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笔记

人参 白术 炮姜 炙甘草 炮附子
肾阳虚
腰背冷痛,遗精阳痿,宫冷不孕,多尿或不禁,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弱。
温补肾阳滋养精血
右归丸
左归二山地,牛鹿枸杞菟龟,
右归牛龟出,杜附归桂入。
44
虚劳
血虚
心血虚
心悸怔忡,眩晕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养血宁心安神定志
养心汤
养心汤用参芪草,二茯归芎柏子仁,五味酸枣志夏桂,养血宁心安神志。
肝血虚
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惕肉瞤,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弦
补血养肝柔筋明目
四物汤
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症,加减运用贵变通。
脾胃阴虚
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舌干少苔,脉细数
养阴和胃
益胃汤
温病条辨益胃汤,沙参麦地合成方,玉竹冰糖同煎服,温病需虑把津伤。
肝阴虚
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面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滋养肝阴养血柔肝
补肝汤
补肝汤用木酸草,再加四物就是好。
肾阴虚
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经少,五心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滋补肾阴强壮腰膝
左归丸
左归地杞牛怀山,鹿龟胶菟山萸伴。
阳虚
心阳虚
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沉迟
温通心阳健脾益气
保元汤
保元汤方性甘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脾阳虚
腹胀纳少,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淡苔白,脉弱
益气健脾温养祛寒
阴虚: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阳虚: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虚
虚劳(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虚劳(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气血津液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要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概述1.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点击看大图)2.鉴别诊断虚劳与肺痨鉴别诊断(点击看大图)3.预后转归:①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②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脾肾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因病机虚劳是因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重病久病、误治失治,导致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而为病。
1.病因:①先天不足,体质薄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衰弱、素体阴阳偏盛偏衰);②重病久病,耗伤正气(气血阴阳亏损,精气耗伤,正气难复);③误治失治,损耗精气(辨治失误,或用药不当,可使精气损伤);④烦劳过度,损伤五脏(劳神则心失所养,脾失健运;房劳则肾精亏虚);⑤饮食不节,气血匮乏(脾胃损伤,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
2.病位:涉及五脏,以脾、肾为要。
3.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4.病性:以本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
5.幼年患虚劳者,常以先天为主因;成年以后患虚劳者,常以后天为主因。
辨证论治1.气虚 [以肺、脾气虚为多]气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2.血虚 [以心、肝血虚为多]血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3.阴虚 [以肺、肝、肾的阴虚为多见]阴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4.阳虚 [以心、脾、肾的阳虚为多见]阳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5.辨证要点辨病势顺逆(点击看大图)必备经典1.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3.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4.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 Hb<=30g/L
重度贫血: Hb60g/L
中度贫血: Hb在61~90g/L
下限
轻度贫血: Hb大于90g,低于参考值
贫血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找到贫血的原因
鉴别诊断:
(1)肺痨: 病因: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病位:肺,脾肾 病理:阴虚火旺 表现: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
病例3: 龙xx,女 21岁
一贯月经量多。是月崩漏,平素头 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动则更 甚,健忘失眠,乏力纳差,腹胀便溏, 唇甲淡白,舌淡,脉细。
检查:重度贫血征,地中海血象。子宫 肌瘤。
病例4: 女,42岁 有机农药厂工作,长期接触苯。 入院时,面色苍白,头晕眼花,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纳差 腹胀,口淡,易感冒,舌淡苔白, 脉细弱。
病例2:
陈XX,58岁,四会中学老师。
病史:患高血压病21年。1年前出现夜尿频多,少 寐多梦,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腰酸膝软,口干 咽燥。近日上述症状加重,并发现双下肢浮肿, 到本院求医而入院。检查发现:高血压心,冠心, 肝硬化,双肾萎缩。肝代偿功能尚可,慢性肾功 能衰竭。
舌质偏红,薄白苔,脉弦细数。
(4)肾气虚
症状:腰膝酸软,面白神疲,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有
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女子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气 方药: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 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三)分证论治
2.血虚 (1)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 淡白不华,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则治法
1、原则:补益为基本原则 《素问》提出“虚则补之”
中医内科学-虚劳

肾气虚 气虚+肾虚 (尿频而清)
补益肺气 益气养心 健脾益气 补益肾气
补肺汤 七福饮 加味四君子汤 大补元煎
37 (一)肺气虚证
1、辨证依据 主要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
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色苍白。 2、治法:补益肺气。 3、方药: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熟地、五
20 病因病机
四、病机转化: 在其病变过程中,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的
气、血、阴、阳某一方面的亏损。 但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常互相影响;
一脏受病,可以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 气虚者,久则阳亦渐衰,血虚者,久则阴亦不足;阳损日久, 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形成气血阴阳皆虚的 证候。
28
阴虚与阳虚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损及阳,阳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阴,致阴阳两
的亏虚
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29
阴虚与血虚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鉴别诊断
24
二、虚劳与其他疾病的虚劳
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 面有类似之处,故需鉴别
分类 症状 特点
病程
虚劳
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一系列精气亏虚的 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
症状
现
较长
有长有短
25 相关检查
中医内科虚劳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虚劳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
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
金元以后,许多医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
如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
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
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
清代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
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
《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
中医内科学----虚劳共62页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
中医内科学课件-43-虚劳wqs

病机特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16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劳 病程 证候特点 较长,病势缠绵 以一系列脏腑气血阴阳亏 局限于某一脏腑 虚证 有长有短 均以各自病证的主要症状为 多夹实,且病变脏腑单一
虚的症状为特征,证候多不 突出表现,有相关的虚证,并
2019/2/26
• 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
• 治法:益气补肾
•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补益肾气,适 用于肾气不足之证。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34
•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 • • • • 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 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 加减:(1)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 (2)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肾 固摄; (3)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当归,加肉豆蔻、 补骨脂温补固涩。 •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
血虚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20
区别 气虚
联系
表现为气短乏力, 自汗, 食少便溏, 以阴阳分两者 舌淡,脉弱等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衰 退,一般阳虚包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 且伴有形寒 括气虚,为气虚 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舌质 进一步发展的 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结果
中医内科学
17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 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细目一:概述一、虚劳的概念及源流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
金元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
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牌、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
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
二、《理虚元鉴》中“治虚有三本”的论述《理虚元鉴》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脾、治肺、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三、虚劳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虚劳的常见病因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大病久病,误治失治。
二、虚劳的病理性质、病变部位和病变过程虚劳的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
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
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
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细目三:类证鉴别虚劳和肺痨鉴别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2
三、相关检查
1.一般常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 X线摄片、免疫功能测定等检查。
2.结合原发病做相关检查。
14.10.2020
PPT课件
13
【辨证论治】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 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 纲,五脏虚候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 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 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至两虚, 由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 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虚劳
【概述】
1.定义: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 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 弱证候的总称。
虚:精气夺则虚; 损:久虚不复谓之损; 劳:损极不复谓之劳。
14.10.2020
PPT课件
2
2.文献摘要: (1)《素问·通评虚实论》 (2)《难经·十四难》 (3)《金匱要6)明代 (7)清代吴澄的《不居集》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少津,脉细数等
围,均属形质损伤
血虚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14.10.2020
PPT课件
16
区别
联系
气虚 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食少便 以阴阳分两者
溏,舌淡,脉弱等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
14.10.2020
PPT课件
14
阴虚与阳虚,阴虚与血虚,气虚与阳虚的 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损及阳,阳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阴,致阴阳两
的亏虚
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14.10.2020
PPT课件
15
区别
联系
阴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 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 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 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14.10.2020
PPT课件
18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 “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 原则。
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 进行性加重。
2.具有引起虚劳德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 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
中的虚证。
14.10.2020
PPT课件
9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14.10.2020
PPT课件
10
虚劳
肺痨
病因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
1.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 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2.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 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14.10.2020
PPT课件
19
3.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重视不易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 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 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不易脾肾,先后 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因病致虚
14.10.2020
PPT课件
7
转归:1.治疗及时,正确,逐渐好转治 愈
2.未能合理治疗,一脏受病,累计他 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阳损 及阴,阴损及阳。
14.10.2020
PPT课件
8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 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
有 长 有 短
证 候 特 点 以 一 系 列 脏 腑 气 血 阴 阳 亏 虚 的 症 状 均 以 各 自 病 证 的 主 要 症 状 为 突 出 表
为 特 征 , 证 候 多 不 局 限 于 某 一 脏 腑 现 , 有 相 关 的 虚 证 , 并 多 夹 实 , 且 病
变 脏 腑 单 一
14.10.2020
14.10.2020
PPT课件
6
禀赋薄弱 父母年老体衰,胎中失养 素质不强 孕育不足,生后喂养失当
烦劳过度 忧郁思虑,劳神过度──损伤心脾 损伤五脏 早婚多育,恣情纵欲──损伤肾精 因虚致病
饮食不节,嗜欲偏食 饮食损伤
营养不良,饮酒过度
损伤脾胃
久虚不复虚劳
大病久病
邪气过盛 ── 脏器损伤
久病失于调理── 正虚难复 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不外先天、后天 两大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14.10.2020
PPT课件
5
【病因病机】
二、病机 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 是虚劳的基本病机。 虚劳病因病机示意图: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等
病位
五脏
肺
病机特点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阴虚火旺
证候特点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14.10.2020
PPT课件
11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 劳
虚 证
病 程
较 长 , 病 势 缠 绵
14.10.2020
PPT课件
3
3.范围:凡属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 展至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 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 功能性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 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14.10.2020
PPT课件
4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衰退,一般阳
阳虚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且伴有形 虚包括气虚,
寒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 为气虚进一步
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发展的结果
14.10.2020
PPT课件
17
2.辨有无兼夹病证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论治时还应注意 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 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 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