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就业:一个文献综述

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就业:一个文献综述

新 的工作 岗位 。马克思从 生产 力 和生产 关 系角 度 出 发, 提出 了关 于技术进 步与就业 关 系 的科学 理论 , 认
为科学技 术作 为第一生产 力从根 本 上决 定 了社会 的 经济发展 和就 业 水 平 , 而社 会 生产 关 系 等社 会 制 度 因素又对 技术 进 步起 到 促进 或 阻 碍 的作 用 , 理论 该 突破 了古典 经济学家理 论研 究上 的局 限性 。熊 彼特 试 图以创新 和经济周期 理论从 结构 角度 分 析技术 进 步对就 业 的影 响机制 。他的研究 激 发 了新 熊 彼特 学 派 的进 一步研 究 , 熊彼 特 学 派学 者 们 在融 合 马 克 新

二个 路径展 开 。第 一个路径 是 在一 般层 面 上技 术进 步对 就业总 量 及 结构 影 响 的研 究 ; 二 个 路径 是 更 第
为深 入的研究 , 重点分 析不 同类 型的技 术进 步 ( 物 如 化型和非 物化 型 、 技能偏 好型 和技 能退化 型 ) 对于 就
业 的影 响。 …
技术进 步对就业影 响 的研究可 以追 溯 到古 典经

济学时代。以李嘉 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 为,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 技术进步是 把“ 双刃剑 ”, 即在 毁 灭 旧有工 作 的 同时 又创 造 了

国外 研究 : 二维路径 的分析
国外 关于技术 进步 对就业 影 响 的研 究 主要 沿着
提供 了参考框 架和理 论支持 。
[ 收稿 日期 ]2 1 00—0 7—1 5
[ 基金项 目]本文系赵利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 目《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扩大我 国劳动就业 的对策研究》 项 目批准 (

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

创新经济学课程论文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一、文献综述:20世纪初,熊彼特发表《经济发展理论》,首次引用到创新模式,并创立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致力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低性能高的影响的研究。

自此后,各国科学家运用系统性的方法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新的研究,尤其是在创新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在他的《经济增长的一种理论中》提到,首次将技术作为外生变量,利用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突出的强调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谈到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创新经济学的体系,从技术创新与劳工就业关系角度研究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他认为大批工厂关闭和失业率升高的动荡局势,这时只有开发新的技术领域才能使经济摆脱萧条,重新获得高速发展。

80年代后期,罗默、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等将技术内生化建立了基于R﹠D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定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源泉,创新不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依靠企业在技术方面作出的改革为前提下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国内经济学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国际学术界尚未形成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理论,但是结合中国企业的制度从各细分方面对技术创新研究已取得较大的成就:在《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一书中,作者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书记白玲以演化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将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统一起来,对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的多个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对加速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有很大的影响.2006年出版的《创新经济学》中赵玉林教授在详细阐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要点,以及自主创新战略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著作中从四个方面解释创新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带来经济的波动增长。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

2024年文献综述在2024年,随着全球数字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文献综述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收集、搜集、筛选、分析和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来评价、总结和探讨特定领域研究进展和前沿的方法。

它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大数据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综述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

一、数字化数字化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文献综述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意味着文献采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传统的纸质形式转向数字形式,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范围和可靠性。

数字化文献库、文献数据库、文献搜索引擎、文献管理软件等数字化工具,大大方便了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二、智能化智能化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它增强了文献综述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智能化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文献排名、文献分析等工具,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领域和研究问题,提高信息质量和效率。

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扩大文献综述的范围和深度,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和见解。

三、综合化综合化是指文献综述不再是单一学科或单一领域的内容,而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的综合性内容。

综合化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扩大研究视野和深度,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类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趋势。

同时,综合化文献综述还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和社会进步。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大趋势下,文献综述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全面和人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在文献综述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课题在开展过程中共参阅了50余篇参考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内外轧钢机现状的研究赵宇峰的《浅议轧钢机和轧钢技术的发展》一文就轧钢工业发展的历史进行概述,然后针对我国轧钢机以及轧钢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轧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翁庆宇的《我国轧钢生产技术近年来的进步与发展(二)》中总结了近几年我国轧钢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主要体现在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轧钢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工作的重大突破为提高产能、提升品种及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轧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轧钢技术自主创新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出现了可喜进展.尹建良的《轧钢生产技术发展的探索》一文中指出: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钢材的需求量也伴随急剧增加,从而使得轧钢生产技术也伴随着发展.文章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情况,轧钢机械及分类,轧钢生产技术发展的特征,轧钢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

二、轧钢机及其零部件的三维建模、运动仿真分析研究1、硕士学位论文段雪厚的《冷轧薄板带钢平整关键参数计算模型的研究》一文中提到:在冷轧薄板带钢的平整轧制中,明确平整轧制力及力矩、负载辊缝等平整关键参数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平整轧制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对提高冷轧薄板带钢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以冷轧薄板带钢平整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冷轧薄板带钢的平整轧制力及力矩、负载辊缝的数学模型,其对于新建或改建机组平整机成套设备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勇华的《冷轧薄带板形控制技术研究》先是分析了带钢宽度、轧制力、轧辊辊径、工作辊窜辊量和弯辊力对辊系弹性变形和辊缝变形凸度的影响,掌握了主要板形影响因素对辊缝二次变形凸度和辊缝四次变形凸度的影响规律.其次建立了物理意义清晰的板形控制数学模型。

把承载辊缝凸度分为空载辊缝凸度和变形辊缝凸度两部分,简化了板形控制模型结构;建立了描述轧制力、弯辊力、带钢宽度、轧辊直径和辊系弹性变形之间关系的承载辊缝凸度模型,并回归出了板形预报模型的系数;并分析推导了冷轧薄带板形良好的条件。

毕业论文文献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一、引言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本文将就国内外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背景和最新的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进展在国内,对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某一领域为例,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该领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二,针对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第三,开展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为该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国外研究进展在国外,对于某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次,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再次,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四、国内外研究比较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可以发现,国内外在某一领域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方面,而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又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以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示,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五、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示,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本文的综述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激发更多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兴趣,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论文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瞻性研究

论文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瞻性研究

论文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瞻性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一直是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

本文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一、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强化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在机器人控制、游戏策略等方面也表现出色。

未来,人工智能有望在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大数据与数据挖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数据挖掘作为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将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未来,区块链技术有望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量子计算量子计算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前沿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量子计算的出现,为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量子计算有望在密码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瞻性研究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量子计算等多个方面。

飞行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飞行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飞行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导论飞行技术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行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涵盖了飞行器设计、飞行模拟、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为飞行技术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依据。

一、飞行器设计1.1 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是飞行技术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

相关文献中,Smith等人(20XX)对飞行器结构设计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介绍了材料选择、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Jones和Wang (20XX)则着重探讨了飞行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设计优化模型。

1.2 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研究对于提高飞行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Brown(20XX)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揭示了飞行器在不同速度和高度下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为飞行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外,Xu等人(20XX)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飞机的升力性能。

二、飞行模拟2.1 飞行模拟系统研究飞行模拟系统是飞行技术研究中的关键工具之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模拟结果的有效性。

针对这一问题,Johnson(20XX)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飞行模拟系统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系统验证实验。

此外,Wu和Li(20XX)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飞行模拟中的应用,提高了飞行训练的真实感。

2.2 飞行模拟训练研究飞行模拟训练是培养飞行员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献中,Brown 和Chen(20XX)分别就飞行员飞行决策模拟训练和飞行操作技能训练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飞行员的训练需求和心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模拟训练方法,提高了训练效果。

三、飞行控制3.1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是提高飞行安全性和操纵性的关键。

Smith和Gao(20XX)对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详细论述,介绍了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法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技术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技术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会议论文以及专业书籍中。

本文将对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兴起,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如Transformer、BERT等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表现出色,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2.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Big Data)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云计算平台如AWS、Azure、Google Cloud等提供了弹性计算、存储等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IT 成本。

而大数据技术则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支持。

3.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作为连接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则通过将计算资源放置在接近数据源的地方,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发展。

4. 软件工程与开发方法软件工程是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方法、DevOps等新型开发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瀑布模型,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软件测试、代码质量管理等也成为软件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

5.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升级和演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收入差距的收敛性
李尚骜
内容提要
现有文献只研究了偏向性技术存量的跨国差 异性,本文将这一命题扩展至研究偏向性技术的 增长快慢所具有的跨国差异,分析了偏向性技术 变迁的两层含义:偏向性技术和偏向性技术进步 之间的区别,并研究了由此所导致的经济绝对收 敛和条件收敛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跨国收入的 收敛性分类,并从偏向性技术变迁的角度对绝对 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形成原因以及工资波动的原因 给出了解释。
一、引言
经济学家一般将跨国收入差距问题与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联系到一起
• 外生技术进步 • 内生技术进步 • Acemoglu提出了技术进步的偏向性理论,为跨国收入差异及其变化提 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他在内生技术变迁的经济增长模型之中同时内生
化了技术变迁的相对选择方向,认为价格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是影响
偏向性的主要因素,两者分别导致技术创新偏向于稀缺要素和丰富要 素,如果要素替代弹性足够大,要素的相对边际生产力(即相对需求)
会呈现上升趋势
本文的分析建立在Acemoglu(2003)研究的基础上
• Acemoglu认为如果经济中只存在要素扩大型的技术,则要素相对供给 的增加会引致技术存量和要素需求相对偏向于这一要素变化—技术存
C 1 C [ C L L DD]
[ , ) 其中,CL和CD分别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 ,0 为两种消 费品的替代弹性。 L,D 0 是代表两种消费品对总消费的重要性的权
数,满足
L D 1
,并设定权数比为
D/L
.进一步假定两国的生产函数:
二、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跨国收入差 距基本模型
(一)基本模型 1.产品生产
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即发达国家(D)和发展中国家(L),每个国家的代 表性家庭都具有相同的CRRA偏好,其效用函数为:
1 C 1 t 0 e 1 dt
其中θ为边际效用弹性,ρ为主观时间偏好率。在每个国家的代表性家庭 同时消费发达国家的产品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且具有如下的CES形 式: 1 1

定义2.强相对偏向技术进步:如果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速度足够快,使 得随着要素的相对供给增加在提高偏向于这一要素的技术存量的同时, 会提高这一技术的进步率,并且会引致这一要素的工资增长率得以提 高。
d(gAD / gAL ) d(gYD / gYL ) d(gwD / gwL ) d(A D/A L) 0 0 0 0 同时有 , 和 d ( H / H ) d ( H / H ) d ( H / H ) d(HD / HL ) D L D L D L
1 ) / 1 ( 1 ) / ( / D D D
, D 假定发展中国家拥有低技能型人力资本,发达国家拥有高技能型人 力资本,分别为HL和HD。KL和KD分别是两国的物质资本存量,AL和AD分 (, 0 , 1 ) 别是两国的 TFP 。假定两国的物质资本分别由不同种类的机器 设备投资构成,且具有如下形式:
Y A L
1 ) / 1 ( 1 ) / ( / L L L
H K
Y A
H K
xD () 其中,xL () 为东道国投入最终产品部门的第ν 种中间产品的数量, 为跨国公司投入最终产品部门的第ν 种中间产品的数量。假定这些机 器完全折旧。发展中国家的机器设备种类在区间[0,AL]内连续变动, 发达国家的机器设备种类在[0,AH]内连续变动。Ai,i=L,D不但表示两 国的TFP,还表示两国机器设备的种类总数,技术进步即TFP的增长是 通过机器设备种类数的增加表示的。定义两国要素价格为wL,wH.假定 两国所有设备由垄断者提供,其对机器设备的永久专利具有完全控制 x x pH () pL ( ) 力,定义由垄断者索要的价格为 和 。
量的相对偏向性
技术的偏向性 • 本文
技术进步的偏向性
• 技能偏向性技术:这种技术相对于非技能型人才增加了技能型人才的 相对边际产出 弱相对偏向性技术 强相对偏向性技术
本文创新之处
• 现有文献只研究了技能偏向性技术存量的跨国差异 • 本文研究偏向性技术增长快慢的跨国差异,在技术进步率的基础上对 偏向性技术变迁理论进行拓展,并对跨国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解释
( )dv K )dv , K D x D L x L( 0
0
A L
A D
2.技术创新 • 技术进步的偏向性的强弱在于技术进步的状态依赖效应的特征 • “状态依赖”也称为溢出效应或跨时外部性。 • 状态依赖程度越高,新技术的研发受到当前技术水平的制约就越高, 新技术与旧技术越相似,因而技术进步相,新技术设计 和发明包含的创造性越大,因而技术进步相对更困难,技术进步率比 较低。 • 技术水平越高技术的外溢效应就越低,技术进步率越低

定义1.弱相对偏向性技术进步:要素相对供给的增加在提高偏向于这 一要素的技术存量的同时,降低这一技术的进步率,同时会引致这一 要素的工资增长率降低。
d(gAD / gAL ) d(gwD / gwL ) d(gYD / gYL ) d(A D/A L) 0, 0 , 0 0 同时有 d ( H / H ) d ( H / H ) d ( H / H d(HD / HL ) D L D L D L)


产品种类扩大型的技术变迁主要形式有两种: (1)状态依赖模式:参照以前的方案 (2)实验室装备模式:完全不依赖当前的技术状态 二者不会重复,共同提供整个经济中全部的新技术专利,将创新可能 性前沿设定为以下的混合模式: ,A Z A D A Z A L D D D L L L 其中,AD为发达国家的高级技术,是一种高技能偏向型技术,AL是发 展中国家的低级技术,是一种低技能偏向型技术。ZD为用于开发新的 高技能偏向型机器设备的R&D花费,ZL为用于开发新的低技能偏向型 机器设备的R&D花费,总R&D花费为Z=ZL+ZD。η L和η D是捕捉实验室装 备模式的技术创新参数,设定效率参数比为η =η D/η L。φ 是捕捉状 态依赖模式的技术创新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