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使学生掌握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拍摄姿势和持机方法。

4、教导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构图原则和方法。

5、培养学生对光线和色彩的敏感度,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创造出有表现力的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相机的基本操作,如对焦、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的调节。

(2)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等。

(3)光线的运用,包括顺光、逆光、侧光的特点和效果。

2、难点(1)理解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和感光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拍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

(2)如何在实际拍摄中灵活运用构图原则,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2、实例分析:展示优秀的摄影作品,分析其中的构图、光线运用等技巧,加深学生的理解。

3、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拍摄,在实践中掌握摄影技巧。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拍摄作品,交流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

四、教学过程1、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历史(1)什么是摄影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的设备就是相机。

摄影的原理是通过镜头将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图像。

(2)摄影的历史发展摄影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初。

早期的摄影方法比较复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机变得越来越轻便、功能越来越强大,摄影也逐渐普及开来。

2、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相机的主要部件相机主要由镜头、机身、感光元件、快门、光圈等部件组成。

镜头:负责聚焦光线,决定成像的质量和视角。

机身:包含各种控制按钮和显示屏,用于操作相机。

感光元件:类似于传统相机的胶片,用于接收和记录光线。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

光圈:调节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2)相机的工作原理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时,快门打开,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经过光圈的调节后照射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最终形成数字图像。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摄影器材、拍摄技巧等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尊重自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摄影基本概念、摄影器材、拍摄技巧。

2. 教学难点:摄影构图、光线运用、后期处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2. 提问:摄影是什么?摄影有哪些用途?(二)摄影基础知识讲解1. 摄影基本概念:摄影的定义、摄影史、摄影分类等。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闪光灯等。

3. 拍摄技巧:构图、光线运用、快门速度、ISO、光圈等。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摄影实践,如:拍摄风景、人物、静物等。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拍摄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四)作品分析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分享拍摄心得。

2. 教师进行作品分析,点评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3. 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摄影技巧。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摄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 拓展:介绍摄影艺术、摄影流派、摄影比赛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摄影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摄影实践的能力。

3. 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积极性。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

3.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和历史2. 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3. 摄影基本技巧:构图、曝光、对焦4. 摄影艺术欣赏5. 摄影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艺术欣赏。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特点。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投影仪、幻灯片或视频资料。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摄影作品集。

4. 摄影场地和实践机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摄影的定义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演示: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特点。

4. 实践: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5. 交流: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摄影基本技巧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摄影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实践并提交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摄影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提交的摄影作品,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摄影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摄影展览: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专业摄影师讲座:邀请专业摄影师分享摄影经验和技巧,拓宽学生视野。

3. 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基础摄影知识教案初中

基础摄影知识教案初中

基础摄影知识教案初中教案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和分类;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曝光、焦距、构图等;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摄影的定义和分类;2. 摄影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曝光、焦距、构图等摄影技巧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摄影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摄影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摄影艺术;2. 提问:“你们对摄影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二、讲解摄影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介绍摄影的定义:摄影是一种利用光的作用,通过镜头和感光材料(或数码传感器)捕捉图像的艺术;2. 讲解摄影的分类:风光摄影、人像摄影、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3. 展示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三、讲解摄影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曝光:介绍曝光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如何控制曝光;2. 焦距:讲解焦距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不同焦距的照片效果;3. 构图:介绍构图的原则和方法,如三分法、对称法等。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相机或手机,尝试拍摄照片;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摄影技巧,如曝光、焦距、构图等;3. 让学生相互交流拍摄心得,分享拍摄成果。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摄影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技巧;2. 点评学生的拍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比赛,展示他们的作品;2. 邀请专业摄影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摄影艺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摄影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技巧,让学生了解了摄影艺术,并学会了如何拍摄一张合格的照片。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拍摄,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相机或手机,避免意外损坏设备。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摄影基础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摄影基础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入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器材知识。

2. 掌握曝光、焦距、光圈和ISO等摄影基础参数。

3. 学会运用构图技巧,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性。

4. 熟悉光线在摄影中的运用,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三、教学对象摄影爱好者、初学者四、教学时间共8课时(每周1课时)五、教学地点摄影教室、户外实践拍摄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摄影基础知识1. 摄影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 摄影器材介绍:相机、镜头、三脚架等3. 摄影基础参数:曝光、焦距、光圈、ISO第二课时:曝光与拍摄技巧1.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ISO2. 曝光控制与调整3. 拍摄技巧:对焦、白平衡、曝光补偿第三课时:构图与画面元素1. 构图原则:三分法、对角线法、对称法等2. 画面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3. 实践练习:运用构图技巧拍摄照片第四课时:光线与摄影1. 光线的类型:自然光、人造光2. 光线与摄影的关系3. 光线运用技巧:逆光、侧光、顺光等4. 实践练习: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照片第五课时:摄影后期处理1. 图像编辑软件介绍:Photoshop、Lightroom等2. 后期处理技巧:裁剪、调色、锐化等3. 实践练习:运用后期处理技巧提升照片质量第六课时:摄影作品赏析与评价1. 摄影作品赏析:优秀摄影作品赏析,分析其构图、光线、主题等2. 摄影作品评价:学习如何评价摄影作品3.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第七课时:户外实践拍摄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拍摄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拍摄照片3. 学生作品点评与反馈第八课时: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1. 回顾摄影基础知识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3. 布置课后作业:拍摄一幅主题明确的摄影作品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互动性等2. 实践拍摄:作品质量、构图、光线运用等3. 课后作业:完成度、创新性等八、教学资源1. 教材:《摄影基础入门》2. 教学课件:PPT、图片、视频等3. 实践拍摄:户外场地、摄影器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深入学习摄影艺术奠定基础。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操作和保养知识。

3. 学习摄影构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等基本技巧。

4.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对象初中、高中、摄影爱好者四、教学课时共10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摄影基础知识PPT2. 教学视频:摄影教程视频3. 实践器材:相机、手机等摄影设备4. 教学案例:优秀摄影作品集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摄影概述1. 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摄影艺术的魅力。

2. 通过PPT展示摄影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第二课时:摄影器材1. 讲解摄影器材的种类、功能和选购技巧。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相机,熟悉相机的基本操作。

第三课时:摄影构图1. 讲解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培养构图意识。

第四课时:光线运用1. 讲解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光线拍摄出有质感的作品。

2. 实践操作:在室内、室外进行光线运用练习。

第五课时:色彩搭配1. 讲解色彩理论在摄影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提升作品美感。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提升作品色彩表现力。

第六课时:摄影后期处理1. 介绍常见的摄影后期处理软件和技巧。

2.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练习。

第七课时:摄影作品欣赏与评价1. 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和评价摄影作品。

2.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作品分享,培养审美情趣。

第八课时:摄影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摄影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拍摄。

2. 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意,拍摄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第九课时:摄影创作与交流1.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创作,分享创作心得。

2. 开展摄影作品交流,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第十课时:课程总结与反馈1. 总结摄影基础知识课程的主要内容。

摄影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摄影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

2. 使学生掌握曝光、焦距、光圈、ISO等摄影术语。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摄影构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摄影基础知识(1)摄影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摄影器材简介(3)曝光、焦距、光圈、ISO等摄影术语2. 摄影构图技巧(1)三分法构图(2)对角线法构图(3)对称法构图(4)其他构图技巧3. 光线运用(1)自然光与人工光(2)光线方向与角度(3)逆光、侧光、顺光等光线效果4. 摄影实践(1)拍摄场景选择(2)拍摄技巧实践(3)作品点评与分享1. 导入新课(1)介绍摄影的发展历程及摄影艺术的价值(2)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2. 讲解摄影基础知识(1)讲解曝光、焦距、光圈、ISO等摄影术语(2)展示摄影器材图片,介绍常用摄影器材3. 讲解摄影构图技巧(1)讲解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法构图、对称法构图等(2)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构图特点4. 讲解光线运用(1)讲解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特点(2)讲解光线方向与角度对摄影的影响(3)展示逆光、侧光、顺光等光线效果的作品5. 摄影实践(1)分组进行摄影实践,选择合适的拍摄场景(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拍摄(3)收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与分享6.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摄影实践,提出改进意见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情况。

2. 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摄影实践中的技巧运用和作品质量。

3. 作品评价: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其构图、光线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摄影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摄影器材:相机、三脚架、镜头等。

3. 互联网资源:摄影网站、论坛、博客等。

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掌握摄影基础知识,提高摄影技巧,培养审美观和摄影构图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摄影打下坚实基础。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曝光、对焦、构图等。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基本概念:摄影的定义、摄影的发展历程、摄影的分类。

2. 摄影器材:相机的基本结构、相机的选择、镜头的选择。

3. 摄影技巧:曝光、对焦、构图、景深、色彩。

4. 摄影艺术:摄影的艺术风格、摄影的表现手法、摄影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摄影的基本概念、摄影器材的选择、摄影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曝光、对焦、构图的原理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摄影器材、摄影技巧。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摄影艺术的特点。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摄影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摄影器材的选择、摄影技巧的运用。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拍摄照片,体会摄影技巧的重要性。

4. 总结:分析本次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摄影艺术。

5. 作业:布置摄影作业,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摄影作品的质量: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运用。

2. 学生对摄影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概念、技巧的了解和运用。

3. 学生摄影作品的创意和审美能力: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体现。

七、教学资源1. 摄影教材、参考书: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的相关资料。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角架等拍摄工具。

3. 优秀摄影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的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四章至第六章:摄影基本概念、器材选择、摄影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第七章至第九章:摄影艺术、表现手法、审美观念的讲解与实践。

3. 第十章: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摄影学习的收获。

九、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基础教学目的: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

教学重点:1、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2、景深的基本知识3、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4、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5、摄影的正确曝光教学难点:1、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2、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3、摄影中曝光的方法序言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

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

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

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

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

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

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

第一章摄影概述内容要点: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

第一节概述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

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

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

开启闭合快门的那一瞬间究竟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决定性的瞬间?还是通过照片的真实性及细节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我们在书籍和杂志上看到的美妙照片或许已经成百上千张。

或许你也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向往着。

“但愿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照片!”然而只是观赏别人的照片实际上无助于你拍摄出好的作品。

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你并不懂得该寻求什么。

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时,就觉得他很美。

然而你说不出它为什么美,你也说不出作者是如何把他创作出来的。

也许书籍或者杂志会写明作者使用的是什么相机、什么镜头、甚至是什么光圈和快门速度。

然而这些都是技术的细节,并不能帮助你拍摄出好的照片来。

就像一个人知道达·芬奇使用的什么颜料、画布和画笔,却画不像《蒙娜丽莎》那样的名画。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摄影的三个原则:(1)一幅好的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称为题材)。

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

主体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2)一幅好的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就是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一幅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摄影定义——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摄影与光的关系密切。

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

早在公元前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墨子就在其著作《墨经中》中对光影现象作国论述。

1822年法国印刷工人尼埃普斯将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板上,置于暗箱中,经过长时间的曝光,终于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餐桌》。

但是真正得以永久保存的照片,是他在1826年经过8个小时的曝光,所拍摄的《鸽子棚》。

1829年法国科学家达盖尔开始与尼埃普斯合作,在尼埃普斯死后。

1839年8月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它是通过光的作用在照相机中捕获影像的方法,同时也发现了一种能够记录影像的感光材料。

这个时候方法异常的原始,需要在镀银的铜板上做长达半个小时的曝光,才能使用。

并且预言:“摄影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会做出伟大的贡献。

”直到19世纪70年代左右才出现了轻便小型的照相机,由此快照产生了,改变了传统了照相手段,使得更多的观众可以欣赏优秀的影像资料。

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人乔治·伊斯蒙和他的伊斯蒙——柯达公司通过批量产品把摄影带给了更多的人。

20世纪20年代德国人借助他们在方面的高质量的和光学技术方面的专长。

把照相机推向了批量生产的市场,那时已经可以得到徕卡和禄徕这样的高质量相机。

日本人把电子技术带入摄影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

他们运用计算机设计出了优秀的镜头和光学系统,完善了使用35mm胶片的高质量相机。

并设计出自动测光自动聚焦系统。

摄影技术从诞生至今只有160年的历史,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就是短短的一瞬间。

它带给人类的远远超出了“艺术与科学”的范畴。

它通过独有的光影魅力和令人震撼的记事手法给人难以忘记的历史。

假如初级摄影的入门是ABC那么高级摄影就等于HBC(布勒松的缩写)。

第二节摄影的分类和应用1、摄影的观察方法摄影让人们注意到自己熟视无睹而忽略的一些变化,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有机会观察物体的细微变化。

将人类有限的视觉无限的延伸开来。

如:通过以短的曝光时间记录非常短暂的事件,能使人们看清一只昆虫飞行时抖动翅膀的过程;能使一颗子弹射中苹果的穿透过程停留在胶片的片基上。

而建筑设计师和现代绘画者以及设计师则利用照片的摹写功能激发创作与设计的灵感。

2、摄影中的新闻和记实照相机作为工具可以运用的领域十分广泛,所拍摄的分类是依据拍摄意图、拍摄目的而定。

但是图片的拍摄应用分类不十分明确,往往互相渗透包含。

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那就是在传播领域,这也许是摄影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摄影在新闻传播方面的首要作用是真实性,能够反映出摄影的纪实性。

摄影的传播功能以及自身的传播特点在人类生活中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摄影作品能够记录一个时代,反映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工作的状态。

3、商业摄影(时装、广告摄影)和艺术摄影(风光、肖像、建筑摄影)摄影初期拍摄的作品大多是静止的事物,如端坐的人或是即将拆迁的建筑。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高度感光胶片的出现,在许多场合都能够进行拍摄,这样就使得创作者的创意角度和拍摄空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使得商业摄影迅速的发展。

最明显的就是婚纱摄影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室内人像中的艺术照、系列照以及儿童摄影在现在的市场中正在或已经成为了新的宠儿。

市场经济时代繁荣所引发的广告市场的热门,如时装、汽车、食品、化妆品等产品广告的宣传材料,越来越多的进入市场,冲击着消费者的视觉,“读图时代”正在进入人们的视线。

摄影通过瞬间的捕捉,人自身的某些神态让人情不自禁。

摄影总是能够拍摄到人的难以言说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第三节摄影的应用1、摄影提供各类图谱摄影为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纵观各类图书、光盘装载的图片大多数为摄影纪录的资料。

其中单独的个体的经历可以很精彩,而通过观看图片累计就会更为丰富。

在今天我们不一定要身邻其镜,完全可以通过图片来欣赏另一个世界。

2、摄影与科研3、摄影与现代印刷现代的报社中先进的照相排版正逐步取代老老式的铅字铸造和繁重的人工排版,数字摄影系统出现以后,印刷也变得简单了起来,打印、校对、排版、印刷不再收到大量繁琐工艺的限制,在电脑的排版软件中一并完成,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出版时间缩短,并且还可以印刷彩色书籍和治疗。

第四节摄影任务作品简介前面我们说到了,摄影的出现只是短短的160余年的历史,但是其中却出现了大量的著名摄影家和他们的优秀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尤素福·卡什在美国出生的尤素福·卡什是著名的室内肖像大师。

主要代表的作品《爱因斯坦》(具体内容参见教材P20)2、赫伯·瑞茨出生在1952年的赫伯·瑞茨。

擅长利用自然光对人物面部进行独特的刻画。

表现出强烈的美感。

第二章摄影成像原理内容要点:了解光的基本概念;了解透视与针孔成像;掌握光线与胶片的知识;我们前面了解了,照相机的发展历史。

那么相机的种类的非常的多,有135胶卷机、120胶卷机、大幅面相机、数码照相机等等,那么镜头的性能与质量是决定影响质量的重要指数。

我们按下快门只能称为成像,成像的简单造成了“学会摄影非常容易的错觉”,所以我们从光影成像入门,了解基础摄影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节光的基本原理我们前面提到了摄影与光的关系密切。

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

光是照相或摄影的基本条件。

早期的摄影实验中将感光材料置于特殊的暗箱中,通过大小合适的光孔(镜头)对着被摄对象曝光,经过化学处理,可以获得照片。

在英文中摄影的Photography的本意为“光画”,也就是用光线来作画的意思。

在极暗的条件下摄影是困难的,感光材料在没有光线的暗房内不会起变化,也不能形成别影像。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光对感光材料的所起的作用不同,显示出来的效果也不同。

我们首先要掌握光的基本知识,才能很好的利用光源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特征的照片。

一、光的概念1、光的特性对光的解释我们可以说光是自然界的能量的一种形式。

它在均匀的介质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沿直线传播。

严格地说,光是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一种辐射。

有实验证明光就是电磁辐射。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但人眼可能看得见的,只有波长范围从380叫80毫微米(nm)的非常窄的一段,这段波长范围叫做可见光。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晴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叫红外线,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叫紫外线,它们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叫做不可见光。

当被具体的物体阻挡时,会产生作用并不同程度的向外反射,正样人们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识别它的颜色。

光照在物体上能够产生表面反射,这种现象是光的基本特性之一。

当光照在粗糙、光滑的物体的表面上的结果是不同的。

2、光的形式(1)发散光束(2)会聚光束(会聚到一点)(3)平行光束(4)会聚光束(会聚的点部指一个)3、光谱与色散我们高中物理都学习过三棱镜可已将一束白光分解成三原色光,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三棱镜又可以将它们混合成白光。

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也很明显。

例如夏日雨后初晴,在某一合适的角度,我们可以看见彩虹的出现。

这个原因我不这里复述了。

那么依次排序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形成的光带被称为光谱。

第二节透视与针孔成像在一定的位置上观察体积相同而距离不等的物体,近者观察的视角大,远者观察的视角小,会造成近大远小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