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摘要:设施果树栽培是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研究方法和结果,提出了问题解决建议。

现状分析中指出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较为普遍,但存在管理不规范、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存在问题部分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应加强品种选育和病虫害防控措施。

问题解决建议包括加强技术培训、推广优良品种和加强病虫害监测等方面。

展望中提到未来设施果树栽培研究应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结论总结认为通过持续努力和创新,设施果树栽培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设施果树栽培、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问题解决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设施果树栽培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设施果树栽培是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条件,通过调控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来提高果树的生长速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栽培方式。

在我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设施果树栽培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设施果树栽培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着生长不均匀、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等方面的难题;设施果树栽培的成本较高,对农民的投入也较大,急需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解决途径。

对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在设施环境下如何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解决目前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果树产业的繁荣发展。

通过对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果树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增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病虫害的侵害,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果树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目前,我国果树栽培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但在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现状1、新品种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育成了不少新的果树品种,这些品种大多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如“烟台光荣”苹果、“鲁花红”樱桃、“新龙”柑橘等。

同时,通过多年的实践,也得到了许多传统品种栽培技术的不断优化。

2、智能化栽培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栽培成为了果树栽培的一种新趋势。

智能化栽培技术采用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对果树的生长环境、营养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使果树得到更好的生长和发育。

3、果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消费者对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果树栽培技术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采用生物干预技术控制病虫害,同时加强果实营养管理,增强果实的品质等。

二、存在问题1、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不足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不同,以及不法商贩的不良行为,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需要开发出更加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现代化管理技术不足果树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目前,一些果农的育苗、管理和施肥等还停留在传统的操作方式上,无法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达到高质量、高产量的效果。

3、果树种植面积持续减少近年来,由于一些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农村人口的外流,果树栽培的面积不断减少,行业竞争加剧,农民收入也不断下降。

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支持,加大对果树栽培技术的扶持力度。

本文通过对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见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在我国逐步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难点,需加强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加强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国内外,设施果树栽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涉及到栽培技术、设施环境控制、管理方法等方面。

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完善。

对设施果树栽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就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和提升产量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也能够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促进设施果树栽培行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在充分调研和剖析的基础上,为解决设施果树栽培中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设施果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分析设施果树栽培是一种现代化的果树栽培方式,通过建造温室、大棚等设施,可以控制环境条件,提高果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目前,设施果树栽培在我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苹果、梨、桃等果树的种植中。

设施果树栽培可以有效保护果树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如暴雨、冰雹等,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设施果树栽培可以延长果树的生长季节,使果树在非季节性时期也能够生长和结果。

设施果树栽培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我国设施果树栽培仍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果树的栽培技术有所不同,影响了产出的一致性和品质。

设施环境控制不足,不能满足果树生长的需要,影响了果实的生长和品质。

管理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了一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缺乏突破,限制了设施果树栽培的发展。

2.2 存在问题一: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在设施果树栽培领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了栽培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混乱和不确定因素。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设施果树栽培是一种利用设施环境对果树进行栽培的技术,其优点是可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栽培,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在设施果树栽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就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1. 传统果树栽培与设施果树栽培的对比传统的果树栽培通常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受到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制约,生长周期长,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而设施果树栽培则是利用大棚、温室等设施环境,可以人为控制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因此能够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缩短生长周期,增加收益。

2. 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目前,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包括大棚果树栽培、温室果树栽培等多种形式。

在应用实践中,已经有不少农户和果农采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环境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通过控制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不过,也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以避免因为设施环境而带来的新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能源消耗和环保问题设施环境需要提供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因此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特别是温室环境需要额外的加热和制冷设备。

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设施结构和材料选择设施果树栽培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施的结构和材料选择,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设施结构不稳固、材料品质不过关等,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3.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不足虽然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细节上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光照控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4. 品种选育和适应性问题设施环境与露天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针对设施环境对果树品种进行选育和改良,以提高果树的适应性和生长效果。

5. 研发投入不足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设施改造、技术研究、品种选育等方面,目前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探究林果业种植中的设施果树栽培新技术

探究林果业种植中的设施果树栽培新技术

探究林果业种植中的设施果树栽培新技术概述林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绿色、健康、高效的产业。

在林果业生产中,设施果树栽培已经成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重要来源。

设施果树栽培是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在室内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人工调节气温、湿度和光照等要素,实现果树的生长和发育。

与传统果树栽培相比,设施果树栽培具有保护果树、提高产量、控制病虫害、早熟化等优势,已成为国内外果树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为林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现状我国的设施果树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市发展较早。

但发展一度缓慢,直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研发的不断推进,设施果树栽培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当前,我国设施果树栽培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以上,主要以桃、樱桃、草莓、葡萄、蔬菜等为主。

其中,以葡萄、草莓、樱桃为代表的设施果树栽培已被广泛推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链。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也已经开始采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如美国、日本、韩国、荷兰、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他们的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也已经相当成熟。

1. 精细化管理设施果树栽培的管理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通过传感器、远程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果树生长环境、营养状况、病虫害情况等的精细化控制,提高果树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2. 环保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设施果树栽培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型发展。

采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和装备,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和减缓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基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多样化设施果树栽培不断强调多样化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升级,不同品种、不同所在地的果树都应有所涵盖,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4. 国际化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未来中国设施果树栽培也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设施果树栽培现状及新技术应用

设施果树栽培现状及新技术应用
尘土,使其外观更加整洁美观。
05
设施果树栽培的未来展望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不断创新,研发更 多高效、环保、智能的栽培技术,提 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加强生物技术在设施果树栽培中的应 用,如基因编辑技术、生物农药等, 提高果树抗性和防治效果。
提高设施果树栽培的可持续性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
04
新技术在设施果树栽培中的应 用效果
提高产量与品质
总结词
通过设施栽培技术,果树的光照、温度、湿 度等生长条件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产量和 品质。
详细描述
设施果树栽培通过精确调控环境因素,使果 树生长在最佳条件下,从而提高果实的产量 和品质。例如,利用智能温室、温室气体调 控等技术,可以优化光照、温度、湿度等环 境条件,促进果树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果实 的产量和品质。
02
主要特点包括:可控制生长环境 、提高产量和品质、缩短生长周 期、提高经济效益等。
设施果树栽培的历史与发展
设施果树栽培起源于古代的温室种植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 的设施农业。
目前,设施果树栽培已成为世界各地 广泛应用的农业技术,尤其在发达国 家,其发展更为迅速。设施果树培的优缺点节约水资源和肥料
要点一
总结词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通过精准灌溉和施肥,有效节约了水资 源和肥料。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采用智能灌溉和施肥系统,能够根据果 树的需水需肥规律进行精准控制,既满足了果树生长的需 求,又避免了水肥的浪费。同时,通过改进灌溉方式和施 肥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 耗。
设施果树栽培的产量与品质
设施果树栽培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等,能够促进果树的生长 和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设施果树栽培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果树栽培方式,通过使用设施如温室、大棚等,可以为果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护果树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果树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设施果树栽培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技术不成熟、经验不足的问题。

虽然已经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果园在一些地区建成,但是由于农民对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技术操作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

由于我国气候条件和地域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果树栽培技术需求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对于不同地区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不同地区果树栽培的需求。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

目前,设施果树栽培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周边,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导致了果树产量低下、品质不佳的情况。

除了上述存在的问题,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施肥、病虫害防治、供水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和操作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应加强对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针对不同的果树种类和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方案,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对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提高他们对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操作水平,规范操作,提高果树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针对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施肥、病虫害防治、供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技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案,确保果树的健康生长。

探究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

探究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

探究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对提升果树生产效益、保障果品品质、提高果树抗逆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设施果树栽培技术也日益完善,逐渐成为现代林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1、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随着现代农业设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大棚、温室等设施进行果树栽培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传统的土壤栽培方式逐渐被水培、基质培等新技术所取代,树龄也由传统的数十年缩短至数年,大大提高了果树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2、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智能设备的引入,使得果树种植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防病等功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3、耕作管理的精细化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还体现在对果树耕作管理的精细化。

通过对果树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和果实成熟期的精准管理,实现果树生长的科学化、高效化,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二、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1、提高了果树的生产效率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果树的生产效率。

通过科学施肥、精准灌溉、合理定植等措施,果树的生长周期缩短,产量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果树的生产效率。

2、保障了果品的品质和安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果树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保障果品安全和品质。

设施栽培还可以有效降低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病虫害、灾害等,提高果品品质。

3、节约了资源和保护了环境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能够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高效的管理手段也让果树栽培更加节约人力和物力。

三、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设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摘要:果树的设施栽培是果树栽培的重要分支,解决了果品淡季的市场供应问题。

设施栽培条件下,环境因子不同于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温度较高,光照不足,CO2不足,湿度较大等。

与露地栽培环境的不同,导致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于露地栽培果树,具体表现在树势、营养吸收、营养分配、内源激素、果实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等方面。

针对设施栽培条件,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到病虫害防治等的管理方法也不同于露地的栽培方式,本文将进行介绍,同时指出了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营养调控研究进展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它设施,通过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对果树生产进行调控的一项新技术。

果树设施栽培,不仅可为人们提供新鲜、优质、反季节、超时令、无公害果品,而且以其产量高、品质优、淡季供果售价高等优点,给经营者带来了高额利润。

近年来,果树设施栽培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现代高效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如今果树的设施栽培已成为果树栽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且栽培技术正逐步提高。

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2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到70年代葡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成功,随后塑料大棚试验种植成功,此后果树塑膜大棚及温室栽培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逐步开始试验、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由于淡季果品的高利益驱动,同时随着果树矮密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材料的改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果树面积已超过50000hm,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和河南等地。

其中,山东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面积将近20000hm,辽宁、河北、河南、北京等也有大面积栽培。

其中栽培最多的是草莓(约占60%)和葡萄(约占20%),其次为桃、油桃、李、杏、樱桃、柑橘、枣、无花果和枇杷等。

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设施栽培分为避雨栽培、促早栽培和延迟栽培等,其中促早栽培是目前国内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

实验表明桃树的促早栽培可以起到提前10-50d成熟的效果,而延迟栽培可以延迟10—30d成熟,从而大大延长了果品的供应期。

避雨栽培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雨水造成的裂果危害。

根据设施栽培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简易的表面覆盖设施和高度自控化的温室、塑料大棚等[1]。

设施栽培还可以避开早春倒春寒的危害,有效控制病虫的危害,利于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

果树的设施栽培以日本技术最为先进,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美国等国亦有大面积种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

目前可以用于设施栽培的有35种,其中落叶果树有12种,常绿果树有23种,由于桃的不能长期贮藏、生产期短、树体较小和市场的需求等因素,使得桃被认为是的是设施栽培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1果树设施栽培的品种选择1.1 果树设施栽培涉及的树种品种选择合理与否决定着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

设施树种品种要求:需冷量低的早熟或特早熟品种;花粉量大,白花结实力强,早实丰产性好;生长势相对较弱,树体紧凑,适于矮化密植;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和抗病性强;耐弱光照、耐变温、适合设施生态条件的大粒、优质品种。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所涉及的树种以不耐贮运、供应期短的果品为主,尤其以浆果类和核果类为主。

主要有葡萄、草莓、桃、杏、李、樱桃(西洋樱桃和中国樱桃)、早熟梨、无花果、枣、毛叶枣、杏梅、佛手、柑橘和番木瓜等树种。

其中,以草莓面积最大,葡萄和桃次之,樱桃和杏、李等居后,其他如早熟梨、无花果、枣、杏梅、佛手、柑橘和番木瓜等略有发展。

此外,近年来,南果北种在北方地区有所发展。

如芒果。

番石榴。

莲雾、百香果、甜杨桃、香蕉和火龙果等南方果树在北方借助设施栽培获得了极大成功。

1.2 果树设施栽培涉及的品种草莓:丰香、全明星、弗吉尼亚、新明星、宝交早生、鬼怒甘、塞娃(无休眠品种)和美德莱特(无休眠品种)等。

葡萄:无核白鸡心、乍娜、夏黑无核、藤稔、巨玫瑰、红旗特早玫瑰、京秀、京亚、矢富罗莎、巨峰、维多利亚、奥古斯特、香妃、金手指、87-1、8611、早黑宝、红地球和红香妃等(促成早熟栽培);红地球、黄意大利、红宝石无核、美人指、泽香、牛奶和巨峰等(延迟晚熟栽培)。

桃:春雪、春捷、源东白桃、春艳、金久红、曙光、艳光、丹墨、中油4号、早红宝石、玫瑰红、千年红、双喜红、金辉、金硕、五月阳光、早露蟠、126、极早518、大早红等。

樱桃:红灯、岱红、先锋、拉宾斯、斯坦勒、美早、早大果、早红宝石、抉择、极佳、意大利早红等。

杏:凯特、金太阳等。

李:大石早生、圣诞、美思蕾、早美丽、红美丽等。

2 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2.1 需冷量和休眠与温度调控温度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设施栽培主要是通过调节温度来改变果树生长发育阶段的改变,以获得提前或是延迟的生产效果。

果树的年生长周期中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温度,一般认为有三个重要的设施温度管理时期,分别是休眠期、花期和果实发育后期[3]。

同一树种不同品种的需冷量也不同,同一品种的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也不一致,花芽的需冷量大于叶芽[2]。

高东升等研究表明根系在低温需求进程中起调控作用,与地上低温同步的根际高温减少了花芽的需冷量,而根系低温则没有效果[3]。

设施栽培的扣棚时期就是根据需冷量确定的,当需冷量达到之后即可以扣棚升温。

扣棚时间是设施果树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过早扣棚,需冷量得不到满足,休眠得不到解除,桃树不能正常生长,开花不齐,坐果率低; 过晚扣棚则难以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失去经济效益。

如果知道当年秋冬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7.2℃的初始日期,那么可根据所栽果树品种的需冷量天数,向后推算出安全升温时间,若不知道当年的初始日期,可参照平均初始日期进行推算,但按此推算,其安全系数只达5%0左右。

若在平均初始日期的基础再向后推迟1周,可使安全系数可达到90%以上。

2.2 湿度调控土壤和空气湿度也是影响设施果树生长的重要因素,尤其空气湿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为宜,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同,,开花期湿度保持在50%-60%,过高或是过低都不利于开花、传粉和受精,落花后、硬核期、直到果实膨大期、采收前棚内湿度都应控制在60%以下,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设施栽培由于空间的密闭和昼夜温差,容易造成夜间空气湿度的过大,有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超过87%时,就会造成白粉病、锈病和腐烂病加重。

设施栽培不同于露地栽培,需要人为的调控土壤和空气湿度,针对设施内容易造成湿度过大的问题,通常有以下调控手段:采用无滴膜;减少灌溉次数或灌溉量,或是采用滴灌技术;适时的通风换气;地面辅草或薄膜等。

2.3 光照调控设施栽培由于覆盖物的遮挡,造成入射光强度的减小(约为20%-40%),导致果树同化能力的减小,在梨上的研究表明光照的减弱造成果树叶片大而薄,光和性能明显减弱,朱清华等在设施栽培的曙光油桃上的研究也表明设施栽培造成油桃叶片面积大,叶片厚度低,栅栏组织厚度占叶厚的比例变小,叶片比叶重下降,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低,在同一光照强度下叶片的光合速率低于露地条件相同物候期下叶片的光合速率[4]。

目前,调节、改善设施内光照条件的措施主要有:选择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铺设反光膜或增挂反光幕、人工补充光照、采用适宜的整形修剪技术和筛选、培育耐弱光的品种等。

2.4 CO2调控设施内由于增温和保温的需要,覆盖物的密闭作用,使得设施内外的气体交换受限,进而导致白天设施内的CO2因光合作用的消耗而降低,使CO2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而且无论何种天气类型设施内CO2的变化幅度均大于设施外。

王志强等的研究表明设施条件下油桃的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上午8时左右,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晴天日平均光合速率比露地降低17.25%[5]。

据测定,一天内设施内中CO2的最高的时间是日出前(850-1000ppm),能够超过棚外(330-360ppm)的2-3倍,这主要是因为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果树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CO2。

目前,调高设施内CO2浓度的措施有:适当通风换气、增施有机肥、施用固体CO2气肥、化学反应法、燃烧法等。

3 树体生长的营养调控设施栽培为果树生长提供了特殊的生长小环境,由于设施内的温度、光照、湿度等与露地条件的差异,必然导致果树生长发育的改变。

树体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在采果前主要被发育中的果实吸收,采果后,主要被大量的夏梢吸收,与露地栽培相比,单位产量吸收的养分有所减少,尽管施肥效率很高,但叶片和果实容易缺乏Cu和Mn。

朱清华对设施栽培油桃的生长发育的研究表明设施内油桃树体的营养生长明显强于露地条件下,表现为设施内油桃树体新梢生长量远远大于露地条件下相同树势的新梢生长量[6]。

这是由于光照在落叶果树生长及形态建成中起重要作用,太阳光中的短波光能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细胞分化和扩大。

王桂英等研究表明设施内的短波长光线明显低于露地条件下的短波长光线。

另一方面,由于设施内的温度高于露地环境,有利于树体营养生长。

与露地条件相比,设施内油桃树体叶片的变大,变薄,比叶重减小,栅栏组织变薄,叶片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降低。

3.1、生长调控与树势控制由于设施内的温度较高,容易造成树体的旺长,但是由于栽植密度较大,容易造成果园郁闭,内膛光照不足,造成结果部位的外移,管理不便,所以控制树势并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在设施栽培管理中非常重要。

目前已研究和尝试的控制树势措施有施用多效唑、夏季修剪、秋季环剥、人为干旱胁迫、断根、疏根等。

多效唑是研究较多的一种植物激素,具有控冠促花的作用。

土施或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控制树体营养生长,增加单位体积树冠的叶面积指数,改善树体光照,促进花芽形成,提高有效花枝量,诱导秋季提早落叶,促使翌年花期和成熟期提前,单果重和产量增加,而且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

3.2、设施果树的整形修剪由于设施栽培的空间限制,为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一般采用高密栽植(4500-10000株/hm)。

因此,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整形修剪的任务除了调整果树个体与群体结构的关系、提高光能利用率、调节营养物质分配以及调整果树与环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外,还要重点考虑控制树体大小(尤其树冠)、防止郁闭、提高花芽分化质量的问题。

设施内已采用的树形有自由扇形、自由纺锤形、金字塔形、柱形、延迟开心形、篱壁形、丛生形、Y字形、一边倒形和低干开心形等。

研究结果表明,在设施内高密条件下,自由纺锤形和金字塔形有利于缓和树势,整体采光效果好,可实现立体结果,果实成熟早、产量高。

4.我国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4.1 扣棚时间存在盲目性, 升温普遍偏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