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器官的形态和显微结构

合集下载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纸(1)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纸(1)
偏光显微镜观察——已糊化淀粉粒无偏光,未糊化有偏光。
各种植物淀粉粒在类型、形状、大小、脐点位置等方面各具特征,可根据有无和形态,鉴定药材。
(2)菊糖inulin
成分: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溶于水,不溶于酒精。
观察时先将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观察(切片)。
分布: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百合科部分植物,山茱萸果皮。
①草酸钙结晶Calcium oxalate crystal
作用:草酸被钙中和,减少草酸对植物的毒害
形状:无色透明,簇、针、方、砂、柱等形状
单晶Solitary crystal——又称方晶或块晶,通常正方、长方、斜方,八面体、三棱形等,单独存在,也有呈双晶twin crystals(茛菪)。
针晶acicular crystal——两端尖锐的针状,在cell中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raphides,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细胞中,如半夏、黄精、玉竹等,也有分散,如苍术。
果实、花瓣、少数根
各部分贮藏cell中,主要是不暴光组织细胞核
功能
光合作用,合成固化淀粉
积聚淀粉、脂类、传粉、传播种子
造粉体,造油体
蛋白质体
△质体转化关系
胡萝卜、白萝卜→变绿
番茄果实由白→绿→红
辣椒由绿→红
线粒体mitochondria—
形状: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
大小:比质体小,一般直径0.5-1.0um,长约1-2um,光镜下仅见外形
复粒淀粉compound starch grains——由若干分粒组成,每一变粒具2-多个脐点,每脐点有各自层纹环绕。
半复粒淀粉half compound starch grains——有2-多个脐点,每脐点除有各自层纹外,同时有共同的层纹。

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二)

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二)

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第三章植物的器官(根茎叶显微结构)一、名词解释1.根被:单子叶植物表皮分-裂形成多列细胞,其细胞壁木栓化,成为一种无生命的死组织,起保护作用,这种组织称为根被。

2.内皮层:为皮层最内的一层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无细胞间隙。

3.维管射线:形成层细胞活动时,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这些薄壁细胞沿径向延长,呈辐射状排列,贯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称次生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两者合称维管射线。

4.异常构造:在根的正常次生构造形成后,由于三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产生一些额外的维管束和附加维管柱、木间木栓等而形成的构造。

5.落皮层:老周皮内方的组织被新周皮隔离后逐渐枯死,这些周皮以及被它隔离的颓废组织的综合体常易剥落,称落皮层。

6.颓废组织:初生韧皮部被推向外侧,遭受挤压破裂成为没有形状的组织。

7.心材:在木材横切面上的中心部分颜色较深,质地较硬,常积累一些代谢产物,称为心材。

8.年轮:双子叶植物木质茎中,一年中早材和晚材是逐渐转变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当年的秋材与第二年的春材界限明显,形成一同心环层。

9.两面叶:叶片的上、下表皮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下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的叶。

10.等面叶:叶片的上下两面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无明显的区别,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气孔和栅栏组织的叶。

11.维管束鞘:包围在维管束外围的一层或多层薄壁或厚壁组织细胞。

12.栅栏组织:上表皮以内,由一或数列呈长圆柱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呈栅栏状,胲叶绿体多,叶上表面颜色深。

二、简答题1.简述并绘简图表示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横切面)(注上名称)。

(1)表皮位于最外层,单层薄壁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间隙,外壁突出形成根毛(吸收表皮)。

根被:有的表皮常分-裂成多层细胞,细胞壁木质化或木栓化,起保护作用。

(2)皮层表皮内方,占根较大部分。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 状的小孔,是茎与外
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冬芽 叶痕
苦楝[liàn]树
芽鳞痕
皮孔
(二)芽及其类型 芽(bud)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有无鳞片包被及活 动能力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葡萄的茎卷须
野葱的小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茎的主要功能: 是输导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茎与根的生长、分化过程基本相似。
茎尖也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前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 (leaf primordium)和芽原基(bud primordium) 。
有的植物此层细胞中含有许多淀粉粒而称之 为淀粉鞘(starch sheath),如马兜铃、蚕豆、蓖部分,
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1.初生维管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初生韧皮纤维组成
分化成熟的顺序:外始式
(二)皮层 表皮内、维管柱外的几层细胞;分为皮
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细胞。皮层厚角组织 在表皮下方,支持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常具 叶绿体,具光合和贮藏作用。
与根的皮层区别在于: 茎的皮层不如根的皮层发达。含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 仍为一般的薄壁细胞,而不象根在形态上可 以分辨出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 明显分界 。
次生木质部的组成
导管

植物六大器官形态结构特点

植物六大器官形态结构特点

植物六大器官形态结构特点植物是生物界中最为广泛的一类生物,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功能,下面将对这六大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1. 根:根是植物的地下器官,主要用于固定植物体、吸取水分和养分。

根的主要形态特点是具有分枝和毛状结构。

分枝的根可以增加根系的表面积,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毛状结构则是根的表面覆盖着许多微小的细胞突起,增加了根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吸收物质的能力。

2. 茎:茎是植物的地上器官,主要用于支撑和连接植物的其他部分。

茎的主要形态特点是具有分枝和节间的结构。

分枝的茎可以增加茎的表面积,提供更多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节间则是茎上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距离,不同植物的茎的节间长度各异,这也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3. 叶:叶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主要用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主要形态特点是扁平且薄,具有叶柄和叶片。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可以使叶片更好地接收阳光。

叶片的形态多样,有圆形、长圆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这些形状的差异与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关。

4. 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主要用于进行有性繁殖。

花的主要形态特点是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

花萼是位于花的外部,由一层绿色的小叶状结构组成,保护花的内部器官。

花瓣是位于花的内部,一般为鲜艳的颜色,具有吸引花粉传播者的作用。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产生花粉。

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产生卵子。

5. 果实:果实是植物的成熟子房,主要用于保护和传播种子。

果实的主要形态特点是多样的,有坚果、蒴果、荚果、浆果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果实形态结构不同,但都具有保护种子的功能。

6. 种子: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主要用于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种子的主要形态特点是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壳,保护胚乳和胚芽。

胚乳是种子内的储存组织,富含养分,为胚芽的生长提供能量。

药用植物学-茎

药用植物学-茎

(2)次生木质部 由导 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 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 年轮:在木本植物茎 的木质部或木材的横切面上 常可见许多同心轮层,每一 个轮层都是由形成层在一年 中所形成的木材,一年一轮 标志着树木的年龄,称为年 轮。 春季气候温暖,雨量充 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比较 强烈,所产生的细胞体积大 , 壁薄 ;导管直径大 , 数目多 ; 纤维较少;因此材质较疏松, 颜色较淡,称早材或春材。
第二节 茎
(一)茎的外形 1.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节,相邻 两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节和节 间是识别茎的主要依据。在节上, 叶和茎之间的夹角处称叶腋,茎 枝的顶端和叶腋均生有芽。 一般植物体的地上部分是由茎 和叶共同组成的,凡是带着叶的 茎叫枝或枝条。枝有时有长枝和 短枝之分。 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有叶痕、 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等。
第二节 茎
单轴分 枝
合轴分 枝
第二节 茎
3.二叉分枝: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分成两半, 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又进行同样的 分枝,以后不断重复进行,形成二叉状分枝系统。 如地钱、石松等。
4.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 由靠近顶芽下面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两个相同 的分枝,从外表看似二叉分枝,因此称假二叉分 枝。如丁香、曼陀罗等。
第二节 茎
★叶痕:是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有心 形 、 三角 形、半月形、马蹄形等。 ★托叶痕:是脱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是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 的 疤 痕。 ★皮孔:茎枝表面突起的小裂隙为皮孔, 通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维管束痕:叶痕中的点状小突起称维 管 束 痕,其排列方式依植物不 同 而
第二节 茎
小 结
一、茎的基本形态 二、正常茎的类型 木质茎 1.茎的外形 1.依质地分 草质茎 2.芽及其类型 单轴分枝 肉质茎 合轴分 直立 3.茎的分枝 二叉分枝 枝 缠绕 茎 假二叉分枝 2.依生长习性 茎 攀援 三、变态茎的形态与类 分 茎 匍匐 叶状 型 根茎 茎 平卧 枝刺 茎 块茎 茎 2.地上 钩状 1.地下 球茎 茎 茎 茎卷 茎 鳞茎 须 小块茎和小鳞

3.2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二节茎

3.2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二节茎

2)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位于维管
束的内侧,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 维组成,其分化成熟的方向和根相反,由内向 外的,称内始式(endarch)。
3)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bium):位
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为原形成层 遗留下来,由1—2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 可使茎不断加粗。
按照中柱的定义,将种子植物根、茎等 轴状器官的初生构造中,皮层以内的部 分称中柱(stele),中柱最外部分具特有的 组织区域称中柱鞘。在根的初生构造中, 具典型的内皮层和中柱鞘,皮层和中柱 有明显分界。
(1)初生维管束(primary vascular bundle) 双
子叶植物的初生维管束包括初生韧皮部,初生 木质部和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hium)。藤 本植物和大多数草本植物,维管束之间距离较 大,即束间区域较宽;而木本植物维管束排列 紧密,束间区域较窄,维管束似乎连成一圆环 状。
物在一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 一年生草本 (annual herb),如红花、马齿苋; 若在第二年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称二年生草本 (biennial herb),如白菜、萝卜; 若生长发育过程超过二年的称多年生草本 (perennial herb);其中地上部分某个部分或全部 死亡,而地下部分仍保持生活力的称宿根草本,如 人参、黄连;若植物体保持常绿若干年不凋的称常 绿草本,如麦冬、万年青。
有的皮层中还可有纤维、石细胞,如黄柏、桑。
有的还有分泌组织,如向日葵。
茎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大多为一般的薄 壁细胞,无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 之间无明显分界。少数植物茎皮层最内 一层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粒,称淀粉鞘 (starch sheath),如蚕豆、蓖麻。

第2章3植物器官(叶)

第2章3植物器官(叶)

全裂叶与复叶在外形上亦很相近,区别在于:
全裂叶
复叶
叶裂片往往大小不一,通常顶裂 片较大,向下裂片渐小
小叶大小较一致
裂片边缘不甚整齐
边缘整齐
叶裂片基部常下延至中肋,不形 成小叶柄,外形扁平并明显可见 基部具有明显的小叶柄 裂片的主脉与叶的中脉相连
3、 叶序 叶在茎枝上的排列顺序
对生
簇生
互生
轮生
(1)对生叶序:每个茎 节上着生相对生长的两片叶, 如女贞、薄荷等。如果对生 叶在上一节向左右展开,而 下一节向前后展开,因而上 下呈十字形排列,则称为交 互对生,如紫苏、续随子等。
鉴别时主要注意表皮细胞、表皮毛的类型及分布、气孔类型及分布状况、 叶肉组织的分布、中脉维管束的类型和数目、细胞后含物等。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叶柄的构造:
叶柄的横切面一般呈半月形、圆形、三 角形等,其构造和茎的构造大致相似,由表 皮、皮层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维管束排 列方式:木质部位于上方(腹面),韧皮部位 于下方(背面)。无限外韧型
2、叶柄 叶柄是叶片和茎枝相连接的部分,
具有支持叶片的作用。 叶柄一般呈类圆柱、半圆柱或扁
平,上边有沟槽。
①有些植物的叶柄基部或叶柄全部 扩大成圆筒状包围茎的节间,称叶 鞘(leaf sheath) ,如麦、当归、白 芷等伞形科植物。
叶鞘(白芷)
有的植物叶柄基部有一显著膨大的关节,称为叶枕。叶枕内有贮水细 胞,有调节叶片方向的作用,即晚上水分充足时叶片直立,白天水分不足 时,叶片展开。
(c)钝锯齿状
(d)细锯齿状
(e)圆锯齿状 叶缘的形状
(f)锯齿状
(5)叶脉及脉序 叶脉(vein)是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是叶内的输导和支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识别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识别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气孔类型
(1)直轴式:2个副卫细胞,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长轴互相垂直。 (2)平轴式:2个副卫细胞,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长轴互相平行。 (3)不等式:3-4个副卫细胞,其中一个副卫细胞显著较小。 (4)不定式:副卫细胞数目不定,且形状与表皮细胞无明显区别。 (5)环式:副卫细胞数目不定,其形状比表皮细胞狭窄,并围绕保 卫细胞呈环状排列。
2. 内部分泌组织
(2)分泌腔
• 又称分泌囊或油室,是贮存分泌物的腔穴。 • 根据形成和结构:
①溶生式:细胞壁破碎溶解,形成腔室, 如陈皮、桉叶等。 ②裂生式:许多分泌细胞彼此分离,胞间隙扩大形成腔室。如当归 、防风等。
项目二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
任务二 识别植物组织与维管束
(五)机械组织:细胞壁明显增厚对植物体 起支持和巩固作用的细胞群。
二、维管束及其类型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 存在,能不断的增粗,这种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无形成层,这种维管束为有限维 管束。
维管束的类型
1.无限外韧型——裸子植物茎、双子叶植物茎 2.有限外韧型——单子叶植物茎 3.双韧型——夹竹桃科、葫芦科、旋花科等植3.天花粉 4.椿根皮 5.五味子 6.黄连7.麦冬 8.栀子 9.苍术10.枸杞子 11.北豆根 12.土槿皮 13.茶叶 14.虎杖 15.黄柏 16.厚朴 17.土荆皮 18.紫荆皮
(六)输导组织
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细胞群,一般呈长管状,上下连接,贯穿
(1)纤维:细长梭形,细胞壁厚,细胞腔狭窄,纹孔常呈缝隙状。 纤维末端彼此嵌插,成束沿器官长轴分布。
单纤维
纤维束
植物纤维
①韧皮纤维:成束分布于韧 皮部,一般较长,细胞壁增厚 ,一般不木质化,韧性好,拉 力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