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人物分析
《呼啸山庄》人物分析

《呼啸山庄》人物分析《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847年,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度,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形象。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弃儿,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却受到了山庄新主人林顿的侮辱。
希斯克利夫在小说中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的性格和行为都非常鲜明。
他很坚强,能够忍受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同时也有着温柔和充满爱的心。
他的爱情经历也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感情是真挚的,然而,凯瑟琳却嫁给了林顿,这给希斯克利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最终,希斯克利夫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并开始了他的报复计划。
他的复仇行动是小说中最为震撼的部分之一,他把自己的愤怒和仇恨全部倾泻出来,让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虽然他的复仇行动看起来有些残忍和无情,但是这也是他表达自己内心愤怒的方式。
凯瑟琳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孩。
然而,她也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她深深地爱着希斯克利夫,但是却无法和他在一起,最终还嫁给了林顿。
凯瑟琳的行为也许有些自私和冲动,但是她也是被社会和家庭所迫。
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她的爱情和婚姻都充满了矛盾和不幸。
凯瑟琳的死也给小说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和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除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也非常重要。
例如,林顿和他的孩子们,他们虽然是小说中的反派角色,但是他们的形象也非常鲜明。
林顿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他的孩子们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这也是小说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例如伊莎贝拉·林顿、约瑟夫等,他们的形象也非常鲜明。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都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呼啸山庄》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塑造

呼啸山庄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塑造引言《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精彩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塑造,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作品中的独特之处。
心理描写:深入内心世界在《呼啸山庄》中,勃朗特运用精准而生动的语言,巧妙地展示了角色们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透过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读者得以直接感知到角色们内心情感交织、思想挣扎的真实感受。
1. 赫斯克利夫(Heathcliff)赫斯克利夫是小说中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角色之一。
勃朗特通过对赫斯克利夫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外在对立与冲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赫斯克利夫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公与伤害,使他埋下了深深的仇恨与复仇之念。
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凯瑟琳的爱恨交织、对家族仇敌的憎恶以及内心深处隐藏的柔情和孤独。
2. 凯瑟琳(Catherine)凯瑟琳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她的心理描写体现出她的复杂性和冲突。
勃朗特通过刻画凯瑟琳内在思想的斗争,展现了她对自由和追求真爱的渴望,以及在社会阶级约束下所面临的困扰。
读者可以看到凯瑟琳在两个男人之间挣扎、发展和退缩,在自我意识中摆脱束缚却又被社会规则所限制着。
人物塑造:多维度刻画除了精细入微地描写角色们内心世界外,《呼啸山庄》还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人物塑造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角色们。
1. 赫斯克利夫(Heathcliff)赫斯克利夫作为小说中最著名的角色之一,其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独特和复杂。
他既是一个冷酷无情、残忍报复心切的人物,同时也有着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凯瑟琳永恒的爱。
这种多维度的塑造使读者无法简单地将赫斯克利夫归类为正面或负面角色,引发了对他行为背后动机和失去的原因的思考。
2. 埃德加(Edgar)与希斯克利夫埃德加与希斯克利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代表着高贵和温柔,另一个则是野性和暴力的化身。
勃朗特通过这两个角色之间鲜明而冲突的对比,凸显了社会阶级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人性中善与恶、温柔与暴力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呼啸山庄深度解析

呼啸山庄深度解析摘要:一、概述呼啸山庄的背景与主题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命运三、探讨爱情与复仇的交织关系四、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正文:一、概述呼啸山庄的背景与主题《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
作品以荒凉的约克郡荒原为背景,通过描绘两个家族间的爱恨纠葛,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人性百态。
小说主题涵盖爱情、复仇、阶级、道德等多个层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命运1.希斯克利夫:出身低微,性格倔强,具有强烈的报复心理。
在遭受背叛后,他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复仇行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凯瑟琳:出身贵族,性格矛盾,既向往自由,又受到阶级观念的束缚。
她在爱情与阶级之间挣扎,最终走向悲剧。
3.伊莎贝拉:美丽善良,却因阶级差异和家族仇恨而陷入悲惨命运。
她在爱情与现实的压迫下,选择了背叛,但终究无法逃离悲剧的命运。
三、探讨爱情与复仇的交织关系在《呼啸山庄》中,爱情与复仇紧密相连,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动力。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深入骨髓,但在现实的压迫下,他们的爱情变得畸形。
在复仇的过程中,希斯克利夫不惜一切代价,将仇恨播撒在每一个与他有恩怨的人身上。
而爱情与复仇的交织,使得故事愈发悲剧化。
四、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呼啸山庄》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沉的情感描绘,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杰作。
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还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其影响力深远,后世许多作家都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启发。
作为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小说,它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综上所述,《呼啸山庄》是一部以爱情与复仇为主题,深入剖析人性的悲剧作品。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命运和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现实困境。
呼啸山庄人物点评

呼啸山庄人物点评希斯克利夫。
从他的出身来看,他是个弃儿,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收养。
这种特殊的身世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饱受歧视。
在呼啸山庄,他虽然与凯瑟琳相爱,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受到了阶层差异的重重阻碍。
这使得希斯克利夫内心的自卑和愤怒不断滋长。
当凯瑟琳选择嫁给林顿后,他的世界彻底崩塌,仇恨开始主宰他的灵魂。
他的仇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展开了一系列残忍的报复行为。
他对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人进行无情的折磨,利用他人的弱点,操纵他们的命运。
例如,他对辛德雷的报复,不仅夺走了他的财产,还让他在痛苦和堕落中死去。
他对待伊莎贝拉也是充满了恶意,将她作为报复林顿家族的工具。
在这疯狂的仇恨背后,其实是他对凯瑟琳那刻骨铭心的爱。
他的爱热烈到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去表达,一旦失去,就转化为无尽的仇恨。
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渴望着与凯瑟琳的灵魂再次融合,这种对爱的执着和扭曲的表达方式使他成为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凯瑟琳。
凯瑟琳是一个充满活力、任性又矛盾的女性。
她生长在呼啸山庄,天性自由奔放,与希斯克利夫一起在荒野中成长的经历塑造了她不羁的性格。
她深爱着希斯克利夫,这种爱是基于他们相似的灵魂,他们都有着对自由和野性的向往。
她也受到了社会阶层观念的影响。
画眉田庄所代表的那种文明、优雅的生活对她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她在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林顿之间摇摆不定。
最终,她选择了林顿,这一选择并非完全出于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的妥协。
她的内心始终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
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无法割舍的,嫁给林顿后,她的灵魂依然与希斯克利夫紧密相连。
她的任性在她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以为自己可以在两种不同的生活和爱情之间找到平衡,但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痛苦。
她的死亡也是她矛盾性格的一种体现,她的身体无法承受灵魂的分裂,在对希斯克利夫的思念和对自己选择的悔恨中离开了人世。
埃德加·林顿。
埃德加·林顿是画眉田庄的少爷,他是一个典型的温文尔雅的绅士形象。
呼啸山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Hindley Earnshaw:Catherine的哥哥。暴虐,酗酒最终害了他自己。
Linton Heathcliff:是Heathcliff和Isabella的儿子。体弱多病,和小Cathy结婚 后不久病死。
虚荣,虚伪
• (想要得到Edgar的爱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虚荣心;在她的 眼里,要得到尊重就是要有钱有地位,所以在呼啸山庄 里的她狂野,但在外人面前却把自己伪装成高雅的淑 女。)
无拘无束,奔放热情
傲慢任性
“她的情绪总是处于兴奋期”“在狂风呼啸的荒原里, 他们俩一起嬉戏,一起疯狂”。封闭的呼啸山庄让她 的性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呼啸山庄是她自由的cliff说:“有时候你真正的 热情中恨要多过于爱。”确实如此。
①他恨Hindley(Hindley的消沉喝酒堕落,是 他想要的报复结果。但似乎还无法满足 他那可怕的仇恨。这或许是Hindley自己埋 下的恶果。)
②他恨Edgar(Edgar是他的情敌,所以他 决定与Isabella结婚以报复,无情地摧毁 了几个人的幸福。)
Wuthering Heights
In the true love between hate and revenge
Catherine Earnshaw:呼啸山庄的大小姐,和Edgar结婚,但真正爱的是 Heathcliff。
Heathcliff:和Catherine有着同样性格和相同灵魂的人。他疯狂地爱着她。 离开呼啸山庄3年后带着极其强烈的报复心回来。
关于 Heathcliff 的性格分析
Heathcliff是一个渴望爱(亲 情,爱情)的人。
爱
①他爱他的养父(养父是他的恩人,只有在养父这里,
理智与情感的较量:《呼啸山庄》角色心理解读

理智与情感的较量:《呼啸山庄》角色心理解读1. 引言《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经典小说,它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着重分析小说中几个重要角色的心理变化,探讨他们在理智和情感之间不断的较量与矛盾。
2. 主要角色及其心理变化2.1 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是小说中最为复杂和令人费解的角色之一。
他从贫民窟出身,因受到社会歧视而埋下内心深深的愤怒。
然而,在与卡瑟琳相爱后,他开始追求更高尚、更受社会认可的身份地位。
这使得他陷入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
希斯克利夫试图过着站在两个世界之间的生活,但在内心中无法平衡自己对爱情和社会地位之间的渴望。
2.2 卡瑟琳卡瑟琳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冲动的角色。
她一直深爱着希斯克利夫,但在面临现实压力时,她被迫嫁给了埃德加。
这一决定让她在理智和情感之间陷入了矛盾。
卡瑟琳不断地试图平衡自己对责任和个人愿望的追求,但在结局中仍然为之付出代价。
2.3 埃德加埃德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重视社会地位和传统价值观,在与卡瑟琳结婚后期望能过上安稳而受人尊敬的生活。
然而,他也对卡瑟琳心存爱意。
埃德加的心理变化体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他既想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利益,又无法完全控制自己对卡瑟琳的情感。
3. 理智与情感较量的影响3.1 人际关系小说中角色们因理智和情感的冲突而产生复杂的人际关系。
希斯克利夫和卡瑟琳之间的爱情是自私和破坏性的,而埃德加则努力维护着自己与卡瑟琳的婚姻。
这种较量导致了角色间的紧张关系,使他们陷入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牺牲。
3.2 自我认知理智和情感之间的斗争影响了角色对自己的认知。
特别是希斯克利夫,他不仅在追求社会地位时失去了自我的真实性,同时也丧失了内心深处善良一面的能力。
其他角色也因为权衡理智和情感而经历类似的变化,这种内心挣扎最终影响了他们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看法。
3.3 命运与宿命小说中提到的命运与宿命主题在角色心理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摘要】《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充满双重性格的复杂人物。
他既冷酷又热情,善良又邪恶,报复又宽容,自私又无私。
这些矛盾的特点构成了他复杂的人物形象,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希思克厉夫的双重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充满了挑战和矛盾,使人对他的内心感到好奇和困惑。
通过对希思克厉夫的性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富有深度和韧性的人物,他的复杂性格也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希思克厉夫的双重性格不仅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双重性格、冷酷、热情、善良、邪恶、报复、宽容、自私、无私、复杂性格、推动作用、矛盾、深度、人物形象、印象。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备受争议、充满矛盾的人物。
他的性格既有冷酷的一面,又有热情的另一面;既表现出善良的品质,又展现邪恶的行为;既有报复的动机,又表现出宽容的态度;既自私自利,又偶尔展现出无私奉献的一面。
这种双重性格使得希思克厉夫成为小说中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也是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
希思克厉夫的背景故事是这一切的源头。
他被描述为一个孤儿,从小就饱受欺凌和不公。
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内心的冷漠和愤怒,也让他养成了报复的习性。
他也不乏慈善和仁慈之举,展现出了一些善良的品质。
希思克厉夫的双重性格根植于他的经历和环境,他的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希思克厉夫的冷酷与热情、善良与邪恶、报复与宽容、自私与无私等各个方面,揭示他复杂的性格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希思克厉夫这一角色,以及他在整个故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 正文2.1 希思克厉夫的冷酷与热情希思克厉夫在《呼啸山庄》中展现出了冷酷与热情并存的复杂性格。
他对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展现了冷酷无情的一面,对待他们毫不留情地报复和伤害。
《呼啸山庄》:爱与恨的交织

呼啸山庄:爱与恨的交织《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
它描绘了一个充满激情和冲突的故事,以及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本文将从主要角色、故事情节和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详细探讨《呼啸山庄》中爱与恨的交织。
主要角色1. 希斯克利夫(Heathcliff)希斯克利夫是《呼啸山庄》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角色之一。
他来自贫苦出身,被收养到温莎林修道院,并在那里遭受了不公对待。
他与凯瑟琳(Catherine)有着深厚而复杂的感情纠葛,但由于社会地位差异和其他外部因素,这段爱情没有得到实现。
2. 凯瑟琳(Catherine)凯瑟琳是希斯克利夫的童年玩伴,她倔强、自我意识强烈。
凯瑟琳与埃德加(Edgar)结婚,但她仍然对希斯克利夫保持着深深的感情。
她在追求个人幸福和社会地位之间游移不定,最终导致了她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3. 埃德加(Edgar)埃德加是一个温文尔雅、善良而富有的绅士。
他与凯瑟琳结婚,但却无法获得她全部的爱。
埃德加在故事中代表了传统的理性和社会规则,并试图在困难的环境中维护自己和家庭的尊严。
故事情节《呼啸山庄》以希斯克利夫回忆过去为开头,并通过一系列闪回展示了希斯克利夫、凯瑟琳和其他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北部一个名叫呼啸山庄的地方。
故事首先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如何被收养,并与凯瑟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然而,由于家族纠纷以及社会和经济差距,凯瑟琳被迫与埃德加结婚。
希斯克利夫因此感到受到背叛和羞辱,他出于复仇的目的离开了呼啸山庄,并在外面变得富有和强大。
几年后,他回到呼啸山庄,并开始了一系列报复行动。
故事展示了希斯克利夫与家族成员以及他们的下一代之间的复杂恩怨关系。
爱憎交织、善恶并存成为故事情节的核心。
主题1. 爱与恨《呼啸山庄》以爱与恨为主题贯穿全书。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是如此激烈,以至于它转化为对她和她周围人的毁灭性的恨。
这种混合了爱与恨情感纠葛使得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着紧张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在性格上都具有19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烙印。
希斯克里夫的冷酷、残暴但对凯塞琳的执着的爱 ,凯塞琳在“ 自我”与“ 超我”之间抉择的困惑以及第二代哈里顿与凯茜的特征都体现了小说背景时代人生的扭曲与挣扎。
人物性格突出了“爱”与“恨”的关系 ,恨是爱的异化 ,爱是恨的复归 ,同时也向人们揭示了人间爱的永恒主题。
凯瑟琳作为呼啸山庄中唯一一个让希斯克利夫能找到心灵慰藉的女人。
她作为一个女孩子,有自己独特而又普遍的心理及思维。
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呼啸山庄的女儿,她活泼、勇敢、不受拘束,从心底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愿望。
她就像是一匹无人能驾驭的野马一样奔放。
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她也很任性,有娇生惯养的习惯。
她对希斯克利夫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青睐,到后来凯瑟琳必须把她和希斯克利夫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们对于彼此的命运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与同情。
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反抗亨德雷的压迫。
在抗争中,他们发现了相互间深沉而强烈的需要,希斯克利夫倾心于凯瑟琳这个活泼、倔强而具有野性的姑娘,只有她才能给他理解和友谊。
而凯瑟琳也意识到要获得充分的人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尊严,只有彻底的和他生活在一起,共同反抗亨德雷的压迫。
单纯的她在一次偶然中认识了林顿,她不免开始对林顿及希斯克利夫进行暗暗地比较,当然,她的心里已经有了结果:一个温顺,一个粗野;一个文明,一个原始;一个富有,一个分文没有;一个生活有条不紊,一个生活杂乱无章……作为凯瑟琳,她的心里矛盾。
希斯克利夫,她当然不愿意舍弃他,他是自己生活里唯一的知己,是自己从小到大的唯一伙伴,是一个真正爱着她的男人。
然而嫁给了希斯克利夫意味着自己的身份降低了,意味着自己生活水平的降低,意味着自己将没有了钱财;而如果嫁给了林顿,那么自己将得到的不仅仅是地位,还有钱财及所有能满足她虚荣心的东西。
她不愿意“屈尊”嫁给希斯克利夫,最终她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世俗门第观念的污染,成为自己阶级和教养的囚徒。
凯瑟琳屈从了世俗,也就违背了自己的天性,背叛了自己的情感,嫁给了林顿,但她的心灵上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她的心灵还是在间接地倾向于希斯克利夫,她得到的不是安宁,而是一种不断地反思:她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当希斯克利夫回到她身边时,她感到一种激动,一种幸福。
埃德加·林顿埃德加·林顿-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里的英雄形象,他有所有的品质,比如坚定,温和。
他出生在非常富裕有教养的家庭里。
面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他那特有的气质和男性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前者。
他的富有和出生的高贵让后者嫉妒。
他的利己主义很坚定的执行着他的“爱” 。
他多次去参观呼啸山庄,以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凯瑟琳。
然而,埃德加的缺点在于他太柔弱,但他的自尊受到伤害的时候他将变得冷漠并且无法原谅别人。
当目睹了凯瑟琳见到希斯克利夫时的激动,听到了她对于希斯克利夫的赞美后,埃德加很生气且非常嫉妒。
但他的绅士风度使他保持沉默。
可他们之间的矛盾终于被激化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再也无法隐藏了。
尤其是当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惺惺相惜的时候,埃德加他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处境。
尽管现在他们和他一样穿着华丽且富有内涵,但埃德加比他们更有绅士风度。
因此,埃德加比在呼啸山庄长大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更敏感。
由于他的真实情感不能被理解,他完全不能融入凯瑟琳的世界。
渐渐地,悲剧达到了高潮。
二、女性的困惑———凯塞琳《呼啸山庄》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式的爱情、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而且从这部小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迷惑。
有人把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最原始的力量; 自我是人性的表面 ,它是由本我发展而来的; 超我由人类与社会、人类与环境的交流发展而来 ,它更具有理性。
以凯塞琳为例来分析。
凯塞琳自己本身是“本我” ,希斯克里夫可以被认为是她的“ 自我” ,因为他表现出了凯塞琳原始的野性。
林顿就是凯塞琳的“ 超我”。
因此我们可以说凯塞琳在希斯克里夫和林顿之间的选择就是她在“ 自我”和“ 超我”之间的选择[4 ]。
在小说的开头 ,人物看起来好像是在远古时本代 ,场景就像是一片荒原。
凯塞琳儿时是叛逆、不受管束的。
她常常反抗她的父亲。
父亲去世后 ,她继续抵抗兄长的权威。
在反抗的过程中 ,她和希斯克里夫渐渐相爱了。
但亨得利讨厌希斯克里夫 ,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机会 ,使他完全成了一个“野蛮人”。
当凯塞琳长大后 ,她开始厌倦毫无意义的自由。
当她看到林顿家文明的生活时 ,她被吸引了 ,她开始渴望这种生活。
因此她改变了主意嫁给了林顿。
她说她要富有 ,她要成为附近最伟大的女人。
她认为林顿是和天堂的安逸连在一起的。
她选择林顿作为她的丈夫也是和天堂的安逸连在一起的。
她选择林顿作为她的丈夫就是因为她能够得到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从而满足她的文明的“ 超我”。
婚后 ,凯塞琳不得不控制她原始的本我来作一个优雅的、有礼貌的女士。
最初她做的很好 ,周围的人都认为她爱林顿 ,因此她变了许多。
但只有凯塞琳自己知道她不适合林顿。
他们有不同的灵魂 ,就像月光和闪电、迷雾和火焰。
为了和林顿很好的相处 ,她只好隐藏自己的本我 ,而这种压抑的感觉使得她忧郁、悲伤甚至于发疯。
所以当希斯克里夫回到呼啸山庄 ,凯塞琳既兴奋又惊讶。
希斯克里夫的返回唤醒了她压抑的本我 ,很快她再一次面临着选择。
文明的“ 超我”和原始的“ 自我”再一次折磨着凯塞琳。
对于凯塞琳而言 ,她必须牺牲她追求“文明的理想”的本性 ,也就是说 ,嫁给林顿。
与希斯克里夫相比 ,林顿对于凯塞琳没有永久的吸引力。
渐渐地 ,凯塞琳开始厌倦画眉山庄的生活。
她真正的痛苦在于林顿和希斯克里夫之间的选择。
她对林顿的爱就像树叶 ,随着季节的更替会变得枯黄。
而她对希斯克里夫的爱就像岩石 ,永远不会改变。
她知道希斯克里夫与她有同样的灵魂 ,甚至当她嫁给林顿时 ,她也没有否认这一点 ,只是暂时地压抑了她的“自我”。
她希望同林顿和希斯克里夫同时保持关系 ,但这又有悖于道德准则甚至有悖于逻辑思维。
凯塞琳的选择证明了选择一个人意味着遗弃另一个。
她选择林顿作为自己的丈夫 ,但并没有否认她对希斯克里夫的爱。
所以这就是她的迷惑。
这一点并不能被19世纪和20世纪的人们所理解。
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总是面对着矛盾。
凯塞琳被叛本性选择林顿 ,但她婚后并不开心 ,所以她又和希斯克里夫见面。
但这却引起了林顿的仇恨 ,凯塞琳一无所措甚至疯掉。
她的唯一选择就是死亡。
她死了 ,也许只有通过死亡 ,才能解决她的困惑。
三、第二代———哈里顿和凯西通常人们总是关注第一代人———凯塞琳和希斯克里夫。
但如果更多地关注一下第二代———哈里顿和凯本西 ,那么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毕竟他们是作者最早介绍给读者的两个人。
哈里顿生下来是个可爱的男孩。
他出生不久母亲便去世了 ,没有人爱他 ,也没有人照顾他。
他从一个天真的男孩变为一个不服管教的小子。
他有这样的变化只是因为一个人———希斯克里夫。
因为哈里顿是亨得利的儿子 ,所以希斯克里夫用亨得利曾使用过的同样的方法折磨他。
小哈里顿就像一颗小树 ,他可能会被呼啸的狂风摧毁。
在希斯克里夫的教育下 ,哈里顿变成了一个满口粗话的没礼貌的小野蛮人。
他被摧毁了。
凯西是另一个悲剧人物。
她不仅被摧毁 ,甚至于被彻底毁灭。
她在父亲和佣人纳莉的爱护下健康地长大 ,就像一颗在阳光下成长的种子。
凯西把她的爱给了三个人:父亲、纳莉和小林顿。
她向这三个人表现出了她的体贴 ,她是一个可爱、温柔、充满激情的女孩。
但这个可爱的女孩却被希斯克里夫改变了。
他折磨她 ,强迫她嫁给小林顿。
他限制凯西的自由 ,禁止她看望临终的父亲。
后来丈夫也去世了 ,凯西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中。
希斯克里夫不仅剥夺了她的财产 ,而且剥夺了她所有的精神财富。
她无法承受这一系列的打击和可怕的精神折磨 ,因此变成了一个傲慢、冷酷的女人。
这是扭曲的人格的悲剧。
小说的最后两章属于哈里顿和凯西。
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性格都不同。
凯西很聪明、可爱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哈里顿却无知、傲慢 ,甚至不知道如何写自己的名字 ,但他从心里爱着凯西。
在哈里顿眼中 ,凯西是美丽、聪明、优雅的 ,就像仙女一样。
正是凯西把哈里顿从一个无知的野蛮人唤醒的。
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有这么多缺点 ,第一次因为缺乏知识而痛苦 ,第一次想学习 ,也是第一次为自己的野蛮而难过 ,但凯西并不尊重这些。
在凯西眼中 ,哈里顿只是一个肮脏、野蛮、无知的乡下人。
但哈里顿并没有失望。
他尽最大努力学习文化 ,希望能看懂所有凯西看的书。
那就是说 ,他希望有一天能走进凯西的精神世界。
后来他一本又一本地偷了凯西的书 ,但看书对他来说太难了。
因此当凯西不能理解甚至嘲笑他时 ,他无法承受了 ! 他彻底绝望了。
他把所有的书扔到了火里并打了凯西的脸。
从那时起 ,在哈里顿心中 ,凯西不再存在。
他又回到了那种无知的状态。
凯西对哈里顿有偏见 ,而哈里顿却用傲慢来保护自尊。
所以最初 ,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傲慢与偏见”。
当纳莉从呼啸山庄返回并带回了凯西的书时 ,她有一些改变了。
哈里顿和凯西和解了。
一本书帮他们互相理解了。
他们克服了由恨导致的困难 ,克服了偏见 ,学会了互相尊重。
一个充满了爱 ,学着去尊重另一个;另一个也充满了爱 ,获得了对方的尊重。
凯西和哈里顿都努力去获得彼此的尊重。
一旦他们结合 ,他们就不会再受希斯克里夫的折磨。
婚后 ,哈里顿变了许多。
他变成了一个英俊的、文明的年轻人。
正是爱改变了他。
爱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许多人认为哈里顿和凯西不如希斯克里夫本和凯塞琳那样迷人。
这两个人物不那么令人满意。
但与希斯克里夫和凯塞琳的性格相比 ,他们的性格更温和。
我们知道那是因为爱———文明社会当中的爱。
四、现实意义这部小说中 ,艾米莉•布朗特向我们讲述了英国工业发展和社会变革给乡村人带来的影响。
她把自己融入到了希斯克里夫身上 ,把自己的孤独、反抗倾注到了希斯克里夫身上 ,也表达了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蔑视和不满。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是万能的。
正是因为金钱 ,亨得利才能折磨希斯克里夫;正是因为金钱 ,凯塞琳才背弃了希斯克里夫嫁给了林顿;正是因为金钱 ,希斯克里夫才能向亨得利和林顿展开报复。
所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 ,人们的精神是紧张的 ,社会矛盾是各种各样的。
因此希斯克里夫就是被资本主义社会遗弃的灵魂 ,他是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异端分子。
希斯克里夫和凯塞琳有骄傲的灵魂和惊人的勇气 ,他们蔑视一切权威、宗教和风俗 ,他们向那时的风俗和道德挑战 ,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追逐着灵魂的另一半。
我们可以在希斯克里夫和凯塞琳身上找到艾米莉•布朗特的影子。
艾米莉•布朗特不满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 ,她相信爱是万能的 ,爱是最伟大的。
她相信恨不能消除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