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核心问题(形而上学)第二讲
第二讲 形而上学方法总论

第二讲形而上学方法总论“形上学”中“形上”两字源于《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所以,我把形上学定义为探究天道真理之学问,包括西方的哲学和宗教,中国的儒道,印度的各种外道和佛教。
用七大缘起四种曼荼罗的构架,能给各自以精确定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它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用四曼的框架来精确说明。
2.1总论先讲第一章总论,就是用七大缘起图给以上各类形上学作一个总体定位。
第一个问题,四种曼荼罗和四种对立。
每种学问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第一大点就要说明全部形上学要解决的所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
法界当中本具四种曼荼罗,由于众生迷惑才丢失这种曼荼罗的境界,落入了差别对立的境界。
曼荼罗的境界是智的境界,差别对立的境界是识的境界。
落入了识,就从四种曼荼罗进入了四种对立,这就是形上学要解决的问题。
借助形上学的各种方法,把四种对立重新解决,重新还原为当初圆融无碍的曼荼罗境界。
这就是形而上学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达到的最后目标。
第一小点,何为四种曼荼罗?曼荼罗的境界就是智所证的境界。
对于曼荼罗的说明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东密第四十八代祖师权田雷斧大阿阇黎之《密教纲要》中转识成智一章,对曼荼罗做了这样的说明是:“何谓大三法羯曼荼罗?地狱也,饿鬼也,畜生也,修罗也,人也,天也,是谓‘六凡’。
声闻也,缘觉也,菩萨也,佛也,斯为‘四圣’。
合之则为‘十法界’。
总此十法界之有情,曰‘大曼荼罗’,‘以其能显六大之所成也,故与以‘大’名也。
”因其系能显了“六大”之所成,所以用大来命名。
“总十法界中之山河、草木、国土、器具等非情之物,曰‘三昧耶曼荼罗’。
‘三昧耶’者,平等之义;非情之事物,虽相相分别,而示其性之融合无碍,是谓‘平等曼荼罗’”。
三昧曼就是物质界的集合,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被概括进此曼之中。
下面是法曼。
“总十法界之有情、非情,其音声、音语、风林、河水等等之声,及色尘之文字曰‘法曼荼罗’。
何以故?六尘为教体故;在于六尘上所诠表者皆‘法曼荼罗’也。
重庆市考研哲学学科复习形而上学重点概念解析

重庆市考研哲学学科复习形而上学重点概念解析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存在、实在、本体等问题的学问。
在重庆市考研哲学学科的复习过程中,形而上学的重点概念是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重庆市考研哲学学科复习形而上学重点概念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实在与现象实在与现象是形而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实在是指那些超越我们的感知与经验,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而现象则是我们所能感知和经验的客观现实的表象。
实在与现象之间存在着区别与联系。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超越现象之外的实在本质,揭示现象背后的真实本质。
二、本体与属性本体是形而上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实在存在的个体或实体。
本体具有属性,属性是本体所具备的特性或性质。
本体和属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体是属性存在的前提,而属性是本体所具备的特征。
区分本体和属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也有助于揭示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三、形式与内容形式和内容是形而上学中一个重要的对立概念。
形式指的是外在的、表面的、表象的一面,而内容则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一面。
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许多形而上学问题中,无法忽略或割裂这个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对立关系贯穿着哲学的各个领域,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对于形而上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四、存在与本质存在与本质是形而上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形而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存在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真实存在的状态,是一种实在性的存在。
本质则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属性或特性,是事物最根本的定性特征。
存在和本质相互依存,存在通过本质得以体现和展现,而本质通过存在得以具象和呈现。
通过对重庆市考研哲学学科复习形而上学重点概念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形而上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问题。
形而上学的重点概念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存在与实在的本质,揭示事物的真实和内在的结构。
在考研复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加强对形而上学整体框架的把握,提高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能力。
形而上学PPT课件

的哲学追求提供了必要的
哲学概念和哲学范畴,而
他们在众多著作中表达的
超越物理世界、超越现象
界、超越有限世界,探索
终极实在、终极原因、终
极根据的哲学追求,则是
哲学本体论诞生的标志。
——杨学功《传统本体论
哲学批判》
•
(一)柏拉图的 “理念论”
“洞穴比喻”
参阅教材第146~147页
柏拉图把巴门尼德关于世界是 静止的命题与赫拉克利特的世 界是变化的命题综合起来,提 出静止的理念与流变的现象两 个世界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我们日常所感知 到的具体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 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 而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 西应该像巴门尼德所主张的“ 存在”一样是不动不变的;这 样的存在就是“理念”(Idea )。理念是……我们所能见到 的现象事物的本质,“理念世 界”给予并显现“物理世界” 的意义。 ——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 批判》
理,也就是要揭示诸存在者之最
• 实在像火。
基本的共同规定。只是因为它所
——赫拉克利特
揭示的基本规定,还出不了有限
• 实在是由微小的原子构成的。 的感性具体性之范围,所以还不
——德谟克利特
是本体论。
——王德峰《哲学导论》
你怎么看世界本原?
• 有些人的确是像德谟克利特那样理解宇宙的,他们认为宇宙包含着一 种由不变的元素构成的精妙秩序,而这些元素可以通过拆分和分析而 得到理解;有些人是像泰勒斯那样理解世界的,他们认为世界就像一 池水或地中海那样,是可理解的、有形的和物质的;有些人是像阿那 克西曼德那样理解世界的,他们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神秘的、超越 日常经验的;还有人则把不变的能量和剧烈的流变看作世界的最重要 的要素。 ——罗伯特·所罗门
西方哲学《形而上学2》

内容简介《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的哲学著作。
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著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
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作者简介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当时已有的全部学科,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形而上学》、《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三段论),并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他的思想对西方的文化取向和内容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资料来源:北京出版社)《形而上学》目录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形而上学》导读第一卷哲学的意义和研究对象第二卷哲学研究概论第三卷哲学研究的主题第四卷哲学研究的范围第五卷哲学术语的解释第六卷学科分类与存在第七卷关于实体第八卷质料与形式第九卷潜能与现实第十卷相反、居间者第十一卷哲学研究的有关问题第十二卷宇宙的总因第十三卷数学对象与理念第十四卷数与本原谈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形而上学》一书,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创立了逻辑学这门科学(这里主要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有许多方法都是数学中中几何学的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几何学的论证方法与形式逻辑中的论证方法二者是一致的。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谈到了这样的十对范畴,这就是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众、明与暗、左与右、男与女、静与动、直与曲、善与恶、正与斜这十对范畴。
这十对范畴眼结到一点,就是归结成为一个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
这十对范畴中,每一对范畴中的第一个表现的都是有限,而第二个由是表现为无限。
例如我们来看看直与曲。
今天的科学发展证明了,物质的运动从总体上讲,是一个曲线运动,但在具体某个阶段上,则可以理解为直线运动。
形而上学2

(间体之为一或为多,这里并没有关系,其数有尽或无尽也没关系。)如果间体的系列是无尽的或种类是无尽的,一直下去到任何一个间体为止仍还都是间体;如没有那个“第一”这就没有本因。
在上面建立了一个起点以后,也不能向下面无尽地进行,如云水由火故,地由水故,不能是一有“所由”便产生无尽后果。“由”(EJ)之为义有二——这里,“由”不作“在后”解,例如我们说,“在”伊斯米赛会以“后”,来了奥林匹克赛会;
章一
对于自然真理的探索,正不容易,但也可说并不困难。世人固未尝有直入真理之堂奥,然人各有所见,迨集思广益,常能得其旨归,个别的微恉,似若有神而终嫌渺小,或且茫然若失,但既久既众而验之,自古迄今,智慧之累积可也正不少了。因为真理象谚语的门户,没有人会错入,以此为喻,则学问不难。然人们往往获致一大堆的知识,而他所实际追求的那一部分确真摸不着头绪,这又显得探索非易了。
但是(乙)原因的种类若为数无尽,则知识也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我们只有肯定了若干种类原因以后,才可以研究知识,若说原因是一个又一个的增加,则在有尽的时间内人们就没法列举。
章三
对于一群听众,学术课程的效果须看听众的习性;我们乐于听到自己所熟悉的言语,不熟悉的言语违异我们的惯常,就好象难以理解,又好象是外邦人语。可理解的言语就是习惯的言语。习惯的力量可以律法为证,因积习而逐渐造成的律法,其中神话以及幼稚的成分常常比理知成分占优势。有些人,除非讲演者以数学语言说教,他们就不倾听,有些人则要求他举实例,还有些人则但愿他以诗为证。有些人要求一切都说得精密,另有些人则以精密为厌忌,因为他们自身粗疎,精密的言语于他们的思想联系不上,或则因为他们拿精密当作烦琐。精密是具有一些烦琐性质的,因此在商业上和辩论上都被轻视。
“怎是”也不能引致另一个更充实的定义。原定义比之衍生定义总是较切近的一个定义;在这样的系列中,如果第一项定义没有做对,以后的步趋也不会走准。还有,这样说的人实际毁坏了学术;因为要想达到无可再解析词项,这是不可能的。依照这些想法,知识也成为不可能;事物如真具有如此无尽的含意,人将从何认取事物?因为这并不象一条线那样,可以作无尽分割,可是实际上,于线而论那个无尽微分还是不可想象的,所能想象的只是一些假设为有定限而颇短的线段而已(人们如欲追寻一条无尽可分割的线,他就没法计算多少线段)。——凭可变事物来想象物质之无尽也不可能。若说无尽事物能存在,则这个无尽观念便非无尽。
形而上学第二原理

形而上学第二原理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存在的本质和本体。
在形而上学中,第二原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存在的本体是由物质和形式两个方面组成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形而上学第二原理。
形式与物质形而上学第二原理的核心是形式与物质的关系。
形式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和属性,而物质则是指事物的物质基础。
形式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物质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也就没有物质。
例如,一张纸的形式是平面,而物质是纤维素。
没有纤维素,就没有纸的形式;没有纸的形式,也就没有纤维素的存在意义。
形而上学第二原理的意义形而上学第二原理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存在的本质和本体。
存在的本质是指存在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而本体则是指存在的实体。
形而上学第二原理认为,存在的本体是由物质和形式两个方面组成的。
这个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事物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形而上学第二原理的应用形而上学第二原理在哲学、科学和艺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哲学中,形而上学第二原理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本体的基础。
在科学中,形而上学第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艺术中,形而上学第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形而上学第二原理的争议形而上学第二原理在哲学界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哲学家认为,形而上学第二原理是一种虚构的概念,没有实际的意义。
他们认为,存在的本体是由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组成的,而不是物质和形式。
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形而上学第二原理是一种有用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结论形而上学第二原理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存在的本质和本体。
形式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物质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也就没有物质。
形而上学第二原理在哲学、科学和艺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形而上学第二原理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事物的本质。
上海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形而上学中的存在与本质问题

上海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形而上学中的存在与本质问题形而上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探讨的是存在与本质的问题。
在上海市考研哲学复习中,形而上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形而上学中的存在与本质问题,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学习方法。
一、存在的概念与分类存在是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形而上学中,存在可以分为实在存在和理论存在。
实在存在是指具体的、有实际存在的事物,而理论存在则是指抽象的、在概念或理论中存在的事物。
1. 实在存在实在存在是指那些能够被感知和经验所证实的事物。
比如我们身边的物体、人类的存在等,都属于实在存在的范畴。
实在存在是可以感知和观察的,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客观世界。
2. 理论存在理论存在是指那些不能直接感知和观察,但通过理论推理或间接推断可以得知其存在的事物。
比如数学中的虚数、抽象的概念等都属于理论存在。
理论存在虽然无法直接感知,但是它对于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本质的概念与本质与存在的关系本质是指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
在形而上学中,本质与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1. 本质的意义本质是事物真正的内核和实质,是决定事物特征和属性的根本因素。
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
2. 本质与存在的关系本质和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存在是事物的具体存在形式,而本质则是存在的基础和内核。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只有通过观察事物的存在形式,才能逐渐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形而上学中存在与本质问题的研究方法形而上学中存在与本质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
1. 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一个复杂的事物或观念分解成其组成要素的过程,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其本质和各种属性。
综合则是将分析的各个要素重新合成整体,以获得对整体的全面认识。
2. 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具体的个别事物中总结出普遍规律的过程,通过归纳可以得到对事物本质的普遍认识。
哲学基本问题专题研究-形上学

聽說歸聽說 真實又是另外一回事 證明事情的存在與否往往會影響著你我本 身對於事實的判斷與抉擇
聽說哲學課很好過只是聽說而已,要真實去證 明這件事情本身存在才有意義 例如:參考歷年修賀老師哲學課的同學們的成 績單以資證明(鐵證如山) 只要你證明這堂課很好過你就會來修 如果證明不好過你就不會來修(如果是賀大刀 你就不會來修,賀九十你就會來修) 所以,事情的存在與否往往會關鍵著你本身對 於事情的抉擇
你認為呢? 還是萬物在現象世界裏頭生生滅滅
萬物的本源-通稱為存有
存有 存在 存在從存有而生
生活範例
礦物 動物 植物 共同通稱都是物(共相) 差別通稱(殊相) 本源為物質?你認為呢?
存在的討論
討論存在有甚麼意義? 證明存在或不存在? 例如: 物理學證明以太不存在 法律上證明殺人事件存在或不存在 一件事情要先確認或證明其本身是否存在,如 果不存在就沒有繼續討論的必要 討論不存在的人事物沒有意義,頂多只是假設
萬物本源
物質 精神 物質與精神各半 虛無(萬物無中生有)
物質
萬物本源為物質 物質創造宇宙萬物 精神是由物質所生
精神
萬物本源為精神 精神創造宇宙萬物 物質是由精神所生
物質與精神各半
萬物本源為精神與物質 精神與物質創造宇宙萬 物質與精神彼此共存,誰也不創造誰
深思研討
看不見的人事物就不代表其本身就不存在 最具有爭議性的代表: 鬼本身是否真實存在 證明鬼存在或不存在
具象事物本身的存在性好懂 那抽象的呢? 例如: 善惡存不存在?你看過善惡嗎? 鬼神存不存在?你看過鬼神嗎? 上帝存不存在?你看過上帝嗎? 你認為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被谋杀了吗?”
你
迈克
你女朋友
杰克
时空穿梭机
什么是“人”/person?
经典说法:洛克/Locke
a person is “a thinking, intelligent being, that has reason and reflection, and can consider itself as itself, the same thinking thing, in different times anis a person-stage at t1 and y is a person-stage at t2, the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re x and y related by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a single person relation?
哲学核心问题 (形而上学)
第二讲 人的同一性
苏德超
2013;2014;2015spring
本讲内容
引子:“你被谋杀了吗”?
什么是“人”/person?
什么是“人的同一性”? 处理一:物理理论 处理二:灵魂理论 处理三:心理理论 处理四:生物理论 人的同一性是个重要问题吗?
反例
记忆不完美?
心理理论2:记忆连续理论
要点
记忆连续 记忆连续下的同一 amnesia/健忘症 醉酒失忆 记忆复制 记忆错误
反例
心理理论3:心理连续
要点
心理连续 心理连续下的同一
反例
系统出错了?
生物理论1:生命同一理论
直觉 生命同一理论
要点 应用 反例:王子与乞儿
灵魂理论:洛克反例
灵魂共享
共时or历时
转向记忆理论?
心理理论1:简单记忆理论
要点
If x is a person at t1 and y is a person at t2, then y is the same person as x iff y has memories at t2 of some of x’s experiences at t1.
物理理论1:身体同一理论
时空连续理论 身体同一理论传统刻画
要点:身体同一。 难题:换脑还是换身体?
A
B
A`
B`
物理理论2:大脑同一理论
要点 难题:大脑剧烈重构
难题:换脑人的后代是他/她的?
物理理论3:失魂落魄人?
共同的反例?
灵魂理论
要点
例子:越州女子祝英台, 与(1)杭州梁山伯读 书时认识的那个叫"英台 "的少女,与(2)在南 山跃入山伯坟墓的出嫁 新娘,与(3)从山伯 坟墓中飞出来的那只雌 性蝴蝶同一个体。 常见困难:灵魂不存在?
Person
≠ Human being
Person,可以不是animal。
什么是“人的同一性”?
传统刻画
时间t1的某人X与时间t2的人某Y,满足什么条件才是同一个人? (课程大体采用)
“经典同一”之下的刻画与改进
时间t1的某人X与时间t2的某物Y,满足什么条件才是同一的? 时间t1的某人X与时间t2的某人Y,满足什么条件才是同一的?
The Episodic Characterization
If x is a person at t1 and y is a person at t2, the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re x’s instantiation of personhood at t1 and y’s instantiation of personhood at t2 parts of a single episode of personhood?
本讲电影
下一讲:身心关系
问题:一只猫的灵魂, 寄居在老鼠的身体里。 请设想一下,这是怎样 的纠结?
版权声明与致谢
本PPT部分内容,尤其是一些图 片来自于网络,授课教师苏德超 对它们没有版权。因篇幅和精力 关系,未能注明出处。 本PPT只用于以教学为唯一目的 的活动。 感谢原创者的贡献。
真正的爱情典范
雌蚕老成了飞蛾, 作为学弟的雄蚕 还爱着她。
生物理论2:意识同一理论
要点 直觉 反例
如何判定意识同一? 时空穿梭 怪药 裂脑人
同一性是一个基本事实吗?
不是
是
同一性重要吗?
重要
不重要
思考题
昨天,同学B借了你的钱,今天 他却不愿还了,理由是,谁借 谁还,所以你应该找昨天的他 还。你打算怎样说服他? 关于“人的同一性”,你倾向 于哪个理论?为什么? 对我们的生活而言, 人的同一 性到底重要不重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