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
新加坡与中国文艺作品教学比较研究──以鲁迅《祝福》为例

新加坡与中国文艺作品教学比较研究──以鲁迅《祝福》为例谢世涯副教授摘要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文艺作品教材,都选用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不过,中国大陆是把《祝福》编入“语文科”,作为必修科,新加坡则把它列为“文学科”,作为选修科。
因此,作为新加坡“文学科”的《祝福》,与作为中国大陆“语文科”的《祝福》,两者之间虽然有相通或交叉之处,但因为两国的学制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有别,教学要求有异,故在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评鉴方式等方面,却有明显的不同。
深入探讨、比较研究两国专家处理《祝福》这篇文艺作品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点,进而对编选教材提出有关的建议,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
本文为“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的入选论文,1999年8月8至12日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德语区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在德国汉诺威市举行。
一前言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科”教材,新加坡则把它作为“文学科”教材。
由于“语文科”和“文学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的设置,虽然有相通、交叉的地方,但却有更多的相异之处,何况两国的学制有所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也有别。
故对这篇小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考试题型等项,都有或多或少、甚或有显著的差别。
本文即根据以上各点,逐一比较而详加论析之。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新加坡称为“课程标准”的,中国则称为“教学大纲”,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只包括中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标准,中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则包括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大纲;新加坡的高级中学或初级学院,无论是“语文科”或“文学科”,教育部都没有发布课程标准,却颁行了《考试纲要》1。
该《考试纲要》对于“语文科”或“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选材原则、选读篇目、教学重点、教学活动、授课时数、评鉴内容、试题样本等项,都有所规定,故该《考试纲要》实际上涵盖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内容,而新加坡的教师和学生,即以该《考试纲要》作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
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的语言特点与选材分析

、
新 加 坡新 编华 文 教 材 的基 本 情 况
教材按照年级 分为上下两册共 3 , 9课 一年级上册课程设置与其他分册 有所不同的是 , 除了正式课程外 , 还特别设计 了入学 教育和汉语拼音两部分 的内容作为语言学 习的前提和基础。教材中每一课 的编写均 围绕一个 主题 , 包含导入 、 核心和深广三个 单元 : 导人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学 习核心单元之前 , 先学习听说技能以及理解核心单元的部分内容 , 而减轻 学 习核心单元时 从 的负担 ; 核心单元是所有学生必修内容 , 包含 “ 课文” “ 、 我爱阅读” 语文园地” 和“ 三项 ; 深广单元是为对华文感兴趣、 语言能力较 强的学生设计 的, 目的是让学生透过阅读扩展词汇量 , 提高语言能力。配套教材包括课本 、 活动本 、 教师用书、 图片、 字卡 、 字宝 宝、 数码教学资源 等。各类教材 必须配合使用 , 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 、 加 坡 新 编华 文 教 材 的 语言 教 学 特 点 新
在语言教学 中, 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 接受能 力和兴趣 爱好 , 由浅到深 、 由易到难 , 'N类、 出 分I - J 突 重点 , 使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 果。
( ) 字教 学 一 汉
汉字教学是华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与语素相对应的特点 , 决定了汉字教学对于华 文的词汇教学具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这也是国内外华文教学对其特别 予以重视的原 因之一。 …我们主要对“ 文” “ 课 和 我爱阅读” 这 两个部分为学生必 ( 修内容 , 故以此为计量对象 , 同) 下 两个部分进行计量 , 得出总字数 6 0 个 , 5 1 扣除重复的字数 , 实际使用汉字 7 3个。另外 , 8 在课 后生字表中列出识读字和识 写字 98个 , 8 扣除重复的字数 , 实有生字 6 5个 ; 6 实际生字 占实际使 用汉 字的比例 为 8 .% 。从教 46 材的汉字教学情况来看 , 主要有以下 几个特点 : 1 .复现率较高。教材使用汉字的复现率较 高 , 平均每个字复现率约为 83 , .% 字频在前 2 名的汉字分别是“ 、 一、 、 O 小 了、 的 我、 、 、 、 说 、 、 、 、 到、 、 、 、 、 ( 出现频率从高到低 , 妈 来 大 上、 们 好 个 不、 在 有 子 你 天” 按 详见下表) 都是最常 用的汉字 , , 适应了 儿童 学 习汉字的规律和认知的特点。
新加坡中学明年起将改革华文课程和教材

今 后 以创 意式 教 学法 激 励 学 生学 习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学 奖学 金 得 主张 国锋 则 是 受 他 的老 师 , 一 教 另 名 奖学金 得 主梁 晶玲 ( 四十 多岁 ) 的影 响 , 而成 为一 名 优秀 的教育者 。
对象 是 2 0 0 2学 年至 2 0 0 8学 年 的学 生 , 按照 年级 分
项 来 自美 国的调查 显示 。 国学 生在 使用 了 美
新加 坡 的数学教 材之后 , 数学 成绩显 著提 高 。
19 9 8年以来 ,美 国部分学校开始使用新 加坡 名 创 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 “r r tm t so 了解 P mayMah a c"为 i i
使用效果 , 门针对数学科学 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的 专
美 国 罗 森 鲍 姆 基 金 会 ( h ar l n ul T e G bi l a d P a ea R sn a m F u dt n组织 了一项长期跟踪性调查 。 oe b u o n a o ) i
得 者 ) 是一 个很 好 的例 子 。教师 张 国锋 以富有 创 就
示 , 加坡 的数 学 教育模 式有 利 于让孩 子更好 地 接 新
受单 调 的数学原 理 。
除美 国外 ,目前 全球 已有 4 5个 国家 使用 新 加 坡 的数学 教材 。该 教材 除英语 版本 外 . 还被 编译 成
西班牙语 、 、 法语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 。 旧
M r co r i f eci ) et hls p o Tah g。髓 iS ah r n
新 旧华 文课 程 最 明显 的不 同是 例 、 先 后说 、 练 ” 原则 ( 再 的 即在 教 授学 生一 项技 能 时 , 教师 会先 给例 子 和解说 这项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从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间,新加坡的华文课程历经数次重大改革。
作为华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华文教材,则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报告书而不断改变着,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在这期间,由教育部主导编写了四套全国通用的小学华文教材,发行到全国一百八十所小学使用,数十万华族子弟从中受益。
这四套教材分别为:1979年版;1994年版;2001年版和2007年版。
三十多年间,四套教材的主题、编写与设计有哪些嬗变?教材的华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教导和呈现各有什么不同?课程考核评鉴都有哪些进步?教学手段又是怎样逐步提升的?教材编写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这理当引起华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回顾、总结、归纳、分析。
然而,至今没有人做过全面地、系统地探讨。
如果有机会静心梳理、研究四套教材的演变,不仅可以回顾往昔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正是这种责任感使然,笔者斗胆冒昧地选择了这个课题做研究。
本博士论文从新加坡小学华文四套教材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四套教材内容的变迁、文字应用的消长、词汇和语法的变化、彼此间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最关键的是,通过新加坡小学教材的历时变化研究,可以更好地观察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因由,找出解决之法,并积极地找寻编制有效教材的方法。
全文共分七章:绪论部分介绍新加坡的社会结构与语言政策,简介教育改革与社会趋势,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综述相关研究的文献,以确立研究的理论依据、重点和方法。
第二章阐释了小学华文教材框架设计与体系的总特征,说明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的影响。
第三章是针对课文的用字变化探讨汉字数量的嬗变,选字标准的差异和字的复现率;通过实际调查的量化统计材料找出四套教材共有字和每一套教材独有字在课文中的出现率和难易度,藉以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效识字。
第四章探讨词汇数量的嬗变,比较不重复的词,量化统计四套教材共有词与独有词在3000常用词表中出现的比例,以及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分析,从词的复现率分析遗忘率高的词。
新加坡华文大纲

新加坡华文大纲
一、简介
新加坡华文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课程大纲
1. 基础语言知识
拼音和书写
词汇积累与运用
基本语法结构
2. 阅读与写作
精读与泛读
写作技巧与实践
文学欣赏与分析
3. 口语与听力
日常口语交流
听力理解与技巧
公开演讲与辩论
4. 文化与社会
中华文化与传统
新加坡华社概貌
中新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5. 华文实用技能
商务华文
媒体华文
科技华文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评估方式:考试、作业、项目、口头表达等四、未来展望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29期)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陈琪新加坡科思达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一、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新加坡华文课程是新加坡中小学华族学生的必修课,很早就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新加坡教育部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研制系统和专业的华文课程标准,并且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每10年进行一次大幅度的调整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均登载在新加坡教育部网站上,《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和《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是公开发布的最新的课程标准。
我们预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将于2021年进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能力、通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目标是以“语言能力”或“语言交际能力”为核心目标或主要目标的,而所谓的“通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传承优秀的华族文化等内容。
新加坡的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是以语言能力等级为基础来建造课程体系的,其语言能力共分为7个等级。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中小学生的华文学习可谓是“用心良苦”,秉持着“华文学习一个不能少”的目标,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
新加坡教育部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中小学设置了不同的平行课程:小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和高级华文三种课程;中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B(强调听说)、普通学术华文、快捷华文、高级华文(基本等同于第一语言能力的要求)五种课程。
每种课程有不同语言能力的要求。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每个等级能力都有细致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描述。
我们从中学口语能力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能力标准中口语7级的能力是能够发表简短的演讲。
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8级标准中也提到了“能够进行演讲”。
表1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各种课程掌握汉字数量一览表学校课程级别识读汉字/个书写汉字/个小学基础华文2级1200~1300700~750华文3级1600~17001000~1100高级华文3~4级1800~19001400~1500中学基础华文3~4级1500~16001000~1100华文B4级1600~17001100~1200普通学术华文5级2200~23001800~1900快捷华文6级2400~25002000~2100高级华文7级2700~28002700~280022陈 琪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列出了各种课程或者说各个能力等级所需掌握的汉字的数量(见表1)。
陈先云: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陈先云: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近日,新版部编教材培训会在成都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老师在本次培训会上,为广大教师详细讲解了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为接下来新版教材进一步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三科'编写理念。
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核心理念之一:体现国家意志把握意识形态部编教材选文原则其一部编教材选文原则其二语文教科书编写受意识形态影响民国时期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比较成熟的标准规定具体明确1992年大纲,值得再学习。
政治思想教育,小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国语读本》民国教材,可取之处选编进部编教材里叶圣陶主编的国语读本(开明书局)最好的国语读本之一 爱国教育与部编教材思想相通商务印书馆第一课生活化,儿童化第二课,递进性课标(大纲),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放眼世界: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看新加坡的一年级语文思想教育显然四年级 第二课《认识新加坡》(我们编排时,思想教育放在语言文字的学习里,不要生硬地说教)教材,时代烙印鲜明(意识形态)部编教材,体现教育的'六大功能'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呈现方式 第一课'三才'(与后面的'五行'一脉相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材中。
按年段特征,逐步选取古代文化,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象形字,汉字的起源(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遨游汉字王国':了解汉字知识,明白构字规律选字,摒弃了'赌',也是正能量教育的需要。
时髦,不要不加选择的用'洋文',要以汉字为主。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对待一些文本,要去芜存精,去伪存真。
《小学华文》一个新中合作的教材编写项目

《小学华文》一个新中合作的教材编写项目
陈健玉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左右。
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所有华人儿童都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族学生也选择学习华文。
2004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华文课程改革。
同年12月,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经过对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情况的考察,决定与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并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新加坡小学生编写华文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这套教材于2007年1月开始在新加坡所有小学的起始年级推广使用。
本期“比较与借鉴”栏目特安排刊出对这套合作教材的介绍。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陈健玉
【作者单位】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小学华文课程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3
【相关文献】
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雅思教材编写的原则及基本程序 [J], 李勃;刘平
2.印尼正规小学华文教材使用及本土华文教材编写现状研究 [J], 蔡丽
3.文促会国际交流中心赴哈萨克斯坦考察活动圆满结束就中华文化游学项目落地哈
国达成合作意向 [J], 王婷
4.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重大改革设立读写训练项目 [J], 孟令全
5.坚守中华文化的传统底色——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小学语文教材红色课文的发展与分析 [J], 杨云萍;王攸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育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至今,经历了近50年的变迁。
这期间.新加坡政府发布5份意义重大的报告书。
至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合计颁布6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11套小学华文教材。
2010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乐学善用》报告,在2015年颁布最新《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小学华文一年级教材上下册《欢乐伙伴》。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展开,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阐释了新加坡21世纪的教育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全人教育,即以价值观和品德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群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论文针对新加坡建国50年来作为全人教育教学策略之一的教育戏剧,在11套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
本论文共分5章,包括引论、结语和建议两部分。
第一章:引论。
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学术史回顾包括关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教育戏剧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全人教育及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以及关于本文的研究等。
其中在学术史回顾里,针对《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论题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对教育戏剧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中的沿革进行分析,分别在第一节至第六节针对播种期、培植期、萌芽期、成长期、嫁接期、反思期中的华文教材选文标准进行回顾,比较不同时期的教育戏剧体裁分布、选文编排及主题内容。
第三章:针对小学华文教材中教育戏剧之德、智、美育的构建进行探究。
第一节分析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戏剧之德育构建,主要包括价值取向下的7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审视、
11套小学华文教材的揭示、教育戏剧的开展;第二节分析戏剧主题和情节下的教育戏剧之智育构建。
包括72篇教育戏剧之戏剧主题的流变、戏剧情节的诠释和智育构建时的尴尬处境的分析;第三节分析审美视野下的教育戏剧之美育构建,包括从7套小学华文课程阅读标准看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从语感看低年级审美感受力地培育、从戏剧情境和戏剧人物看中年级阅读鉴赏力的打造、从戏剧文本的修订看高年级阅读创造力的提升。
第四章:分析小学华文教材中教育戏剧之社交与情绪管理的学习。
第一节从课程总目标看社交与情绪管理的学习,第二节从戏剧语言看社交与情绪管理的学习。
第五章:结语和建议笔者发现,教育戏剧在小学华文中的地位从独立发行小学华文教材发展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并不是随着教育导向的改变而改变,而是随着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随着华文教育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它所做出的调整并不是走向繁盛,而是在2007年进入了停滞状态。
虽然在2015年的小一新教材《快乐伙伴》提供的电子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听说剧场,但是至今还是无法确认教育戏剧在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应有地位。
本论文的结论提出,要想全人教育戏剧在新加坡顺利健康地发展,必须把教育戏剧作为全人教育的教学策略之一,它不但要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教育戏剧文本数量,在教材或校本教材中也必须合理、妥善安排教育戏剧篇目。
此外全人教师的培养也非常关键。
在全人教育宗旨的带领下,只有全人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全人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社交与情绪管理的教师,才能造就向上向善、具有新加坡全人特色的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