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与思考
行为金融学实验心得体会

行为金融学实验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学习金融学的学生,我一直对行为金融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是一门有关人性的学科,涉及到人们的决策与行为,同时也和金融市场息息相关,所以我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参加了一次行为金融学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实验的流程首先我们需要在实验室登陆一个小程序,在里面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
接着老师会将我们分组,然后在实验中我们会得到一定数量的资金,根据实验内容自主选择投资方向或者预测市场波动等等。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实时市场行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以期获取最大收益。
二、实验中的感受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行为和决策都不一样,所以市场的波动也会非常复杂。
有的人会因为卖出股票太早而错失最大的收益,有的人则会由于投资的理由不充分而导致亏损。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金融市场参与者,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市场认知和实时决策能力,同时必须严格遵守自己的投资策略,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亏损。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黑天鹅”事件,也就是突发事件造成的市场波动。
比如说当我们正在大力投资汽车股的时候,汽车行业发生了某个不利事件,汽车股就突然下跌了。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以便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会遇到自我肯定偏误。
比如说我们购买了某只股票后,股价一直下跌,但是我们却不愿意卖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回调,股价很快就会反弹。
然而,这种想法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投资策略出现大的失误。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分析自己的投资决策,避免自我肯定偏误的出现。
三、实验的收获通过这次行为金融学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
通过人性心理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制定投资策略,实现自身的财富积累。
同时,实验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投资决策中的局限性,以及决策失误所带来的后果。
最后,我认为行为金融学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金融市场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学习感想 (2)

行为金融学学习感想 (2)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探索决策行为对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产生的影响的新兴学科。
行为金融学的学习让我感受到它的强大内涵以及拓宽了我的视野。
首先,它引发了我无限的深思,让我明白金融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各个参与者的行为决定的,这使我更加敏感的去看待和解读金融市场,从而更好的把握金融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它也让我有机会探讨人类意识如何在金融市场发挥作用,并且深化我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让我更加清晰的分析、判断行为结果,并找出科学解决方案,以提升投资人在投资决策中的灵活性。
除此之外,行为金融学还能给我指引未来投资方向,例如,假使某一参与者行为出现偏差,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来预测后续投资行为从而确立更为科学的投资策略;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思考投资者的具体投资行为,并以此调整投资策略,确保投资的有利性。
通过学习行为金融学,我感悟到它的独特内涵,也深切的认识到投资是一种集智慧、勇气和耐心为一体的活动,能够把握风险与机会,才能取得投资高回报。
而行为金融学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有力补充,未来将会为我们投资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
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与思考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大量的学者发现,传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对市场当中的异象解释越来越无力,标准金融学原理遭受到现实挑战。
在对传统的学科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的过程之中,行为金融学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就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有效市场;理论;认识1、行为金融学的内涵行为金融学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引入金融学的学科分析框架,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投资者作为一个行为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并以此来分析情绪、心理预期等因素,解释、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
2、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行为金融学是以现代金融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出现,一大批金融数学模型成果相继诞生,标志着现代金融学严密的学科体系的建立。
现代金融学以数学和经济学为学科基础,通过将复杂的经济问题抽象成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
然而,过分的数学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对理论的过度加权和对现实的忽视。
在这个背景之下,金融研究者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现代金融的理论根基和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的理论随之诞生。
3、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3.1、产生19世纪Gustavelebon的《群体》和Mackey的《非凡的公众错觉和群体疯狂》是两本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它被认为是阐述行为金融思想的开山之作。
20世纪50年代,美国奥兰多商业大学的布鲁尔教授发表了《投资研究中运用实验方法的可能性》一文,开辟了将实验方法引入投资研究中的新领域。
随后,1967和1972年,巴曼和斯诺维奇又分别发表了《科学的投资分析:科学还是幻想》和《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意义》,呼吁关注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成为了行为金融学发展的里程碑。
3.2、发展1979年,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Kahneman和斯坦福大学Tversky教授提出了前景理论的思想。
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5篇

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5篇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1本书共分为8个主要部分,1.心理学基础;2.不完美市场;3.投资风格轮动;4.股票估值;5.投资组合构建与管理;6.资产配置;7.公司财务;8.指标.(这次主要是1,下次2)其中,5 6 7对小投资者意义不大,这里的介绍会简单带过(几万,十几万,小几十万,没必要研究股债与现金平衡,更没必要也没实力搞什么资产组合配置,老老实实工作生活,多挣点钱就ojbk了).首先.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中的两个主要观点都是持质疑(也理解成否定)观点,1.理性人;2.有效市场.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交易过程中,交易者存在认知偏差,在交易过程中信息获取也不完全,进而导致,一段交易期内,〞理性人〝并不存在,进而导致〞有效市场〝并不能充分体现.尽管接受过经典理论教育的经济学研究者很不舒服,但不可逃避的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确实不是传统经济学家所热爱的理性人.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并不能像经济学家那样,根据实际问题动态求解,他们更多地是用一般性经验法则来处理赢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在这种实际背景下,行为金融学更倾向于用心理学依据而不是〝理性人〞来研究交易者.接受信息不完整,处理信息不符合逻辑,必然会导致交易者出现认知偏差.认知偏差的方向不同,会带来三种不同的心理学效应,偏差下的过度乐观,偏差下的过度自信,偏差下的认知失调.偏差下过度乐观主要是由于多种心理偏差引起,包括控制力错觉和自我归因偏差.这会使得投资者出现多种投资误区,包括被随机性事件欺骗,总以为自己掌控者局势.而自我归因偏差,则是指,挣钱了我牛逼,亏钱了你咋没去死个马.过度乐观地心理学偏差,简单地说,就是〝正面朝上我就赢,而反面朝上不一定会发生〞的赌徒心理.偏差下过度自信,则是指,人们总是比过高估计自己正确的概率(统计学显示,即使在人类确定自己正确的情况下,也只有80%的结果会如他们所料正确).表达出过度自信的的个体,通常不太擅长纠偏,也就是校准自己的判断和预期.这两种认知偏差,表现在投资上,主要是大多数投资者的买进卖出交易,更多是出于偏差下过度乐观和自信的心理因素影响.投资者还存在偏差下的认知失调.这是指,当市场表现与自己的信念或者假设不符时,人们所经历的内心冲突,他们通常会迅速地自我否定,改变或者放弃原有认知,已规避认知失调带来的心里不适.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2神经科学家发现的最新证据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当个体屈服于群体观点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在上述研究中,使用了3D图像旋转识别,即展示两个图像,受试者必须确定第二个图像是否是由第一个图像旋转得到的.当人们独自进行这个测试时,他们的表现非常好,正确率接近90%.不幸的是,当他们可以看到该组的其他成员给出的答案时,他们的表现变得很不一样.答题正确率降到了59%左右.作为神经系统科学的研究,受试者在做这个游戏时要接受脑部扫描(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随大流时,他们与逻辑思维有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似乎减少了.简而言之,他们似乎停止了思考.当一个受试者与群体发生冲突时,大脑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杏仁核活跃了起来,它是负责大脑情绪处理和恐惧的中心.与多数人不一致不仅会引发心理上的恐惧,而且也会导致生理上的疼痛,实验表明与群体发生冲突所引发的社会排斥感会使得受试者大脑的前扣带皮层(cingulatecorte_)和岛叶(insula)变得活跃,这两个区域可以被真实的身体疼痛所激活,从而导致生理上的痛苦.心理研究表明,遵循不从众的投资策略的痛苦堪比隔一段时间就把手臂折断一次.以上节选自JamesMontier的《行为投资手册》,我把他的书最近都翻了一遍,发觉这哥们把几乎同样的内容写成了不同名字的书,一会叫价值投资一会叫行为金融学等等,所以你们想读他的书的话找一本来读就可以了.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3我读的这本金融学是一本用于MBA初级教程的入门读本.相比而言,本书的涉猎范围更加广泛并且特别强调一般原理.本书将经融学的所有分支领域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机构学囊括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金融学更像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的分配.金融学的分析方法有三个支柱;跨时期的最优化.资产估值.风险管理.这些内容的核心是一些运用于所有分支领域的基本法则和原理.本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解释金融学是什么,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概要介绍,并描述了公司财务报表结构与运用.第二.三.四部分分别阐述了金融学的三个理论支柱,并重点说明金融学如何运用于家庭与企业的决策.第五部分是资产定价的理论与实践,解释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对期货.期权以及高风险公司债卷.货款担保.杠杆融资等或有要求权的定价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讲述了公司财务问题:资本结构.兼并与收购.投资机会的选择权分析.这本书总的来书还是比较基础的,运用许多实例说明在金融决策中理论如何起作用.对于一个分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我并不能把着本书读得很透,但是了解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各种形式的银行.储蓄机构.投资基金.保险市场等等.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也有这么久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和经济打交道,了解一些金融常识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社会.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4这是一本教材,也是一本关于投资的好书,尽管我不喜欢其中〝严谨〞的数学证明,使用一个逻辑严谨的工具去解决一个本来就不严谨的问题有点儿像个书呆子,但是结论依然很有价值.1.关于数量投资的〝复习〞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默顿等三人的期权定价理论,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资本结构的MM理论.2.预期效用理论及其挑战效用曲线.预期效用理论的公理化假设,优势性(A至少一个方面优于B而其它方面不亚于B,则A优于B).恒定性(独立性,与描述方式无关).传递性(A B C).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三大效应:确定性效应.同结果效应.同比率效应.其实都说明预期与概率的非线性.反射效应:非对称,收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概率性保险:概率性保险不如偶发性保险易于被人们接受.孤立效应:忽略选项中共有部分,强调差别部分.偏好反转:保险VS赌博.猎人和牧场的例子.买价和卖价巨大的差异.〝损失之后为恢复支付的代价〞远远大于〝事先为避免损失而支付的代价〞.隔离效应:愿意等到一个已经知道的消息公开之后再决策3.股票与基金股票的溢价封闭式基金的溢价发行.折价交易(折价率大幅波动).清算和封转开时的价格回归.动量效应VS反转效应过度反应VS反应不足基金的规模与好坏转变规律一月效应4.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贝叶斯规则:好人做好事VS做了很多好事的人差不多是好人,先验.人类像〝幼稚的科学家一样思考〞,认知时:行为者行为的一贯性.统一性.特殊性.认知吝啬鬼.算法VS启发法(1)启发法分为,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启发法代表性启发法的偏差:对结果的先验概率不敏感.对样本规模不敏感.对偶然性的误解.对可预测性不敏感.有效性幻觉.对均值回归的误解.可得性启发法的偏差:由于例子的可获取性(亲身经历.形象)而导致的偏差.由于搜索效率而导致的偏差(R例子).意向偏差(可描述性).虚幻的相互作用.锚定和调整启发法的偏差:锚定效应.价格黏性.货币幻觉.(2)框定偏差:背景对判断的影响:对比效应(热冷水试手).首因效应(高估第一个因素).近因效应(高估最后一个,时空上距离最近).晕轮效应(对于军官和老师的各项评价指标之间严重的相关性,每个人的判断都如此).稀释效应(信息更多时对于决策的实质性因素的削弱,也类似动量和反转效应).框定依赖偏差:一个对于治愈率和死亡率不同描述导致决策不同的例子.框定违背恒定性(描述方式不同).信用卡推销时把现金和卡买的差价说成现金打折而不是信用卡收手续费.(3)心里帐户:(4)证实偏差:寻求支持某个假设证据的倾向,而不是证伪.选择性解释.(5)时间偏好:今天决定一件事是现在做还是明天做VS10天前决定是今天做还是明天做,决策可能会完全不同.5.金融市场中认知.情绪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过度自信与事后聪明偏差.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损失厌恶:2.5倍.禀赋效应(如果定价,人们为得到一种利益所支付的最大值,远远小于放弃支付的最小补偿值.避免失去现在的禀赋的效应.安于现状的偏差.禀赋效应导致交易惰性,与偏好反转中猎人和牧场的例子的比较).短视的损失厌恶(追求短期利润,而不是长期收益,过度交易,关注波动).后悔厌恶:不愿意承担责任,尤其是独立承担.处置效应:继续持有亏损而卖出盈利的股票.不卖就不算损失.投资者情绪:周期.波动.理性交易者.噪音交易者.羊群行为:模糊厌恶:喜欢做熟悉的事情,而回避不熟悉的.本土偏差:6.前景理论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的理论,系统违背效用预期理论的三大公理.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不是中心对称的反射形状.100次赌博和一次赌博的不同决策.刚损失2000元与没损失人对于一个1000元50%概率赌博的不同决策.39美元两种不同步骤但是规则完全相同的不同决策.决策权重函数:小概率高估.次确定性.次比率.端点性质不良.前景理论可以解释期权微笑.处置效应.7.行为资产组合理论金字塔结构:安全性.潜力性.期望值._世纪法国心理学家勒旁的心里群体理论:冲动性.服从性.极端化.很有借鉴价值!美国投资分析家尼尔的逆向思维理论:人性基本弱点是互相模仿和互相感染.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5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对于行为金融学陌生,至少对那些具有行为金融学批判的代表性的例子都能绘声绘色地说出几个来.但是能够不在投资中犯相关错误的人属于凤毛麟角,我可以保证的是我自己就经常犯这些错误.因此如果想改正这些坏习惯,仅仅靠听几个有趣的故事甚至牢记在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系统地学习.实践和反思,并且经常温故而知新.行为金融学的重点不是金融,而是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就像数学一样,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分成经济数学.历史数学或者音乐数学,行为学本身就是一个基础的学科.可能是用在其他领域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吧,于是在金融领域因为经济效益的原因而被大大发展起来,还有人因此得到了诺贝尔奖!看来并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呀!我们更应该信奉的是〝男怕选错行〞.行为金融学的起点应该是〝人类是理性的这个观点遇到的挑战〞,人类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虽然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或者至少认为我们可以一旦认真起来就可以做到完全理性,但是很遗憾我们其实做不到!这种不自觉的非理性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在投资上,我们会因为这种感性或不理性而亏损,所以非常有必要好好学习.学习.在市场是否有效的观点争论中,最有意思的是法码和泰勒的争论.前者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并不意味着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反驳到〝投资者的非理性也并不能证明市场是无效的〞.娱乐和辩论的效果是做到了极致!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包括我们在内的人类经常会犯的错误,很多在人类进化过程形成的有效地思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金融领域是无效的.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大多数人都学习了行为金融学,并能以此规范自己的思考和行为,那么以前无效的方法现在就有效了,而以前有效的方法现在就无效了.所以和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对错是相对的,从这个角度上看,金融和投资更应该归属到社会学领域.所以如果我们不是想通过教授经济学和金融学来谋生,大可不必像萨缪尔森那样对待持有异见的学生都这样嫉恶如仇,呵呵!在努力学习和认真思考的同时,对一些经济学里的过度计量和金融学里的过度计算,大可不以为然,以娱乐心态面对之!好好学习行为金融学,哪本书都可以,系统是最重要的.行为金融学读书心得。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与传统的金融理论相比,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心理和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提供了对金融市场现象的全新解释。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实证研究及未来研究方向。
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些学者开始质疑传统金融理论的假设是否与现实相符。
随着心理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行为金融学逐渐形成并发展。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理论体系构建阶段和实证研究阶段。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1. 心理账户理论:指个体在心理上将财富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对不同账户的资金进行不同的处理。
这种心理账户的存在导致投资者在决策时可能出现偏差。
2. 损失厌恶理论:指人们面对同等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往往更加重视损失。
这一心理特征导致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过度保守或过度冒险的行为。
3. 过度自信理论:指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忽视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导致过度交易和过度反应。
四、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行为金融学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
例如,学者们通过研究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金融市场的数据,发现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往往受到心理和行为因素的影响,而非传统金融理论所假设的完全理性。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研究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情绪、认知和决策过程等因素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五、行为金融学的应用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金融市场分析、投资策略制定、风险管理等。
在金融市场分析方面,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和波动;在投资策略制定方面,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投资策略,避免过度交易和过度反应;在风险管理方面,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六、未来研究方向尽管行为金融学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与思考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学越来越不适用于金融业,有效市场的理论模型有时严重偏离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
在旧的金融理论不能很好地辅助金融工作者时,行为金融学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大成果。
本文浅要分析行为金融学的认识,并思考如何利用其为金融业更好的服务,并且提出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模型,认识,思考一、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越来越开放、自由,这也给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金融业近年来出现很多无法使用传统金融学理论解释的现象,从而刺激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发展。
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业存在的怪异现象,如:无效市场、非理性行为现象等。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让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行为金融学的认识首先,行为金融学是建立在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到的范围很广,用于分析、判断人们在参与金融活动时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以此来总结金融活动过程中投资人的投资想法、行为,并了解投资活动对金融业的影响。
其次,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1.尽可能地完成多门学科的融合(比如: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等);2.寻找金融活动过程中出现不同寻常状况的原因;3.探究投资人在金融活动过程中错误的投资行为。
最后,经过一系列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和思考,展望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方向。
三、行为金融学的思考行为金融学如何应用到金融活动过程中,并且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这是行为金融学的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行为金融学研究思路的思考好的研究思路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创新发现。
所以我们在研究行为金融学时,要具有清晰明了的研究思路。
首先,行为金融学是投资者在金融过程中对投资交易的一种心理活动,其把投资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三种存在偏差的行为,既认知、感情、意志三个方面的偏差。
在金融业中,个体偏差和群体偏差的综合影响着金融活动的交易决策,从而影响证券定价。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金融市场是指人们进行金融交易和投资活动的场所,是各种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借助心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研究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并就该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进行讨论。
1.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行为金融学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偏差,这种偏差可能导致市场无效,并使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主要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包括:效用函数的非理性假设、过度自信、羊群效应、损失厌恶和心理账户等。
2. 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行为金融学分析有助于解释市场中的价格异常波动,比如股票价格的超卖和超买现象。
其次,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解释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如过度自信和损失厌恶,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可以用来解释金融市场中的泡沫和崩盘现象,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
3. 行为金融学分析的实践意义行为金融学分析对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和纠正自己的非理性行为,并避免受到市场的误导。
其次,投资者可以利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来制定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效益。
此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了解投资者行为偏好,调整产品设计,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减少风险和提高盈利。
4. 行为金融学的挑战与展望尽管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行为金融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机制,以提高理论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其次,行为金融学需要结合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分析,来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情境。
展望未来,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将为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优化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金融市场中,行为金融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偏差,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和投资决策的非理性行为。
行为金融学分析报告(2024)

引言概述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金融市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经济行为被认为是理性、目标明确且符合利益最大化原理的。
在实际金融市场中,人类行为却经常受到情绪、认知偏差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解释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寻求在金融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篇分析报告将围绕行为金融学展开,分为五个大点:它的基本原理、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理论的对比、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行为金融学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与局限性。
在每个大点下,将进一步探讨59个小点,以进一步详细阐述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1.1认知偏差: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忽视风险、过度自信等认知偏差,对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1.2情绪影响:情绪波动会导致人们做出冲动的金融决策,如恐慌性卖出或盲目追涨。
1.3群体行为:人们的决策受到他人的行为影响,可能导致市场的羊群效应或反应过度。
2.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理论的对比2.1假设的不同:行为金融学假设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而传统金融理论假设人们是理性的。
2.2理论框架的不同: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和金融学相结合,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而传统金融理论主要基于数学建模和抽象假设。
2.3解释能力的不同:行为金融学可以更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波动,而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
3.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3.1投资者心理:行为金融学揭示了投资者心理对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如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和心理账户效应。
3.2投资者行为:行为金融学研究了投资者的买入卖出行为和资产配置决策,如妖股效应和过度自信。
3.3投资者情绪: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市场情绪,进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
4.行为金融学对市场行为的影响4.1市场动量效应:行为金融学解释了市场动量效应的出现,即过去表现良好的股票有更高的收益率。
4.2套利机会:行为金融学认为,由于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市场可能出现套利机会,即某些资产被低估或高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与思考
王 允, 王 莉
南昌 330013) ( 江西财 经大学金融学院 , 江西 摘பைடு நூலகம்
要 : 文章对行 为金融学进行了简要介绍 , 并与传统金融学进行对比 , 突出行为金融学的特色 , 最后对行
为金融学的实践运用与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 力图借此使行为金融学为更多人所了解 , 促进其发展 、 成熟 。 关键词 : 行为金融学 ; 传统金融学 ; BAPM;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 F8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9734( 2004) 03- 0068- 03
出变化、 家庭 矛盾、 遗 产划 分、 离 婚协 议 , 如 此等 等 , 不 一 而足。我们研究 资产 组合 理 论、 资产 定价 理论 就是 要 从 扑朔迷离的市 场中 寻求 决定 市场 发 展方 向的 主要 因素。 过分关注于一些无关紧要 的现象 只会使 我们迷 失研究 方 向。然而 , 行为 金 融学 家则 坚持 认为 对投 资者 行为 进 行 研究是 至 关 重 要 的。 Meir Statman ( 1999 年 ) 指 出 , 其 实 CAPM 也是从投资者行 为入手 的。在 CAPM 中 , 所 有投 资 者均被假设为只 关心 投资 回 报和 投资 组合 的协 方差 ( 风 险 ) , 二者的 均衡 便导 出结 论。现在 , 行 为 金融 研究 的 目 的就是要改变 CAPM 的假 设 , 使其 更接 近现实 , 怎 么能 认 为它不重要呢 ? Shefrin 和 Statman( 1994 年 ) 构筑 BAPM ( be havioralasset pricing model) 作为传统金融学中 CAPM 的 对应 物。 BAPM 将投资者 分为 信息 交易 者 ( Information Traders) 和噪声 交易 者 ( Noise Traders) 两 种类 型。 信息 交 易 者 即 CAPM 下的投资者 , 他们 从不 犯认 知错 误 , 而 且不 同个 体 之间表现有良 好的 统计 均方 差性 ; 噪 声交 易 者则 是那 些 处于 CAPM 框架之外的投 资者 , 他 们时 常犯认 知错 误 , 不 同个体之间具有显著 的异方差 性。将信 息交易 者和噪 声 交易者以及两者在市场上 的交互 作用同 时纳入 资产定 价 框架是 BAPM 的一大创举。 三、 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1. 异常现象解释 行为金融学能从理论 上给予 一些传 统金融 学无法 解 释的异常现象以很好 的解释。如 从今年 基金市 场的实 证 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 结论 : 在基金 净值上 升时 , 投资 者 净赎回 基金。表现好 的基金 , 净赎回压 力较大 , 资产规 模 下降。相对表现 差或 者平 平 的基 金 , 反而 净赎 回压 力 较 小。 我们知道 , 从理论上说 , 开放 式基金 相对于 封闭式 基 金的一个重要的优越机制 , 就 是通过 申购赎 回产生的 优 胜劣汰! 机制。然而现实中 , 投资 者的申 购赎回 行为却 并 没有表现为 优胜劣汰! 机制。在 整体基 金净值 上升的 时 候 , 发 生大面积 赎回 ; 在 具体 各基 金上 , 绩 效更 好的 基 金 面临的赎 回 压 力较 大。投 资 者的 交 易 行 为反 而 促 进 了 劣( 庸 ) 胜优汰! , 很可 能会 给基 金经 理的 进 取精 神以 及 开放式基金的竞争机 制的发挥 带来负 面影响。 基金经 理 为避免赎回而 普遍 缺乏 动力 提高 基金 收益 率 , 采 取雷 同 的投资 风格 , 保持相近收 益率水平 , 甚至 甘愿中庸。这 不 禁使人疑惑 , 似乎是 劣币 驱逐良 币! 的古老 而著名的 格 雷欣法则! 在 我国 新兴 的开 放式 基金 中重 现了 ? 如何 看 待这种现实与理论的相悖呢 ?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 为 , 投资者是 非理性 的 , 受到各 种 心理因素的影响。投资者 对于赢 利和亏 损的心 理态度 和 风险承受能力 是不 对称 的 , 从而 对待 收益 和 损失 的价 值 效用函数曲线特征也 是不同的。 价值效 用函数 在面临 收 益时为 凹型 , 在面 临亏损 时为凸型 , 整 个效用 函数呈 现 S 型。当所投资的 证券 处于 赢 利状 态时 , 财 富带 来的 边 际 效用递减 , 卖出 证券的期望 效用大于 继续持 有证券 , 投 资 者倾向于卖 出证 券 , 从而 表现 为风 险回 避。而 当证 券 处
收稿日期 : 2004- 03- 04 作者简介 : 王 允 ( 1976- ) , 男 , 贵州省遵义市人 , 在读硕士 , 研究方向为证券与期货投资。
第 3期
王
允, 王
莉 : 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与思考
69
( 3) 套利有限性。有效市场中无成本套利行为是纠正 不合理 定价的 有力 途径 , 但现 实中 , 套 利是 有成本 的 ( 如 交易成本、 信息成本、 风险成 本等 ) , 这些成本 有时常 常足 以阻止套利行为的发生。 二、 理论 、 模型的区别 1. 期望效用理论与预期理论 与传统 金融学的期望效 用理论 不同的是 行为金 融学 的预期理论用价值函数代 替传统 的效用 函数。与效 用函 数相比 , 价值函数具有以下特征 : ( 1) 投资者价值函数 的自变 量是投资 者的损 益 , 而不 是财富或消 费的 绝对 水准 , 因 此投 资者 不是 从 资产 组合 的角度来作 投资 决定 , 而 是按 组合 中各 资产 的 损益 水准 将其分别对待。投资者判断 损益的 标准来自 于其投 资参 考点 , 参考点取决于投资者 的主观 感觉 ( 心理 价位 ) , 并且 因人而异 ; (2) 价值 函数 的形 式是 一条 中间 有一 拐 点的 S 形 曲 线 , 在盈 利部分是凹 函数 , 在损部分 是凸函数。这 意味着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是一致 的 , 存在处 置效应 , 即当 投资 者处于盈利 状态时 , 投资 者是风 险回避 者 , 愿 意较早 卖出 股票以锁定 利润 ; 当投资 者处于 亏损状 态时 , 投资者 是风 险偏好者 , 愿意继续持有股票 ; ( 3) 价值函数呈不对 称性 , 投资者 由于亏 损导致 的感 觉上的不快 乐程度大于相同 数量的 盈利所带 来的快 乐程 度 , 投资者对损失更敏感 ; 2. 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与行为金 融组合理论 金融机 构在实践中所使 用的资 产组合和 传统金 融学 中马柯维兹均 方差组合 是有很大差 别的。比如 , Fisher 和 Statman( 1997 年 ) 发现共 同基金为 一些投 资者采 取了 较高 比例股票的 投资 组合 , 对 另一 些投 资者 却采 取 了较 高比 例债券的投 资组 合 , 这显 然有 悖于 传统 金融 学 中的 两基 金分离定理 (Two - Fund Separation) 。因为两基金分离定理 证明所有有 效组合都能够表 示为一 个股票与 债券具 有固 定比例 的 风 险 组 合 和 不 同 数 量 的 无 风 险 证 券 的 组 合。 Shefrin 和 Statman( 1999 年 ) 提出 了行为 金融组 合理论 来替 代马柯维兹的均方差组合 理论。均 方差组合 投资者 将资 产组合看成 一个 整体 , 他 们在 构建 资产 组合 时 只考 虑不 同证券之间 的协 方差 , 并 且他 们都 是对 风险 的 态度 不变 的风险厌恶者。行为金融组 合者则 具有金字 塔型层 状结 构的资产组合。资产组合金 字塔的 每一层都 对应着 投资 者特定的投资目的和风险特 性 ( 方差 ) 。一些 资金投 资于 最底层防止 变得 不名 一文 , 一 些资 金则 被投 资 于更 高层 次用来争取变得更富有。行 为金融 组合理论 较之均 方差 组合理 论 较 好 的和 目 前 十 分 流 行 的 在险 价 值 ( value at risk, VAR) 构筑资产组合的 方法达到理论 与实践上的 一致 性。 3. CAPM 与 BAPM 传统金 融学认为行为金 融学对 投资者价 值感受 的过 分关注已经走入歧途。比如 ,M iller 指出 , 股票价格不仅仅 是一个回报率。在 它的 背后 隐藏 着 许多 故事 , 家 庭的 支
第 22 卷 第 3 期 2004 年 9 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管理科学版 )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Managerial Science Edition)
Vol. 22 No. 3 Sep. 20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BF as well as its characters comparing with TF , and finally the appli cation in reality and prospect. By which we hope more and more people can understand BF , and BF can be developed step by step. Key words: behavioral finance; traditional finance; 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 application prospect 众所周知 , 传 统 金融 学是 建 立在 主 要包 括 Markowitz 的均值 方差模 型 和投 资 组 合理 论 ( 1952 年 ) 、 Sharpe、 Lintner、 Mossin 的 资本 资 产定 价模 型 ( 1964 年 ) 、 Fama 的 有 效市场理论 ( 1970 年 ) 和 Black- Scholes- Merton 的期 权定 价理论 ( 1973 年 ) 的理论基石之上的。这些理论的 基础是 有效市场理论 , 它 是传 统金 融理 论的 基石。 但是 有效 市 场理论在解 释实 际金 融现 象时 遇到 了很 多问 题 , 比 如阿 莱悖论、 日 历效应、 股权溢 价之谜、 期权微笑、 封闭 式基金 之谜、 小盘股效应 , 等等。 面对这一系列 金融 异象 , 人 们开 始质 疑 有效 市场 理 论 , 质疑传统 金融 理论。 由于 行为 金融 学能 够解 释这 些 现象 , 因此 , 原先不受重视的 行为金 融学开始 受到越 来越 多的学者关注。2001 年素有 小诺贝 尔经济学 奖之称 的美 国 Clark 奖授予了行 为金 融学 家 Rabin 教 授 , 2002 年 诺贝 尔经济学奖又授予了 行为 金融学 家 DanielKahneman, 这表 明行为金融 学已 完全 被传 统主 流经 济学 家认 可 , 并 代表 了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 行为金融学是基于行 为学、 金融学、 社会 学、 经济 学、 决策学、 心理学的 理 论来 分析 金融 市场 主体 ( 决策 者 ) 在 金融市场行 为中 的心 理特 征 , 并以 此来 研究 投 资者 的决 策行为及 其对 资产 定价 影响 的一 门学 科。主 要内 容 有 : ( 1) 心 理学、 行为学、 金融 学、 社会学、 经济 学、 决 策学 想融 合 ; ( 2) 试图解释导 致金融 市场中异 常现象 的原因 ; ( 3) 研 究投资者是 如何在投资决策 与金融 交易行为 中发生 系统 性错误。以 下从 行为 金融 学与 传统 金融 学的 区别 切 入 , 提出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和思考。 一、 研究思路的区别 传统金融学是 在理 性人 假说 和市 场 有效 的前 提 下 , 推导出证券市场的定 价因素。行 为金融 学是把 金融投 资 与行为交易看成一种心理过程 , 认为 : 1. 交易者并非理性人 , 交易者的心理活 动表现在 3 方 面: ( 1) 认知过程 ( 如感 觉、 认 知、 思维等 ) , 其会出 现认 知 偏差 ; ( 2) 情绪过程 ( 如偏 好、 信 念、 情感等 ) , 其会出 现情 感 偏差 ; ( 3) 意志过程 ( 如意 志、 气 质、 从众等 ) , 其会出 现决 策 偏差 ; 由以上偏 差 Herding) 投资 者 心理 的个 体 偏差 ( 包括 认 知 偏差和情绪偏差 ) 加上金融市 场上的 群体偏 差 ( 羊群效 应 就会导致投资 过程中的 决策 偏差 ( 使 得资 产 价格偏离内在价值 ) , 出现资产定价偏差。 2. 市场假说现实中 , 存在以下不足 : ( 1) 假设上的缺 陷。如有效 市场中 价格反 映一 切 , 不 存在价格操 纵。但现 实中 , 由于 投资 者认 识偏 差及 一 些 制度因素 , 价格 并不能反应 真实情况 , 价 格操纵 时有发 生 等; ( 2) 检验缺陷。 Fama( 1991 年 ) 的论 述 : 市场有 效性 是 不可检验的。对市场有效 性的检 验必须 借助于 有关预 期 收益的模型 , 如 CAPM、 APT , 等等。如 果实 际 收益 与模 型 得出的 预期收益不 符 , 则 认为市场 是无效的。因 此 , 市 场 有效性必须和相关的 预期收益 模型同 时得到 证明。这 就 陷入了一个悖 论 : 预期 收益 模型 的建 立以 市 场有 效为 假 定前提 , 而检验 市场有效性 时 , 又 先验假 设预期 收益模 型 是正确的。用市场有效性 前提下 的预期 收益模 型是无 法 检验市场有效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