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地理》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

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它应我国

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它

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国际贸易地理》是外经

贸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丰

富的世界经济和外贸实务知识更是培养外经贸专业人材的必修课。

本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

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

显著特点。

1.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

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今后所从事的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服务。

2.教学要求

(1) 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及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了解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

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

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

展趋势等;

(2)掌握当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和探讨当前世界经贸三

大重心区东亚、欧盟和北美。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概况及发展趋势;

(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

易港口和主要海运路线;

(4)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

析问题、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吸收世界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

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学习方法

《世界自然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物贸易实务》

等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科学;马列主义关于物质、空间、

时间统一的观点,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是学习本学科

的根本观点,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方法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世

界各个经济贸易区生产力分布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学习中

必须用综合分析、区域对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必须重视地图和各种

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教材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组成。

1.总论包括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世界居民、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世界贸

易市场的分布,世界自由经济区,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等五章,主要让学生对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格局有个总认识。为学习分论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打下基

础,其中国际关联、主要经贸组织、国际贸易主要运输航线及港口等对从事外经

贸工作的业务员来讲尤为重要。

影响商品生产和市场变化的诸因素及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市场

特点与各国间的贸易关系。

分论各章顺序基本上按照地理方位排列,与学生高中阶段原有的空间分布概

念相吻合,具有系统性。当然,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选讲各洲主要经济贸易区的标准。

世界上经济贸易区很多,教材只能选讲其重要部分,选择标准是:

(1)世界上三大国家类型中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

(2)在地理位置和国际贸易通道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

(3)在较长时期内对世界经济经贸格局有显著影响的国家;

(4)与我国关系密切,双边贸易额较大的国家。

按上述选择标准,并考虑到教学时间,教材中指名讲述的国家,

学安排,非洲各区可做参考资料阅读。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阶段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综合国际贸易地理知识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

际主义思想教育。

2.抓住世界各经济贸易区的特征和有关因素的内在联系。一个经济贸易区

的区域特征,总是和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联系

着的。讲述时,必须抓住这些区域的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因素之间的

内在联系。

3.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地图、经济贸易图表、重要港口城市风貌等进行综合

对比和分析。

4.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联系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经济地理各学科知

识,还必须具有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外贸综合业务、外贸运输等国际贸易学科

的基础知识。这些学科的内容在本学科有时会有一定的联系和体现,所以要加强

与这些学科的教学联系,使之教学内容能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不是简单的重

复、再现。

5.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教学时尽可能利用电影、录象、图片、模型等教具,加强直观教学,使用电

化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兴趣。

6.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参考书、专业报刊杂志等,扩大知识面,及时掌握新

数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港口、口岸及安排假期旅游等调

查研究活动。

(五)作业

本学科作业一般在课外进行,作为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之手段。

1.根据经贸实务需要,填注空白地图。

如主要航线、大陆桥运输对接站名、货物流向、工业城市和主要港口等。

2.写小论文或小评论,在平时指导看课外参考书的基础上,介绍我国主要

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

3.绘制图表进行对比,对经济类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如“金砖四

国”等可进行比较,综合分析。

(六)参考书《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对外经贸实务》、《世界经济年鉴》、《世界知识年鉴》、《辞海》以及外经贸i

(七)课时分配表(本学科为学期课,每周4课时)

章节教学内容提要课时

总课时间表68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协定 2

第二章世界居民、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 2 第三章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2

第四章世界自由经济区性 2

第五章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 6

分论功行赏54

第一章亚洲主要经济贸易区18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东亚地区 1

第三节东南亚地区 4

第四节南亚地区 4

第五节西亚地区 2

第二章欧洲主要经济贸易区14

第一节欧洲概述 1

第二节西欧地区及欧盟 1

西欧主要国家瑞典、挪威、丹麦 2

英国 2

法国 2

德国 2

意大利 2

第三节东欧地区:独联体和俄罗斯 2

第三章非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3

第一节概述 2

第二节北非地区自

第三节西非地区

第四节中非地区

第五节东非地区学

第六节南非地区南非共和国 1

第四章北美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6

第一节加拿大 2

第二节美国 4

第五章拉丁美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5

第一节概述 2

第二节墨西哥 1

第三节巴西 2

第四节阿根廷自学

第六章大洋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3

第一节概述0

第二节澳大利亚 2

第三节新西兰 1

第七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区 5

第一节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概述 1

第二节经济开放地带 1

第三节主要对外贸易港口与海运航线 1 第四节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经济贸易 2 (八)教学内容

总论(14课时)第一章节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学习本学科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要点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的形成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世界居民、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

1.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发展概况,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认识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重大意义,掌握世界上基本的国家类型、多变的国际关系格局及其特点、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其走向。2.教学内容要点

3.

第一节世界居民

世界人口增长概况,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水平的关系

世界人口增长不平衡及其原因

世界人口、世界人种和民族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

国家类型、国际关联格局走向及其特点

第三章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1.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掌握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贸易市场分布。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当今世界市场的发展特征

第二节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世界主要商品市场的分布

世界主要资本市场的分布

第四章世界自由经济区

1.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建立世界自由经济区需要具备的条件

发展概况及地理分布。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自由经济区的分类

建立自由经济区的目的、条件

世界自由经济区发展概况

世界自山经济区的

第二节世界主要自由经济区的分布

亚洲出口加工区:以马来西亚、韩国和我国台湾省设立的最为完善。非洲和中东的出口加工区

欧洲出口加工区

拉美出口加工区或自由贸易区

美国的自由贸易区、美国是世界上设立经济特区最多、发展最快的国第五章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

使学生了解当前国际贸易中交通运输的五种运输方式。,重点掌握

集装箱运输、大陆桥运输、国际大洋航线的主要运输路线。世界主要

海港和大型集装箱港口的分布。世界主要货运航空线和机场。我国与

相邻国家主要的铁路口岸。

2.教学内容要点

运输路线和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分布,飞速发展的我国集装箱运输。

第二节国际铁路运输和大陆桥

国际贸易中主要铁路干线:西伯利亚铁路、新欧亚大铁路、北美横

越大陆铁路、中东一巴尔干铁路。

大陆桥运输,西伯利亚大陆桥,铁/铁路线;铁/海路线:铁/卡路线。

美国大陆桥、小陆桥、微型陆桥。

加拿大大陆桥。

新欧亚大陆桥。

我国与相临国家的主要铁路口岸。

第三节国际大洋航线和主要海港

海运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重要海峡,世界主要海运航线,

世界大型海港分布。

第四节国际航空运输

世界各洲重要航空站。

世界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及主要航空线。

分论(54课时)

第一章亚洲主要经济贸易区(18课时)

1.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亚洲是世界出口贸易最活跃的一洲。

(1) 亚洲主要经济贸易区发达经济体日本梦特点及在世界经贸中的地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新加坡港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位。

(2)韩国的经贸概况。中韩贸易。

(3)东盟发展现状;三种经济类型的东盟成员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组成;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新年加坡港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位。

(4) 南亚大国印度的国情及迅速发展的经济贸易和工农业概况;已成为全

球“金砖四国”之一;增长迅速的中印贸易。

(5)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海地区:石油贸易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掌

握西亚市场的特点,主要港口分布。

2.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亚洲经济发展主要特征: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第二节东亚地区朝鲜、韩国的经贸概况、中韩贸易、主要港口日本:

东亚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行政区划。居民。风俗习惯

商品推销。

经济基本特征:战后高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原因。经济基础脆弱,对

衣赖严重。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工业向以生产知识密集型产品为目标的新结

构转变。

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硅岛—九州。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现状。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大国。

交通运输:海运是日本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主要海港,海峡。

加工贸易型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及主要贸易伙伴。中闩贸易,日本市场特

第三节东南亚地区

泰国:

世界最大的黄袍佛国。

从农业走向工业化经济。

面向出口的多元化农业。主要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伙伴。

中泰贸易,主要港口:曼谷、林查班港。

马来西亚:

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世界主要的棕油、橡胶和锡的产销国

制造业是经济重要支柱

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

中马贸易

新加坡:

东南亚的中心位置。“出口主导型”的多元化经济,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及酒店业、交通与通讯业及金融与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五大支柱产业。

东南亚的海运中心一新加坡港,欧亚非及大洋州的航空枢纽。

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东南亚的国际旅游中转站。

对外贸易对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性。

中新贸易。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伊斯兰教,群岛之国

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以农业、采矿业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

中国与印尼贸易

菲律宾:

依靠电子产品、农产品出口、服务外包业和海外劳工汇款的菲律宾经济

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中菲贸易

富有的东方石油王国

经济逐渐趋向多元化

第四节南亚地区

范围、国家、居民和宗教信仰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现状。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大国。

交通运输:海运是日本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主要海港,海峡。

加工贸易型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及主要贸易伙伴。中闩贸易,日本市场特第三节东南亚地区

东盟发展现状,中国与东盟贸易。

泰国:

世界最大的黄袍佛国。

从农业走向工业化经济。

面向出口的多元化农业。主要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伙伴。

中泰贸易,主要港口:曼谷、林查班港。

马来西亚:

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世界主要的棕油、橡胶和锡的产销国

制造业是经济重要支柱

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

中马贸易

新加坡:

零售业及酒店业、交通与通讯业及金融与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五大支柱产业。

东南亚的海运中心一新加坡港,欧亚非及大洋州的航空枢纽。

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东南亚的国际旅游中转站。

对外贸易对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性。

中新贸易。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伊斯兰教,群岛之国

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以农业、采矿业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

中国与印尼贸易

菲律宾:

依靠电子产品、农产品出口、服务外包业和海外劳工汇款的菲律宾经济

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中菲贸易

富有的东方石油王国

经济逐渐趋向多元化

第四节南亚地区

范围、国家、居民和宗教信仰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

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特点

中国与南亚贸易,主要海港

印度:

南亚最大的文明古国,民族、语言、宗教与种姓

快速增长的印度经济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部门

工业体系完整,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达

对外贸易:近年出现高速增长,最大的服务产业、软件外包业、旅游业。中

印贸易迅速发展,主要海港

第五节西亚地区

重要的战略位置

国家、民族与宗教

世界能源基地,两种经济类型

石油输出国经贸特征

主要石油输出港,运油路线;中国与海湾国家贸易

西亚市场特点及主要港口分布

第二章欧洲主要经济贸易区(14课时)

1.教学要求

(1)欧洲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及欧盟的成立与发展,进一步分析欧盟在世

界经留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富国瑞典、挪威、丹麦三国的经贸概况及与中国经贸发展现状和

各国港口分布:

(3)英法德意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贸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及在进出口贸

易中的地位,尤其是法国农业产品在欧盟和世界市场的突出位置;

(4)独联体的组成及性质,各成员国的经济简况;

(5)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新的世界格局形成将产生的重大影响,能

源工业、机械工业(包括军事工业)、高科技软件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些位:粮食(小麦)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变化,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的分布,中俄贸易现状。

第一节概述

国家、民族、语言

欧洲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

东西欧的划分

第二节西欧地区及欧盟

欧洲联盟及其发展

欧盟在世界经贸中的地位

中国与欧盟贸易及合作

第三节西欧主要国家

瑞典、挪威、丹麦

位置、民族、自然环境

北欧富国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主要港口分布

瑞典一发达的工业国,重工业占较大比重,轴承和电气设备2/3以上供出口。

木材、造纸、家具等工业发达;

纸浆、白报纸、纤维板出口居世界前列;

先进的ICT产业。

挪威一主要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电力冶金,石油工业,木材加工:发达的航运业,渔业。

丹麦一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

工农业都发达的经济体;

世界主要食品生产国和供应国之一;

船舶制造业,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工业发达。

三国的对外贸易和主要港口,与我国的贸易现状。

英国:

领土构成与优越的岛国位置;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居民及语言在世界上的影响;

经济发展概述;

工业占主导地位,能源工业、冶金工业、航空航天工业

业、化学工业等部门及其分布;

历史悠久的金融业;

世界第八大贸易国,中英贸易及相互投资:

重要海港及其分布。

法国:

位置、居民:

自然地理环境利于农业发展;

欧洲第二大经济强国。工业: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迅速;传统工业部门日益衰弱;主要工业部门:冶金、机器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化学、能源、纺织服装、食品等工业及其分布:

欧盟最大农业国。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世界第五大对外贸易国,主要海港,中法贸易。

德国:

位置的重要性(欧洲的心脏);

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西欧最大工业国:

主要工业部门:动力、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电器、汽车、造船和纺织服

欧盟主要农产品进口国;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主要海港:

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中德贸易。

意大利:

领土构成及位置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特征: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米兰—都灵—

热那亚,主要工业区;

纺织、服装、制鞋、大理石为传统工业部门;

汽车、机械、计算机、石化工业发展迅速。

南北差异的农业;

世界第七大贸易国,主要港口分布,中意贸易。

第四节东欧地区

独联体的形成及其成员国。

俄罗斯联邦: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行列,经济结构逐步改善,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发达

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农业生产现状,粮食生产由进口一自给一出口的稳健发展态势;

对外贸易,中俄贸易,边境旅游贸易;

交通运输及主要港口分布。

第三章

非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1.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非洲南北均为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足见其位置的重要性,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最不发达的一洲。近几年,非洲经济出现稳步增长及其原因;采矿业、农牧业是经济的主要部门,掌握大宗初级产品仍是非洲主要的出口商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大,中非经贸合作现状及非汾[主要的港口分布。

(2)掌握非洲各区经贸发展特征及其差异。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重要的地理位置

丰富的自然资源

政治地图的演变

居民分布特点;种族与民族构成:语言。

经济发展特点: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一洲。

主要经济部门:农业、采矿业及其分布。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

对外贸易:世界主要的农矿原料、大宗初级产品的供应地。外债负担重。

主要对外贸易港。

第二节北非地区

非洲较发达的经济区。石油与磷酸盐开采与贸易。灌溉农业,“地中海果晶”。畜牧业。

海运、苏伊士运河。

第三节西非地区

自然条件特点:多数地区对人类生产活动较为有利。

经济发展属于中等水平。各国以农矿业为主。石油、铝土、金刚石等的开采与分布。可可、棕油、天然橡胶与花生生产及其分布。主要出口商品。

自然条件特点。金刚石、铜及稀有金属占世界重要地位。几内亚湾沿岸石油蕴藏丰富。

经济发展属于中下水平。大量进口粮食,出口热带经济作物,扎伊尔是世界著名铜、钴、金刚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五节东非地区

“非洲之角”的战略位置。

“非洲屋脊”的高原地形。

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大区中最低,多为农业国或农牧业国。主要农牧产品及其分布。主要出口商品。

第六节南非地区

范围。位置的重要性。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利,南部是世上罕见的矿产资源高度富集区。

经济发展水平全非最高。加工工业和运输业占全洲一半以上。

主要经济部门:采矿业、农业、畜牧业及其分布。

南非共和国经济在本地区的地位。

重要的原料出口及其港口。

第四章北美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1.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北美洲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1)掌握加拿大经济发展特征。主要农林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外贸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相近似的特点;(2)使学生掌握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对最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美国经济特征。主要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农业部门的生产分布及在国际贸易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并了解美国市场特点,中美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掌握加拿大、美国的主要港口及其分布。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加拿大

地广人稀的枫叶之国。

经济发展特点:后起的资本主义移民国家。

工农业高度发达。西方七个工业国之一。

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

世界重要的农林矿产品出口国。

主要对外贸易港及城市分布,对外贸易同发展中国家的进出

商品结构类同。中加贸易。

第二节美国

地大物博的美国,吸引外国移民和高级人才最多的国家。世界唯一超级

经济体的经济特征。

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高新技术产业。

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

高度发达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大农业。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

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美国陆桥。高速公路最长的国家。海运及主要港口。

世界最大贸易体,全球性的资本输出与输入。

美国市场特点,中美贸易现状及存在的热点问题。

第五章拉丁美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1.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拉美的范围、名称山来、国家和种族构成,掌握拉美经济

发展的一般特征及工矿、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主要港口和大城市。

尤其是“拉美巨人”巴西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中巴经贸合作的蓬勃发展,活力无穷。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位置、范围及名称由来。

人口和种族构成。

拉美经济发展特点。

工矿业、农牧业的生产与分布。

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中国与拉美经贸,

第二节墨西哥

拉美著名的文明古国。

拉美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

采矿业:银、石油。

制造业:钢铁、汽车制造。

农业发展概况,畜牧业发达。

拉美最大的贸易国和中墨贸易,主要港口分布。

第三节巴西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自然条件及丰富的能矿资源。

拉美第一经济大国。经济发展特点。

世界经济强国的潜力。采矿业、钢铁业、汽车工业、电子业。

能源工业: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源、巴西可替代能源领域处世界领先水平。钢铁、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电子等工业发展迅速。

世界农业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咖啡、香蕉、甘蔗、可可、柑橘、大豆、玉米、棉花、烟草、蓖麻子、肉牛、禽肉等生产与贸易。

对外贸易。中巴经贸合作,主要港口。

第四节阿根廷

南美东南部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

世界著名的农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工业占经济主导地位:食品加工、纺织、钢铁、汽车、石油等工业。

对外贸易及主要港口。中阿贸易。

第六章澳新经济贸易区

1.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国际贸易运输中的重要地位,经济贸易

特点:两国的农牧业概况,澳大利亚工矿业生产及出口情况。中澳贸易及中新自山贸易区的建立;掌握澳新经济贸易区的对外贸易主要港口。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澳大利亚

古老的大陆,移民组成的年轻的国家。

自然条件利于农牧业发展。自然资源丰富。

后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一农业国。

农牧业及其分布。工矿业及其分布。

对外贸易:出口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类同,农牧矿产品在出口中占很大比重。

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地区结构的改变。

中澳经贸合作,主要港口及城市。

第二节新西兰

地理位置、居民。

经济:后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农牧业国家。

受外资控制的加工业及装配业。

对外贸易,市场特点,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主要港口。

第七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区

1.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

经济贸易近况,掌握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和海运航线。

包括港、澳、台地区的

熟悉我国主要对外经济开放地带的分布及发展现状,以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提高对其实践的参与能力。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概述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和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特点。

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构成。主要贸易伙伴。

第二节经济开放地带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经济特区从“试验田”开始,创造了对外开放奇迹。

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

第三节主要对外贸易港口与海运航线

我国港口和海洋运输发展概况

我国对外贸易主要港口

对外贸易运输大宗商品的市场及港口

对外贸易的远洋运输航线

第四节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省的经济贸易

香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区将逐步发展为亚太区内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台湾最主要的经济贸易市场转移到祖国大陆。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

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一、国际关联 南北关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 的关联)原料亚非拉,工业欧美日。南北关联存在的问题: 1.南方对北方的严重依附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重严重阻碍他们的经济发展。3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更加严重。(原因:苏联解体,战争,人权问题) 4.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5.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东西关联:原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联,现在主要指东西方发达国家或 大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性质的关联。主要指五级关联:欧盟、中美日俄。A贸易战B投资战C 科技战 南南关联(从属的关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 展的一种新型的关联方向。(丰富资源,取长补短)主要体现在贸易合作、资金合作、技术 合作。1.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他们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2.有些有先进的技术的可以给别人借 鉴3.发展中国家资源互用,推动经济发展 二、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经济合作和发展组 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 国组织的概念及基本情况:(划线的为世界性的,未划为区域性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1 2.27,总部华盛顿.。宗旨:促进国际贸易 的扩大与平和发展,稳定国际汇总,避免各国之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 汇管制及通过外汇管制来调整各成员国收支的暂时失衡。 2.世界银行集团(TWBG):(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 的作用。)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开始运行,凡 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集团目前除世界银 行外其它五个机构是: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45年年成立2世界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 3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成立 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1988年成立 5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1966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1、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 新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3、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5、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6、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7、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8、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9、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国际贸易地理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按照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划分为、 和三种类型。我国属于的类型。 2.目前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有、、、 、、、、、和。3.生产和贸易之间的关系是、和。 4.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是年由国在其港口城市建立的。 5.有些国家如和实行的是保税区制度。 6.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是于年由创立,目前称之为。 7.世界上设立经济特区最多的国家是。 8.运输工具为船舶的是运输。根据运输通道的不同可划分为和。9.运输工具为汽车或拖车的是运输。 10.世界海洋运输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海区来看主要集中于两岸,其次是。11.英吉利海峡位于和之间。 12.在英国伦敦有一批货物,需要用轮船运送到美国纽约,应该走 航线? 二.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6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是:()A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B新加坡、日本、香港、韩国 C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 2.在三大产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建筑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 D。钢铁业 3.在三大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钢铁业 4.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美国、韩国 B。日本、意大利 C。巴西、中国 D。英国、巴西 5.中国没有加入以下哪个组织:() A 。UNCTAD B 。七十七国集团C。IMF D。IBRD 6.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墨西哥D。美国 7.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边境贸易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墨西哥D。爱尔兰 8.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爱尔兰D。美国 9.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型经济特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墨西哥D。巴西 10.机动灵活,简捷方便,应急性强,投资少,收效快,运载量小的运输方式是:()A.水上运输B.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学习大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内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家宏观外贸政策措施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及政策措施调整的预见能力;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规则,具有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纠纷等相关贸易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地理(未完全版)

第一章 一、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矿产资源、燃料资源等方面反映出来。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理解) 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它的发展既能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在国际间的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增大趋势。 第三章 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即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区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地理大发现主要是指以下事件:一是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第一次重要突破; 二是葡萄牙贵族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于1497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这两次航行历史上人们称为“发现新航路”。 三是意大利人哥伦布1492年奉西班牙国王派遣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1519-1522年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主要原因: 1、商人们渴望开拓海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财富; 2、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 3、航海技术的成熟。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 1、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独立发展的状态,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使得世界地图的轮廓基本形成。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刻与提高。 2、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 3、新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由于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物种。 第一次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标志是蒸汽机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2)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变化。 (3)国际经贸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 (4)产业革命后,地中海沿岸由于交通优势的丧失,逐渐大大了欧亚贸易中心的地位,而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英、法、荷、比等围.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大一第一学期我们开设了国际贸易地里这门课程,让我系统的了解了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我以后的路铺下了坚厚稳固的路基。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从收入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不同层面来看,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因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而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各国经济间最为牢固的纽带。而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各国贸易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地理这本书大概可分为两个方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学期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很生动,课堂气氛感觉也很好,我们也会努力学好这门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以加强我们今后的竞争力量。

苏伊士航线

国际贸易地理 苏伊士 运河及航线 班级:国贸141601 姓名:赵悦 学号:201416030136

一概况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 苏伊士运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岛变成非洲大陆,埃及横跨亚非,西南亚、东北非以及南欧的贸易更繁忙。 当地时间(2015年)7月29日,新苏伊士运河疏浚工作已正式完成,已于(2015年)8月6日正式开通。 1.地理区位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3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2.明渠路线 苏伊士运河是条无闸明渠,其全线基本为直,却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Timsah)、大苦湖(GreatBitterLake)、小苦湖(LittleBitterLake)。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红海边的苏伊士城。 3.河道里程 总长:190.25千米。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美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国际贸易理论 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国贸教研室编制时间: 2014年09月1日 执笔者:高迎迎教研室主任:江卫华 审核人:系(部)主任:王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C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授课学期 1 考试/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32 学分 2 考核方式 非试卷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二、课程性质及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国际贸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了解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方正政策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各种贸易做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以国际贸易政策为总体规划,结合国内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自学为辅,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疑点为主。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其他专业确定为选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 1 国际贸易概论 2 2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3 3 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 5 4 国际贸易措施 5 5 国际贸易类别 3 6 国际贸易协调 4 7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5 8 区域经济一体化 5 合计32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

国际贸易地理

1、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苏伊士运河:是位于非洲东北部亚非两洲交界处,沟通红河和地中海,是亚非欧三洲往来海上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延伸,西北宽约370公里,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大陆桥运输: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海—路—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集装箱:又称货柜货箱,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强度,专供周转使用,并用机械装卸和专门车辆运送的大型箱形容器。 北美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不但为美加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主政后,为了改变日本经济落后和避免日本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大力开展自上而下的维新改革 汉江奇迹:韩国政府实行出口导向型开发经济战略,用20年时间把韩国建成中上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称汉江奇迹。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自身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地理大发现: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启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美国和德国,是从冶金技术开始的,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利用和新炼钢技术的产生。 绿色农业: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 石油输出组织: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而成立的国际性组织。 美加工业带:是世界生产最为集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加相邻的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沿岸。 二、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 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在美国形成的工业集中区分布在(C)。 A.墨西哥湾沿岸 B.太平洋沿岸 C.五大湖区及大西洋沿岸北部 D.美国中西部 2.亚太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位于南半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是(D)。 A.新西兰 B.印尼 C.斐济 D.澳大利亚 3.以下盛产水稻的国家是(C)。 A.美国 B.法国 C.印度尼西亚 D.澳大利亚 4.我国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的分界点是(D)。 A.香港 B.新加坡 C.科伦坡 D.亚丁 5.亚太各国间建立的非紧密性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是(D)。 A.东盟 B.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C.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沿岸自由贸易协定 D.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 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 GAGGAGAGGAFFFFAFAF

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 GAGGAGAGGAFFFFAFAF

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 GAGGAGAGGAFFFFAFAF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地理》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课程。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本课程集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港口航线、主要国家地理概况于一体,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地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外经贸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及商品结构与主要国家的风俗等的相关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商务英语; 2、在修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 3、后续课程:进口业务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本技能、突出应用”。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外贸跟单、外贸制单、外贸业务三个职业岗位进

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外经贸行业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主题讨论法、头脑风暴、搭档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应用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业务员来模拟实际商务洽谈过程以便学习各国的风俗礼仪。可以利用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析法:地理位置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搭档拼图法: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两人互相教授对方所学的内容。通过搭档拼图法,可以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并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海运的主要航线、港口和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流等基础知识;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经济结构、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商品结构、人文风俗等的能力。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贸地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一)知识目标 能够指出国际贸易货物的主要海运航线、空运航线和铁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