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玉泉山静明园经营意向初探

合集下载

颐和园的相关内容

颐和园的相关内容

颐和园的相关内容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这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万寿山和昆明湖早在建园之前就已经是北京西北郊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自然景观以及某些人文景观都与此后的园林造景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考查颐和园的历史也就不应局限于园林本身,而必须追溯其早年风景建设的情况。

一、建园以前北京的西北郊,素称“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峦连绵自南趋北,余脉在香山的部位兜转而东,好像屏障一样远远拱列于这个平原的西、北面。

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万寿山。

附近泉水丰沛,湖泊罗布,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有如江南的优美自然景观,实为华北地区所不多见。

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

元代,万寿山叫做瓮山,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

山的南面地势低洼的地带汇聚玉泉山、西山诸泉眼的泉水,潴而成为一个大湖名“瓮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北京城西南面的永定河,由于泥沙淤塞,河床极不稳定,河水经常处于暴涨暴落,难于控制的状态。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新的都城“大都”时,将玉泉山的泉水导引入大都城作为宫廷的专用水,百姓不能截取,甚至“濯手有禁”。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为了补给大运河北端的水量,保证漕运畅通,在昌平的白浮村筑堰拦蓄神山诸泉之水,先西行然后转南,流经青龙桥再绕过瓮山而汇聚于瓮山泊,于瓮山泊往南开凿河道,沿河加筑大堤以障水南行,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之水门入城,在河道的南段先后修建了两座闸门——高粱桥闸和广源闸以控制水的流量,然后穿城而过,经通惠河、高粱河注入通州的大运河。

经过这一番整治之后,通惠河航运畅通,南方的粮船可以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

瓮山泊也从早先的天然湖泊改造成为具有调节水量作用的天然蓄水库,水位得到控制,环湖一带出现寺庙、园林的建置,逐渐发展成为西北郊的一处风景游览地。

环湖一带的建置,比较重要的有两处:一处是翁山泊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此寺规模十分宏伟华丽,寺前的湖中架水阁两座、寺周建园林,元代皇帝到瓮山泊游览时经常驻跸于此。

(完整版)古典园林分析之静明园

(完整版)古典园林分析之静明园

三、历史沿革
玉泉山呈南北走向,纵深约 1300 米,东西最宽处约 450 米。山的主峰高出地面 不过 450米,但它的两个侧峰拱伏于主峰南北,与主峰相呼应而构成略似马鞍形状的 轮廓,从东面的昆明湖一带看去,山形尤为清丽。
与香山行宫相同,玉泉山行宫园林建设始于辽代,在金代得到发展并且达到一个 小高潮,元、明两代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到清代的乾隆朝到达其鼎盛时期, 最后于清末乱世逐渐衰落。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辽金时期的肇始 草创,元明时期的继承发展,以及清代的鼎盛和衰落。由于玉泉山静明园发展的历史 背景与香山静宜园大致相同,所以关于各朝代的历史背景在此不再费言冗述。
(一)、辽金时期的肇始草创
玉泉山既是北京郊外的风景游览胜地,又能提供北京城以丰沛的高质量水源。所以历史上的几 个朝代对于这里的风景建设,也往往结合于水利的开发而作通盘的考虑。
1、辽代
辽会同元年(938 年),辽得燕云十六州,升幽州为南京,成为辽代陪都之一。由于佛教盛 行,南京城内及城郊均有许多佛寺,著名的如昊天寺,开泰寺,竹林寺,大觉寺等,其中不少是 附建园林的。城西北郊玉泉山一带的佛寺,大多依托山岳自然风景而成为皇帝驻跸游幸 的风景名胜。由于玉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成为兴建离宫别苑的首选之地。辽开泰二年(1014 年)辽圣宗耶律隆绪首创玉泉山皇帝行宫,成为北京西郊最早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最大的特点是,皇权寓意浓厚。 布局宫苑合一,政治色彩浓厚。建筑物体量高 大雄伟,威严壮观,体态雍容华贵,色彩金碧 辉煌。布局上,遵循中轴对称原则,采取前殿、 中殿、后殿格局,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园林之血脉—水体 园林之肌肤—植物
二、皇家园林之静明园
静明园(玉泉山)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颐和园昆明湖西。占地75 公顷,其中水面13公顷。为“三山五园”之一。金代始建芙蓉殿(亦名玉泉行宫)。明正德年间 (1506~1521)建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行宫,初名澄心园,三十一年(1692) 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1860、1900 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焚毁。辛亥革命后,一度开办玉泉山汽水公司,时亦开放游览。 1949年后,为国家机关使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绿化。园内景物繁多,较著名的有:玉泉,玉 峰塔,华藏塔,澄照关,楞伽洞。2006年05月25日,静明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国园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园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园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其园林建筑也有着享誉中外的成就.我以为中国园林有今天的辉煌发展,完全依赖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未来更是如此,园林建筑只有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称之为民族的瑰宝,才能有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早已在世界上扬名,它以其蕴涵丰富的中国文化,成为人们真正喜欢,迷恋的园林艺术.那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又是如何将中国文化包含其中,又能含蓄,真实,的表现出来的呢?1.中国古典园林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最后繁荣时期,号称“乾隆盛世”,此段时期集中兴建的一大批优秀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成为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并驾齐驱的高峰,可以认为是整个封建社会园林创作的总结。

它们全面体现了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晶,在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舞台上,是令观众倾倒的最精彩的角色之一,故研究乾隆盛世园林美学思想的意义,是我们揭开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内涵的最佳选择.以下我们便以乾隆时期的中国园林为例,说明古典之美.1.1 中国皇家园林的美学思想,从明中叶至清初,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市民力量的勃兴,冲决了以往礼法的堤防,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文艺的洪流,大江南北的私家园林蓬勃兴起,名园辈土,是我国江南园林蔚然成风、硕果累累的黄金时代。

同时北方的帝王宫苑除发挥着皇家的物质优势,又嘬吮着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的乳汁,开始兴起一个皇家造园的高潮。

在这其中最有成就的又莫过于乾隆皇帝,他对园林美学的认识和理解完全可以代表中国皇家园林的美学思想,从乾隆三年起而后的三十余年,皇家新建、扩建的大小园林计1500余公顷。

皇城内的御苑有:三海(西苑)、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离宫御苑有: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行宫御苑有:静宜园、静明园、熙春院、春熙园、乐善园、南苑行宫、汤泉行宫、钓鱼台行宫、滦阳行宫、盘山静寄山庄等)。

园林史复习内容

园林史复习内容

园林史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希望大家理解记忆复习内容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

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个主要类型。

3.按园林构成的方式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

4.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5.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6.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

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

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7.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是说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等以人格化的魅力。

8.西汉著名的皇家苑囿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内有大而宏伟的建章宫和昆明池、太液池两大池。

它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的人工山水布局的先河,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馆的格调。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一直沿袭到清代。

9.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2019.11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三山五园”是对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出现于清朝中晚期。

“三山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

“园林之胜,重在山水。

”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园林趣味。

静宜园占地149公顷,1677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

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65公顷。

玉泉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

在这种地形上如何建设园林呢?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高低相映。

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山脚下的建筑多一层。

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

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一带,原是明代武清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清华园”,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

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清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

畅春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吸取了欧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

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内步移景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

有仙境、欧式园林等景观,也有理政、居住、宗教等场所,这些层峦叠嶂....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出其治国理念。

颐和园百问

颐和园百问

颐和园百问1、为什么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颐和”二字如何解释?光绪时重建清漪园,改名颐和园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事。

当时,光绪皇帝已经成年,即将大婚亲政。

慈禧太后将归政于光绪,颐和园的修建,正是为慈禧养老安排一个去处。

所以便取了一个有养老含义的园名:“颐和”。

“颐”字原指口腔的下部,即俗称下巴。

古书上说:“下颔曰颐。

”《易经》又将颐衍生成:“观颐,自求口实。

”颐便有了“养”的含义。

因此“颐老”便是“养老”,“颐身”可解释成“休养的身心”,“颐神”就是“养神”。

“颐和”便是颐养天和的意思。

“天和”既指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又指人体之元气。

以“颐和”为宫殿的名称不始于颐和园,紫禁城内有颐和轩,三海有颐年堂,均采取的一个含义。

2、为什么说颐和园三字金匾是光绪书写的,却盖着许多慈禧的印玺?颐和园东宫门上挂的颐和园三字金匾一共盖有五块朱印,横钤于上方的三块印是慈禧的用印,中间一方为“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左侧一方为“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

右侧一方为“数点梅花天地心”。

另两方印较小竖排在匾的右侧偏下,上面一方为“光绪御笔之宝”;下面一方为“丽日春长”。

帝后的用印凡是“御览之宝”的大都是收藏印或鉴赏印,凡是“御笔之宝”的便是书写的款印。

以印章看,颐和园这三个大宇,是光绪写的。

但是,帝后题写匾额有可能是代笔,即由别人代写,再钤上御笔之宝的印。

这块颐和园的匾也有代笔的说法,是否代笔,并未证实,只能说是光绪皇帝御笔。

3、为什么说东宫门外的一对铜狮能分辨出雌雄?我国并不出产狮子,狮子的产地为西亚和非洲。

我国汉代已有狮子的记载。

佛教有狮子吼、狮子座等名词,均是比喻佛的无边法力。

狮子成了一种力量的象征,很早就有了石雕或铜铁铸造的狮子成对地放置在宫殿、佛寺的门前、阶下。

东宫门的这对铜狮子右侧的一只左足下抚弄一个仰卧的小狮子,左侧的一只右足踏在一个铜绣球上。

一般都将有小狮子的那一只作为雌狮,而将足踏绣球的看做是雄狮,已成为一种习惯。

【精校】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精校】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13分)“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出现于清朝中晚期。

“三山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

“园林之胜,重在山水。

”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园林趣味。

静宜园占地149公顷,1677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

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65公顷。

玉泉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

在这种地形上如何建设园林呢?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高低相映。

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山脚下的建筑多为一层,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

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一带,原是明代武清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清华园”,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

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清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

畅春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吸取了欧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

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内步移景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

有仙境、欧式园林等景观,也有理政、居住、宗教等场所,这些层峦叠嶂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出其治国理念。

北京“三山五园”整体性研究新思考

北京“三山五园”整体性研究新思考

北京“三山五园”整体性研究新思考朱强;张云路;李雄【摘要】“三山五园”是我国重要的一处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片区.文章在对“三山五园”现有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尝试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针对区域新的问题与发展需求,对“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片区整体空间尺度上的科学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新的思考.【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学科;“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片区【作者】朱强;张云路;李雄【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三山五园”在历史上是指包括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这5座皇家园林组成的核心区、核心区内部穿插的过渡区(村庄、私家园林、农田、水利设施等)和周边的军事防御区组成的一个皇家园林综合功能区[1] ,它由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生态、人文和社会系统交织而成,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价值。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遭到了战争的致命打击,其庞大的聚落网络也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解体,随后便在长年中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建国之后,党和政府加大了对该地区的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该区域划定为西郊皇家园林保护区;2012年的市党代会首次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片区建设列入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项目。

作为北京近郊一处重要的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片区,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界,“三山五园”都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现实意义在于:1)文化遗产的数量多、密度大、质量高,保护意义重大;2)作为北京西北郊历史文化公园的一部分和市区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既是休闲游憩的场所,也是抑制城市无序扩张的绿色隔离空间;3)由于地处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内开放空间的开发以及文教科研区的合理规划建设可促进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毯盎望堕竺兰
些童竺:!_
殷亮

其亨
在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上,坐落着“三山五嗣”之一,清代著名的
皇家同林——静明同。

早在辽代,玉泉山就成为北京两郊最早的皇家园林所在地。

玉泉山呈南北走向,两个侧峰拱卫于丰
峰南北,与主峰互相呼应构成略似马鞍形状的轮廓,从东面的昆明湖一带看去,山形尤为清丽。

元、明以来,它一直就足京郊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

玉泉山的出名不仅因为其风景优美,还在于它有丰沛的泉水。

对丁供水比较困难的北京来说,确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水源。

因此,玉泉山在历来北京的城市供水工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刘北京的众多皇家园林来说,玉泉山
的水源足其创造水景的重要基础。

清康熙中叶,国家经济达到鼎盛时期,有条件进行离宫别馆的营建活动。

康熙十九年(1680)就玉泉山改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康
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为“静明园”。

乾降十五年(1750)和十八年(1753),静明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并命名了“静明园i。

7、景”,即: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圣因综绘、绣壁涛态、溪田课耕、清凉禅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外钟声、翠云嘉荫。

乾隆二十四年(1759)伞部建成,达到了玉泉山风景建设的全盛时期。

一、静明园全盛时期的建筑及景点布局
乾隆时期的静明园,南北长

350米、东西宽590米、面积约65
万平方米,,园内戈有大小景点30余处,其中约l/3与佛、道等宗教题材有关,山上还建置了4座不同形式的佛塔,足见其浓厚的宗教色彩。

按玉泉山山脊的走向与沿山的河湖所构成的地貌,全园大敛可
玉泉山静明园经营意向初探
山水之乐,不能忘于
怀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玉泉山静明园经营意向初探
作者:殷亮, 王其亨, Yin Liang, Wang Qiheng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刊名:
城市
英文刊名:CITY
年,卷(期):2005(6)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1999
2.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3.[清]钦定日下旧闻考
4.乾隆御制诗集
5.周维权玉泉山静明园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hengs20050601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