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期末试卷(新)

合集下载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探索有效教学试卷与答案(93分)(2)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探索有效教学试卷与答案(93分)(2)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探索有效教学试卷与答案(93分)(2)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把握创新的市场需求,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其中最为基本的是对消费者的特征的描述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分析。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2、创新能力仅仅是一种智力化特征的能力。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3、创新型人才与创新能力是有生命周期的。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4、OEM指的是在工业生产领域,本地的制造商自己并不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既不负责设计和开发、也无法控制销售“渠道”,只是承担具体的加工任务。

()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5、在课堂中设计精巧的趣味实验、原理实验作为精彩的导入。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6、胜任力模型是指组织当中担任特定任务角色所要求的与低绩效相关的一系列胜任特征或胜任特征群。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7、从几年的情况看,在某些知识产权领域(如商标),行政执法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8、微课制作的三个环节有:教学设计、PPT页面设计和视频设计。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9、对于创造力的内涵的理解可大致分为认知的观点、内涵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10、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本题得3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对知识产权的(),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特色的“双轨制”的体现。

本题得4 分A、立法保护B、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C、司法保护D、行政保护参考答案:D、行政保护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2、被称为最高层次的创造的是()本题得4 分A、涌现的创造B、表达式的创造C、生产式的创造D、创新的创造参考答案:A、涌现的创造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3、下列属于保护版权方面的国际条约的是()本题得4 分A、《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B、《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C、《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的公约》D、《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参考答案:C、《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的公约》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4、“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企业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主张观点来自()本题得4 分A、竞争战略理论B、传统战略理论C、新战略管理理论D、核心竞争力理论参考答案:D、核心竞争力理论试题解析:无显示答案5、()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1)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

A. 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 )。

A. 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

A. 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4.下列哪种是德育教育中的认知明理法?( )A.讲解 B.报告C.座谈讨论 D.阅读E.表扬和奖励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 )时期的表现。

A.婴儿期 B.幼儿期C.儿童期 D.少年期E.青年期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

每小题7分,共 14分)6.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7.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8.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9.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

四、论述题(23分)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24分)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班干部“超编”据报道,某小学一个班级共49名学生,班里却设置了60多个班干部岗位。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还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等岗位,有些学生可能身兼多职。

对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问题:你对案例中的班干部超编有何看法?请从“班级组织的功能”这个角度阐述你的观点。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AE2.ABCD3.ABCD4.ABCD5.D二、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6.错(3分)。

新方法——试卷与答案(2015继续教育资料)

新方法——试卷与答案(2015继续教育资料)

XXXX中学《新方法——有效上课》学科测试卷学校:姓名:得分:一、单选题(共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以学生为本B、以老师为本C、以学校为本D、以教材为本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人才B、金属C、资本D、土地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罗森塔尔效应B、高原效应C、马太效应D、蝴蝶效应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D、静态知识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A、自我反思B、同伴互助C、专业引领D、少数有准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A、程度B、效果C、效度D、信度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A、提高身体素质B、培养敬业精神C、提高专业能力D、学习专业知识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教育B、科技C、文化D、信念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提出问题B、设计方案C、搜集资料D、制定假设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法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A、螺旋效用B、马太效用C、蝴蝶效用D、互动效应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多元化B、封闭型C、终结性培养模式D、划一培养模式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A、接受研究性教育B、具有专业职称C、经验丰富D、从教历史悠久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C、促进学生发展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得分:一、语基。

1.读音节,找词语朋友。

(12分)t áo zu ì n ín ɡ zh òn ɡ w ǎn li án ēn c ì h ú l ún t ūn z ǎo( )( )( )( )( ) z ī r ùn ku í w ú zh ēn zh ì mi ǎn l ì xu án y á qi ào b ì( )( )( )( )(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他要.(y āo y ào )满足孩子的读书要.(y āo y ào )求,供给.(g ěi j ǐ)孩子读书。

于是,他把仅有的五十元钱也给.(g ěi j ǐ)了孩子买书籍。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组和( )组。

(2分)A.线条 禁飘带舞 庞然大物 排山倒海B.沸腾 斩钉截铁 惊天动地 念念有词C.僻静 暴露无遗 自做自受 一望无际D.预报 心满意足 意味深长 狂风怒号4.辨字组词语。

(6分)⎩⎪⎨⎪⎧峪( )浴( ) ⎩⎪⎨⎪⎧胯( )垮( ) ⎩⎪⎨⎪⎧浆( )桨( ) ⎩⎪⎨⎪⎧施( )拖( ) ⎩⎪⎨⎪⎧瀑( )爆( ) ⎩⎪⎨⎪⎧俯( )腑( )5.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8分)“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能组成词语()。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6.选词填空。

(4分)激烈猛烈剧烈热烈(1)他感冒了,总是()地咳嗽。

有效教学十讲试卷

有效教学十讲试卷

《有效教学十讲》考试试题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一、填空:(24分)1、考量学习的有效性,有三个方面的指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

“低”即_____________,“小”即__________ ,“多”即________ “快”即_________。

3、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是其首要的特征,______________是其核心特征。

5、现在一般认为组歌学生探究学习和开展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为:一、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 。

二、判断:(10分)1、直接的促进是无效的,间接的促进才是有效的。

()2、三维目标其实就是三种目标。

()3、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

()4、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老师引领的作用。

()5、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记忆为核心的学习。

()三、名词解释:(16分)1、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2、问题意识:四、简答题:(30分)(请将答案写在背面)1、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3、对话教学要注意什么?五、辨析题:(20分)(请将答案写在背面)你认为是“先学后教”好,还是“先教后学”好,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面分析

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面分析
第25题是推断题,需要将所学知识综合考虑推理,学生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比较熟悉,综合应用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第26题考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属于本次考试的超进度习题,90%以上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不知更不解。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调控教学进度,上好四种课型,做好新授与复习。
承袭中考试卷的结构,全卷分Ⅰ\Ⅱ两卷,共28个题目。其中第Ⅰ卷为客观题,45分,第Ⅱ卷为主观试题,分值55分;题目的数量、类型和权重与中考要求相吻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做好与中考的衔接,及早培养学生的应考意识。
与实际进度相比较,超出了实际教学进度(第九单元),并且超进度试题占有比重较大,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注意学习目标的引领,根据目标制定有效教学策略,抓好落实。
3.注意学生分类培养,狠抓特优生、边缘生的管理和跟进。
4.教学过程重点内容重点讲解、重点练习,做好归纳总结,注重学生的过程管理和评价。
5.狠抓化学用语教学,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规范。
6.持续加强对科学探究题型的研讨,注意方法引导。
7.研讨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把握命题趋势,在平日教学注意渗透和引领。
二、成绩统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班
50
41.28
2%
22%
28%
84
14
2班
53
42.08
1.9%
23%
17%
80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班
50
41.94
0
21%
20%
72
14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宋灿专业:小学教育学号: 191201902973774 学习中心:山东济宁兖州奥鹏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还有一种更狭义的理解,课程特指某一门课程。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目的和任务,以纲要形式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为:(1)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2)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 (2)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2)--《有效教学》期中试卷答案

(2)--《有效教学》期中试卷答案
22.答 案 要 点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在于: (1)行为观察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习得榜样的行为。(3 分) (2)认知观察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习得他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则、原理等。(3 分) (3)情绪观察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产生相应的情境。(3 分) 观察时要注意:(1)应考虑学习者的一有发展状况,从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来,采取 相应的措施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学习;(2 分) (2)在观察学习的对象上,要选择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力或学生乐于模仿的榜样及其有成 效和受到强化的行为;(2 分) (3)从对结果的良好预期、合适的目标设置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榜样行 为和实际表现相应行为的动机。(2 分)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代看代刷知到智慧树flyingjgh
19.简述从学习对象不同划分学习活动类型的意义。 答案要点: 尽管有很多种划分学习类型的角度和标准,但是对于我国教育来讲,最有现实针对性 的划分角度是从学习的对象、领域或发展资源的种类来划分学习的类型。因为,此种划分最 能揭示现行教育对学习类型理解的偏差。现行教育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学习的范围内理解学 习类型,其问题在于对学习对象或发展资源的理解过于单一。(3 分) 同时,对于教学而言,更有实践意义的是从学习活动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来划分学习的 类型。因为,在实际教学活动的选择和组织中,教师是按照学习活动对象的不同,来选择、 组织和实施不同的学习活动,而很少直接依据学习结果或学习的机制来选择和组织教学活 动。(3 分)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分) 16.结合当前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谈谈你如何认识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 有效教学是指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1)强调从教学效果和效率的角度衡量教学行为的好坏;(2 分) (2)突出从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评价整个教学是否有效;(2 分) (3)有效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复习题(一)一.辨析题1.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发现学习越多越好。

(×)答:发现学习的局限性:(1)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2)发现学习的适用范围有限;(3)发现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不具备条件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碰运气式的发现,变成一种形式主义;(4)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2.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答:课堂管理是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不等于问题行为。

3.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答: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

一节课是否是好课,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目标、方法和内容是否协同一致,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的运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4.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答:评价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

5.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答: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景中的问题行为。

通常表现为间接的、隐性的,可以预设,但更多的是生成。

它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简答题1.简述反向教学设计的程序。

答:(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2)学习目标;(3)评价任务;(4)学习活动,包括内容和实施。

2.简述讲述法的有效策略。

答:(1)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2)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3)运用“规则——例证——再规则”程式;(4)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5)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

3.简述有监管功能的教学特征。

答:(1)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教学;(2)良好的教学应当是同时兼顾监管的教学;(3)随时保持对学生活动的警觉;(4)同时兼顾多种课堂活动;(5)保持教学进程的流畅;(6)维持团体的高度注意。

14.简述常用的课堂强化技术。

答:(一)言语强化:(1)口头语言强化;(2)书面语言强化(二)非言语强化:(1)面部表情;(2)眼神的运用;(3)体态语的强化;(4)服饰语强化;(三)替代强化:(四)延迟强化(五)局部强化(六)符号强化5.简述处理轻度问题行为的策略。

答:(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2)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3)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4)表扬其他学生(5)言语提醒(6)反复提醒(7)执行结果三.论述题1.请谈谈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并讨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答:(一)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1)动机的内在需求;(2)外在诱因;(3)自我中介调节作用(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1)内在需求多是由学习而产生的(2)个体需求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3)需要的满足和激发是同时存在(4)需求激发与对目标的认识有关●外在诱因的设置与运用外在诱因主要是指目标和奖惩;奖惩其实就是不同的强化。

●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1)合理预期的调动(2)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3)意志的磨练(4)反馈的运用22.请论述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并谈谈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答:(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知识和智力是完整的能力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发展能力包括:(1)传授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后者更重要;(2)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潜能。

(二)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学校教育中,应该以掌握知识为主,做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1.掌握知识应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1)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都对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人的各种实际能力的形成和实际成就的取得,都以知识为重要条件;(2)如果教学策略得到,教学中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学生的知识保持也是可能的2.发展智力则不能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1)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发展实际是很有限的;(2)智力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大小,发展智力是教学中重要的目标,但不宜过分强调。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对立的,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1)一方面,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条件、速度、质量等);(2)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四.案例分析1.请介绍学习目标的“ABCD”法,并用“ABCD”法判断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并改正。

答:ABCD目标陈述法适用于结果性目标。

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行为动词(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等。

行为条件(Condition),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

表现程度(Degree),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完全无误”等。

3有效教学复习题(二)一.辨析题1.学习目标支配教学的全过程。

(√)答: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2.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教材。

(×)答: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

而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它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是达成标准的辅助资源之一。

3.消极强化就是惩罚。

(×)答:“消极强化”,是指你通过取消不愉快的刺激物来激起学生的某种行为动力时采取的强化;“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的概率。

不能把消极强化和惩罚混为一谈,对学生来说,强化不管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都是一种奖赏,都是为了增加积极行为反应的概率,而惩罚是不能选择的,是为了抑制消极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

4.相比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是不重要的。

(×)答: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的,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境中问题的行为,而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行为多是预先设计的,辅助教学行为多是生成性的,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

辅助教学行为和主要教学行为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两者都是重要的。

5.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答: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决策者,任何决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决策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学生必须成为评价信息的关键用户。

二.简答题1.有效的反馈应具备的特征。

答:真正意义上的反馈必须能够让学生准确地回答三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我怎么去那里?(1)反馈必须是清晰的,不仅是分数或等级;(2)反馈必须是及时的,间隔太长的时间给予反馈往往会使反馈失去意义;(3)反馈必须是持续的,应基于评价结果持续地给出反馈的信息;(4)反馈必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反馈对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调整来实现的。

42.简述教学目标的“ABCD”法。

答:ABCD目标陈述法适用于结果性目标。

(1)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等。

(3)行为条件(Condition),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

(4)表现程度(Degree),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完全无误”等。

3.简述有效提问的几个策略。

答:(1)发问策略:基于教学目标;清晰具体(2)候答策略:足够的两类候答时间(3)叫答策略:尽量保证学生足够而均等的机会(4)理答策略:根据学生具体应答给予不同理答4.简述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行为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答: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必须确定是否干预、什么时候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一)干预所产生的后果(1)干预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处理问题时产生负面影响不应该比要去处理的问题负面影响更大;(2)中断课程的干预越少越好。

(二)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1)违规行为不同教师的反应也应该有所不同;(2)还应注意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三)问题行为发生的不同时间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教师的干预决定是不同的。

5.简述新型评价文化的基本假设。

答:(1)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鼓励学生思考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2)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的、复杂的,学生、成就和评价之间的互动十分复杂;(3)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对评价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4)教学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5)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并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6)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7)元评价(对评价的评价)非常必要,教师评价素养也非常重要。

5三.论述题1.为什么教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

答:(一)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1.认知即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涉及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2.教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

(1)影响教学的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个体的认知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和认知风格等。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的四个认知系统:感觉、记忆、加工、反应,以及五种基本的认知过程:注意、编码、复述、联结、监控,构成学生多样的认知活动。

(二)教学也是一个情感过程1.情感指一切态度体验,包括情绪体验,核心意义是一种心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己需要之间的关系。

2.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学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的结果。

(1)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种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包括,学生个人的情感因素(人格因素和动机因素等)、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显性的、隐性的)、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