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几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防灾指南

农业气象防灾指南第1章气象灾害概述 (3)1.1 农业气象灾害种类 (3)1.1.1 干旱 (3)1.1.2 洪涝 (3)1.1.3 低温冻害 (3)1.1.4 高温热害 (4)1.1.5 风雹灾害 (4)1.1.6 大雾、霾 (4)1.2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4)1.2.1 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4)1.2.2 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1.2.3 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4)1.2.4 影响农产品市场供应 (4)1.2.5 威胁农业生产安全 (4)第2章暴雨灾害 (5)2.1 暴雨天气特点 (5)2.2 防御措施 (5)2.3 应急处理 (5)第3章干旱灾害 (6)3.1 干旱天气特点 (6)3.2 防旱措施 (6)3.3 应急灌溉 (6)第4章风雹灾害 (7)4.1 风雹天气特点 (7)4.1.1 突发性强 (7)4.1.2 破坏力大 (7)4.1.3 范围较小 (7)4.1.4 季节性强 (7)4.2 防御措施 (7)4.2.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7)4.2.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7)4.2.3 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4.2.4 科学布局农业生产 (8)4.2.5 增加农业保险覆盖 (8)4.3 应急处理 (8)4.3.1 紧急避险 (8)4.3.2 抢收农作物 (8)4.3.3 救灾物资准备 (8)4.3.4 恢复生产 (8)4.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8)第五章低温冻害 (8)5.1 低温冻害天气特点 (8)5.1.1 突发性:低温冻害天气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气温,使得农作物来不及适应。
(8)5.1.2 局部性:低温冻害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往往仅在局部地区发生。
(8)5.1.3 季节性:低温冻害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尤其在春季气温回升时期。
(8)5.1.4 频发性: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低温冻害发生频率有所增加。
(9)5.2 防寒措施 (9)5.2.1 品种选择:选择抗寒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自身抗逆能力。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常常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掌握有效的防范与应对措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收入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干旱具有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的特点。
在干旱地区,农作物缺水会导致植株矮小、叶片枯黄、结实率降低,甚至绝收。
(二)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洪水等原因,农田积水过多,淹没农作物。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
短时间内大量的积水会使农作物根系缺氧,影响养分吸收,导致植株倒伏、病害滋生,严重时也会造成农作物死亡。
(三)台风台风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台风的风力可以摧毁农作物、破坏农业设施,暴雨则可能引发洪涝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四)低温冻害低温冻害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气温突然下降,低于农作物所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导致农作物受冻。
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早春和晚秋,对越冬作物和早春播种的作物影响较大。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措施(一)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气象变化,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二)合理规划种植布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和种植区域。
在易旱地区,选择耐旱作物;在易涝地区,选择耐涝作物;在台风多发地区,选择抗风作物。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建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等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
在干旱时,能够及时灌溉;在洪涝时,能够迅速排水,减少灾害损失。
(四)推广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率。
(五)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地膜覆盖、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增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与应对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与应对措施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深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时常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生长受阻。
干旱会使农作物叶片枯萎、植株矮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农作物死亡,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二)洪涝洪涝通常由暴雨或持续降雨引起,农田积水过多,淹没农作物。
这会导致农作物根系缺氧、腐烂,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还容易引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三)台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会摧毁农作物,造成倒伏、折断,同时强风还可能破坏农业设施,如大棚、温室等。
(四)寒潮寒潮带来的急剧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对早春和晚秋的农作物危害较大。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一)气象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包括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等,实时收集气象数据,为灾害预警提供基础信息。
(二)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预测模型,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
(三)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农民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确保农民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三、农业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一)干旱应对1、灌溉设施建设修建完善的灌溉渠道、水井、喷灌、滴灌等设施,确保在干旱时期能够及时为农作物补充水分。
2、种植耐旱作物选择种植具有较强耐旱能力的农作物品种,如高粱、谷子、芝麻等。
3、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深耕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二)洪涝应对1、农田排水系统建设规划和建设合理的农田排水渠道,确保积水能够迅速排出。
2、抗洪作物种植选择种植耐涝的农作物品种,如水稻、莲藕等。
3、加强堤坝防护对江河湖泊的堤坝进行加固和维护,提高抗洪能力。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冰冻、高温热害、台风及风沙等。
这些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损失不容小觑。
因此,合理的防灾减灾对策和科学的预警预报,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干旱是农业生产的头号敌人。
干旱的特征是降水量不足或分布不均,空气湿度低,气温高以及风速大等。
干旱会导致植物的水分不足,造成生长发育不良,降低生产力。
因此,农业应尽可能减少水分损失,合理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并建立水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机制,科学决策,调配水资源。
暴雨洪涝是另一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暴雨后常常伴有洪涝灾害,造成的灾害损失不仅是农业领域,也有影响到民生和生态系统。
农业应对策包括合理利用土地,开展山洪治理,修建水利设施,加强水田、草田土壤水分管理,提高水稻、玉米、花生等耐涝性,以预防、减轻与把控洪涝灾害。
低温冰冻灾害主要在冬春季节出现,在寒冷气流下,植被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中的水分显著减少,当温度急骤下降至零下时,植物内部水分形成冰晶,破坏细胞的结构,导致植物死亡。
常规的农业防寒技术包括在保温、降温、抗寒和灌溉方面的措施。
比如,在春季应该适当施肥和灌水,以增加土壤内的水分。
同时,选择适应低温的品种和在开展固定栽培,都能有助于将农业的受损范围降到最低。
高温热害通常在长时间没有降雨的状况下出现,也会使农业生产遭受到损失。
高温热害影响极大,因为极端高温不仅会影响水分的消耗,而且还会影响作物的新陈代谢和其他因素,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农业应对技术包括避暑、避热、施肥、保水、治理等措施。
一方面可以在作物上覆盖遮荫物,利用灌溉系统增加土壤湿度。
另一方面可以移植低温蔬菜和水果作物。
台风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气象灾害。
台风侵袭会带来强风和洪水,给农业生产和众多农户带来损失。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展开灾后救援是预防和化解台风灾害的关键要素。
浅析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浅析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候因素引起的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高温、霜冻等。
干旱是指地表和大气湿度过低导致水份供应严重不足的气象现象。
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防御干旱,可以采取人工增雨、生态种植等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节水灌溉和排水制度也能有效减轻干旱灾害。
洪涝是指降雨过多或河流湖泊水位过高造成的农田积水现象。
洪涝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地的肥力都会造成损害。
为了防御洪涝,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做好排水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农田布局。
提前预警和及时转移农民,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也是重要措施。
冰雹是指在雷雨云中形成的冰粒坠落到地面的气象现象。
冰雹对农作物和农产品造成直接损害。
为了防御冰雹,可以采取安装冰雹防护网、建设农田防雹设施等措施。
栽种抗冰雹作物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措施。
低温是指气温较低的天气现象。
低温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御低温,可以通过提前覆盖保暖农膜等方法来增加地面温度,保护作物免受低温影响。
选择适应低温环境的品种也是重要的防御措施。
高温是指气温较高的天气现象。
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和开花结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御高温,需要加强农田水源管理,合理供水,保持土壤湿度。
采取栽种耐高温品种、遮阳措施等也能有效减轻高温灾害。
霜冻是指气温低于冰点导致植物表面形成冰晶的现象。
霜冻对于果树的开花结果和蔬菜的生长都会造成损害。
为了防御霜冻,可以采用喷洒抗冻剂、覆盖抗冻膜等方法来增加作物的抗寒能力。
选择耐寒品种、合理调整播种时间等也是有效的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在防御灾害的过程中,科技的进步和合理利用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农民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做好灾后恢复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分析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利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的灾害。
气象灾害可能引起农作物的减产、品质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下面将分析几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首先是干旱。
干旱是指降水量明显减少或长期处于不足状态的气候现象。
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对于干旱,可采取以下防御措施:合理选择抗旱品种,提前适应干旱环境;合理安排灌溉,控制土壤水分;加强水土保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保水措施,如覆盖物、秸秆覆盖等。
加强干旱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减少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其次是洪涝。
洪涝是指地表水过多,无法有效排泄的自然灾害。
洪涝会造成农田淹水,导致农作物死亡和减产。
农田排水不畅是洪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洪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加强农田整治,提高排水能力;适时除草,减少水分蒸发;加强天气监测,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抢险措施。
第三是冰雹。
冰雹会严重破坏农作物,导致减产或完全损失。
对于冰雹,可采取以下防御措施:安装防冰雹网,减少冰雹对作物的直接撞击;合理控制农作物的生长期,减少冰雹袭击的机会;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前预知冰雹天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最后是霜冻。
霜冻会导致农作物受冻,幼嫩部位受损,严重时可能导致作物减产或死亡。
为了防御霜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用耐寒品种,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合理安排播种期,避开霜冻高发期;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物、穴盖、喷洒保护剂等;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产造成重要影响,但通过合理的防御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提高应对能力,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灾害,包括暴雨、干旱、暴风雪、冰雹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御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影响1. 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异常大的降雨天气,导致水稻、玉米等作物被淹没,甚至引发山洪泥石流,严重危害农田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长期偏少或降水分布不均匀的天气现象,导致农作物长势不好,土壤缺水,影响农业生产。
3. 暴风雪暴风雪是指寒潮过境时,降温速度急剧并伴有强风和降雪天气,导致部分农作物被雪冻,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4. 冰雹冰雹是指直径在5毫米以上,具有一定透明度,在雨滴凝结而成的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降水物。
冰雹坠落时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减产、草场受损、果园农作物冻害等问题,给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 加强气象监测加强气象监测是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气象监测,及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提前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耐旱、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更强,能够减少损失。
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墒能力,预防暴雨冲刷,减轻暴雨对农田的危害。
4.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对于容易积水的地区,在农田中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减少积水对农作物的损害。
5.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棚架、温室大棚等,提高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
6. 采取适时的农业措施在暴雨来临之前及时收割农作物,挖排沟排水,随时关注气象预警,做好农业生产的防范措施。
三、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是应对气象灾害的一项重要举措。
农业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极大。
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因此,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1、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灾害。
干旱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在我国,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突出。
2、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洪水等原因,导致农田积水过多,淹没农作物,影响其生长甚至死亡的灾害。
洪涝灾害不仅会造成农作物直接受损,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3、低温冻害低温冻害包括寒潮、霜冻等,通常在冬季或早春季节发生。
当气温骤降时,农作物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4、高温热害高温热害是指气温过高,超过农作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结实率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
在夏季,高温热害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
5、台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会对沿海地区的农业造成严重破坏,包括农作物倒伏、设施损毁等。
6、冰雹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其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
冰雹会砸伤农作物,造成叶片破碎、茎秆折断等损伤。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1、多样性农业气象灾害类型繁多,每种灾害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方式,给农业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威胁。
2、区域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3、季节性大多数农业气象灾害在特定的季节发生,如干旱多发生在春夏季节,低温冻害主要出现在冬季等。
4、连锁性一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其他灾害的连锁反应,例如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5、不确定性由于气象变化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难以准确预测,增加了防范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 里? 为什么?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 由于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 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 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 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 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 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 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入侵。
种类多
气 象 灾 害 的 特 点
范围广
频率高 灾情重 持续时间长 群发性
连锁反应
资料1:我国从1950-1980年的38年间,每年都出现旱 涝和台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 水灾5.8次,登陆的热带气旋6.9个。 资料2: 同一种灾害常连年连季出现出现,如1951年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 有14次。
4、节水、集水发展旱作农业 收集保存雨水备用;采 用不同根区交替灌水;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采用地膜覆盖保墒;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合理用水。
第五节 寒害
• 寒害:温度低于最低温度产生的伤害,包 括冷害和冻害。 • 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冷害chilling injury, 植物对零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做抗冷性 (chilling resistance)。 • 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冻害freezing injury, 植物对0℃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冻性 (freezing resistance)。
• 4. 暴雨强度大:4号碧利斯登陆影响,实时来报中最大12h雨量达
335mm(湖南资兴坪石),粗估重现期约500年
• 5.结束时间早,活动期前移:8号桑美于8月10日登陆后,
再没有台风登陆,结束期较常年早近60天,为有记录以来最早
• 一次普通的台风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颗原子 弹爆炸释放的能量,1分钟的能量美国50年的 用电量。破坏力极强,往往是毁灭性的。 • 1900年,美国得克萨斯洲遭一场飓风袭击, 死亡6000人。 • 1954年,日本北海道,一条大型渡船被台风 击沉,1000人死亡。 • 1970年,飓风袭击孟加拉国,引起潮浪,吞 灭20万人。
各年台风降水量比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平均 统计个数 9 7 7 8 8 7* 降水总量 3308 2150 1457 1563 2809 3762 单个平均 368 307 208 195 351 537 中值 220 260 145 110 296 377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大风 摧毁建筑物 吹翻船只 影响交通 降温1.危害大雪霜 冻源自冻交通受阻影响居民生活
压(折)断 电线、电杆 农作物、果树、 牲畜等受冻 电力、电信中断 危害农业
寒潮的危害很大,但是也有功劳:
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功
可带来降水、缓解旱情、农作物受益 天然的杀虫剂(减少病虫害) 带来风力资源
第二节 台风 饱和水汽压与相对湿度
台风: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海面温度 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是一种 强 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这种气旋在太平洋西岸称之为台风, 在美洲和南亚又称为飓风。
• 影响中国的台风是来自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 面上的热带空气旋涡。盛发于夏秋季节的台风 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很大。当台风过境时, 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在海面上可以掀起滔天巨 浪和海潮,导致潮流上涨,影响渔类和海洋运 输;在登陆地区还会冲毁堤坝、码头,淹没良 田,摧毁建筑物,形成洪涝和风灾。台风是严 重的灾害性天气,所以要及时准确预报,以便 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 台风带来的强风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南 和华东等地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
(二) 旱害的机理
1、机械损伤假说 2、SH基假说 3、膜伤害假说 4、自由基假说
(三) 植物的抗旱性
1、 植物的抗旱类型 1)、御旱型植物 这类植物有一系列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和代谢功能,或具有发大的根系来维持正常的吸水。如 CAM植物仙人掌夜间气孔开放,固定CO2,白天则气孔关 闭,这样就防止了较大的蒸腾失水。一些沙漠植物根冠比 在30~50:1之间,一株小灌木的根系就可伸展到850m3的土 壤中。 2)、耐旱型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细胞体积小、渗透势低和 束缚水含量高等特点,可忍耐干旱逆境。如更苏植物及耐 旱植物等。
暴雨洪涝、低温冻害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干旱、暴雨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伏旱、台风 西北地区: 干旱、冰雹、暴雨 华南地区: 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 西南地区: 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
1月: 寒潮、冻害、大雪 4月: 春旱、暴雨洪涝 7月:梅雨、伏旱、台风 10月: 寒潮、低温冻害、台风
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省区? 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冬春季节 除西藏、 云南、台 湾和海南 省外,其 余省区市 均受寒潮 影响。
寒潮发生的原因
冬半 年北 极和 高纬 度地 区 日照时间和太 阳高度很小 冰雪对太阳辐 射的反射力强
西伯利亚地区 集聚加强
气 温 很 低
干冷空 气堆积
强冷 空气 吹向 低纬 地区
要 全 面 的 看 问 题
寒潮大风对交通、电力(信)、建筑的影响
交通受阻 电 力 中 断
寒潮对种植业、林业、渔业的影响
红豆
枇 杷 受 冻 水稻烂秧
冻死鱼
寒潮对牧业、身体(生 命)的影响
为羊群觅食
牧民受冻
羊群冻死
2. 防治寒潮的措施 (1)发布准确的寒潮
信息和警报.
(2)人们做好防寒潮 准备.
在天气预报中规定,因北方冷空气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 温10℃以上,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定义为寒潮 天气过程。
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冷空气就是寒潮吗? 2.我国不同地区寒潮标准一样吗?为什么? 1.答:我们通常说的寒潮是强冷空气,弱冷空气不能算是 寒潮。
2.答:中国气象局规定,凡正在24小时降温10℃以上,并 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 ℃以下就称为寒潮。但由于 我过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 到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因 此我国不同地区寒潮标准不一样。如黑龙江省就将24小 时降温大于8℃,最低气温小于3℃,作为发布寒潮警报 标准。而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 ℃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三天)在10 ℃或以上,且 最低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 ℃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 ℃ 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主要内容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简介
寒潮
台风 干旱 冷害和冻害
第一节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简介
首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项目 地区
世界 中国
自然灾害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气象灾害 死亡人员 经济损失
121.3万 1-2万 500-600亿
61% 40%
57%
什么是气象灾害呢? 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 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台风内气象要素分布特点
1、温度分布:越向内越高,内、外螺旋云带区, 温度向内升高不太剧烈,而在云墙区和台风眼区, 温度升高最剧烈,其中云墙区内源温度最高。 2、气压分布:越向内越低,并且在云墙区内升降 幅度最大。 3、最大风速:一般出现在云墙区的外缘,在海上 层观测到110 m/s的风速,在我国台风中层实测到 的最大风速为70-75 m/s。
寒潮天 气过程
大风、降温、雨雪、 冰冻等天气
寒潮发生的成因:
寒潮的形成是由于冬季冷气团在西伯利亚不断 堆积加强,当成为强大的冷高压后,与南方的 低压形成气压梯度。
冷空气
高压
低压
冷
G
吹向低纬
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
东路寒潮:发源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经俄 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径直南下,进入我国。 中路寒潮:发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从新疆 进入我国。 西路寒潮:发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穿越欧洲 大陆,侵入我国。
7.7
2508
326
(亿立方米)
240
2006各登陆台风降水空间分布
——影响基本局限于长江以南
2006登陆台风特点
• 1.登陆起始时间早 :1号珍珠5月18日在广东登陆,比常年首个
早40天(历史第3早)
• 2.影响时间长、范围广:4号碧利斯登陆后维持8级以上风力
25h以上,导致降水总量极大:
• 3.登陆风速大:8号桑美登陆风速60m/s,为有记录以来之最大
台风内气象要素分布
台风的危害
• 台风的危害:
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海 啸,破坏农业及交通通信设施。
• 台风的防御措施:
加强气象卫星的监测与预报、发布台风预报 或警报。
第三节 寒潮
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 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 害等现象的冷空气过程。 寒潮是一种冷高压。一般出现在冬半年。
台风的结构
旋涡风暴雨区
旋涡风暴雨区
台风的结构
1、外螺旋云带:一般由层积云或浓积云组成,以 较小的角度旋向台风内部。此云带附近常伴有龙卷 风。 2、内螺旋云带:云带直接卷入台风内部,一般由 积雨云或浓积云组成,云带经过是常出现阵性大雨。
3、云墙区:台风中最易产生狂风暴雨灾害天气的 区域。是一个围绕台风中心的同心圆状云带,由高 耸的积雨云组成。 4、风眼区:该区气流下沉形成碧空,风力也突然 减小,直径不超过10-60km。
一、旱害与植物的抗旱性
我国约有 48% 的土地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 其中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1.9%。因 此,干旱是限制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旱害及其类型
1、干旱 当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时,植物体内即出现水 分亏缺,水分过度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drought)。 旱害( drought injury)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 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