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资源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交付使用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交付使用
佚名
【期刊名称】《太空探索》
【年(卷),期】2015(0)9
【摘要】7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由研制单位交付给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制,于2014年12月7日成功发射。
该星可在26天内完成对我国陆域范围的覆盖,获取的5米全色、10米多光谱等影像图,能够满足持续提供稳定的中分辨率普查数据的迫切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交付使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应用;研制单位;普查数据;中分辨率;影像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74.291
【相关文献】
1.资源卫星造福社会国际合作树立典范(上)——写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成功之际 [J], 刘昊杰;潘晨;门昱;紫晓
2.资源卫星造福社会国际合作树立典范(下)——写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成功之际 [J], 刘昊杰;潘晨;门昱;紫晓
3.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交付使用 [J], 贺喜梅
4.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 [J], 李莉
5.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正式交付使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主要做什么卫星遥感应用的

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主要做什么卫星遥感应用的?中巴资源卫星主要用户是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林业局、农业局、海洋局、调查局、环境部门等企事业单位,详情可咨询广西善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联合议定书批准,由中、巴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卫星(代号CBERS)。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10个月;02星(CBERS-02)于2003年10月21日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运行。
资源一号02B2004年中巴两国正式签署补充合作协议,启动资源02B星研制工作。
2007年9月19日,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入轨,2007年9月22日首次获取了对地观测图像。
02B星是具有高、中、低三种空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搭载的2.36米分辨率的HR相机改变了国外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减灾防灾、农业、林业、水利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29日,国防科工委与国土资源部签署协议,国土资源部成为资源02B星的主用户。
02B星有效载荷及性能指标资源一号02C资源一号02C卫星(简称ZY-1 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P/MS)和全色高分辨率(HR)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
资源一号02C卫星基本参数资源02c卫星_2.36m影像资源二号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于2002年10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资源二号”是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实验等领域,存档数据非常全面,完全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流程

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流程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代号CBERS)是1988年由中国、巴西在中国资源一号原方案基础上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
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宽视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
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我中心2006年底至2007年初围绕中国海岛和海岸带区域收集了中巴资源卫星数据457景,经过解压缩、图层合并、添加投影、几何校正、色彩平衡、拼接、投影转换等处理,最后形成了覆盖中国海岛海岸带地区,时间分辨率为2006至2007年的中巴资源卫星资料82景。
下面对数据处理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1、解压缩、图层合并、添加投影下载的原始数据为压缩格式,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解压缩。
数据为经过辐射校正和系统几何校正的二级产品。
每景数据解压后一般包括6个文件,其中5个为CCD相机5个波段对应的数据文件,另外一个为数据的说明文件,名称一般为GSMF.ODL。
解压后的5个波段文件是分别存储的,为了下面处理和应用的方便,需要把5个波段对应的不同图层的文件合并成一个。
合并后的文件名称为:其中,成像时间在数据说明文件中查找。
分别为ACQ_YEAR、ACQ_MONTH和ACQ_DAY。
景号规定为原始下载数据名称的后五位代码。
5个波段的分层数据在ENVI或其他通用软件中读取时是无法识别投影信息的,需要根据数据说明文件中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设置。
需要设置的内容具体包括投影类型、坐标系、带号、像元大小,以及图像左上角点的坐标值。
其中,图像左上角点的坐标值在说明文件中对应的是:BEGIN_GROUP=PRODUCT_UL_CORNER;GEOGRAPHIC /*[2]*/ ={114.935521239, 41.3930738151};MAP /*[2]*/ ={327405, 4584450};大括号中对应的值因图像的不同而相应改变。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星绝对辐射校正系数初步应用效果良好(PDF)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绝对辐射校正系数初步应用效果良好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于2003年10月21日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10个月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于2004年8月14日至28日期间,在敦煌绝对辐射校正场进行了CBERS-2 CCD传感器的绝对辐射校正试验,通过星地同步测量采集了“基于反射率定标方法”所必须的全部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
现将CBERS CCD各波段绝对辐射校正系数的初步结果与应用简况汇报如下:1、2004年CBERS-2卫星CCD传感器敦煌场地绝对辐射定标系数此次试验期间,CBERS-2卫星有3次经过敦煌场地的机会,由于天气原因分别于2004年8月19日和25日,成功地获得两次星地同步测量数据。
其中2004年8月19日为CBERS-2 CCD相机向东侧摆6.8o观测,8月25为向西侧摆6.0333o观测。
地面测试利用CBERS模拟波段式辐射计(CE313)、手动太阳辐射计(CE317)和照度计获取所需的全部数据。
经“6S”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和数据分析处理,初步得到CBERS-2卫星CCD传感器4个波段的绝对辐射校正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2004年8月19、25日敦煌场地绝对辐射校正系数表(CE313)单位:(DN/w/m2/sr/µm)8月19日和25日获取的绝对辐射校正系数基本一致,尚存微量差异,主要与两次星地同步观测的观测方位、倾斜角度和天气的不同有关。
为了保障绝对辐射校正系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试验中还利用ASD野外光谱仪,在2004年8月25日获取了敦煌场地350~2500nm连续光谱的地表反射率数据。
巴西空间设计院在巴西于2004年8月,也用同样仪器获得地面2350~2500nm 连续光谱的地表反射率数据。
分别按CBERS -2 CCD 各波段的光谱范围获得了地面反射率积分测量数据参与数据处理,获得的绝对辐射校正系数如表2所示。
经研究发现,定标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巴西的标定值略高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标定值的7%~2%,与不同的辐射校正场、大气状况、仪器标定误差及测量误差有关。
中巴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简介: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包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三颗卫星组成,凝聚着中巴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十几年的心血,它的成功发射与运行开创了中国与巴西两国合作研制遥感卫星、应用资源卫星数据的广阔领域,结束了中巴两国长期单纯依赖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历史,被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资源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分发和应用等业务。
历程:1986年国务院批准航天工业部《关于加速发展航天技术报告》确定了研制资源一号卫星的任务。
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联合议定书批准,在中国资源一号原方案基础上,由中、巴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代号CBERS)。
并规定CBERS投入运行后,由两国共同使用。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10个月;2003年10月21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CBERS-02)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运行。
2004年中巴两国正式签署补充合作协议,启动资源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研制工作。
2007年9月19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入轨,2007年9月22日首次获取了对地观测图像。
此后两个多月时间里,有关单位完成了卫星平台在轨测试、有效载荷的在轨测试和状态调整及数据应用评价等工作,正式交付用户使用。
用途资源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由于其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资源CBERS卫星介绍

资源01、02卫星介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联合议定书批准,由中、巴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卫星(代号CBERS)。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10个月;02星(CBERS-02)于2003年10月21日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运行。
CBERS-1/02星特性轨道: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平均高度:778公里降交点地方时:10:30回归周期:26天平均节点周期:100.26 分钟每日圈数:14+9/26相邻轨道间距离:107.4公里相邻轨道间隔时间:3天CBERS-1/02星有效载荷· 三种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CCD)☆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宽视场相机(WFI)高密度数字磁记录仪(HDDR)数据采集系统(DCS)空间环境监测系统(SEM)数据传输系统(DTS)CCD相机(CCD)CCD相机在星下点的空间分辨率为19.5米,扫描幅宽为113公里。
它在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有4个波段和1个全色波段。
具有侧视功能,侧视范围为±32°。
相机带有内定标系统。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有1个全色波段、2个短波红外波段和1个热红外波段,扫描幅宽为119.5公里。
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78米,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156米。
IRMSS带有内定标系统和太阳定标系统。
宽视场成像仪(WFI)资源02B卫星介绍2004年中巴两国正式签署补充合作协议,启动资源02B星研制工作。
2007年9月19日,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入轨,2007年9月22日首次获取了对地观测图像。
此后两个多月时间里,有关单位完成了卫星平台在轨测试、有效载荷的在轨测试和状态调整及数据应用评价等工作,正式交付用户使用。
2007年10月29日,国防科工委与国土资源部签署协议,国土资源部成为资源02B星的主用户。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资源卫星是为探测地球资源服务的卫星。
它的特点是:中高度,长寿命卫星;像片的分辨率高,能分辨地面的细节;全球重复覆盖;应用广泛。
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
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免去了实地考察。
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
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
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
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
资源卫星能够预报森林火灾,管理水利资料,测绘地图,估计农作物的产量,测量冰河的移动及大气与海洋污染等。
现今更可用于帮助动物学家观测如北极熊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1)我国资源卫星发展概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是立足于国的技术基础研制的。
它兼有SPOT-1和Landsat 4的主要功能(可替代性)。
且还有自主性,经济性,和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CBERS-1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在轨道安全运行了3年10个月,于2003年8月失效,超出了卫星的2年设计寿命。
它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中巴资源卫星2号:于2007年9月19号成功发射,现处于在轨测试阶段。
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需要购买吗

北京中景视图科技04 星(CBERS-04)
2014 年 12 月 7 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04 星(CBERS-04)在中国太原卫星 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 04 星携带的 5 米全色、10 米多光谱相机、 20 米多光谱相机、红外多光谱相机隔天开机成像。目前已可以免费申请数据。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04 星参数
120
-
26
120
-
26
866
-
5
更多资源、高分系列卫星影像 /GF2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百科名片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包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三颗卫星组成,凝聚着中巴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十几年的心血,它的成功发射与运行开创了中国与巴西两国合作研制遥感卫星、应用资源卫星数据的广阔领域,结束了中巴两国长期单纯依赖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历史,被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资源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分发和应用等业务。
高分辨率相机(HR)
2.36米分辨率的HR相机
宽视场成像仪(WFI)
宽视场成像仪(WFI)有1个可见光波段、1个近红外波段,星下点的可见分辨率为258米,扫描幅宽为890公里。由于这种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扫描能力,因此,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高重复率的地面覆盖。WFI星上定标系统包括一个漫反射窗口,可进行相对辐射定标。
历程
CBERS-01/02传感器
CBERS-02B传感器
1.CCD相机(CCD)
2.高分辨率相机(HR)
3.宽视场成像仪(WFI)
用途
主要技术方案
系列历史
1.CBERS-1
2.CBERS-02
3.CBERS-02B
历程
CBERS-01/02传感器
CBERS-02B传感器
D相机(CCD)
2.高分辨率相机(HR)
波段6、7、8:78米
波段9:156米
具有侧视功能?
有(-32°~+32°)
无
无
视场角
8.32°
59.6°
8.80°
编辑本段CBERS-02B传感器
CCD相机(CCD)
CCD相机在星下点的空间分辨率为19.5米,扫描幅宽为113公里。它在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有4个波段和1个全色波段。具有侧视功能,侧视范围为±32°。相机带有内定标系统。
编辑本段CBERS-01/02传感器
CCD相机(CCD)
CCD相机在星下点的空间分辨率为19.5米,扫描幅宽为113公里。它在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有4个波段和1个全色波段。具有侧视功能,侧视范围为±32°。相机带有内定标系统。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有1个全色波段、2个短波红外波段和1个热红外波段,扫描幅宽为119.5公里。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78米,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156米。IRMSS带有内定标系统和太阳定标系统。
3.宽视场成像仪(WFI)
用途
主要技术方案
系列历史
1.CBERS-1
2.CBERS-02
3.CBERS-02B
展开
编辑本段历程
1986年国务院批准航天工业部《关于加速发展航天技术报告》确定了研制资源一号卫星的任务。
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联合议定书批准,在中国资源一号原方案基础上,由中、巴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代号CBERS)。并规定CBERS投入运行后,由两国共同使用。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10个月;
宽视场成像仪(WFI)
宽视场成像仪(WFI)有1个可见光波段、1个近红外波段,星下点的可见分辨率为258米,扫描幅宽为890公里。由于这种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扫描能力,因此,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高重复率的地面覆盖。WFI星上定标系统包括一个漫反射窗口,可进行相对辐射定标。
传感器名称
CCD相机
宽视场成像仪 (WFI)
编辑本段用途
资源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由于其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2003年10月21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CBERS-02)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运行。
2004年中巴两国正式签署补充合作协议,启动资源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研制工作。
2007年9月19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入轨,2007年9月22日首次获取了对地观测图像。此后两个多月时间里,有关单位完成了卫星平台在轨测试、有效载荷的在轨测试和状态调整及数据应用评价等工作,正式交付用户使用。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IRMSS)
传感器类型
推扫式
推扫式(分立相机)
振荡扫描式(前向和反向)
可见/近红外波段
1:0.45~0.52微米
2:0.52~0.59微米
3:0.63~0.69微米
4:0.77~0.89微米
5:0.51~0.73微米
10:0.63~0.69微米
11:0.77~0.89微米
6:0.50~0.90微米
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它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短波红外波段
无
无
7:1.55~1.75微米
8:2.08~2.35微米
热红外波段
无
无
9:10.4~12.5微米
辐射量化
8bit
8bit
8bit
扫描带宽
113公里
890公里
119.5公里
每波段象元数
象元
3456象元
波段6、7、8:1536象元
波段9:768象元
空间分辨率(星下点)
19.5米
258米
资源一号卫星又是我国空间事业对外合作的一个窗口,它进一步推动在航天领域方面我国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编辑本段主要技术方案
资源一号卫星是颗三轴稳定,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包括有效载荷和服务系统两部分,共由十五个分系统组成。卫星总质量为1540千克。星体为长方体,采用单翼太阳电池阵,本体外形尺寸为2000×1800×2250mm3。飞行状态尺寸2000×8440×3215m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