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

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附件2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六年二月

目录

1 总则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

工作原则

2 城市概况

自然地理

社会经济

洪涝风险分析

洪涝防御体系

重点防护对象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指挥机构

成员单位职责

办事机构

4 预防与预警

预防预警信息

预警级别划分

预防预警行动

主要防御方案

5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应急响应结束

6 应急保障

通信与信息保障

抢险与救援保障

供电与运输保障

治安与医疗保障

物资与资金保障

社会动员保障

宣传、培训和演习

7 后期处置

灾后救助

抢险物资补充

水毁工程修复

灾后重建

保险与补偿

调查与总结

8 附则

名词术语定义

预案管理与更新

奖励与责任追究

预案解释部门

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

1 附图

2 附表

3 附件

1 总则

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 城市概况

自然地理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点,城区高程范围,气象水文特征;城市水系与河道、水库、湖泊等情况。

社会经济

城区现状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基础设施等。

洪涝风险分析

暴雨、洪水、风暴潮主要特征、洪水传播时间、城市主要暴雨洪水成因与地区组成,主要致灾暴雨洪水来源及量级、发生频率,城市历史洪水。主要控制站不同频率洪水水位或高潮位、流量。洪水、暴雨渍涝、台风暴潮可能致灾影响淹没范围及风险分析,洪涝风险图。

洪涝防御体系

城市防洪体系(堤防、水库、湖泊、蓄滞洪区、分洪道等)与城区除涝排水设施(泵站、涵闸等),城市防洪、除涝排水、防台风暴潮现状能力或防御标准。

城市防洪、除涝排水、防台风暴潮的薄弱环节,重要工程险段及病险涵闸,桥梁及河道违章建筑的阻水情况。

重点防护对象

党政机关要地、部队驻地、城市经济中心、电台、电视台等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地铁、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等重要地下设施,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设施,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城区易积水交通干道及危房稠密居民区等。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指挥机构

城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处置城市防洪应急事务,并明确其主要职责。

成员单位职责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力求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避免职能交叉。

办事机构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4 预防与预警

预防预警信息

分类明确城市气象、水文、防洪与排涝工程险情、洪涝灾情信息的具体报送内容、负责报送单位、报送时限等,形成规范的信息报告制度。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城市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合理划分预警级别(通常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确定向社会发布的警示标志。

预防预警行动

预防预警准备:包括思想、组织、工程、预案、物料和通信准备,防汛检查及日常管理,以及与相关行业应急预案的协调等。

江河洪水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江河洪水、防洪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山洪灾害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与山洪灾害有关的暴雨、洪水、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建立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机制等。

暴雨渍涝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暴雨渍涝、排涝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台风暴潮灾害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与台风暴潮有关的台风暴潮信息、防洪排涝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主要防御方案

江河洪水防御方案:根据城市所在的江河防洪预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制订城市市区不同量级江河洪水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如水库、蓄滞洪区、分洪设施的调度运用等)。其中超标准洪水的防御方案应明确社会动员、临时分蓄洪、群众转移安置等具体措施。

此外,还应针对冰凌洪水以及由于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等造成的突发性洪水,制定相应的洪水防御方案。

山洪灾害防御方案:根据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其地区组合条件下,山洪灾害专防与群防相结合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

暴雨渍涝防御方案: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其地区组合条件下,城市市区渍涝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包括应急排水、交通临时管制与疏导、工程抢修以及重要保护对象的防雨排涝方案等。

台风暴潮防御方案:制定不同量级台风暴潮条件下,城市应对台风暴潮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如人员转移的通知与落实、危旧建筑物和重要设施的防护等。

5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明确城市发生洪水、山洪灾害、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时应急响应行动的分级总数(通常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

市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应急响应行动的总体要求,以及应急响应发布单位等。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明确应急响应行动的分级标准及对应的主要行动要求。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江河洪水:明确不同量级江河洪水条件下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蓄滞洪区运用的准备和批准权限、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条件和发布权限等。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明确出现前期征兆及发生险情后的紧急上报规定和应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山洪灾害:明确发生山洪灾害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发布山洪警报的标准及责任单位、人员转移的主要原则、人员紧急抢救与救援等。

暴雨渍涝:明确发生暴雨渍涝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工程调度和设置临时排涝设备的要求及责任单位、发布城市涝水限排指令的权限等。

台风暴潮:明确发生台风暴潮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如台风暴潮监测与警报发布、人员与物资转移、海上作业保护与搜救、重要保护对象的防护与抢险等。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信息报送、处理:明确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含大面积停电、停水,重大疫情等次生衍生灾害)等信息报送、处理与反馈以及发布的原则和主要要求。

指挥和调度:明确应对灾害的指挥和调度措施,以及发生重大灾害时派赴工作组(含专家组)的要求等。

群众转移和安全:明确群众转移的原则和工作程序,以及相应的安全与生活保障措施等。

抢险与救灾:明确险情和灾情监控、抢护和救援的指导原则、工作程序和总体要求。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明确确保抢险人员自身安全和受威胁群众人身安全的各项防护与医疗救护措施。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明确对重点地区或部位实施紧急控制以及动员社会力量的条件、权限和要求等。

应急响应结束

明确应急响应结束的条件和发布程序。

6 应急保障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确保预案执行过程中通信与信息畅通的主要保障措施,如党政军领导机关、现场指挥及其它重要场所的应急通讯保障方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网络共享等。

抢险与救援保障

明确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力量、队伍(含专业与非专业队伍)、专家组在管理和启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各类工程、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房屋建筑、交通干线抢险、抢修,以及人员救护等。

供电与运输保障

明确对抗洪抢险、抢排积涝、救灾现场等供电与运输的主要保障措施、责任单位等。

治安与医疗保障

明确灾区治安管理、疾病防治、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保障要求。

物资与资金保障

明确防汛物资储备管理、调拨程序与调运方式、防汛经费的安排、特大防汛经费的申请等保障措施。

社会动员保障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动员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宣传、培训和演习

明确城市防洪排涝宣传、市民防洪减灾教育、技术人员培训、防汛减灾演习等保障措施。

7 后期处置

灾后救助

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救灾工作的要求与职责。

抢险物资补充

明确如何根据防汛抢险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抢险物资的具体要求。

水毁工程修复

明确水利、供水、交通、电力、通信等工程或设施水毁修复的资金来源、时限等具体要求。

灾后重建

明确相关工程或设施的灾后重建标准、指导原则和实施措施等具体要求。

保险与补偿

明确保险与补偿的适用条件、承办机构职责和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流程等。

调查与总结

明确调查与总结的适用条件、承办单位、时限要求和审核程序等。

8 附则

名词术语定义

对需要诠释的名词术语,给出准确的定义。

预案管理与更新

明确预案管理和更新的具体要求。

奖励与责任追究

明确预案执行过程中相关奖励与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预案解释部门

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

1 附图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绘制相关附图,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启动工作流程图,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布置图,主要病险工程分布图,城市洪涝风险图,城区暴雨渍涝点分布图,城市超标准洪水预案实施图等。

2 附表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编写相关附表,如:城市防洪排涝基本情况表,城市防洪工程与除涝排水设施基本情况表,城市防洪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表等。

3 附件

相关部门、单位的城市防洪应急单项预案。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012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 摘要 简要阐述该规划关键容,包括:规划背景,城市现状分析的结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的现状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建设策略;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分期建设时序;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的目标、标准,近期建设的重要项目及投资估算。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海绵城市组织、制度、资金和能力等保障体系。 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与现状分析 1概述 1.1城市概况 1.1.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1.2自然地理条件 描述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河湖水系等基本情况。 1.1.3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 1.2上位规划概要 描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容,包括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城市总体规划中与海绵城市规划相关的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水系、供水、城市、防洪等规划容。 1.3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节水、防洪、水系、绿地系统、竖向、道路交通等与海绵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容。

2现状分析 2.1基础分析 2.1.1降雨 分析城市多年平均降雨总量、降雨天数、降雨的年分布情况等基本降雨特征。 采用不小于30年的降雨进行分析,分析论证本市不同降雨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场次分析,分别分析不同降雨场次频率和不同降雨量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 2.1.2城市下垫面 对城市下垫面类型进行解析,按照水体、草地、林地、裸土、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类型。 对城市不透水地面进行分析,确定城市建成区现状不透水地面分布情况与比例。 2.1.3城市面源污染 对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物的类型、含量、来源等进行分析,分析城市面源污染对河道污染物的贡献率。 2.1.4合流制及其污染 识别城市现状合流制区域及排水口、溢流口分布情况,分析城市现状合流制特征及溢流频次等现状合流制溢流污染情况。 2.1.5土壤 分析城市土壤类型、渗透速率等。 2.1.6地下水 分析城市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超采情况和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沿海地区应考虑海水上溯等情况。 2.1.7城市开发前水文特征分析 对城市开发前的产汇流及蒸发、下渗等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城市降雨、蒸发、下渗、和径流的比例关系。

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六年三 目录 1 总则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工作原则 (1) 1.4 适用范围 (1) 2 工程概况2 2.1 流域概况 (2) 2.2 工程基本情况 (2) 2.3 水文 (3) 2.4 工程安全监测 (3) 2.5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3) 2.6 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 (3) 3 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4 3.1 重大工程险情分析 (4)

3.2 大坝溃决分析 (4) 3.3 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4) 4 险情监测与报告5 4.1 险情监测和巡查 (5) 4.2 险情上报与通报 (5) 5 险情抢护5 5.1 抢险调度 (5) 5.2 抢险措施 (5) 5.3 应急转移 (5) 6 应急保障6 6.1 组织保障 (6) 6.2 队伍保障 (6) 6.3 物资保障 (6) 6.4 通信保障 (7) 6.5 其它保障 (7) 7 《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7 7.1 启动与结束条件 (7)

7.2 决策机构与程序 (7) 8 附件7 8.1 附图 (7) 8.2 附表 (7) 8.3 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8) 附录A 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 (9) 附录B 水库险情及抢险情况报告表 (10)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指导《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制定本大纲。 编制《应急预案》是为了提高水库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1.2 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 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 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 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 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特别是对现行 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 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 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 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 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 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 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2)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 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 城市中心区规划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纲要的成果要求 a 规划文本:规定性要求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2社会经济 2.3洪涝风险分析 2.4洪涝防御体系 2.5重点防护对象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3.2成员单位职责 3.3办事机构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2预警级别划分 4.3预防预警行动 4.4主要防御方案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4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5应急响应结束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6.3供电与运输保障、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6.6社会动员保障 6.7宣传、培训和演习7后期处置 7.1灾后救助 7.2抢险物资补充 7.3水毁工程修复 7.4灾后重建 7.5保险与补偿 7.6调查与总结 8附则 8.1名词术语定义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8.4预案解释部门 8.5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

1附图 2附表 3附件 l总则 1.1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点,城区高程范围,气象水文特征;城市水系与河道、水库、湖泊等情况。

应急预案简述及应急预案提纲

应急预案简述及应急预 案提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应急预案简述及应急预案提纲 一、应急预案简述 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应急预案提纲 1.综合应急预案提纲 总则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预警及信息报告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应急响应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06年3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指导《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制定本大纲。 编制《应急预案》是为了提高水库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1.2 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1.3 工作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原则。 1.4 适用范围 1.4.1水库遭遇的突发事件是指水库工程因以下因素导致重大险情: 1、超标准洪水; 2、工程隐患; 3、地震灾害; 4、地质灾害; 5、上游水库溃坝; 6、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 7、战争或恐怖事件; 8、其它。 1.4.2 本大纲适用于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可参照执行。 2 工程概况 2.1 流域概况 2.1.1水库所在流域有关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及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等基本情况。 2.2 工程基本情况 2.2.1 工程基本情况包括:水库工程等级、坝型以及挡水、泄水、输水等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列出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 2.2.2 有关技术参数及泄流曲线、库容曲线等。 2.2.3 历次重大改建、扩建、加固等基本情况。 2.2.4 大坝历次安全鉴定情况简述,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2.2.5 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2.3 水文

江苏省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园区版)介绍知识讲解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工业园区版) 发布时间:2010/8/20 17:46:41 阅读数:14 来源:如东县环境保护局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导则(试行) (工业园区版)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 (1)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 术语和定义 (2) 5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

6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6) 7 格式和要求 (16)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工业园区版) 1 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工业园区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在强化园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园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规定环境应急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作出有序响应,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工业园区,包括:分布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单位的工业

园区。 本导则不适用于分布有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单位的工业园区。 2 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 环境应急救援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方针,体现以人为本、求实求严的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外环境的影响,把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维护园区内外企业(或事业)单位及周边居民的安全和稳定。 组织实施环境应急救援活动的基本原则为: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规范运行、标准操作、快速反应、救援高效。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规划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文件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为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并做好申报下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准备工作,中心城区需要编制**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目标 主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建设海绵城市。 三、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2.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

能力。 四、规划范围及内容 规划范围为《**城镇群规划(2016-2030)》确定的**区、**区、**区、**县和**新区,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同时,选择高铁新区及周边面积约2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试点建设区域,并做好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规划设计内容:**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试点建设区详细规划。 五、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2017-2030年 六、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4、《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9、《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 10、《**城镇群规划(2016-2030)》 11、《**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附件2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六年二月

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社会经济 2.3 洪涝风险分析 2.4 洪涝防御体系 2.5 重点防护对象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3.1 指挥机构 3.2 成员单位职责 3.3 办事机构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4.2 预警级别划分 4.3 预防预警行动 4.4 主要防御方案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5 应急响应结束 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抢险与救援保障 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6.6 社会动员保障 6.7 宣传、培训和演习 7 后期处置 7.1 灾后救助 7.2 抢险物资补充 7.3 水毁工程修复 7.4 灾后重建 7.5 保险与补偿 7.6 调查与总结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定义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8.4 预案解释部门 8.5 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 1 附图 2 附表 3 附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 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 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规划地位)城市总体规划是全局性、综合性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是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指导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四条(规划原则)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区域协调、城乡统筹、集约节约、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 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不得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五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等具体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组织 第六条(组织编制主体)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实施和修改,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承办。 第七条(编制单位资质)承担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第八条(前期工作)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开展规划实施评估、战略研究等前期工作,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路和重点。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应当至少在现行规划到期前两年开始。 第九条(专题研究和技术论证)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涉及城市发展建设和空间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事项开展专题研究,对规划草案进行技术论证。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doc 96页)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doc 96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AY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 1 6年4月

项目名称: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 水系统构建 委托方(甲方):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 编制阶段:送审成果 送审单位: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送审时间:2016.04

院长:杨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院总工程师:尹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陈永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院长:陈利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副院长:孙成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魏改霞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姚学同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赵耀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赵耀薛磊肖梦莹 刘亚洲陈宁宁张凤菊

安阳市地方规章 AY 编号:AY01-2016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2016—4—23发布 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阳市规划局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雨水管渠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雨水管渠系统规划设计已有规范迸行指导,也不需要另外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编制组根据本地降雨、土壤、地形地势、地下水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具体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设计标准;5.规划设计指引;6.计算指引;7.附则。 本导则由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解释。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朱俊 李治

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朱俊李治 发表时间:2018-10-08T16:02:37.26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下作者:朱俊李治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实现雨水在城市的渗透、积存以及净化,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有效提升城市抗洪的能力,同时也是21世纪城市规划发展主要趋势,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实现雨水在城市的渗透、积存以及净化,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有效提升城市抗洪的能力,同时也是21世纪城市规划发展主要趋势,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城市规划;融合 一、海绵城市的内涵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造成灾害的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吸水并存储在特定位置,需要时再进行释放利用。在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简而言之,海绵城市其实就是建立一个雨水开发系统,并通过此系统实现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加城市利用雨水的能力,并有效缓减雨水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大量应用实例表明,把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雨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雨水排放系统。 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2.1 城市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通常情况下,如江、河、湖、海等水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故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这些水资源系统和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实现对原江、河、湖、海等水系统的保护,确保这些水资源充分发挥其自净能力的同时,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率。 (2)应避免城市水系统被污染,并杜绝被污染水系统流入,降低外界因素水系统自净能力的影响。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杂物和工业废水,对城市水系统自净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一点,积极建设海绵城市来恢复城市水系统的自净能力,确保城市水系统能实现良性循环利用。 2.2 城市人工生态海绵体的规划设计 我国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和天然气候有较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海绵体,甚至有的城市属于海绵体严重匮乏地区,如陕西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均属于水资源极其匮乏地区,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在这样基础上,就需建立人工生态海绵体,也就是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手段,对这些城市进行人工改造,以提升其抗洪排涝的能力。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并不是只有具有丰富水系统的城市才能建设海绵城市。较干旱的城市,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也可具有海绵城市的特性。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还要更新传统居民区、工业区等建设模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分散小规模下沉绿地方式,以代替传统集中式的绿地,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对城市内部水环境的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海绵的功能。如在很多城市均建立了很大面积的湿地,其主要作用防治雨洪灾害,同时湿地也是一种镶嵌式的海绵结构。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尽量建立整合多处系统化湿地系统。(2)提供适合当地生物居住的环境,最大限度上保证城市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总而言之,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中必须整合当地的湿地系统,并加强水质净化、地下水、雨水等水系统的利用率。同时也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潜流整合功能,确保被净化后的雨水能充分回流到湿地中,最大限度上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2.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的主要动因是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尽量确保城市道路具有解决城市洪涝和径流污染的负荷的能力,从而达到缓减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就全国目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的现状而言,城市道路所占的水径流量约是城市规划建设总流量的35% 以上,不但对加速了水资源污染速度,而且也是城市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此开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甚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把城市道路建设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证车辆通行的流畅性和安全性,不能对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丝毫影响,否则也就失去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可以用下凹式绿化带来代替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大量实例表明,下凹式绿化带能够有效改善路面雨水径流质量和径流量,以期最大现代上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和循环利用的效率。同时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应用 LED 树池,透水路面等方式,在保证交通通畅的基础,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 (2)要合理应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海绵城市建立成功案例表明,下凹式道路绿化带主要的作用是可将雨水径流直接汇集到地下水资源中,对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没有丝毫影响,既能实现海绵城市雨水储存的目的,而且还能在雨水储存过程中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和渗透。因此,这一点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格外重视,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海绵城市对储水和蓄水的需要。 2.5 促进城市海绵理念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的建议 (1)国家财政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2)凡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由省级财政部门、城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文本.doc

兰考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文本·图集 兰考县规划管理局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方针,推动兰考县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稳步有序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特编制《兰考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6]6 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精神,以“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指导,推进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3条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兰考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确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兰考县老城区、规划新城区、产业聚集区,总用地面积约 65.24 平方公里。近期建设重点区:兰考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6.41 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目标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兰考县城市发展,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以生态、安全、活力的海绵建设塑造兰考县新形象,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的发展战略,建设河畅岸绿、生态宜居的海绵兰考。 第5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20 年,远期为 2030 年。 第6条海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 结合中心城区地形图、水系规划、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及路网结构等资料,将中心城区划分为 7 个海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包括兰阳河流域片区、饮泉河流域片区、清涧河流域片区、四干渠流域片区、浚仪河流域片区、迎宾河流域片区和青阳河流域片区。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分区信息一览表

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 则正式版

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文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和必要性等。 1.2 编制依据 简述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综合考虑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以及各水库经批准的

防洪调度方案。 1.3 编制原则 简述预案编制原则。 1.4 适用条件 说明预案适用范围、启动条件、申请程序及批准权限。 2 工程概况 2.1 水库流域概况 简述水库流域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重要历史文物、水利建设等基本情况并附示意图。 2.2 水库工程基本情况 简述水库工程等级、坝型以及主要建筑物历次重大改建、扩建等基本情况并列出水库工程特征值表。

2.3 水库上下游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简述上下游工程情况及防洪标准。 2.4 水情水工监测及预报、调度 简述水库流域内气象、水文观测站点分布、观测项目、报汛方式并附分布图;水情预报方法及调度方式;水工观测制度、观测设施及水库工程主要部位历次观测、检查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分析处理情况。 2.5 历史灾害情况及抢险措施 2.5.1 简述建库前工程所在流域或相邻流域所发生的水文气象灾情、地震、地质灾害等相关记录。 2.5.2 简述建库后发生的最大、最恶劣的雨情、水情、工情以及其他突发事

应急预案大纲(DOC)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供项目部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六十九条亦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也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等。当发生事故后,为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由于之前公司对事故应急预案未加管理,各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五花八门,有的无从下手。下面就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作一阐述,主要为内容提纲,供各项目部参考,主要内容还是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细写。 一、基本原则与方针 制定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等原则和方针。 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1、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1)项目的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和内容(主要描述与危险源、影响安全相关的概况); 2)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地外围的地理位置、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3)气象状况等。

2、施工现场的临时医务室或保健医药设施及场外医疗机构 1)医务人员名单,联系电话; 2)有哪些常用医药和抢救设施; 3)附近医疗的情况介绍,位置、距离、联系电话等。 3、工地现场内外的消防、救助设施及人员状况。介绍工地消防组成机构和组成人员,成立义务消防队,有哪些消防、救助设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况。 4、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画出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紧急通道,疏散路线等。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和影响 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较大的事故和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可列表格表示也可用文字说明)。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伤人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周围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的组成、责任和分工 1、成立应急预案的独立领导小组(指挥中心)。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组长:副组长:组员:下设:通讯联络组组长:技术支持组组长:消防保卫组组长:抢险抢修组组长:医疗救护组组长:后勤保障组组长: 2、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1)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厂外应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1T15:49:51.4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吴友标[导读]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很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优势,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调节,更是应该借助海绵城市进行有效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建筑以及城市水系统规划等,有利于及时缓解解决城市水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遭破坏的问题,提升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然后对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运用分析 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意义 1.1提升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 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城市来说,其自身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且对于城区来说,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的发展标准,就要对相应的厂房进行建设,这就会促使工业废水的上涨以及不规则的排放,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对于水资源来说,其自身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对于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来说,就是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进而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对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视,并且对环境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因此,对于海绵生态城市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证城市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 2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主要设计内容 2.1总体规划层面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运用海绵城市,就必须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其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识别,确定其水文生态循环格局,并将其作为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具体规划内容:(1)设定不准建设区域:实际上就是指城市潜藏了内涝危险的区域以及绿色地带等;(2)设定蓝线: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规划范围内的岸线以及水域设定一个保护区域;(3)明确重点区域:结合城市现有片区的功能布局情况和用地性质等特征,以及下一步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4)土地开发:在城市范围内提倡土地利用集约开发,分配用于生态建设的空间。 2.2各类专项规划 若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横向深度来看,在对海绵城市应用过程中,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具体包括了绿地系统、道路交通以及水系统规划等。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针对该系统的规划重点应当加强对雨水去向的合理处理,具体包括了渗透、消纳、净化。结合当前城市规划来看,绿地系统实际包括了防护、公园以及生态等绿地系统,其不仅具备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是海绵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载体。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与水系统本身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了需要沿着排水管道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之外,同时道路也是地表水的主要源头,为此,合理设计道路排水、路向以及路面等各方面对雨水的引流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连接停车场下沉式绿地系统以及道路防护绿化带等雨水收集系统非常重要的桥梁。 (3)城市水系统规划:具体来说包含了污水、供水、湖泊沟渠自然水系统等在内的所有水系统。针对自然水系统必须将其列入到城市绿地建设的范围,而针对污水、供水以及雨水等系统则将其列入到城市基础建设项目。 2.3详细规划层面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应当从两方面着手,分别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即从项目规划以及落地两方面来保证落实。 控制性详细规划则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开发强度、地块范围、建筑密度、绿地覆盖率等相关指标来实施有效的控制,同时结合定性、定位以及定量的协同作用,明确具体的规划地块和建设要求,制定适宜的规划设计策略。 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指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借助现有的水文、地形地势等各方面的特征,从场地空间布局、绿地空间、设施配备建设等各方面来帮助水体形成自然的渗透、积存、循环,促使城市形成一个完善且良性的生态功能。 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3.1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之前,自然散落的降雨,实际上最多只会有30%能够快速进入河流,大部分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这样就涵养了生态、解决了资源、改善了环境。但现在由于城市的粗放发展,把这个自然存在的海绵体给破坏了,所以一下雨,雨水就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出,从而造成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 由于以往对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城市大量的天然海绵体遭受严重破坏。天然海绵体主要是指城市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湿地及地形地貌。为此,可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帮助天然海绵体在自我的修复,充分发挥其原本的蓄水、饮水作用。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促使城市水系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循环过程,帮助城市恢复生态稳定的同时,较好的实现调洪功能。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绵体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对海绵体造成的损害。 3.2构建生态海绵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