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有着丰富多彩的变化。
她们有的是聪慧智慧的女性形象,有的是温婉娴静的女性形象,还有的是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这些不同的形象展示了古代文学中对女性的多元化描绘。
首先,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常常出现的是聪慧智慧的女性。
这些女性通常具有卓越的才智和卓尔不群的智慧。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
她以其聪慧和才情征服了许多人的心。
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生活并面对困境。
这种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温婉娴静的女性形象也是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的。
这些女性通常以她们温柔体贴的性格和婉约的举止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表妹贾探春就是一个非常温婉娴静的女性形象。
她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在人群中保持低调。
她的温柔和善良给予了其他人安慰和温暖。
另外,在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还可以是勇敢坚强的。
这些女性不畏艰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例如,在《史记》中,虞姬是一个非常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她心爱的人,表现出了无尽的勇气和坚毅。
她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成为古代女性形象的典范。
总而言之,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她们的形象和性格展示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多种期待和评价。
一方面,女性在古代社会中常常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然而她们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女性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们的形象不仅仅依赖于外貌和性别,还包括睿智、勇气和温柔。
这些不同的女性形象让古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启发了现代女性追求自己独立自主和全面发展的力量。
论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

论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作者:崔艺花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07期摘要:分析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出现的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再进一步研究叙事文学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当时韩国女性的立场、女性对人生和两性关系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女性形象;韩国古典小说;道德观;审美情趣;演变过程本论文是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级科研立项项目经费资助而发表的一、序论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所创作的女性形象不是女性真正的形象,是一种被男权社会的束缚而扭曲的形象。
17世纪中期以前的汉文小说中一直忽视女性,尽管有些汉文小说中有女性形象出现,但这些作品很少把女性作为主人公来反映她们的情绪和愿望,表现的只是她们扭曲的爱情观和贞节观。
现行的对韩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是关于特定的一部作品或特定时期的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出现的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文艺美学方法论中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社会历史研究法和女权主义批评论、接受美学方法论来重点研究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当时韩国女性的立场、女性对人生和两性关系的审美情趣。
本论文是以殊异传体《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女鬼、金時習的《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军谈小说《朴氏夫人传》中的朴氏夫人、《春香传》中的春香、《彩凤感别曲》中的金彩凤为研究对象,来研究韩国古典小说里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发展过程。
二、本论(一)每个时代的女性形象及特征1.罗末丽初敢恨敢做的女性——《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少女鬼魂。
唐《新罗殊异传》载有崔致远的《仙女红袋》,其详细记述了崔致远游历招贤驿,题诗双女坟,是夜与双女坟中两位亡女饮酒吟诗,相亲相爱的故事。
《仙女红袋》中的两姐妹原出身豪门,当姐18岁、妹16岁时,父母将她们分别许配给了盐商茶贾。
但姐妹俩初通文墨,不愿屈就市井之辈,双双含怨而死。
她们进入阴间已有百年,虽墓旁来往之人不少,但都是鄙夫俗子,姐妹俩芳心未开,而今日的小崔气度夺人,才华橫溢,方为姐妹俩心仪的“白马王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介绍《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唐明皇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和宫廷政治的描写,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与后来的内乱。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通过塑造不同角色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看法以及女性在权力斗争中所处的境地。
杨玉环:美丽与命运杨玉环作为《长恨歌》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被形容为“纤腰拥凤鸾之袖”。
她出生美貌,因此得到了唐明皇的宠爱。
然而,在命运面前,她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尽管她具有迷人的外表和才华横溢,但她被作为政治联姻牺牲给其他国家,最终成为帝王权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棋子。
唐明皇:权力与矛盾唐明皇是《长恨歌》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杨玉环被迫嫁给的人。
作为皇帝,他有绝对的权力和控制力,但同时也深陷于政治阴谋之中。
尽管他深爱着杨玉环,但出于政治考虑和自身利益,他最终放弃了对她的保护,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唐朝后宫:权谋与争斗在《长恨歌》中,唐朝后宫是一个充满阴谋和权力斗争的地方。
不同女性角色在这里互相竞争,为了获得君王的宠爱而不择手段。
她们表面上看起来温顺和顺从,实际上却在背后进行着种种手段和计划。
这个描写展示了当时女性地位脆弱、易受操纵以及被社会压迫的现实。
李白:诗与文化作为唐代伟大诗人之一,《长恨歌》由白居易创作而成。
通过诗人李白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对时代的看法。
他以浪漫诗意的方式描绘了唐朝盛世和女性在这个时代的挣扎,使读者更能够理解历史背景下的女性命运。
结论通过《长恨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和压迫。
尽管有些女性具备优秀的才华和美貌,但在政治斗争中成为工具和牺牲品是无法避免的。
这个作品也提醒我们反思当今社会是否还存在类似问题,以及必要时向坚持平等和尊重的方向努力。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及意义分析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及意义分析作者:王宏魁来源:《牡丹》2019年第15期《左传》完整、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其对我国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正面影响。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左传》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也成为后人关注的史学研究课题之一。
一、《左传》中女性形象的基本概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礼仪风俗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左传》作为当时一部经典的史书,其中记载了这一时代的种种特殊之处。
《左传》记录了周王室和诸多诸侯国的历史,其中也记载了大量女性故事,她们与男性在国家政治上、生活中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王侯将相政治事件、战争事件、生活的参与者与陪衬人。
所以,《左传》描绘的74位主要女性均处于贵族阶层,她们生存于男权压迫与战争摧残的夹缝中,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顺从礼制的女性《左传》中的女性都顺从传统宗法礼制,这种顺从是渗入血液、刻入骨髓的,她们并不将宗法礼制作为禁锢束缚自己的枷锁,而将其视为一种传统女性必须遵守的合理规范,其中隐约透露出春秋时期传统女性的无奈。
《左传》记载了“重耳奔狄”这一经典故事。
“重耳遂奔狄。
狄,其母国也。
是时重耳已年四十三。
”晋公子重耳为逃避晋献公追杀而逃到狄国,在狄国生活期间纳季隗为婢妾,季隗当时只有13岁,却与年过不惑的重耳日久生情,他在狄国一待就是12年。
当55岁的重耳不得不因再次逃避追杀离开狄国时,他对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
”季隗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重耳离开狄国,若25年再回来,已经年过八旬,而这对于当时只有25岁的季隗来说是相当痛苦的,是人生的一大考验。
在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时,季隗选择顺从她的爱情婚姻观,她的忠贞守候正体现了古代女子顺从宗法礼制的一面,尽管季隗只是重耳生命中众多女人的一位,但她依然甘愿遵守礼制守候男人一生,这足以鲜明凸显《左传》中传统女性的礼德一面。
(二)玩弄权术的女性《左传》中女性形象值得后人研究寻味的一点就在于它所表现的女性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季隗那样的忠贞女子,也有利欲熏心、玩弄权术的祸国之女。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在古代文学中,美人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美人不仅仅是指外貌美丽的女性,还包括她们的性格魅力和才华。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从容典雅的贵妇到聪明机智的女侠,每个美人形象都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本文将以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探讨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并分析她们所代表的价值观。
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
而林黛玉可以说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美人形象之一。
林黛玉不仅拥有绝世的美貌,还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她聪明、敏感,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以此展现了她的坚韧和独立。
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仍然能保持自我,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她的形象给人一种自由、不拘一格的感觉,代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二、《西游记》中的白骨精《西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神魔小说,其中的美人形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白骨精是其中一个受人瞩目的美人形象。
白骨精形象与传统女性形象截然相反,她被描绘成一个妖媚迷人的女子,具有诱人的外貌和魅力。
她用自己的美貌和巧妙的言辞迷惑了行者,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
白骨精形象的出现提醒了古代人们不能被表面的美貌所蒙蔽,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美貌的追求和对于女性莫名恐惧的心理。
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所追求的女子形象《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追求的女子形象是一个集合了多种美德的综合形象。
她们既有着端庄的仪态,又有着才情出众的文化修养。
她们既能体现温柔贤淑的品格,又能展示聪慧机智的智慧。
她们具备着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的完美统一,是受到古代男子追捧和憧憬的典范。
这类美人形象的出现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女性品德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家庭美满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每一个美人形象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她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女性的不同期许。
我国古代叙事诗中女性形象演变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 出, 作者对诗 中的女性形 象情感态度大 致可 以
12予以褒扬 . 应该说 , 上类女性 的不幸遭遇归根 结底是 由女性在 古代社
同情 、 予以褒扬 、 痛加贬 斥、 客观描 述。女 性形 象随着 古代 叙 事 诗 的发展 也呈现 出明显的继承基础 上的 变化 , 这正是 古代叙 事 诗叙事艺术不断进步的重要体现 。 关键词 : 古代叙事诗 ; 女性形象; 审美情感 ; 象演变 形 中图分类号 : 27 2 I0 .2 文献标识码 : A
素有两个 : 人物和事件。就人物要素而言 , 古代叙事 诗体 现出一
个显著的特征 , 是女性形象 比较 丰富 , 就 而且 随着时间 的推移 , 女性形象也体现出明显 的继承基础上的变化。本文就对此 英雄 , 热情 赞扬 了她 的 勇敢和 智慧 。其 实, 这种刚强 的女子形象在《 木兰诗》 之前便 已有之 ,玉台新咏》 《 收录的辛延年所作的《 羽林郎》 , 中 就描述 了一个敢于 反抗 强暴 力量的卖酒女子一 胡姬 ; 随后 的汉 乐府 民歌《 陌上桑》 的秦 中 罗敷 , 在捍卫了自己尊 严的过程 中, 充分 展示了她 不畏权 势 、 敢 于斗争人格魅力。但此后 , 叙事诗 中便很 难寻 觅到这 类女 子 的 踪影。期间偶有南朝颜延 之根据民间故事 写成 的《 秋胡诗》, 写 出了一个 贞节女子的高尚节操 ; 明代 于谦在其 《 采桑妇》 中叙写 了又一个 “ 罗敷” 亦 是同样 的刚 强 自尊。虽然这类女性 形象 秦 , 在古代叙事诗中出现 的不多 , 且形象比较单薄 , 她们的斗争精 但 神和坚强姿态使她们一直闪烁 着光彩。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们的形象或让人爱恨交加,或让人深感同情。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但她们从不缺少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勇气。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既定规则的不合理和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处境。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贞女形象。
贞女一词,即“守贞之女”,是古代男性评价女性品德的标准之一。
《红楼梦》中的黛玉便是一个贞女形象的典型代表。
黛玉在家族中扮演着一个优秀的女儿的角色,但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苦痛。
她被家族旧规矩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命运。
但是,黛玉这个形象却也体现了女性的力量和自由精神,她并不像外表看上去一样软弱无力,而是一个内心极具复杂和矛盾的人物。
她的形象让人们对古代女性的境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妓女形象。
妓女在古代社会中受到社会机制的压迫和排斥。
但事实上,妓女也是拥有故事的人,她们生动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充满了人性的魅力。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一同到荣府游玩时,第一次见到了妓女花袭人。
花袭人是一个明艳动人、聪明机智的女子,她的表现和其它宝玉曾经遇到过的女子截然不同。
尽管她是一个妓女,但她的灵魂有忠诚、有温暖,她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妓女背后的人性和温情。
另外,我们还能发现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武者的形象。
女武者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的形象,她们既是女性,又是武者,即便是在当时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她们也展现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影响力。
《花木兰》便是一个以女武者为主角的作品,花木兰不顾家庭反对,代替父亲从军打败敌军。
这个形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勇气和独立精神,更具有无限想象力。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是不可忽视的,这不仅是文学创作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趋势的反映,也是对于女性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诠释。
这些形象远非单纯地展示表面的美丑,更多的是深入探讨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机遇和困境。
试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一、本文概述《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不仅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历史见解著称,更因其对女性形象的生动描绘而独具魅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史记》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详细解读《史记》中的女性人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以及她们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将分析《史记》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和文学价值,揭示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到《史记》这部伟大著作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二、《史记》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描述同样丰富多彩,深入剖析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史记》中塑造了一系列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她们以高尚的品德、智慧和无私的奉献,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楷模。
如《项羽本纪》中的虞姬,她以忠诚和智慧辅助项羽,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谋士;又如《孔子世家》中的南子,她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睿智的见解,为孔子的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史记》中,也有许多英勇善战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与男性同样甚至更为出色的战斗能力。
如《淮阴侯列传》中的吕后,她以果断和勇敢的军事决策,为汉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又如《田单列传》中的田单之母,她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带领家族抵御外敌,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史记》中还塑造了一些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多舛,遭遇种种不幸,但却以坚韧和勇敢面对困境,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敬意。
如《孝武本纪》中的钩弋夫人,她因政治斗争而被迫自尽,留下了悲惨的结局;又如《刺客列传》中的豫让之妻,她在丈夫离世后独自承担家庭重担,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在《史记》中,也有一些被描绘为妖艳惑众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因美貌而引发纷争,或因权谋而扰乱朝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所创作的女性形象不是女性真正的形象,是一种被男权社会的束缚而扭曲的形象。
17世纪中期以前的汉文小说中一直忽视女性,即使有些汉文小说中有女性形象出现,但这些作品很少把女性作为主人公来反映她们的情绪和愿望,表现的仅仅她们扭曲的爱情观和贞节观。
现行的对韩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是关于特定的一部作品或特定时期的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出现的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使用文艺美学方法论中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社会历史研究法和女权主义批评论、接受美学方法论来重点研究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当时韩国女性的立场、女性对人生和两性关系的审美情趣。
本论文是以殊异传体《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女鬼、金?r??的《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军谈小说《朴氏夫人传》中的朴氏夫人、《春香传》中的春香、《彩凤感别曲》中的金彩凤为研究对象,来研究韩国古典小说里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发展过程。
(一)每个时代的女性形象及特征1.罗末丽初敢恨敢做的女性——《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少女鬼魂。
唐《新罗殊异传》载有崔致远的《仙女红袋》,其详细记述了崔致远游历招贤驿,题诗双女坟,是夜与双女坟中两位亡女饮酒吟诗,相亲相爱的故事。
《仙女红袋》中的两姐妹原出身豪门,当姐18岁、妹16岁时,父母将她们分别许配给了盐商茶贾。
但姐妹俩初通文墨,不愿屈就市井之辈,双双含怨而死。
她们进入阴间已有百年,虽墓旁来往之人很多,但都是鄙夫俗子,姐妹俩芳心未开,而今日的小崔气度夺人,才华?M溢,方为姐妹俩心仪的“白马王子”。
2.外柔内刚——《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
《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容貌美艳,一日,李生去学堂路上以诗戏崔氏,二人通情相好。
李崔正式婚配,情爱之至。
不过数年,红巾军入侵,互不知生死。
乱平,李生归家,入夜,崔氏至,两人相逢,互致慰劳,钟情如初。
荏苒数年,崔氏请辞,遂即踪影全无。
经年伴李生者盖崔氏之魂。
崔娘既是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聪明女性,又是有进取心、非常刚毅的女性。
3.智慧美的化身——《朴氏夫人传》中的朴氏夫人。
《朴氏夫人传》中的朴氏夫人是一位女将军,比自己的丈夫更优秀。
虽天下薄色,但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决心行动。
这对当时行为和思想上不自由的女性是一种精神安慰。
她是用英雄气概和才智击退胡王跟敌将的爱国女性。
4.追求个性的典范——《春香传》中的春香。
在《春香传》中,春香是个既开放、又守节的女人。
李梦龙和春香在广寒楼相遇,一见钟情,私订了终身,婚前性行为违背于当时的封建道德规范,但春香对李梦龙一片真心,为守节而经受卞学道的酷刑。
她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得到了广泛读者的首肯,所以春香成了朝鲜朝末年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朝鲜妇女优美形象的代表。
5.近代意识的拥有者——《彩凤感别曲》中的金彩凤。
《彩凤感别曲》中的金彩凤没有被长时间强迫而顺从旧封建道德拘束,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志向行动的。
在力求实现人性解放上,她的性格跟《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很相似,但她不同于崔娘,没有顺从强要其遵守封建道德规范的父母,即使会遇到困难也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迎刃而解。
(二)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当时韩国女性的立场和审美情趣纵观这五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从幻想世界里的鬼魂到持有近代意识的女性。
《双女坟》中的女主人公是鬼魂;《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先是人,后是鬼魂;《朴氏传》中的朴氏夫人是拥有神力的带有幻想色彩的女性;《春香传》里的春香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的现实世界里的女性;《彩凤感别曲》中的金彩凤也是拥有近代意识的现实世界的女性。
1.女性的立场。
在以男尊女卑为中心的朝鲜社会,女性的立场是被动的。
不管是婚姻还是爱情,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中,没有任何自主权可言。
所以在有进步意识的作者笔下刻画出了从消极的反抗到积极的反抗的女性形象。
《双女坟》中的女主人公不愿屈就市井之辈,抑郁而死,双双含怨撒手人间,是属于消极的反抗。
《李生窥墙传》中崔娘的反抗和《春香传》中春香的反抗是比较相似的,都是为了心上人,一个死在红巾贼的刀下,一个受尽了狱中煎熬,但春香的反抗更为积极。
《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和李生没有身份上的差异,不过《春香传》中的春香是逾越了分明的身份等级与李梦龙私自结为夫妇。
《朴氏夫人传》朴氏夫人对社会的反抗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击退胡王和敌将,是属于积极的反抗。
但在面对家庭、丈夫时朴氏夫人选择了逃避。
小说的前半部分因她的丑陋相貌导致丈夫和婆婆的鄙视,她仅仅让公公在后花园建了个别室自己独处,暗地里协助鄙视自己的丈夫考上了科举。
这种宿命的行为是消极的。
《彩凤感别曲》中金彩凤的反抗是积极的。
她为了自己结下的婚约在去首尔的途中逃婚,又为遇到困难的父母卖身。
2.审美情趣。
在以男尊女卑为中心的朝鲜社会,小说中所反映的是符合男性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
在审美标准上她们符合当时男人的审美标准:姿色艳丽,有才华、能与才子产生共鸣,守节。
不管是罗末丽初的两位女鬼,朝鲜朝初期的崔娘,智勇双全的朴氏夫人,还是个性开放的春香,拥有近代意识的金彩凤都是对自己所爱的男人从一而终的女性。
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折磨,为了自己所爱的男人在所不惜,而且她们选择的男人都是通文墨的文人。
《双女坟》中的女主人公不愿屈就盐商茶贾,喜爱有才有志青年。
即使进入阴间已有百年,芳心一直不开,直到遇到气度夺人、才华?M溢的文人才饮酒吟诗,相亲相爱。
《李生窥墙传》中的李生虽有点怯弱,但是上过学堂,是天资英秀的书生。
《朴氏夫人传》中朴氏夫人的丈夫只重视妻子外貌,随着妻子容貌的变化对妻子的态度马上转变的男人。
《春香传》里的李梦龙是后成暗行御者的两班子弟。
《彩凤感别曲》中金彩凤的心上人姜弼成也是文人。
这五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都属于才子,能够与才女佳人产生共鸣。
美国初期的女权评论家解构男性作家文本中塑造的“不真实”的妇女形象以及形象背后蕴含的性别权力关系,所以从女性角度讲,并不是秀丽的书生才是最佳的丈夫人选。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真心爱自己的男人才是值得爱的人。
但在当时重视文人,鄙视商人的观点下女性的择偶标准是扭曲的。
在男性自主意识下女性的守节是相对的。
《双女坟》中两姐妹即使已是阴间人,但在遇到自己喜欢的有志青年时,仍按照自己的意愿打开芳心与其相亲相爱。
而且两女一男的性活动在当今社会也是持否定的态度。
《李生窥墙传》中李生和崔娘虽没经父母同意二人就通情相好,但是崔娘为了守节而成为红巾贼的刀下之魂。
《春香传》中春香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纯洁、善良、坚贞的少女典型,她的遭遇获得了广泛的同情。
春香为守节而经受卞学道的酷刑,所以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得到了广泛读者的首肯。
《双女坟》,《李生窥墙传》,《春香传》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既符合封建伦理规范——妇女要守节,又违背于绝对的封建伦理道德。
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是违背于朝鲜传统的婚姻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郎才女貌,门当户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
只要是跟有才气的公子相爱,为其守节就能够得到首肯。
而且既遵守规范,又脱离规范,这就是韩国人传统的的审美意识。
《朴氏夫人传》中的朴氏夫人形象符合当时读者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
姚斯将作品的理解过程看作读者的期待视域或对象化的过程。
当一部作品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域符合一致时,它立即将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使理解迅速完成。
壬辰委乱和丙子胡乱的阴影笼罩着当时的人们,所以朴氏夫人的形象是对女性的新时代理解的反映,表现出区别于传统女性的进取的一面。
在没有参政权的朝鲜朝时代的女性也能够脱离封建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国难的期望。
经过两乱之后,当时的人们对王权产生怀疑,认为只有民间英雄才能够救国家,所以朴氏夫人的神力是当时普遍存有的英雄崇拜心理的反映。
《彩凤感别曲》中的金彩凤的父母强迫金彩凤背叛姜弼成,彩凤被迫做许判书的妾的时候反驳父母“被富贵瞎了眼睛”。
金彩凤的这种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是对长久以来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旧封建伦理的赤裸裸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个性解放的志向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当金彩凤面临服从父母当妾享荣华富贵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争取自己心爱的人的两条路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争取自己喜欢的人。
而且自己克服和解决了因选择争取这条路所遇到的所有的风波和困难。
金彩凤是理性地判断和分析自己处境的女性,同时也是讲义气、孝顺父母的女性。
而且是只能出现在封建制度将要瓦解的朝鲜朝末期的富有近代意识的女性形象。
新晨范文网三、结论本论文研究和分析,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出现的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殊异传体《仙女红带》中的两位女鬼、金?r??的《李生窥墙传》中的崔娘、军谈小说《朴氏夫人传》中的朴氏夫人、《春香传》中的春香、《彩凤感别曲》中的金彩凤。
纵观这五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从幻想世界里的鬼魂到持有近代意识的女性。
这是跟社会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以男尊女卑为中心的朝鲜社会中,小说中所反映的是符合男性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男性自主意识下形成的美貌。
审美标准上她们符合当时男人的审美标准的才女佳人型。
在男性自主意识下女性的守节是相对的。
本论通过研究女性形象对封建叛逆性以及故事的最终结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特征,从而揭示出当时在被动的立场下女性形象在作品中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93.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89.古典叙事文学中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