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两点式和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教学课件第2课时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一般式

适用范围
不垂直坐标轴 不垂直坐标轴且不经 过原点
A,B不同时为0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干不成大事.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表示成
Ax By C 0( A,B 不同时为 0)的形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关于 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Ax By C 0( A,B 不同时为 0)
表示的是一条直线,我们把它叫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在无特殊说明的 条件下,直线方 程写成一般式.
思考1: “A,B不同时为零”指的是什么? 提示:“A,B不同时为零”指的是A,B中至少有一 个不为零,它包括三种情况:①A≠0且B≠0, ②A≠0且B=0,③A=0且B≠0.
(3)错误.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表面上需求A,
B,C三个系数,由于A,B不同时为零,若A≠0,
则方程化为 x B y 只C 需 0确,定 的值B,;C 若B≠0,则方程A化为AA x y C只需0,确A定A
B
B
A,的C 值.因此,只要给出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
BB
直线方程.
例 3.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是 A(3,0),B(2,2),C(0,1) ,
答案:(1)× (2)√ (3)×
提示:(1)错误. (2)正确.因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 都有倾斜角α,当α≠90°时,直线的斜率存在, 其方程可写成y=kx+b,它可变形为kx-y+b=0, 与Ax+By+C=0比较,A=k,B=-1,C=b;当 α=90°时,直线斜率不存在,其方程可写成x=x1, 与Ax+By+C=0比较,A=1,B=0,C=-x1,显然A, B不同时为0,所以此说法是正确的.
求这个三角形三边各自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因为直线 AB 过 A(3,0),B(2,2) 两点,
直线的两点式、一般式方程 课件

[例3] 已知直线l经过点A(-5,6)和点B(-4,8),求直线 的一般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画图.
[解析] 直线过A(-5,6)、B(-4,8)两点, 由两点式得,8y--66=-x+4+55, 整理得2x-y+16=0, ∴2x-y=-16,两边同除以-16得,-x8+1y6=1. 故所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2x-y+16=0,截距式 方程为-x8+1y6=1.图形略.
[解析] ∵点P在l上射影为Q, ∴PQ⊥l,且Q在l上, ∵kPQ=3--1(- -11)=-2,∴kl=12, ∴直线l方程为y-(-1)=12(x-1), 即x-2y-3=0.
三、解答题 7.求过点P(-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的 直线的方程.
[解析] 设直线方程为ax+by=1,则
[例7] 求斜率为 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周长为 12的直线方程.
[分析] 已知直线斜率,可选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然后根椐题目条件确定b的值.
[解析] 设直线方程为y=34x+b, 令x=0,得y=b;令y=0,得x=-43b. ∴|b|+|-43b|+ b2+(-43b)2=12. ∴|b|+43|b|+53|b|=12,∴b=±3. ∴所求直线方程为y=34x±3.
8.在求直线方程时,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 式各有怎样的局限性?
[答案] 点斜式和斜截式都是适用于直线的斜率存在 即直线不与x轴垂直的情况;两点式和截距式都适用于直线 不与坐标轴垂直且截距式还要求直线不过原点.
9.已知直线Ax+By+C=0.
(1)若直线过原点,则系数A、B、C满足
C=0,A2+B2≠0 .
[答案] B
B.2x+3y=1 D.2x-3y=1
()
2.过点(-3,2),(9,2)的直线方程是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通性通法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求解策略 (1)当 A≠0 时,方程可化为 x+BA y+CA =0,只需求BA ,CA 的值; 当 B≠0,方程可化为AB x+y+CB =0,只需求AB ,CB 的值.因此, 只要给出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直线方程; (2)在求直线方程时,设一般式有时并不简单,常用的还是根据给定 条件选用五种特殊形式之一求方程,然后转化为一般式.
2.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在结构上的特点 (1)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为ax +by =1,其中 x 项对应的分母是直线 在 x 轴上的截距,y 项对应的分母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中间 以“+”相连,等式的另一端是 1,如2x -3y =1 不是直线方程的 截距式;
(2)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或为 0 或直线经过原点时,直线 方程不能用截距式来表示.
跟踪训练
1.已知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60°,在 y 轴上的截距为-4,
则直线 l 方程的点斜式为
;
截距式为
;
斜截式为
;
一般式为
.
跟踪训练
解析:点斜式方程: y+4= 3 (x-0),
截距式方程: x 43
+-y4
=1,
3
斜截式方程: y= 3 x-4,一般式方程: 3 x-y-4=0.
答案:y+4= 3 (x-0) 3 x-y-4=0
2.*直线方程的点法式 (1)直线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 垂直 的向量称为直线的 法向量; (2)设直线 l 经过点 P(x0,y0),且它的一个法向量为 n=(A,B), 则直线 l 方程的点法式为 A(x-x0)+B(y-y0)=0 .
想一想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直线方程的点法式 表示吗? 提示:都可以.
直线的两点式与一般式方程

k,y轴上截距b
(x1,y1)(x2,y2)
x轴上截距a y轴上截距b
y=kx+b
y-y1 y2-y1
=
x-x1 x2-x1
x a
+
y b
=1
k存在 k存在
k存在,k≠0 k存在,k≠0 不过原点
特殊形式 y y x x 过点(x0 , y0)与x 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
0,
过点(x0
,
y
)
0
不能表示过原点或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练习 课本P97 2,3
补充练习
1.下 列 四 个 命 题 中 的真 命 题 是 (B )
A.经 过 定 点0P(x0,y0 )的 直 线 都 可 以 用
方 程 y y0 k(x x0 )表 示 ;
B.经 过 任 意 两 个 不 同P1(x1,y1),P2(x2,y2 )的 点 的 直 线
固 2、求经过点P(1,0),Q(0,1)的直线L3 方程;并求经过点P且与L3垂直的直线
L4方程? l3:y=-x+1 l4:y=x-1
例程1..已知直线经过P1(1,3)和P2(2,4)两点,求直线的方
解:设直线方程为:y=kx+b.
由已知得: 3kb 42 k b
解方程组得: k1 b2
解析:(1)当直线过原点时,该直线在 x 轴 y 轴上的截距都 为零,当然相等,此时a=2,方程为3x+y=0.
若 a 2,即l不过原点时,由于 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有 a - 2 a - 2 ,即 a+1=1, ∴a=0 , l 的方程为 x+y+2=0. a 1
∴ l 的方程为3x+y=0 或 x+y+2=0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直线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程表示。
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和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x-x₁)/(x₂-x₁)=(y-y₁)/(y₂-y₁)在这个公式中,表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
通过运算化简,可以得到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另一种形式:(y₁-y₂)*x+(x₂-x₁)*y+(x₁*y₂-x₂*y₁)=0这就是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也叫做点斜式方程。
2.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来表示的。
斜率表示了直线在坐标平面上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了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假设直线的斜率为m,截距为b。
那么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可以写为:y = mx + b这就是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直线的斜率通过两点式方程的公式可以求解:m=(y₂-y₁)/(x₂-x₁)而直线的截距b可以通过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求解。
例如,已知点A(x₁,y₁)在直线上,我们可以将其代入直线方程,然后解出截距b 的值。
另外,一般式方程也可以变形为标准式方程。
标准式方程表示为Ax+By+C=0,其中A、B、C是常数。
可以通过对一般式方程进行整理和变形,将其转化为标准式方程。
总结:直线的两点式方程通过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直线方程,可以求解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通过斜率和截距来表示直线方程,可以清晰地表示直线的特征。
两种方程都可以用于求解直线与其他几何元素的交点、直线的长度等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哪种方程比较方便。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题型全归纳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题型全归纳【知识梳理】1.直线的两点式与截距式方程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2)每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定义我们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常考题型】题型一、利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例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1,0),B(3,-1),C(1,3),求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类题通法】求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策略以及注意点(1)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方程的适用条件:两点的连线不平行于坐标轴,若满足,则考虑用两点式求方程.(2)由于减法的顺序性,一般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时常会将字母或数字的顺序错位而导致错误.在记忆和使用两点式方程时,必须注意坐标的对应关系.【对点训练】1.(1)若直线l经过点A(2,-1),B(2,7),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2)若点P(3,m)在过点A(2,-1),B(-3,4)的直线上,则m=________.【例2】 直线l 过点P (43,2),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 (1)当△AOB 的周长为12时,求直线l 的方程.(2)当△AOB 的面积为6时,求直线l 的方程.【类题通法】用截距式方程解决问题的优点及注意事项(1)由截距式方程可直接确定直线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的坐标,因此用截距式画直线比较方便.(2)在解决与截距有关或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周长等问题时,经常使用截距式.(3)但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时,有一个截距不存在;当直线通过原点时,两个截距均为零.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能用截距式,故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注意分类讨论.【对点训练】2.求经过点A (-2,2),并且和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1的直线方程.【例3】(1)已知直线l1:2x+(m+1)y+4=0与直线l2:mx+3y-2=0平行,求m的值;(2)当a为何值时,直线l1:(a+2)x+(1-a)y-1=0与直线l2:(a-1)x+(2a+3)y+2=0互相垂直?【类题通法】1.直线l1:A1x+B1y+C1=0,直线l2:A2x+B2y+C2=0,(1)若l1∥l2⇔A1B2-A2B1=0且B1C2-B2C1≠0(或A1C2-A2C1≠0).(2)若l1⊥l2⇔A1A2+B1B2=0.(3)若l1与l2重合⇔A1B2-A2B1=0且B1C2-B2C1=0(或A1C2-A2C1=0).2.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By+m=0,(m≠C),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Ay+m=0.【对点训练】3.(1)求与直线3x+4y+1=0平行且过点(1,2)的直线l的方程;(2)求经过点A(2,1)且与直线2x+y-10=0垂直的直线l的方程.【练习反馈】1.直线x 3-y 4=1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 A .1B .-1C .7D .-72.直线3x -2y =4的截距式方程是( )A.3x 4-y 2=1 B.x 13-y 12=4 C.3x 4-y -2=1 D.x 43+y -2=1 3.直线l 过点(-1,2)和点(2,5),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4.斜率为2,且经过点A (1,3)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________.5.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为A (0,-5),B (-3,3),C (2,0),求直线AB 和直线AC 的方程.参考答案【例1】由两点式,直线AB 所在直线方程为:y -(-1)0-(-1)=x -3-1-3,即x +4y +1=0. 同理,直线BC 所在直线方程为:y -3-1-3=x -13-1,即2x +y -5=0.直线AC 所在直线方程为:y -30-3=x -1-1-1,即3x -2y +3=0.【对点训练】1.答案:(1)x =2 (2)-2【例2】[解] (1)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b =1(a >0,b >0),由题意知,a +b +a 2+b 2=12.又因为直线l 过点P (43,2),所以43a +2b =1,即5a 2-32a +48=0,解得⎩⎪⎨⎪⎧ a 1=4,b 1=3,⎩⎨⎧ a 2=125,b 2=9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12=0或15x +8y -36=0.(2)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b =1(a >0,b >0),由题意知,ab =12,43a +2b =1,消去b ,得a 2-6a +8=0,解得⎩⎪⎨⎪⎧ a 1=4,b 1=3,⎩⎪⎨⎪⎧a 2=2,b 2=6,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12=0或3x +y -6=0.【对点训练】2.解:设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 、b ,则有S =12|a ·b |=1.∴ab =±2.设直线的方程是x a +y b=1. ∵直线过点(-2,2),代入直线方程得-2a +2b =1,即b =2a a +2. ∴ab =2a 2a +2=±2.当2a 2a +2=-2时,化简得a 2+a +2=0,方程无解; 当2a 2a +2=2时,化简得a 2-a -2=0, 解得⎩⎪⎨⎪⎧ a =-1,b =-2,或⎩⎪⎨⎪⎧a =2,b =1.∴直线方程是x -1+y -2=1或x 2+y 1=1,即2x +y +2=0或x +2y -2=0. 【例3】[解] (1)法一:由l 1:2x +(m +1)y +4=0.l 2:mx +3y -2=0.①当m =0时,显然l 1与l 2不平行.②当m ≠0时,l 1∥l 2,需2m =m +13≠4-2. 解得m =2或m =-3.∴m 的值为2或-3.法二:令2×3=m (m +1),解得m =-3或m =2.当m =-3时,l 1:x -y +2=0,l 2:3x -3y +2=0,显然l 1与l 2不重合,∴l 1∥l 2.同理当m =2时,l 1:2x +3y +4=0,l 2:2x +3y -2=0,l 1与l 2不重合,l 1∥l 2,∴m 的值为2或-3.(2)法一:由题意,直线l 1⊥l 2,①若1-a =0,即a =1时,直线l 1:3x -1=0与直线l 2:5y +2=0,显然垂直.②若2a +3=0,即a =-32时,直线l 1:x +5y -2=0与直线l 2:5x -4=0不垂直. ③若1-a ≠0,且2a +3≠0,则直线l 1,l 2的斜率k 1,k 2都存在,k 1=-a +21-a ,k 2=-a -12a +3,当l 1⊥l 2时,k 1·k 2=-1,即(-a +21-a )·(-a -12a +3)=-1,所以a =-1. 综上可知,当a =1或a =-1时,直线l 1⊥l 2.法二:由直线l 1⊥l 2,所以(a +2)(a -1)+(1-a )(2a +3)=0,解得a =±1.将a =±1代入方程,均满足题意.故当a =1或a =-1时,直线l 1⊥l 2.【对点训练】3.解:(1)法一: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l 与直线3x +4y +1=0平行,∴k =-34. 又∵l 经过点(1,2),可得所求直线方程为y -2=-34(x -1),即3x +4y -11=0. 法二:设与直线3x +4y +1=0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m =0.∵l 经过点(1,2),∴3×1+4×2+m =0,解得m =-11.∴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11=0.(2)法一: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直线l 与直线2x +y -10=0垂直,∴k ·(-2)=-1,∴k =12. 又∵l 经过点A (2,1),∴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1=12(x -2),即x -2y =0. 法二:设与直线2x +y -10=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x -2y +m =0.∵直线l 经过点A (2,1),∴2-2×1+m =0,∴m =0.∴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0.【练习反馈】1.解析:选B 直线在x 轴上截距为3,在y 轴上截距为-4,因此截距之和为-1.2.解析:选D 求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必须把方程化为x a +y b=1的形式,即右边为1,左边是和的形式. 3.解析:由题意直线过两点,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得:y -25-2=x -(-1)2-(-1),整理得x -y +3=0. 答案:x -y +3=04.解析:由直线点斜式方程可得y -3=2(x -1),化成一般式为2x -y +1=0.答案:2x -y +1=05.解:∵直线AB 过点A (0,-5),B (-3,3)两点,由两点式方程,得y +53+5=x -0-3-0. 整理,得8x +3y +15=0.∴直线AB 的方程为8x +3y +15=0.又∵直线AC 过A (0,-5),C (2,0)两点,由截距式得x 2+y -5=1, 整理得5x -2y -10=0,∴直线AC 的方程为5x -2y -10=0.。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直线方程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点斜式:y-y0=k(x-x0);截距式:x/a+y/b=1;斜截式:y=kx+b;两点式:(y-y1)/(y2-y1)=(x-x1)/(x2-x1)(x1≠x2,y1≠y2)。
直线方程表达形式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适用于所有直线】K=-A/B,b=-C/BA1/A2=B1/B2≠C1/C2←→两直线平行A1/A2=B1/B2=C1/C2←→两直线重合横截距a=-C/A纵截距b=-C/B2:点斜式:y-y0=k(x-x0)【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表示斜率为k,且过(x0,y0)的直线3:截距式:x/a+y/b=1【适用于不过原点或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表示与x轴、y轴相交,且x轴截距为a,y轴截距为b的直线4:斜截式:y=kx+b【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表示斜率为k且y轴截距为b的直线5:两点式:【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表示过(x1,y1)和(x2,y2)的直线(y-y1)/(y2-y1)=(x-x1)/(x2-x1)(x1≠x2,y1≠y2)6:交点式:f1(x,y)*m+f2(x,y)=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直线f1(x,y)=0与直线f2(x,y)=0的交点的直线7:点平式:f(x,y)-f(x0,y0)=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点(x0,y0)且与直线f(x,y)=0平行的直线8:法线式:x·cosα+ysinα-p=0【适用于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过原点向直线做一条的垂线段,该垂线段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α,p是该线段的长度9:点向式:(x-x0)/u=(y-y0)/v(u≠0,v≠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点(x0,y0)且方向向量为(u,v)的直线10:法向式:a(x-x0)+b(y-y0)=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点(x0,y0)且与向量(a,b)垂直的直线。
【精品课件】高中数学必修2 直线的方程(两点式、一般式)

x C A
所以任意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同 时为零)都表示一条直线.
问题探究
结论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
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 (其 中A,B不同时为0)表示.
结论二: 任意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 线.
y 4 x. 5
x y 1,
把P(-5,4)代入上式得 a 1. a a
直线方程为 x y 1,
即 x y 1 0. 综上:直线方程为 y 或54 x
截距为零不 容忽视
x y 1 0.
练习:
1.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画出简图。
(1)在x轴上的截距是2,在y轴上的截距是3;
⑤过原点
C=0
课堂练习
4.设直线L的方程为(m2-2m-3)x+(2m2+m-1)y=2m-6 根据下列条件确定m的值
(1)L在x轴上的截距为-3;(2)L的斜率为1.
小结
1.本节课都学了哪些知识点?
①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一一对应关系; 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概念; ③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x+By+C=0系数A、B、C的几何意义; ④直线方程的各种特殊形式和一般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 相转化。
直线的方程 ①过点P1(x1, y1),垂直于x轴的直线的方程:
x= x1 ②过点P1(x1, y1),垂直于y轴的直线的方程:
y= y1 ③x轴: y= 0
④y轴: x= 0
问题探究
问题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点拨】 解答本题可以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入手, 也可以根据斜率关系求出参数值后,代入验证.
【自主解答】
(1)法一:由 l1:2x+(m+1)y+4=0,
l2:mx+3y-2=0 知: ①当 m=0 时,显然 l1 与 l2 不平行. 2 m+1 4 ②当 m≠0 时,l1∥l2,需m= 3 ≠ . -2 解得 m=2 或 m=-3,∴m 的值为 2 或-3.
[探究共研型]
直线一般式方程的应用
探究 1 已知直线 l 过点(2,0),(0,3),能否写出直线 l 的方程的五种形式?
3-0 3 3 【提示】 能.直线 l 的斜率 k= =-2,点斜式方程 y-0=-2(x-2); 0-2 y-0 x-2 3 x y 斜截式方程 y=-2x+3;两点式方程 = ;截距式方程2+3=1,一般式 3-0 0-2 方程 3x+2y-6=0.
[再练一题] 2.求过定点 P(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 l 的方程.
【解】 设直线的两截距都是 a,则有 3 ①当 a=0 时,直线为 y=kx,将 P(2,3)代入得 k=2,∴l:3x-2y=0; x y ②当 a≠0 时,直线设为a+a=1,即 x+y=a, 把 P(2,3)代入得 a=5,∴l:x+y=5. ∴直线 l 的方程为 3x-2y=0 或 x+y-5=0.
(2)法一:由题意知,直线 l1⊥l2. ①若 1-a=0,即 a=1 时,直线 l1:3x-1=0 与直线 l2:5y+2=0 显然垂 直. 3 ②若 2a+3=0,即 a=-2时,直线 l1:x+5y-2=0 与直线 l2:5y-4=0 不垂直.
a+2 ③若 1-a≠0, 且 2a+3≠0, 则直线 l1, l2 的斜率 k1, k2 都存在, k1=- , 1-a a-1 k2=- . 2a+3 当 l1⊥l2 时,k1· k2=-1,
[基础· 初探] 教材整理 1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截距式
阅读教材 P95~P96“例 4”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名称
已知条件 P1(x1, y1), P2(x2,
示意图
方程
使用范围
两点式
y2 ) , 其中 x1≠x2, y1≠y2 在 x,y 轴上的
y-y1 x-x1 斜率存在且 = y2-y1 x2-x1 _____________ 不为 0
练习 直线 3x-2y=4 的截距式方程是( 3x y A. - =1 4 2 y 3x C. - =1 4 -2 x
3
) y B. 1 -1 =4
2
x y D. 4 + =1 -2 3
【解析】
x y 将 3x-2y=4 化为 4 + =1 即得. - 2 3
【答案】 D
[小组合作型]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解析】
)
B.x-y-3=0 D.x-y+3=0
y-0 x-3 由两点式方程得 = ,整理得 x+y-3=0. 1-0 2-3
小结
1.直线 l1:A1x+B1y+C1=0,直线 l2:A2x+B2y+C2=0, (1)若 l1∥l2⇔A1B2-A2B1=0 且 B1C2-B2C1≠0(或 A1C2-A2C1≠0). (2)若 l1⊥l2⇔A1A2+B1B2=0. 2.与直线 Ax+By+C=0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Ax+By+m=0,(m≠C), 与直线 Ax+By+C=0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Bx-Ay+m=0.
截距式
截距分别为 a, b 且 a≠0,b≠0
x y +b=1 a _________
斜率存在且 不为 0,不过 原点
练习 一条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则它的方程( A.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 B.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 C.可以写成点斜式或截距式 D.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 )
(2)当 m=0 时,l1 显然与 l2 垂直. 1 m 当 m≠0 时,l1 的斜率为 k1=- 2 ,l2 的斜率为 k2=-m. m 1 - =-1,此时无解. ∵l1⊥l2,∴- 2 · m 综上可知,当 m=0 时,两直线垂直.
[构建· 体系]
1.过点 A(3,0)和 B(2,1)的直线方程为( A.x+y-3=0 C.x+y+3=0
,即 B(3,4).
教材整理 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阅读教材 P97“练习”以下至 P99“练习”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 Ax+By+C=0 (其中 A,B 不同时为 0) 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2.斜率:直线 Ax+By+C=0(A,B 不同时为 0),当 B≠0 时,其斜率是 A C -B ,在 y 轴上的截距是 - ____ ___. B 当 B=0 时,这条直线垂直于 x 轴,不存在斜率.
[再练一题] 1.(1)若直线 l 经过点 A(2,-1),B(2,7),则直线 l 的方程为________; (2)若点 P(3,m)在过点 A(2,-1),B(-3,4)的直线上,则 m=________.
【解析】 (1)由于点 A 与点 B 的横坐标相等,所以直线 l 没有两点式方程, 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x=2. y--1 x-2 (2)由两点式方程得,过 A,B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 ,即 x+y 4--1 -3-2 -1=0.又点 P(3,m)在直线 AB 上,所以 3+m-1=0,得 m=-2.
探究 2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其他形式比较,有什么优点?
【提示】
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般式表示,而其他形
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探究 3 方程:
已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3x+4y-12=0,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 l′的
(1)过点(-1,3),且与 l 平行; (2)过点(-1,3),且与 l 垂直.
x=x1+x2, 2 则 y1+y2 y= 2 .
练习 已知 A(1,2)及 AB 的中点(2,3),则 B 点的坐标是________.
1+x=2, 2 【解析】 设 B(x,y),则 2+y =3, 2
【答案】 (3,4)
x=3 ∴ y=4
又 BC 边上的中线经过点 A(-3,2). y-2 x--3 ∴由两点式得 =5 , -3-2 2--3 即 10x+11y+8=0. 故 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10x+11y+8=0.
小结
1.由两点式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1)设出直线所经过点的坐标. (2)根据题中的条件,找到有关方程,解出点的坐标. (3)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写出直线的方程. 2.求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策略以及注意点 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 方程的适用条件:两点的连线不平行于坐标轴,若满足,则考虑用两点式求方 程.
[再练一题] 3.已知两直线方程 l1:mx+2y+8=0 和 l2:x+my+3=0,当 m 为何值时: (1)两直线互相平行?(2)两直线互相垂直?
【解】
(1)当 m=0 时,l1 与 l2 显然不平行.
m 当 m≠0 时,l1 的斜率 k1=- 2 , 在 y 轴上的截距 b1=-4, 1 3 l2 的斜率 k2=-m,在 y 轴上的截距 b2=-m. ∵l1∥l2,∴k1=k2,且 b1≠b2, 1 3 m 即- 2 =-m,且-4≠-m,∴m=± 2. 综上可知,当 m=± 2时,两直线互相平行.
【答案】 (1)x=2 (2)-2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求过点(4,-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 l 的方程.
【精彩点拨】
解此题可以利用两种方法,第一是利用截距式,分三种情
况,截距相等不为零,截距互为相反数不为零,截距均为零,第二,利用点斜 式,然后利用截距的绝对值相等求斜率.
【自主解答】
法一
设直线在 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a,b.
x y ①当 a≠0,b≠0 时,设 l 的方程为a+b=1. 4 -3 ∵点(4,-3)在直线上,∴a+ b =1, 若 a=b,则 a=b=1,直线方程为 x+y=1. 若 a=-b,则 a=7,b=-7,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x-y=7. ②当 a=b=0 时,直线过原点,且过点(4,-3), ∴直线的方程为 3x+4y=0. 综上知,所求直线方程为 x+y-1=0 或 x-y-7=0 或 3x+4y=0.
【解析】
由于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直
线上任意两点的横坐标及纵坐标都不相同,所以直线能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 点斜式. 由于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有可能为 0, 所以直线不一定能写成截距式, 故选 B.
【答案】 B
教材整理 2
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阅读教材 P96“例 4”至 P97“练习”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若点 P1,P2 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设 P(x,y)是线段 P1P2 的中点,
a +2 a-1 - 即- · 2a+3=-1, 1 - a
∴a=-1. 综上可知,当 a=1 或 a=-1 时,直线 l1⊥l2.
法二:由题意知直线 l1⊥l2. ∴(a+2)(a-1)+(1-a)(2a+3)=0, 解得 a=± 1, 将 a=± 1 代入方程,均满足题意. 故当 a=1 或 a=-1 时,直线 l1⊥l2.
在△ABC 中,A(-3,2),B(5,-4),C(0,-2), (1)求 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 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精彩点拨】 (1)由两点式直接求 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2)先求出 BC 的中点,再由两点式求直线方程.
【自主解答】
(1)∵BC 边过两点 B(5,-4),C(0,-2),∴由两点式得
法二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3=k(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