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环境之圆明园水系研究

物理环境之圆明园水系研究
物理环境之圆明园水系研究

白颖规112 2101411111112

水景观与水环境规划

——小议圆明园的水系规划前言:圆明园自1860年英法入侵后,其建筑、植被的原貌已不可寻,所幸山形、水系的基本骨架还在,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的脚步加快,圆明园的原有湿地景观也遭到破坏,从民国年间开始,很多农民住进圆明园,为了发展生产,建造房屋,农民纷纷挖山取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圆明园里有耕地、工厂、打靶场,住了2000多户人家,整个山形水系都遭到破坏。

关键词:圆明园水系环境规划

正文: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的一个泉源丰富的地段,圆明园的创作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一地区自然条件的特点,把自然泉水(包括引入万泉和玉泉两个水系)四引,用溪河方式形成自己的完整水系,同时就可运用溪河作为构图上分区的范围线。又把水汇注在低洼或原有陂淀,形成众多水面,大小水面和河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大的水面称海,如福海宽达六百余米,中等水面如后湖,宽约二百米左右。其余众多小水面,宽度约四五十米至百米不等。回环萦绕的溪河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在功能上提供了乘舟游览和水运的方便。在挖溪河湖池的同时,就高垒土叠石堆成岗阜(最高山峰不超过20米,通常10米左右),彼此连接,形成众多的山谷隈坞。在这些溪岗萦环的境域中,随形就势,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中创作了一区又一区,一景复一景多样变化的宏伟园林,这正是圆明园布局上的特色。

圆明园的各个处所或称景区、景点的形势,并以环绕后湖和福海的景区、景点为例,无不与山水密切相关,它们或背山面水,例如上下天光、镂开月云、平湖秋月、君子轩、藏密楼等处;或左山右水,例如柳浪闻莺、涵虚朗鉴、雷峰夕照、接秀山房等处;或前有山樟后临阔水,例如湖山在望、一碧千顷、南屏晚钟、别有洞天等;或居隈溪之中,四面临水,好似水乡一般,例如曲院风荷、濂溪乐处;或正临水面,一水取胜,例如九孔桥、花神庙、澹泊宁静、汇芳书院、方壶胜境等处。

昔日的盛景早已卷入历史的长河中,付诸东去,不复存在,保存最为完整的

就是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关于圆明园重建与否的论争已持续多年,尤其最近三十年来,此话题反复出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大讨论。时代在变化,影响圆明园建设的一系列因素也在变化。纸上讨论可以无止尽,但是圆明园的现状已经显示其工程建设不能再被误导。圆明园自从1860年被毁灭之后屡有重修,但囿于当时政治、经济、战争等因素,清政府于1904年取消了圆明园的管理机构和修缮使用企图。在此后的大半个世纪,虽然圆明园间或出现于国人记忆,但是整修圆明园的行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才出现。关于如何整修,三十年来意见一直难于统一。根本原因在于对圆明园价值认识难达一致。作为中国清代最辉煌的园林,圆明园有着难以估量的艺术和美学价值;作为清代政治中心以及中国近代史经受最大创伤的园林,圆明园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如何表达诸多价值成了论争的焦点。

谈起圆明园,不由得要谈起圆明园的重建,若要恢复昔日的园林盛景,必然少不了山形水系的恢复工程。由北京市政府责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提出:历史上的圆明园是“造园艺术、博物收藏、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历史潮流”的载体,圆明园遗址有“文物科考、历史、艺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在明确圆明园及遗址价值的基础上,规划原则“坚持‘整体保护、科学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明确保护遗址是整修、利用的前提和核心”。

在此认识基础上,规划方案提出:“圆明园的主要建筑遗址是其精华所在,是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教育后人、研究历史潮流和造园艺术之最有价值的实物……古建的恢复……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则……恢复建筑面积控制在古建筑遗址面积的10%以内”,“恢复山形水系……使参观凭吊者饱赏圆明园这一我国皇家园林杰出的环境风貌”,“园林植被景观的恢复……使全园能够‘收四时之烂漫’……再现圆明园三园的园林风貌”。

《规划》对圆明园的价值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方案设计兼顾恢复园林之美和保存建筑遗址两方面需求,为平息论争、推动圆明园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在《规划》指导下,圆明园的土地使用权基本得到收回,圆明园建设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但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如何协调及实现圆明园的多重价值,以及兼顾历史园林保护需求,规划方案未能合理解决。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关于论争的解决思路

《规划》制定之前,关于保存废墟还是重建园林的论争持续已久,因此规划选取了折中之路,即大范围保存建筑废墟和全面恢复山形水系及植被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建筑复建不超过10%的规定。

但是,将园林遗址简化理解为建筑残骸,中国园林简化表达为山水和植物,此想法在学术上难以立足。而且,在考古工作进行之前就做出上限10%的建筑复建指标也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要不要把圆明园建成遗址公园,不妨从“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角度再分析;建筑复建多少,如何复建,不妨在充分的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基础上再提出。

其二、关于教育价值的实现方式

以遗址凭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唯一方法有待探讨:是否要大规模保存建筑遗址才可以“保留罪证”和不忘历史?

而且,即使是以遗址展示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现存的西洋楼遗址已经达到此目的,再罗列更多废墟是否可加强教育目的有待讨论。

再者,教育意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在复建的圆明园建筑中用影像展示园史(18世纪至今天),岂不是比在重新建造的圆明园废墟上用影像展示昔日辉煌更有真实性和教育意义?从这一点看,圆明园当下的状况以及复建圆明园的全过程也应该有一份细致的纪录。

其三、关于美学和艺术价值的实现方式

《规划》希望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价值,但是缺失建筑的山形水系和植物景观能否再现圆明园“移天缩地在君怀”的磅礴气势和细致入微的园林格局?《规划》希望体现遗址的悲剧美,但是在传统园林风貌的山水植物背景衬托下的建筑遗址能否展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累累罪行”?

中国园林之美在于和谐。园林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山水和植物。遗址美学是十八世纪盛起于欧洲的一种美学观念,以后随着保护观念的变迁而逐渐减退。1此美学观在中国历史及当代未曾广泛普及。

无论是园林理论还是《规划》指导下的实践均显示:仅恢复山形水系而保留建筑遗址的景观难以达到理想的遗址美学或园林美学效果。况且,这样的规划方

案也使景观设计陷入两难境地:是尊重历史面貌恢复山水植被?还是结合建筑遗迹塑造苍凉景观?如果是前者,在缺失建筑要素的条件下难以完整展现园林之美,而且传统园林景观会影响到建筑遗址要表达的苍凉感(实践已证实,开花植物在遗址中显得过于喧闹);如果是后者,则极不符合历史园林保护的国际精神,是在制造有违历史面貌的新景观。

因此,《规划》方案无法成功实现中国园林之美和建筑遗址之苍凉的叠加美学效果。

其四、关于考古学和其他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

此部分有待考古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但是,欧洲已有研究证明,多数仅从考古学工作者兴趣出发而忽略公众审美需求的遗址展示不能令人满意;尊重历史信息的景观设计可以在保留考古学价值的同时提升考古场所的美学价值,而为公众喜爱。

其五、关于历史园林与公园

历史园林可以向公众开放,但决不等同于公园。圆明园作为重要的历史园林遗迹,其保护性设计沿用公园规划标准有失稳妥。

其六、关于国际历史园林保护精神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1981年颁布、1982年修订的《佛罗伦萨宪章》(The Florence Charter)是历史园林保护的国际准则。其第十条规定:“在任何维持、保护、修复或重建一个历史园林或历史园林的一部分的时候,它的所有组成元素必须同时对待。孤立不同部分的操作将损害(园林)的整体性”。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3年),确定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至圆

明园东路西红线,南到清华西路北红线,西以圆明园西路东红线为界,北以规划公路一环南红线为界,总规划用地面积458.98公顷,三园遗址范围352.13公顷。

一、规划原则

1、坚持“整体保护、科学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明确保护遗址是整修、利用的前提和核心。三园内的遗址(包括山形水系、植被、建筑遗址)必须整体保护,体现圆明园盛时的基本风貌。清整展示遗址,进行必要的恢复和整修,使遗址得以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2、圆明园遗址公园分为三园遗址和遗址范围外规划绿地两部分,采用内外有别

的原则,即三园遗址内保护原有格局,不添新景,遗址的整修、恢复必须有利于体现圆明园历史的真实性。三园外的规划绿地,榀按一般公园规划建设,但三园内外在环境、景观设计,市政管线安排和整治搬迁等方面要统筹安排,协调一致,形成整体。

3、处理好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注重社会效益,突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三园内外的所有居民点、单位及与三园风貌特色相悖的经营项目都应迁出或停止经营。园内各种市政管线尽可能埋入地下,确保规划范围内的风貌不被破坏。

二、性质及功能

根据圆明园的历史、现状、遗址的价值和作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其性质为遗址公园。“遗址”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主体,保护遗址是圆明园遗址公园整修利用的前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以保护遗址为主题的公园。具有以下功能:

1、具有参观凭吊,教育后人不忘国耻,热爱世界和平,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2、具有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功能。

3、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功能。

4、具有游览休憩功能。

三、遗址保护分类和规划功能分区

遗址保护分类:

1、圆明园遗址公园以保护遗址为纲,公园要从属于遗址保护。规划拟将遗址保护分为以下几类:

(1)遗址保护类。如西洋楼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园林中中西合璧的范例。(2)重点复建区保护类。除已复建者外,增加圆明园大宫门(正门)及其附近和长春园含经堂等处。

(3)一般遗址保护分类。除上述两类外的三园内全部遗址。

此外,三园外规划绿地的保护。虽以一般公园绿地建设,但应与三园衔接,其风

格、环境、景观等应与三园相协调,以形成有机的整体。

2、规划功能分区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圆明园遗址,使规划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整修、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安排以下功能分区:遗址凭吊活动区、园史和文物展览区、休憩游乐区、综合服务区、公园管理区。

3、景区划分

根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功能、圆明三园盛时的园林格局和本次规划的公园范围及景观设想,将圆明园遗址公园划分为六个景区即:长春园景区、万春园景区、福海景区、圆明园西部景区、公园东北景区、公园西南景区。

四、圆明园遗址保护规划

规划坚持以下保护原则:

1、保持圆明园遗址范围的完整性。

2、保持圆明园遗址环境的完整性。

3、保持圆明园格局的完整性。

4、保持圆明园主要建筑遗址的完整性。

5、保持圆明园历史信息和历史环境的完整性。

五、圆明园遗址公园整修规划

1、清理建筑遗址。拟将三园内的建筑遗址全部进行清理考证。

2、山形水系的恢复。山形水系的恢复应先期实施,使圆明三园遗址的骨架尽早形成。

3、园林植被景观的恢复。结合山形水系的恢复,以水为纲,以木为本,依据考证按各景点原有植物配置逐步予以调整。

4、园路桥涵的恢复和整修。按原有园路风格,根据游览功能需要进行恢复。桥涵的恢复与整修的原则比照复建房屋的做法。

5、园墙、园门的恢复。三园内、外围墙共20000余米,已恢复10700米,规划远景基本恢复。规划拟恢复圆明园和大宫门,其它园门为临时出入口。

6、古建的恢复。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则,恢复功能需要的少量建筑,恢复建筑面积控制在古建筑遗址面积的10%以内。

规划还包括三园外绿地、近期实施方案和建议等。

六、创新和特色

规划坚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统一各方面的思想认识,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组织大量现状调研。加强了综合性,形成完整、全面的规划体系。坚持慎重、科学、严谨的态度。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八、实施效果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实施,全面保护了圆明园遗址,使其不再遭受破坏。山形水系及植被的全面恢复,体现了圆明园盛时的基本风貌。圆明三园峰回路转的山形水系和优美的植物景观,使游人领略到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园林格局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艺术。同时,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实施还为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最佳场所。

小结:

通过研究圆明园的水景观体系,使我认识到水环境的规划对于景观建造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山形水系,保护植被,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文化,历史的人文环境,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圆明园的重建工程尤为重要,当然,提到环境,就不简简单单一个水问题,还有气候、植被、空气等等诸多问题,引发这一系列问题的缘由来自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在今后的再建造过程中,我们应更多的尊重自然,以自然为本,圆明园的恢复才有实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园林史/汪菊渊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gū liang sǔn shī diàn táng xiāo hu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ī bǎo huī jìn líng lóng tī tòu bǎo lǎ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损________ 莱________ 销________ 杭________楼________ 捐________ 菜________ 锁________ 抗________搂________ 3.按意思写词语。 ①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________ ②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________ ③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________ ④熔化毁掉;烧掉。________ 4.把下列词语搭配起来。 5.查字典填空。 (1) “辱”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组词________ (2) “掠”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组词________ 6.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唐朝(táng tán)________ 雄伟(xióng xóng)________ 侵略(liè lüè)________ 奉命(fèn fèng)________ 置身(zhì zì)________ 瑰宝(guī kuī) 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________、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________,激发学 生________、______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补写词语。 举世________名众星________月金________辉煌玲________剔透 天南________北奇珍________宝不可________量风景名________ 9.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厅台楼阁________山乡村也________平胡秋月________ 雷锋夕照________ 蓬莱谣台________ 武棱春色________诗情画义________ 金璧辉煌________ 10.选词填空。

从圆明园看中国园林建筑

从圆明园看中国园林建筑 园林二班麻嘉嘉 0909040215 摘要: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强调的是诗画的意境,着重于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做为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来说.圆明园所要表现出的是诗画般的意境。圆明园中就有不少根据诗歌而建的园林,乾隆时期在圆明园扩建完成之时,乾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园中各处景色赋诗。 关键词:中国园林圆明园自然山水式园林 引言: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园林建筑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 自然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受西洋园林影响最为显著的当属皇家园林, 它不仅在建筑的局部采用西洋建筑手法, 而且在园林的立意、布局、建造中照搬西方园林, 甚至用西方人设计园林, 大规模成群兴建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则是圆明园的西洋楼。乾隆皇帝从郎世宁进呈的西洋画中看到西方园林中的喷泉图样, 很感兴趣, 便征召西洋传教士修建, 最后由郎世宁推荐传教士蒋友仁在长春园的北侧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喷泉,“乾隆见而大悦。长春园中之其它欧式建筑及水法兴建约始于此时”。西洋楼的引入, 拓展了国人的视野, 令人耳目一新。同时, 丰富了中国造园艺术手法。 正文: 清代雍乾时期, 曾经作为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主导的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大为减弱,中西文化交流的重点转向艺术方面, 西方的绘画、音乐、建筑艺术的引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影响, 意大利画师郎世宁等人融合中西画法创造“新体画”、圆明园的西洋式建筑都是出现在这一时期。西方园林艺术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这一时期表现最为明显。 在圆明园中几乎集合了所有的中国建筑形式和包括巴洛克式的西洋建筑形式。在这个恢弘的园林中,有堂,亭,台,楼,阁,榭,园廊,轩,斋,房,舫,馆总计十二种建筑形式并存。此外,在圆明园中还可以找到非常多的三种很基本的中国风格建筑——桥,墙,塔。“借景,”,“分景”,“隔景”的大量应用使圆明园的整体设计将中国诗,画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布局构思上大胆的采用对比,陪衬,外观,相对空间,深度排列和相对位置等手段。在技术元素上主要采用“因”、“借”、“堆”来实现人工园林与自然的相融合。集中国的南、北园林和西方园林与一身,其间的理水,叠山,建筑和花草不仅反映了基本的营造园林的理论——效法自然。同时也尽最大的可能展示皇权的威严,强调大一统的中国政治文化,也许这就是独特的中国美学品位和世界观。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不曾有过如此宏大的园林与建筑群落。如果它今天仍然健在,它将是中国建筑的博物馆和生动的现实性建筑教材。 全盛时期的圆明园(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占地5200亩(约350公顷)。其中,西洋楼约120亩(约7公顷),占全园总面积的4%,其余96%,都是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古典园林。从圆明园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存遗址,可以看出圆明园中国园林部分的100多个景区,没有一个不是建筑与山水、花木的有机结合,没有一个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圆 明园的风貌,正是由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构成的。今天整修圆明园,如果只恢复山形水系、植物配置,而不恢复相应的建筑,就必然丧失这些景区原有的文化内涵,恢复圆明园原有的风貌也就成为一句空话。1980年,侯仁之先生提出了整顿圆明园遗址的八字方针:以水为纲,以木为本。现在,有必要在这两条之后再加一条,以建筑为魂。[1] 中国的古典园林和外国的古典园林有很大的不同,譬如,西方的建筑主要是砖石结构,中国的建筑则主要是土木结构。砖石结构,寿命较长,即使遭到破坏,它的废墟还可以长期保存,有的还能给人以美感。土木结构,寿命较短。乾隆在《安澜园记》中说:“土木之工,

部编版《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两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珑、剔、莱、瑶、宏、烬”6个认读字和“杭、损、皇”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一片灰烬、不可估量”等四字词语。 2.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4.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1. 根据阅读的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性信息,并联系重点内容的构建感知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 生:贾。 师:刚才都听到了,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都来打声招呼吧!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生:老师好! 师:我们再来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大声招呼: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欸,贾老师好! 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的饱含深意,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 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想我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谁认识?你说? 生:这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他就是“水”字。那我们再来一个? 生:好。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一样,他就是“山” 师:行啊,我对你们刮目先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 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这个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 师:“十”字? 生:没错。 师:为什么? 生:我看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这才叫像啊。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 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需初步掌握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围绕圆明园讲了哪些内容,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 三、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引导憎恨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层指导背诵课文。 (3)感知文章的布局结构及表达方法,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说重点 1、体会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及是如何被毁灭的。认识作者写作编排上运用的对比的手法,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准确。 2、学习作者对比的描写方法。

3、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说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文字来体会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学习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四、说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四个方面:布局、建筑、收藏、毁灭 2、分类听写词语: 布局:众星拱月 建筑: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收藏:奇珍异宝 毁灭:化成灰烬 这些词语从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复习重点词语,分类听写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分辨情感的不同导入新课 (二)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让圆明园化成灰烬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学习圆明园的建筑: 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圆明园的建筑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1)、出示: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你看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按照学生的发现板书: 宏伟精巧副板书:对比 热闹恬静 仿照创造 民族西洋 指导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对比写法,感受对比写法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 (3)、分层次指导背诵:填空背诵、出图片背诵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标准 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标准版) 摘要:从建筑物理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城市物理环境因子(热、光、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物理环境因子可能是某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潜在致病因子。最后指出,健康型的城市物理环境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物理环境人体健康健康建筑人居环境模式 1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 居住环境与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关系最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所处城市物理环境(热、光、声、电等)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日益重视。 1.1城市物理环境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当今全世界有10亿人生活在不适当的住宅中,该组织提出了有关住宅与健康的11项原则。人们对于环境刺激

的精神和物质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1)室外环境对人的刺激,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2)创造绿色室内环境,实现绿色装修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绿色室内环境主要指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室内环境。 1.2城市物理环境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对城市物理环境研究比较多的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城市热环境效应;二是光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三是城市噪声的危害。此外,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在城市化地区聚居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有高强度的经济活动,覆盖着特殊的下垫面,这些特征使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有害的成分,也影响了城市气候,可以用城市热岛效应加以解释。 2)人们在光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是视觉刺激,仅从中小学教室因采光、照明条件不好,使青少年视力普遍下降的严重情况,就可见一斑。有关专家呼吁,目前在公众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光污染将会成为本世纪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的又一无形环境“杀手”。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

圆明园的西洋楼

圆明园的西洋 楼 意大利教士郎世 宁 巴洛克的影响 : 高大的建筑、雄伟的大理石巨柱、以及富丽 的雕塑,庞大的主楼及其美妙的雕塑令人惊叹。 欧式巴洛克建筑的柱子、门窗、走廊等等,特别有赖于绘画 与雕塑技能。文艺复兴影响:长方形建筑 欧式喷泉 洛可可( Rococo )风格:建筑的明亮窗户 西洋楼室内装潢:玻璃窗、地板、时钟、吊灯、花坛、油画 等红色砖墙围绕,耀眼的唐式彩色琉璃瓦 东方格调:太湖石与竹亭 对于水池、花草、树木、堆石等处理也很协调,赏心悦目。 欧式大楼配上唐式彩色琉璃瓦,有点像洋人戴瓜皮帽。 宫殿式的大楼对称,没有单调乏味之感。 多姿的中式飞檐增添了动感,而屋檐上彩色雕画更具美感。 各区的通道无论是桥梁还是环廊,使整区融为一体。 千年建筑文化的精华。当园之盛时,不愧是 “ 万园之 园” ,今残留的图片与纪录犹可唤起昔日荣华的记忆。水动力专家蒋友仁 设计师、工程师与工匠巴洛克建 筑群 法国式:方外观的柱子 室内装潢颇与凡尔赛宫相似, 汪荣祖 圆明三园极大部分是中式庭园设计,为吾华二

西洋楼位于乾隆皇帝扩建的长春园北端,这一长条西洋式建 筑坐落于整个圆明园之中,相当特别。中国受到外国建 筑的影响固非新鲜事,如唐朝时的中亚影响,以及蒙元时期北京的基督教堂,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更多见洋楼。然而,大型西洋建筑群出现在中国皇家御园,却是前所未见的。 乾隆兴建西洋楼,主要是因为对西洋大喷水池的兴趣。喷水装置在中国并不陌生,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 水木明瑟” ,就是为了享受喷水的乐趣,但是中国在之前从 未见过如此庞大的欧式喷水池结构。而西洋楼的兴建,若没 有西洋传教士主导,无以完成。意大利教士郎世宁 Father 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 )设计欧式喷泉以及搭配的巴洛克建筑群,是兴建西洋楼最主要的人物。他生长于北意大利,虽受到文艺复兴时代巴洛克文化的影响,但毕竟是一个画家而不是建筑师,所以除依赖书本上的模型外,尚须找水动力专家蒋友仁(Father Michel Benoit 1715-1774 )以及其他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士们相助,当然更有许许多多中国设计师、工程师与工匠参与其事。 西洋楼建筑群自西向东包括谐奇趣、养雀笼、花园门、迷宫、方外观、 先后完成。据蒋友仁说,当乾隆皇帝见到第一座西洋楼出现眼前,甚为喜悦。西洋楼建筑群,特别是谐奇趣、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导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城市环境物理分析

城市地热环境分析报告 姓名:张琦 班级:城规1001 学号:1602100128 提交日期:2013.12.25

南京3503厂地热环境初步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南京3503厂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东临虹桥中心和中山北路,南临南京饭店和新模范马路,西临回龙桥和南师大附中,北临校门口,总用地面积为37公顷。 图1 南京3503厂区位图 二、气候特征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南京春季是全年里平均风速最大的,为3.08米/秒。到金秋十月,大气比较稳定,风速最小,为2.45米/秒。呈现“春季大,秋季小”的季节分布类型。

三、热环境模拟分析 3.1 模拟简介 本项目计算了场地风场、温度、湿度等热环境参数,并考虑了地形、植被、建筑物以及不同地面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在原3503厂内,简单选取一处较为典型的环境类型,选取300m×300 m的模拟范围。分别分析了夏季典型日(6月23日)和冬季典型日(12月21日)的场地风环境、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分布情况,以便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营造出舒适的人居环境。 3.2 夏季模拟结果 3.2.1 风环境模拟结果 图2 夏季主导风向下(东南风)场地3m高度处空气流场

图3夏季主导风向下(东南风)场地3m高度处风速分布 夏季主导风向下(东南风)场地3 m高度处的空气流场和风速分布分别见图2和图3。从图2可以看出,场地中主要风向仍为东南风,局部受建筑阻挡略有变化。在进行建筑开窗设计时,以东侧和南侧外窗为进风口,以西侧和北侧外窗为出风口来进行夏季室内自然通风组织设计。 从图3可以看出,空地风速较高(最大超过3.64 m/s),建筑周围一圈受建筑阻挡处风速较低。项目建设区域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整体风速偏低,大部分区域风速在1~2 m/s之间,局部区域(例如建筑背风侧)风速低于1 m/s,属于准静风区。 从人体热舒适的角度考虑,室外舒适风速的范围为1~5 m/s,夏季风速稍大为宜,冬季风速稍低为宜。总体来看,本项目夏季室外风速偏低,对人体热舒适 有一定影响。在下一阶段设计,将进一步加强夏季室内外自然通风的组织和优化。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新版】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14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

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城市环境物理考试要点 物理答案

一、我们所处的空气中有哪些有害气体? 答:(1)co(2)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3)碳氢化合物(4)硫氧化物(5)光化学烟雾二、城市污染物中属固定的污染源有哪些?如何减弱? 答:固定源是指污染物从固定的地点排出,如各种类型的工厂,火电厂,钢铁厂等。从这些固定源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过程: (1)能源利用:为了获得能量,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污染物质(2)废物焚烧:主要指固体废物的焚化(3)工程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排至大气中的污染物,有的是原料,有的是产物。有的是废气。 减弱措施: (1)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使得尾气排放减少;(2)对尾气在排放前进行处理,如脱硫、使用除尘器除尘等;(3)对源头进行控制,控制对原料的污染物含量,如果含有硫元素较高,考虑减少或替代这部分原料(4)控制过剩空气,因为热状态下会有过多的氮气进行反应,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 三、根据城市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分析邯郸大气污染程度及其原因。 答:我国大气污染程度的宏观规律有三:一是北方城市的污染程度重于南方,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二是大城市污染发展趋势有所减缓,中小城市污染增长甚至大于大城市;三是污染程度与人口、经济、能源密度及交通密度呈正相关。大气污染程度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的时间变化规律。基于城市大气污染宏观规律,分析邯郸大气污染程度及其原因:邯郸属于二级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高于一级城市(北京、上海等),低于三级城市、县级市。原因:邯郸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工业城市,近年来,邯郸市工业迅猛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其中的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城市建设是影响邯郸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邯郸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 四、何为高斯烟羽模式? 烟气从烟囱出口排出后,在浮升力和风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风方向逐渐扩散,形成向羽毛状的烟气流,称为烟羽。在接近烟囱的地方,污染的浓度最小,随着污染物在向下风向扩散,其浓度逐渐增大,以致扩散到一定的距离时,污染物浓度达到最大,污染物再进行扩散,其浓度开始逐渐减小,随着在下风向扩散距离增大,浓度达到一个最小值。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定量大气扩散物理过程的计算模式,其中最为简单的被工程界接受使用的是高斯烟羽模式。五.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规划设计原则? 1.选择合理风向污染指标:污染系数、污染风频、风向频率、污染概率。 2.正确处理地形地物与污染的关系:①山间盆地全年静风、小风多,且常发生地形逆温和辐射逆温;②沿海地区或大型内陆水域周围地区,因有海(湖)陆风形成的日变型局地环流;③当山丘一侧已有居住或其他生活区时,在另一侧建造有污染的工业,就必须考虑烟流在经过山丘后,恰好在居住区形成下旋涡流所可能带来的污染;④烟囱高度与其周围建筑物或其他地物的关系,对烟气扩散有直接影响。 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①城市绿化的功能:净化大气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声环境; ②发展城市卫生防护林带。 4.发展区域集中供热供冷: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城市的防灾功能;④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 六.城市交通干道内的污染特征是什么? 城市交通干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区内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风象条件(风速和风向),建筑物几何形状(高、宽、屋顶形状),街道形式(宽度),热力分布(太阳辐射、建筑物和街道的蓄热能力),交通工具(大小、数量、频率)等都是影响街道内污染物扩散过程的重要参数。 七、城市景观照明的方式有哪些种类? (1)夜间建筑物立面景观照明。 作为城市夜景观中突出的“图”,建筑物的夜间立面形象是城市夜景观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建筑立面照明可采取三种方式: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 (2)城市广场照明。 城市广场具有一定的设计主题和功能,是用以展现城市人文活动景观的开敞空间。根据功能性质不同,广场一般可分为纪念性广场、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等。 城市广场灯光照明的具体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A)突出广场主题。 通过对光强、光色的具体运用,形成广场空间的亮度强弱变化,使广场的主题性构筑物醒目、明确,突出广场主题。 B)限定广场形状 广场的形状与特点是由周边建筑群体、广场构筑物(墙体、围廓、树木等)及公共活动场地(硬质铺地、软质铺地)决定的。对这三种元素进行不同的灯光处理可使人们在夜晚中明晰广场的空间形态,明确自身在广场中的位置。 C)丰富空间层次 根据广场的不同空间性质,以不同尺度以及不同强度的灯光在广场区域内相互配合,形成明暗相间的灯光层次。 (3)植物照明 ((在城市夜景元素中植物是唯一有生命的景观,它的颜色和外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是城市景观的一大特色,也是城市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夜景照明效果要适应植物的这种变化,尽量用光源去突出树叶原来的颜色。)) 植物照明方式有以下几种: A)上照式。对于中等高度的树木,由下向上照明,可以照亮整个树体,立体感较强,是强调植物环境的主要方式。 B)下照式。将灯具固定在树枝上,或用高于树木的灯具照射。适合在步行街、居住区、公园等较雅静的场所使用。 C)剪影效果。将植物后面的墙面照亮,树在墙上形成黑色的影子。 D)串灯式,即将串灯或灯笼挂在树上。适用于商业街或街道的节日夜环境。 (4)水体照明 水面在夜景中的重要作用是用来构筑倒影,水边景观元素的灯光形态与其水中倒影相映生辉,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夜景,又艺术化地为水面和陆地确立了边界。 八、建筑物夜景照明的种类及各适合于什么类型的建筑? 建筑物夜景照明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 (1)轮廓照明是以黑暗夜空为背景,利用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的灯,将建筑物的轮廓勾画出来。适合于城市中心区的照明和具有丰富轮廓线的古建筑等。 但这种照明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应该慎用。 (2)泛光照明适合于一些体型较大,轮廓不突出的建筑物。可用灯光将整个建筑物或建筑物某些突出部分均匀照亮。以它的不同亮度层次,各种阴影变化和不同光色,在黑暗中获得非常动人的效果。 (3)透光照明是利用室内照明形成的亮度,透过窗口,在漆黑的夜空形成排列整齐的亮点。这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西洋楼景区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 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物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和光绪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于永正_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于永正 课前花絮。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 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 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 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 (众笑。) 师:你们老师贵姓? 生:邱老师。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

有什么想法? 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 (众笑。) 生:老年男性。 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 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 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 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生:应该眼见为实。 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 (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 生(大声):一言为定。 (抚肩示意生坐下。) 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

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第一课时 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 师:书读了几遍? 生:两遍。 师:有看三遍的吗? 生:我。 (三、五个举手。) 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狮子林、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建造的,如,、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遣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条件愈益苛刻,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面对侵略者的计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因而痛失战机,致使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中国军队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抗御。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第三),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