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检修工艺
段修作业规范1--转向架检修

34 续上表567891011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铁路货车转向架段修作业基本规范续上表工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业图示材料及其他4.3翻转检查第2步、第3步(图16):摇枕A区(弹簧承台弯角过渡处)→交叉杆杆体(右侧)→摇枕B区(减重孔周边及心盘座下平面)→交叉杆盖板及焊缝→摇枕A区(排水孔周边及内腔)→摇枕B区(减重孔周边及心盘座下平面)→交叉杆杆体(左侧)→摇枕A区(弹簧承台弯角过渡处)。
记录下交叉杆标记。
图165裂纹判定 5.1侧架弯角A区(图17)横裂纹长度不大于裂纹处断面周长的30%;转K4型侧架摇动座支承安装槽底面B区(图18)横裂纹长度不大于60 mm;其他部位的横裂纹长度不大于裂纹处断面周长的50%时焊修,大于时报废。
5.2摇枕上平面、侧面横裂纹长度不大于裂纹处断面周长的20%,底面横裂纹长度不大于底面宽的20%(测量周长或宽度时,铸孔计算在内,测量裂纹长度时,铸孔不计算在内)时焊修,大于时报废。
5.3摇枕纵裂纹或内壁加强筋、心盘销座裂纹时焊修;摇枕挡或下旁承盒裂纹、缺损时焊修或报废。
5.4判断有疑问的摇枕、侧架、交叉杆须除锈后对该部位进行湿法磁粉探伤检查确认。
钢卷尺图17图186侧架检查 6.1转8A、转8AG、转8G、转8AB、转8B、转K6型导框两侧摩擦面单侧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2 mm(图19)、两侧磨耗深度之和大于3 mm(图20),内侧面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3 mm(图21)或组装间隙超限时,堆焊后加工。
侧架导框检测量规、转K6型侧架导框检测量规、侧架承载鞍支承面磨耗图19 图20一、转向架检修(现车检修)续上表工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业图示材料及其他6.2转K6导框内侧摩擦面两侧磨耗之和大于3 mm时堆焊后加工(图22)。
6.3转K2、转K4、转K5、控制型侧架导框导台两侧摩擦面单侧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3 mm(图23),两侧磨耗深度之和转K2、控制型大于4 mm,转K4、转K5型大于5 mm(图24)时,堆焊后加工。
地铁车辆基地转向架检修工艺浅析

地铁车辆基地转向架检修工艺浅析发布时间:2023-02-17T01:07:57.16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9期作者:高健[导读] 地铁车辆架修是十分重要的地铁车辆运营维护工作高健天津中车唐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04摘要:地铁车辆架修是十分重要的地铁车辆运营维护工作,旨在通过全面检测地铁车辆转向架的各个部位运行使用状况,进而对于存在故障隐患的转向架部件全面实施更换处理,严格保证地铁乘客的人身安全利益。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地铁车辆架修中的地铁转向架检修工作内容,分析地铁车辆转向架的检修工艺优化改进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转向架;检修工艺随着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也日益深入。
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网络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其中地铁运输系统承担了人流和物流的主要任务,以其便捷、快捷、经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随着地铁运行规模的扩大,地铁车辆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要加强对地铁车辆基地转向架检修技术的研究,提高维护计划的定位精度和科学性,保障地铁车辆运行的稳定。
一、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首先对车体进行分离,将与车体分离后的转向架推入专门的转向架检修区域。
施工人员需要对转向架的空气弹簧和受流器进行拆解,并利用相关设备对牵引电机进行拆卸。
等牵引电机拆卸完毕后,检修人员需要对轮对和构架进行分离处理,之后再分区域对转向架的各个部分进行检修。
针对轮对的检修,首先需要对轴端位置进行拆解和分离,根据转向架实际应用情况,对轮对的脱漆问题进行补漆处理,并对轮对的使用情况进行探伤。
在一系列检修工作完成后对轮对轴箱装置进行组装修复。
而针对构架的检修工作首先需要维修人员分离构件上的各个部分,包括构架上橡胶堆、软管、横线减震器以及抗侧滚扭杆等挂件,在各个挂件分离后一一进行检修工作。
维修人员还需要对构件进行清理除锈,对挂架的脱漆进行修补处理,并对其进行探伤。
CRH2动车组三级检修转向架分解和检修工艺

13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工 业 技 术转向架是动车组的走行装置,具有承载、减振、导向、牵引、制动等重要功能,决定了列车运营速度和运行品质,是动车组的核心技术。
CR H2型动车组转向架是在原川崎重工生产的的动车转向架DT206和拖车转向架TR 7004B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
动车组的每个车体下装有两个动车转向架。
其结构主要包括轮对和轴箱、一系弹簧悬挂、转向架构架、二系弹簧悬挂(空簧)、牵引杆、抗蛇形减震器、停车制动装置、空气制动装置、牵引电机、联轴节等设备。
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三级检修周期为45万公里。
CRH2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转向架检修包括:清洗、分解、检修、装配、调试五个部分。
1 清洗前转向架分解工艺流程拆下牵引电机组成、垂向油压减振器、空气弹簧组成,并将构架空簧安装座孔、各管路进气口、各线缆插头等部位进行防护。
(对各螺钉安装孔也需进行防护)具体步骤如下。
(1)用空气弹簧专用吊具将空气弹簧轻轻吊起,起吊时轻轻晃动工件,注意不要损坏空簧0型密封圈。
将空气弹簧放置于专用检修台位上,并做好标识。
用防护工艺堵塞入空簧进气孔座,防止转向架清洗时水进入附加空气室。
工件的标识贴在上盖板上。
检修工装:空气弹簧专用吊具;天车;空气弹簧专用检修台位。
(2)拆除垂向减震器。
工装:手钳;套筒扳手(M16螺拴);零件转运小车。
(3)拆除电机。
工装:手钳;套筒扳手;天车。
2 转向架清洗将转向架用天车吊运止清洗区,用高压水清洗机和人工清洗方法清洗表面灰尘和油垢。
清洗目的主要为便于检查。
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扫,擦干。
在此台位还进行构架和抗蛇形减震器安装座的清洗。
3 清洗后转向架二次分解工艺流程清洗完成的转向架用天车吊运至转向架分解区,用铁鞋固定,进行第二次分解。
主要流程如下。
主要检修内容:将轮对轴箱组成、轴箱弹簧组成、速度传感器、排障装置、轮对提吊等部件从构架上拆下检修。
CR400BF动车组转向架的组装检修工艺分析

CR400BF动车组转向架的组装检修工艺分析发布时间:2021-03-02T04:58:59.33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期作者:张涛[导读] 在动车组当中,转向架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件,对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关系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动车客车段天津 300161摘要:在动车组当中,转向架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件,对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关系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合理运用动车组转向架组装检修工艺,完成转向架的具体组装和检修过程。
本文针对CR400BF动车组转向架的组装检修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动车组转向架组成,分析了转向架的检修工艺,探讨了目前转向架的检修现状,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CR400BF动车组;转向架;组装检修;工艺分析前言在CR400BF动车组当中,转向架是十分关键的一项系统组成,其质量对于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具有直接影响。
而转向架的检修工作属于三级修和四级修,在具体的检修工艺当中包含了许多复杂和繁琐的工艺流程,对此,为了全面提升动车组转向架的组装检修水平,需要深入分析转向架检修工艺的各项环节,把握各项检修要点,并结合转向架检修现状合理制定优化方案,以此来全面完善动车组转向架的组装检修工艺,保证转向架质量,保障动车组的安全稳定运行[1]。
一、动车组转向架组成在高速动车组当中,转型架是重要的走行装置,具体包括轮对轴箱装置、悬挂装置、构架以及牵引装置等。
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转向架具有承载、牵引、导向、减震以及制动等相关作用。
首先,构架是转向架元件的重要安装基础,不仅需要将自重以及载重在内的垂向静载荷进行传递,同时还需要对车体以及轮轨间的垂向动载荷进行承受。
其次,轮动装置具体包括制动盘、车轴、轴承、齿轮箱以及车轮等相关部件,而轮对又可以具体分为拖车轮对和动力轮对。
地铁车辆架修转向架检修布局及工艺探讨

地铁车辆架修转向架检修布局及工艺探讨通过对地铁车辆架修时转向架部分检修工作的介绍,探讨转向架检修区域的工艺布局,对转向架检修工艺进行分析对比,以辩证的观点,对地铁车辆架修转向架检修区域的工艺布局和检修工艺给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标签:地铁车辆;架修;转向架;工艺布局随着地铁车辆运行时间的增加、运行里程的累积,一些零部件由于磨损、老化、疲劳、受污染等因素导致其性能下降、可靠性降低,使得车辆的故障率升高,甚至可能产生安全隐患,而这些问题通过定修及以下修程的维修难以解决。
因此,一般地铁车辆在运行 6 年或运行里程达到60 万km 时需进行架修,其主要内容为车辆的车体和转向架两大部件的分解以及其他部件的清洗、检测、修复、试验、组装和调试等。
相对来说,转向架部分的架修内容较多较杂,转向架检修区域的布局和工艺至关重要。
此文对车辆架修转向架检修区域的工艺布局及部分检修工艺进行探讨。
1 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与车体分离后的转向架,推入转向架检修区后,首先进行空气弹簧和受流器的拆解工作,之后进行牵引电机的拆卸工作。
牵引电机拆卸完毕后,进行轮对和构架的分离工作,然后再对轮对和构架分别进行检修。
轮对检修,首先进行轴端装置的拆解,之后进行轮对的脱漆、探伤、补漆工作,完成后进行轮对轴箱装置的组装。
构架检修,首先进行构架上一系悬挂、橡胶堆、踏面制动单元、软管、横向减振器、抗侧滚扭杆等各个挂件的分离,再对分离后的挂件进行检修工作。
对去除挂件后的构架需进行清洗、除锈、脱漆和探伤,检修完毕后,再将各个挂件与构架进行组装。
完成轮对与构架各自的检修工作之后,需对两者进行组装,之后再进行牵引电机的安装;牵引电机安装完毕后,将转向架推入转向架静载试验台,进行转向架的静载试验;静载试验结束后,安装空气弹簧和受流器。
至此,整个转向架的检修工作全部完成,可以将转向架推入落车工位,将转向架与车体进行组装。
2 转向架检修区根据转向架检修工艺的需要,一般按照功能,将转向架检修区分为转向架存放区、转向架拆解组装区、构架检修区、转向架部件检修区、轮轴检修区、轮对存放区和电机检修区等工作区域。
转向架检修故障及改进方法

摘要伴着生产力的提高及铁路技术的发展,我国目前拥有各型铁路货车约100万辆,货车使用的转向架形式各异。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两轴转向架。
转8A即为其中的一种。
它用于载重60-70t的货车上,是铸钢导框式转向架也是我国铁路货车使用众多转向架当中的典型之一。
但是,随着我国铁路货运向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
转8A型转向架各类故障频繁发生,危及铁路货车的行车安全,制约铁路货车的快速发展。
为此,有必要对转8A型转向架的检修工艺做出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正方案,以提高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及运输效率,促进我国铁路货车向高速重载方向和谐发展。
本文根据转8A型转向架在实际检修中出现的各种不足,结合实际经验摸索和探讨,对其逐一进行分析并设计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货车转向架;转8A;检修流程;工艺改进目录第1章铁路货车的转向架 (1)1.1概述 (1)1.2铁路货车转向架的作用 (2)1.3铁路货车转向架的检修形式 (2)1.4铁路货车转向架一般检修流程 (3)1.5铁路货车转向架的主要形式 (5)①三大件式转向架 (5)第2章转8A型转向架的检修工艺分析 (6)2.1转8A型转向架 (6)2.2转8A转向架的组成 (7)①基础制动装置 (7)2.3转8A型转向架各部件的检修工艺 (8)2.3.4轮对和轴箱 (14)2.4转8A转向架的优缺点 (17)第3章:近几年转8A型和新型货车转向架的工艺改进 (18)3.1近年来转8A型转向架的工艺改进 (18)3.2新型货车转向架使用的新技术 (19)第4章:转8A转向架检修工艺的改进优化方案 (21)4.1导框式侧架磨损严重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21)4.2摇枕裂纹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22)第5章:结论 (24)第1章铁路货车的转向架1.1概述货物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货物的南来北往,都需要车辆来装运。
因此,我们把铁路上用于载运货物的车辆统称为货车。
而货车转向架是铁路货车的关键部位,转向架是车辆上的走行装置,是支承车辆的走行部分,转向架是能相对车体回转的一种走行装置,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轮对用专门构架(或侧架)及其他配件共同组成的一个独立小车。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检修工艺(第六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
1)轮缘的刃面(从A010到Aq0区域)。如果发现金属凹口和撕开,则评估破损的深度。 作如下处理: 如果深度小于1mm,车轮可继续使用。 如果深度大于1mm,则须对车轮进行镟修处理。 2)轮缘的非刃面(从Aq0到B区域)。如果发现金属凹口和撕开,则评估破损的深度。 作如下处理: 如果深度小于2.5mm,把尖锐部分展平到其周围车轮可继续使用。 如果深度大于2.5mm,则须对车轮进行镟修处理。 (3)检查车轮与轮座的结合部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进行分解,并重新选配、压装。
3.轴箱盖检修 对轴箱盖等结构件的检修按清洗、检查、探伤(大修时)、补漆的要求进行。 4.迷宫环、密封圈及层叠环检修 对密封件的检修除结构件外,大修时均要求更新。 5.各类传感器检修 轴箱内装有测速传感器、防滑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对传感器的拆卸与组装需根 据技术要求进行。 6.组装与记录 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组装轴箱,并对检修好的轴箱记录有关信息。
1.以人字弹簧为例,介绍一系悬挂的检修。 1.1.人字弹簧寿命 人字弹簧寿命一般为8—10年,根据国内外的使用经验,人字弹簧如 果使用前存放时间不超过1年,其寿命一般能满足一个大修期(10年 )的要求。所以在5年架修时,需对人字弹簧重新进行选配,使用10 年后全部作报废处理。 人字弹簧由四层钢板、四层橡胶和一层铝合金(最内一层)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
一 维修前准备工作
1.所需工具:数字压力计、金属直尺、尖嘴压杆式油枪、第 四种测量仪、轮对内侧距尺、轮径尺、轮缘形状专用测量尺 (测量“倾斜度”值)、轮缘高度/厚度测量尺、车轮轮辋 侧面鼓起专用测量仪等。 2.所需设备:移动式架车机、不落轮镟床、移动式磁粉探伤 机、超声波探伤仪。 3.所需物品:清洁剂(水基)、压缩空气、干净抹布、钙基 脂和冷冻机油、清漆、压差阀调整垫、O形圈、电机进风口 滤网、齿轮箱油、联轴节润滑脂、开口销。
转向架检修工艺

转向架检修工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车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铁路局东风8B 型内燃机车转向架段修修程。
2. 工艺装备及材料设备:天车、压力机、探伤设备、清洗设备、电气焊设备、转向架磨合试验台等. 工具:专用吊具、弹簧专用卡具、钳工专用工具等量具:游标卡尺、塞尺、千分尺(150 mm ~175 mm,200 mm ~225mm )钢板尺等。
材料:调整垫、防缓铁丝、齿轮箱垫、抱轴瓦垫、绸布、齿轮箱密封剂等。
3. 技术要求3.1 主要技术参数轴式 c 0–c 0构造速度 100㎞∕h轴重 23t (不加压铁)25t (加压铁)轴距 2×1800㎜自重 22.176t每轴簧下重量 4.42t轮径原形尺寸 1050㎜牵引齿轮模数 10传动比 76:17=4。
47弹簧悬挂装置总静挠度 105+9=114㎜一系弹簧静挠度 105㎜一系弹簧自由高 38663+-㎜工作压力 33kN一系弹簧压缩高 29163+-㎜轴箱内圆簧自由高度 38663+-㎜工作压力 12.07 kN工作高度 29163+-㎜二系橡胶堆自由高 (280±4)㎜二系橡胶堆静挠度 9㎜油压减振器阻尼系数 100k N ·s ∕m构架相对车体横动量自由横动量 ±15㎜弹性横动量 ±5㎜构架相对轴箱横动量 ﹙±8、±8、±8﹚㎜轮对相对轴箱横动量﹙±3,±10,±3﹚㎜牵引点距轨面高度725㎜制动倍率 4砂箱容砂量100×4=400㎏3。
3。
1 目测构架应无明显变形,焊缝应无裂纹、无开焊。
3。
3。
2目测轴箱拉杆外观应无裂纹.心轴与构架连接槽两侧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塞尺测量,塞入深度应不大于10㎜;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
5㎜;轴箱拉杆端盖侧面与拉杆座内侧面局部间隙不大于0。
4㎜。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向架检修工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车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铁路局东风8B 型内燃机车转向架段修修程。
2. 工艺装备及材料设备:天车、压力机、探伤设备、清洗设备、电气焊设备、转向架磨合试验台等。
工具:专用吊具、弹簧专用卡具、钳工专用工具等量具:游标卡尺、塞尺、千分尺(150 mm ~175 mm ,200 mm ~225mm )钢板尺等。
材料:调整垫、防缓铁丝、齿轮箱垫、抱轴瓦垫、绸布、齿轮箱密封剂等。
3. 技术要求3.1 主要技术参数轴式 c 0–c 0 构造速度 100㎞∕h轴重 23t (不加压铁)25t (加压铁)轴距 2×1800㎜ 自重 22.176t 每轴簧下重量 4.42t 轮径原形尺寸 1050㎜ 牵引齿轮模数 10传动比 76:17=4.47 弹簧悬挂装置总静挠度 105+9=114㎜ 一系弹簧静挠度 105㎜一系弹簧自由高 38663+-㎜工作压力 33kN一系弹簧压缩高 29163+-㎜ 轴箱内圆簧自由高度 38663+-㎜工作压力 12.07 kN工作高度 29163+-㎜二系橡胶堆自由高 (280±4)㎜ 二系橡胶堆静挠度 9㎜油压减振器阻尼系数 100k N ·s ∕m 构架相对车体横动量 自由横动量 ±15㎜ 弹性横动量 ±5㎜构架相对轴箱横动量 ﹙±8、±8、±8﹚㎜轮对相对轴箱横动量﹙±3,±10,±3﹚㎜牵引点距轨面高度725㎜制动倍率 4砂箱容砂量100×4=400㎏3.3.1 目测构架应无明显变形,焊缝应无裂纹、无开焊。
3.3.2目测轴箱拉杆外观应无裂纹。
心轴与构架连接槽两侧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塞尺测量,塞入深度应不大于10㎜;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5㎜;轴箱拉杆端盖侧面与拉杆座内侧面局部间隙不大于0.4㎜。
3.3.33.3.4电机抱轴油盒在组装前,必须清除干净,组装时不得互换,抱轴油盒与电机组装后,抱轴孔的椭圆度应不大于0.15㎜。
3.3.5各销连接部分及其它运动部分装配时,零件表面应涂润滑油。
3.3.6牵引杆、拐臂、连接杆及各销应无裂纹。
连接杆与电机悬挂座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6㎜。
3.3.7吊杆与吊杆座组装后,吊杆不应触碰牵引电机座Φ52㎜孔内壁。
3.3.8转向架侧档球头磨耗不大于2㎜。
4.工艺过程4.1 分解4.1.1将转向架推至转向架总组装台位。
4.1.2 取下二系橡胶堆,按安装位置编号,并记录调整垫厚度。
4.1.3拆下闸瓦。
4.1.4拆下速度传感器。
4.1.5拆下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
4.1.6松开螺栓,拆下轴箱拉杆。
4.1.7拆下轮缘润滑装置的支架、软管联接、油脂罐、喷头等。
4.1.8拆下砂箱。
撒砂装置4.1.9用支承装置顶住电机底座,松开吊杆座橡胶垫盖板的紧固螺母,拆下吊杆与橡胶垫及盖板。
4.1.10用专用吊具挂好构架,吊起构架时,应先确认构架的联接完全拆除后,每个轴箱应设监护人员,起升时,确认安全后,再横向移动构架,放置于构架存放架上。
4.1.11 拆下构架上的牵引杆装置、电机吊杆、单元制动器等部件。
4.1.12取出带有卡具的轴箱弹簧,按安装位置编号,并记录相应调整垫片的厚度。
4.1.13将轴箱按机车轴位编号后,拆下轴箱端盖和轴承压盖,吊住轴箱体,横向移出,放置固定位置。
4.1.14将拆下的所有部件送至相应检查修理场所。
4.1.15拆开牵引电机与其他零部件的联接螺栓,拆下齿轮罩装配,拆下抱轴承盖。
拆抱轴承盖前,应按位置编号,并记录垫片厚度。
将抱轴瓦按位置与抱轴承盖对应编号,放置检修位置。
4.1.15.1将轮对运送至检修场所,运送过程中应防止碰伤抱轴颈。
4.1.15.2将牵引电机运送至检修场所。
4.2 清洗4.2.1煮洗牵引杆、连接杆、拐臂、牵引电机吊杆及销。
煮洗后将各部件吹扫干净,清洗后应达到3级清洁度。
4.2.2用清洗剂清洗构架,清洗后应达到4级清洁度。
4.3 检查与修理4.3.1 构架4.3.1.1探伤检查构架焊缝及电机吊杆座、单元制动器安装座、轴箱拉杆座应无裂纹,有裂纹时应先铲成V型坡口后再用电焊焊接。
4.3.1.2外观检查弹簧座、橡胶堆座应无裂纹,有裂纹时应焊修。
4.3.1.3根据车上测量转向架侧挡与车体之间的间隙之和不满足28~32mm时,转向架侧挡应加垫调整。
4.3.1.4检查构架轴箱止挡磨耗量,超过1㎜时须焊修恢复原形。
4.3.2牵引杆装置4.3.2.1用磁粉探伤检查牵引杆、连接杆、拐臂及各销应无裂纹。
牵引杆、连接杆有纵向裂纹时,可焊修使用。
4.3.2.2分解球形关节轴并清洗,重装时加油。
检查球头关节及各销套的接触面应无烧损、拉伤,用塞尺检查球承与球套的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5㎜,牵引销、牵引杆销与球套的间隙应不大于0.5㎜,拐臂销、连接杆销与销套的间隙不大于1㎜,各销的磨耗量应符合技术要求,牵引销与销座结合斜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塞尺检查,塞入深度应不大于10㎜,牵引销与槽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5㎜。
4.3.3电机吊杆检查4.3.3.1电机吊杆应无弯曲变形,有弯曲变形时更新。
吊杆磁粉探伤,应无裂纹,有裂纹时应更新。
4.3.3.2检查电机吊杆各橡胶件应无破损、老化、变质,不良者更换。
心轴和橡胶圈压入吊杆时,心轴对吊杆中心线的偏移不大于1㎜,心轴中心线与吊杆中心线的不垂直度不大于0.5㎜。
4.3.3.3测量吊杆销外径减少量和吊杆销套内径增大量应不大于0.5㎜。
用塞尺检查球形关节球承与套的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5㎜。
4.3.3.4吊杆两块橡胶垫的总压缩量为28㎜。
4.3.4二系橡胶堆检查4.3.4.1 检查橡胶堆表面龟裂深度不大于1.5㎜,橡胶与金属板之间无脱开。
4.3.4.2 测量橡胶堆自由高符合技术要求。
在垂直载荷为132.06kN 时,挠度超出923+-㎜范围时,橡胶堆更换。
4.3.4.3 装车年限超过6年时应更新橡胶堆。
4.3.4.4 轮对、轴箱、抱轴瓦与齿轮箱、单元制动器、油压减振器等部件的检查修理见专项配件检修工艺。
4.3.5 一系圆簧检查4.3.5.1 外观检查一系圆簧应无裂纹,测量自由高符合技术要求。
外圆簧施加33kN 、内圆簧施加12.07kN 工作压力时,工作高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4.4 组装4.4.1 构架的组装4.4.1.1 组装检修后的牵引杆装置,各销及各摩擦面均应涂润滑脂。
牵引杆装置组装后各关节应转动灵活,无卡滞。
装配完后要用油枪向油杯中注入适量润滑脂。
4.4.1.2 将检修后的单元制动器装配至构架。
4.4.1.3 组装电机吊杆。
4.4.2 牵引电机—轮对的组装 4.4.2.1 抱轴瓦的组装4.4.2.1.1 将检修好的牵引电机放在台位上,用绸布将电机的瓦座擦拭干净,套上主动齿轮的密封胶圈。
4.4.2.1.2 将按规定浸过油的毡条嵌入抱轴瓦的密封槽内,注意不能将垫人为拉长,尽量嵌紧。
然后将上瓦及键放在电机瓦座上,并在瓦的工作表面上浇上轴油。
4.4.2.1.3 将检修后的轮对放在抱轴瓦上瓦上,扣好下瓦,检查合口面应无间隙、错位,如有间隙应检查键是否合适,键与上瓦是否贴靠。
4.4.2.1.4 将防尘罩放在两抱轴瓦中间的槽内,分别扣上抱轴油盒,安装螺栓。
4.4.2.1.5 紧固抱轴油盒螺栓时,先向一端撬动下瓦,使该侧抱轴瓦口对齐,均匀紧固螺栓后再在另一端撬动下瓦,使另一端的抱轴瓦口对齐,均匀紧固螺栓。
4.4.2.1.6 检查抱轴瓦油盒合口面应密贴,如有间隙应加垫调整,加垫厚度与测量尺寸之差不得大于0.1 ㎜,不得加垫调整油润间隙。
4.4.2.1.7 抱轴瓦背与抱轴瓦盖、瓦座接触状态应良好,局部间隙用0.25㎜塞尺检查,塞入深度不大于15㎜。
4.4.2.1.8 抱轴瓦与抱轴径的径向间隙应符合技术要求。
4.4.2.1.9 用塞尺检查油润间隙、左右瓦间隙差应符合技术要求。
4.4.2.1.10 检查防尘罩应转动灵活。
4.4.2.2 齿轮箱组装4.4.2.2.1 使用新制齿轮箱时应先配焊与电机联接的箱体座,应注意箱体座的焊接位置要准确。
4.4.2.2.2 把齿轮箱装配分成上齿轮箱装配和下齿轮箱装配,并在上、下齿轮箱装配的密封条槽中嵌入经过注油浸泡的齿轮箱密封毡条。
4.4.2.2.3 在齿轮箱的分箱面、两箱卡座的贴合面和上齿轮箱装配的油封外侧面涂上指定的密封剂。
4.4.2.2.4 安装上箱体。
在齿轮箱和电机之间螺栓连接处加垫调整以下有关尺寸: 齿轮箱小齿轮密封槽外与电机之间的间隙为1~4㎜ 大齿轮两端面与齿轮箱内侧面的间隙为11~16㎜4.4.2.2.5安装下箱体,注意与上箱体平面保持一致,不一致时加垫调整。
避免紧固螺栓时箱体变形,螺栓均匀紧固后,注入8K型电力机车牵引齿轮油约5kg。
4.4.2.2.6组装后检查上下箱合口面应严密,局部间隙应符合如下要求:卡子处不大于0.1㎜。
密封槽处不大于0.6㎜。
上下箱体外侧面的相对位移不大于1㎜。
4.4.3轴箱组装4.4.3.1 用绸布擦拭轮对上的轴箱轴承内圈及防尘圈。
4.4.3.2将已组装好的轴箱装配涂好油脂沿其组装所用的导向套组装到轴承内圈上。
4.4.3.3在轴端装上压盖,拧紧压盖的3个螺栓,力矩为290~300Nm,打好防缓铁丝。
4.4.3.4装上端盖并拧紧螺栓,轴箱在轮对轴颈上应摆动灵活。
4.4.4转向架总组装4.4.4.1调整已组装好的电机轮对组件之间的轴距至1.8m,放好轮对轴距固定装置。
4.4.4.2在电机吊杆座上放置橡胶垫及上盖板。
4.4.4.3放置构架时轴箱止挡与构架上的轴箱止挡应对正;电机吊杆与吊杆座的位置应正确。
4.4.4.4 装好电机吊杆橡胶垫和下盖板,拧紧吊杆螺母。
4.4.4.5上、下轴箱拉杆心轴楔入构架拉杆座内,拧紧联接螺栓。
检查拉杆心轴与梯形槽接触应符合技求要求。
4.4.4.6安装一系圆簧。
同一转向架一系圆簧压缩高度差不大于2㎜、同一机车一系圆簧压缩高度差不大于3㎜,允许加垫调整,但加垫厚度应不大于2㎜。
4.4.4.7安装撒砂装置。
4.4.4.8安装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
4.4.4.9安装单元制动器,调整闸瓦间隙。
4.4.4.10在第三位轮对左侧轴箱上装上速度传感器。
4.4.4.11安装二系橡胶堆。
橡胶堆高度允差:同一转向架为1㎜,同一机车为2㎜。
可以加垫调整。
4.4.4.11检查轴箱相对于构架的横动量,转向架各个轴箱弹簧工作高度差,二系橡胶堆工作高度差,安全托与电机座间距离,连接杆与电机吊座端面间距离均应符合技术要求。
检查各联接螺栓应无松动。
4.5 磨合试验4.5.1 将组装后的转向架吊至磨合试验台上进行磨合试验。