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电影理论考试内容: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电影...

电影理论考试内容: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电影...

第一章电影理论考试内容: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电影本体论一.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经典电影理论部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桃祷 阆蜓现兀 馐沟门分薜牡缬耙帐跫也 苏裥嗣褡宓缬暗脑竿 欢 且徽酱吹木 裎; 铀倭?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的贡献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 二、先锋派电影兴起的背景。 三、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Leabharlann 流派
1、印象主义。 2、德国表现主义。 3、抽象主义。 4、达达主义。 5 、超现实主义。 6、电影眼睛派。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 狄吕克团 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 冈斯、哲敏· 杜拉克等一 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 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 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 没有得到制片商们的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 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 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 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 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 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 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第五:先锋派电影后期的社会讽刺短片,是先 锋派电影影响中最积极的一面。这类影片最早 是通过一些荒诞可笑镜头去嘲讽一些社会现象, 以后,一些纪录片电影工作者便根据这一特点, 把纪录片以"直接纪事"发展到"社会讽刺"或"社 会批判",从而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思想性。伊 文思的影片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桥》和《对 运动的研究》,最初都是从运动的观点去发掘 电影的表现力的,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的《波 里那杰》、《新的土地》已是鲜明的通过直接 纪事的镜头和有意识的镜头联接相结合,而产 生了巨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有力的提高了影 片思想性。

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

(一)世界电影发展简史形成期(1895-1907)早期电影发展期:(1908-1926):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成熟期(1927-1945)经典好莱坞电影(有声)新发展期(194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42-4951)•法国新浪潮运动(1959-1964)•新德国电影运动(1962-1984)•新好莱坞电影(70-80年代)•当代电影(90年代-)一、形成期1、世界第一部电影▪片名:《火车进站》▪时间:1895年12月28日▪地点: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2、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贡献: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局限性:过于贴近现实,影片时间很短梅里爱:《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海底两万里》等三大贡献:特技的应用、场景的变化、戏剧化手法局限性:拍摄的角度固定,景别无变化3、鲍特和格里菲斯鲍特:《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镜头的切换和剪辑、交叉蒙太奇的运用、发现并任用了格里菲斯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交叉剪接和特技、自觉使用蒙太奇(平行和隐喻)二、发展期·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1.影城好莱坞的建立2制片厂制度制片人和明星制3、代表人物喜剧大师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冷面笑星基顿《航海家》、《将军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1919-1926)1、表现主义①主要受绘画领域的达达主义的影响,认为:“电影的画面应该像绘画作品一样”②创作者把本人的内心骚动情绪外化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③导演们推出一批充满神秘感的以剖析心理活动见长的影片2、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三生记》、《泥人哥连》、《演皮影戏的人》、《蜡像馆》《吸血鬼诺斯费拉枉》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1、印象主义①努力在叙事形式中呈现角色内心深处的意识②擅长使用心理叙述、主观镜头和特定的剪辑模式2、超现实主义①与文学和绘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有关②根源于一种信仰,相信某些被忽略的联想形式存在于现实之外,它们存在于梦境中,存在于不受控制的思想之中③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寻求表现潜意识的暗流④“自动”的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事物或勾起回忆或感情的想象,拒绝与排斥理性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1924-1930)1、库里肖夫《死光》、《西伯利亚人》2、维尔托夫《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电影眼睛派倡导者3、普多夫金《母亲》4、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墨西哥万岁》理性电影倡导者三、成熟期经典好莱坞电影(有声1927-1945 )1、有声片的普及《爵士歌王》1927 《纽约之光》19292、类型电影的发展①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犯罪片②喜剧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惊险片、灾难片、儿童片、恐怖片四、新发展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942-4951)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正特征:纪录性、实景拍摄、长镜头的运用、非职业演员的运用、结构形式简单直观、地方方言的运用代表人物和作品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西卡:《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1.法国“新浪潮”运动(1959-1964)①“电影手册派”巴赞:电影理论家,作品《电影手册》特吕弗:《四百下》作者电影的倡导者戈达尔:《精疲力尽》②左岸派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新浪潮运动的三位主将:特吕弗、戈达尔、雷乃2.新德国电影运动(1962-1984)《奥伯豪森宣言》反对旧的电影样式,提倡运用新的电影语言对富裕的联邦德国社会中资产阶级的消极心态表示愤概,洋溢着高昂的革新热情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代表人物:文德斯:《事态》、《德克萨斯州的巴黎》郝尔措格:《上帝的愤怒》、《玻璃心》小结:欧洲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反对传统情节,体现人本主义戈达尔:《精疲力尽》强调表现作者“自我”,体现唯我主义费里尼:《八部半》强调表现内心,体现非理性主义伯格曼:《野草莓》▪新好莱坞电影(70-80年代)6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危机影片成本昂贵、电视网的冲击、家庭录像机的普及等70-8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复苏一批年轻导演执导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影片代表作品:《教父》《驱魔人》《大白鳌》《星球大战》系列▪当代电影的特点(90年代-至今)美国雄踞世界电影市场之首欧洲实力较弱,但仍努力追赶亚、非、拉电影逐步发展(二)电影发展的“第一”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2、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3、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4、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5、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6、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1948年)(三)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一、视觉滞留▪二、摄影术▪1878年爱德华幕布里奇“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专利权▪三、放映术▪1、既可以拍摄又可以放映的软胶片机器▪2、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低于其它设备▪3、“活动电影机”1/16秒画格思考:影视作品与文学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A、名著的作者侧重于语言的修炼、意境的展开;而影视剧作者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如场景、特技之美的安排B、文学作品主要是利用动作的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故事情节,体现作品主题;而电影(电视)除去这些刻画、表现手段之外,还要使用视频所特有的蒙太奇、特写、化装等手段来刻画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进而体现作品的主题。

三大电影运动

三大电影运动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十九世纪法国印象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法国印象主义艺术
的看法
他们相信,艺术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该反映现代生活, 而不是仅仅复制传 统的绘画和雕塑
因此,他们开始在 户外作画,以捕捉 瞬间的真实和自然
印象主义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其对光 线和色彩的关注
艺术家们使用鲜艳的色彩和快速的 笔触来捕捉瞬间的印象,以呈现物 体在光线下的真实样子
这种艺术风格强调在自然光下描绘 对象,并试图捕捉光线在物体上产
生的色彩和颤动
这种风格与传统的西方艺术相比, 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而不是内容
和故事
克洛德·莫奈
克洛德·莫奈是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 作以色彩鲜艳、光线灵动而著名。他经常在户外作画, 并使用快速的笔触来捕捉瞬间的印象。莫奈的作品,如 《睡莲》和《麦特伊大街》等,展示了他对光线和色彩 的精湛技艺
印象主义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风格鼓励 艺术家们更加关注自然和现实,而不是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则和教条。它启发了 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
此外,印象主义艺术对于后来的电影、文学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也产生了影 响。这种风格强调瞬间的感觉和真实的表达,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家提 供了灵感和参考
01
十九世纪法国印象主义艺术是 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并在70年代达到高峰
02
以下是对十九世纪 法国印象主义艺术
的介绍
1
2
3
4
十九世纪的法国, 艺术世界充满了传
统和保守ism
在这个背景下,一 群年轻的艺术家开 始探索一种新的艺 术风格,以表达他 们对于社会和艺术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雷诺阿也是印象主义艺术的杰出 代表。他的画作以温暖、柔和的 色彩而著名。他擅长描绘人物和 风景,尤其在刻画女性形象时特 别出色。雷诺阿的作品,如《午 餐的舞会》和《摇篮曲》等,展 示了他在光线和色彩方面的精湛 技艺

电影史 法国电影发展

电影史 法国电影发展
——乔治.萨杜尔
”诗意现实主义”: 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
即植根于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 于现实内心的诉求.
有声片的两难与两利
两难:
声音的运用使法国先锋电影运动失去方向; 对音响装置设备的控制使好莱坞影片大举入侵.
两利: 法国独立电影再度兴起; 有声片使语言成为一 种特写的表现对象,法语与法国
表现出它们的造型的美。
达达主义电影
雷内·克莱尔 《幕间休息》 两个部分:前部分类似梦境
和游戏的大量神秘隐喻;后 一部分是出殡和追逐,重点 表现节奏。讽刺了资产阶级 的礼仪、风尚和生活方式。
超现实主义电影
路易·布鲁埃尔 《一条安达鲁狗》 表现: 令人震惊的暴力、死亡,性和色情。 迷乱的心绪。 对局部细节的精准分析。
对画面表现形式的多方面探索。
《拿破仑》
冈斯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最 伟大的创造是三面银幕嗦呈现出的波澜壮 阔的大场面。
三幅银幕的“合成视像”。
印象派开启了先锋派的创作理论:
上镜头性:1919年,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
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提出的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 由照相(photo)和神采(genie)两词组合而成。 “上镜头性”的理论内涵是:电影艺术应当在自然和现实 生活中发现适宜用光学透镜表现的形象和景物,强调朴实 无华,提倡使用自然光效、焦点发虚等表现手段,营造电 影艺术独有的诗意,而且认为惟有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 才最具有“上镜头性”。
节奏: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依靠挑选画面和安排画
面)——心理节现
光和空气)
先锋派电影: 打破“趣味原则共同体” (反叙事、非理性、抽象性) 纯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油画的不同流派(下)

油画的不同流派(下)

油画的不同流派(下)在20 世纪初,新艺术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引导着现代艺术潮流,艺术家的才智也不再受传统艺术准则的制约,不再受自然客观形象的禁锢,也不再受单一的材料技法限制,进入了自由的艺术创造的王国。

在上篇中我们介绍了油画两大类别中的第一种——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另一种,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这一类别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画家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进行自由创作,其中主要派别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

1.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

19世纪末,不少曾深受印象主义影响的艺术家开始不满过于客观地描绘世界,不愿停留在刻板片面地追求光色,而是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他们以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慨感染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后印象主义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其中代表画家有创作了《奥维尔的曲径》的塞尚、创作了《黄色基督》的高更,以及创作了《星月夜》的梵高。

2.野兽主义(Fauvism)野兽主义是从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绘画风格,它延续着后印象主义艺术家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采用更平面化的构图,加强暗面与亮面的对比,在纯粹的写实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显示出了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有明显的写意倾向。

野兽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是马蒂斯,《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是其代表名作。

法国超现实主义

法国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西方的电影研究家们一致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布努埃尔转而拍摄故事片后仍不时在他的作品中隐现西方的电影研究家们一致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布努埃尔转而拍摄故事片后仍不时在他的作品中隐现在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超现宴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玛耶在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超现宴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玛耶德连和肯尼斯安格尔安格尔在故事片领域里西方电影研究家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 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 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 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 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 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 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 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业 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 流派,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阿杜-基洛的《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是进行 这种研究的典型论著。
我来考考你们
影片中最经典的超现实镜头
是哪个???
从这个超现实镜头中,
你能感受到该影片的什么主题???
你答对了吗? 其实是这样的。。。
请看我们的答案..
一 条 安 达 鲁 狗
本片原为无声片,目前流传的版本有三种不同 的配乐,一种是以瓦格纳的歌剧音乐加上一段探戈, 另外两种是专门编配的。影片画面有迷幻的效果, 有些颇有诗意,有些隐含着情色和幽默。片内还充 斥了大量视觉隐喻,有现实和幻想的丰富对比,尽 管内容荒诞怪异,但其实影片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宗 教、阶级、社会给人类造成束缚的一种抗争和呐喊, 明显带有上世纪初时欧洲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思潮。 切割眼球的超现实镜头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影史经 典画... 这部作品被《电影元素》的作者波布克 引为“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列——因其率先 运用了象征、省略的影象和印象主义的剪辑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印象主义(1917-1928)一.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面清理的政策﹐关闭了他经营的制片﹑发行机构﹐卖掉了掌握法国主要影院网的百代交易公司和万塞纳胶片厂﹐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输出几乎等于零。

路易.德吕克想利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

他于是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概念,企图使“法国电影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法国电影”。

同时,他在创作中团结一批包括阿贝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马赛尔•莱皮埃,以及让•爱浦斯坦等有作为的电影艺术家,力求在影片中进行他的革新目标。

这一学派被称为“印象派”,是法国电影史学家亨利.朗格卢瓦倡导的。

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

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

印象主义电影的基本主张就是提倡将电影从商业化和庸俗话中解救出来,拍摄反映平民生活的艺术性电影,所以印象派电影最显著的风格就是平民化。

二.发展时期1.兴起:1918-1928年间,许多年轻导演在一系列不寻常的影片中,实验了许多对抗好莱坞影片的形式原则。

导演们在影片中实验各种新的摄影及剪辑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况,开创了电影技术的新领域。

2.发展:这些形式、风格及技术上的创新,让法国电影工业有信息能收复好莱坞电影所盘踞的十场。

20世纪20年代,印象派电影制作成员却是是先独立制作,再由百代或者高蒙公司发行,当时颇受法国观众欢迎。

3.衰落:1929年,外国观众仍没有接受印象主义电影,因为它的实验风格是属于精英文化,而非针对一般大众的。

当有声片来临之后,法国电影工业制片预算吃紧,不再敢花钱去冒险拍摄这类实验片了。

三.结果1929年左右,这股独特的电影运动销声匿迹,但印象主义风格形式的影响则持续了下来——如内心叙述主观镜头和剪辑,在希区柯克和玛雅·德伦的作品中都继续出现;在好莱坞的“蒙太奇片段”,以及某些特定的美国类型片和风格片(恐怖片、黑色电影)等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印象主义的主要特征及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印象主义学派首先从作品的题材入手选择那些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意识状态,比如:联想、幻想、梦境等等。

印象主义学派的影片在电影心理叙事上的发展,无疑扩大和丰富了默片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为现代电影艺术对意识状态的表现开辟了道路。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印象主义电影学派的美学主张受其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强调依据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的客观现实所给予艺术家的视觉印象和主观感受。

印象主义杰出的画家莫奈曾声称自己“只有直接描写自然的功绩”。

在印象主义学派的电影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情绪和气氛,始终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影片中人物、环境和剧情有机地联系起来,自然物象与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以多含义的视象形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气氛和潜在的思—想活动。

印象主义学派崇尚自然和追求现实生活真实的感受,使电影真正摆脱了戏剧舞台以演员为中心,游离背景和场面调度的种种局限。

摄影机投向自然,人物置身于立体真实的空间当中,不是以表情动作去交代情节而仅仅是作为视觉表现的形式因素的一部分在起作用。

他们的探索摆脱了戏剧和文学叙事中对于情节、人物表现的传统模式和观念,造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求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现:印象主义学派在摄影技巧上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面。

主观摄影:在影片《黄金国》中,莱皮埃为了突出剧中人物的主观感受,以固定的视点表现了阳光闪烁下的阿尔汉勃拉宫的形象,被人们称作是电影中“画家的视点”的主观摄影,并为印象主义学派的影片广为使用。

移动摄影:在法国,为了适应电影表现形式的要求,一种“轻便式”摄影机被研制出来,这更有利于印象主义学派对于运动中的人物主观视点的移动表现。

冈斯在《拿破仑传》中,将“轻便式”摄影机绑在一匹奔跑的马上,拍摄了在科西嘉岛上追赶拿破仑逃跑的场面,而后又将摄影机放在潜水箱中从悬崖上抛入海中,以获得拿破仑跳海时的视点。

冈斯还创造了发射出去的“炮弹的视点”和投掷空中的“雪球的视点”。

特技摄影:印象主义学派开始在影片中使用了软焦摄影和焦距发虚等特技手段,创造出类似印象主义绘画中那种表现画家主观感受的视点模糊的效果,人物或客观事物在光影变化的状态中被自然、真实地展现出来,正如人们把《黄金国》中的阿尔汉勃拉宫的视觉印象与莫奈的名画《卢昂寺院》相媲美一样。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印象主义学派受到格里菲斯电影节奏观念的启发,特别是受到《党同伐异》中交替叙述的四个故事所形成的富有情绪效果的视觉交响乐的影响,从而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十分注重画面视觉节奏的表现和节奏性剪辑的运用。

五.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一>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1.乔托·卡努杜(意大利)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于1911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次,“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他的思想对印象派——先锋派运动的影响非常大。

他的观点主要包括:①.反对复制现实和戏剧扮演,强调纪实;②.强调光的作用;③.反对商业性。

《第七艺术宣言》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

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2. 路易·德吕克(法)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

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并不同意“第七艺术”这种提法。

他还认为电影不仅是艺术,还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

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

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上照相性”)。

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

上镜头性早期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

原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发表的一部论著的标题。

他反对把照相看作是电影中的主要和唯一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构成的电影艺术的基础。

“上镜头性”一词将电影与照相结合为一,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极其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

所有其他不是由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提示出来的方面,都不具有“上镜头性”,都不能进入电影艺术的行列。

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应包括四个主要元素:①.装置;②.照明;③.节奏;④.假面(指演员)。

节奏在装置、照明和假面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

德吕克强调“上镜头性”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观察事物而后表现事物的艺术,是只有高明的导演才具有的品质和鉴赏力,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

3. 谢尔曼·杜拉克(女)(法)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

强调“视觉第一”,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

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①.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②.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③.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④.电影动作应该就像是生活;⑤.电影动作不应局限于人物,应该走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范围,而进入自然和梦的王国。

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整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

完整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

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

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

德吕克《狂热》、《沉默》,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冈斯《车轮》<二>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 谢尔曼·杜拉克(法)代表作:《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在异国情调的背景中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

代表作:《微笑的布德夫人》(1923)年布德夫人延厌恶她那面目狰狞的丈夫,影片突出的表现了他想要杀死丈夫的心理过程。

2. 马赛尔·莱皮埃(法)代表作:《黄金国》(1921年)讲述了一个为了爱情离家出走的女人四处流浪的生活。

3. 阿贝尔·冈斯(法)代表作:《车轮》(原名《铁路的玫瑰》1923年)表现了铁路工人父子俩同时爱上了他们的养女。

代表作:《拿破仑传》(1927年)4. 让·爱浦斯坦(法)代表作:《忠诚的心》(1923年)和《西班牙的节日》相似,叙述了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的故事。

5. 作品共同特征: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

这些影片都有故事情节,有的还不乏庸俗的趣味,但其中往往有某些场面在造型风格上较有特色,并明显的表现了印象派画家对光的处理办法的影响。

六.运动优缺点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出现,充分表现了电影的艺术性。

但印象主义在经济上未能解救困苦中的法国电影,也没有满足先锋派导演的探索欲。

由于印象派抛弃了人物而过分追求造型,越来越脱离观众,不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但由于这样,反而使法国的一些电影后来者,通过先前印象派的曲折和挫折,找到了一条使法国电影走向复兴之路。

超现实主义一.起因: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时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二.发展时期1.兴起:当法国印象派导演在商业体系中制作电影时,超现实派的导演则靠私人赞助拍片,并在艺术家聚会的私人场合放映。

2.发展:利用潜意识来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食物或灵魂出窍式的想象、排拒理性形式或风格,成为1924-1929年间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另外,许多当时著名画家如曼·雷伊和萨尔瓦多·达利,作家如安东尼·阿塔德,纷纷加入电影制作。

3.衰落:超现实电影的命运与美术运动及画派潮流的变化息息相关。

1929年,布勒东加入共产党,超现实主义成员陷入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