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楼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さ纫蛩亍0唇逃 抗娑ǎ 醒 堪嘌 罱 谖?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

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但其宽度应为1200~1500mm。门洞高一般为2400~2700mm,门内开,以免影响走道中行人的通行。

(2)教室窗的设计:窗的位置及尺寸大小,主要受采光标准,层高及结构的制约,窗的高度还应符合模数。具体要求如下:

①窗的大小按窗地比1/4确定。一般采用窗宽为1500~2100mm,窗高为2100~2700mm。

②光线必须由学生左侧射入室内,各座位的亮度要均匀,窗上口要尽可能接近天棚,窗下口距地面(即窗台高)为900~1000mm。窗间墙宽度,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

4.教室的内部设施教室的内部设施包括: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挂镜线、电源插座、挂衣钩、广播箱等。这些设施的设置,要利于使用,整齐美观,容易清洁。

(1)黑板:是教室内的主要固定设备。要易于书写擦拭,不发噪音,不产生眩光。黑板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黑板下缘到讲台面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2)讲台:有木制讲台和钢筋混凝土讲台。高度一般为200mm,宽不应小于650mm,长

度等于黑板长度加上两端各延长200~250mm。

5.教室的结构布置:有三种方式,即纵横墙承重、纵墙承重与横墙承重。

矩形教室,常用纵横墙承重和纵墙承重两种,见图矩形教室结构布置。

方形教室,则可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见图方形教室结构布置。

教室的墙体厚度要经结构计算确定,一般三层以下用240mm厚,四~五层时底层为370mm 厚。当梁跨大于6m时,如用240mm墙厚,则在梁的支承处加设壁柱。

(二)特殊教室设计

1.实验室: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实验室及小学的自然教室等。根据使用情况,有综合实验室(理、化、生合用,适于初中和小学自然教室)和多功能实验室(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和演示实验室)。实验室平面尺寸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室的

使用人数、家具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以及设备的要求。人数以班为单位计算,家具中的演示桌和实验桌是影响实验室大小的主要设备,其形状及尺寸如图常用实验室家具设备的尺寸和形状。根据我国情况,实验室大小以75~85m2为宜,平面轴线尺寸(宽×长)可采用6600mm×12000mm、7500mm×10800mm、7500mm×11700mm、8700mm×9900mm几种,层高与教室相同。每个实验室均要设一间准备室,作为实验准备、存放仪器、药品和标本用,一般面积在45m2左右。准备室要紧靠实验室,并设门与之相通,以利使用,如图实验室平面布置实例。

2.音乐教室:大小形状与普通教室同。若考虑兼作文娱排练和其他用途时,面积可适当加大。音乐课对其他教室干扰大,设计时可将它作为独立的部分放在尽端,或放在教学楼尽端的底层或顶层,或在教学楼外单独建造。音乐教室一般附有乐器室,两者紧密相连,并设门相通。

3.合班教室:供放映幻灯、科教电影、实验演示、观摩教学、学术报告和合班上课用。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与教室紧密相连,并设门相通,中学合班教室可设计成阶梯教室,使用面积按每座1m2计算;小学的合班教室地面不宜起坡,以兼作文体室使用,使用面积可按每座1~1.1m2计算,教室的规模一般以容一个年级为宜。放映室面积一般为40m2左右,其位置可设于教室前部,也可设于教室后部。前者称为前放式,后者称为后放式。当作成阶梯教室时,桌椅宜固定,宜采用翻板椅,地坪的升高和桌椅的排列,要考虑视线及视角要求,如图阶梯教室平面布置。从视线考虑,前排到黑板距离应≥2500mm,后排距黑板不宜大于18m。排距一般为850mm,走道宽≥800mm。为了保证每排座位不被前排遮挡,阶梯梯级的高度,宜采用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合班教室在视角要求上与普通教室一样。在采光照明方面,与普通教室同,但当教室宽度>7.2m时,应采用双面采光。

4.语言教室:又称为语言实验室,供语言课教学专用。每座平均使用面积为1.60~1.80m2,语言教室一般包括语言教室、控制室、编辑及复制室、录音室、准备及维修室等一组房间。教室的位置应设在教学楼中比较安静,并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地方,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隔音条件。

语言教室座位的布置应便于学生入座和离座,最好为双人连桌,两侧通道,如图语言教室座位布置形式。为了避免互相干扰,每个座位需设挡板隔开,前方安装玻璃,以便观看教师讲课。

语言教室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可设在教室的讲台上,或设在独立的控制室内。当设

在独立的控制室内时,教室与控制室之间应该观察窗,且满足教室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座位的要求。

录音室是语言教室中的重要设施,可以放在控制室内或准备室之一旁,面积大小以6~10m2为宜,若仅供1~2人使用,3~5m2即可。准备室供进行编辑器材维修和课前准备之用,面积一般为6~10m2。

此外,语言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5.图书阅览室:是学校重要的公用教育设施,一般包括阅览室、书库和管理室三部分,面积大小视需要定,位置应设在师生便于使用而又比较安静之处。阅览室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并便于疏散。书库内要比较干燥,通风良好,防火安全。书库与阅览室应紧密相连,有门相通,管理室亦可与书库合并,阅览室视学校规模大小,可以师生分别独立设置或合并一起。

(三)行政及生活用房的设计

1.办公室:包括以下几种:

党政办公室:包括党支部、校长、教务、总务等办公室、档案室、文印室、会议室、保健室、广播室及总务仓库等。

教学办公室:包括各学科教室办公室、体育办公室及器材室等。应与教室有方便联系。

社团办公室:各括工会、团、队及学生办公室等。

办公室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数量按学校规模和实际需要定,一般教师人数,按中学1人/每班,小学0.5人/每班配备,每座使用面积 3.5m2。办公室层高可比教室低,一般为3000mm~3600mm。

2.厕所及饮水处:设计时应注意几点:

(1)学生使用厕所多集中在课间休息时,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一般中小学人数可按男女生各为一半计算。

男厕:中学5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1m长大便槽),两个小便器(或1m长的小便槽);小学4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0m长大便槽),两个小便器(或1.0m长小便槽)。

女厕:中学25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1m长大便槽);小学2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0m长大便槽)。

(2)厕所的位置应较为隐蔽,并便于使用,宜设前室通风要良好,位置上多设于教学楼端部、转弯处。教工厕所应设小间与学生分开,可以靠近学生厕所设置,也可在教室办公室附近单独设置。厕所内或外应设取水龙头、水槽和污水池,供学生洗手和高卫生时用水。厕所地坪标高一般应比同层地面低50~60mm,并应设地漏。

(3)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四)交通系统设计

1.门厅:是教学楼组织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也是用来布置布告栏、宣传栏、壁报和供学生活动的地方,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与学校主要出入口及室外活动场地联系要便捷;

(2)内部空间要完整,采光通风良好,要有足够面积满足安全疏散及休息停留用。

(3)门厅入口处一般要设门廊或雨蓬。寒冷地区要设双道门构成门斗,门斗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2.楼梯:是上下楼层联系的通道,位置要明显,疏散要方便,宽度和数量要满足疏散和防火要求。

根据防火要求,两楼梯之间的房间,房门至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30m。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最远房门到楼梯口的距离≯20m,如图楼梯间距。楼梯宽度可按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宽度指标表确定。

楼梯踏步尺寸,一般采用踏步高为140~160mm,踏步高宽为280~340mm,楼梯扶手高900~1000mm。楼梯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3.走道:一般教学楼走道的宽度,内廊为2.4~3m,外廊为1.8~2.1m;办公室走道为1.5~1.8m。

内走道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除两端开窗直接采光外,还可以通过两侧墙上开高窗和两侧房间门上的亮子间接采光。

外廊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花饰宜用垂直线条,空隙≯110mm,以免发生事故。

外廊易飘进雨水,地面应低于室内或坡向外,作有组织排水。

二、教学楼的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就是将各个不同功能的房间组合在一起,通过三维空间的设计,从平面、立面、剖面以及体型等各方面综合反映功能、技术与艺术的要求。

(一)组合的基本原则:

1.结合地形,因地制宜;

2.各部分功能区分明确、合理,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3.建筑空间布置紧凑,各个体部分组合得当;

4.交通联系要简捷;

5.结构合理,施工方便;

6.设备管线要尽量集中。

(二)教学楼部分的组合要求

1.将使用功能一致,且开间、进深模数基本一致的用房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普通教室组、专用教室组、办公用房组等。

2.根据学校规模,将使用功能基本一致的房间组(如学校的普通教室房间组等),结合学校用地具体条件,进行教学楼的组合。在组合时应考率交通流线关系,功能联系关系,同样房间在物理环境上的一致性等。

3.普通教室组的组合。由于规模的不同在组合上有较大的差异性,规模大可以组成若干体部(或单元),这种情况可按低、中、高年级分栋;当规模较小时,仅为一个体部时,则高年级在上层,低年级在底层的布置方式。

4.专用教室的组合。一般各种专用教室进深较大,房间的净面积也较大,在管理上也有其特殊要求

,平面组合应保持一独立房间组(构成一个体部或独立一栋建筑)。

5.办公用房的组合。教学办公及行政办公在一独立体部或独立建筑时,可分层布置;必要时也可分设,在这种情况下除一部分共用办公室集中布置在办公楼内(或办公区内),其他若干班主任办公室亦可分散到教室区内,以便同学生接触。

(三)教学楼的组合方式

组合方式有多种,形式也各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走廊式组合:有内廊、外廊和内外廊结合等几种,是应用最广的形式,如图走廊式组合。

2.单元式组合,如图单元式组合:

(1)单元式组合为一个年级的教室集中在一个组合体内,亦可设置本组合体所需的卫生间、及教师办公室等。

(2)为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在设计上可将几个单元以联廊连接起来,或从屋顶相通,以形成任何一间教室均有二个通路疏散。

(3)单元式组合形式,根据需要组成的教室数量不同,可有多种组合形式,但需满足教室对南向采光的要求。

(4)单元式组合体,适应地形的能力较强,尤其对于不甚规整或地势起伏较大的校园更为有力。

(5)单元式组合体,可使每个教学单元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保证有安静的教学环境;也便于组织和开展同年级的教学活动。

(6)单元式组合形式,有利于组织多变化的室外空间,易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及相互交往的环境。

3.厅式组合,如图厅式组合.

厅式组合是以设于中部的通高大厅连接周边的各教学用房的一种组合形式。各层教学用房是通过设于厅内周边的走廊相联系,形成环状组合。中部大厅形成学生课间的休息、交往、游戏场所,多适用于高中或完全中学。当大厅顶部设置采光顶时,适用于严寒,多风沙的地区,当大厅顶部开敞时,适用于南方地区。厅式组合的缺点是工程费用较大,易造成声音相互干扰。

三、教学楼的体型、立面及细部设计

(一)教学楼的体型,立面设计

中小学建筑的体型及立面设计要反映学校的性格与特征,通过成组的教室、明快的窗户、开敞通透的出入口以及明亮的色彩,可给人以开朗、活泼、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首先要主次分明。教学用房是主要的使用空间,应布置在主要部分。办公室及辅助用房宜放次要部位。通过体量、线形、虚实、凹凸、光影与色彩的对比,以突出其主要部分。其次还必须使各部分相互呼应,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完美、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二)细部设计

重点是入口,处理得好,可以打破立面

设计上过分统一而形成的单调感。因此在入口出多作特殊处理,如挑出的雨蓬或门廊、空透的隔断、花墙、独特的花台,再加上丰富多变的材料、质地、色彩、从而达到统一多变,突出重点的效果。

其他还有门窗、柱子,檐口、雨蓬、遮阳、栏杆及装饰线条等,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外,在比例尺度、形式、色彩上都应仔细考虑,如柱子用什么断面好,门窗用何种形式才便于清洁、开关等,总之细部设计要结合结构构造及使用要求,力求简洁、轻快、注意整体效果,切忌繁锁和附加一些不必要的装饰。

四、学校的总平面设计简介

(一)学校总平面组成的内容

1.校舍建筑: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辅助用房等。

2.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包括跑道、跳跃场、投掷场、球场、器械运动场及体操场等。

3.科学实验园地:包括生物教学标本园地、植物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园地及小气象站等。

4.道路及绿化。

(二)学校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低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3)两排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三)总平面的布置方式

在总平面布置中,主要是处理好教学楼、出入口与运动场应尽量争取南北向。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如下图总平面布置示意。

1.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一侧,教学楼与运动场地的朝向均好,功能关系好,运动噪音对教室干扰小,如图总平面布置示意:(a)、(b)、(c)。

2.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前或后,当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纵横线垂直时,两者之间需加绿化隔离,以减少干扰,如图总平面布置示意:(e)、(f)。如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平行,则二者有其一的朝向会较差,干扰也较大,如图总平面布置示意:(d)。为解决这一矛盾,此时教学楼临近运动场一面可布置为辅助房间或外廊,并用绿化隔离。

某市xx中学xx楼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

某市xx中学xx楼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某市xx中学xx楼教学楼设计 1.2 建筑面积 该建筑约3600m2,层高3.6m,5层。每层需设教室休息室、普通教室6~10间及男女卫生间,底层设值班室 1.3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4 地质条件 场地平坦,土质均匀,无不良地质发育;地基土为厚度较大的粘性土层,地基土承载力f ak =240 kP a,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1.5 气象资料 主导风向:南、东南;基本风压w0=0.4kN/m2,基本雪压s0=0.45kN/m2。 1.6 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Ⅲ类,该建筑属乙级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因为该建筑是教学楼,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1.7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1.8 材料供应 各种材料均能保证供应;施工技术条上:各种机具均能满足要求。 1.9、设备条件 电力、供水、排水系统已准备好。

2 结构平面布置图2.1 结构选型 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不上人防水屋面。 楼面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楼梯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 天沟做法:现浇挑檐沟。 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图

3 板、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 板 21/l l 取板最大值 ()21max / 6.9/3 2.3l l == 因为2<2.3<3, 所以板按双向板进行计算。 L h )50/1~40/1(min = (L 为短向跨度),取较大的短向跨度L=4500mm 所以mm mm h 5.112~90min =,且h ≧80mm 。取h=100mm 2 主梁 ① 横向主梁的跨度为mm L 6900= mm h mm mm L h b b 500.5.862~383)18/1~8/1(===取 . 250~125)4/1~2/1(mm mm h b b == 取 mm b b 250= ∴横向主梁的初选截面尺寸:mm mm h b 500250?=? ② 纵向主梁的跨度为mm mm L 60004500或= mm b mm mm h b mm h mm mm L h 250,250~125)4/1~2/1(500,750~333)18/1~8/1(======取取 ∴纵向主梁的截面尺寸:mm mm h b 500250?=? 3 次梁 取次梁的最大计算跨度,∴mm L 6900= mm mm h b mm b mm mm h b mm h mm mm L h b 400200200.200~100)4/1~2/1(400.5.862~383)18/1~8/1(?=?∴======次梁的截面尺寸:取取 4 柱 取第③榀框架进行计算: 根据公式 c v c f u N A N ?= ,其中 N u 取0.75。(因为抗震等级为二级) 各层的重力代表值近似取2 /13mm kN 。由结构平面布置可得柱的负荷面积是: 4.5?(3.45+1.5)=22.2752m ∴竖向荷载的轴压力估计值: 2 2 23162000250000500500162000)75.03.14/(51013275.222.1)/(2.1mm mm mm mm h b mm u f N A N c V c >=?=?=?????=?≥则初选截面

最新中小学教学楼设计基础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基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 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 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 >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 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 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 ×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 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求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以及照明灯具设置与安装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技术教室以及阅览室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 7000.1 灯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 7000.201 灯具 第2-1部分:特殊要求-固定式通用灯具 GB 7000.202 灯具 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入式灯具 GB/T 10682 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 GB/T 13379 视觉工效学原则 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GB/T 15144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 性能要求 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 ) GB 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10.1 灯的控制装置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 19510.4 灯的控制装置 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7793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JGJ/T 119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JGJ/T 310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光通量 luminous flux 根据辐射对标准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量。单位为流明(lm)。 对于明视觉: λλλ λd V d K m ??Φ=Φ?∞)()(d 0e

小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全套资料)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某市中心某繁华地段主干道上一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为3层,占地面积约为664.0 m2,总建筑面积约为1992.6m2; 1.2设计依据 1.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13-8)…… 1.2.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1.2.3《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1.2.4《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标高及建筑细部作法 教学楼建筑高度11.7米,地上三层,层高为3.9米。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为±0.000,室内外高差450mm; 1.4建筑设计图纸 其余图纸详见施工图纸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某市中心某繁华地段主干道上一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为3层,占地面积约为664.0 m2,总建筑面积约为1992.6m2,结构为框架结构。 2.2设计依据 2.2.1该建筑属于丙类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2.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2.6《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2.2.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2.8《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2.2.9《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2.3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2.3.1结构柱网布置 由于建筑总长度不超过55m,且为保温隔热屋面,所以不设变形缝。

某中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计算本科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计算本科设计

13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存档编号 本科毕业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第1页共 92 页

目录 前言 (2) 摘要 (3) 1.1设计依据 (6) 1.2设计资料 (6) 1.3工程地质资料 (7) 1.4水文地质资料 (7) 1.5抗震设防要求 (7) 2.建筑设计 (7) 2.1平面设计 (7) 2.2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8) 2.2.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8) 2.2.2 窗的大小和位置 (8) 2.2.3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8) 2.3立面设计 (9) 2.4建筑剖面设计 (9) 2.5其他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 (10) 2.5.1屋面做法 (10) 2.5.2楼面做法 (10) 2.5.3墙身做法 (10) 3.结构设计 (11)

3.1构件截面粗估 (11) 3.1.1梁尺寸确定 (11) 3.1.2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12) 3.2计算简图的确定(见图2) (12) 3.2.1三个假设 (12) 3.2.2计算简图 (12) 3.3荷载统计 (13) 3.3.1恒荷载计算 (13) 3.3.2楼面活荷载计算 (17) 3.3.3风荷载计算 (18) 4.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19) 4.1竖向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9) 4.1.1荷载简化 (20) 4.1.2弯矩分配 (21) 4.1.3梁的剪力以及柱的轴力计算 (25) 4.1.4弯矩调幅 (26) 4.2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8) 4.2.1荷载简化 (28) 4.2.2弯矩分配 (29) 4.2.3弯矩调幅 (31) 4.2.4梁端剪力,柱的轴力计算 (32) 4.3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33)

教学楼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楼设计基础知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室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课桌椅尺寸单位:毫米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毫米;小学为500~550毫米。排距c,中学为850~900毫米,小学为800~850毫米;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毫米。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某小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 本建筑根据“陇东学院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1级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为庆阳市宁县某小学教学楼,建筑名称为宁县某小学教学楼。该高校位于风光秀丽的甘肃宁县。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已有教学楼已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因此决定拟建一座教学楼。拟建建筑物要考虑与校区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也要突出自己的建筑风格。 本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内外填充墙分别为200mm、300mm非承重粘土空心砖。此外,为体现教学楼庄重的特点,本设计及局部采用玻璃幕墙点缀。 1.1 建筑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通过毕业设计初步了解民用建筑设计原理,熟悉应用建筑规范和标准图集。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建筑各细部的构造做法。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要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即本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美观大方,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一座实用,经济,坚固,美观的现代化教育建筑。建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平、立、剖面设计;防火设计;抗震设计;建筑结构构造设计;建筑施工图绘制;建筑设计说明的编写等。 1.2 设计原始资料 1.2.1 建筑环境和地点 拟建建筑物位于庆阳市宁县,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0.4kN/m2;基本风压0.45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三级抗震;建筑物场地类别为III类。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1.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了解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 3.牢固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原理和做法; 4.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二、设计任务 1.题目: 烟台市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 2.规模: 18 班 3.建筑层数: 34 层。 4.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 分项房间名称间数使用面积容纳人数备注教学用房普通教室 18 56~62m2 每班 50 人音乐教室 1 56~62 m2 50 人物理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化学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50 人实验准备室 2 30~40 m2 应与实验室靠近语言教室 1 80~90 m2 图书阅览室 1 100~110 m2 办公辅助用房教师办公室 12 12~16 m2 广播室 1 12~16 m2 体育器材室 1 12~16 m2 大会议室 1 32~48 m2 档案室 1 12~16 m2 厕所在教学楼中按层设置医务室 1 12~16 m2 5.层高: 教学用房: 3.6~3.9 m,办公用房: 3.0~3.3 m。 1 / 7

6.楼地面: 水泥类或局部镶铺地面。 7.门窗: 木门、铝合金窗。 8.采光系数: 教学用房: 1/4~1/6,其他: 1/6~1/8。 9. 结构型式: 砖混结构(也可局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三.图纸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 5 张图纸的绘图工作量,以铅笔线条绘制。 所有注字、图表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施工图内容包括: (一)简要施工说明(二)各层平面图1: 100(三)剖面图(横剖在楼梯间)1: 100(四)南、北及侧立面图1: 100(五)屋顶平面图1: 100~200施工图深度要求: (一)施工说明1.内外墙面、楼梯面、平顶等装修做法。 2.屋面防水、保温或隔热做法。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字数:1776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7期 随着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继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楼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抗震设防在设计要求上有了较大提高,本文结合作者曾做过的某小学综合教学楼结构设计实例,浅谈一下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建筑设计 该小学主要使用功能为24班制小学+6班制幼儿园,辅以配套的办公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等教学用房,地下一层设为教师用汽车、自行车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15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32m2;地下建筑面积2940m2。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如图: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体系布置,该小学教学用房共划为6个分区:1区为四层教学楼;2区为一层多功能阶梯教室;3区为三层连廊;4区为三层教学综合楼;5区为三层幼儿园;6区为一层风雨操场。4、5、6区下设一层地下室。 2.结构设计 2.1基本情况 六个分区中各分区均以抗震缝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2区、6区为单层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柱,以网架组成屋面空间结构。 2.3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该项目属于“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的教学用房,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该规范第3.0.3-2条明确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基于这条规范的理解为:确定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按八度,确定地震作用时的设防标准按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处理此类问题不是单纯的将本地区设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1引言 本毕业设计题目为《某中学教学楼框架结构的设计》。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之前,我温习了《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专业课程,并阅读了《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等相关规范。在设计中,我尽量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还有基本技能以及实习时的积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并且绘制施工图纸。尤其是在设计期间,得到老师的热情指导及审批和指正,同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发挥了团队精神。在设计后期,主要对设计手稿进行电脑输入,让我圆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设计的五个月里,在邵老师的热情帮助下,通过资料查阅、计算说明撰写以及外文翻译,加强了对新规范等相关内容的理解。深深的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更加熟练的掌握了AutoCAD、天正等绘图软件,从而在各个地方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钢混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量非常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但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在计算过程中难免有疏忽之处,所以假如有计算错误的地方,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 2 建筑方案设计 2.1 工程概况 2.1.1 建筑指标 本建筑地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占地面积为12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24间普通教室,每间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10间办公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4间教研室,每间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1间语音教室,每间建

筑面积为90平方米;1间会议室,每间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2间准备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4间藏书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5间贮藏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4间饮水间,每间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卫生间每层2个,男女各一个,总的10个。 (1)建设地点:漳州市 (2)工程名称:漳州市第三中学教学楼设计 (3)工程概况:建筑总高度为19.95m,共5层,地上5层,地下0层。1层层高为4.35m, 2至5层层高为3.9m,室内外高差0.45m,占地面积为12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为5500m2。 (4)气候条件: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3℃。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夏季日照数253.5h,冬季日照数75.3h,年总日照数1426.8h。 (5)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6)地面粗糙类型:B类 (7)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1.2 建筑设计思路 综合各工程条件,本教学楼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明确分工,建筑内外墙之间的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1[。根据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纵向布置和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本建筑方案在形象上追求现代气息,同时满足建筑方案经济合理性,在结构里面的造型上给人美感,内部结构主要以内廊为中心线,在左右两边布置教室;教学区及辅助教学区分开,在导向上给人明确的方向感,在教学楼内布置三部楼梯,疏散人流更方便快捷。 2.2 建筑构造设计 2.2.1非上人屋面构造设计 (1)改性沥青防水层 (2)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 (3)80mm厚再生聚苯乙烯保温板

中学教学楼规范

普通中学教学楼设计 实训指导书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在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要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和缺乏经验等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工作参考准备 1、准备0号或1号图板,2号图纸、铅笔、丁字尺等绘图工具。 2、相关面积设计要求

注:①本表按小学每班40人,中学每班50人,中师、幼师每班35人计算。 ②本表不包括实验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音

乐教室、舞蹈教室的附属用房面积指标。 ③本表普通教室的面积指标,系按中小学校课桌规定的最小值,小学课桌长度按1000mm、中学课桌长度按1100mm测算的。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进行设计时,经过构思,通常是从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三个不同的方面来综合考虑的。平面设计是关键。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先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考虑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及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平、立、剖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度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才能做好一个建筑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房等,这些都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各主要房间面积指标见上表。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 辅助部分:包括厕所、传达室等。 交通部分:包括楼梯、走道、门厅、过厅等。 1、学校总平面设计 学校总平面设计,必须依据学校规模、功能特点、所属地区的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1.普通教室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1.1.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1.3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1.3.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 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2. 实验室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 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2.2.2 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2.3 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2.2.4 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 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2.3.1 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2.3.2 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2.3.3 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2.3.4 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实验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教学楼结构设计的分析

教学楼结构设计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教学楼结构的具体设计与同行共享。 关键词: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构件截面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cas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design and sharing specific counterparts. Keywords: structure scheme; and Structure calculation; Component section 1教学楼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功能分为教学空间、办公空间和交通空间。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楼一般为多层建筑,多层建筑的防震能力强,它的平面类型较多。 (2)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以满足教学建筑的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教学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为减轻结构自重,框架结构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或者烧结页岩空心砌块。 (4)教学楼为满足学生课间活动要求,一般布置为外廊式,竖向则布置多部楼梯。 (5)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作用也因功能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便于各功能部门的服务要求。 (6)教学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合班教室,音乐教室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能布置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是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大都采用大屏幕(254~508cm)投影机做为显示设备。教室应选择或建造成阶梯形,前方建一个长6m、宽2.5m、高0.25m 的平台,用于放置讲台及设备;层高为3.8m左右;使用面积为9×12m2;设置100个座位,即能容纳两个班学生上课;窗户安装遮光窗帘。为了延长设备的寿命,并创设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室内要安装空调器。为了确保昂贵设备的安全,教室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概况)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 教学楼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每日人流量大。应有一个较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可以使室内空气较好的流通,充满光亮,使教职工以及学生有一个健康安心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在具备一个健康安心的生活学习环境后也应在每一个细节,为学生做到安全保护。并且楼内各功能房间除了须遵守规范规定外,其位置也应符合所在环境以及提供便利,并且各相邻功能不发生冲突。 一、教学楼的组合方式 组合方式多样,形式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走廊式组合:有内廊、外廊和内外廊结合等几种,是应用最广的形式。 2.单元式组合: ①单元式组合为一个年级的教室集中在一个组合体内,亦可设置本组合体所需的卫生间、及教师办公室等。 ②为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在设计上可将几个单元以联廊连接起来,或从屋顶相通,以形成任何一间教室均有二个通路疏散。 ③单元式组合形式,根据需要组成的教室数量不同,可有多种组合形式,但需满足教室对南向采光的要求。有利于组织多变化的室外空间,易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及相互交往的环境。 ④单元式组合体,可使每个教学单元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保证有安静的教学环境;也便于组织和开展同年级的教学活动。并且适应地形的能力较强 3.厅式组合:厅式组合是以设于中部的通高大厅连接周边的各教学用房的一种组合形式。各层教学用房是通过设于厅内周边的走廊相联系,形成环状组合。中部大厅形成学生课间的休息、交往、游戏场所,多适用于高中或完全中学。当大厅顶部设置采光顶时,适用于严寒,多风沙的地区,当大厅顶部开敞时,适用于南方地区。厅式组合的缺点是工程费用较大,易造成声音相互干扰。 二、教学楼的体型及立面 中小学建筑的体型及立面设计要反映学校的性格与特征,通过成组的教室、办公室、开敞通透的出入口以及明亮的色彩,可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需要主次分明。而教学楼内分布可以分为教学用房和辅助用房,教学用房是主要的使用空间,应布置在主要部分。办公室及辅助用房宜放次要部位。 教学用房: ①中小学教学用房主要分为普通教室以及特殊教室。普通教室的设计需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而特殊教室可以分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及结构设

3 结构设计说明 3.1 工程概况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要求建筑面积约2000--4000m2,3-4层。经多方论证,初步确定设为四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3.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江苏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 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 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3.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上、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基础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4 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5 结构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地基与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7 工程结构抗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科学出版社 10 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 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 巩固课堂教学,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 了解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 3. 牢固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原 理和做法; 4. 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二、 设计任务 1. 题目: 烟台市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 2. 规模: 18 班 3. 建筑层数: 34 层。 4. 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 分项 房间名称 间数使用面积 容纳人数 备注 教 学用房 普 通教室 18 56~62m2 每班 50 人 音乐教室 1 56~62 m2 50 人 物 理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化学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实验准备室 2 30~40 m2 应与实验室靠近 语言教室 1 80~90 m2 图书阅览室 1 100~110 m2 办 公辅 助用房 教师办 公室 12 12~16 m2 广播室 1 12~16 m2 体育器材室 1 12~16 m2 大会议室 1 32~48 m2 档案室 1 12~16 m2 厕所 在 教学楼中按层设置医务室 1 12~16 m2 5. 层高: 教学用房: 3.6~3.9 m , 办公用房: 3.0~3.3 m 。 6. 楼地面:

水泥类或局部镶铺地面。 7.门窗: 木门、铝合金窗。 8.采光系数: 教学用房: 1/4~1/6,其他: 1/6~1/8。 9. 结构型式: 砖混结构(也可局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三.图纸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 5 张图纸的绘图工作量,以铅笔线条绘制。 所有注字、图表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施工图内容包括: (一)简要施工说明(二)各层平面图1: 100(三)剖面图(横剖在楼梯间)1: 100(四)南、北及侧立面图1: 100(五)屋顶平面图1: 100~200施工图深度要求: (一)施工说明1.内外墙面、楼梯面、平顶等装修做法。 2.屋面防水、保温或隔热做法。 3.门窗表。

某中学教学楼结构毕业设计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0 目录内容摘要................................................................................................. (3) ABSTRACT ................................................................................. ................................................................... 4 1.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 5 1.1 工程概况................................................................................................. ............................................. 5 1.1.1工程简介................................................................................................. ...................................... 5 1.1.2 地质勘察报告................................................................................................. .............................. 5 1.2 设计依据................................................................................................. ............................................. 5 1.2.1 国家标准................................................................................................. ..................................... 5 1.2.2 抗震设计参数................................................................................................... .............................. 6 1.3 荷载取值................................................................................................. ............................................. 6 1.3.1风荷载、雪荷载.................................................................................................

教学楼设计规范

教学楼设计规范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教学楼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教学楼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 1. 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2.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3.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4.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5. 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6.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7. 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第三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第一节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1 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件和情况设置。 2 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3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第二节普通教室 1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2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