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合集下载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13个方法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13个方法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13个方法1.阅读故事书: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故事书,让他们在阅读中建立图像,并通过想象和思考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2.建立角色扮演机会:孩子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道具,例如玩具、衣服、舞台等,让他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创造自己的故事。

3.提供绘画和涂鸦材料:鼓励孩子进行绘画和涂鸦,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给他们提供丰富的颜色、画笔和纸张,让他们自由绘画,不受限制地发挥创造力。

4.创造性玩具:给孩子提供一些创造性的玩具,例如积木、拼图、乐高等,让他们通过建立和构建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这些玩具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户外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可以带孩子去公园、花园或野外,在大自然中观察和探索,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

6.鼓励孩子玩虚拟游戏:虚拟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扩展想象力。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年龄的虚拟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创造自己的世界和角色。

7.提供音乐和舞蹈的机会:音乐和舞蹈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乐器、音乐播放器和舞蹈的机会,让他们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

8.鼓励孩子进行口头故事和创作:给孩子提供口头故事和创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组织一些绘本创作活动或写作比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9.安排游戏时间: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想象力。

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游戏时间,例如玩捉迷藏、扮家家酒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玩耍。

10.鼓励孩子提问和思考:鼓励孩子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1.引导孩子进行探索:鼓励孩子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索活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科学工具和实验材料,让他们自主进行实验和探索。

12.给孩子讲解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帮助他们了解过去的世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实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实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实用方法想象力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或者引发讨论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展示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察大自然等,以激发他们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思考和想象。

二、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要注重创新思维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创意角,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写作或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或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发挥想象力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想象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训练来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例如,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声音来想象场景;或者给学生一个画面,让他们自己编写与之相关的故事。

这些训练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时间想象力和情感想象力。

四、鼓励学生阅读与旅行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进入作者创造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旅行活动,将他们带入不同的环境和文化中,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的兴趣是培养想象力的推动力之一。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并结合课程内容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安排一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或项目,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鼓励学生追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最新方法

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最新方法

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最新方法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把头脑中出现的苹果画上眼睛、嘴巴、笑脸,插上翅膀变成苹果天使等就是想象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起点,能够推动学生去想象,去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鼓励学生多想、多问为什么,引导他们自己去想象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2.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既然是由个体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改组而成,那么想象是否丰富,是否活跃,主要看头脑中具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如何。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教授知识,为学生积累宽厚的知识背景,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经验。

平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接触音乐,绘画,手工,诗歌,表演,以及饲养动物,培栽植物等等,以丰富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表象储备,以引起积极的想象。

3.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情景非常不明确的认识阶段上发生作用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在提出问题时,创设一种信息不充分,条件模糊的困难情景。

如给学生几个相关较远的词,让他们发挥想象组成短文;给学生一张简单的画,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编故事等等。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教材,使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变成一副副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甚至是一些抽象的内容也变成具体的形象。

如在英语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表演,给故事编结尾,根据故事用绘画的形式做读书笔记等,都能够有力的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一、语言渲染,唤起想象力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

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学计划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室的布置和装饰,如贴上丰富多彩的图片、悬挂富有创意的作品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此外,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动手实践的机会等,都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的创造思维。

二、采用开放性问题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开放性问题与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和想象。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他们通过多角度和多维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文学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你是小说的作者,你会选择怎样的结局?”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开展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绘画、故事创作和科学实验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跳出传统的学习模式,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媒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媒体,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影视作品、音乐、演讲、图片等多种资源来辅助教学,刺激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展示一段关于某个国家的纪录片或者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体验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五、鼓励学生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科学论文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浅谈教育教学中中小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教育教学中中小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教育教学中中小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創新思维的火花,是在人类丰富的“想象”中产生并迸发的。

因此,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应身体力行,贯彻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标签: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知识,技术,创新精神等新的人力因素。

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创新都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根本要求。

为适应这种形势,把新时代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在学生共性发展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想象力的保护和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才能培养出更多为国家和民族谋复兴的时代新人。

一、教育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也叫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起到对有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可见,想象力对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很重要。

但是,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也面临着失去想象能力的风险。

由于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迫于老师和学校的应试教育,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期望,更迫于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激烈竞争,而被迫远离动画片、电视剧,远离自己喜爱却与学业无关的书籍,远离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

从而被老师,父母甚至自己把自己禁锢在教室里、书房里。

这种看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实则令孩子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容易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学习成绩也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想象力对孩子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老师,家长能保护好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论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论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想象力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思想。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 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信息,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想象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观察观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和思想,并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感官,比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来感受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3. 绘画绘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

通过画画,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构思画面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绘画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周围的美和艺术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4. 写作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构思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写作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 游戏游戏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有趣的方法。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节和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构思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游戏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心智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创造中脱颖而出,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提供刺激的环境和资源学生的想象力需要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来培养。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书籍、电影、音乐、艺术作品等文化产品,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

同时,学校图书馆和多媒体设备等资源应该得到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世界观。

二、鼓励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幻小说、历史故事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让他们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三、开展艺术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手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对形式和色彩的感知能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绘画、雕塑、剪纸、陶艺等艺术活动,提供各种绘画、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引导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想象力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鼓励思维的跳跃和联想学生的想象力需要通过思维的跳跃和联想来培养。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迸发出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和猜想,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想象力是一个人的事情,但需要通过交流和分享来得以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从其他人的想法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同时,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加强艺术教育,开发右脑,激发想象力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意识脑)主管语言、逻辑;右脑(潜意识脑)主管灵感、想象。

而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艺术项目,有利于开发右脑,激发想象力。

鼓励小学、初中生等基础年级的学生至少涉猎、学习一门艺术,对培养想象力极为有利。

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大师或精通文艺。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但他也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

达·芬奇是画家又是杰出的工程师、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个出色的小提琴手,爱因斯坦说他自己,如果不是音乐艺术修养,他将一事无成。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

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钱学森回忆说:“曾就读的以创新气氛浓厚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

火箭小组的组长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

我本人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

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

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

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东方市四更中学李珣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思维培养
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其重要的途径也是想象。

可以说,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自己多方面的探索,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情感积淀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想象也是如此。

无论想象内容如何荒诞,都有其客观的实体作为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一客观基础,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

可以说,对“无字知识”、书本知识的感悟和积累,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前提条件。

一个学生,如果平时不善于观察,不注意感悟,对生活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么他对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存状态,是不会发生强烈的共鸣的,也是很难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知识经验)进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

如我在教读《社戏》时,农村学生因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些相似,在阅读时,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会如放电影似的在脑海里闪现,于是个个都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感觉课文内容趣味无穷。

而在市里参加语文调教时,同样的内容,但面对的是城市长大的学生,他们对于《社戏》中的内容不够了解,反应也就比较冷淡。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淀情感,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

同时要在教学中注重适时激发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再现积累,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想象
1、问题设置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积淀情感是学生进行思维、展开想象的基础,而学生的思维犹如平静的池水,不投之以石则不能起波澜。

因此,激发学生思维是培养和发展想象的关键所在。

怎样促进学生想象,想象的内容是什么等大都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得有法。

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文本的意境,
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为了启发学生想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壮志未酬而又年迈体衰的异乡人,在深秋时独登高台,会是什么心情?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感受怎样?更兼猿猴哀啸,孤鸟悲鸣,又是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很好地再现出蕴涵在诗歌中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时也要讲究艺术,有时“引而不发”,更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驰骋,自由翱翔。

所谓“引而不发”,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点拨、质疑、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推进,从而激起学生新的思维兴奋度。

因此,教师在引导时要使自己的引导充满浓厚的情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如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于勒叔叔发财回来,情况会怎样?问题一抛出,学生一下子掀起思维的轩然大波,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有说菲利蒲(普)夫妇把他视为上宾,恭敬有礼,惟恐不周;有说于勒财大气粗,趾高气扬,冷酷无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样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并把他们的思维引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反复诵读引起共鸣,激活学生想象
朗读是艺术,艺术需要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努力把握作者感情基调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地进入佳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指导学生朗读“春草图”,学生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自然联想起春季校内的草坪,野外的草地,脑中逐步生成立体画面.朗读也逐渐声情并茂起来,接下来在朗诵其他段落时,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欢快与陶醉,可想而知,学生已经打开想象的闸门,在想象的世界自由翱翔。

3、直观教学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想象
初中文本内容丰富多彩,但很多文字表现出的形象,学生难以凭自身的生活体验去认识,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再造想象。

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学生难以体验文本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意境,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北国风光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文字,同时自然激起他们的想象欲望,诱发他们去想象其中的意境,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当然,这几种方法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

另外,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时,不能忽视教师启发性的讲析。

因为适当讲解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内容,使学生的想象有所依托。

三、善于结合课文内容,巧设想象练习
课文内容,纷繁复杂,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师若适时地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设置想象练习,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唤起感知,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绘或模型、图样、符号的示意在大脑中产生想象的过程。

这一方法在诗词教学中用得较多。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中的描述同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

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出示一幅在藕花丛划船的挂图,让学生根据文中描述及挂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去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学生眼看图画,耳听师音,嘴轻吟诵,心向往之。

渐渐地,仿佛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及的境地。

这样通过已有的感知材料想象,使学生加深对词意蕴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有的学生一开始不会想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读到这类有情有景的语言时,画面会不知不觉地一一浮现,逐渐成为“永远的情景”,语感也由想象力的发展而越来越敏锐。

借用“空白”,激发想象。

中学课文中有许多作者未明确写出的部分,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艺术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

如戏剧中的潜台词,诗歌中的模糊语言,小说中的省略号、破折号等,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譬如《变色龙》,全文共用了很多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运用,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变色丑态。

教学时,我让学生研究文中的省略号,引发其想象。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具体生动。

巧用结尾,补充想象。

有些课文的结尾嘎(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

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游行结束后皇帝会怎样做。

这样的练习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投入到想象的境界中,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大胆而新奇,充分体现出学生无所不想的丰富的想象力。

四、营造平等民主氛围,激发想象热情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想象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教师不能强调学生的想象与教师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一致而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要用心去关注、倾听学生哪怕是幼稚可笑的想法,并能与学生平等分享彼此的想象内容。

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想象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想象,使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终于载入不朽史册;想象,使荷塘上光与影和谐的旋律犹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然而,要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循序渐进的训
练过程。

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我们多措并举,锲而不舍,有朝一日,学生就会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参考资料:
《中学语文美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