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酯偶联剂在涂料中的应用
涂料防沉剂

防沉剂是一类涂料的流变控制剂,它使涂料具有触变性,黏度大大提高。
防沉剂在现代涂料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涂料的生产、贮存、涂装和涂膜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其使用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新型品种。
分类:有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是以天然蒙脱石主要是水辉石为原料,与鎓盐(如季铵盐)反应而成。
在涂料方面,有机膨润土一般作为防沉剂、增稠剂用,其防止沉淀的机理是改变体系的流变性能,使其具有触变性,从而防止颜料沉降。
有机改性膨润土的加入方法,可视情况采用预凝胶加入和粉体直接加入两种方式。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加入,要充分发挥有机黏土的增稠效果,必须充分活化,即加入极性添加剂,如5%含水的甲醇和乙醇。
这种极性添加剂可在未被取代的有机阳离子所覆盖的薄片表面进行溶剂化,从而降低薄片间的吸引力,并通过研磨促使极性添加剂渗进薄片间,降低薄片间的吸引力。
目前有机膨润土的应用非常广泛,将有机膨润土加入到氯磺乙烯防腐涂料、氯化橡胶防腐涂料中。
结果表明,涂层流平性好,无流挂现象,并延长了颜料的沉降时问。
有机改性膨润土作为防沉剂应用到涂料中能显著改善涂料的性能,但由于色泽深、透明度差、易产生刷痕、增加溶剂用量、漆液固体含量难保证,因此应用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局限性肯定是有的,不然不会出那么多种类的防沉剂。
蓖麻油衍生物蓖麻油衍生物是在非极性溶剂中,通过分散、活化,被溶胀的长链相互缠绕形成触变结构而起增稠作用。
当受到剪切力时,缠绕被拉开,结构破坏,黏度会下降;当剪切力消失,又重新缠绕。
这种重新缠绕的过程较缓慢,所以黏度恢复较慢,允许有较长的流动时间流平,适当地调节可使涂料在较大的流挂极限厚度时仍有一定程度的流平。
蓖麻油衍生物是制造厚涂型涂料很有价值的流变助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涂料中赋予其触变结构,改善颜料的悬浮性,控制流挂而不牺牲流动和流平性,控制对多孔物体的渗透性,通常不与涂料中其他组成起反应,在有机体系中不影响其抗水性,对涂料耐久性无不良影响,在涂膜中不泛黄,并赋予贮存稳定性。
偶联剂对防污闪氟碳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1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u a n g d o n g P o w e r G r i d C o r p o r a t i o n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8 0, C h i n a ;
2 .C h a n g s h a U n i v e s r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a n g s h a 4 1 0 1 1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w o d i f f e r e n t a n t i ・ - p o l l u t i o n l f a s h o v e r l f u o r o c a r b o n c o a t i n g s we r e p r e p re a d b y l f u o i r n a t e d s i l a n e C O U - ・
2 0 1 3年 8月
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o f Hu n a n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 o I _ 3 6 No . 4 Au g . , 2 01 3
第3 6卷 第 4期
钛酸酯偶联剂简述

钛酸酯偶联剂是70年代后期由美国肯利奇石油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偶联剂。
对于热塑型聚合物和干燥的填料,有良好的偶联效果;这类偶联剂可用通式:ROO(4-n)Ti(OX-R’Y)n (n=2,3)表示;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能与无机物表面羟基起反应,从而达到化学偶联的目的;OX-可以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等,这些基团很重要,决定钛酸酯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磺酸基赋予有机物一定的触变性;焦磷酰氧基有阻燃,防锈,和增强粘接的性能。
概述亚磷酰氧基可提供抗氧、耐燃性能等,因此通过OX-的选择,可以使钛酸酯兼具偶联和其他特殊性能;R’-是长碳键烷烃基,它比较柔软,能和有机聚合物进行弯曲缠结,使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容性得到改善,提高材料的抗冲击强度;Y是羟基、氨基、环氧基或含双键的基团等,这些基团连接在钛酸酯分子的末端,可以与有机物进行化学反应而结合在一起。
应用在塑料行业,可使填料得到活化处理,从而提高填充量,减少树脂用量,降低制品成本,同时改善加工性能,增加了制品光泽,提高了质量。
应用应用在橡胶行业,对填料改性可起补强作用,可减少橡胶用量和防老剂用量,提高制品耐磨强度和抗老化能力,其光泽也得到显著提高。
应用在涂料行业,可增大颜料填料量,分散性能提高,具有防沉效果,可防发花,漆膜强度得到提高,色泽鲜艳,还具有催干特性,对烘漆还可以降低烘烤温度和缩短烘烤时间。
应用在颜料行业,可使颜料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
可缩短研磨分散时间、使制品色泽鲜艳。
应用在造纸行业,使碳酸钙或滑石粉分散性得到提高,流失损耗大为减少,并提高其填充量,增强纸张强度,改善纸张印刷性能等。
应用在油田行业,可提高压裂液的成胶性能,耐热温度及井下深度和渗透性能,对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显著。
应用在磁材料工业,使磁粉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与带基或载体的亲和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其充填量,使磁密度增大,磁信号得到显著提高。
总之,由于钛的特殊结构,因而有多种独特的功能。
钛酸酯偶联剂系列

钛酸酯偶联剂系列异丙基二油酸酰氧基(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一、化学名: 异丙基二油酸酰氧基(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二、英文名: Isopropyl dioleic(dioctylphosphate) titanate三、CAS 编号: 61417-49-0四、分子式: C55H111O9Ti五、结构式:六、分子量:963.0七、物化性质: 本品为无毒无腐蚀性液体,外观为酒红色粘稠液体。
构成复合型单烷氧基类钛酸酯技术指标密度≥0.950 g/c;粘度90±15%m/s;折光率N 1.478±0.005:闪点(开口)≥65℃; PH值4.5±0.5分解温度>240℃(与填料解决后分解温度300℃以上)。
UP-101与弱极性材料兼容性好,因此合用于非极性或弱极性聚合物,如:PE、PP等,以提高复合材料旳机械强度及其他性能。
可溶于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二甲苯、甲苯、DOP、矿物油),遇水水解。
八、用途: 本品重要用于解决碳酸钙、滑石粉等无机填料,改善无机填料与树脂旳兼容性,从而改善非极性或弱极性聚合物,如:PE、PP 等复合材料制品旳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可提高复合材料旳热稳定性,实现高填充。
用本品解决过旳无机填料用于涂料中,可减少体系粘度、提高无机填料填充量。
用于磁记录材料和橡塑磁性材料,磁粉经它解决后,可改善其在基材上旳分散以及对聚合物旳粘合,使磁记录材料有较好旳流动性、可涂性、高剪切强度、不易脱落,且韧性好。
九、注意事项: 填料预解决后,若出料寄存,应注意散热(搅拌热)以免填料受热性能下降。
本品非螯合型,不可与水接触,否则失效。
但填料中游离水份无影响。
十、包装:25KG或200KG塑料桶装。
十一、贮存: 密封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光、隔热。
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英文名: Isopropyltri(dioctylphosphate) titanateCAS编号: 65345-34-8分子式:C51H109O13P3Ti结构式:分子量:1070.0物化性质: 本品为米黄色粘稠液体,密度(ρ20℃)1.01g/㎝3,可溶于异丙醇、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易水解,与增塑剂DOP反映,分解温度260℃。
钛酸酯偶联剂硅溶胶的作用

钛酸酯偶联剂硅溶胶的作用
钛酸酯偶联剂和硅溶胶是两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在不同的领
域中有不同的作用。
钛酸酯偶联剂是一种能够改善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之间界面结合
的化学物质。
它的分子中含有钛酸酯基团,能够与无机材料(如玻璃、陶瓷、金属等)表面的羟基或其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
的化学键,从而增强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的结合力。
钛酸酯偶联
剂常用于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涂料的附着力、提高橡胶的
耐磨性等方面。
硅溶胶是一种纳米级的二氧化硅颗粒在水中的分散体。
它具有很
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能够与许多有机和无机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硅溶胶常用于涂料、粘合剂、催化剂、生物医学
材料等领域。
在某些情况下,钛酸酯偶联剂和硅溶胶可以一起使用,以提高材
料的性能。
例如,在涂料中添加钛酸酯偶联剂和硅溶胶可以提高涂料
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在橡胶中添加钛酸酯偶联剂和硅溶胶可以提高
橡胶的耐磨性和拉伸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钛酸酯偶联剂和硅溶胶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选择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钛酸酯偶联剂配方组成,钛酸酯偶联剂生产工艺

钛酸酯偶联剂配方成分分析,生产工艺及技术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钛酸酯偶联剂的研究背景,偶联机理,使用方法等,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钛酸酯偶联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配方开发,为偶联剂相关企业提供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一、背景钛酸酯偶联剂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许多生产领域的一类新颖化工助剂,常见钛酸酯偶联剂有单烷氧基脂肪酸型、磷酸酯型、螯合型和配位体型四类;钛酸酯偶联剂的应用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无机填充开辟了新的途径,用钛酸酯偶联剂处理过的无机物是亲水和亲有机物的,它广泛应用于聚烯烃类树脂和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将钛酸酯偶联剂加入聚合物中可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填料添加量可达50%以上,且不会发生相分离。
用钛酸酯类偶联剂活化的炭黑、SiO2、CaCO3、金属氧化物添加到热塑性塑料和橡胶中,可降低体系粘度,改善韧性和机械性能。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二、钛酸酯偶联剂2.1钛酸酯偶联剂偶联机理钛酸酯偶联剂是由亲水和疏水两种基团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和无机颜料、填料表面进行偶联结合并和高分子基料进行交联, 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结合起来, 起桥梁作用, 故亦称为一种“架桥剂”, 它一端亲无机, 另一端亲有机, 在无机填料和有机树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无机填料经过偶联剂处理后, 表面与偶联剂亲无机一端的化学键作用而达到有机包覆, 紧密地把无机颜料、填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连接起来, 充分发挥每个钛酸酯分子的作用, 增加了和有机高分子基料的相容性,降低界面的自由能, 从而有利于粉体聚集体被有机高分子基料所润湿和分散2.2钛酸酯偶联剂使用方法1)混合法:就是把聚合物、填料或颜料及其它助剂和偶联剂直接混合,此法比较简便,不用增加设备和改变原加工工艺,缺点是分散不够理想, 因其它助剂与偶联剂会有竞争反应。
钛酸酯偶联剂TC

主要成份:焦磷酸型单烷氧基类钛酸酯,类似美国KR-38S。
是一种颜料、填料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分散效果和对有机与无机的偶联作用。
具有优良的分散效果和阻燃功效.技术指标:外观: 近无色至微黄粘稠液体。
密度: (GB4472-84) D25 1.050 g/cm3粘度: (GB265-70) 25 400±15% mm2/s闪点: (开口)≥70℃。
折光率: ND25 约1.461PH值: (试纸)2左右适用范围:轻、重质碳酸钙、陶土、硅灰石、滑石、粘土、金属氧化物等填料、颜料。
聚烯轻体系;天然胶、合成胶体系;醇酸、丙烯酸体系。
填充母料、增强母料、阻燃母料、橡胶母料。
特点:1. 可增加树脂,橡胶加工中的填料量;2. 可提高制品抗阻燃,改进强度;3. 颜料易研磨,工效高,挤出流动性好;4. 可处理橡塑混合填料;5. 可用于浅色,白色制品,色泽更鲜艳。
用途:提高填料在树脂或橡胶中的用量,提高酞菁类颜料在有机相中的分散及防沉,降低无机物在有机物中体系的粘度,提高有机聚合物对金属、玻璃等无机材料的粘结性,具有阻燃、防沉效果、可替代磷酸二氢铵。
可提高涂料的耐水性。
产品本身耐水性较TTS类好,可用于含湿量较高的填充体系,经处理的陶土、高岭土可在橡胶填充中替代部份炭黑。
用量:为颜料或填料总量的0.5-2.0%,推荐用量为1.0%,最佳使用量请实验确定.用法:经稀释剂稀释后喷洒于高速搅拌状态下的颜料或填料中,续搅5-15分钟,然后投入其它配方,再按原工艺进行.稀释剂---异丙醇、液体石腊、溶剂油等。
塑料业用液体石蜡1:1稀释喷洒于高速捏和机中的填料,续搅5-15分钟(视效果)然后投入树脂及其它助剂按原工艺进行.主要成份:化学名称: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异丙酯;四异丙氧基钛;别名:中间体化学式:Ti(i-C3H7O)4该产品是一种有机钛螯合物,产品中约含20%左右自由基异丙醇。
类似于美国杜邦公司的TYZOR TE。
钛酸酯偶联剂大全

液体状钛酸酯偶联剂TMC-201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英文名Isopropyl tri(dioctylpyrophosphatetitanate对应国外牌号类似于美国肯瑞奇公司KR-38S外观无色至浅黄色粘稠液体。
用途本品主要用于处理填充树脂的碳酸钙、滑石粉等无机填料,可改善加工流变性,实现高填充量,提高机械性能。
可用于提高颜料的分散性,提高颜料的遮盖力及着色力,提高涂层的防腐性、防水性、防火性。
可用于氢氧化铝高填充玻纤增强聚酯玻璃钢,在防止填料在液体树脂中沉降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阻燃性。
可改善橡胶制品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抗老化性。
本品不仅可作为无机填料与树脂的偶联剂,也可作为非极性材料与极性材料的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TMC-102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英文名Isopropyl tri(dioctylphosphatetitanate对应国外牌号美国肯瑞奇公司KR-12外观无色至浅黄色粘稠液体。
用途本品主要用于醇酸涂料中降低烘烤温度,缩短烘烤时间,对颜料有较好的分散、防沉效果,用于丙烯酸系烘漆的防沉结块,效果尤为显著。
本品适用于处理碳酸钙、硫酸钡、滑石粉等无机填料填充极性舒展,例如:ABS、PBT等,用以提高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与粘合,改善加工流动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
钛酸酯偶联剂TMC-101异丙基二油酸酰氧基(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英文名Isopropyl dioleic(dioctylphosphatetitanate对应国外牌号类似于美国肯瑞奇公司KR-TTS外观酒红色至红棕色透明液体用途本品主要用于处理碳酸钙、滑石粉等无机填料,改善无机填料与树脂的兼容性,从而改善制品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实现高填充。
用于涂料,可降低体系粘度、提高无机填料填充量。
用于磁记录材料,磁粉经它处理后,可改善其在基材上的分散以及对聚合物的粘合,使磁记录材料有较好的流动性、可涂性、高剪切强度、不易脱落,且韧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钛酸酯偶联剂在涂料中的应用
朱冠生(常州亚邦亚宇助剂有限公司,213024)
夏范武(中化建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213016)
/index-xslw2.htm
摘要:简述了钛酸酯偶联剂地分类及作用机理,并列举了其在涂料中作分散剂、防沉剂、贮存稳定剂及水
性涂料用助剂等多种用途。
简介了其用法与用量。
关键词:钛酸酯、偶联剂、涂料
0引言
钛酸酯偶联剂是最早由美国肯利奇石油化学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类新型偶联剂,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油墨、粘合剂。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钛酸酯偶联剂,但多年来,在应用方面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涂料方面的应用研究则更少。
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加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部分厂家针对各种不同的领域,制备了满足不同要求的钛酸酯偶联剂。
其中用于涂料和油墨的偶联剂具有提高分散性、防沉、增强附着力、阻燃、防锈等多方面功能,而且在针对某一性能提高的同时还会使其它性能相应增强。
钛酸酯偶联剂的制备具有很高地灵活性,与相应的其助剂相比,性价比优,对提高涂料档次,促进涂料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钛酸酯偶联剂的结构、分类和机理
1.1结构
钛酸酯偶联剂的结构可以用如下
通式表示:
1.2分类
钛酸酯偶联剂因与中心元素钛相
结合的亲水性基团以及亲油性基
团的不同而异,总的说来,按其
化学结构可分为3类:
第一类,单烷氧基类:含有异丙
氧基的产品,这类产品耐水性差,
主要适用于干燥的颜、填料的处
理表面处理,在溶剂型涂料中
使用的代表化学式如下:
第二类,螯合型:含有氧乙酸
螯合基或乙二醇螯合基的产
品,这类产品耐水性好,适用
于高含水量颜、填料的处理,
或在水性涂料中直接使用,代
表产品化学式如下:
第三类,配位型:是一种在通常的四烷基钛酸酯上附加了亚磷酸酯从而在改进耐水性的同时,又能产生含磷化合物的功能性产品。
代表性产品化学式如下:
1.3钦酸酯偶联剂的偶联机理
钛酸酯偶联剂的作用应归结于它对界面的影响,即它能在无机填料和有机聚合物之间形成化学桥键,这种偶联剂的特点是能在填料表面形成单分子层而不会形成多分子层,并且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特点,使钛酸酯偶联剂具有表面改性效果,当有过量偶联剂存在时会导致复合材料体系粘度降低,其聚合物的三官能性能通过酯基转移反应而形成交联。
1.3.1单烷氧基
钛酸酯的偶联机理
单烷氧基钛酸酯的偶
联机理如图1 所示,一
般认为只有一个异丙
氧基是与无机物偶联
的水解基团,因此可以
在无机颜、填料的表面形
成单分子层。
图 1
单烷氧基钛酸酯偶联机理
1.3.2 螯合型系列二官能度羟基羧酸的偶联机理
螯合型系列二官能度羟基羧酸的偶联机理如图2所示。
图 2 螯合型系列二官能度羟基羧酸的偶联机理
1.3.3 螯合型系列二官能度A , B 乙二醇酯的化学结合机理
螯合型系列二官能度A , B 乙二醇醋的偶联机理如图3所示。
图3 螯合型系列二官能
度A , B 乙二醇醋的偶
联机理
1.3.4 配位型
偶联剂的偶联机
理
配位型偶联剂
的偶联机理如图4
所示。
图4 配位型偶联剂的偶
联机理
2钛酸酯偶
联剂在涂料中的
应用研究
钛酸酯偶联剂的通式中,基团不同所表现的性能就不同,因而在应用时应根据所采用的体系以及需要改进的性能加以选择,针对类型不同的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偶联剂,作为分散剂、颜填料防沉降剂和附着力促进剂等。
2.1 钛酸酯偶联剂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应用
钛酸酯偶联剂可用于各种类型树脂及其各色底漆、中涂漆及面漆中作为分散防沉剂,这里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2.1.1作为黑色丙烯酸氨基面漆的分散剂
黑色丙烯酸氨基面漆通常采用炭黑作颜料,众所周知,炭黑很难分散,市售分散剂多数要使用与炭黑相等质量的用量。
按炭黑用量的10 %加人钛酸酯偶联剂,并与市售进口分散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出,钛酸酯偶联剂对分散高表面积的炭黑有极好效果,可提高研磨效率,降低研磨细度,成本低。
这是由于钛酸酯偶联剂中长链烷氧基的引人,改善了有机物与无机物(颜、填料)的相容性,有利于制备高固体分涂料,特别是有利于提高炭黑、酞箐系列等易引起触变的颜料的固含量,改善加工工艺,提高研磨效率,提高涂膜的光泽和色泽。
2.1.2作为涂料中的防沉剂
传统涂料用的防沉剂有:有机膨润土、氢化蓖麻油、金属皂等膨润分散型防沉剂;聚烯烃和超细二氧化硅之类的分散性胶体构造的防沉剂。
采用易沉淀的钼铬红颜料制漆进行实验,比较了传统防沉剂与钛酸酯偶联剂的防沉效果,结果如表2 所示
钛酸酯偶联剂
H
中引人一SO
3
等基团,增加
了有机物的触
变性,防沉降
能力提高,由
于其不受外界加工条件、贮存条件的影响,因而是最有效的防沉剂。
2.1.3用于高颜料体积浓度的涂料
制备涂料时,为了降低成本,需提高颜填料的用量,但往往会对涂料的机械性能及化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钛酸酯偶联剂的引人可以提高颜料体积浓度( PvC ) 而不降低涂料性能和外观。
实验采用环氧铁钛防锈底漆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见表3 。
表3 说明,加入偶联剂不仅可提高PVC ,同时还可提高贮存稳定性,改善漆膜耐冲击性并增加柔韧性。
这是因为其长链烷氧基碳原子数量大,能对无机填料表面产改性作用,导致填料一有机聚合物体系粘度显著降低,从而可增加填料量而提高PVC ,长链结构能与聚合物交联或与聚合物分子链缠结,有利于应力一应变传递改进耐冲击性和柔韧性。
2.2钛酸酯偶联剂在水
性涂料中的应用
单烷氧基型钛酸酯
偶联剂只能在油溶性环境中使
用,但若把这种钦酸酚变成亲水
性,并与胺生成加成盐后,就能
够在水溶性的介质中使用,也可
以采用结合型钛酸酯与三乙醇
胺反应,生成胺盐。
进行在工业水性涂料中加入偶联剂试验,与未加偶联剂的空白样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 所示。
水性涂料
中,由于溶剂少,润
湿性低,因而附着力
不如相应的溶剂型
涂料好,钛酸酯偶联
剂可与聚合物及无
机底材形成桥键,由
于偶联剂中引人极
性基团(如环氧基
团),与底材亲和性
提高,因而附着力明
显提高,这是钛酸酯
偶联剂在水性涂料
中应用最突出的优势。
它不会提高涂层硬度,但可以提高柔韧性。
3钛酸酯偶联剂的用法与用量
3.1用法
●颜填料预处理法
将钛酸酯偶联剂预先包覆到颜填料表面的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处理效果较好。
将偶联剂溶解在少量甲苯、二甲苯等苯类溶剂中,加人颜填料,在高速搅伴(约1000r/min )下适当升温至约100℃,搅拌约0.5h ,使每个颜填料颗粒都能包覆上一层偶联剂。
颜填料经偶联剂包覆后,就可按通常方法配制涂料。
●直接添加法
制漆过程中,在高速分散之前直接加人偶联剂。
用溶剂汽油、二甲苯等溶剂将称量好的偶联剂溶解,分散到有机基料中,加入颜填料进行高速分散,再按通常方法配制涂料。
水性涂料使用水溶性偶联剂,处理方法如上所中述,用水作为溶剂。
3.2用量
理论上偶联剂的用量是使偶联剂中全部亲水反映基团与颜填料所提供的羟基或质子发生反应,没必要过量,但实际上要根据颜填料的粒度和表面官能团的情况等来决定最合适的用量。
可以用粘度测定法来求得粘度和偶联剂用量的关系。
粘度下降最大点就是最合适的钛酸酯用量。
根据经验,偶联剂用量应该是涂料中固体颜填料量的1%~2%。
颜填料的粒度越细,表面积越大,偶联剂的用量就越多。
4结语
可以根据涂料工业的需要设计出不同基团的钛酸酯偶联剂,使其成为特定的或兼有多种功能的助剂,主要有:
●良好的分散润湿功能,能明显提高大部分无机与有机颜填料在有机基料中的分散性,对炭黑、酞箐蓝、铁红、中铬黄等分散也特别有效。
●防沉性能好,提高贮存稳定性。
●能缩短研磨道数和时间,同样研磨时间可使粒子研磨得更细。
●提高漆膜对金属、玻璃及无机材料等各种基材的附着力,改善耐摩擦性,提高耐冲击性,增加柔韧性。
●能明显增加涂料的着色强度和反射能力,提高漆膜光泽,增加遮盖力。
钛酸酯偶联剂是一种多功能性助剂,但也要经过实际应用试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钛酸酯偶联剂也可用于油墨工业,类似于其在涂料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l] News in Surface Treatments . Plastics Technology,1984 ,30(8):110 .
[2] Monte,S.J , Sugerman,G . Modern Paint and Coatings,1980,(704):44.
[3] Monto,S.J,et al . Modern Paint and Coatings,1977,(677):27.
[4] 涂料助剂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 521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