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件审判九步法”具体步骤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要件诉讼九步法简要介绍

要件诉讼九步法简要介绍

要件诉讼九步法实现诉讼精细化最近一段时期,律师界广受关注的诉讼技术莫过于诉讼可视化技术了,从表达来讲,可视化只是表达形式,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更为重要一些。

只有严谨细致的思考才能实现诉讼精细化。

诉讼可视化为表,诉讼精细化为里,表里如一,条分缕析,才是制胜之道。

一、解决什么问题实现诉讼精细化,需要一套整合的思考工具和操作步骤。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科体系和法学教育却造成了知识的割裂和不衔接。

传统的法学方法论以法官为视角,以实体法为主导,赋予了法官过多的查明事实的任务,是超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已经确立了当事人主义。

在民事诉讼法领域,方法论研究本来就不多,同时为了摆脱实体法的影响,希望理论上自成体系,造成了和实体法结合起来讨论不够,处分主义、辩论主义、证明责任、本证、反证和实体法结合起来讨论不够。

事实上,法典的编撰体系也对适用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法典是高度抽象之后按照模块化进行组织的,以有限的条文尽可能规整无限可能之现实生活。

而在一个具体案件中,是需要把总则、分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整合在一起考虑的,这就需要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思考方法。

对于律师界来讲,缺乏一套规范、严谨的分析方法也困扰着年轻律师和当事人。

不少律师大咖的佳作以自身办案实践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深度性和专业性足够,但普遍性稍欠,新手律师直接上手的可能是多个领域、但复杂性一般的案件,这就需要一个融合理论与实务,符合一般办案逻辑同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方法。

二、九步法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要件诉讼九步法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了融合,以请求权基础分析为先导,以证明责任划分为枢纽,用要件事实论指导诉讼,实现诉讼精细化。

请求权基础方法是一种案例分析方法,而不是案件分析方法。

作为答题者分析了权利已生效、权利未消灭、权利无抗辩、权利无减免责事由等所有情况,并且,案情是出题者假定的,无需收集证据证明。

但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事实是在诉辩对抗中查明的,一方只对自己的事实进行主张,并不需要进行全景式的主张。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书笔记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书笔记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书笔记
知识点框架:
- 要件审判九步法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 各个步骤之间的关联与逻辑
思维方面:
- 理解老师分析要件审判九步法背后的逻辑思路
- 对具体案例运用该方法时的思考路径
重难点和易错点:
- 标注出容易混淆或误解的概念和环节
- 强调在实践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补充点:
- 老师提及的相关司法实践经验或额外案例
- 与其他审判方法的比较与联系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对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整体认识和感悟
- 如何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法律事务中的想法
- 梳理出自己对该方法的疑问和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邹碧华院长要件审判九步法具体步骤修订稿

邹碧华院长要件审判九步法具体步骤修订稿

邹碧华院长要件审判九步法具体步骤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邹碧华院长“要件审判九步法”具体步骤第一步固定权利请求要求: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明确、具体、便于实际履行。

1、要求原告明确诉讼请求。

请求确认民事行为效力的,应明确效力的状态。

请求确认权利归属的,应明确权利主体、性质、内容。

请求给付钱款或实物的,应明确给付主体、种类、金额等。

请求履行行为的,应明确履行内容和方式,是否便于执行。

请求多被告承担责任,应明确各被告承担责任性质和份额。

2、若原告诉请不明确,可通过询问、告知、必要的释明等方式,让原告明确诉请。

3、若原告诉请不充分,可主动探求原告的真实意思,进行必要的释明。

原告同意一并起诉的,合并审理。

原告明确放弃的,不再处理并记明笔录。

原告表示另案起诉的,本案中不予处理并记明笔录。

4、若原告诉请不正确,可通过释明,建议当事人剔除更正不正确的诉请。

第二步识别请求权基础要求:审查原告诉请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确定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并在该法律关系基础上进行审理5、从诉讼请求及诉讼理由中寻找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

6、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明确的,根据该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7、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不明确、理由含糊不清、诉请与理由出现矛盾时,应予以释明,让原告明确表态。

8、释明后原告仍不明确的,可依据诉请及事实理由,由法院认定法律关系,并询问原告意见,原告确认的,按该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9、原告拒绝确认法院认定的法律关系又不予明确的,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10、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与法院认定不一致的,应予以释明,并告知不予变更可能导致的后果。

原告变更的,按变更后的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原告拒绝变更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请。

第三步识别抗辩权基础要求:审查被告的答辩主张和理由是否明确11、要求被告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事实主张、法律关系性质等作出有针对性的答辩。

要件诉讼九步法讲解

要件诉讼九步法讲解

要件诉讼九步法讲解一、经典三段论的启示一般逻辑学书谈到三段论都会讲这个经典的例子,我们也从考察这个例子开始谈起: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会死这是一个已经证立的三段论,是标准的演绎推理的过程。

这是一个静态的演示,没有反映人们的思考过程和分析步骤,如果从动态的、实际应用的过程来考察,我们可以得到法律适用的一些启示。

1、首先,对结论的探求决定了大前提的领域和范围。

从拉伦茨的话来讲,提出问题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解答的可能。

只有想要探讨苏格拉底会不会死这个问题,才会指向寻找“所有人都会死”这个大前提。

如果我们探求的问题关于苏格拉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显然不会去寻找所有人都会死这样的大前提。

对于法律的适用来讲,当事人的利益诉求转化为法律语言的诉讼请求之后,才会从此出发去寻找支持该请求的法规范。

当然,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衡量利弊后建议当事人调整和更正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律师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优先考虑其利益诉求在法律上实现的可能。

2、其次,对结论的探求需要首先要明确小前提的对象和性质。

结论需要探求的是对象和某一特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成立首先要理清我们探求的对象是什么?我们探求苏格拉底会不会死,首先要考察苏格拉底是什么?如果苏格拉底是一座山,也不存在探讨死亡的问题。

所以,想要探讨当事人的利益诉求是否能得到支持,首先要探讨当事人之间构成了什么样的法律关系,不同的法律关系会产生不同的权利义务。

侵权的法律关系就没有履行利益的赔偿,合同的法律关系也没有精神损害的赔偿。

而对法律关系的探求也就是诉讼标的的确定过程。

3、再次,对法律关系的探求又需要确定当事人之间发生了哪些法律事实?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基于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产生。

这就需要目光在事实和规范之间进行流连忘返的考察。

这种考察一种需要一定的前理解。

如果没有对生与死的前理解,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言说和理解苏格拉底会不会死这个话题。

要件审判九步法

要件审判九步法

要件审判九步法写作框架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步骤符合演绎推理主要形式即三段论的逻辑框架: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将九步法与三段论相对应得到如下图表。

文章虽然按照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层层递进,司法实践中很多环节其实是交叉或同步进行的。

比如,固定权利请求之前可能要对基础规范进行识别,对于明显违法的请求经识别之后确定无法固定而直接裁驳。

案情简介2007年1月25日,朱俊芳与嘉和泰公司签订十四份《商品房买卖合同》,主要约定朱俊芳以每平方米4600元价格向嘉和泰公司购买百桐园小区十号楼14套商铺。

同日办理了该十四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销售备案登记手续。

2007年1月26日,朱俊芳与嘉和泰公司签订一份《借款协议》,约定嘉和泰公司向朱俊芳借款1100万元,借款期限自借款到账之日起三个月即2007年1月26日至2007年4月26日止;嘉和泰公司自愿将其开发的百桐园小区十号楼商铺以每平方米4600元的价格抵押给朱俊芳,抵押的方式为和朱俊芳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办理备案手续,开具发票;借款到期,嘉和泰公司一次性还清借款,朱俊芳将抵押手续(合同、发票、收据)退回嘉和泰公司,如到期不能偿还,嘉和泰公司将以抵押物抵顶借款,双方互不支付对方任何款项等。

同日,朱俊芳向嘉和泰公司发放了1100万元借款,嘉和泰公司向朱俊芳出具1100万元收据。

至2007年4月26日,嘉和泰公司未能偿还该借款。

大前提一、固定权利请求一审中,原告朱俊芳向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朱俊芳与嘉和泰公司签订的十四份《商品房买卖合同》有效,判令嘉和泰公司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

本案中原告非常清晰的阐述了诉讼请求,具体分析可以拆解为确认之诉与给付之诉。

就原告而言,确认之诉得到法院支持以后再将给付之诉作为补充以取得强制执行的法律效果,实现了诉讼与执行两个程序的衔接。

在当事人诉讼请求不明确时,法官可以通过庭审过程中不断询问进一步辨析澄清。

对于明显不合理、不合法的的诉讼请求,法官可以提示当事人予以变更或者裁驳。

要件诉讼九步法操作指南

要件诉讼九步法操作指南

要件诉讼九步法操作指南要件诉讼九步法作为实现诉讼精细化的具体方法,包括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精准实施”三个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要件诉讼九步法操作指南,欢迎借鉴参考。

大胆假设大胆假设包括前三个步骤,是请求权基础的假定部分,也就是大家最为困惑的“找法”环节,从0到1的转变,从事实到规范的跨越,完成于请求权基础的假设,包含了定事实、定关系、定请求三个步骤,请注意,这里的定是假定的意思,不是最终的确定。

第一步,定事实,理清生活事实,用法言法语整理重塑为法律事实。

指南:“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律师的法律分析只能从事实开始。

这就需要律师自己加工形成法律事实。

沿着当事人的叙述和证据,律师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合理审慎地从生活事实中挖掘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片段,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成一个合理的法律故事。

这就是用历史方法整理成的法律事实拼图。

第二步,定关系,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全面梳理其中的法律关系。

指南:诉讼法律关系只存在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一般来讲,事实中出现的法律主体需要两两配对考察,全面梳理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

步骤1:法律事实是引发法律关系的唯一依据,考察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是判断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法律事实。

这就需要将两者之间的法律事实拼接起来,也就是按照主体进行法律事实的拼图。

步骤2:将前述的法律事实拼图和自身掌握的请求权基础体系进行比对,找出两者之间可能构成的请求权类型。

笔者将我国民法请求权基础整理成十大类,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具体的请求权。

作为一个法律从业者,可能并不需要背诵民法的具体法条,但是却需要熟练掌握请求权基础体系,了解每一类请求权的构成要件,保护的方式,举证的难易等等。

这也就是所谓的法的前理解。

没有这种前理解,就不具备理解案例,解决问题的准绳。

这有点类似于按图拼图的儿童玩具。

不认识猫,即使你拼成了猫,也不知道这是猫。

所以,认识猫是你的前理解,是你拼图的基础。

对请求权基础体系的掌握属于专业人士应有的前理解。

要件审判九步法_解析

要件审判九步法_解析

黄某是夫妻关系。你到底选择哪一个?
不还钱,但我现在没有收入。被告张某辩 便进一步展开审理,分配举证责任等。
刘某表示,张某在借款上盖了章,他 称,对借款事实不知情,钱没拿到家里用
方 法:分 析 确 定 相关 法 律 条文 所 包
就是借款的担保人。借款时黄某与张某是 过,我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含的构成要件。
告知并询问黄某及张某,根据被告答辩主 流 程:初 询问→研析→再询问(阐
再询问:法官遂阐明并询问刘某,基 明)→研析→识别【答辩主张和理由→实 张和理由,法院将依据合同法第六十条第

于担保关系产生的连带责任和基于夫妻 体法规范】
一款、第五十二条第(二)项来判断这个案


关系产生的连带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
据你的起诉理由,请具体陈述你诉讼请 求的,签 借条时他不在场,他的章是我 包括借款合同已生效(合同法第二百一十
求依据的法律规范。刘某表示,他们一个 私自拿去盖的。张某表示,他同黄某是在 条)、负有偿还义务(合同法第二百零六
是借款人,一个是担保人,具体法条我搞 2009年3月3日登记离婚的,借据盖的章是 条)、义务未履行。刘某违约责任请求权
推行了“要件审判九步法”,表明司法管 理开始更多地呼应司法工作客观规律本 身的逻辑要求,表明司法机制开始更多地 注重司法技术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表明 司法方法开始更多地强调从诉讼流程的 各个具体环节出发进行考察与分析。
下文将通过原告刘某诉被告黄某、 张某借贷合同纠纷一案审理过程的解 析,探讨“要 件审判九步法”的具体运 用,以期进一步厘清审判思路、规范司法 行为、提高审判效率。
流程确定构成要件整理诉讼主张梳理争点确定争点归纳询问固定适用见表一第七步要件事实的证明目标此步骤旨在帮助当事人理清举证质证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并按照法律条文的构成要件分配举证责任并告知当事人使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明确知晓真伪不明情形下的风险所在并告知证明方法和证明要求促使当事人用尽证明方法及证明资源

要件审判九步法流程梳理(知法官审案心路历程)

要件审判九步法流程梳理(知法官审案心路历程)

要件审判九步法流程梳理(知法官审案心路历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里所说知彼,指律师代理诉讼案件时,不但要对于对方当事人的诉讼策略了如指掌,还得研究法官审案的思维。

打官司,通常就是要用证据以证明法律事实,最终目的就是说服法官,因此了解法官怎么做、怎么想,对于全盘掌握诉讼非常重要。

要件审判九步法第一步:固定权利请求这一步的目的是:固定与明确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内容与构成流程如下:1.询问原告的诉讼请求;2.研判诉请中是否存在;3.再询问诉请中存在瑕疵的地方;4.研判诉请中是否存在模糊、矛盾等瑕疵;5.出现原告认诺时,固定对方的权利请求。

第二步: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这一步的目的是:固定与明确当事人诉讼请求对应的实体法规范流程如下:1.询问原告诉请理由;2.研判诉请理由是否模糊,法基础是否明确;3.再询问进行法律规范阐明并询问诉请理由的法律基础;4.研判诉请理由是否模糊,法律基础是否明确;5.识别原告诉求的权利基础,至原告认诺;6.识别原告诉请依据的实体法规范。

第三步: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这一步的目的是:固定与明确当事人答辩的内容及构成、答辩对应的实体法规范流程如下:1.询问当事人是否答辩,答辩内容;2.研判是否针对原告的主张、诉讼请求、法律关系直接展开的答辩;3.再询问进行法律规范的阐明并询问答辩主张与理由;4.研判答辩主张与理由是否有模糊、矛盾等瑕疵;5.识别答辩主张与理由,至当事人认诺;6.识别答辩依据的法律规范,至当事人认诺。

第四步: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这一步的目的是:确定裁判适用的具体法条,分析确定所有相关法律条文中所包含的构成要件流程如下:1.确定权利基础;2.确定权利依据的要件事由;3.分析是否存在权利阻却性事由;4.分析是否存在权利消灭性事由;5.分析是否存在权利妨碍性事由;6.依照权利请求基础规范及对立滚蛋的法条范围工程确定裁判适用的具体法条;7.梳理出相关法律条文中所包含的构成要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件审判九步法”
具体步骤
“要件审判九步法”具体步骤
第一步固定权利请求
要求: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明确、具体、便于实际履行。

1、要求原告明确诉讼请求。

请求确认民事行为效力的,应明确效力的状态。

请求确认权利归属的,应明确权利主体、性质、内容。

请求给付钱款或实物的,应明确给付主体、种类、金额等。

请求履行行为的,应明确履行内容和方式,是否便于执行。

请求多被告承担责任,应明确各被告承担责任性质和份额。

2、若原告诉请不明确,可通过询问、告知、必要的释明等方式,让原告明确诉请。

3、若原告诉请不充分,可主动探求原告的真实意思,进行必要的释明。

原告同意一并起诉的,合并审理。

原告明确放弃的,不再处理并记明笔录。

原告表示另案起诉的,本案中不予处理并记明笔录。

4、若原告诉请不正确,可通过释明,建议当事人剔除更正不正确的诉请。

第二步识别请求权基础
要求:审查原告诉请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确定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并在该法律关系基础上进行审理
5、从诉讼请求及诉讼理由中寻找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

6、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明确的,根据该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7、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不明确、理由含糊不清、诉请与理由出现矛盾时,应予以释明,让原告明确表态。

8、释明后原告仍不明确的,可依据诉请及事实理由,由法院认定法律关系,并询问原告意见,原告确认的,按该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9、原告拒绝确认法院认定的法律关系又不予明确的,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10、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与法院认定不一致的,应予以释明,并告知不予变更可能导致的后果。

原告变更的,按变更后的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原告拒绝变更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请。

第三步识别抗辩权基础
要求:审查被告的答辩主张和理由是否明确
11、要求被告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事实主张、法律关系性质等作出有针对性的答辩。

12、如被告的答辩包含实体法上的抗辩权的,应找到相对应的具体法条。

13、如被告提出的答辩属反诉的,对于反诉部分,应予以释明,让其明确是否提起反诉。

第四步基础规范的构成要件分析
要求:根据认定的法律关系,寻找实体法律规范
14、在原告主张的法律关系得到明确后,法院寻找对应的实体法上的法律规范。

15、对应的法律条文应当首先是含有实体权利处理的完全性法条,而不是倡导性法条。

16、完全性法条是具有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的规定。

第五步诉讼主张的检索
要求:审查诉讼主张的完备性
17、比较当事人的诉讼主张是否与基础法律规范相对应。

18、诉讼主张与请求权相互矛盾的,诉讼主张与请求权构成要件不匹配的,遗漏诉讼主张的,法院应当予以释明,要求其补充或明确。

第六步争点整理
要求:根据诉辩主张及其请求权基础规范归纳案件争点
19、在审理中,归纳案件的事实争点和法律争点。

20、事实争点包括: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民事主体、行为等事实。

21、法律争点包括:实体法律适用争点(如,对法条的不同理解、法律关系性质是合同之债还是侵权之债)和程序法律适用争点(如,案件管辖、当事人主体等)。

第七步要件事实的证明要求:以案件事实争点为核心,组织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
22、指导并要求当事人围绕事实争点,理清举证、质证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23、根据《证据规定》的有关规定,分配举证责任。

24、心证公开,促使当事人围绕心证结论收集和补充证据。

25、审查当事人是否已用尽证明资源及证明方法,是否已经就其主张的所有要件事实完成了证明。

第八步事实之认定
要求:审查认定各方当事人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26、如原告主张的事实证据充分的,则支持原告。

27、如被告主张的事实证据充分的,则支持被告。

28、如证据穷尽后,案件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的,则根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认定。

第九步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要求:将查明的案件事实归入相应法律条文的各项构成要件
29、如认定的事实与原告主张所依据的法律规范要件完全符合,则支持原告的诉请。

30、如认定的事实与被告的抗辩权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完全符合,则认定被告抗辩成立,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