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治疗5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与有效患者例数较多, 总有效率明显 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见表 1:
有效 [n(%)] 19 16 无效 [n(%)] 5 12 总有效率(%) 86.49 67.57 10.115 0.00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1.3 评价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我 院 2014 年 7 月 至 2015 年 11 月 收 治 的 74 例 重 症 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 对照组 (n=37)和观察组 (n=37) 。对照组中, 男性 21 例, 女 性 16 例; 年龄 52-83 岁, 平均年龄 (67.4±4.2) 岁。 观察组中, 男性 20 例, 女性 17 例; 年龄 53-82 岁, 平均年龄 (66.9±4.5) 岁。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均 衡 性 较 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 存在可比性。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χ
2
例数(n) 37 37 -

显效 [n(%)] 13 9 -
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与氧合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PaO2、 PaCO2 以及氧合指数无明显差
PaO 2(mmHg) 治疗前 64.8±7.1 63.4±6.9 0.860 0.392 治疗后 91.1±9.4 72.5±7.3 9.506 0.000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 X 射线胸片检查结果, 对 比 两 组 患 者 的 治 疗 效 果, 疗 效 分 为 显 效、 有 效、 无效三个等 级, 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 (2)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PaO2、 PaCO2 以及氧合指数进行比 较。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56例分析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56例分析
始设 置一般 为 (0 3 ) / i, 据 患儿年 龄调 节 , 2 ̄ 0 次 r n 根 a 对
克 ( ) 本 研 究 遵 循 的程 序 符 合 本 院 人体 试 验委 员 2例 (
会所 制定 的伦 理学标 准 , 到该 委员 会批 准 , 得 受试 得 征
对象 监护 人 的知情 同 意 , 与之 签 署 临 床研 究 知 情 同 并
结果 , 道如下 。 报
1 2 3 通 气模 式 对于 有 自主 呼 吸患 儿 MV 治 疗 通 . . 气 模 式可 选 用 : 助 通 气 ( si e e t atn AV) 辅 a s td v ni i , s l o ,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通 气 ( aa c niu u o iv i y n sl o t o sp s iea wa — n t r pe sr , P rsu e C AP) 压 力 支 持 通 气 ( rsue s p o t , pes r u p r
VC 。 撤 除 呼 吸 机 前 , 气 模 式 可 选 用 C AP 或 V) 通 P
SI V 。 M
1 岁 为 5例 ; 2 原发 病 分别 为重 症 肺 炎 ( 9例 ) 肺 出血 2 , ( 例 ) 呼吸 、 跳 骤 停 ( 3 , 心 3例 ) 哮 喘 持续 状 态 ( , 2例 ) , 中枢神 经 系统感 染 ( 2例) 迟 发性 维生 素 K缺 乏症 合 1 , 并颅 内 出血 ( 3例 ) 格林 一 , 巴利 综合 征 ( 2例 ) 感 染 性休 ,
本研 究 5 6例危 重症 患儿 除采取 积极 治疗 原 发病 、 保 护及 维持 各器官 功 能治疗 外 , 应用 MV 治疗 。 均
1 2 1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适 应 证 MV 治 疗 适 应 证 为 : 。 . ① I型 、 Ⅱ型 呼 吸 衰 竭 患 儿 , 呼 吸 道 护 理 及 无 创 氧 疗 经

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CO2和PaO2等血气指标水平改善显著,其中PaCO2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PaCO2指标水平下降,PaO2指标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效果重症肺炎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病情进展迅速,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

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低血氧症,导致患者气体交换受到严重的障碍,进而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症状[1]。

为了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措施,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以下是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2-64岁,平均(41.1±4.1)岁;观察组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4-63岁,平均(39.8±5.2)岁。

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对患者实施祛痰、止咳、抗炎等方面的治疗,对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纠正。

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躺在手术床,然后将呼吸机的模式调为S/T模式,为患者戴好口罩并连接好呼吸机。

成功抢救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体会

成功抢救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体会

成功抢救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体会作者:王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成功抢救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急诊接收治疗的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奇数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救治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的方式进行救治。

比较两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和治疗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双水平正压通气;血气指标;生命体征【中图分类号】R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重症肺炎是肺部发生急性炎症而导致的,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在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侵蚀时,通过呼吸系统,使得患者的肺部遭受感染,在机体循环作用下,使得致病因子扩散到各个器官当中,导致肺功能以及脏器功能受损,引发炎症,造成肺部感染[1]。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感染、休克等现象,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会突发呼吸衰竭,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引发的致死率较高,如何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一项重任[2]。

相关数据表明,双水平正压通气的抢救方式能够提升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带来的死亡率。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急诊接收治疗的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实行双水平正压通气的抢救方式,并与常规的抢救方式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急救方式的救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急诊接收治疗的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奇数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6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6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6例临床分析
薛燕宁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1(003)006
【摘要】@@ 小儿肺炎为我国小儿死因的首位,其原因主要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1 999~2000年4月我们共抢救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6例,分析如下.rn1临床资料rn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0d~6月24例(42.8%),~1岁14例(25%),~2岁11例(1 9.6%),~3岁7例(12.5%).【总页数】2页(P714-715)
【作者】薛燕宁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矿务局总医院,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76例临床分析 [J], 郭玉玲;孙崇岭;马爱珍
2.婴幼儿重症肺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67例临床分析 [J], 周嘉荣
3.高原婴幼儿重症肺炎与多器官功能衰竭:附42例临床分析 [J], 汪学文;杨清华
4.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J], 袁小平;金玉贤
5.输血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J], 刘玉明;杨家荣;徐春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功治疗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成功治疗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成功治疗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成功治疗的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方法回顾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情况,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症状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

结果66例患者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症状缓解,胸闷气促明显缓解,血气分析结果好转,临床体征基本正常,所有患者治疗后无病情恶化情况。

结论对患者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插管,降低临床病死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双水平正压通气重症肺炎是指罹患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因为机体自身抵抗力下降和(或)其他脏器功能受损累及于肺脏,使肺脏抵御外邪的作用减弱,从而被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发绀加重,甚至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1-3]的一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只单单表现在肺实质,不会顺着血液发展到其他脏器,只有一小部分患者的肺炎产生的炎性介质进入血液循环而播散到身体其他脏器或系统,从而出现重症肺炎,也因此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导致高病死率。

所以,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除了常看到的呼吸系统症状外,还有呼吸衰竭和其他脏器受累而表现的危重情况。

因此,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常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临床医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患者的病情脱离危险,达到治愈的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通气技术,通过口/鼻面罩进行正压通气,其特点是在人机同步的情况下,呼吸机能迅速、灵敏感受患者的通气需求,并按设定参数给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源性肺水肿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6]。

现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收的并成功治愈的6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治疗方法,归纳治疗经验,具体如下。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病例分析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病例分析
入院时,患者已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 绀、意识模糊等症状Leabharlann 4第2部分 病历摘要
01
患者张某,65岁,因咳 嗽、咳痰、高热持续一 周,呼吸困难三天入院
04
患者呈急性病容,呼吸 急促,口唇紫绀,意识
模糊
病历摘要
02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约 30年
05
双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和哮鸣音
03
入 院 时 , 体 温 3 8 . 5 °C , 脉搏120次/分,呼吸频
率30次/分,血压 130/85 mmHg
06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 计数升高,血气分析显 示PaO2降低,PaCO2升

第3部分 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 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诊断为重症 肺炎合并呼吸衰

第4部分 治疗经过
治疗经过
入院后,立即给予患者吸 氧、解痉平喘、抗炎、化
痰等对症治疗
同时,进行无创呼吸机辅 助通气,以改善患者缺氧
状态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病 情明显好转,意识状态恢 复正常,呼吸平稳,紫绀
消失
复查血气分析显示PaO2恢 复正常,PaCO2降低
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出 ICU继续治疗
第5部分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该患者因长期吸烟导致重症肺 炎,进而引发呼吸衰竭
同时,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 衰竭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肺炎合并呼 吸衰竭病人病例 分析
1 病 例 概 述 诊断 3
5 病 例 分 析 7 预 防 措 施
-
目录
2 病历摘要 4 治疗经过 6 总结 8 护理注意事项
第1部分 病例概述
•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5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4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3.2%。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做到早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迅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炎呼吸衰竭临床救治【中图分类号】R4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142-01慢性阻塞性肺炎又称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

因本病为慢性病变,其病程长,具有反复急性加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患者常规应用吸氧、化痰、解痉、抗感染等治疗效果欠佳, 须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9例患者中男45例、女14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7.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经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呼吸机接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连接无创正压呼吸机,选用S/T模式,呼吸频率14~18次/min,吸气正气道压力(IPAP)先从8cmH2O而后在30min内逐渐增加到80cmH2O、呼气正气道压力(EPAP)从3~6cmH2O,氧流量4~6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无创正压通气每次通气时间3~6h,2~3次/日,待患者病情好转后下调参数,连用5~10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治疗5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我院成功治疗的5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56 例患者抢救成功情况,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症状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

结果研究中所有患者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症状缓解,呼吸困难消失,血气好转,检查体征基本正常,所有患者治疗后无病情恶化情况。

结论对患者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插管,降低临床病死率。

标签: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双水平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是指罹患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因为机体自身抵抗力下降和(或)其他脏器功能受损累及于肺脏。

使肺脏抵御外邪的作用减弱.从而被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甚至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

现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诊治并成功抢救的5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研究抢救方法,总结经验,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 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重症肺炎患者56,其中男31例(55.3%),女25例(45.7%),年龄65~89岁,平均(78±8)岁,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Ⅰ型29例(51.8%),Ⅱ型27例(48.2%)。

在这些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22 例,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34 例。

患者均有基础病变,包括COPD、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冠心病、2 型糖尿病等。

1.2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給予抗感染治疗,辅以强心,利尿,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的同时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氧浓度设为30%~60%,呼吸机频率为15次/min,吸气压力自8cmH2O开始逐渐调升至20cmH2O左右,呼气压力自4cmH2O开始逐渐调升至6cmH2O左右,监测血气分析,在纠正或者明显改善呼吸衰竭后,逐渐减少正压通气的时间,最后做到停用正压通气。

1.3疗效评价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呼吸困难,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意味治疗成功,否则失败。

2 结果
本研究中56例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血气结果示呼吸衰竭得以纠正,肺部查体情况明显好转,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基本消失。

3 结论
重症肺炎是ICU内常见的危重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死率为45.0%,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58.5%。

在临床治疗中应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通气治疗,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积极预防多器官损害情况。

对上述患者采取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的通气血流比例,使得患者血气结果改善。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的患者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情,减少插管,降低临床病死率,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魏恩焕,陈奋湘,邓青林,等.经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实用诊断及治疗杂志,2007,21(1):3-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3]何礼贤.重症肺炎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学,2001,70(7):26-30.
[4]易慧,谢灿茂.重症肺炎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