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与翻译实例探究——以法律类文本文体为例
法律英语翻译例析

第四节法律英语翻译例析例析(1):1.原文:Neither Party may assign this Agreement ,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the other Party’s prior written consent , except to ( i ) any corporation resulting from any merger ,consolidation or other reorganization involving the assigning Party ,and ( ii ) any entity to which the assigning Party may transfer all or substantially all of its assets ;provided that the assignee agrees in writing to be bound by all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Agreement and provides documentation as evidence that the assignee has the ability and capability of meeting all of the obligations under this Agreement.2.原文文体特点分析:本段文字体现了法律英语行文的一贯特点:(1 )使用专业词汇:assign , consolidation , entity , merger , reorganization , the assigning party , assignee , substantially , 等等;(2 )使用并列结构:terms and conditions ,ability and capability;(3 )集中使用状语结构: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the other Party’s prior written consent ,except to (i)any corporation resulting form any merger ,consolidation or other reorganization involving the assigning Party,and (ii)any entity to which the assigning Party may transfer all or substantially all of its assets;(4 )句子长:本段就一句话;(5 )使用完整句;(6 )使用陈述句。
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其翻译 ——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为例

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其翻译——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为例摘要:法律文本有别于一般文本,其特殊并有自己的特点,无论在词语、词义、专业用语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普通文本;因此,法律文本的翻译绝非易事,在进行法律文本翻译时,必定要熟知源语国家和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法律规范等。
本篇将主要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等正统法律文本和部分商业合同等准法律文本为例,分析法律文本的用词特点,并探究其翻译。
关键词:法律文本;用词特点;《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翻译引言从唐朝的佛经翻译到清朝的依法治国再到当代的全面翻译,中国历史共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谈到当代的全面翻译,必然不能少提法律翻译的地位。
首先法律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威,是一个国家的管理科学的象征;其次中国的法律尚未完善,需要引进并吸收别国法律的长处;最后,种种这些都证明了法律翻译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支撑着各类学者在法律翻译上不断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开拓一个法律翻译的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完善本国法律文件,更好传达文件法律精神。
无论是中文法律文本还是英文法律文本,在翻译的总体策略上均有共通之处,而在具体内容的翻译手法上又有所差别,需结合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及其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谈。
接下来,本篇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法律文本的翻译做一个总体概述,即翻译总体策略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其次结合具体例子,分析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相应的具体的翻译方法,这是本文的中心部分;最后是结语。
一.法律翻译总体策略1.1法律翻译的目的即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
宏观上讲,一个国家或政府制定法律条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司法或治国理念;微观上讲,法律文本在许多情形下是为了传意,即把立法者/统治者或法律文本制作人的意旨或意图传达给有关人士。
让民众知法守法,当触犯或违反有关法律或规定时,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让当事人明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或条件下,他有什么样的权益,为了享有这些权益,他又该尽什么样的义务,如果没有尽这些义务,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后果或受到何种处罚。
法律类笔译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法律文件的翻译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中美贸易纠纷案,涉及的法律文件包括起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等。
以下是该案件的详细翻译过程及分析。
二、案件概述某中国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在美国市场销售其自主研发的产品,因其产品在美国市场受到美国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的指控,认为原告的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
被告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禁止原告在美国销售涉案产品,并要求原告赔偿损失。
原告随后向中国法院提起反诉,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权。
三、翻译任务本案例的翻译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将原告和被告提交给美国法院的起诉状和答辩状翻译成中文;2. 将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翻译成中文;3. 将双方在中国法院提交的反诉状和答辩状翻译成英文;4. 翻译相关法律术语和专有名词。
四、翻译过程1. 前期准备在开始翻译之前,译者首先对案件背景进行了深入了解,包括涉案产品的技术特点、双方的争议焦点、美国和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同时,译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法律文件和案例,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 翻译过程(1)起诉状和答辩状的翻译起诉状和答辩状是案件的核心文件,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走向。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遵循以下原则:- 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确保翻译内容准确无误地反映了原文的意思,避免因翻译错误导致误解或误导。
- 尊重法律格式:按照美国和中国的法律格式要求,对起诉状和答辩状进行排版和格式调整。
- 法律术语的准确翻译:对涉及的法律术语和专有名词进行准确翻译,确保法律文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证据材料的翻译证据材料包括合同、专利证书、市场调研报告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注意以下几点:- 准确理解原文内容:对证据材料进行仔细阅读,确保准确理解原文内容。
- 保持原文格式:尽量保持原文的格式,以便法官和当事人更好地理解证据材料。
- 对专业术语进行注释:对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注释,方便法官和当事人理解。
英译汉-文体翻译(2)法律

第六单元文体翻译第二节法律文体⏹法律文体:法律文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条例、条约、合同、协议、契约、保证书等等,是最为严谨、精确和正式的文体。
因为法令、契约等文书需要严格规定义务、权利、行为准则的涵义和范围,所以必须词义准确,文意确凿,丝毫不允许语义的模棱两可。
例:The option period shall be the period of 10 days starting from the 30th day after the execution of this Agreement.译:选择期为本合同执行之日30天后的10天。
改译:?一、法律文体的特点1、用词方面⏹专门术语——明晰性,专业性例:shall action serve⏹外来词语——庄重性,权威性例:estoppel alibi affidavit⏹古词旧词例:hereof whereby aforesaid例:1. He was awarded $500 damages for the injury he suffered in the accident.awarded: 判给damages: 损害赔偿2. The testator died with issue.testator: 立遗嘱的人issue: 子女3. Parties must wait for process to issue from the court.process: 传票2、句式方面⏹句子冗长例:Every person who, himself, is exercising ordinary care, has a right to assume that every other person will perform his duty and obey the law; and in the absence of reasonable cause for thinking otherwise, it is not negligence for such a person to fail to anticipate an accident which can be occasioned only by a violation of law or duty by another person.⏹结构复杂例:in accordance withpursuant tosubject to⏹代词很少⏹并列名词例:rules and regulations 规章制度duties and responsibility 职责heirs and devisees 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the custody, charge or care 抚养、管教或照看⏹插入状语例:If I shall during the hearing: (a) make default …; or (b) do suffer or omit any act …又如:The Publisher may, if they think fit, decline to publish the Work.⏹被动语态3、格式方面⏹指称间接性⏹专有名词⏹标点符号少4、风格方面⏹严谨缜密⏹正式保守⏹客观冷峻⏹练习:1. The master or the any other person signing this agreement on behalf of the property to be salved is not authorized to make or give and the contractor shall not demand or take, any payment, draft or order for or on account of the remuneration.译文:为待救财产签订本协议,船长或其他人无权签发或给予任何现金、汇票或提款单作为酬金,承包人不得要求或接受上述酬金。
法律文本的描写性翻译研究——以《大明律》英译本为例

保 留法 律 的字面含 义 ( t h e l e t t e r o f t h e l a w ) . “ 对 等” “ 形 式对 等 ” “ 动态 对等 ” “ 忠实 ” 等翻译 理论 遂先 后流 , 行【 u 。 传 统 的翻译研 究将 “ 信、 达、 雅” 奉 为
“ 金科 玉律 ” , 以文本 为 中心进行 研究 。 无 疑这 种 囿 于语 言转 换层 面对 比的研究 方法 在解 释翻译 的功 能和 目的 、 翻译 对译 入语 文化 的影 响 、 社 会 文化 因
烂” ( 3 1 。 《 大 明 律》 对 明 代 以前 的法 律 文 献 进 行 总 结 ,
而 且下启 清代乃 至近代法律法 规 , 在 中国法制 史上具 有举 足轻 重 的地位 。 J i a n g Y o n g l i n 的《 大 明律 》 英译本 是迄 今为止现世 仅有 的译 本 , 为西方 世界 了解 中国法 文化 提供媒介 , 同时搭建起 东西方 法律文化 交流 的桥 梁。 中外学 术界 对 中国典 籍英译 本 的研究 寥寥 无几 , 更 不 论 法律 典籍 译 本 。 通 过 统 计外 语 类 核 心期 刊 文
不论 从描写 翻译 学这一视 角研 究 。 二、 描述翻 译学理论概 述
( a c c e p t a b i l i t y ) 。 译 前 规 范 涉及 翻 译 目的 、 翻译 内容
和 预 期 翻 译 方 法 等 。 操 作 规 范 包 括 框 架 规 范
( ma t r i c i a l n o r ms )和语 篇 语 言 学规 范 ( t e x t u a l —
中 国・ 包头
职 大 学 报
2 0 1 7年 第 1期
法律 文本 的描 写性翻译研 究※
以案例说法律英语(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英语是法律领域特有的专业英语,它不仅包括法律术语、法律条文,还包括法律文书、法律文献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律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法律英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法律英语进行法律沟通和表达。
二、案例一: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背景:甲公司(中国)与乙公司(美国)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履行了交货义务,但乙公司以货物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付款。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及利息。
法律英语运用:1. 诉讼文书在起诉状中,甲公司使用了以下法律英语表达:- The Plaintiff (甲公司) hereby sues the Defendant (乙公司) for breachof contract and claims the payment of the due amount together with interest.(原告(甲公司)现因被告(乙公司)违反合同,要求被告支付到期款项及利息。
)2. 证据材料在证据材料中,甲公司使用了以下法律英语表达:- The quality of the goods delivered by the Plaintiff meets the requirements set forth in the contract.(原告交付的货物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
)3. 法庭辩论在法庭辩论中,甲公司使用了以下法律英语表达:- The Defendant's defense is groundless and lacks evidence.(被告的抗辩无理且缺乏证据。
)三、案例二:劳动争议案例背景:张某(中国)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张某在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
合同履行期间,张某因工作调动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
公司以张某违反竞业限制条款为由,拒绝支付张某的离职补偿金。
文本选择、文体把握与术语翻译关于法律翻译教材编写的思考

3、忽视地方特色:我国各地的法律体系和用语存在一定差异,而现有的法 律翻译教材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此,教材编写者应结合地方特色,编写出更贴 近地方实际的教材。
综上所述,法律翻译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编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 际需求和学习阶段,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以反映最新的立法动态和司法实 践。通过合理的文本选择、准确的术语翻译以及严谨的文体把握,我们相信,未 来的法律翻译教材将更加完善,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关于法律翻译教材编写的思 考
结合教材编写实际,我们认为法律翻译教材编写仍存在以下问题,并就此提 出改进建议:
1、更新速度慢:当前法律翻译教材的内容往往赶不上法律体系的发展变化, 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立法动态和司法实践。为此,教材编写者应定期更新教材内 容,确保教材与实际法律体系的同步。
2、缺乏针对性:现有的法律翻译教材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和学习阶段,导致教材内容与学生水平不匹配。为此,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学生的 不同阶段和学习需求,编写出更具针对性的教材。
文本选择、文体把握与术语翻 译关于法律翻译教材编写的思
考
目录
01 一、文本选择
03 三、术语翻译
02 二、文体把握
04
四、关于法律翻译教 材编写的思考
法律翻译教材编写:文本选择、 文体把握与术语翻译的重要性
在法律行业中,翻译教材的编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它旨在为学生提供 准确、专业的法律翻译知识和技能。本次演示将围绕法律翻译教材编写的关键方 面展开讨论,包括文本选择、文体把握和术语翻译。
一、文本选择
在法律翻译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文本选择是第一步。合适的文本不仅要有一 定的代表性,覆盖广泛的法律领域,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
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及翻译研究

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及翻译研究摘要:在实际中,不单单是律师,还包括了律师在内的所有法律事务专业人员。
比如法官、检察官、法律专业研究者等诸多英语这个工具性语言使用者范畴,其使用的语言都应当属法律角度的语言。
鉴于法律角度英语所具有的复杂且准确、庄重且严谨的语域文体独特特征,致使法律角度工具性英语的使用更为广泛。
关键词:法律英语术语互译法律角度的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有别于日常性普通英语的另一类工具性语言。
在美国的权威法律方面语言学者大卫迈林可夫教授曾经在其的著作《法律语言》中,将法律角度英语的定义表述为“一些把英语作为官方第一语言国度中,律师等法律事务者进行日常司法工作和活动时所使用的工具性语言[1]。
”将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工作,与熟悉掌握法律角度英语所具有的文体特征相互结合,能够有助于提高此类工作者对法律英语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提升汉语、英语双语种的互译水平,进而发挥极其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在词汇方面所表现的特征1.要求在用词方面要绝对准确规范。
准确是对法律角度工具性英语的最根本要求。
要将法律角度英语作为法律工作的语言载体,充分发挥其在规范性上的引导作用,直接的表达出法律工作者以及法律有关人员的强烈意图以及根本诉求[2]。
在涉及国家和个人权利、义务时,法律英语所需体现的第一个特性便是在用词上的绝对准确。
要绝对不出现歧义,语句中表达的内容还要绝对的清楚明了。
如果不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法律角度工具性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述,甚至造成相反的误解,直至引起各类的纠纷。
例如:在“between”的使用过程中,“between”往往所表达的是两者之间,而在众多的目标中表述之间,则应该使用“among”这一个单词。
如果不能准确选择并使用,很容易造成截然不同的表达。
这一个例子完全说明在用词要准确上,对法律角度英语的严格要求。
2.古以及中古英语的频繁使用。
约公元一千一百年前的英语,通常称之为古英语,约公元一千一百年前到一千五百年之间的英语,我们通常称之为中古英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与翻译实例探究——以法律类文本文体为例摘要高度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决定了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必须不折不扣、准确无误的译出原文,遣词造句都要仔细推敲。
本文旨在以法律类文本文体翻译为例,探究文体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正文首先介绍了当今翻译界著名学者关于文体与翻译的观点,接着阐述了三种主流的文体分类方式,最后通过法律文本的文体特点和法律文本的翻译两个方面深刻探究了法律类文本的文体与翻译的关系。
关键词:文体与翻译;文体的分类;法律文体;AbstractHigh level of seriousness and preciseness determines tha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transl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genres of translation. The letter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must be accurate to express the meanings of the original. Wording and phrasing are supposed to be checked carefully.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yle and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In the beginning, the text introduces the opinions about style and translation of the renowned translation scholar. And then three popular text typology theories are illustrated.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yle and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wo aspects of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legal text.Key words: Style and Transl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he Style; The Legal Sty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绪论 (1)II.文体的分类 (1)2.1 按照话语的正式程度进行分类 (1)2.2 按照语篇的类型(体裁)进行分类 (1)2.3 按照题材或者实际功能进行分类 (2)III.法律类文体文本的翻译 (2)3.1 法律文本的文体特点 (2)3.1.1用词精准庄重规范 (2)3.1.2句子较长严谨周密 (3)3.2 法律文本的翻译 (4)3.2.1准确严谨 (4)3.2.2清晰简明 (5)3.2.3前后一致 (5)3.2.4语体规范 (5)IV.结论 (6)参考文献 (7)文体与翻译实例探究——以法律类文体文本翻译为例I.绪论不同的文本类型,代表不同的文体类型,要求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这是当下翻译领域达成的共识之一。
刘宓庆认为:“文本与翻译的密切关系已日益为翻译界所认识。
翻译教学进入高级阶段时,必须开始注意功能文体问题。
不论英语或者汉语都有不同的文体类别,不同的类别具有不同的文体特点。
译者必须熟悉英汉各种文体的语言特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的需要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与原文的风格相适应。
”无论是做翻译,还是教翻译,文体识别都是必备环节,这是因为文体意义是文本意义的一部分,译者必须加以考量。
也就是说,要在译文和原文之间达到文体等值,首先必须对原文本的文体特征加以识别,然后在目的语中体现。
文体意义主要由词汇与句法结构表现,要做好实用文体的翻译,就要对原文本的文体特征加以识别。
本文旨在以法律文体文本翻译为例,探究文体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II.文体的分类2.1按照话语的正式程度进行分类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根据语体的正式程度把语言分为五个阶层,分别是亲密体(intimate style)、随意体(casual style)、商议体(consultative style)、正式体(formal style)和庄严体(或称僵化体frozen style)。
一般来说,中间的一种是中性语体或中性文本。
这五种语体是一种由分正式向正式逐渐过渡的连续体,彼此之间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明显界限。
通常庄严提的正式程度最高,用词较为正式,往往使用一些大词、长词或者古语词,庄严典雅,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逻辑性强,长句较多,在政府或者法律法规文件中较为常见。
而亲密体或随意体通常是在亲朋好友之间使用的日常非正式语体,结构相对比较松散、简单,以口语化的俚语、习语或者短小词语为主,例如影视作品中朋友间的对白、口述实录等。
2.2按照语篇的类型(体裁)进行分类语篇的分类有很多说法,其中德国篇章语言学家Werlich的分类较为普遍接受。
他把语篇分为五类,即描写体(description)、叙述体(narra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论述体(argumentation)和说明体(instruction)。
我国翻译界也有学者采用类似的分类方法。
刘宓庆认为论述文一般是指社会科学的论著、研究报告、文献资料、评论以及正式演讲等,用词较为端庄、典雅、规范、严谨。
论述文体重逻辑论证,因为翻译这类文体的文本首先必须反复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和谋篇布局的脉络,同时注意汉语论述文的一般用词倾向和风格体式。
一般而言,翻译英语论述文是汉语不宜太俗,忌用俚俗语或方言词汇。
同时,译者不能为了可以求雅,而将译文弄的文白夹杂。
2.3按照题材或者实际功能进行分类目前,在我国的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从题材内容或者行业领域的角度对文化进行分类的居多,比如戏剧文体翻译、法律文本翻译、经贸文体翻译、广告文体翻译等。
一般认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儿童文学等都属于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较强的文学文体。
在此之外的,属于非文学文体,翻译界大多使用“应用文题翻译”或“实用文体翻译”这两个术语,范围涵盖政论文章、旅游宣传资料、法律文件、科技资料、商务信函、新闻报道、公司简介、商标广告、请柬、通告、海报、楼书、单据、个人简历、推荐信、公证书、画册文体、菜肴名称等。
由于各种文体有自己独特的一些词汇、语法、语音和修辞手段等风格要素,因此用题材角度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掌握某种特定文体常见的翻译方法和特点。
譬如,文学翻译侧重于传达原作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翻译应注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让儿童看得懂,同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科技翻译重在如实传递信息,提供指导;广告翻译侧重发挥文本的劝导和诱惑功能;法律翻译则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表达缜密,滴水不漏;新闻翻译则应该符合新闻报道的新闻特点和语言规范,也就是说要体现新闻报道的“味道”。
III.法律类文体文本的翻译3.1法律文本的文体特点用词精准庄重规范法律术语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用语,而是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那些合法,那些不合法,因而在遣词造句上力求准确,正式缜密,不能有歧义和漏洞,避免含蓄的表达,不参杂个人感情色彩。
法律文书大多运用正式的专业术语,袭用传统的句法和词法,长词、大词和外来词频频出现。
熟悉法律文书的常用表达是法律翻译的一个必要前提。
如下例:【例1】Should either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st be prevented from exciting contract by force majeure, such as earthquake, typhoon, flood, fire, war,etc., the prevented party shall notify the other party by cable without anddelay, and within 15 days thereafter provide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events.译文:合同任何一方,加入遇地震,台风,水灾,战争等不可抗力情况而不能履行合用时,应立即将情况电报通知对方,并在事发后15天内提供详情。
【例2】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译文:One who instigates others to commit a crime shall be punished according to the role he plays in the joint crime. One who instigates aperson under the age of eighteen to commit a crime shall be given aheavier punishment.3.1.2句子较长严谨周密在句法方面,法律文体具有周密严谨、句子较长等特点。
一个句子常常要照顾到千变万化的情况,或条件、或要求、或断定,为了把话说得天衣无缝,往往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附加语、修饰语、说明语,使句子层层叠套,逻辑严谨,句子的长度远远超过普通文本的句长,但长而不乱。
几十字,上百字的长句司空见惯,有时一段就是一句,有时一个句子中使用多个条件句。
对于刚刚解除法律文本的人而言,长句往往造成阅读困难,需要多读几遍,先抓住句子的主干,然后层层分析,理清从句或者修饰词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如下例:【例3】Any physical inspection of a foreign vessel shall be limited to an examination of such certificates, records or other documents as the vesselis required to carry by generally accepted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standardsor of any similar documents which it is carrying; further physicalinspection of the vessel may be undertaken only after such an examinationand only when:i.there are clear grounds for believing that the condition of thevessel or its equipment does not correspond substantially with theparticulars of those documents;ii.the contents of such documents are not sufficient to confirm orverify a suspected violation; oriii.the vessel is not carrying valid certificates and records.译文:任何针对外国船只的实际检查应只限于查阅该船按照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所须持有的证书、记录或其他文件或其所持有的任何类似文件;对船只进一步的实际检查,只有在经过这样的查阅后以及在下列情况下,才可进行:i.有明显的根据认为该船的情况或其装备与这些文件所载各节有重大不符;ii.这类文件的内容不足以证实或者证明涉嫌的违法行为;或iii.该船未持有有效的证件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