分稍有,国内外零星所有报道[2]。
我科于2016年06月收治1例巨大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现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因“进展性排尿、排便困难1年,加重7天”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明显增大,上、下径不能触及,横径约10cm,两侧稍对称,略偏向右侧居多,质地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中央沟消失,为扪及明显结节,指套退出无红染,彩超:前列腺轮廓不清,内外腺分界不清,前列腺右侧份查见一大小约8.9*6.0的低回声团,团块内回声均匀,内血流信号丰富,该团块与后份直肠壁分界欠清,前列腺开口受团块挤压向右侧偏移,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约236ml;MRI:前列腺大小约9.9*7.5*8.8cm(前后*左右*上下),其内信号欠均匀,边缘分叶状清晰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膀胱、直肠受压推移,增强扫描呈现持续渐进不均匀明显强化,膀胱充盈,壁无增厚,盆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多,大者直径约9mm,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提示前列腺癌。
1.2治疗方法
患者于2016年06月2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耻骨上经前列腺包块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完整剥离包块,切除前列腺组织包块约350g 左右;术中前列腺组织包块取样送病理检查,镜下可见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呈放射状密集生长,瘤细胞核大深染,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支持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结果,遂行前列腺包块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
2结果
本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3周拔除尿管,我院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后送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会诊,行免疫组化等检查,病理会诊结论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随访6月,患者排尿、大便通常,控尿良好,性生活无明显改变,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3讨论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临床发病率较低,多伴发神经纤维瘤病,常见于四肢、躯干等位置,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发病率极低,极为罕见的软组织肉瘤,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是其临床特征仍不统一、明确[3]。
以往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报道显示,患者临床表现多无特殊,早期症状极为隐匿,随着肿瘤增大压迫尿道引发排尿困难,才就医治疗,而本院所发现的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病例也无特殊临床表现,因进展性排尿、排便困难入院,可见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难度较大[4]。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治疗与其他肉瘤略有不同,由于肿瘤常起源于神经干,并累计一段神经组织,难以确定肿瘤的切除边缘,所以手术时应在累计神经段的上、下切缘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5]。
该病多见于Von ReckLinghausen,s病,神经鞘膜瘤发病机制可能与NF-2的基因失活突变有关;该病缺乏影像学特异性〔2〕,术前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3〕,神经鞘瘤镜下特点是不断变化的Anto ni A区和Anto ni B区,两种成分的比例可不相同,逐渐移行,S-100蛋白常常阳性。
该病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4〕,因病历较少,对该并诊断和认识不充足,所以实验性治疗和临床随访尤其重要。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与其他肉瘤在形态学上较为相似,应注意鉴别,考虑到该病缺乏影像学特异性,应以病理检查手段为主,通过病理检查与其他肉瘤鉴别开来,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阳性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特异性指标,可通过该指标辅助定性分析[6]。
综上所述,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容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诊断方面缺乏影像学特异性,应注意及时行病理检查确诊及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强化复诊及随访,密切监测谨防复发。
参考文献:
[1]Prieto-Granada, Wiesner, Messina,等. H3K27me3表达缺失是散发性和放射相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一种高敏感性标志物[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6(7):812-812.
[2]Schaefer I M, Fletcher C D M, 张惠斌,等. 发生于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6(1):110-110.
[3]崔丹婷, 许乙凯. 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5):796-796.
[4]李晓玲, 王行富.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和细胞性神经鞘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5(4):430-430.
[5]杜玉晓, 王彩红, 刘克杰,等.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4):15-17.
[6]林雪梅, 聂佳, 廖颖,等.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3):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