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运用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定位与测量技术研究

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定位与测量技术研究

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定位与测量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定位技术。

而北斗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卫星导航系统,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本文将对北斗系统中的定位和测量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北斗系统定位技术北斗系统通过卫星间的通讯、测距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服务。

其核心技术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和时空信息技术,可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

北斗定位技术主要分为单点定位、差分定位和精密定位三种方式。

1、单点定位技术单点定位技术是最基础、最常用的定位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北斗卫星发射的信号,判断出接收机和卫星之间的距离,通过三个或以上卫星的信号交叉测量,可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

然后通过算法计算得到的参数,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2、差分定位技术差分定位技术是在单点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差分修正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信度。

该技术是通过同时接收GPS和北斗等多个卫星信号来计算,将接收机和已知坐标位置的固定站信号比对,得出接收机位置的修正量,最终使定位的精度提高至亚米级。

3、精密定位技术精密定位技术是北斗系统的高端应用之一,也是卫星导航领域的前沿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通信技术、精密导航通讯技术和大气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而来,可实现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服务。

它能够达到亚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位置精度,适用于测量和控制领域。

二、北斗系统测量技术北斗系统中的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测距、测时和测速三大类。

1、测距技术测距是北斗系统中最基础的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计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距离,最终得出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值。

该技术是定位技术的核心之一,同时也是北斗系统实现差分定位的基础。

2、测时技术测时是北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接收机和卫星之间信号传输的时间差,计算出接收机的时钟误差和时间差值,可用于授时、同步、时间标定和调频等方面的应用。

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是现代导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导航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方向1. 定位技术研究高精度定位技术是实现导航系统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导航系统、伽利略导航系统等。

然而,这些系统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存在不足,如在城市峡谷等深度掩蔽区域,定位精度受到限制。

因此,研究者致力于改进定位技术,提高定位精度。

例如,使用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接收多个卫星信号,采用多普勒效应、波束形成等算法进行定位,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2. 导航算法研究导航算法对于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至关重要。

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新的导航算法,以提高导航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基于粒子滤波、卡尔曼滤波等算法,可以实现对导航系统中的噪声、干扰等的消除和补偿,提高导航精度。

3.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的重要手段。

通过结合不同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等)的信息,可以提高定位与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

例如,将惯性导航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可以克服全球定位系统在高纬度区域面临的信号弱、多路径等问题,提供更精确的定位与导航。

二、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的应用领域1. 航空航天领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广泛。

例如,在飞行器的自主导航中,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为飞行器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姿态信息,保证飞行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还可以在航天探测器的轨道精确定位以及星际导航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智能交通领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在车载导航系统中,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2018年6月23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它将与其他的北斗卫星一起构成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中国在航空、航海、交通、农业、林业等领域保障安全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技术工具。

本文将围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展开探讨。

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优势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优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秀特性:1.高精度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能力,能够满足各种场景的定位需求。

2.全球覆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够在中国境内提供定位服务,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服务。

3.历时长久。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已经拥有一批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本,依靠这些资源,它能够长期稳定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基于以上优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数以亿计的北斗用户,覆盖了诸如陆地、海陆图、农林牧渔等众多领域。

同时,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支持下,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在航空、航海、交通等领域,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民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能够为普通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导航服务。

1.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主要用于车辆定位、调度以及区域监管,减少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

在全国各地,很多出租车、公共汽车、货车等交通工具都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保证了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2.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配送服务成为了电商平台的重要环节。

在配送环节中,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可以为配送人员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减少配送费用和配送时间,提高了配送效率,优化了电商生态圈。

3.防灾减灾随着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可以为灾民提供救援和物资配送的定位支持,为争分夺秒的抢险救援提供领航支持,是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北斗导航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北斗导航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北斗导航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北斗导航系统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全球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其应用范围涵盖了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公共安全、资源勘探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北斗导航系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对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北斗导航在农业中的应用状况1.定位技术的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定位技术精准地确定农田的地理位置,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精准农业中,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技术,可以测量和记录农田的种植信息,并将其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为土地的管理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2.农机智能化北斗导航系统可应用在农机智能化领域,利用其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务与地形图像,可以实现农机自主导航,智能控制和优化操作。

通过加装北斗终端设备,便可使得农机具有智能化的运行能力,在农业生产中较大地减少劳力和成本。

3.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配合其他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施肥系统。

精准施肥的核心方法是获取农田的基础信息,通过系统精确计算所需的施肥量,然后将该信息传输至机具上进行施肥,以节约用量,提高利用效率。

三、北斗导航如何助力农业现代化1.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种植、浇灌、施肥等关键环节的精准度,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人均生产力。

此外,通过农业物联网系统协同作业,使得农业的生产过程更加扁平,提高协同创新的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随着北斗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都进行了大幅提升,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由于智能化机器和设备的使用,使得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牌越来越丰富,这也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能更好地解决资源和环境可持续问题,而且在大面积的精细化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也能更好地解决。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位置和时间的精准掌握已成为普遍需求,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满足这样的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高精度和独立自主的定位服务能力。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农业、交通、航空、海洋、公共安全等方面,探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研究。

【农业】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帮助农民精准地施肥浇水、农机精准播种,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业效率和农业品质。

如在城乡结合部的小麦种植基地,通过安装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农机智能化系统等设备,可以实现将小麦种植地块精细管理、作物信息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了农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力压力。

【交通】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交通信息实时监测、路径规划、车辆指挥调度和交通安全控制等功能。

如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通过合理设置北斗卫星终端设备,能够准确、快速地掌握飞机的位置和高度等信息,实现安全、高效地引导飞机起降。

在内陆物流的仓储物流过程中,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实现运输车辆的精确定位、货物状态实时监控、运输路线优化等功能,提升内陆物流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航空】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涉及到民航、军航、通讯、导航、监控等多个方面,可以提高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效益。

在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为飞机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和导航引导,实现飞机起降、空中导航和飞行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在航天领域,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辅助实现航天器的控制、导航、通讯、监测等多功能,为实现星际探索和空间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海洋】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主要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渔业资源监测、海洋环境保护、航海安全等多种应用。

北斗卫星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北斗卫星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北斗卫星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北斗卫星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北斗卫星系统的研究进展1.技术发展随着北斗卫星系统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覆盖。

北斗卫星系统采用的是MEO(中地球轨道)卫星系统,优点是覆盖范围广,完全可以覆盖全球的任何一个区域,而且可以保证高精确度的定位和测量。

同时在北斗三号卫星的不断发射,北斗卫星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2.应用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在交通、测绘、气象、海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包括:(1)交通领域北斗卫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以车辆、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为主。

其中,在车辆领域,北斗卫星可用于车辆定位导航和监控管理;在船舶领域,可以实现海上航行监控、天气预报、捕捞信息管理等;在航空领域,可实现飞行导航、空管监控等。

(2)测绘领域北斗卫星可以用于测绘领域的精细测量、大范围高精度测绘、机动化测绘等。

同时,还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维护和提高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的能力。

(3)气象领域北斗卫星的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气象卫星,主要包括气象预报、气象灾害监测、农业气象等。

(4)海事领域北斗卫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海上船舶定位导航、海事测绘、航海安全监控等。

同时,还可以实现港口智能化、海事电子化等。

二、北斗卫星系统的应用案例1.交通领域(1)北斗卫星车辆监管北斗卫星可以用于车辆定位导航和监控管理,主要包括车辆定位、车载监控等。

比如,在我国的黑龙江省,该省政府利用北斗卫星进行全省的货运车辆监管,实现了货车防盗、车辆管理等目的。

(2)北斗卫星水路监管北斗卫星可以用于海上航行监控、天气预报、捕捞信息管理等。

在我国的福建省,该省政府利用北斗卫星实现了捕捞船舶的监控管理,监管部门通过北斗卫星对渔具、货物、人员等进行实时管理。

北斗高精度定位和车道级高精度地图研究

北斗高精度定位和车道级高精度地图研究

北斗高精度定位和车道级高精度地图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在定位系统之中也开始应用先进技术,并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保证整体定位的精准性。

但是受到地图精度的影响,其定位也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可以结合北斗卫星,进而提升定位以及地图的精准性,并将其应用于车道之中。

本文基于此,对北斗高精度定位和车道级高精度地图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北斗;高精度定位;车道级高精度地图;研究引言: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不断飞速发展,这也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城市化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车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车辆运行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内容为高精度定位系统,同时也需要利用高精度地图,为司机提供精准的路线,同时其也可以帮助对车辆进行规范和管理。

一、北斗高精度定位(一)高精度定位分类1.全局定位全局定位主要是利用定位系统,针对被定位对象在全球坐标系下进行定位,并获取相对应的位置信息,比如说其对象所在位置、速度、时间以及三维坐标等具有全局性质的数据信息,因此其也被称之为绝对定位。

其中单点定位(或者是绝对定位)主要是利用单个接收机对位置数据信息进行接收,但是由于其只是依靠本接收机的观测量,因此这也导致其接收的位置信息的精准度比较差。

而差分定位在实际展开数据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其依靠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接收机,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位置信息的精准度,而这一过程主要是依靠差分校正量。

差分定位在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又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其主要根据服务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局域差分以及广域差分两种,也可以将其分为地基增强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两种;除了根据区域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差分修正参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划分,主要将其分为三类,即位置差分、伪距差分以及载波相位差分。

2.局部定位局部定位主要是针对在局部区域内运行的汽车,并为其提供定位服务,因此其也被称之为相对定位。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导语: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提供导航定位服务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高精度定位需求,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

一、设计原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的设计原理。

1. 信号接收与处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首先需要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

一般情况下,系统会选择多颗卫星进行信号接收,以提高定位精度。

接收到的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频率同步、码相对齐等操作,以便后续的数据计算与校正。

2. 数据计算与校正接收到的导航信号中包含了多种参数,如卫星位置、钟差等。

系统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正,以获得更精确的定位结果。

数据计算与校正主要涉及导航星历解算、钟差修正等算法,采用高精度的数学模型来提高定位精度。

3. 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根据接收到的导航信号和经过计算与校正的参数,系统可以通过定位算法来估计用户的位置。

定位算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最小二乘法(LS)、卡尔曼滤波(KF)等。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系统还可以采用精度优化的方法,如差分定位、多智能体定位等技术。

二、实现方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算法以及系统架构等。

下面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法。

1. 硬件设备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

天线用于接收导航信号,接收机负责信号的放大和处理,信号处理器用于对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硬件设备要具备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特点。

2. 软件算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软件算法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关键。

根据设计原理中提到的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系统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运用实践研究
作者:胡娅莉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33期
摘要:现代列车运行系统需要通过实时位置信息定位来实现控制可能,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就能实现针对列车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加强列车运行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为列车高速稳定运行提高安全指数。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北斗与GPS双模卫星系统的列车高精度定位方法及其相关技术理论实践过程。

关键词:北斗定位;GPS;高精度;双模卫星系统;加权完好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214-0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目前已经基本无缝覆盖我国本土及周边地区,在水利防汛、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军事防卫领域都有应用,具有极高的全境范围导航定位可用性。

到2020年为止,我国计划建成服务范围覆盖全球的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

1 关于列车定位
1)列车定位概述
列车定位的精确性与安全可靠性决定了其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实现了列车的高速运行效率。

考虑到现如今铁路环境越来越复杂,针对它的接收卫星数量呈现几何式分布且要求较高,所以应该采用北斗卫星系统配合GPS实现双模双点定位来满足列车轨道占用识别高精度需求。

从技术角度讲,两大系统都属于码分多址,都能独立应用,二者相结合在定位精度与完备性方面表现更好,所以文中会给出基于两大系统的双模卫星高精度单点定位算法,增加系统接收可见卫星数量,并改善它们的几何分布。

同时也要采用加权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来剔除可能存在的故障卫星,进一步提升列车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

2)北斗与GPS双模卫星系统的定位方式分析
目前在我国,针对列车的北斗卫星设置分布还偏少,所以在观测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定位列车还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本文选择北斗卫星配合基于原始观测数据的GPS系统,实现双模卫星高精度单点定位目的。

从技术层面来看,北斗卫星与GPS观测数据系统在双模组合定位过程中会统一坐标及时间系统,同时考量两定位系统的卫星码偏差异同,所以首先要对其坐标系统实施统一校正。

具体来说,一般北斗卫星所采用的都是CGCS2000坐标系,而GPS则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将两坐标系统在原点、尺度与定向方面统一定义,并设置二者的椭
球常数为[a、f、GM、ω]。

在这里,扁率[f]是存在微小差异的,这种所产生的坐标差异主要是同一点在两个坐标系在参考椭球扁率差异时所形成的,它的具体转换方式如下:
以上3计算式中[df]代表扁率差值,[M]代表子午圈曲率半径,[B]代表大地纬度、[L]代表大地精度。

以亚米级精度的高速列车定位应用为例,考虑到北斗卫星与GPS所定位的坐标差值较小,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要对时间系统进行统一校正。

因为北斗时间BDT与GPS时间GPST两系统都采用了原子时,所以二者的秒长定义应该相同,但是二者的起算点应该不同。

由于北斗时间系统从2006年1月1日开始起算,所以它与GPS时间的转换关系式应该为:
上述关系式中,[BDW、GPSW]分别代表了北斗周与GPS周,所以[BDT与GPST]就分别称为北斗秒和GPS秒[1]。

2 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与GPS的双模卫星单点定位分析
2.1 双模单点定位分析
本文假设拥有[n]颗定位卫星,在不考虑多路径接收机影响背景下,同时观测多颗北斗卫星与GPS卫星,经过坐标与时间系统换算,统一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最终给出双模观测卫星与接收机的距离如下:
上述算式中,[ρi]表示接收机与第[i]颗卫星的实际距离,[xi,yi,zi]表示卫星的三维坐标,所以根据星历计算进一步得到接收机的三维近似坐标[x0,y0,z0]。

当北斗卫星系统与GPS双模卫星在定位过程中时通常需要至少5颗卫星才能计算解析获取定位结果,所以如果卫星多于5颗时,则必须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来计算获得最优结果,它的计算公式为:
按照双模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与可靠性要求,针对卫星设定计算权值,满足北斗与GPS 双模单点定位之于列车轨道占用识别的高精度要求。

在消除误差基础上再通过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方法来提高列车伪距观测精度[2]。

2.2 基于北斗与GPS双模卫星的加权完好性算法分析
1)列车的定位系统完好性基本要求分析
所谓列车定位系统完好性就是指在给定时间与条件范围内所实现的有关安全功能概率。

对列车组合定位的安全完好性而言,它就是为了确保列车系统不会出现任何危险,或将危险所导致误差范围控制在列车运行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所以要采用安全完好性监测算法来估计和定位误差,降低风险发生率。

就安全完好性监测算法内容看,它主要将定位误差与已知安全极限值进行对比,并在比较后给出定位结果安全完好性水平。

它所反映的完好性安全水平主要体现在
3个关键指标上:水平保护距离、危险率以及报警时间延迟。

水平保护距离主要是在定位过程中所允许的最大定位误差,它能够从定位空间角度来反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安全状况;危险率主要考察围绕定位结果所造成的非常安全危险概率。

它能从概率角度来表述系统的可靠性;报警时间延迟主要针对定位误差,当误差超过报警门限时,报警信息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延迟时间就能体现出来,从时间尺度上反映系统对于安全完好性的体现程度。

我国北斗卫星列车定位目前主要根据欧洲所规划的GALILEO列车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安全应用领域的指标测算及规范,但在实际的参数指标体现方面略有不同。

下表1给出我国的铁路线路安全性指标数据,如表1。

在上表1中,各个密度与站内对水平精度及水平报警的距离各不相同,所以基于不同的铁路线路定位指标要求,应该选取相应的定位精度系统可用性指标,比如本文所提到的北斗卫星列车定位完好性监测就可以基于这一性能数据指标来完成列车现场定位测试[3]。

2)双模卫星定位完好性监测算法解析
由于北斗卫星系统及GPS系统的卫星会受到卫星轨道、多路径、星历等诸多因素误差影响,所以必须对定位过程中卫星所涉及的数据质量进行RAIM自主完好性监测,尽可能排除与结算所存在的故障卫星,确保北斗多模组合定位结果真实有效和安全可靠。

基于上述内容,围绕北斗卫星系统与GPS所展开的双模卫星定位完好性监测算法主要要实现以下3点操作步骤。

首先要对卫星轨道径向误差保护值进行检查,以确保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的合理有效,同时提高定位误差检出率。

这一步操作需要大量卫星,同时要求它们的空间分布DOP值越小越好,要符合径向误差保护值的基本要求,以下给出定位卫星的倾斜率Slope值:
在基于北斗卫星与GPS双模卫星定位时,如果已经观测到6颗卫星,就能进行RAIM完好性监测的有效实施,将有故障的卫星去除掉,然后再对所观测卫星对象进行重新一轮的最小二乘定位解算[4]。

3 总结
本文围绕北斗卫星与GPS双模系统的高精度单点列车定位算法,利用北斗与GPS双模伪距计算方法提高了其观测精度,基本将列车单点定位提高到亚米级定位精度。

节省了对传统GNSS差分站的建设与维护成本,也增加了可观测卫星数,改善了其可观测卫星几何分布结构,RAIM自主完好性检测剔出了故障卫星,这些对提高列车高精度定位技术结果都起到了实际效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露,刘宝忠.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技术特征分析与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04,29(4):12-16.
[2] 戴连君.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列车定位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87-94.
[3] 雍雯.北斗高精度定位模糊度解算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4.23-30.
[4] 邱望智.基于GPS/北斗卫星的列车导航定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46-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