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印染废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为了解决印染废水污染问题,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目前,常用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与生物法三类。物理法主要是应用沉淀原理、吸附、吸附[3]、过滤、超声[4]、膜技术[5]等;化学法运用的原理较多,但主要以氧化还原等为主,其工艺包括中和、混凝、电解、氧化、吸附、消毒、高级氧化等;生物处理法是一种最经济的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去除,其工艺包括厌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兼氧生物法[6]。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其难处理以及处理成本仍然是一个难题。这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印染行业工艺落后导致,工艺及设备落后使得更多原材料进入了污水,增加废水污染物浓度及复杂程度。我们不仅要治污,还要最大限度地控制排污,从源头削减排污量。
毕业论文(设计)的提纲:
一、设计处理量、处理初始指标和设计目标
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物化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法与混凝气浮法。此外,铁碳微电解法[7]、臭氧-生物活性炭法[8]和化学氧化法等也常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前时,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污泥量大,但是预处理效果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色度、SS及难降解COD。混凝作为废水的深度处理时,设置在生物处理单元之后,具有操作运行灵活的优点。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印染工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
但是,印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毒性物质,如果不经过深度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不但可以保护水环境,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建立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技术体系和流程,并对技术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更加适用于印染行业。
同时,对该技术体系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估,为印染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环保节能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印染废水组成及特性分析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对印染废水的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为后续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
2. 常规处理技术研究针对印染废水的特点,综合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建立常规处理流程,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为后续深度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3. 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处理技术,如吸附、膜分离和电化学等技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回用水的质量,同时降低处理和运营成本。
4. 废水回用技术研究将经过深度处理的印染废水回用到生产过程中,减少对自来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针对回用后水质要求的不同,研究相应的处理技术和工艺。
5. 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评估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进行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评估,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印染废水的组成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回用水的质量,并评估技术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对于实现印染企业清洁生产和环保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优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优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印染工艺中产生的废水向来是环境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染料、助剂等化学品,而这些物质一般难以降解,污染物浓度高且稳定性强,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
混凝是常用的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颜色、悬浮固体、浊度等污染物。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混凝剂种类选择、投加量优化、混凝过程控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优化。
因此,本研究拟对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优化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量,探究混凝过程的最佳控制参数,提高印染废水预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效果,为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1.研究不同混凝剂对印染废水混凝的效果,并筛选出最优的混凝剂。
2.优化混凝剂的投加量,并优化混凝时间和pH值等参数。
3.探究印染废水混凝后进一步处理的可行性和最优处理条件。
研究方法:1.采用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混凝效果进行检测和分析。
2.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确定最优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并优化混凝时间和pH值等参数。
3.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探究印染废水混凝后进一步处理的可行性和最优处理条件,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三、预期成果1.筛选出最优混凝剂,并优化混凝参数,提高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效果。
2.探究印染废水混凝后进一步处理的可行性和最优处理条件,为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3.为实现印染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四、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行性分析本研究所采用的混凝预处理技术是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研究方法较为成熟。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将为实现印染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印染废水处理厂设计开题报告-吴国胜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院系名称
环境与城建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专 业
环境工程
班级
环境072班
学生姓名
吴国胜
(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所属领域的发展状况,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步骤以及参考书目等。)
一、课题的意义
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主要包括:预处理阶段(如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排放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废水;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
2.2混凝法
混凝法具有投资费用低、设备占地少、处理容量大、脱色率高等优点。混凝剂有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及生物混凝剂等。传统混凝法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需随着水质变化改变投料条件,对亲水性染料的脱色效果差,COD去除率低[5]。如何选择有效的混凝脱色工艺和高效的混凝剂,则是该技术的关键。
边凌飞等合成了BT-04复合混凝剂。陈建琴等合成了SDF絮凝剂。黎载波等合成了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隋智慧等[9]混凝剂PSF。陆雪梅等[10]混凝剂BS。蒋少军合成了FMC絮凝剂。混凝工艺与其它工艺组合,也有很好的效果。谢凯娜等通过对南京某纺织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的实例分析,说明采用水解-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能够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6]。
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印染废水成为了严重污染环境的源头之一。
工业印染废水的特点是多种有机物污染严重,COD、BOD等指标高,PH值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颜色。
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影响生态平衡,更会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工业印染废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探究最佳的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条件,达到有效减轻工业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处理成本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同时,为工业领域更好地治理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确定实验研究目标和指标:确定处理工艺的目标和指标,包括COD和BOD的去除率等。
2. 建立废水处理实验平台:通过构建废水处理实验平台,进行工业印染废水处理过程的实验研究。
3. 探究不同工艺流程的处理效果:选取常用的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处理工艺流程,通过对比实验,找出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优缺点,并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二)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获得不同处理工艺流程对工业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
2. 对比分析法:对不同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预期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一套适用于处理工业印染废水的最佳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条件。
同时,为工业领域更好地治理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同时,本研究成果可为生产企业提供减少废水对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参考,对于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每天3000立方米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开题报告教辅

能源与环境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3000m3/d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专业:环境工程班级:二班学号:1276808216学生姓名:王云涛指导教师:王维大职称:讲师日期:2016.4.5能源与环境学院本科设计开题报告放缝烧毛煮练、漂白定型丝光热熔出厂打包(卷) 检验预缩拉幅轧染图1 染色工艺流程示意图⑵印花放缝煮练、漂白定型丝光溢流染色预缩拉幅挂剂烧毛脱水烘干检验打包(卷) 出厂溢流工艺流程示意图印染工艺流程细节:染色布——染整工艺流程练漂去除天然纤维里含有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沾染的污物等。
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4.对各个处理设备和构筑物高程计算;5.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6.绘制各主要构筑物的平剖图和总平面图(手工图、CAD 图);7.提交设计成果并进行预答辩;8.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并完善设计成果;9.答辩准备及答辩。
注:学生根据导师的选题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调研,并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尽量做到思路清晰,各阶段目标明确,各部分任务之间时间安排松紧得当,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已提前接触和课题相关工作的学生,论文学期前所做的相关工作均可作为论文工作的一部分,并在论文工作计划中注明。
各专业教研室组织审查开题报告,凡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确和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开题报告必须重写。
文献检索一: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写下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检索方法文献检索方法:文献检索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但是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单凭直接检索法不可能获得全面的资料,所以大都采用间接检索法。
间接检索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顺查法:根据检索课题的时间范围,按由远及近,从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的顺序逐年逐卷地查找文献。
优点是查全率、查准率高,漏查率较小。
但这种方法费力,效率低,一般适用于那些主体比较复杂,研究范围较大,研究时间较长的科研课题。
(2)抽查法:针对某学科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抓住该学科发展较快,文献资料较多的年代,抽出这段时间进行检索的方法。
印染废水处理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
主要包括:预处理阶段(如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排放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废水;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
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
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毒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有机物,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印染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学需氧量(COD)高,而生化需氧量(BODs)相对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印染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废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防止环境污染,使水能够重新利用!所以说印染废水处理大意义:水是一种易受污染而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加之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日益短缺,造成水危机。
根据水工业的观点,给水和排水分别是人类向自然界取用和归还可再生资源“水”的两个程序,为了使这个循环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服务,水在使用后回归自然界前,必须进行废水的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自净能力的承受水平,恢复其作为自然资源的属性。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且要处理好废水,不能让废水污染了健康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实际环境保护中,给人类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态圈。
本课题对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进行研究,根据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分析水样中污染物的含量、来源、危害及其修复技术等方面作讨论,着重于对污水去除技术的研究,为实际的特定污染物处理实践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我国加大了对印染污水的治理。
O(MBFB)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格室水解/膜生物流化床H/O(MBFB)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印染工业已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污染行业之一。
印染生产过程中所生成的大量水、气体和废液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废水的处理问题更为突出。
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式存在着处理效果不彻底、耗能过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因而受到了诸多限制。
因此,研究设计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废水处理工艺,就显得非常必要。
多格室水解/膜生物流化床 H/O(MBFB) 工艺是在水解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工艺具有运行维护成本低、治理效果显著、处理工艺简便等优点,在废水的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课题将研究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利用多格室水解/膜生物流化床 H/O(MBFB) 工艺来处理印染废水,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和水质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健康环保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1.印染废水的水质分析,了解废水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2.多格室水解/膜生物流化床 H/O(MBFB) 工艺流程的设计,包括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植入,水解反应器的设计和植入,以及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和植入等。
3.建立废水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理模型,协助工艺的优化。
4.进行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印染废水处理实验,讨论各因素对工艺的影响。
5.对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其处理效果及废水变化趋势。
三、研究方法在废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多格室水解/膜生物流化床 H/O(MBFB) 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对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数理模型建立,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各工艺参数的优化进行探讨。
同时,借助在线监控设备,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对废水处理效果进行评价,达到工艺优化和治理效果提高的目标。
四、预期结果预期结果为:建立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处理效率高,废水质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企业排放要求,并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案,为印染废水治理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的废水治理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印染废水是指棉、毛、化纤等纺织产品在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 主要来自漂炼、轧染、退浆、整理等工序。
随着科技迅速地发展,印染行业使用的材料品种日益增多。
化学原料逐渐代替了原有的天然原料,使处理印染废水的难度大幅度增加。
印染废水水量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 ,属于含有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废水。
伴随着纺织行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涌现 ,许多有机染料和化学药品不断被开发应用于纺织品加工工艺。
聚合化学物质广泛被用于生产纺织产品及其加工过程 ,无疑给印染废水治理增加了新的难度和困难。
由此带来或引发的环保新问题 ,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印染废水处理新的技术难点。
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巩固及深化对污水处理技术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工程能力。
学习掌握根据实际水量及水质、排放要求订出合适的工艺流程。
学习常用设计资料的一般应用方法。
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学习绘制平面图、流程图及施工图的方法与技巧,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意大利、日本等对印染废水的处理采用工厂初步处理和城市污水综合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印染废水初步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和城市污水混合在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后续处理效果。
如果印染厂较多,则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德国由于行业不集中,一般采用单厂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
在印染厂建造污水处理厂,对厂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
由于清洁生产和水资源回收做得相对较
好,处理后的水也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由于印染企业印染废水排放量较少,而且处理技术比较成熟,故个别工厂甚至能达到零排放。
国外印染行业采用溶剂循环系统,染料回收、PVA回收设备先进,以水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回用作为保护水源、控制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负荷,减轻了后续废水处理的难度。
印染废水主要为有机污染,处理方法以生化法为主。
国外禁用硫化染料,废水量相对较少。
从处理技术的原理上分析,国内外差别不大,但技术深度、自动化程度、设备质量高于国内水平。
2.2国内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国内印染企业也有集群化的倾向,大多集中在浙江、江苏和广州,废水多采用厂内处理,也有个别地方采用厂内处理与污水处理厂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印染污水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物化、生化(或絮凝—生化—吸附)工艺技术路线,包括生物活性污泥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膜处理法等。
一级处理以絮凝为主,二级处理主要采用生化技术。
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法中以表面加速曝气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
此外,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等也有应用,生物流化床尚处于试验性应用阶段。
常用的物化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法与混凝气浮法。
电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学氧化法等有时也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
由于近年来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造成的COD 占印染废水总COD的比例相当大,给处理增加了难度。
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大都由原来的70%COD去除率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国内纺织印染行业劳动密集,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
与国外单位数量印染产品相比较,耗水量高约2倍,排污总量是国外产品的1. 2~1. 8倍。
国内纺织印染生产工艺中,很多物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随废水一同排放,目前几乎没有哪家印染企业能达到废水零排放。
3.本课题研究内容
3.1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该城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占地1.66万平方公里,人口870万,位于长
江三角洲南沿,钱塘江下游。
3.2排水管网情况
该市将建设各种完备的市政设施,其中排水系统采用完全分流制体系。
3.3污水水量与水质
废水处理设施进水为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染色、印花、碱减量和洗毛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规划该工厂日平废水量1000 m3/d,废水水质预计为:pH=10,COD=1500 mg/L,BOD5= 500 mg/L,SS=300 mg/L,色度=500,温度=50 °C。
处理水将排放到城市污水管道。
根据《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1992的一级排放标准规定,该废水处理设备出水水质应达到如下要求:pH=6-9,COD=100 mg/L以下, BOD5=70 mg/L以下,SS=50 mg/L以下,色度=50 mg/L以下,温度=常温。
3.4用地情况
在工厂里面可使用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面积为500m2(长方形,长×宽=25×20)4.本课题研究方案
4.1原始资料
4.4.1污水水质
4.4.2水量:
设计流量(平均日)1000m3/d
要求经过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1992的一级排放标准规定,该废水处理设备出水水质应达到如下要求:pH=6-9,COD=100 mg/L以下, BOD5=70 mg/L以下,SS=50 mg/L以下,色度=50 mg/L以下,温度=常温。
4.2方案的提出
5.时间安排
6.参考文献
【1】王凯军,贾丽敏《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P228 1-7 【2】杨红,杨云龙浅析氧化沟工艺发展,皮革与化工,2008,1(25)32-34 【3】张小苟,杨云龙氧化沟技术简介,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4);
119-120
【4】朱静平,紫立民氧化沟工艺技术的发展.四川环境,2004;4(2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