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DOC)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基本概念五服四端《周礼》六官佛教三归庙号婚之六礼五经、九族道藏比丘戒婚之六礼十三经佛教五戒九流十家濂洛关闽、填空题1、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

2、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的考试称为_________。

3、汉代的最高学府名曰_______ ,郡曰学,县曰______ ,乡曰______,聚曰_________。

4、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作吉礼、凶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统的说法,把吉礼、———、宾礼、——称为五礼。

6古代宗法制中,别子立为一家,成为这一家的始祖,这叫做-------。

7古代丧服制度分五等,叫做———。

8、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参加院试考试及格后取得的资格,俗称——。

9、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公孙龙和———。

10在宋代理学学派中,朱熹所代表学派被称为——。

11——和五斗米道都是原始道教。

12、按照佛教习惯,受“五戒”之前,一般先要归依“佛、法、——”“三宝”。

13、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标志着唐代经学的统一。

14、按照传统说法,礼可划分为五类,其中祭祀典礼称__,丧葬典礼称___。

15、中国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大学是______。

16、宋代四大书院包括______、______、应天书院、石鼓书院。

17、明清科举中,取得“举人”身份要通过的考试是___。

18、中国僧人西行求法第一人是_____。

19、周武王中的“武”是以___号称呼帝王?唐太宗中的“太宗”是以___号称呼帝王?洪武帝中的“洪武”是以___号称呼帝王?20周代国学中的大学,在京城的称______,在诸侯国都的称_____。

21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是______。

22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__,杂家的代表著作是《______》。

23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是__________。

24传统上,古代青年到一定年龄要举行成人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_____,女子十五岁举行______。

中国文化史考题

中国文化史考题

【中国文化史】一、选择题(15×1')(出自PPT)二、名词解释①三武一宗分别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加上后周世宗时的限佛运动,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

这四位皇帝先后掀起大规模的排斥打击佛教的运动,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

②经和经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指的是官府重要典籍和各学派的重要著述的称谓。

到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经变成了儒家学派尊崇的所谓孔子亲授的五类或六类著述的专称。

经学原泛指注解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后特指训解、阐述“法定”的十三部儒家经典的学问。

③宗法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族内区分尊卑长幼、规定成员权利与义务、调整内部关系的法则。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支配后者、后者服从前者。

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

宗法制在西周时候是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④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一直处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也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打上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⑤古文经学是指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兴起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与“今文经学”相对。

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今文经学为朝廷所承认,处于正统的官学地位;古文经学则未设立学官,处于非正统的私学地位。

(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被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这就是古文经的来历。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绪论:1.环境地理学的创立者,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2.中国所划归疆土,其自然地理环境,存有三大特征:其一,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轴,崇山高原将东亚,南亚,西亚分离,而中亚以帕米尔为线分东西两域,东侧新疆及河西走廊。

西部的高原屏障和东部将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构成中国体系完备的地理单元。

其二,这一地理单元由西向东构成三小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2000米以内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等,以及海拔高于500米的北起大兴安岭,中为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及云贵以东之地。

如此西北紧临亚欧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形成中国特有的季节性气候和东密西疏的人口原产结构。

其三,由以上两特征制约,中国古代农业区与游牧区分野确切,天然相互竞争绌迁调。

3.i:rui,称渭i,泾i,洛i,即指此等三角地带而言。

4.教材指出,哪一座山可以给我们一些关于中国文化起源的救赎?a、泰山;b、喜马拉雅山;c、昆仑山;d、紫金山5.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文化重内陆,轻开拓的特点。

教材对此是否完全认同?不是6.我国历史上,未知最早的历史记录就是甲骨文和金文。

7.儒家五经之中,《尚书》就是较晚的具备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述。

8.《诗经》中b、《大雅》部分的一些诗篇,充分反映了周人创业的传说与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a、《国风》;b、《大雅》;c、《小雅》;d、《周颂》9.《春秋》做为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编年史,其发生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10.战国时代发生的关键历史著作存有《庄子》、《战国策》、《楚辞》、《吕氏春秋》、《左传》。

11.开创纪传一体的史学著作是《史记》,《汉书》开皇朝史先河。

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汉记》。

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则是目录学著作的开端。

12.唐代史官制度的一个关键编定就是史馆。

这标志着从私人修史至官方的关键变革。

唐代还发生了一部史学理论名著即为刘知几的《史通》,一部典章制度的名著即为杜佑的《通典》。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中国文化史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话题,涵盖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些针对中国文化史的复习题及其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回顾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1. 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思想体系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2. “仁者爱人”的观念属于哪种思想?答案:这个观念属于儒家思想,代表了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核心理念。

3. “无为而治”是哪个思想的核心观点?答案: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主张顺应自然,不做过多干预,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4. 被誉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路连接了哪些国家?答案: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西亚、中亚、印度、欧洲等国家。

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答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

6. 唐朝的艺术和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唐代的代表?答案: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被称为“唐诗”。

7.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答案: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

8. 以下哪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紫禁城是哪个朝代的皇宫?答案: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

10. 以下哪种戏剧形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11. 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哪一天?答案: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每年的日期不同。

1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大家可以回忆和巩固对中国文化史的了解。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思想体系、艺术形式还是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了解,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文化史纲要

文化史纲要

文化史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和“礼”(“克已复礼”)主张遵循“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正名”的主张(保守一面);提倡“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太多重视。

2,老子即老聃春秋楚国人,代表作《道德经》《老子》,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张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无为取天下”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苟子:“亚圣”,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把“仁”的学说发展为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性善论:“民贵君轻”,“养浩然正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

性恶论:治国已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墨子:“兼爱”(没有阶级等差的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战国显学,代表下层民众利益,战国后不在受重视。

4、庄子:道家的代表人物,“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5、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孙膑:兵家,受《孙子兵法》的影响。

7、儒家思想——传统为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也起到了限制君主权利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作用。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题库(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题库(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题库(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一、名词解释1、中国“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治中心地。

“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

初义京师的“中国”又有多种引申,一如诸夏列邦,即黄河中下游这一文明早慧、国家早成的中原地带,居“四夷”之中;二如国境之内;三如中等之国;四如中央之国,等等。

其中。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与“四夷”对称的诸夏列邦之义的“中国”。

这些“中国”,皆指四夷万邦环绕的中原核心地带,其近义词则有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等等。

2、文化文化一般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自然属性,使其体现出人的价值观念的一切活动成果或现象。

3、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排除人类社会与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主要指观念形态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复杂共同体,习惯上又称为“精神文化”,也称为“小文化”。

4、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指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不同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包含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被称作“大文化”。

5、宗法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中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务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

6、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是以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科,研究中国文化发生、发展过程及各发展片段的形态、状况、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及中国文化的发展运动轨迹,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制度,也就是血缘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远近亲疏为标准,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在宗族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是中国古代解决政治权利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

中国文化史题目

中国文化史题目

1、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在夏商周,怎样经历,从神本到人本?一、殷商神本文化商朝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凭借商代的甲骨文,人们能够对商朝的历史进行更多的了解。

商部落原是一个活动在山东半岛渤海湾的从事畜牧业生产的部落。

商朝的第一个统治者叫商汤,其先祖名契,佐舜治天下,被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

商汤任伊尹为相,据传伊尹为庖厨,以庖厨之喻对商汤讲解治国道理。

在伊尹辅佐下,商汤励精图治,发展壮大,终于取代夏桀而有天下,定都于亳(一说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一说在安徽省亳州市),共传30王,国家五盛五衰,六次迁都。

到盘庚(商代第十代君主)在位时,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历史上又称商王朝为殷商。

据考古所及,商朝南越长江,北达辽西,西抵陕西,国土面积大大超过了夏王朝。

殷商文化非常发达,记录商代社会情况的文字,主要是殷墟甲骨文,有5000多个单字。

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为“卜辞”。

其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商代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商代的历法也很进步,甲骨文中有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

此外,商代的青铜器和古都建筑都标志着殷商的商人文化也有相当大的发展。

商朝的文化观念,集中体现在“尊神重巫”,表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这种神本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比如,国家大事都要由巫师占卜决定,并常常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来表示对鬼神的敬意。

祭祀时要用许多牲畜,在上古还有用活人祭祀的现象。

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周部落原来活动在渭河流域,周的始祖是姬弃,弃即舜禹时的农官后稷,《诗经·生民》(姜嫄)即描写后稷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周族几经迁徙居于岐山之下,后经周文王姬昌广求人才,四面征战,统一了一些部落,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在河南孟津与800诸侯会盟,兴兵灭商。

中国文化史题目集

中国文化史题目集

中国文化史题目集第一章史前文化1、_______开天辟地,_______抟土造人。

2、不论那种说法,_______、_______一定会占去三皇的两个名额。

3、《史记·五帝本纪》中,五帝是?4、_______不是禅让?A、尧与舜;B、舜与禹;C、禹与启;D、汉献帝与曹丕;E、宋徽宗与宋钦宗;5、三江之名,出自_______。

6、顾颉刚是那个学派的领军人物?7、谁不相信尧舜禅让是历史事实?A、墨子B、孟子C、荀子8、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9、由“文化”而“文明”的衡量标准:10、二里头文化遗址可能是_______A、夏代王都;B、周代王都;C、黄帝陵;D、外星人的弹坑11、汤因比对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看法。

12、里安·艾斯勒的著作:_______第二章殷商文化1、殷是一位英明的商王,所以商代也称殷代。

2、商代女性与军事绝缘。

3、商代人普遍对鬼神已十分不迷信。

4、唐宋学者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对商代历史的了解已达相当的水平。

5、祭祀的过程,体现了商代王族已有贵民厚失的思想。

6、解释:伊霍之事7、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其中的书特指__________8、甲骨文字中,贞字最常用的意思是:__________9、解释六书:第三章西周文化1、西周初年,制礼作乐者是_____________。

2、根据时代特点,选出同类的一个:A、成康B、文景C、桓灵D、康雍乾3、我国的历史明确纪年,从周召共和元年,即___________开始。

4、传统上,封建一词是“封疆土,建诸侯”的意思。

这个意义上,___________即已标志着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正式结束。

A、周公平管蔡之乱B、秦始皇统一天下C、汉武帝推恩令D、辛亥革命5、请举出三个与周天子同姓的国家:6、“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盗以黜夏,汤不得而废;旧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不得而易,询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绪论:1.环境地理学的创立者,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2.中国所辖疆土,其自然地理环境,有三大特征: 其一,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轴,崇山高原将东亚,南亚,西亚分开,而中亚以帕米尔为线分东西两域,东侧新疆及河西走廊。

西部的高原屏障和东部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中国体系完整的地理单元。

其二,这一地理单元由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2000米以内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等,以及海拔低于500米的北起大兴安岭,中为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及云贵以东之地。

如此西北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构成中国特有的季节性气候和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结构。

其三,由以上两特征制约,中国古代农业区与游牧区分野清楚,天然依存绌补。

3.汭:rui,称渭汭,泾汭,洛汭,即指此等三角地带而言。

4.教材认为,哪一座山可以给我们一些关于中国文化起源的启示?A、泰山;B、喜马拉雅山;C、昆仑山;D、紫金山5.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文化重内陆,轻开拓的特点。

教材对此是否完全认同?不是6.我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历史记录是甲骨文和金文。

7.儒家五经之中,《尚书》是较早的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

8.《诗经》中B、《大雅》部分的一些诗篇,反映了周人创业的传说与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A、《国风》;B、《大雅》;C、《小雅》;D、《周颂》9.《春秋》作为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编年史,其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战国时代出现的重要历史著作有《庄子》、《战国策》、《楚辞》、《吕氏春秋》、《左传》。

11.开创纪传一体的史学著作是《史记》,《汉书》开皇朝史先河。

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汉记》。

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则是目录学著作的开端。

12.唐代史官制度的一个重要创制是史馆。

这标志着从私人修史到官方的重要变革。

唐代还出现了一部史学理论名著即刘知几的《史通》,一部典章制度的名著即杜佑的《通典》。

13.判断:宋代史学发达,各种传统史体都有重要著述,尤其是地方志之丰富,为前代所未有,并开创了金石学的新领域。

对14.清代学术,长于考据,其鼎盛期在乾嘉。

A、考据/康乾;B、理论/乾嘉;C、考据/乾嘉;D、叙事/康乾15.编年体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优势:(1)便于表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的关系(3)避免叙事重复啰嗦劣势:(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全部情况(2)难于记载年月不明的历史事件(3)偏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件事件16.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以A、鲁国(A、鲁国;B、齐国;C、周王室;D、晋国)的历史为主线。

17.所谓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8.判断:东汉末荀悦的《汉纪》是根据《汉书》裁剪而成;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则成书于范晔的《后汉书》之前,因此更具史料价值。

正确19.《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终五代,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其作者司马光,也因此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20.以下哪部书,被史家认可为《资治通鉴》的续作而常常与之合刊:A、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B、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C、清初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D、清末毕沅《续资治通鉴》21.起居注和实录的区别是什么?它们都记录中国古代皇帝的言行,但涉及范围广,更接近原貌的是起居注22.判断:纪传体其实是一种综合体,其中的“本纪”部分,基本是编年体的。

正确23.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24.十七史宋朝、二十一史明朝、二十二史清朝、二十四史清朝、二十五史、二十六史近现代(民国以来)25.《史记》中记录典章制度的部分是书。

26.我国第一部记录典章制度的专史是唐代杜佑中的《通典》。

27.南宋郑樵的《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纪传部分了无新意,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二十略”。

28.上述二书,与宋末元初的史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三通”。

29.专记一朝典章的史书,私人修撰的,多称为会要,官修的则称为会典。

30.纪事本末体的开创者是南宋的袁枢。

其著作《通鉴纪事本末》。

这一体裁的优势是,“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

31.史评可分两大类,一重评论历史事件(史迹),一重评论史著。

32.刘知几的《史通》,提出著史着须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

33.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史学理论的又一代表作。

34.钱大昕、赵翼、王鸣盛被誉为乾嘉考史三大家,其代表作分别是《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

第一章史前文化1、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

2、古籍中关于三皇的说法甚多,其中最常出现的两位是伏羲、神龙。

3、《史记·五帝本纪》中,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4、C、禹与启不是禅让?A、尧与舜;B、舜与禹;C、禹与启;D、汉献帝与曹丕;E、宋徽宗与宋钦宗;5、判断:按照《礼记·礼运》的论述,禹传位于启,标志着从大同社会到小康社会的转变。

正确6、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为顾颉刚所创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7、谁明确表示过对“尧舜禅让”的真实性的怀疑?C、荀子A、墨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8、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1)时代越后,古史越长(2)时代越后,中心人物越放大9、考古遗址中发现B、陶器,并不会被认为是该文化已经发展至文明阶段的证据。

A、青铜器;B、陶器;C、文字;D、大规模定居点10、二里头文化遗址可能是A、夏代王都:A、夏代王都;B、周代王都;C、黄帝陵;D、外星人的弹坑第三章西周文化1.汉立学官,称A《仪礼》为《礼经》?A、《仪礼》;B、《礼记》C、《周礼》;D、《大戴礼记》2.关于《仪礼》成书,有周公所制、孔子及弟子完成及秦汉间之书三种说法,教材倾向于哪种说法?教材赞成孔子及弟子完成3.《周礼》原名《周官》,声称记录的是周代的政治制度。

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其中冬官全亡,后以《考工记》补之。

4.钱穆《向歆父子年谱》否定了《周礼》成书于西汉末的说法,又撰《周官著作时代考》,考论《周礼》成书于战国晚期。

5.《礼记》本是《仪礼》的从属材料,至唐代,始取得经的地位。

6.判断:《礼记》特指戴德的《大戴礼记》。

错7.《礼记》内容庞杂,其中《大学》、《中庸》两篇被宋儒抽出,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8.现存的关于儒家“乐治”思想的文献,保存在哪一部书里?《乐记》9.相传,西周初年,制礼作乐者是C、周公旦: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旦;D、召公奭;E、太公望10.我国历史之有明确纪年,是从周召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的。

11.根据时代特点,选出不同类的一个:A、成康;B、文景;C、桓灵;D、康雍乾12.《封建论》是柳宗元著名的政论文章,柳文中“封建”一词的意思是封邦建国。

13.这个意义上,B秦始皇统一天下即已标志着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正式结束。

A、周公平管蔡之乱;B 、秦始皇统一天下;C、汉武帝推恩令;D、辛亥革命14.判断:王子是指天子的嫡长子。

错15.“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

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

”柳宗元的这段议论,是说封建制度乃是天子与诸侯间的一种B、激励机制(A、妥协机制;B、激励机制)16.不是任何时代的宗族都必然具备的特点:D、与封建制度相结合A、大家族;B、父系;C、族权强势;D、与封建制度相结合17.“(知罃)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这段话说明大宗有什么样的特权?B、主刑权A、主祭权;B、主刑权;C、主财权;D、特享权18.以下对大小宗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小宗的关系,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态度;B、天子既然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天下的大宗;C、大小宗的权利分配,是一种主体突出,又兼顾各宗利益的模式;D、体现了赢者通吃的逻辑19.五服:(1)地理斩衰(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齐衰、大功小功(2)丧服:缌麻20.《周礼》中的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五等爵公,侯,伯,子,男21.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22.新获得天命者推翻原来的统治者,这一个过程,传统上称之为革命。

23.以下哪种礼仪是天子的特权A、封禅:A、封禅B、祭祖C、乡射礼D、士昏礼2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是指D、借指王朝。

A、七座佛教寺庙;B、供奉七佛的寺庙;C、借指诸侯国;D、借指王朝。

2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此诗适用于D、嘉礼:A、吉礼;B、凶礼;C、军礼;D、嘉礼26.“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此诗适用于B、凶礼:A、吉礼;B、凶礼;C、军礼;D、嘉礼27.尊尊亲亲:尊敬师长,亲近亲人28.占筮书:夏之《连山》,殷之《归藏》,周之《易》。

29.画出八卦卦象:乾坤震艮离坎兑巽30.周公对《易经》所作的贡献是D、作爻辞:A、作八卦;B、重卦;C、作卦辞;D、作爻辞31.以下,那篇文章不属于《十翼》D、《解卦》:A、《系辞》;B、《彖传》;C、《文言》;D、《解卦》第四章春秋文化1.判断:上古时代,巫觋往往也扮演着国事顾问的角色。

正确2.判断:西周时代,史官往往也扮演着国事顾问的角色。

正确3.判断:史官是由巫觋发展、分化而来的。

正确4.最早倡导“六经皆史”的观点的是谁?清人章学诚第五章孔子与老子1.记录孔子的生平学术重要的史料,主要有哪些。

《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崔述的《洙泗考信录》2.教材认为,孔子的学术思想,最主要有哪几个方面?主要在“仁”,“礼”,“知”三方面3.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教材认为,它主要包含着哪几个层面的意义?核心是“仁”。

首先表现出广泛的“人性”,也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其次,实现了一种由尊天命向重人事的思想转变。

4.对孔子期望恢复周礼的思想倾向,教材是如何评价的?对此应做两点辩证:其一,孔子重西周礼制,是针对当时乱世而言,取拨乱反正之意,而且这也与周制儒职的教育传统与精神相一致。

其二,孔子重西周礼制,同样内含了一种时代的“损益”发展观。

5.孔子是怎样看待知与不知的关系的?在他看来,“知”与“不知”并非决然对立,“不知”正是求“知”的开端,从“无知”到“知”的过程。

6.孔子将“知”归于“知人”,弊端是什么?儒家学派对神秘大自然的探究显出知识的贫困,与道家相比也捉襟见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