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思教案模板-导数的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导数小题分享教案模板范文

导数小题分享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 通过对导数小题的分享,让学生掌握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导数在求解最值、单调性、凹凸性等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导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呢?二、新课讲解1. 列举一些导数小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2.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a. 针对最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最值。

b. 针对单调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c. 针对凹凸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凹凸性。

3. 教师举例说明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速度、加速度问题,经济中的利润最大化问题等。

三、巩固练习1. 布置一些导数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导数的掌握程度。

2. 教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本节课布置的导数小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分享导数小题,让学生掌握了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了解题能力。

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拓展导数的应用范围,让学生学会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导数面试教案

导数面试教案

导数面试教案教案标题:导数面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基本性质。

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在导数面试中的表达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导数相关的教材、练习册和参考书籍。

3. 导数面试题库。

4. 黑板、白板或者其他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入导数的概念,解释导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导数,并请他们举例说明导数的实际应用。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者黑板,讲解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以具体的例子演示导数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

3. 强调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切线的斜率。

4. 讲解导数的基本性质,如导数的和差法则、常数倍法则和乘积法则等。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者提供导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引导他们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3. 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面试技巧与实践(15分钟):1. 提供一些常见的导数面试题,让学生进行模拟面试。

2. 强调在面试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清晰地表达解题过程。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以加深对导数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与反馈(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拓展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导数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理解。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促进个体发展。

3.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计算导数。

4. 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和实践,以提高对导数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初中数学导数教案及反思

初中数学导数教案及反思

初中数学导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导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加速度等。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复习函数图像的特点。

2. 提问:函数图像上的点有什么特点?如何描述函数图像的变化?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导数的概念:导数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处变化率的一个数值,表示函数图像在这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2. 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a. 基本导数公式b. 导数的运算法则c. 高阶导数3. 举例讲解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加速度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导数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强调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复习函数图像的特点,为新课的导入做好了准备。

在讲解导数的概念时,我通过举例和图形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导数的含义。

在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思考,掌握导数的计算技巧。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选取了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我让学生谈谈对导数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导数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导数的定义理解不深,对导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牢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导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教学,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导数。

高中数学导数解题课教案

高中数学导数解题课教案

高中数学导数解题课教案主题:导数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求导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导数的求解过程。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数的基本概念1. 导数的定义: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即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2. 导数的计算:使用极限的方法求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

二、导数的求解方法1. 导数的基本性质:导数的加法性、常数倍法则等。

2. 导数的公式:常见函数导数的求解方法。

三、实际问题求解1. 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导数求解最优化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述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和作用。

2. 利用实例演示导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技巧。

3.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导数的应用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针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和积累,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导数的求解方法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布置课后作业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反思与延伸:1. 导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应用数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做到灵活运用。

2. 通过导数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高中数学导数解题课教案范本,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中导数教案

高中导数教案

高中导数教案高中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导数;2. 掌握导数的基本求法:用定义法、利用导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导函数法;3. 能够正确应用导数,求解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导数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概念: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是函数在该点的变化率的极限值,也可以理解为函数的切线斜率。

导数的计算:利用定义法计算导数;利用导数的基本运算法则计算导数;利用导函数法计算导数。

2.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如何求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2) 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凹函数还是凸函数?- 如何求函数的拐点?(3) 函数的图像与导数的关系:- 如何根据导数的信息画出函数的图像?(4) 物理问题中的导数应用:- 如何应用导数求解速度、加速度、最值等问题?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利用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主要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材、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

可以采用口头回答问题、书面测试、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导数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数学高中导数问题解法教案

数学高中导数问题解法教案

数学高中导数问题解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导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导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和运用技巧
3. 能够熟练解决高中导数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导数问题的练习题和答案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引入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导数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导数的定义:导数代表函数在某一点的斜率,也可以理解为函数的变化率
2. 导数的计算方法:求导公式和四则运算规则
3. 导数的性质:和、差、积、商导数规则等
三、练习导数计算(20分钟)
教师根据不同难度设置一系列导数计算的练习题并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四、解答应用题(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解答一些应用题,如求极值、求切线方程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
维逻辑。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导数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导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了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同时,也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和成就感。

导数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导数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导数题的十大解题技巧一、导数概念1、先了解基本的导数概念,掌握常用的求导法则,如链式规则、技术分解法之类的解题方法。

二、根据定义式求导数2、若检验某函数的连续性,则可以用极限的方法求出导数,考虑函数的不同取值求导数的变化。

三、图像的理解运用3、利用函数图像求取导数,判断函数的性质,进而探究关于函数的性质,例如凸凹形态等。

四、反比例函数求导4、利用反比例函数求导,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导数特征,能快速求得反比例函数的导数的函数,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五、指数函数求导5、利用指数函数求导,弄清楚指数函数的导数特点,掌握求取指数函数导数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

六、复合函数求导6、利用复合函数求导,它的求导需要利用到链式规则和技术分解法等方法,能够准确求取复合函数的导数,配合其他解题方式,可以准确解出复杂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七、导数的几何意义7、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对曲线进行分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可以很好的分析函数的凹凸性,分别解决凸函数和凹函数的情况,利用几何图形可以直观的确定曲线的凹凸性。

八、极值点8、从求导的角度出发,考虑一元函数的极值点,掌握求极值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求解一阶导数的极限即可,结合函数的定义域可以判断函数的极值点分布情况。

九、积分函数求导9、由于积分函数可以形成函数,而函数求导可以利用积分函数求导,根据求积分的原则可以对积分函数进行求导,如分部积分法、积分反演法等,考虑函数在定义域的变化,可以熟练掌握积分函数的求导方法。

十、椭圆函数求导10、考虑函数的特点,可以把椭圆函数拆分为有限多个单独的函数,再利用求导法则求取导数,合并求得得出椭圆函数的导数,熟练掌握椭圆函数的求导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解题的效率。

高中全套数学导数教案模板

高中全套数学导数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导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2)学会求导数的方法,包括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复合函数的导数;(3)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极值、最值、切线方程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导数的概念及性质;(2)求导数的方法,特别是复合函数的求导;(3)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导数的概念理解;(2)复合函数求导的技巧;(3)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辅助工具,如实物教具、模型等;(3)相关习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导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2)复习基本初等函数和复合函数;(3)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函数、极限等相关知识;2. 提出问题:如何研究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趋势?3. 引入导数的概念,阐述导数的意义。

(二)新授课程1. 导数的概念及性质:(1)讲解导数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导数的含义;(2)介绍导数的性质,如可导性的判断、导数的运算等;(3)通过实例讲解导数的应用。

2. 求导数的方法:(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2)复合函数的求导,包括链式法则、乘积法则、商法则等;(3)通过实例讲解求导数的技巧。

(三)练习巩固1. 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基本初等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2.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极值、最值、切线方程等;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求导的技巧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 教师: 日期: 班主任: 时段:
课题 导数
教学目标
重难点透视
知识点剖析
序号 知识点
预估时间
掌握情况
1 2 3
4
教学内容 导数题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导数命题趋势:
导数应用:导数-函数单调性-函数极值-函数最值-导数的实际应用. 【考点透视】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题解析】
考点1 导数的概念
对概念的要求: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掌握导数在一点处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例1.(2006年辽宁卷)与方程221(0)x
x
y e
e x =-+≥的曲线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曲线的方程

A.
ln(1)y x =+
B.ln(1)
y
x =-
C. ln(1)y x =-+
D.
ln(1)
y x =--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了方程和函数的关系以及反函数的求解.同时还考查了转化能力 [解答过程]2221(0)(1)x x x y e e x e y =-+≥⇒-=,0,1x x e ≥∴≥ , 即:1ln(1)x e y x y =+⇒=+,所以1
()ln(1)f
x x -=+
.
故选A.
例2. ( 2006年湖南卷)设函数()1
x a f x x -=
-,集合M={|()0}x f x <,P='{|()0}x f x >,若M P ,则实数a 的取值范
名思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围是 ( )
A.(-∞,1)
B.(0,1)
C.(1,+∞)
D. [1,+∞)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集合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由0,,1;, 1.
1
x a
x a a x x -<∴<<<<-当a>1时当a<1时
()()()/
/
22
11,0.11111.
x x a x a
x a a y y x x x x a ------⎛⎫
=∴===> ⎪--⎝⎭--∴> 综上可得M P 时,
1.
a ∴>
考点2 曲线的切线
(1)关于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
求曲线y=f(x)在某一点P (x,y )的切线,即求出函数y=f(x)在P 点的导数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2)关于两曲线的公切线
若一直线同时与两曲线相切,则称该直线为两曲线的公切线. 典型例题
例3.(2004年重庆卷)已知曲线y =3
1x 3+3
4,则过点P (2,4)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
思路启迪:求导来求得切线斜率.
解答过程:y ′=x 2,当x =2时,y ′=4.∴切线的斜率为4. ∴切线的方程为y -4=4(x -2),即y =4x -4. 答案:4x -y -4=0.
例4.(2006年安徽卷)若曲线4y x =的一条切线l 与直线480x y +-=垂直,则l 的方程为( )
A .430x y -
-=
B .450x y +-=
C .430x y -+=
D .430x y ++=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直线方程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与直线480x y +-=垂直的直线l 为40x y m -+=,即4y x =在某一点的导数为4,而3
4y x
'=,所
以4y x =在(1,1)处导数为4,此点的切线为430x y --=. 故选A.
例5. ( 2006年重庆卷)过坐标原点且与x 2
+y 2
-4x +2y +2
5=0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 ( )
A.y =-3x 或y =3
1x B. y =-3x 或y =-3
1x C.y =-3x 或y =-3
1x D. y =3x 或y =3
1x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圆的方程、直线方程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解法1:设切线的方程为,0.y kx kx y =∴-= 又()()()22
521,2,1.2
x y -++=
∴-圆心为
2
2
2151,3830., 3.2
3
1k k k k k k +∴
=
∴+-=∴=
=-+
1,3.3
y x y x ∴=
=-或
故选A.
解法2:由解法1知切点坐标为1331(,),,,
2
2
22⎛
⎫- ⎪⎝⎭

()()/
/
22/
/
/
/11
3
231(,)(,)22
22
5
(2)1,
22(2)210,
2.
1
13,.
3
13,.
3x
x
x x x
x x y x y y x y y k y k y y x y x -⎛⎫⎡⎤-++= ⎪⎣⎦⎝⎭∴-++=-∴=-+∴==-==∴=-=
故选A.
例 6.已知两抛物线a
x
y C x x
y C +-=+=2
22
1:,2:,
a
取何值时1C ,2C 有且只有一条公切线,求出此时公
切线的方程. 思路启迪:先对a
x
y C x x
y C +-=+=2
22
1:,2:求导数.
解答过程:函数
x
x
y 22
+=的导数为
2
2'
+=x y ,曲线1
C 在点P(
1
2
112,x x x +)处的切线方程为
))(2(2)2(1112
1x x x x x y -+=+-,即 2
1
1)1(2x x x y -+= ①
曲线1C 在点Q ),(222a x x +-的切线方程是)(2)(222x x x a x y --=+--即
a x x x y ++-=2222 ② 若直线l 是过点P 点和Q 点的公切线,则①式和②式都是l 的方程,故得
1,12
22
121+=--=+x x x x ,消去
2x 得方程,0122121=+++a x x
若△=0)1(244=+⨯-a ,即2
1-
=a 时,解得2
11
-
=x ,此时点P 、Q 重合.
∴当时2
1-
=a
,1C 和2C 有且只有一条公切线,由①式得公切线方程为14
y
x =-
.
考点3 导数的应用
中学阶段所涉及的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可导函数,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而有力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函数的单调性,以“导数”为工具,能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我们解决求函数的极值、最值提供了一种简明易行的方法,进而与不等式的证明,讨论方程解的情况等问题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复习时,应高度重视以下问题:
1.. 求函数的解析式;
2. 求函数的值域;
3.解决单调性问题;
4.求函数的极值(最值);
5.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典型例题 例7.(2006年天津卷)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b a ,导函数)
(x f '在),(b a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

)(x f 在开区间),(b a 内有极小值点(

A .1个
B .2个
C .3个
D . 4个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函数图象性质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由图象可见,在区间(,0)a 内的图象上有一个极小值点.
a
b
x
y
)
(x f y '=O




课后作业:
课堂反馈: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校长签字: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