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收入和利润分析法
会计经验: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会计期间的盈亏状况,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
在作利润表分析的时候,我们常用到下列几个公式: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折扣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一般而言,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应占企业总收入的70%以上。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都为正数,或者只有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为正数。
当期收益为正数说明企业盈利能力比较稳定,经营状况良好。
如果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为正数,营业外支出为负数,并致使当期收益为负数,虽然企业的当期收益为负数,但这是由于营业外收支而造成的,不构成企业的经常性利润,亏损只是暂时的,并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如果营业利润为负数,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很差,投资者应关注企业收益项目的稳定性,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良,如果营业利润持续几个会计期间都为负数,
则企业可能会破产。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利润分析方法

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利润分析方法一、概念与意义利润分析是指为了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对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利润是企业最为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体现,也是企业发展和扩大规模的重要保障,因此,利润分析是公司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方法1. 利润率分析利润率是指企业每一元收入所获得的利润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
一般分为毛利率、净利率和税后净利率。
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减去相关的销售成本后的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100%净利率是指企业在扣除全部费用后,所获得的纯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税后净利率则是指企业在纳税后所获得的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税后净利率=税后净利润÷销售收入×100%2. 利润构成分析利润构成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收入和成本构成进行分解和分析,来了解企业利润的来源和构成,并探讨如何优化企业的盈利结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销售结构分析。
通过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构成进行分析,找出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的收益情况。
(2)成本结构分析。
通过对企业不同成本项目的构成及其比重进行分析,找出各项成本的增长趋势,了解成本控制情况。
(3)利润贡献分析。
将销售收入和直接成本分别对应地分析,计算出每种产品或服务的利润贡献率,从而了解各种产品或服务的贡献情况。
3. 利润趋势分析利润趋势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盈利能力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的盈利状况。
该方法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横向比较分析。
将企业不同期间的利润进行比较,找出其增长或下降趋势及原因。
(2)纵向趋势分析。
通过对其盈利能力的趋势进行研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盈利状况。
计算公式汇总

计算公式汇总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三节预算编制(目标利润预算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_(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费用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_销量-单位变动成本_销量-固定成本 =P_Q-V_Q-F=(P-V)_Q-F2.比例预算法比例预算法是利用利润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具体方法基本公式(1)销售收入利润率法标利润 =预计销售收入_测算的销售利润率(2)成本利润率法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_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3)投资资本回报率法标利润 =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_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4)利润增长百分比法标利润 =上年利润总额_(1+利润增长百分比)3. 上加法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预算利润总额(及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净利润= 目标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1?股利分配比率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主要预算的编制)1.销售预算企业其他预算的编制都必须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因此,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起点。
基本原则:收付实现制关键公式:现金收入=当期现销收入+收回前期的赊销1(36)2.生产预算编制基础: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的编制的主要内容:确定预算期的产品生产量基本公式: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3.材料采购预算编制基础:生产预算关键公式:某种材料耗用量=产品预计生产量_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某种材料采购量=某种材料耗用量+该种材料期末结存量-该种材料期初结存量材料采购支出=当期现购支出+支付前期赊购4.直接人工预算反映的内容:直接人工预算是一种既反映预算期内人工工时消耗水平,又规划人工成本开支的业务预算。
销售利润率分析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1、销售毛利率分析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2006年主营业收入2396505176.26 主营业务成本1430146518.562007年主营业收入2702850939.13 主营业务成本1613257135.372008年主营业收入2939049511.33 主营业务成本1721837973.252007年同行业收入4115716899.30 主营业务成本2840363684.852006年销售毛利额=2396505176.26-1430146518.56=966358657.7元2007年销售毛利额=2702850939.13-1613257135.37=1089593803.76元2008年销售毛利额=2939049511.33-1721837973.25=1217211538.08元2007年同行业销售毛利额=4115716899.30- 2840363684.85=1275353214.45元2006年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966358657.7÷2409060204.55×100%=40.11%2007年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1089593803.76÷2702850939.13×100%=40.31%2008年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1217211538.08÷2939049511.33×100%=41.42%2007年同行业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1275353214.45÷4115716899.30×100%=30.99%同仁堂2006年、2007年、2008年销售毛利率在逐年提高,以2007年为例,同仁堂和同行业相比,高于同行业。
6第六章 利润表分析

(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的因素分析——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大小主要受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影响;销售量是简单因素,无需多言;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单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经常出现同一产品多种单价的现象,这时应该采用平均单价进行分析。
如果单一产品实行按等级品定价的政策,更应该采用平均单价进行分析,因为平均单价被动反应了产品质量水平的变化。
1.计算营业收入增长额和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额=本期实际营业收入—基础营业收入基期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额营业收入增长率=2.计算销售量变动对收入的影响销售量变动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基期营业收入×销售量增长率1-⨯⨯=∑∑基期单价)(产品基期销售量基期单价)(产品实际销售量销售量增长率推导过程: 单产品:基期单价基期销量实际销量⨯-=)(多产品:∑⨯-=基期单价基期销量实际销量)(,然后分子分母同乘“∑基期销量*基期单价”得:()∑∑∑⨯⨯⎪⎪⎭⎫ ⎝⎛⨯⨯-=基期单价基期销量基期单价基期销量基期单价基期销量实际销量)(,整理后得: 销售量增长率基期营业收入基期营业收入基期单价基期销量基期单价实际销量⨯=⨯⎪⎪⎭⎫ ⎝⎛-⨯⨯=∑∑1实际上,数量变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数量性变动;二是结构性变动。
那么如何区分数量性变动和结构性变动呢,首先用上面的公式求出数量变动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变化a ;然后用这个收入变动值除以基期销售收入得到平均增长率,再用各种产品的基期收入乘以平均增长率得到在结构不变情况下,单纯销量变动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变化b ;最后用a-b ,其中b 是在结构不变情况下,由于单纯的销量变动引起的收入的变化,a-b 就是由于结构变化引起的收入的变化。
(汤炳亮 235页)12.3 这种分析是错误的;计算不会产生结构变动引起的收入的变化。
如果产品的性能、价格、计量单位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等级品价格的因素分析进行;分别用“实际销售量×(实际销量的实际平均单价-实际销量的基期平均单价)”和“实际销售量×(实际销量的基期平均单价-基期销量的基期平均单价)”表示价格变动影响和产品结构变动。
财务分析中的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中的盈利能力分析方法1. 概述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评估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盈利的能力。
通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投资者和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2.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盈利能力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比率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2.1 毛利率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后所剩余的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
毛利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利润的能力。
2.2 净利率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
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净利润的能力,同时考虑了企业的运营费用和税务成本。
2.3 资本回报率资本回报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企业投入的资本之比。
资本回报率衡量了企业将资本转化为利润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盈利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垂直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与企业总体的关键项目进行比较,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3.1 销售成本占比分析销售成本占比分析是将企业的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盈利能力。
较低的销售成本占比通常意味着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3.2 营业利润占比分析营业利润占比分析是将企业的营业利润与销售收入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盈利能力。
较高的营业利润占比通常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效益较好。
4. 横向分析法横向分析法是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或者存在波动。
4.1 销售额横向分析销售额横向分析是将企业在不同时间点的销售额进行对比,以评估企业的销售能力和盈利潜力。
4.2 净利润横向分析净利润横向分析是将企业在不同时间点的净利润进行对比,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存在波动或者呈现增长趋势。
5. 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的结合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关于量本利分析法的案例

一、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保本分析法)销售收入S=产量Q×单价P生产成本C =变动费用V+固定费用F=产量Q×单位变动费用Cv+固定费用F∴利润=S-C=S-V-F=PQ-CvQ-F=(P-Cv)Q-F当盈亏平衡时,即利润为零∴利润=S-C=S-V-F=PQ-CvQ-F=(P-Cv)Q-F=0得出:(1)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Qo=F/(P-Cv)So=F/(1-Cv/P)(2)销售收入扣除变动费用后的余额:(P-Cv)Q——边际贡献M(这个与教材上有所区别)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后的余额:(P-Cv)——单位边际贡献m(教材上的边际贡献)(3)、单位销售收入可以帮助企业吸收固定费用或实现企业利润的系数:(1-Cv/P)——边际贡献率U=M/S(4)、盈亏平衡点的判定:M-F =0 盈亏平衡M-F>0 盈利M-F<0 亏损(5)、目标利润Pz下的销售量与销售额:Q=(F+Pz)/(P-Cv)S=(F+Pz)/(1-Cv/p)二、相关的例题例1、某种产品的单价为8元,单位变动费用5元,年销售额为8000元,问该企业的固定费用不能多于多少?解:已知S = 8000,C V = 5,P = 8由So=F/(1-Cv/P )得F = S·(1 – C V / P) = 8000 ×(1 – 5 / 8) = 3000元即企业的固定费用不能多于3000元。
例2、某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额为800万时,亏损100万,当销售额达到1200万时,盈利100万。
试计算该产品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额。
解:由U=M/S 得M=S·U ,由M-F=利润得:S·U-F=利润∴ 800U-F=-1001200U-F=100求得U=50% F=500当盈亏平衡时:So·U-F=0∴So=F/U=500/50%=1000例3、某企业年销售量为10万件,固定费用为120万,单价为1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试判断企业的经营安全状态。
产品盈利水平结构分析(收入盈亏分析法)

产品盈利水平结构分析(收入盈亏分析法) 产品盈利水平结构分析(收入—盈亏分析法)产品盈利水平结构分析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中,调整产品结构、确定企业的经营重点中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
其分析方法是:编制收入—盈亏额资料表。
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占全部产品销售额或利润额的百分数,并按百分数大小排列出顺序。
例题:一企业从事A、B、C、D、E、F、G、H八种产品的经营。
各产品的销售额和盈利额如下表,试计算后确定该企业的发展重点产品(2个)和将要逐渐淘汰的产品(2个)。
产品销售额盈利额A 1200 400B 1000 600C 1300 500D 1800 800E 1500 -300F 1600 1000G 2100 900H 1400 200解:计算各产品的销售额和盈利额所占百分比:产品销售额销售额(%) 名次盈利额盈利额(%) 名次A 1200 10.1 7 400 9.7 6B 1000 8.4 8 600 14.6 4C 1300 10.9 6 500 12.2 5D 1800 15.1 2 800 19.5 3E 1500 12.6 4 -300 -7.3 8F 1600 13.5 3 1000 24.4 1G 2100 17.6 1 900 22.0 2H 1400 11.8 5 200 4.9 7合计 11900 100 100 经过计算,很显然F产品和G产品销售额比重排在第3和第1位,而盈利额比重排在第1和第2位,这2只产品销售量大,盈利能力也强,是企业重点发展的产品。
而E产品虽然销售量排到第4位,但是负盈利,肯定要淘汰,A产品和H产品销售额比重和盈利额比重都排在较后的位置,比较两产品的销售利润率:A产品=400/1200×100%=33.3%;H产品=200/1200×100%=16.7%。
所以先淘汰H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
6
工业总产值
●概念: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工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
价值。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规模及水
平,是计算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等指标的
依据
●组成:①全部商品产值
②外单位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和对外承作工业
性劳务对象价值
③的价值、已构成固定
1
1 产品品种指标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规定生产的产品项(种) 数
考核指标:
品种计划完成率(%)
=报告期完成计划产量的 品种数 报告期计划品种数
100%
注:①不能以计划外品种代替计划内品种 ②不大于100%
2
2 产品产量指标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合格(符合质量 标准)的产品(或劳务)的实物数量
年固定成本总额3,000,000元,求其保本产量。若方案1:实现 目标利润1,200,000元,方案2:实现目标利润1,800,000元。求 两方案的产量分别为多少。
解:Q0
F p Va
3000000 150 90
50000 t
Q1
F M1 P Va
3000000 1200000 150 90
(2)成批生产类型 (3)单件小批生产类型 3 品种搭配
折衷方式
10
(1)盈亏平衡分析法
① 概念 ② 基本原理 ③ 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和综合变动成本率 ④ 单一品种及多品种企业盈亏平衡法的应用 ⑤ 注意事项
11
① 概念
根据与决策方案相关的产品产销量,成本与盈利之间的 相互关系,来分析各种决策方案对盈亏产生的影响,从 而评价和优选方案的决策方法。
F
13
计算公式
成本总额C:
C F Va Q
销售收入总额S: S P Q
P:销售单价
利润M:
M S C PQ F Va Q
盈亏平衡点产销量 Q0 C S
P Q0 F Va Q0 0
Q0
F P Va
盈亏平衡点销货额 S0 : S0 Q0 p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率
K单
V P
综合变动成本率(多品种) K
V
S
17
④单一品种及多品种企业盈亏平衡法的应用
A单一品种企业(即可求销售量,又可求销售额)
●盈亏平衡点:Q0
F P Va
F H单
S 0
Q0
P或S0
F h单
●目标利润为 M '时:Q'
一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二 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草案 三 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 四 审批阶段
9
二 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草案
1 产量优选
(1)盈亏平衡分析法
(2)经营安全程度分析
(3)线性规划法 2 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市场需求量稳定 均衡安排
(1)大量生产类型 需求具有季节性 变动安排
i 1
●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比重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率
h单
H单 P
1 Va P
加权边际贡献率( 多品种)
h S V 1 V
S
S
hi
Hi Si
1 Vi Si
或h
Hi S
hi si S
hi qi
qi : i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
• 变动成本率
70000 t
Q2
F M2 P Va
3000000 1800000 150 90
80000 t
16
③ 边际贡献(收益)、边际贡献(收益)率及变动成本率
● 边际贡献 指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H 单 P Va n
边际贡献总额
H S V 或H H i
②基本原理
• 从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
和固定成本两大类
• 计算公式 • 盈亏平衡分析图 • 例1
12
变动成本
概 随产量变化成正比变化的成本,
念 如:原材料费,燃料动力费,计 件工资,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资产 折旧费
费
用
V
产销量Q
特 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
点 的变动而变动
单位
考核指标:
产量计划完成率(%)
= 报告期实际完成产量 报告期计划产量
100 %
注:①实际完成产量可计算计划外产品产量和超计划产量 ② 产量计划完成率可大于100%
3
3 产品质量指标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方面应达到
的水平
考核指标:
反映产品内在质量的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等级品率
工作质量指标:质量损失率、废品率、返
修品率、一次交验合格率等
4
4 产值指标
概念: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分类:(1)商品产值
(2)工业总产值 (3)工业增加值
5
商品产值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销售的 工业产品(或工业劳务)价值
本企业自备原材 外单位来料 对外承作
● 商品产值=料售生的产 成的品可、供半销成+加加工工的价产值品+的劳工务业价性值
§5.1 生产计划及其指标体系
一 生产计划概念
生产计划又称生产大纲,它是根据销售计
划所确定的销售量,在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和综 合平衡的基础上,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品种、 数量、质量和生产进度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
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
二 生产计划指标体系
1 产品品种指标 3 产品质量指标
2 产品产量指标 4 产值指标
盈利目标为 M ' 时的产销量Q ' : M ' PQ'F Va Q'
Q' F M ' P Va
盈利目标 M ' 时的销售额 S ' : S ' Q ' P
14
S.C.M
S0
亏 损 区
S 盈
利 M’ C
区
V
F
Q Q0 Q '
15
例1:某水泥厂水泥销售单价为150元/t,单位变动成本为90元,
变动 成本
Va
产销量Q
符 号
V Va Q
固定成本
在一定时间,一定产销量(规模)
范围,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相
对固定)成本费用。如计时工资,
按年限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中与产量无
关的部分 费
用
F
产销量
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产销量的
增加而减少(成反比变化)
单位
固定
成本
产销量Q
资产并转入财务帐目的企业自制设备的价值
●一般以不变价格计算
7
工业增加值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新创造的 价值
●计算方法 ①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②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亏
●一般以现行价格计算
8
§5.2 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