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专项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专项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专项

五年级计算题化带分数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101-201= 2+21= 41+4

3

-51= 97 -92= 1-21-51= 51+21-51= 31+35-2= 52+

10

1

= 二、解方程或比例。

① 0.3χ= 45 ②52χ+53χ=28 ③χ-54 =12

5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1+21+31 21+31-4

1

51+21+54 2-125-12

7

79+61+65+75 1513-(1513-5

2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21+21= 31+32= 1-65= 65-6

5

=

51+51= 54-51= 83+83= 1-21

= 二.解方程或比例。(9分)

Ⅹ-21=54 61+Ⅹ=21 2Ⅹ-65=6

1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54 +(83-41) (2)2-73-74 (3)85-31+12

5

(4)68- 7.5 + 32-2.5 (5)

125 -(121 -2

1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三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92+21= 76-32= 103+4

1

= 73+91= 31-51= 61+4

1

= 75-51= 2017-203-209= 92+83-85= 7-75

=

141+145+143= 41+41+4

3

= 1-32-31=

二.解方程或比例。

X +13 =67 712 —x = 14 X -(716 -524 )=7

24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1

+31+5

4 1-115-116

72+61+65+75 1513-(1513-5

2

89 -(29 +13 ) 1115 +1017 +415 +517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四

班级姓名得分一.直接写出得数。

0.15×0.6= 7÷40= 2-1

3

=

2

5

4

5

=

1 2+

2

3

= 1.2÷2.4=

1

3

1

4

= 0.64÷8=

0.75÷0.25= 10-0.06=

5

12

7

12

= 12.5×80=

5 8+

7

8

= 0.53=

1

3

1

6

= 5—

1

6

=

二.解方程或比例。

①χ+3

7

=

3

4

②χ-

5

12

=

3

8

③χ-

5

6

=1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17

20

-(

7

20

5

12

)②

8

9

-(

2

9

1

3

)③

2

9

+

4

5

+

7

9

+

1

5

④ 7- 5

7

-

5

7

4

5

+

11

15

+

3

10

⑥ 6- (

3

4

-

2

5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五

班级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87+21= 21+31= 81-91= 43-21= 1+13

6

53+52= 32-61= 81+31= 103+32= 87-43= 52+103= 1-1511= 74-21= 41+41= 72+14

1=

62= 53= 0.125×8= 6.25×13= 28÷56=

二、解方程或比例。

37 χ+ 18 = 1

2 4χ-1.6χ=36 X +7

3=4

3

三、递等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8-8.75+2.2-1.25 7.8×1.17-7.8×0.17

③ 7-73-74 ④1713-(175+10

1) ⑤51

+(65-1813)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六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56 +49 = 710 -15 = 35 -14 = 5- 4

1

= 1-15 -54= 5÷0.001= 2.5×4= 31+41= 51-61= 15

11

+

114+15

4= 二. 解方程或比例。

X +35 = 710 2X -51=1- 5

1

5.5X-3X =15

三.脱式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53-(152+31) 65-41-31 12

5+53+127+52

73+43-1411 95+127+94 1115-83-8

5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21+21= 31+21= 1-65= 65-6

5

=

51+51= 104-51= 83+83= 2-2

1= 二. 解方程或比例。

① Ⅹ-75=54 ② 2Ⅹ-65=6

1

③114112113=-+X

三.脱式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18分)

116135115++ )8365(61-+ )5

4

127(127+-

14621141++ 96759372+++ 15

81572--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八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 +23 = 1.2÷2.4= 13 -1

4

= 0.64÷8=

0.75÷0.25= 10-0.06=

512 +7

12

= 12.5×80= 2.4 0.03= 0.5+1

3 = 7.5-2.5= 0.39÷13=

58 +78 = 0.53

= 13 +16 = 5— 16 = 二. 解方程或比例。

x +83=65

x -61=123 x -(143+74)=21

三.脱式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54+1511+103 60.62-(9.2+12.62) 6.8+61+3.2+65

1115-73-74 119+65+112-61 87-(107

-8

1)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九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92+95= 72+75= 85+81= 65-6

1

= 107-101=

97-92= 51+53= 1211-129

= 1- 53= 74-71= 87-83= 54+53= 53-53= 85+31= 2

1

+51= 二. 解方程。

X +13 =67 712 —x = 14 X -(716 -524 )=724

三.脱式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95+(43+21) 101+83-52 53

-(152+31) 6-(4

3-52)

41+31+4

1

+32 79+81+83+75 5-94-95 158-(158+187)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十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25 + 35

= 6.8–0.08= 56 —5

6 = 160×5=

1.44÷9= 45 + 3

5 = 2.76×100= 8.7–1.9–3.1= 5

6 + 1 = 15 - 1

7 = 0.14×6= 48÷0.6=

0.15×0.6= 7÷40= 2-13 = 25 +4

5 =

二. 解方程。

Ⅹ-75

=54 61+Ⅹ=87 Ⅹ-53=10

7

三.脱式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51+21+31 21+31-4

1

2-(31+35)

21+103-51 79+61+65+75 1513-(1513-5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3、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4、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约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分数的意义 知识点1: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1、单位“1”的含义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四分,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片的( ),把一盘面包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都是这盘面包的( )。这里的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明确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若干份是指: 3、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如 4 1 ,4是( ),表示( );“-”是( ),表示( );1是( ),表示( )。 知识点2:分数单位的意义 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注意:1、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 )。

2、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 ),分母越大,分数单位( )。 【例题讲解】 例1、(1)7 2 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 )份的数。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这里单位“1” 是 ( ),每份是5米的( ) (3) 5 2 千米是把( )平均分成( )份,取了这样的( )份。 例2、 练习: 1.判断。 (1)把单位 “1”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2)1 和 单位 “1”相等( )。 (3)把全班48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数是全班的三分之一 ( )。 (4)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 )。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10套)【精选】整理版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101-201= 2+21= 41+4 3 -51= 97 -92= 1-21-51= 51+21-51= 31+35-2= 52+ 10 1 = 二、解方程或比例。 ① 0.3χ= 45 ②52χ+53χ=28 ③χ-54 =12 5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1+21+31 21+31-4 1 51+21+54 2-125-12 7 79+61+65+75 1513-(1513-5 2 )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21+21= 31+32= 1-65= 65-6 5 = 51+51= 54-51= 83+83= 1-21 = 二.解方程或比例。(9分) Ⅹ-21=54 61+Ⅹ=21 2Ⅹ-65=6 1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54 +(83-41) (2)2-73-74 (3)85-31+12 5 (4)68- 7.5 + 32-2.5 (5) 125 -(121 -2 1 )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92+21= 76-32= 103+4 1 = 73+91= 31-51= 61+4 1 = 75-51= 2017-203-209= 92+83-85= 7-75 = 141+145+143= 41+41+4 3 = 1-32-31= 二.解方程或比例。 X +13 =67 712 —x = 14 X -(716 -524 )=7 24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1 +31+5 4 1-115-116 72+61+65+75 1513-(1513-5 2 ) 89 -(29 +13 ) 1115 +1017 +415 +517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旋转 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像0、1、 2、 3、 4、 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 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一、因数和倍数 所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1、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二、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三、倍数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四、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偶数与奇数: ①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②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五、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六、 1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第四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时,用分数表示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也叫做整体“1” 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形式用m n (m 、n 为自然数,且m ≠0)表示 4、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5、分数单位及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a ÷b= b a ( b ≠0).反过来说,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数值→商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另一个数 一个数,即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大于或等于1 3、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 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不是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解质因数 1、定义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方法 枝状图式分解法、短除法 3、书写方法 要分解的数写在等号左边,质因数用连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性质的应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五、约分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因数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把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除数相乘,得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简便运算教案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课时分数加减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例2、3及第100~101页练习二十五第5~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25+75 215+1038+285+917 要求学生说说:上面各题进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交换律a+b=b+a 整数加法结合律:(a+b)+c=a+(b+c) 2.提问:整数加法交换律中,所指的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整数加法结合律中所指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使学生明确都是在整数

范围内) 3.回忆学过的加法,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举例说明) 揭示课题: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减法也适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二、新课讲授 1.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范围。 教师:这些运算定律中,用字母表示的两个数或三个数,它的范围都包括了什么样的数? (整数和小数,还有分数) 使学生明确,加法运算定律在计算中都可以运用。 (1)教师出示教材第98页例2。 组织学生学习,并相互交流。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出示:计算: ①51761212+ +;②2311 7474 +++。 观察这些加数,注意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并讨论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把 112和712结合起来,27和17结合起来,34和1 4 结合起来,使计算简便)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

分数应用题 1、12颗糖,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颗? 2、12颗糖,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这些糖的几分之几? 3、5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4、五年级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女生占男生的几分之几?男、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6、把3吨大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吨?每份是大米总数的几分之几? 7、学校图书馆有连环画280本,文艺书140本,连环画的本数是文艺书的几倍?文艺书是连环画的几分之几? 8、胜利小学五年级3班体育达标人数是24人,没达标人数是12人,达标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9、王师傅6小时加工零件34个,李师付7小时加工零件40个。谁的工作效率高? 10、一本书185页,看了95页,看了的占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看的页数占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11、动物园里有梅花鹿25头,长颈鹿5头,梅花鹿的数量是长颈鹿的多少倍?长颈鹿的数量是梅花鹿的几分之几? 12、有一根木头,第一次截去2/5 米,第二次截去7/10 米,剩下4/15 米,这根木头有多长? 12、果园里栽了一些果树,其中荔枝树占总数的12/27,龙眼树占总数的12/25 ,其余的是杨梅树,杨梅树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填空 1、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2、一堆煤可以烧12天,,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5天烧这堆煤的。 3、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假分数。 4、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

5、(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时,是真分数,当a 时, 是假分数,当a 时,等于3。 6、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7、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枝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 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8、1===2 6== 9、在()里填上〉、〈或= ()()1 ()1 ()()0.4 ()0.8 10、小明用3元钱买了2千克的苹果,每千克苹果()元,每元钱可买()千克苹果。 11.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带分数是()。 12、在、、、、、中最接近0的有(),最接近1的有(),最接近的有()。 二、判断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是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是假分数。() 2、一堆煤,已经烧了,是把已经烧的煤看作单位“1”.()

2015年五年级下册分数计算题(含加减法-分数方程、简便计算)

计算题练习一 一、直接写出得数。 101-201= 2+21= 41+43-51 = 97 -92= 1- 2 1-51= 51+21-51= 31+35 -2= 52+101= 二、解方程或比例。 ① 0.3χ= 45 ②52χ+53χ=28 ③χ-54 =12 5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1+21+31 21+31-41 51+21+54 2-125-12 7 79+61+65+75 1513-(1513-5 2 ) 计算题练习二 一.直接写出得数。 21+21= 31+32= 1-65= 65-65 = 51+51= 54-51= 83+83= 1-2 1 = 二.解方程或比例。 Ⅹ-21=54 61+Ⅹ=21 2Ⅹ-65=6 1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54 +(83-41) (2)2-73-7 4 (3)85-31+125 (4)68- 7.5 + 32-2.5 (5)125 -(121 -2 1 ) 计算题练习三 一.直接写出得数。 92+2 1= 76-32= 103+41 = 73+91= 31-51= 61+41 = 75-51= 2017-203-209= 92+83-85= 7- 75= 141+145+143= 41+41+4 3 = 1-32-31= 二.解方程或比例。(9分) X +13 =67 712 —x = 14 X -(716 -524 )=724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51+31 +54 1-115-116 72+61+65+7 5 1513-(1513-5 2 ) 89 -(29 +13 ) 1115 +1017 +415 +51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总)

一、能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某一方向观察看到指定图形的几何体。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2.观察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时,由于前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后面的小正方体、左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右面的小正方体、右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左面的小正方体或者是上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下面的小正方体,常会漏数被遮挡的小正方体............ 。例如: 图1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而不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图2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而不是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在观察物体时,从正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层和几...................列.;.从上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行和几列....................;.从左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行和几层.............. 。 二、能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出几何体。 1.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了,这个几何体也就确......定了.. 。 2.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先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分析确定基本形状,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根据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综合分析,确定层数和每层小正方体的个数。 3.数组合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可以先把这个几何体 分层、分行或分列统计,然后把每一部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加。 温馨提示: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温馨提示: 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搭成几何体时,先从上面确定基本形状,然后从正面和左面确定层数 和每层的个数。 易错点:仅根据从某一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是无法判断几何体的摆法的,更无法确定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2017年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计算大全

1-1=2+1=1+3-1=-= 1+1-1=1+5-2=21 9+1= 7 -2= 10 +1= 7 +1= 3 -1= 6+1= 7 -1= 20 -3-9= 9 +3-5= 14 +5+3= 4 +1+3=1-2-1= 0.15×0.6=7÷40=2- 1 2+ 2 3 = 1.2÷2.4= 1 3 - 1 12 + 7 0.75÷0.25=10-0.06= 5 8+ 70.53= 1 8+ 2 =+= 1 8 -= 4 - 2 =1+ 13 = 55= + 3- 6 =+= 3 103 = + 8 - 4 = +3 510= 15 = 7 - 2 = 4 + 4 = 714 = + 10-5= 3 5-4=5- 1 3 += 五年级计算题分数混合计算大全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 1020244599 1-1-1= 25 +52533510 = 1+1= 221+2=1-5= 336 5-5= 66 1+1= 554-1=3+3=1-1= 55882 2 26 3 3 4 3 9 1 5 1 45 5 17 2020 2 88 7-5= 71 1414 1 4433 24 3 = 5 + 5 = 1 4 =0.64÷8= 12 =12.5×80= 5 8= 11 3 + 6 =5— 6 = 71111 239316 322111273 83 21-11411121 54 6+9=71114 4 =1-5- 5 = 5÷0.001= 2.5×4=111 - 1 = 456

++=2-=+= 355 2334 12+ 7 0.75÷0.25=10-0.06= 5 0.5+ 1 8+ 70.53= 1 9+5= 7 +5= 8 +1= 6 -1= 10 -1= 9-2= 5 +3= 12 -9=1-3= 7 -1= 8-3= 5 +3= 5 -3= 8 +1= 2 +1 5 + 3 6.8–0.08= 5 5χ+ 3 1144124 151115 1+1=1+1=1-5=5-5= 2232666 1+1=4-1=3+3=2-1= 55105882 1211 += 1.2÷2.4=-=0.64÷8= 12 =12.5×80= 2.40.03= 5 8= 3 =7.5-2.5=0.39÷13= 11 3 + 6 =5— 6 = 2 92 7 5 8 5 6 7 10 7 91 5 11 125 4 7 7 84 5 3 5 5 3 1 5 2 5 = 1.44÷9= 5 6+1=二、解方程 5 6—6=160×5=43 5+5= 2.76×100=8.7–1.9–3.1=11 5-7=0.14×6=48÷0.6= 0.3χ=452 5χ=28χ- 45 5=12 Ⅹ-1=4 251+Ⅹ=12Ⅹ-5=1 6266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观察物体(三) 1、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不同的三个面。(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 4、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5、正确从固定方位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时,视线要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垂直。 6、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7、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第二章因数和倍数 2.1 因数和倍数 1、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只能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倍数因数只考虑整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4、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①列乘法算式找。②列除法算式找。 5、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①列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②列除法算式找。 6、表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A、列举法; B、集合法 7、1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8、一个数的因数只有一个,这个数是1。除1以外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0除外)。 9、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它本身。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 这个数。 11、常见的最大、最小 最大因数:数本身。最小因数:1。最小倍数:数本身。最小的自然数:0。 最小的奇数:1。最小的偶数:0。最小的质数:2。最小的合数:4。 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和3。 2.2 2、3、5的倍数的特征 1、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 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就是6的倍数; 同时是3和5的倍数就是1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就是10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简便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出下面算式并计算 7/8-1/4+1/2 1—(1/6+1/3) 二、教学实施 1、出示题目:小强做作业时,碰到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 3/7+2/5○2/5+3/7 (2/3+1/4)+3/4○2/3+(1/4+3/4) 师:你能很快帮小强写出答案吗?同桌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 3/7+5/6+4/7 5/8-(3/8+1/12) 2/3-1/4-1/4 5/6+2/5+1/6+3/5 5/9+(4/5+4/9) ㈠、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㈡、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㈢、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运算定律或性质与计算结果。 (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㈣、教师介绍一个妙招: “算”有妙招 同级运算可交换 符号跟着数来跑 括号前面是减号 去掉括号要变号 3、列式计算 (1)从3里面减去5/8与1/6的和,差是多少? (2)13/4减去2的差,再加上4/3,和是多少? (3)1/2与1/3的和减去2/3的差是多少? 三、综合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绝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 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 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分数测试 一、填空(20%) #1.8 5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还可以看做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1份。 #2.分数单位是121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3.a=b+1(a ,b 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与6组成的最简分数的最小质数是( ) 5.在1.67、58 、1.5、6.1、1.506这组书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相等的两个数是( ) 和( )。 6. (1)( )÷5=25....)(=1.4=(....)2=(...)8 (2)1.2=(...)12 =6÷( )=20(...) =( )÷15 #7.要想使13a 是假分数,14a 是真分数,a 是( ) 8.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28,如果分子减去1,这个分数就等于2,原分数是( ) 9.如果83 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10.从2,3,5,7,11这五个数种,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作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这样的 分数有( )个。 二、判断(10%) 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一定是假分数( ) 假分数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大( ) 2.8千克的91 和1千克的98 一样重( ) 3.大于177而小于179的分数只有178 ( ) 4.带分数一定大于1( ) 5.甲数和乙数都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 三、选择(15%) 1. 6是24和36的( )12呢?( ) A.倍数 B.公因数 C.最大公因数 2. 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9,这样的最简分数有( ) A.4 B.3 C.5 3.分子和分母相差1的分数一定是( ) A.真分数 B.假分数 C.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分数基本计算(一)

第1讲 分数基本计算(一) 一、知识点 1. 分数的定义 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所表示的数叫做分数. 2. 分数的分类及转化 所有分数分成三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叫真分数,例如:;,,, 24 17 942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例如:; ,,, 13 23 7745 包含整数部分的分数叫带分数,例如:.4310731219 ,,, 注 假分数化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为分子. 带分数化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上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 3.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某个数,使得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 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分别化成与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叫通分. 4. 分数的加减运算 分数加减:先把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再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二、典型例题 例1 将下面的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12 72891564214735,,,, 例2 将下面的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12 51011111211732313,,,, 例3 将下列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84 91573824353628,,,

例4 将下面几组分数进行通分. ① ;,8361 ②;,,1254332 ③.127614397,,, 例5 计算下列各式: (1) 3175 (2)41207 (3)2451127248273 (4)209515461274 三、水平测试 1. 将下面的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__________9 36_________,1325________,47 2. 将下面的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__________8 59,__________723________,514 3. 计算下列各式: (1)8743 (2)103125 (3)8311252433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月份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一、 计算。(共40分) 1. 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4分) 103+107= 65-61= 0.5+31= 2+4 3= 21-61= 7-75= 2 21+3 1= 2.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3分,共18分) 6-(43-52) 54+1511+103 79+81+83+75 8-157-158 1-53+52 32+109+32-10 9 3.解方程。(每题3分,共12分) ①x-52-72=53 ②4x-83=85 ③x+103=10 7 ④ 1.4x-0.7x=56 4.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 ①6减去31与51的差,结果是多少?②75加上21与3 1的差,和是多少?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8分) 1.把单位“1”分成5份,其中的3份就是5 3。( ) 2.除法里的除数、分数里的分母都不能为0。( ) 3.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 4.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 ) 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6.约分和通分后,分数的大小改变了。( )

7.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8.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 二、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空1分,共7分) ①比61大比5 1小的分数有( )。 A 1个 B 没有 C 无数个 D3个 ②9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A 1 B 4 C 16 D 144 ③甲数是乙数的倍数,则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A 甲数 B 乙数 C 甲乙两数的积 D 1 ④下面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52 B 31 C 6 1 ⑤要使6x 是真分数,5 x 是假分数,x 应是( ) A 4 B 6 C 5 D4 四、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①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之和是( ) 。 ②写出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 ) 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 ) ③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每人分得( )块。 ④21= 3 =10 =( )÷( )=( )(填小数) 5÷3= — = 1— ⑤30cm=( )m (填分数) 500ml =( )L (填分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doc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一 班级姓名得分一、直接写出得数。 1-1 =2 + 1 = 1 + 3 - 1 = 7 - 2 = 10 20 2 4 4 5 9 9 1-1 - 1 = 1 + 1 - 1 = 1+5-2= 2 + 1 = 2 5 5 2 5 3 3 5 10 二、解方程或比例。 ①0.3χ = 45 ② 2 χ + 3 χ =28 ③ χ - 4 = 5 5 5 5 12 三、计算 ;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 + 1 +1 1 + 1 - 1 5 2 3 2 3 4 1 + 1 +4 2 - 5 - 7 5 2 5 12 12 9 + 1 + 5 + 5 13 -( 13 - 2 )7 6 6 7 15 15 5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二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1 + 1 = 1 + 2 =1 - 5 = 5 - 5 = 2 2 3 3 6 6 6 1 + 1 = 4 - 1 = 3 + 3 = 1- 1 = 5 5 5 5 8 8 2 二.解方程或比例。 (9 分) Ⅹ- 1 = 4 1 +Ⅹ = 1 2Ⅹ- 5 = 1 2 5 6 2 6 6 三.计算下列各题 ;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 4 +( 3 - 1 ) (2)2- 3 - 4 (3) 5 - 1 + 5 5 8 4 7 7 8 3 12 (4)68- 7.5 + 32 -2.5 (5) 5 -( 1 - 1 ) 12 12 2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三 班级姓名得分一.直接写出得数。 2 + 1 = 6 - 2 = 9 2 7 3 1+1 = 5 - 1 = 6 4 7 5 7-5 = 1 + 5 + 3 = 7 14 14 14 3 + 1 = 10 4 17- 3 2020 1 + 1 4 4 3 + 1 = 79 - 9 = 20 + 3 = 4 1-1 = 3 5 2 + 3-5 = 988 1- 2 - 1 = 3 3 二.解方程或比例。 1 6 7 1 7 5 7 X+3 = 7 12 — x = 4 X -( 16 - 24 )= 24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 + 1 + 4 1 -5 - 6 5 3 5 11 11 2 + 1 + 5 + 5 1 3 -( 13 - 2 )7 6 6 7 15 15 5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平移、对称和旋转变转,设计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4、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5、旋转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如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 6、旋转的性质: (1)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变,位置变了; (3)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叫旋转角;(4)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 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果两个整数(a、b)都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和(a+b)也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 ①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有12条棱; 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 ①正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④有12条棱; 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宽; 前面或后面面积=长×高; 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 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 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V=sh 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5.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6.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27. 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2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容器的容积比体积要小一些。 29.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现在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容器的长×容器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30. 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 先在量杯里装上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新的水面对应刻度。两次刻度的差,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单元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