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粘性测试作业指导书D

初粘性测试作业指导书D
初粘性测试作业指导书D

合川科技作业指导书

NO 改订处改订者核准日期

改订经历1 修改一.测试环境何旺云

2 修改温度黎碧楷石大松2006.4.27

3 修改判定标准汪雪芹姜良东2006.12.30

1 / 2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2 / 2

初粘性能测试

一.初粘力,初粘性能测试(滚球法,FINAT环形法,V轨道滚球法) 二.保持力,持粘性测试方法(常温保持,恒温保持,恒温恒湿保持) 三.剥离力,剥离强度测试方法(180°剥离90°剥离) 四.离型力,离型强度测试方法 五.剪切力,拉伸剪切强度测试(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六.解卷力,低速解卷强度测试方法 七.不干胶,胶黏测试项目总汇 胶粘制品主要是在基材上涂覆一层粘着剂,使之可以粘住物品表面,可通过粘接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粘结性能是表征胶粘制品粘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初始粘力大小是否合适,保持时间是否达标,剥离强度是否适中,都是企业在产品出厂前进行质量监督检测的重要指标 一.初粘力测试(初粘性能测试) 初粘性测试是表征胶黏剂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国内外测试初粘性有三种, 一种是滚球法另外两种是环形法和V斜坡V型道轨滚球法。 滚球法 ,通过钢球和测试试样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胶粘带、标签等产品对钢球的附着力作用来测试试样初粘性。将一钢球滚过平放在倾斜板上的胶粘带粘性面。根据规定长度的粘性面能够粘住的最大钢球尺寸,评价其初粘性大小。 FINAT环形初粘法 环形初粘力测试方法来检测胶粘制品的初粘性,利用一种拉力测试仪来检测初粘性力值的大小,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更直观,较之国内的斜面滚球法,数据更具有科学性,更接近实际应用 实验设备:剥离力实验机、环形初粘夹具, 试样制备:截取宽度25mm,长度至少175mm 的试样五条进行测试。测试条件:温度23℃±2℃,50%RH±5%RH,测试试样在测试前应至少放置4 小时。 测试步骤:1. 在测试前移除胶带背材,胶面向外,握住胶条两末端将它组成环形。环形末端10mm 夹入剥离试验机(环形初粘夹具)上夹具,环形垂直向下。(注意:夹具不要直接接触胶面)。2.(环形初粘夹具)的下夹具上的玻璃擦拭干净,剥离实验机以300mm/min 速度工作使环形与玻璃板接触,当完全接触后(接触面积25mmx25mm),立即反向以300mm/min 速度分离。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反向分离滞后时间尽可能短,记录完全分离环形与玻璃板的最大力值。 测试结果:1. 环形初粘用N 表示,取五条胶带的平均值(忽略首峰)2. 如果力值大于纸张强度,结果应取撕裂前的最大值,并附上PT(纸张撕裂) 3. 如果胶有转移,应用AT 表示,并用百分数表明转移程度。 V型道轨滚球粘性测试方法 斜坡V型道轨滚球法,并与斜坡平面滚球法进行比较,指出了V型道轨滚球法的优点。关键词初粘性,V型道轨滚球法l前言测试压敏胶粘带初粘性的常见标准有GB4852—84《压敏胶粘带初粘性测试方法》等斜坡平面滚球法。这种方法所采用的滚球是直径为‘八。~1英时的32种钢球,国内难以购买,且其尺寸不符合国家计量标准化的要求,若换算为SI制单位,则无论直径,还是质量均为无穷小数,既不便于制造,又无直观概念,难以推广;此外,GB4852规定,每次测试时必须用聚酯薄膜复贴助跑段和调节倾斜角度,既麻烦,又会因复贴不引起阻力不等而造成较大的系统误差,因此,国内压敏胶生产厂家较少采用此法。我们在编制《ATN铝箔胶粘带)企业标准时,参考美国PSTC标准,采用了新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保密等级:保密版本/状态:发文号: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2014-11-3 发布2014-11-3 实施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修订履历表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反射计以20°、60°或85°几何条件测定色漆漆膜、塑料、陶瓷、石材、纸张或金属材料等平面制品的镜面光泽度的测试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含金属颜料色漆漆膜的光泽测量。

20°几何条件适用于高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材料); 85°几何条件适用于低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材料)。2参考标准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ISO 2813:201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ASTM D523-2014光泽度测试方法 3仪器设备 三角度光泽度测试仪 生产商:深圳市三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N-206085 4测试条件 4.1测试对象:液体漆样 4.1.1试验用底材(底材应是镜面质量的玻璃,厚度为3mm ,尺寸150 x 100mm , 玻璃最小尺寸至少应等于光照区域的长度); 4.1.2漆膜涂布器(槽深为150 ± 2 pm的块状涂布器或采用其他施涂方法); 4.2 20 °、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方法: 4.2.1 60。条件适用于所有的漆膜,但是对于很高光泽和接近无光泽的漆膜,20°或85。也许更适用。 4.2.2 20 °条件在对高光泽漆膜(即60 °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2.3 85。条件在对于低光泽的漆膜(即60 °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5测试步骤 5.1校准 本设备共有黑色涂料及白色涂料两个校准模块并附有不同角度下的校准参考 值,在测试之前要对照测试条件对该角度(20。或60。或80 °)进行校准以保证测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刘桂强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放范围:车间、生产部、技术部、档案室各一份

一、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三、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 1.金属材料 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明。 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2.塑粉

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五、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1.冲裁检验标准 1.1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1.2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1.3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1.5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1.6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胶带初粘性试验机

胶带初粘性试验机 一、胶带初粘性试验机简介: 胶带初粘性试验机按照GB4852之规定设计制造,适用于压敏胶带等相关产品进行初粘性测试试验。主要由倾斜板、放球器、支架、可调水平底座及钢球等构成。采用斜面滚球方法,通过钢球和压敏胶粘带试样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胶粘带对钢球的粘附作用来测试试样初粘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粘面朝上,置于倾斜30°之试验板上,取钢珠球从最大号者,依序使之自由下,记录能粘在试片上达5秒以上之球号。 设计标准:GB/T 4852 二、胶带初粘性试验机主要技术参数: 滚球:不锈钢 倾斜角度:20-60°(可调) 滚球大小:1/32”-1” 倾斜板:厚度5mm玻璃 助跑道:长度Length 100mm 外型尺寸:(L×W×H) 380×150×250 mm 重量:12kg 三、胶带初粘性试验机测试条件: (1)试验室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5±5%。 (2)制备试样前,胶粘带应除去包装材料,互不重迭地在(1)条件下放置2h以上。 试样制备: 试样宽度为10~80mm,长度约250mm,除去最外层 3~ 5圈胶粘带后,以约300mm/min的速度解开卷状胶粘带(对片状制品则以同样速率揭去其隔离层),每隔200mm左右裁取一个试样,取4个以 上。取样时不允许手或其他物体接触试样测试段。 试样拉伸变形较大时,允许有不大于3 min的停放时间,使其复原。 测试方法:

1、预选最大钢球 (1)轻轻打片放球器,观察滚下的钢球是否在测试段内被粘住(停止移动逾5s以下)。从大至小,取不同球号的钢球进行适当次测试,直至找到测试段能粘住的最大球号钢球。 (2)取上述最大球号钢球和球号与之衔接的大小两个球,在同一试样上各进行一次测试,以确认最大球号的钢球。 2、正式测试 取3个试样,用最大球号钢球各进行一次滚球测试。若某试样不能粘住此钢球,可换用球号仅小于它的钢球进行一次测试,若仍不能粘住,则须按7.1.4~7.3重新测试。

标志(丝印)、标签的耐磨试验作业指导书

丝印附着力试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D/JS-JY-01-22 版本:A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修订页

1. 适用范围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 2. 参考标准 IEC/EN60335-1、的第7章 3. 试验的主要设备 4. 试验的说明 标志应清晰易读并持久。经过试验后,标志仍应清晰易读,标志牌应不易揭下并且不应卷边。 5. 试验前的准备 检查设备和仪器是否符合本项目试验要求; 接到样机后,准备样机资料和检测记录; 将样机状况、样机标识内容及有关技术参数填写在检测记录上。 6. 试验方法及判定 拇指测试 条件:实验样品5PCS以上 实验程序:取样品,用拇指放在印刷的图片上,以3+-0KGF的力来回檫试15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否则为不合格。 75%酒精测试 条件: 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75%的酒精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75%的确酒精,然后再用白棉纱布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SEC)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 +-0KGF的制具,色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95%酒精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95%的酒精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95%的确酒精,然后再用白棉纱布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SEC)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 +-0KGF的制具,色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810胶带测试 条件:1、试验样品5PCS以上 2、810胶带 实验程序:将81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上,然后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连续测三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3M600胶带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2、250胶带 实验程序:将3M60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只需测试一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250胶带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250胶带 实验程序:将25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连续进行三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汽油擦拭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汽油混合液(汽油:75%酒精=1:1)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汽油混合液,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 SE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色偏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正己烷擦试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正己烷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正己烷溶液,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 SEC

QC初粘力GB

压敏胶粘带初粘性测试方法 (斜面滚球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压敏胶粘带动粘性的测试。 2定义 初粘性——物体和压敏胶粘带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胶粘带对物体的粘附作用 称为初粘性。 3原理 将一钢球滚过平放在倾斜板上的胶粘带粘性面。根据规定长度的粘性面能够粘住的最大钢球尺寸, 评价其初粘性大小。 4测试设备 4.1斜面滚球装置 本装置主要由倾斜板、放球器、支架、底座及接球盒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4.1.1倾斜板:以厚约2mm的玻璃板覆在厚约7mm的钢板上组成倾斜板。两极间可衬入毫米座

标纸,作为安放试样、调节钢球起始位置的标记。 4.1.2放球器:放球器应能调节倾斜板上的钢球起始位置,释放钢球时,对球应无任何附加力。 4.1.3支架:支架用于支持倾斜板,并可在0~60°范围内调节板的倾角。 4.1.4底座:底座应能调节并保持装置的水平状态。 4.1.5接球盒:接球盒用于承接板上滚落的钢球,其内壁衬有软质材料。 4.2钢球 以GCr15轴承钢制造、精度不低于GB308-77《钢球》规定的0级、直径为32 1~1英寸的33种 钢球,可作为测试用钢球。 钢球按其英制直径的32倍值编排球号。测试时应使用球号连续的一组钢球。 钢球应存放在防锈油中。有锈迹、伤痕的球须及时更换。 4.3聚酯薄膜 采用符合JB1256-77《6020聚酯薄膜》规定的厚度为0.025mm 的薄膜。其长度约为110mm ,宽 度比试样约宽20mm 。 4.4清洗剂和擦拭材料 4.4.1消洗剂:消洗剂可采用化学纯的丙酮、乙酸乙酯、酒精等适宜的溶剂。 4.4.2擦拭材料:采用脱脂纱布等柔软的纤维织物作为擦拭材料。这类材料应不含有可溶于上述 溶剂的物质。 5测试条件 5.1试验室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5±5%。 5.2制备试样前,胶粘带应除去包装材料,互不重迭地在5.l 条件下放置2h 以上。 6试样 试样宽度为10~80mm ,长度约250mm ,除去最外层3~5圈胶粘带后,以约300mm/min 的速度解 开卷状胶粘带(对片状制品则以同样速率揭去其隔离层),每隔200mm 左右裁取一个试样,取4个以 上。 试样拉伸变形较大时,允许有不大于3min 的停放时间,使其复原。 取样时不允许手或其他物体接触试样测试段。 7测试步骤 7.1准备工作 7.1.1将斜面滚球装置调至水平位置,除特殊规定外,将倾斜板的倾角调到30°。 7.1.2用蘸有清洗剂的脱脂纱布,擦洗玻璃表面和聚酯薄膜的两面,再用纱布擦干净。 7.1.3将擦去防锈油的钢球,放入盛有消洗剂的容器内浸泡数分钟,取出后,用清洁的清洗剂和 纱布反复清洗擦拭,然后再用干净纱布擦拭干净,清洗后的钢球,应用干净的竹(木、骨)制镊子等

工序作业指导书

工序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OQM-7.5-12-2000 分发编号: 版本号:A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 第三篇钢筋工程 第四篇装饰工程 第五篇管道安装 第六篇电气安装工程 第七篇模板工程 第八篇砖砌体工程 第九篇门窗工程 第十篇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目录

一、工程定位----------------------------------------------1 二、工程平面定位------------------------------------------3 三、工程标高定位------------------------------------------3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3 一、工程定位 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

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 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 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于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 2、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一般规定边长

Removed_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2010-09-01

共 4 页第1页 工艺文件编号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代替WPT00-54020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铁表面涂层、不锈钢表面涂层和铝合金表面涂层附着力检测。 本作业指导书采用划格试验法,对漆膜附着力进行检测。可用于现场定性评判单层涂膜或多层涂膜与基底面附着力的大小;也可评定多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其它底层涂层脱离的抗性。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本试验可以在专门制作的试板上进行,也可以在待测产品的内表面进行。 2 引用标准 GB-T 4957-2003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3 仪器材料 3.1 BYK划格试验器、 配备符合DIN/ISO标准、A-5126型划格试验器刀头(刀齿间距为2mm)和A-5128型划格试验器刀头(刀齿间距为3mm)。 3.2 清洁用刷子和钢直尺 3.3特氟龙粘胶带 宽25mm,粘着力(10±1)N/25mm。 3.4 目视放大镜 手持式、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4检测前准备 编制会签 校核标准化

共 4 页第2页 工艺文件编号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代替WPT00-54020 编制会签 校核标准化

无功补偿控制器试验作业指导书

无功补偿控制器 试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9年12月23日发布2011年12月23日实施

1.目的 为保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调试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公司所用苏州新未来、施耐德、ABB、督凯提(DUCATI)、扬州正泰等产品。 3.职责 3.1试验人员负责调试全过程的安全防护; 3.2试验人员负责调试的准备和实施; 3.3试验人员负责调试的结果的记录、试验数据的处理; 4.工作装备 4.1试验必备设备:无 5.工作内容 5.1苏州新未来无功补偿控制器调试 5.1.1面板图示 5.1.2型号说明

5.1.3基本参数 测量系统:三相 取样电压:400V 测量电流:5A 工作电源:220V 5.1.4控制器整定值及可调范围 电流互感器变比:50/5~3000/5(为进线采样互感器变比) 过压保护:400V~800V(一般设定为440V) 目标功率因数:0.90~1.00(一般设定为i0.96) 欠压保护:<300V 电容器容值:1~99Kvar/组 5.1.4调试步骤 5.1.4.1上电后参数显示 上电后显示屏会显示COS∮、电压、电流、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温度等显示。 5.1.4.2参数设置 按菜单键三下后,进入参数设置界面如图(一)所示。 说明:进入菜单设置后,不操作任何键,15秒后自动退出。 5.1.4.3手动/自动投切 在主界面上按下手动/自动按钮,控制器会显示手动投切状态或自动状态,当显示在手动状态时,按加键来手动投入电容器组,按减键来手动切除电容器组。

5.2ABB无功补偿控制器调试 控制器上电后,按Made键,主界面会显示以下四种状态: 自动模式AUTO、手动模式MAN、自设定模式AUTO SET、手动设定模式MAN SET。 在自动模式AUTO状态下,装置会对步进次数做出反应来达到用户设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在自设定模式AUTO SET状态下,装置能够自动设定相位、启动电流C/K、延时和步进 输出1,2,3,。。。。等。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钢筋锈蚀情况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以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采用半电池电位法来定性评估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锈蚀性状,适用于带涂层的钢筋以及混凝土已饱水和接近饱水的构件检测。 三、检测依据 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3.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四、主要仪器设备 4.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 4.2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 4.3 温度计 五、检测前的准备 5.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和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由铜-硫酸铜半电池(以下简称半电池)、电压仪和导线构成。 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 铜-硫酸铜半电池,它由一根不与铜或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刚性有机玻璃管、一只通过毛细作用保持湿润的多孔塞、一个浸泡在刚性管里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紫铜棒构成,如下图5.2.1所示,饱和硫酸铜溶液应用分析纯硫酸铜试剂晶体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溶液应清澈且饱和,应使刚性管的底部积有少量未溶解的硫酸铜结晶体,此时可以认为该溶液是饱和的。 铜-硫酸铜半电池在温度为25℃时,与氢电极参照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37V,其温度数为0.9mV/℃。

图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剖面图 5.2.2 电压仪 电压仪应具有采集、显示和存储数据的功能.满量程不宜小于1000mV,在满量程范围内的测试允许误差为士3%。 5.2.3 导线 用于连接电压仪与棍凝土中钢筋的导线宜为铜导线.其总长度不宜超过150m、戴面面积宜大于0.75mm2,在使用长度内因电阻干扰所产生的测试回路电压降不应大于0.1mV。 5.2.4 导电溶液 为使铜/硫酸铜电极与混凝土表面有较好的电接触,在水中加适量的家用液态洗涤剂(约2%),可提高与混凝土表面附着力,湿润效果更好。 5.3 半电池的电连接垫应预先浸湿,多空塞和混凝土构件表面应形成电通路。 5.4 硫酸铜溶液应根据使用时间给予更换,更换后宜采用甘汞电极进行校准。在室温(22±1)℃时,铜-硫酸铜电极与甘汞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应为(68±10)mV。 5.5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六、测区的布置 在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上可布置若干测区,一般选择能代表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的锈蚀外观表征的结构及构件部位作为测区,每种条件的测区数量不宜少于3个,测区面积不宜大于5m ×5m,并按正确的位置编号。每个测区应采用矩阵式(行、列)布置测点,依据被测结构及构件的尺寸,宜用100mm×100mm-500mm×500mm划分网格,网格的节点为电位测点,测区中的测点数不宜少于20个。 在测区上一般布置200mm×200mm的测试网格,矩阵形成一般为7(行)×7、6×7、5×7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流程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 文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定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批准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目录 目录 (1) 1 简介 (2) 2 系统组成 (2) 2.1 试验电源 (2) 2.2电力测功机系统 (2) 2.3机械台架系统 (2) 2.4电机参数测量采集系统 (2) 3 实验准备 (2) 3.1 仪器准确度 (2) 3.2 测量要求 (2) 3.3 试验电源 (3) 3.4 布线 (3) 3.5 冷却装置 (3) 4 试验项目 (3) 5 盐雾试验 (3) 5.1 试验目的 (3) 5.2 适用范围 (3) 5.3 操作设备 (3) 5.4 操作程序 (4) 5.4.1准备工作 (4) 5.4.2操作步骤 (4) 5.4.3注意事项 (4) 5.5结果记录 (4) 5.6试验报告 (5) 6 温升试验 (5) 6.1 试验目的 (5) 6.2 适用范围 (5) 6.3 试验设备 (5) 6.4 操作程序 (5) 6.5 注意事项 (6) 6.6 试验报告 (6) 7 振动试验 (6) 7.1试验目的 (6) 7.2适用范围 (6) 7.3试验设备 (6) 7.4试验程序 (6) 7.5 试验报告 (6) 8 老化试验 (7) 8.1试验目的 (7) 8.2适用范围 (7) 8.3试验设备 (7) 8.4试验程序 (7) 8.5试验报告 (7)

压敏胶的初粘力到底怎么测试

压敏胶的初粘力有几种测试方法? 压敏胶粘剂,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制备压敏胶带。一般压敏胶的剥离力有(胶粘带与被粘表面加压粘贴后所表现的剥离力)<胶粘剂的内聚力(压敏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胶粘剂的粘基力(胶粘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这样的压敏胶粘剂在使用过程中才不会有脱胶等现象的发生。 初粘性的定义:压敏胶粘剂在非常轻的压力下粘在物体表面的性质。初粘性由胶粘剂快速润湿其接触表面的能力确定。 目前,全球常见用来评价压敏胶初粘性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环形初粘力、探针初粘力、滚球初粘性和滚距法(和球号记录不同)。尽管同一种压敏胶使用这些方法得到的数值并不相同,但还是能够区分不同压敏胶的相对粘接性能,下面就列出了各种试验方法的说明。 全世界初粘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说明PSTC GB/T ASTM JIS FINAT 环型初粘力PSTC-16 31125-2014 D6195(B)FTM9 探针初粘力D2979 滚球初粘性GB/T4852(A)0237 滚距初粘性PSTC-6 GB/T4852(B)D3121 环形初粘力在近年来已成为最可靠的试验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重复和一致的数据。现在大部分胶带和标签生产商在他们公开的产品资料中只报告环形初粘力的数据。 GB/T31125-2014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环形法方法中提到KJ-6031电脑式环型初粘性试验机是广东科建仪器公司专门研发一款微机全自动试验机。

环形初粘力的试验程序如下: 1. 将压敏胶带样品绕成标准环形。 2. 使得到的环形胶带的有胶的一侧向外与标准试验钢板接触,以设定的速度向回拉。 3. 电子测力传感器或测力计测量初粘力,取五次的平均值。

喷涂检验作业指导书

深圳市劲丰胜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喷涂检验指导书 文件编号:JFS-WI-041 版本/版次:A/0 生效日期:20010-10-15 编制:审核:批准: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加工过程产品符合客户质量要求。特制定此规程。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喷涂件的检验。 3.职责 3.1品质检验:负责按要求检验产品,并做记录; 3.2品管控制:负责对检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确认和放行审批。 4.内容 4.1检验员根据每日生产指定单,对相应产品按客户图纸要求、技术规范、《抽样检查方案》 实施抽检,结果记录于《喷涂制程检验报表》 4.2表面等级: A级表面:客户能直接正视或开前门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商标文字和图案印面 B级表面:客户不明显看到的外部表面和开前门能直接正视内部表面 C级表面:客户不易察看到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4.3检验环境: 4.3.1光度:200—3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750mm远) 4.3.2检验者目视方向应与光源方向成45°。目视方向与待检表面之间的距离如下: A级表面为400mm;B级表面为500mm;C级表面为800mm。 4.4物性品质标准: 4.4.1颜色: 4.4.1.1以客户标准样板为准。 4.4.1.2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如有明显色差则为不良,如有轻微色差则为合格。如目测有轻微色差但不能确定,用色差仪测试。(喷涂测平光样板,须准备与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平光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E﹤0.8则为不良。桔纹/砂纹/洒点大小、密度:以客户标准样板为标准目测,目测有明显差异为不良。 4.5涂层厚度:在距喷涂层边缘大于10mm的不同区域取6个以上位置且用电脑涂层测厚仪测量其涂层厚度,按图纸要求判断。如图纸无要求,应按相应的涂料标准判断,一般测量值在一下范围之内为不良。 A:喷粉厚度要求为平光粉:50--120UM B:喷漆厚度要求底面漆:30--40UM。 砂纹粉:60—120UM 底面漆加洒点:40—60UM 桔纹粉:80—140UM 4.6附着力 检验方法:每批次取与批次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如任一块样板测试不良,则判此批产品为不良。用百格刀在样板涂层表面以1.0mm为间隔从垂直交叉方向切划下100个方格,切割力一定要切透涂层到金属表面(若涂层厚度超过100UM,则切线间距应为2mm)。用3M透明胶带沿一切划方向贴在有方格的涂层上(胶带不能起皱),用手指压紧胶带使其与涂层紧密接触(透过胶带可见涂层颜色),5分钟后以涂层表面为45°角方向迅速拉起胶带。 判定标准:以1个方格中超过20%面积被撕下判定为不良。 4.7抗化学溶剂性 检验方法:将折叠成8层的白色棉质软布(或脱脂棉)捆绑在端面直径为6.3mm、长40mm 的圆柱形木棒的一端。再将99%分析纯酒精倒于木棒的端面在白色软布(或脱脂棉)上。室温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进行钢结构涂层附着力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物及构筑物钢结构涂层附着力的检测。 3. 检测依据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B/T1527-2011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 GB/T10610-2009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4.检验器材 4.1切割刀具 单刃切割刀具适用于硬质或软质底材上的各种涂层; 多刃切割刀具不适用于涂层厚度(>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质上的涂层。 4.2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4.3软毛刷 4.4胶粘带:透明,宽25,粘着力(10±1)N/25mm。 4.5手把式放大镜:2倍或3倍。 5. 工作程序 5.1检测准备 5.1.1测试前可由项目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前往现场踏勘,了解现场基本情况以及检测数量等。 5.1.2现场测量前防腐涂层应已涂装完毕且干透。 5.1.3测量前应确认构件的底材材质、涂层类型、涂层设计厚度等参数。

5.1.4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仪器。 5.2现场检测 5.2.1切割:切割数量为每个方向6条; 切割间距,每个方向切割间距应相等,其间距取决于涂层厚度和底材的类别 5.2.2刷扫: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第一条对角线,轻轻地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 5.2.2粘贴胶粘带:匀速拉出胶带,去除最前面一段,剪下约75mm长,粘贴在网格上方,方向与一组切割线平行,用手指把网格上方的胶带压平,保证胶带与涂层紧密接触,且胶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如图1所示。 5.2.3撕离胶粘带:在贴上胶粘带5min以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在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在0.5~1.0s内平稳撕离胶粘带,如下图2所示。 图 1 图 2

附着力试验仪作业指导书

第 1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1:打开程序后显示如图1程序界面。 需确认以下信息: A. 1位置数字为0.0(如不为0请进行校准) B. 2位置为30cm/min C. 其他设定均为默认设定 D. 单位选择 Step2:将待测样品待测试面(胶带在上面)向上贴于试验台上。 Step3:拨动卡扣旋钮(红色方框位置)到图示位置,推动平台至右侧末端。如图3蓝色方框将左侧的胶带撕开用探头夹子夹住(避免碰撞探头夹子)。 Step4:确认无误后点击位置3 (START MOTOR ) 位置4 START 按钮由灰色变为白色,后点击START 。 平台会自动运行并记录测试数据。 图2 图3 图1 1 2 3 4 5

第 2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3 c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5:待胶带即将被完全剥离的时候,点击STOP 按钮(图4红框内),测试会停止(电机仍在运行)并跳出如图5界面。切换至图6的初始界面,点击图6红圈位置的STOP MOTOR 按钮(停止电机的工作) Step6:切换到图5的界面。测试曲线名称的命名规则为按测试日期命名。如:2018-04-28-48,意义为:2018年4月28日测试的第48个测试样条。命名结束后直接点击结束按钮,跳转如图7界面。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曲线波动,需对曲线进行修正,点击图7红圈按钮,移动上方的进行修正,后点击保存。 Step7:点击图7位置保存曲线,跳转如图8界面。保存格式为PDF 格式,如红圈位置,文件名为2018-04-28-48,参照Step6,点击保存,记录测试结果,关闭测试曲线,反回图1界面,一个测试样条测试完成。近1000条测试曲线可通过初始页面的5号位置按钮进行查找。曲线查找路径:我的电脑/D:/AR-1000/涂硅线原纸数据/2018-0401-0430. 图4 图5 图6 图5 图7 图8

控制器调试作业指导书

控制器调试作业指导书 控制器试验报告 编号: 序号 : 设计编号 用 途 型 号 出厂编号 量 程 出厂日期 厂家名称 设计定值 动作方式 检定记录检定项目 1 2 3 最大误差动作值复位值 标准仪器名 称型 号规

格精 度编 号有效期 被校仪器最大基本误差( ) 接点输出 重 复 性 绝缘电阻 ( M Ω ) 外 部 检 查 环境温度(℃ ) 结 论 检验日期 检验员 审核人 备 注

控制器校验作业指导书 编号 1 .目的 调整控制器的切换值使其值于设定值相一致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2 .适用范围 压力控制器、差压控制器、微差压控制器、温度控制器 3 .工作程序 3 . 1 压力类控制器 3 . 1 . 1 松开夹紧块或螺母将控制器旋入校验仪的接口上。 3 . 1 . 2 打开盖板将电缆穿过接口接入端子板中电缆另一头接上万表。 3 . 1 . 3 从校验仪将施加值加至设计的切换值。 3 . 1 . 4 调节设定值螺杆或螺母使其设定值变化直至控制器在设定 值时切换。 3 . 1 . 5 旋紧夹紧块或螺母调节校验仪的调节值使施加值在设定值上下来回变化检查触点的切换差。 3 . 2 温度类控制器 3 . 2 . 1 将温度控制器固定在便于调试的位置上将传感器温包全部

浸入恒温槽的介质中升温温度升降速度不能大于0 . 5 ℃ / m i n 。 3 . 2 . 2 打开盖板将电缆穿过接口接入端子板中电缆另一头接上万表。 3 . 2 . 3 从恒温槽将施加值加至设计的切换值。 3 . 2 . 4 调节设定值螺杆或螺母使其设定值变化直至控制器在设定值时切换。 3 . 2 . 5 旋紧夹紧块或螺母调节校验仪的调节值使施加值在设定值上下来回变化检查触点的切换差。 4 .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 . 1 使用时设定值最好位于控制器可调范围的中间部分。 4 . 2 通电电流不能大于额定值。 4 . 3 安装(或拆卸) 必须用扳手加持传感器的平面部分。 绝对防止传感器于控制器壳体发生相对转动。

初粘性测试仪操作规程

初粘性测试仪操作规程 测试条件: 1、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室温度为 23℃士2'C,相对湿度为 50%士10%0 2、制备试样前,胶粘带应除去包装材料,互不重叠地在5. 1条件下放置 2h以上。 操作方法: 1、用水平仪把滚球装置水平地固定在测试仪上,倾斜面取标准角度 30°。需要时也可以取20°或 40° 2、在试片的下端分别用定位胶枯带或祛码(质量约 500 g),将试片以胶粘面向上的方式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把助滚段用聚醋薄膜贴敷在试片胶粘面的规定位置上,在贴敷聚醋薄膜时应勿使气泡夹杂或起皱,也不要加上大的压力。在固定试片时,注意不要使之发生翘曲或鼓起。若在边缘部分发生鼓起,则应用别的胶粘带把这部分固定在倾斜面上。 3、为使助滚段的长度恒定为 100 mm,根据球的大小,把球中心调整在球的起始位置上。 4、将保存在防锈剂中的球,用镊子取出,清洗试验滚球,洗洁后,放置在起始位置上,让球经助滚段滚下去。 5、试验滚球的清洁试验滚球的表面,用脱脂纱布类材料1沾溶剂2,擦洗清洁。表面干后,再用新的清洁纱布沽溶剂擦洗,反复擦洗三次以上,直至目视检查认为清洁为止。 注:1)擦洗时无短纤维掉落的纱布、无纺布等织物,并且不含可溶于溶剂的物质。 2)环烷烃、溶剂油、酒精、异丙醇、甲苯等试剂级或没有残留物的工业级的溶剂。 6、预选最大钢球 调整起始位置,用不同大小的球,重复球的清洗、滚转等一系列操作,从停止在测定段内(球不动达5s以上)的各种球中挑出最大的。拿出同一试片中发现的最大球以及该球号与

之相邻的大小两个球,在同一试样上各进行一次测试,以确认最大球号的钢球。在挑出最大球之前,在同一张试片上滚动若干次都可以,但是它不能作为正式试验数据处理。 7、正式测试 取三个试样,用最大球号钢球各进行一次滚球测试。若某试样不能粘住此钢球,可换用球号仅小于它的钢球进行一次测试,若仍不能粘住,则须按 6-7步骤重新测试。 8、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以正式测试时三个试样滚球试验结果的钢球号的中位数(球号)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