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2课
第12课《台阶》课件(共29张ppt)

一个稍好些的台阶,竟耗费了父亲大半生的心血和光阴!那不再是一 个台阶,而是一座丰碑,深深地镌刻了父亲的劳苦和艰辛。
感悟② : 父辈艰辛有几许,尽在儿女丈量中。作为儿女的我们,该如何理解父
亲、感恩父亲的倾情付出呢?唯有发奋读书,好好生活,为未来美好的人 生奠基。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台阶
“台阶”是文章 命题立意的核 心,也是贯穿 全文的线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台 阶”的含义。(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父亲”的形 象特点。(难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 康的人生态度。(素养)
写作特色
❶线索清晰,结构整齐。
“台阶”是本文的线索。作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 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此,父亲吃苦耐劳,开始 了漫长的准备工作。他终年辛苦劳作,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 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而父亲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 老了,身体也垮了。文章以《台阶》为题目,表现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 求,以及他希望得到人们尊重的心愿。
父亲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闪了腰。 父亲不再年青力壮。 青石板作为基石被砌进去。新台阶九级,高高的,真气派,全用水泥 抹面,很光。
缩改课文
我们搬进新屋,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的最高一级抽烟。有人从门口过,打招呼问晌午饭 吃过没有。父亲说没吃过。其实他吃过了,但不知怎么就答错了。 再坐台阶上时就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和人打招呼不自在。然而 低了一级还是不自在,便一级一级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又觉太低,干 脆就坐到门槛上。 父亲挑水回来,噔噔噔,轻松跨上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脚抬得很 高,仿佛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时像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停顿一下才提 后脚——又闪了腰。
新版国学三字经12.曰士农曰工商 教学设计

1 .幼J 修习诵读
2 .教师请幼J 由教师一起读
3 .教师请个别幼J1.h 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4 .教师带领幼J 田节拍读
4小男生和小女钻龙读
5 .讲解句子,潮理概念
1战师诵读"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6 .经典重点词语的意思州: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二、新投制:制度,有确定规模、法度.
感悟
1 行省:行政区域,简称省.
(一)
3 .初步讲解全句话的大概意思
古代周朝分为九州:奥州、幽州、并州、兖州、各州、扬州、荆州、豫州、推州.奏抬皇统一中国后废九州改成郡县,到宋朝把郡县改成府,到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主持全国政务,各地区设中书省,称为行省,简称省。
三个五省,是在抗战胜利后,东1匕划九省加收回台湾省,连原二十八省,共三十五省.
4 .根据曲文进一步理麻句子的意思
古九州、今改制:古代周朝分为九州:翼州、幽州、并州、兖州、吉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灵抬皇统一中国后废九州改成郡县,到宋朝把郡县改成府.
称行省,三十五:到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主持全国政务,各地区设中书省,称为行省,简称省.三个五省,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划九省加收回台湾省,连原二十八省,共三十五省.
1.讲解句子,沏释概念
1 .敌师诵读”日士农,日工商.此四日,国之良”
2 .经典里点词语的意思
[±]知懒子.
【良】栋梁.
3初步讲解全句话的大假意思
三、.新授
感悟 (二)。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20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课件12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易》:指《周易》,也称《易经》。
《诗经》、《尚书》、《易经》、《乐经》、 《礼经》和《春秋》被古人称为“六经”,应当仔 细去理解、去研读。
孟子回答说:“破坏仁爱的人就叫贼; 毁掉道义的人就叫残。这些破坏仁义道德的 残贼,我们就叫他们独夫。所以我认为武王 害死的不是什么国君,而是独夫纣。既然是 独夫,那么人人都可以杀死他。”
孟子的回答令齐宣王很满意,他认为孟 子的思想可以指导他治国安邦,便拜他为客 卿。
晏婴的车夫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有位车 夫,这位车夫因为自己能为相国赶车而感 到自豪。每次为晏婴赶车时,他都得意扬 扬地坐在车上,一手拉缰绳,一手高高地 扬着鞭子。
伏羲驯养六畜
伏羲也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传说他当部落首领的时候,人们还是以狩猎 的生活方式为主。这种生活方式在气候暖和的时候还 好,但是一到冬天就很难抓到猎物。 于是伏羲就想了个办法,将平时抓到的活的 猎物养起来,等天气不好或冬天的时候再吃。 就这样,经过挑选和尝试,最后定下来六种 最容易驯养,同时对人们的生活有帮助的动物,作为 家畜。这就是马、牛、羊、鸡、狗、猪了。 马可以供人们坐骑,牛可以负重拉驮东西, 羊毛羊皮可以御寒,鸡可以报时,狗可以看护家园和 帮助打猎,猪是最好的肉食来源。
《乐经》:乐是艺术门类的总称,包括了音乐、 美术、文艺、运动等等。古人认为乐教可以使人由坏 变好,变得平易而善良。但是艺术文化太发达,社会 风气就会变得太奢靡,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是在文化 艺术鼎盛时期衰亡的。
孝
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年长。孝,甲骨文= (“老”的省略,长发长者)+(子,后代),老人在上 ,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造字本义:儿孙搀 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三字经》教案

国学第二册《三字经》教案执教:黄椰蔓目录第一单元----性近习远第1课:人之初第2课:子不学第二单元----知识长廊第3课:首孝弟第4课:曰水火第5课:高曾祖第三单元----图书宝库第6课:凡训蒙第7课:《孝经》通第8课:《诗》既亡第四单元----历史画卷第9课:自羲农第10课:周辙东第11课:魏蜀吴第12课:炎宋兴第13课:明太祖第五单元----勤学自勉第14课:昔仲尼第15课:苏老泉第16课:犬守夜第1课:《人之初》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2、了解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教学准备:孟母三迁动画窦燕山教子故事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诉窦燕山教子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3、认读生字“苟不教”“子不教”“断机杼”“窦燕山”“师之惰”4、本文难懂的词语,例如“性”“迁”“专”“养”等,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预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
三、诵读感悟读书之前,提出以下情境:1、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吗?你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子的?2、你知道孟子这个人吗?他是战国儒家的代表,在儒家的名气仅次于孔子,以至于我们把他们并称为“孔孟”。
这与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么边读边思考孟母小时候是怎么教育孟子的。
四、观看动画:孟母三迁的动画五、读课文六、课后作业:1、背诵《人之初》第2课:子不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识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教学准备:黄香温席动画孔融让梨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孝顺父母的故事,然后导入。
二、老师范读课文1.听老师读,将较难的字范读。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学生读课文1、齐读课文,老师指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刚刚存在的问题。
3、分组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
四、讲解难懂的生字。
1、方少时: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什么的时候。
三字经教案12,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小朋友还记得吗?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汉文帝孝母、母子连心、元和中兴、《易经》的起源)(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典:《尚书》文体之一,主要记载典章制度。
谟:《尚书》文体之一,主要记载大臣谋士为君王建言献策的事迹和言辞。
训:《尚书》文体之一,主要记载大臣的劝谏。
诰:《尚书》文体之一,主要记载君王的政令通告。
誓:《尚书》文体之一,主要记载君王出师征伐时誓师的文辞。
命:《尚书》文体之一,主要记载君王对大臣的训令。
【译文】用典、谟、训、诰、誓、命这些文体记载国家大事,文字非常深奥难懂。
什么叫典呢?典是记载嘉言懿行和典章制度的。
典,立国的基本原则。
什么叫谟呢?谟是大臣为君主谋划如何来治理国家的这些言谈,这些事情。
谟,治国的计划。
什么叫训呢?这个跟大家的想象可能有差距了。
训,教训的训,指的是贤臣训导君主的言行。
我们今天的训往往认为是以上对下叫训,训令、训斥、教训,这跟《尚书》里的训有点不同,《尚书》里的训指的是那些很贤明的大臣训导君主的言行。
训,贤臣训导君主的言行。
什么叫诰呢?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还叫诰命夫人,诰命,诰就是君主的政令。
诰,君主的政令。
誓,那就是君主讨伐叛逆时候的誓师,发兵的文告。
誓,君主发兵的文告。
命是君主对大臣的训命。
命,君主对大臣的训命。
《书经》这本书的内容,就像现在的政治档案,其中包括了大臣给君王的奏书,君王颁布的法令,还有作战的命令及大大小小由政府发出的公告,能够说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宝典。
如第一篇中的尧典,让我们知道了尧帝是如何的爱护百姓、治理天下。
在尧帝的仁政治理之下,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这也就是《书经》的价值所在。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必背《三字经》及古诗简析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三字经》及古诗简析课外必背必背《三字经》内容《三字经》链接网址/19.html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注释】人:泛指众人。
初:初生,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情,本性。
本:根本,原来。
相近:相去不远。
习:后天的习惯。
远:相差太远。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话。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注释】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道:方法、道理。
贵:注重、重视。
以:在于。
专:专心致志。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zǐ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注释】昔:从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渗透: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成才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前面学过的句子
二、教授新课
1、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2、理解含义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反思:
复备栏
提到文章的停顿,给学生讲一则小故事:
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他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定他每日的伙食如下:“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没有标点符号。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地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它改为:“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
三、教师讲解补充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本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必须讲究方法。要仔细弄清字句的意思,文章中的哪一句话该停顿。读书求学要循序渐进,选择教材要有好的开端。先把朱熹编的《小学》读完,了解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再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学习儒家的经典理论。
四、再读
1、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接一句
2、师生拍手齐读。
五、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பைடு நூலகம்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六、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备课时间2014.11.1主备教师王雪上课时间课时编号012
第12课
教学内容: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目标:
1.讲解三字经中的句子,理解含义。
2.朗读并背诵三字经前面所学句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