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6痫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癫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癫病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各家学说:
《素问玄机原病式》: “肾水主志而水火相反,故心火旺则肾水 衰,乃失志而狂越。” 《医学正传》: “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 有之。”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诊断
一、证候特征: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对任何事都显得无 所谓),沉默痴呆(思维贫乏,无内容要 表达),语无伦次(逻辑障碍),静而少 动,喃喃自喜(无故痴笑)为主。 本病病人性格多内向、孤僻、多愁善感。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诊断
二、发病特点 本病多有七情内伤和家族史,或患郁病、 失眠之疾而突发本病。本病有复发倾向。 三、好发人群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但青壮 年女性多见。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鉴别诊断



1.郁病 2.痴呆 3.其他器质性疾病或者药物影响;
中医内科学课件
分证论治 肝郁气滞 主症:精神抑郁,善怒易哭。 兼次症:心烦不寐;或多疑虑,时太息, 胸胁涨痛。 舌象:舌苔白,脉象:弦眩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癫病
痰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滞。 兼次症:心烦不寐;或多疑虑,喃喃自语,语无伦 次;或生活懒散,不思饮食,大便溏软。 舌象:舌苔白腻,或黄腻,或浊腻。 脉象:弦滑,或滑数,或濡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顺气导痰汤加木香、郁金、菖蒲等。方中半 夏、陈皮、胆星、茯苓利气化痰;香附、木香、 菖蒲等解郁开窍。
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 以七情所伤为主, 或因思虑不遂, 或因悲喜交加, 或因恼怒惊恐; 痰气郁结 先天遗传

【精选】中医内科学试题(卷6)

【精选】中医内科学试题(卷6)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患者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其治法是A.清肝泻火,宁心安神B.清肝泻火,镇惊安神C.疏肝泄热,镇心安神D.清肝利胆,安神定志E.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答案】C2、最早记载呃逆相关论述的是哪一部医著A.《金匮要略》B.《医宗金鉴》C.《黄帝内经》D.《诸病源候论》E.《脾胃论》【答案】C3、胸痹的病因A.寒邪内侵B.饮食失调C.情志失节D.劳倦内伤E.年迈体虚【答案】A B C D E4、张某,男,42岁。

素嗜辛辣刺激性食品,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选用方剂为A.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B.白虎汤合增液汤C.调胃承气汤合十灰散D.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E.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答案】A5、陈某,男,41岁。

反复肢体浮肿5年。

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其诊断是A.水肿水湿浸渍证B.水肿脾阳虚衰证C.癃闭脾气不升证D.癃闭膀胱湿热证E.淋证劳淋【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气与邪气,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病因与症状,病因为本,症状为标C.先病与后病,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表病与里病,里病为本,表病为标E.病情的缓急,缓者为本,急者为标【答案】A B C D E7、消渴病并发视瞻昏渺的机制是A.阴虚热炽,痰阻经络B.肾阴亏损,精血不足C.阴虚内热,脉络失养D.燥热伤阴,络脉瘀阻E.阴损及阳,脾肾衰败【答案】B8、患者,女,46岁。

近日洗头后渐出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苔白腻,脉濡。

治则宜A.疏散风寒B.疏风清热C.祛风胜湿D.化痰降逆E.平肝潜阳【答案】C9、郁证主要与以下哪几个脏腑有关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 B C E10、下列选项中,首选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病证有A.心肾不交的不寐B.肾阴不足的虚劳C.阴虚火旺的心悸D.肾阴亏虚的消渴E.阴虚水停的鼓胀【答案】A D E11、《素问·疟论》根据寒热偏胜的不同,将疟疾分为A.寒疟B.温疟C.瘅疟D.疟气E.瘴疟【答案】A B C12、癫证,常有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时太息,言语无序,喜怒无常,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中医内科学试题附答案(卷6)

中医内科学试题附答案(卷6)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王某,男,45岁。

水肿延久不退10年,肿势轻重不一,以下肢为主,腰部刺痛,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B.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C.实脾饮D.疏凿饮子E.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答案】B2、中医治疗癌症常用的祛邪之法是A.理气除湿B.活血化瘀C.化痰散结D.疏风解表E.清热解毒【答案】A B C E3、癃闭的发病多见于A.老年男性B.青年男性C.老年女性D.青年女性E.产后妇女【答案】A E4、因虚寒起腹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B.胀痛引两胁C.冷痛喜温喜按D.刺痛固定不移E.胀满疼痛,拒按【答案】C5、下列关于药物作用中升降浮沉的描述,正确的是A.辛:升浮B.甘:沉降C.苦:升浮D.花叶:沉降E.种子:升浮【答案】A6、贺某,女,39岁。

长期精神抑郁,刻下见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此时辨证属A.肝气郁结B.气郁化火C.痰气郁结D.心脾两虚E.心肾阴虚【答案】D7、阳痿命门火衰证,用枸杞子.当归的目的是A.养血柔肝B.补肾填精C.从阴求阳D.滋阴降火E.作为引经药【答案】C8、下列各项,属于癌病病因的是A.六淫邪毒B.内伤七情C.饮食失调D.素体内虚E.误治失治【答案】A B C D E9、哮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A.寒邪B.风邪C.痰邪D.湿邪E.以上都不是【答案】C10、鼓胀后期,其证表现为肝肾阴虚时,当禁用A.养阴之品B.滋阴之品C.活血之品D.止血之品E.峻下之品【答案】E11、患者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剧,神疲乏力,口干,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伴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A.益气养阴,活血化瘀B.补益心肺,活血化瘀C.益气温阳,化瘀利水D.回阳固脱E.振奋心阳,化痰利水【答案】A12、内伤咳嗽的主要原因是A.肺脏虚弱B.脾失健运C.肝火犯肺D.肾脏亏虚E.心火亢盛【答案】A B C D13、下列属于水肿治疗原则的是A.发汗B.利尿C.活血D.泻下逐水E.扶正祛邪【答案】A B D14、中风的主要病机A.风B.火C.痰D.瘀E.虚【答案】A B C D E15、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治泻九法包括A.淡渗.升提B.清凉.疏利C.甘缓.酸收D.燥脾E.温肾.固涩【答案】A B C D E16、泄泻的辨证应以哪项为纲A.轻重B.缓急C.寒热D.虚实E.表里【答案】D17、腰痛辨证,首先应分辨A.在经在络B.在腑在脏C.在气在血D.表里寒热虚实E.阴证阳证【答案】D18、噎膈与反胃在临床表现上最重要的相似处为A.食入复出B.吞咽哽噎不顺C.细嚼慢咽,即无噎塞D.食物不能入胃E.饮食入胃,宿食不化【答案】A19、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D.王孟英E.叶天士【答案】A20、患者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中医内科学6(含答案)

中医内科学6(含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中风脱证的临床表现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突然昏仆,不省人事B.目合口开,汗多不止C.手撒肢冷,二便自遗D.肢体强痉E.舌痿,脉微欲绝【答案】D2、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答案】C3、王某,男,65岁。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暖喜按,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应首选A.五磨饮子B.竹叶石膏汤C.丁香散D.理中丸E.益胃汤【答案】D4、对下消阴阳两虚的诊断是根据以下哪几个方面A.小便频数,混浊如膏B.甚则饮一溲一C.大便干燥D.腰膝酸软E.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答案】A B D E5、下列关于哮病的预防调护,叙述正确的是A.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忌海膻发物B.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空气刺激而诱发C.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D.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E.平时可服用玉屏风散.金匮肾气丸等扶正固本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答案】A B C D E6、水肿的发病与哪些脏腑病变的关系最为密切A.肺B.脾C.心D.肝E.肾【答案】A B E7、内伤头痛的病因包括A.情志不遂B.肝肾阴虚C.风寒上扰D.稟赋不足E.外伤久病【答案】A B D E8、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病机是A.胃阴不足,虚中有热B.气逆痰阻,胃气上逆C.脾胃阳虚,膈间不利D.肝气上乘,胃气上冲E.气不化津,食滞内阻【答案】A9、痫证休息期肝火痰热证的治法A.平肝息风,定惊安神B.清肝泻火,化痰宁心C.清热泻火,顺气豁痰D.疏肝和胃,健脾化痰E.涤痰息风,开窍定痫【答案】B10、肥胖的病位主要在于A.脾与肌肉B.胃与肾C.脾与肺D.心与肺E.脾与肝【答案】A11、将胸痹的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中藏经》D.《金匮要略》E.《伤寒论》【答案】D12、以下哪项属于虚劳治疗原则A.虚则补之B.强调肝肾同补C.辨证结合辨病论治D.重视补益脾肾E.注意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相结合【答案】A C D E13、患者迷惑善忘,兴趣缺失,反应迟钝,善惊易恐,食少纳呆,四肢不温,夜尿频多。

中医内科学试题(5)【精选100题】

中医内科学试题(5)【精选100题】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癫证,常有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时太息,言语无序,喜怒无常,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证属A.气虚痰结B.心脾两虚C.痰热瘀结D.痰火扰神E.痰气郁结【答案】E2、肺痿的主要治则是A.补肺生津B.温肺益气C.清热润肺D.宣肺化痰E.补益肺气【答案】A3、肺痈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是A.热伤肺气B.热壅血瘀C.肉腐血败D.热毒留恋E.痰瘀痹阻【答案】B4、崔某,男,40岁。

头痛如刺,痛有定处,形体消瘦,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治疗宜选用A.羌活胜湿汤B.四物汤C.大定风珠D.增液承气汤E.通窍活血汤【答案】E5、痴呆痰浊蒙窍应使用A.洗心汤B.天麻钩藤饮C.苓桂术甘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归脾汤【答案】A6、下列对哮病发作期与缓解期鉴别有意义的是A.声音B.呼吸C.面色D.舌苔E.脉象【答案】A B E7、患者,男,23岁。

症见热多寒少,汗出不畅,骨节酸疼,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辨为A.温疟B.寒疟C.瘴疟D.正疟E.疟母【答案】A8、痢疾辨证当辨A.辨久暴B.辨寒热偏重C.辨伤气.伤血D.辨邪正盛衰E.辨在脏在腑【答案】A B C D9、下列成痈期肺痈的主症中,哪些是正确的A.胸部疼痛B.寒战壮热C.咳嗽气急D.咳吐脓血腥臭E.舌苔黄腻脉滑数【答案】A B C E10、痴呆辨缓急,急者可见A.起病突然B.阶梯样加重C.多与禀赋.衰少.肾虚.血少有关D.多痼疾难治E.多可逐渐恢复【答案】A B E1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引起劳淋的病因A.诸淋日久B.过服寒凉C.久病体虚D.劳伤过度E.情志失调【答案】B12、患者张某,女,62岁。

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寐多,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应首选A.苓桂术甘汤B.半夏白术天麻汤C.黄连温胆汤D.半夏厚朴汤E.半夏秫米汤【答案】B13、李某,女性,46岁。

从15岁开始即有尿血间断发作,曾在某医脘诊治,诊慢性肾炎,经治疗效不明显。

《中医内科学》痫病解析

《中医内科学》痫病解析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已-----恢复期:
发作过后,常遗有头昏, 精神疲倦(píjuàn),四肢乏力等 症状。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2 ·青少年发病者,多有家族史。
3 ·发病前多有诱因(yòuyīn):惊恐、劳累,
饮食不节。
4 ·脑电图检查
(jiǎnchá)
棘波,尖波, 棘慢波。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第五页,共三十四页。
3 ·范围 : (fànwéi)
癫痫病 西医 的 (xīyī)
原发性癫痫(diānxián)
继 发性癫痫
第六页,共三十四页。
证侯特征(tèzhēng)
重症:昏仆,抽,叫,涎。
突然仆倒,不醒人事。两
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 抽搐,项背(xiàngbèi)强直,甚则二 便失禁,或口作猪羊叫声
请回答: 诊断(zhěnduàn)、证型、辨证分析, 治法、方药。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痫 病。痫病------因脏腑受伤,气机逆乱,元。《丹溪 ·心法》“无非痰涎雍塞,迷闷孔窍。头外伤、产 伤→脑络瘀阻→痰瘀闭窍→痫病。痰浊、肝风(火)、血瘀。3 ·发病前多有诱因:惊恐、劳累,。急救:针刺
1、脾虚痰盛
主症:反复发痫不愈,神疲乏力,
面色恍白,胸闷,痰多,纳
呆,便溏,舌淡,苔白腻,
脉濡滑。
治法:健脾化痰(huàtán) 方药:六君子汤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2、肝火痰热
主症:情绪(qíng xù)急躁易怒,心烦失眠,
痰 黄,口苦咽干,便秘。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次症:呆木无知,不动 不语,神疲肢倦 痰多纳呆便溏。

中医内科学 痫病

中医内科学 痫病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神气怯弱, 或素蕴风痰,更易因惊恐而发生本病。
2.先天因素 痫病之始于幼年者多见,与先天因素
有密切关系,所谓“病从胎气而得之”。 《内经》认为多因“在母腹中时,其母有 所大惊”所致。若母体突受惊恐,一则导 致气机逆乱,一则导致精伤而肾亏,所谓 “恐则精却”。母体精气之耗伤,必使胎 儿发育异常,出生后,遂易发生痫病。而妊 娠期间,母体多病,服药不当,损及胎儿,易 成为发病的潜在因素。
3.瘀阻脑络证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
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 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多继发于颅脑 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 育不全。
证机概要: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 而风动。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活血化瘀, 醒脑通窍,适用于瘀阻头巅,头痛头晕,肢体抽 动等症。 方歌:通窍活血桃仁芎,芍草麝酒枣姜葱
痫病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的病 证,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临 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 强直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口中怪 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 可伴有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 倦乏力等症状。
【文献研究】 痫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奇病
论》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 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 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 故令人发为癫疾也。”其“癫疾”发病与 先天因素有关。
【辨证要点】 1.确定病性
来势急,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 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 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 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情属痰;有 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 有大便秘结,口臭苔 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 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 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中医内科学痫病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痫病ppt课件



* 临床表现分轻证重证。
* 发作程度有轻重之分: 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 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
18
2
·辨虚实
发作期-----多实证或实中夹虚

阳痫发作多实 阴痫发作多虚

19


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

从证型来辨: 风痰闭阻、痰火扰神


属· · · · · ·实证 心脾两虚、肝肾阴虚
20

二、治疗原则
发作期治标: 缓解期治本:
豁痰熄风,开窍定痫。



健脾化痰,养心安神,
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21
现代中医急救方法:

* 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涎吐出,

使呼吸道通畅。

* 抽搐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
避免咬伤舌头;取下义齿。 * 针刺人中、合谷、内关。


* 通关散搐鼻。

病因病机

痰聚气逆→病发


风痰闭窍→痫病
痰散气顺→休止
头外伤、产伤→脑络瘀阻→痰瘀闭窍→痫病
9
病机:
痰浊、肝风(火)、血瘀。
病位:
脑、心、肝、脾、肾。
10
诊断要点 先---先兆

急---发作
11
1
·发病过程:(临床表现)
先----
先兆期 :

短暂的头晕,胸闷,

幻觉。
+ 面色悔暗,肢冷,舌淡, 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次症:呆木无知,不动
不语,神疲肢倦
痰多纳呆便溏。
25
治法:开窍醒神,温化痰
涎。 方药:五生饮,二陈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
热 有卒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
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
瘀 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
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
2.辨病情轻重
病情 持续 间隔 临床 痰 正 轻重 时间 时间 表现 浊 气
轻 短 长久 轻 浅 盛
重 长 短暂 重 深 衰
心脾
日久 伤及
虚实夹杂 较难治愈
肝肾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1.发病、诱因: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在儿童 期、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可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 情志过极等诱发。
2.典型发作: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肢抽 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等,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眼 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面色苍白等。
【辨证论治 】
风痰闭阻证
症状: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
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 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
病位及涉及脏腑:心、肝、脾、肾 病理因素:病理因素——痰
本——心脑神机失用 标——风、火、痰、瘀致病
病机关键:痰机浊受内累阻,,元脏神气失不控平是,病阴机阳的偏关胜键,所神在。
病性及转归:痫病的病机转化决定于正气的盛
衰及痰邪深浅
【病因病机】
病性及转归:
发病初期 痰瘀阻窍
实证 易于康复
(正气尚足)
七情 失调
惊恐
气机逆乱 肝肾受损
生风化火 化热
损脾 湿浊内聚
蒙蔽 心神 清窍
先天 因素
母体受惊 胎气收损
胎儿发育异常
脑部 跌仆撞击 外伤 出生难产
脑窍受损
瘀血阻络 经脉不畅
Hale Waihona Puke 神机受累 元神失控发为 痫怔
六淫所干 其它 饮食失调
他病导致
脏腑受损 积痰内伏
诱因引动
痰浊上扰 蒙蔽心窍
【病因病机】
二、病机 病位在脑,涉及
2.头颅CT、MRI或脑血管造影:疑有占位病变 或脑梗塞等。
【诊查要点 】
1、痫病与中风病、厥证
共同症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
特异症状
后遗 症
反复性
痫病 口吐涎沫,两目上 无

视,四肢抽搐,异
常叫声
厥证 面色苍白,四肢厥 无
无或

中风 语言不利,半身不 有
很少

遂、口舌歪斜
【诊查要点 】
2.痫病与痉证
【概 述】
二、源流
1、病名及病因 2、临床表现 3、分类 4、治疗
【概 述源流】
1、病名及病因
❖ 痫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曰:“人生而有 病癫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 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不 仅提出“胎病”、“癫疾”的病名,并指出发病与先天因 素有关。
3.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 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 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
4.先兆: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5.特点: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时情况不 知,反复发作。
6.理化检查:脑电图在发作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 或棘—慢波等阳性表现。有条件可做CT、磁共振等相应检 查。
王清任则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 “不能上转入脑髓”,和脑髓瘀血有 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 治之
【概 述】
三、范围
原发性
大发作
癫痫
继发性
小发作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1、七情失调 2、先天因素 3、脑部外伤 4、其它 饮食不节
劳累过度 原有疾病
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第五节 痫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概 述】
一、定义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 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 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 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 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诊查要点 】
二、 相关检查
1.脑电图是诊断痫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 对痫病发作类型确定具有重要作用。 典型发作期脑电图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 棘—慢波等,可考虑为原发性痫病。 在发作间歇期可采用诱导试验,如剥夺睡眠、 节律性闪光刺激、声刺激等,可提高脑电图异 常阳性率。也可在深呼吸、睡眠时描记。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宜分标本虚实。 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
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 平时——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
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一)、风痰闭阻证 (二)、痰火扰神证 (三)、瘀阻脑络证 (四)、心脾两虚证 (五)、心肾亏虚证
❖ 王清任则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不能上转入脑髓”, 和脑髓瘀血有关。”
【概 述源流】
2、临床表现
❖ 对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前人已有确切的描述。如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癫狂候》指出:“癫者,卒 发仆也,吐涎沫,口歪,目急,手足缭戾,无所 觉知,良久乃苏。”
❖ 《古今医鉴·五 》提出痫病的特点:“发则卒然倒 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脊背强直,口吐涎沫, 声类畜叫,食顷乃苏。”
【概 述源流】
3、分类
巢氏还论述了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痫 病,并将其分为风痫、惊痫、食痫、 痰痫等。
【概 述源流】
4、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龚商年则从虚实论治。 《临证指南医案·癫痫》按语中说:“痫 之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 痰,龙荟丸以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 调摄阴阳,养营汤、河车丸之类主之。”
两者都具有四肢抽搐等症状,
但痫病仅见于发作之时,兼有口吐涎 沫,病作怪叫,醒后如常人。
而痉证多见持续发作,伴有角弓反张, 身体强直,经治疗恢复后,或仍有原 发疾病的存在。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确定病性

症状

风 来势急骤,神昏卒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
项强直,四肢抽搐
痰 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
❖ 宋金时代,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较深刻。陈无择《三因 极一病证方论·癫痫方论》指出:“癫痫病,皆由惊动, 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胎 中受惊,或少小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 指出多种因素导致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乱而病。
❖ 朱丹溪《丹溪心法·痫 》云:“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 窍。”强调痰迷心窍引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